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智能商业

32次阅读

共计 751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9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1. 引言

智能商业 是阿里巴巴前总参谋长曾鸣于 2018-11 出版的商业图书,对最近 20 年中国商业以及互联网发展有着深刻的总结,并描述了未来智能商业的蓝图。

笔者之所以读这本书,是因为笔者所在阿里巴巴数据中台,需要更深刻的理解数据,而《智能商业》就提到了数据时代的变革,对笔者工作有所帮助。

但读完这本书后,笔者发现不同人站在不同视角会有不同的理解:如果你是一名数据行业从业者,你可以理解数据在当今行业发展中如何起到作用;如果你是企业高管,你会领悟到商业平台发展的规则;如果你是一名创业者,你能体会到点线面体的存在,找到自己的定位;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你能领域到管理模式正在发生的变化;如果你是一名传统行业从业者,你能体会到为什么互联网会对传统行业带来这么大的冲击;如果你是一名社会评论家,你会找到衡量智能时代对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标尺,等等。商业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源动力,甚至也是文化与战争的源头,智能商业正因为将商业讲的通透,才摆脱了普通商业书籍枯燥的理论体系,从社会实践中总结理论,最终能上升到富有哲理的思考。

智能商业一书中有许多关键词,比如“三浪叠加”“网络协同”“数据智能”“C2B”“S2B2C”“点线面体”“创造力革命”“网红”“互联网 X”等等,能将这些关键词串起来的,笔者认为是“商业演化”,在近几十年范围内,商业模式存在一些不变底层逻辑(“三浪叠加”“网络协同”“数据智能”),而在大趋势下存在不断演变的商业模式(“C2B”“S2B2C”“点线面体”“创造力革命”“网红”“互联网 X”)。

读完书后会发现,这么多的关键词,最终都为了实现“C2B”这个商业最终演化目标,即便是远在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也在为 C2B 模式打下让物质资源极大丰富的生产力基础,而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都为了让商业规模更大,精准度更强,可以个性化识别每个用户的需求。新的组织模式也是为了更高效服务用户,整合社会“点线面体”的生态关系最终可以形成“C2B”的服务网络,而网红、互联网 X 都是 C2B 转型在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的尝试。

2. 精读

智能商业全书分为六个章节,分别是“智能商业”、“商业模式变革”、“战略变革”、“组织变革”、“案例分析”、“关于未来”。

笔者看过一些类似的书评,将书中的观点一一枚举出来,这样的解读笔者认为是难以抓到重点的。看似把重点一一提取了出来,但没有一条“逻辑线”将其贯穿,分散的理解任何一个知识点都不会有太大的帮助。而这条“逻辑线”其实就是作者的目录组织结构。

任何一本书,写作的目的是作者为了全面阐述一个观点,书中的重点都是一个个割裂的小观点,作者会通过目录方式组织一条最合理的逻辑路线,将这些重点串联起来,最终引出作者想阐述的大观点(智能商业),因此请跟着笔者从这本书的章节结构开始,有一个连贯的理解。

前言

前言笔者认为是最精彩的部分,因为提到了一个核心概念“三浪叠加”,中国人口众多,土地广袤,互联网发展程度不均衡,因此任何互联网模式都可能存在,再加上互联网自身演化很快,当第二浪盖过第一浪时,第三浪已经悄然形成了,只从规模上可能难以分辨处于尾声的第一浪与处于巅峰的第二浪,更难分辨出还没有起色的第三浪在哪。读完这本书如果能看清楚中国商业发展的前三浪,并预测出未来三浪,目的就达到了。

智能商业

第一章的名字和书名一样,表示我们现在正处于智能商业时代。通过对中国社会的分析,解释了为什么商业时代发展的这么快,而且为什么创业方向那么多,有些行业快速崛起,有些行业快速衰退,而想要抓住未来,就要把握住互联网机遇,利用 网络协同 数据智能 实现智能商业,然后为什么这样的智能商业模式可以胜出。

商业模式变革

第二章讲的是商业模式由传统的 B2C 逐渐演变到 C2B,而在 C2B 演变的过程中,一种过渡阶段 S2B2C 正在快速崛起,而这些名词并非人为创造,而是商业发展自然演化而来的,能理解到 S2B2C 是通向 C2B 的自然演化路径,自然就能理解现在一些企业模式(比如网红、大搜车)等,也能自然理解 S2B2C 的不足(毕竟是过渡阶段),未来的战略方向自然就清晰了。

战略变革

前两章分别介绍了什么是智能商业,为什么要做智能商业,以及商业模式的演变,那第三章就自然要介绍企业战略变革了。第三章介绍了企业战略如何转型才能应对智能商业的节奏,比如何制定战略计划,以及通过 点 - 线 - 面 - 体 理解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理解了这一点,不仅能理解各企业在市场中定位,还能理解之间相互关系,以及 点 - 线 - 面 - 体 的定位是可以改变的,抓住机遇的企业会逐渐向上发展,失去机遇的企业会逐渐向下退化。

