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源码学习Vue响应式原理

39次阅读

共计 725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9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最近一段时间在阅读 Vue 源码,从它的核心原理入手,开始了源码的学习,而其核心原理就是其数据的响应式。并且结合设计模式进行学习

观察者模式 && 发布订阅者模式

这里简短的介绍这两种模式的联系和差异,

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定义了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将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观察者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行为型模式关注的是对象之间的通讯,观察者模式就是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通讯。

观察者模式有一个别名叫“发布 - 订阅模式”,或者说是“订阅 - 发布模式”,订阅者和订阅目标是联系在一起的,当订阅目标发生改变时,逐个通知订阅者。我们可以用报纸期刊的订阅来形象的说明,当你订阅了一份报纸,每天都会有一份最新的报纸送到你手上,有多少人订阅报纸,报社就会发多少份报纸,报社和订报纸的客户就是上面文章开头所说的“一对多”的依赖关系。

发布订阅者模式


其实 24 种基本的设计模式中并没有发布订阅模式,上面也说了,他只是观察者模式的一个别称。

但是经过时间的沉淀,似乎他已经强大了起来,已经独立于观察者模式,成为另外一种不同的设计模式。

在现在的发布订阅模式中,称为发布者的消息发送者不会将消息直接发送给订阅者,这意味着发布者和订阅者不知道彼此的存在。在发布者和订阅者之间存在第三个组件,称为调度中心或事件通道,它维持着发布者和订阅者之间的联系,过滤所有发布者传入的消息并相应地分发它们给订阅者。

举一个例子,你在微博上关注了 A,同时其他很多人也关注了 A,那么当 A 发布动态的时候,微博就会为你们推送这条动态。A 就是发布者,你是订阅者,微博就是调度中心,你和 A 是没有直接的消息往来的,全是通过微博来协调的(你的关注,A 的发布动态)。

差异

可以看出,发布订阅模式相比观察者模式多了个事件通道,事件通道作为调度中心,管理事件的订阅和发布工作,彻底隔绝了订阅者和发布者的依赖关系。即订阅者在订阅事件的时候,只关注事件本身,而不关心谁会发布这个事件;发布者在发布事件的时候,只关注事件本身,而不关心谁订阅了这个事件。

观察者模式有两个重要的角色,即目标和观察者。在目标和观察者之间是没有事件通道的。一方面,观察者要想订阅目标事件,由于没有事件通道,因此必须将自己添加到目标(Subject) 中进行管理;另一方面,目标在触发事件的时候,也无法将通知操作(notify) 委托给事件通道,因此只能亲自去通知所有的观察者。

响应式原理

当我们在 data 中定义一个值的时候,如下:

const vm = new Vue({data() {
        return {message: ''}
    },
    template: '<div>{{message}}</div>'
})
vm.message = 'hello';

此时 Vue 内部发生了什么,下面列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下:

  1. 如何进行依赖收集的
  2. data 中的值发生改变时,是如何更新视图的


上面是表示定义一个 data 值的时候,内部这个流程是如何的,结合讲解相信你对响应式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了让结构更加清晰,这里只考虑一个视图,并且不会有 computed 的情况。
在讲解原理之前,首先对几个单词进行定义:

  • Watcher: 订阅者
  • Observer: 观察者
  • Dep: 发布者
  • Data: 实例中的数据项

Observer

首先看看当实例化 Vue 的时候,对 data 是如何进行处理的

 _init
    => mount
    => this._watcher = new Watcher(vm, updateComponent, noop)
    => Dep.target = this._watcher
    => observe(data, true)
    => new Observer(data)
  1. 首先 new Vue 会调用 _init 函数
  2. mount把需要渲染的模板挂载到元素上
  3. 创建一个 Watcher 实例
  4. 将上面创建的 Watcher 实例赋值给Dep.target
  5. data 返回的数据进行observe
  6. 调用 new Observer 遍历 data 进行 settergetter绑定

下面来看看 observe 函数的实现:

function observe(value, asRootData) {
    let ob;
    // 检测当前数据是否被 observe 过,如果是则不必重复绑定
    if(hasOwn(value, '__ob__') && value.__ob__ instanceof Observer) {ob = value.__ob__} else {ob = new Observer(value);
    }
    if (asRootData && ob) {ob.vmCount++;}
    return ob;
}

首先调用的就是上面这个函数,__ob__用户判断是否有 Observer 实例,如果有就使用原来的,如果没有就创建一个新的 Observer 实例。vmCount表示该 Vue 实例使用的次数,asRootData表示是否是 data 的跟,例如在一个 template 中一个相同的组件使用了两次:

<div>
  <my-component />
  <my-component />
</div>

这个时候 vmCount 就为 2。接下来看Observer 的实现:

class Observer {constructor(value) {
        this.value = value;
        this.dep = new Dep();
        this.vmCount = 0;
        def(value, '__ob__', this)
        if (Array.isArray(value)) {
            // 如果是数组则需要遍历数组的每个成员进行 observe
            // 这里会对数组原有的方法进行重新定义
            this.observeArray(value)
        } else {
            // 如果对象则调用下面的程序
            this.walk(value)
        }
    }
    walk(obj) {const keys = Object.keys(obj);
        for (let i = 0; i < keys.length; i++) {defineReactive(obj, keys[i], obj[keys[i]])
        }
    }
}

