H5唤醒App快速直达App核心页面

28次阅读

共计 223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互联网背景下,移动端的 H5 页面显然在导流上承担着重要作用,在 H5 页面上,我们对引流的需求有两种:

  • 一是引导已下载用户从 H5 页面唤醒 App 并直达指定场景
  • 二是引导未下载用户从 H5 页面下载 App,首次打开 App 时直达指定场景

从运营角度来看,引导已下载用户打开 App,能提高用户粘性和活跃度,而用户在 App 内的产品体验自然也比 H5 页面要好;引导未下载用户下载 App 并进入指定页面,显然能给用户更好的产品初体验。

这里其实就解释了我们做 H5 唤醒 App 并直达指定页面的必要性。

涉及哪些要素?

唤醒 App 这件事,在不同平台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主要是这三个:

  • URL Scheme
  • Universal Link
  • Android App Links

1、URL Scheme


URL Scheme 是 iOS、Android 都兼容的机制,只需要原生 App 开发时注册 Scheme 即可,用户点击此类链接时,会自动唤醒 App,并借助 URL Router 机制跳转到指定页面。

<scheme name> : <hierarchical part> [? <query>] [# <fragment>]
<scheme name>:是 scheme 的名称,代表着协议名称。<hierarchical part>:它包含 authority 和 path。<query>:可选项目,隔开或 & 隔开的键值对 <key>=<value>
<fragmentg>:可选项目包,其它额外的标识信息

尽管 URL Scheme 兼容性高,但却存在许多限制,比如:

  • 国内各个厂商浏览器差异很大,当要被唤醒的目标 App 未安装时,这个链接很容易出错。
  • 当注册有多个 Scheme 相同的时候,目前是没有办法区分的。
  • 不支持从其他 App 中的 UIWebView 中跳转到目标 App。
  • 被部分主流平台禁止,微信、微博、QQ 浏览器、手机百度中都已经被禁止使用。

正是由于这些限制的存在,苹果和安卓都不约而同发布了自己的第二套方案:iOS 的 Universal Link、Android 的 App Links。

2、Universal Link


Universal Link 是 iOS9 后苹果推出的通用链接技术,能够方便的通过一个 https 链接来打开 App 指定页面,不需要额外的判断,如果没有安装 App,可以跳转到自定义地址。

相对 Scheme 的优势在于,Universal Link 是一个 Web Link,因此少了很多麻烦:

  • 当用户已安装该 App 时,不需要加载任何页面,能够立即唤醒 App,用户未安装 App,则跳去对应的 web link(自定义页面)。
  • Universal Links 支持从其他 App 中的 UIWebView 中跳转到目标 app。
  • 提供 Universal Link 给别的 App 进行 App 间的交流,然而对方并不能够用这个方法去检测你的 App 是否被安装,具有比较好的隐私性。

绝大多数平台都支持 Universal Link,微信 7.0.5 版本也解除了对 Universal Link 的限制,同时也能被搜索引擎索引。

3、App Links


Android M 以上版本可以通过 App Links,让用户在点击一个链接时跳转到 App 的指定页面,前提是这个 App 已经安装并经过验证。App Links 的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避免从页面唤醒 App 时出现的选择浏览器选项框,前提是必须注册相应的 Scheme,就可以实现直接打开关联的 App。

实际上 App Links 和 Universal Links 差异不大,但相对来说有不同的限制:

  • App links 在国内的支持还不够,部分安卓浏览器并不支持跳转至 App,而是直接在浏览器上打开对应页面。
  • 系统询问是否打开对应 App 时,假如用户选择“取消”并且选中了“记住此操作”,那么用户以后就无法再跳转 App。

几个方案的缺陷

这几种方式无论哪种都无法解决这几个问题:

  • 当用户未安装目标 App 时,无法保留用户停留的上下文,也就是说,用户下载完 App 后,无法在首次打开 App 时还原指定页面。
  • Web 目前无法监听 App 是否已安装,因此这几个方案都需要一些其他方法兼容唤醒 App,或者跳转下载页面。

那么怎样实现用户安装 App 后进入指定页面呢?

众所周知,苹果出于用户隐私的保护,设置了名为沙盒的机制:应用只能访问它声明可以访问的资源,但沙盒也阻碍了应用间合理的信息共享。

但也不是完全没办法,比如使用模糊匹配,尽可能收集设备的特征,将 Web 和 App 上的信息点配合算法做一个匹配是可以做到的,但准确率和成功率就取决于算法本身。如果 App 本身业务需求不高,那么低精度的方案也可以满足,但如果业务上需要一个能做到一对一精准匹配的方案,那么精准度不够高显然会影响业务的开展。

第三方服务

如果嫌精准度不够高或者实现难度太大的话,可以交给专业的第三方去做,毕竟这几项技术是基于系统平台的,Android 及 iOS 每个系统版本的迭代后,配置方式都会有新的变化,且安卓机型众多,浏览器众多等也会导致出现兼容问题,开发者自行研发的话,资源配置以及系统更新后的维护成本是比较高的,还要考虑各种各样的跳转场景问题。

直接采用第三方 SDK 的好处就是,资源配置、兼容方面的适配这些事情都可以交给它们去做,毕竟这些供应商本身就是专业做这项服务的,它们提供的服务在稳定性和精准度方面也是经受过市场检验的,至少在精准匹配方面,有些已经能在邀请分享方面做到一对一匹配,集成 SDK 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十几分钟就可以搞定。

国内外提供这项技术的第三方服务商:
国内有:openinstall
国外有:Branch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