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技术校招生在支付宝的成长笔记

49次阅读

共计 317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8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哪有那么多的“逆袭”,唯有努力与坚持,机会就会在前方。
鲁直,1989 年生,本科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之后被校招进阿里巴巴。虽然,今年刚刚 30 岁,但他已是蚂蚁金服 SOFA 中间件开源负责人。

看到这个开头,是不是觉得我们要向大家讲述一个普通程序员励志“逆袭”的故事?不,并不是这样。
前 4 年,他的人生剧本和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当时就是不想考研究生,而刚好阿里给的 offer 又能让我在杭州‘活’下去。”鲁直推了推眼镜,淡淡地说。
2009 年,鲁直报名参加了阿里和浙江工业大学校企合作的实习项目,经过 1 年的实习期,他在毕业季里成功拿下了 B2B 团队的 offer。
最初的时候,鲁直对于业务架构根本谈不上了解,只是每天重复着很普通,甚至是略微枯燥的代码工作。在当时,鲁直的工作就是做产品的研发以及业务系统的开发。每天想着的是建模和现在的业务模型是否匹配,IE6 下能不能兼容……
和大多数踏出校门、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没什么不同。鲁直的生活和职业几乎谈不上计划,更谈不上梦想。
但是,努力和幸运,让鲁直的人生轨迹逐渐发生变化。
“当时的主管对我们说,因为我们刚进公司不久,在技术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提升。”于是,鲁直就一头扎进开源代码的研究与分析中。在那时,业界的开源意识并不像现在这般普及,但鲁直他们组织的“半民间”开源兴趣小组却坚持了近 2 年的时间,一帮技术新人相互陪伴着学习开源,看代码,互相指出不足。
不断的学习让鲁直对于中间件的兴趣日渐浓厚,他很想在这一领域进行尝试。终于,机会来了!有个同事提议推出一个研发效率提升工具,并被当时的技术主管知道了,他给了鲁直和这个同事一个月的时间把这个工具做出来,而且先不用管业务的事儿。
于是,两个人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最终拿到结果:一款研发效率提升工具。
从看书自学,到组成小团队一起研究代码,再到这次的实操,鲁直在 B2B 团队 3 年时间,想清楚了自己究竟要什么。“当时,就认定了自己想要去做中间件”,鲁直说,“而且阿里也有完备的人员流动机制。”于是,鲁直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从 B2B 团队转岗到蚂蚁金服中间件 SOFA 团队。
那个属于鲁直的机会终于来了。
在 SOFA 中间件团队 5 年的挑战与成长
学习使人进步
如愿以偿,鲁直进入了蚂蚁金服中间件 SOFA 团队,但这并不意味着是一片坦途。
“更忙了,也更充实了;更有趣了,但挑战也更大了。”鲁直略带兴奋地告诉笔者,转岗后,他感受最明显的是角色发生了变化。“之前在业务团队的时候,我只需要具备业务视角即可。但是中间件不一样,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感受。中间件的用户都是研发人员,我需要考量他们的使用场景和习惯等,甚至是在单词拼写以及命名规范等细节。”
鲁直说,他必须要较真,因为程序员很多时间都花在变量命名上。
随着对中间件的深入,鲁直发现,自己进入了“Hard”模式,之前那些认知看上去都不太管用,甚至有一些可笑。正是基于这种警醒,鲁直知道,不断学习才是自己唯一可选的路。
于是,鲁直一头扎进书海,到处找中间件相关的书籍,从最底层的基础理论学起;然后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工作中。为此,鲁直主动要求做很多的支持工作。一段时间之后,鲁直很快就了解了所负责的中间件产品的细节,并快速地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
“这段经历还是蛮有意思的。如果当时只是一味地读死书,而没有将其用于工作中,我想我可能没有那么大的提升。”鲁直感慨到。
如果说学习让鲁直感到了愉悦,那么在中间件团队工作期间,收获的“痛苦”又是什么?——“你不知道,项目进度带来的压力真心大。”鲁直说。
2016 年双 11,鲁直所在的 SOFA 团队负责弹性架构的改造,但其中一个非常老的协议却成了弹性架构下的“bug”。“都知道双 11 那种紧张的气氛,跟打仗没什么区别。”鲁直说,“架构改造的工作当时因为这个‘bug’而停滞了,整个团队不仅周末连续加班,身体疲惫不已;心理的压力更大。”
然而,除了迎难而上,别无它途。鲁直和小伙伴们一起不断对协议进行深入的分析,不断地定制针对性的修复方案,终于让业务顺利升级中间件,平稳地支持了双 11。
“当时真的是身心俱疲,可以说是非常痛苦了。但最终,我们还是完成了任务。”鲁直说着,镜片后闪过一丝坚定的眼神。在鲁直看来,在越困难的时期,越需要逼自己一把,所谓破釜沉舟,大概如此吧。

