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了解的前后端传参

55次阅读

共计 156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前后端传参一般有两种形式:

key=value 形式传参(即 parameter 形式)
body 形式传参(传 json 数据给后端)

key=value 形式传参

1. 如果使用的是 GET 请求,浏览器展示的 Request URL 会自动在路径后面加上 ?a=1&b= 2 这样的参数,这就是 key=value 形式传参, 在控制台看到的参数形式是“Query String Parameters”,后端解析时是用 querystring.parse 进行处理。

axios 请求示例

import request from 'axios'
        
...

someInterface (params) {
  return request({
    url: '请求路径',
    method: 'GET',
    params
  })
},

浏览器关于 GET 请求的呈现:

2. 如果发送 POST 请求,对传参进行如下处理,则在控制台看到的参数形式是“Form Data”,而且浏览器会自动将 Request Headers 的 Content-Type 设置为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这种也是 key=value 形式传参,后端解析时是用 querystring.parse 进行处理。

处理方式 1:

import request from 'axios'
import qs from 'qs'

...

someInterface (params) {
  return request({
    url: '请求路径',
    method: 'POST',
    data: qs.stringify(params)
  })
},

处理方式 2:

import request from 'axios'
import qs from 'qs'

...

someInterface (params) {
    return request({
      url: '请求路径',
      method: 'POST',
      data: params,
      transformRequest: [(data) => {
        let ret = ''
        for (let it in data) {ret += encodeURIComponent(it) + '=' + encodeURIComponent(data[it]) + '&'
        }
        return ret
      }]
    })
  },

浏览器呈现:

body 形式传参

如果发送 POST、PUT、PATCH 等请求,若 content-type 为 application/json(使用 axios 发送这些请求时,浏览器 Request Headers 的 Content-Type 没显示出,则默认为 application/json),在控制台中看到的参数形式叫做 “Request payload”,后端解析用 body-parser 来处理

axios 请求示例

import request from 'axios'
    
    ...
    
    someInterface (params) {
      return request({![clipboard.png](/img/bVbx9Ds)

        url: '请求路径',
        method: 'POST',
        data: params
      })
    },

浏览器呈现:

另外 ,jquery 的 ajax 请求中当 type 为 POST 时,会将 contentType 统一处理成: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charset=UTF-8”, 所以使用的是 Form Data 这种传参形式,我测试时目前没看到过有 Request payload 这种形式的。

总之 ,method 用 GET 还是 POST 是后端定义好的,前端写死就好,至于是 key=value 还是 body 形式,要看后端是什么方式来解析,并非 method 为 POST, 就一定要用 body 形式,也可以是 key=value 形式。qs.stringify 可以转化成 key=value 形式(即将参数对象序列化成 URL 的形式,以 & 进行拼接)。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