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浅析C

写在前面的话

设计模式对于软件开发人员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使用设计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使软件可维护,扩展性好。它提供了一套方法来匹配我们开发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场景,GOF四人组提出了最初的23种设计模式,至今还在被许多人使用。然而我们很多时候,优先实现功能,设计在后,很多时候忽略了设计模式,从而导致软件的可维护性较差,到了后来代码就很难改动,修改此处的缺陷可能会影响到其他模块的功能。网上关于此主题的文章已经很多,近日也在重温设计模式,此处主要是记录个人的学习过程和体会。毕竟读懂它,会使用,然后表达出来,每中过程对于自己来说都是进步。每种设计模式记录简介,UML类图和简短示例。

设计模式分类

在gof的经典书籍《Design Patterns: Elements of Reusable Object-Oriented Software》中,将设计模式分为3类,本文也按照这个顺序依次记录:

  • 创建型模式
    1.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2.建造者模式(Builder):
    3.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
    4.原型模式(Prototype)
    5.单例模式(Singleton)
  • 结构型模式
    1.适配器模式(Adapter)
    2.桥接模式(Bridge)
    3.组合模式(Coposite)
    4.装饰者模式(Decotorator)
    5.外观模式(Facade)
    6.享元模式(Flyweight)
    7.代理模式(Proxy)
  • 行为型模式
    1.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2.命令模式(Command)
    3.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
    4.迭代器模式(Iterator)
    5.中介者模式(Mediator)
    6.备忘录模式(Memento)
    7.观察者模式(Observer)
    8.状态模式(State)
    9.策略模式(Strategy)
    10.模板模式(Template)
    11.访问者模式(Visitor)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