“SOFA 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挺有意思的,是我们的 CTO 鲁肃取的名字,里面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按照当时的技术趋势,要做面向服务的架构,即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但加入了金融业务,所以是 ServiceOriented Fabric Architecture;二是希望能够像‘沙发’一样,让工程师可以非常爽地工作。”
2018 年 4 月,可以让工程师们非常爽的 SOFA 正式开源了!“现在,SOFA 在蚂蚁金服有将近 2000 个应用,是在蚂蚁业务场景下被不断验证和锤炼的一套框架。”鲁直表示,“把 SOFA 开源出去,让更多的人使用,对于 SOFA 未来的发展极具意义。”
鲁直告诉笔者,开源的意义就是给技术的发展装上轮子。
9 年阿里轨迹,一个普通又特别的“码农”
越自律越自由
程序员的头发,一直是一个不太好玩的老梗。尽管鲁直的头发仍然浓密,但还是能看到在危险边缘疯狂试探的发际线。

尽管团队的小伙伴称其为“鲁大师”,但鲁直一直强调自己不过是个平凡的“码农”。“如果哪天,我在阿里的成长完全停滞了,那也就是我离开的时候了。”鲁直悠悠地说到。从大学毕业就在这家公司,9 年,是一份执着的坚持。
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在阿里巴巴有所成,是因为自己很幸运,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热爱,于是,所有的辛苦都不再是前行的负重,而是助推力。对于中间件的喜欢,以及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提供的阔大舞台,让自己不断面对挑战,不断去学习,不断地成长。
鲁直喜欢跑步,即便是天气再冷也会跑个 5 公里;而且他也喜欢马拉松,陆续坚持了 8 年之久。在作息时间方面,鲁直也有着“严格”的标准,他要求自己尽量在 12 点之前睡觉。“熬夜对身体真的不好,而且我跑步也是为了锻炼身体,但这些都其实是我对自己的一些要求。”鲁直说。
不管作息规律也好,跑步也好,都可以视作是鲁直对自己的严格自律。鲁直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越自律越自由”。
那些对开源有兴趣的小伙伴们,鲁直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参与开源,一个错别字也是开始。根据对项目了解的深入程度,可以从找错别字、命名规范等找错开始,由浅入深,再去提出 Issue、提交 Bug。相信所有的开源项目维护者都会非常地欢迎大家一起参与、多提一些意见。”
最后,鲁直引用他最喜欢的程序员 Jamie Zanwinski 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痛苦造就性格。在舒适的状态下,很多的人表现是差不多的,但是在逆境中,一些人内心非常深处的想法和力量才能被充分发挥出来。
SOFA 是什么?
SOFA(Scalable OpenFinancial Architecture),蚂蚁金服自主研发的金融级分布式中间件,包含了构建金融级云原生架构所需的各个组件,包括微服务研发框架,RPC 框架,服务注册中心,分布式定时任务,限流 / 熔断框架,分布式链路追踪,分布式高可用消息队列,分布式事务框架等组件。
简单来说,SOFA 就是包含一整套组件的金融级分布式中间件。诞生于支付宝第 2 代技术系统的服务化,最开始只有一套框架,后来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组件。
SOFA 和传统金融架构的区别
1、传统的金融 IT 架构一般采取集中式,通过购入大型机小型机解决数据问题,拓展性弱且机器成本高昂。
2、SOFA 则采取分布式的架构,在高并发交易处理能力、强一致性、秒级容灾和弹性伸缩上都有突出的表现。譬如面对双 11 流量洪峰时,完全可以准备 PC 级的服务器去支撑,弹性伸缩。

本文作者:越自律越自由阅读原文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阿里技术”,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