下图是 Observer 类的结构

这里主要就是遍历 data 中定义的值,然后在每个遍历的属性下面添加 __ob__,然后在__ob__ 定义 Dep,根据数据类型的不同调用不同的方法,如果是数组则使用observeArray,该方法会重写数数组的 7 种方法,对数组的每个成员调用observe 函数,如果是普通对象,则遍历他的属性调用 defineReactive,进行getter/setter 绑定。
defineReactiveVue 最核心的内容,使用方法如: defineReactive(obj, keys[i], obj[keys[i]])。当在 data 中定义一个属性的时候,当我们更改该值的时候,视图是如何知道,这个值发生了改变来更新视图的。

function defineReactive(obj, key, val) {
  // 在闭包中定义一个 dep 对象
  const dep = new Dep();
  // 对象的子对象递归进行 observe 并返回子节点的 Observer 对象
  let childOb = observe(val);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key, {
    enumerable: true,
    configurable: true,
    get: function reactiveGetter() {const value = getter ? getter.call(obj) : val;
      if (Dep.target) {
        // 进行依赖收集,dep.depend 就是将 dep 和 watcher 进行互相绑定
        // Dep.target 表示需要绑定的 watcher
        dep.depend();
        if (childOb) {
          // 子对象进行依赖收集,其实就是将同一个 watcher 观察者实例放进两个 depend 中
          // 一个是正在本身闭包中的 depend,另一个是子元素的 depend
          childOb.dep.depend();}
        if (Array.isArray(value)) {
          // 如果是数组,需要对数组的每个成员都进行依赖收集
          dependArray(value)
        }
      }
      return value;
    },
    set: function reactiveSetter(newVal) {
      // 通过 getter 方法获取当前值,与新值发生比较,一致则不需要执行下面的操作
      const value = getter ? getter.call(obj) : val;
      if (newVal === value || (newVal !== newVal && value !== value)) {return false;}
      if (setter) {setter.call(obj, newVal)
      } else {val = newVal}
      // 新的值需要重新 observe,保证数据响应式
      childOb = observe(newVal)
      // 通知所有观察者
      dep.notify()}
  })
}

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把数据进行了 gettersetter绑定。getter用于依赖收集,setter用于通过 dep 去通知 watcher, watcher 进行执行变化。
如何进行依赖收集的,可以通过一个例子进行解释:

data() {
  return {message: [1, 2]
  }
}

结合一个流程图进行分析上面例子:

observe(data)
=> data.__ob__ = new Observer(data)
=> walk(data)
=> childOb = observe(message)
  => message.__ob__ = new Observer(data)
  => message.__ob__.dep = new Dep;
=> childOb ? childOb.dep.depend();

分析其过程就是:

  1. 先对 data 函数返回的对象添加__ob__,返回具体的内容如下:
const res = {message: [1, 2]
  __ob___: new Observer(data)
}
  1. 遍历 res, 因为res 为对象,所以执行walk
  2. 执行到observe(message)
  3. message 添加 __ob____ob__ 上存在一个 dep 用于依赖收集
  4. childOb = message.__ob__,此时同一个 watcher 放入子对象中,也就是 message.__ob__.dep

回顾上面的分析,就能够区分出 ObserverdefineReactive中两个 dep 的区别了,这两个地方都声明了 new DepObserverdep用于收集对象和数组的订阅者,挂载在对象的属性上。当对象或者数组增删元素时调用 $set,获取到__ob__ 进行依赖收集,然后调用 ob.dep.notify j 进行更新。在defineReactive 中,这个 dep 是存在一个闭包中,这是对对象属性服务的,在获取属性值的时候进行依赖收集,设置属性值的时候发布更新。

Dep

下面来介绍一下dep,源码如下:

let uid = 0;
class Dep {constructor() {
    this.id = uid++;
    this.subs = []}
  // 添加一个订阅者
  addSub(sub) {this.subs.push(sub)
  }
  // 移除一个观察者对象
  removeSub(sub) {remove(this.subs, sub)
  }
  // 依赖收集,当存在 Dep.target 的时候添加观察者对象
  depend() {if (Dep.target) {Dep.target.addDep(this)
    }
  }
  // 通知所有订阅者
  notify() {const subs = this.subs.slice();
    for(let i = 0, l = subs.length; i < l; i++) {subs[i].update();}
  }
}

结构如下:

当对象中的属性触发 get 的时候,先前 defineReactiveconst dep = new Dep()闭包中,就会把当前的 Watcher 订阅者加入到 subs 中。
Dep是发布订阅者模型中的发布者,Watcher是订阅者,一个 Dep 实例对应一个对象属性或一个被观察的对象,用于收集和数据改变时,发布更新。比如说有这个一个data

data() {
  return {message: 'a'}
}

触发视图有两种方法:

  1. 利用 getter/setter,重新设置message 的值,设置的过程中会触发 dep.notify 进行发布更新, 比如this.message = 'b'
  2. 使用 $set 函数: this.$set(this.message, 'fpx', 'number-one'),这会获取到 message__ob__上的 dep 进行发布更新

Watcher

Watcher是一个订阅者。依赖收集后 watcher 会被存放在 Depsubs中,数据变动的时候通过 dep 发布者发布信息,相关的订阅者 watcher 收到信息后通过 cb 进行视图更新。
Watcher内容很多,我们只关注最重要的一些部分:

class Watcher {constructor(vm, expOrFn, cb, options) {
    this.vm = vm;
    // 存放订阅者实例
    vm._watchers.push(this)
    this.deps = [];
    this.newDeps = []
    this.depsIds= new Set();
    this.newDepIds new Set();
    if (typeof expOrFn === 'function') {this.getter = expOrFn} else {this.getter = parsePath(expOrFn)
    }
    this.value = this.get();}
  get() {pushTarget(this)
    const vm = this.vm;
    value = this.getter.call(vm, vm);
    popTarget();
    this.cleanupDeps();
    return value
  }
  // 添加一个依赖关系到 Deps 集合中
  addDep(dep) {
    const id = dep.id;
    if (!this.newDepsIds.has(id)) {this.newDepsIds.add(id)
      this.newDeps.push(dep);
      // 这里做一个去重,如果 depIds 里包含这个 id,那么之前给 depId 添加这个 id 的时候
      // 已经调用过 dep.addSub(this),避免了重复添加
      if (!this.depIds.has(id)) {dep.addSub(this)
      }
    }
  }
  // 用于更新模板
  update() {if (this.sync) {
      // 同步则执行 run 直接渲染视图
      this.run();} else {
      // 异步推送到观察者队列中,下一个 tick 时调用,最后会调用 run 方法
      queueWatcher(this)
    }
  }
  // 收集该 watcher 的所有 deps 原理
  depend() {
    let i = this.deps.length;
    while(i--) {this.deps[i].depend();}
  }
}

Watcher结构如下:

首先还是理清 Watcher 构造函数做的事情:

Dep.target = new Watcher(vm, updateComponent, noop = {})
  => 初始化变量
  => 获取 getter 函数
  => 调用 get 函数,get 函数会调用 getter 函数,从而收集依赖

在创建 Vue 实例的时候,触发 getter 就会进行依赖收集,下面是这几种情况:
Watcher有四个使用的场景,只有在这四种场景中,Watcher才会收集依赖,更新模板或表达式

  1. 观察模板中的数据
  2. 创建 Vue 实例时 watch 选项里的数据
  3. computed选型里的数据所依赖的数据
  4. 使用 $watch 观察的数据或者表达式

在前面代码中声明了 Dep.target,这个是干嘛用的呢。在前面提到依赖收集的时机,是当我们获取元素属性值的时候,但是此时不知道哪个是正确的watcher,所以定义一个全局变量记录当前的Watcher,方便添加当前正在执行的Watcher
Watcher 对象中有两个属性: depsnewDeps。他们用来记录上一次Watcher 收集的依赖和新一轮 Watcher 收集的依赖,每一次数据的更新都需要重新收集依赖, 流程如下:

setter
  => notify
  => run
  => get

当数据发布更新后,会调用 notify 方法,notify会调用 run 方法,run方法会调用 get 方法,重新获取值,重新进行依赖收集。举一个上面的例子,如果我们更改了 message 的值,并且模板依赖了新更改的值,this.message = {key: 'val'},因为上一轮没有对新值进行依赖,所以这一轮需要重新收集依赖。

总结

Vue 初始化的时候,会生成一个 watcher,依赖收集就是通过属性的getter 完成的。结合文章开头给出的图片,ObserverDep 是一对一的关系,DepWatcher 是多对多的关系,Dep则是 ObserverWatcher之间的纽带。依赖收集完成偶,当属性变化会执行被 Observer 对象的 dep.notify() 方法,这个方法会遍历订阅者 Watcher 列表向其发送消息,Watcher会执行 run 方法去更新视图。

本来还想讲点 computed 的,但是估计您看着也累,我写着也累,computed将由另外一篇文章进行讲解。
一篇文章写下来,颇有些难度。下面有三点:

  1. 代码太多: 因为源码考虑的情况很多,当我们对单个点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需要摒弃其他没有必要的代码
  2. 流水账:记录每行代码的作用,没有对更深层次的进行探索
  3. 有机结合:分析了以后,不能和以前学习的知识进行结合

所以给出一些措施来弥补这些问题:

  1. 尽量少些代码,把整个流程图画出来,图比代码更加直观
  2. 从点上,扩展到线,在扩展到面进行思考
  3. 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比如说这里的设计模式,结合起来学习

第一次写这种源码分析文章,诸多不足,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建议,也请多多关注我的 GitHub~~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