理解了 点 - 线 - 面 - 体 的特性,可以更好的找准自己的定位,越往上资源越多,但排他性就越强,大部分时候,做一个深耕垂直行业的点,虽然同质化可能很多,但竞争不是排他性的,而且有线与面的平台支撑,特别是合理利用多个“面”后,可能爆发出强劲的商业价值,比如网红就是同时利用多个“面”的典型例子。

从战略变革这一章可以看到,这本书虽然前两章站在 BAT 高级战略的视角俯瞰商业演化,看似与普通企业,普通个人没什么关系,但读到战略变革这一章时,可以明显体会到理解“面”与“体”角度下商业思维后,可以给“点”与“线”带来巨大的战略价值。

组织变革

第四章是组织变革,因为当战略变革后,必须轮到组织变革了。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那互联网则带来了创造力革命的浪潮,没有统一机器的约束,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 前提是组织管理模式要支持。一个新的组织管理模式不是自上而下的分配任务,而是自下而上,充分发挥每个人创造力的“赋能”管理模式。都是互联网的管理模式是打平的,其实这是终极的理想情况,通过形成自组织协同网络,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创造力。

案例分析

读到第五章就没有多少新概念了,但第五章是真正把前四章理论映射到现实案例的实战环节,这一章我们能看懂许多企业战略背后的战略模式,都可以归纳到网络协同、数据智能的布局,商业模式都在向 C2B 转型,旧的面被新的面取代而下降为线,线抓住了机遇逐渐发展成面,多个面相互协同逐渐形成了“体”等多个维度的变化。

关于未来

第六章是对未来的判断,重点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如何碰撞,提出的 互联网 x 概念背后有着更深刻的含义。如果你今年听说了“产业物联网”这个名词,可以甄别一下相应的企业,是仅仅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了传统行业,还是将传统行业从底层的运作逻辑就互联网化了呢?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思维,互联网思维可以将被传统行业束缚住的各个流程逐渐还原到最原始、高效的模样。

比如说传统工程需要提前计算销量固化产能,但加入了互联网快速反馈的网络,就可以实时调整产能,当然这需要整个生产流程的互联网化,将整个环节都做到快速反馈。

结语 – 新文明:感受未来已来

印象最深的是引用了经济学家周其仁的一句话:“文明的一次次传承和复兴,就是一步步找回对人的尊重”。害怕机器取代人类的思想还是被局限在现有的世界观、价值观之中的,将工人固定在工厂流水线,或者程序员每天写着相似的业务逻辑,本身就是一种践踏人类尊严的行为,而计算机可以逐步取代这些低创造性的工作,可以理解为抢了那些人的饭碗,但站在历史长河的角度,何不是还给人类以尊严?

智能商业

首先是分析互联网巨头都至少做对了这三个方向中的两个:在线化、智能化、网络化

在线化是指将业务都搬到互联网上,这基本是必备的一条。智能化是利用算法打造竞争优势,比如谷歌搜索算法。网络化就是形成多方共赢的协作网络,比如广告主与网站主通过谷歌搜索形成网络化协作。

简介提到的 网络协同 数据智能 就是指后两者,它们之间要形成一种反馈闭环就形成了智能商业的双螺旋:

网络协同 产生数据,通过 数据智能 进行学习,进一步优化 网络协同

网络协同 需要建立起一张多角色之间的协同网,比如优步组织的司机与乘客的协同网。协同网络越复杂,经济效益越大、门槛越高,比如淘宝的协同网络非常复杂,体现在协同者多(买家,卖家,物流,客服,淘女郎)等等,他们之间也有相互关联,各角色对网络需求粘性强,网络的不可替代性就高。

数据智能 现在所有企业都没有充分利用数据,数据的潜在价值是无穷的,理论上可以利用数据做任何战略决策、管理决策。

而网络化与智能化叠加,会产生黑洞效应,也就是数据越多越吸附数据,网络协同越多就越容易扩张出新的协同。

作者对 这三个字的拆字解读也更容易让我们理解互联网的本质:

联: 联接,从 PC 互联网开始,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万物互联,联接内容越来越多。

互: 交互,从一对多的门户时代,到通过关注方式的微博时代,再到社交朋友圈时代,交互越来越简单,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精准。

网: 网络协同。

看了这么多概念,不知道你是否能理解智能商业的概念呢?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也许智能商业概念难以被定义,但 网络协同 数据智能 一定是核心,谁能充分利用这两股力量,将其充分发挥黑洞效应,形成一套更广泛的“互”,更多的“联”,更复杂的“网”络协同,谁就能更好利用互联网实现智能商业。

商业模式变革

商业领域较为常见的模式有 B2B、B2C、C2C。

B2B 代表企业是阿里巴巴、中化网,阿里巴巴是水平 B2B,是指企业与客户之间是平行关系;而中化网属于垂直 B2B,帮助企业寻找上下游合作伙伴。

B2C 代表企业是亚马逊、天猫、京东,也就是直接把商品卖给消费者。

C2C 代表企业是易贝、淘宝,即个人用户服务与个人,淘宝主要是个人用户开网店卖给个人。

而商业模式的变革,是指这些模式最终都要演化为 C2B 模式,即个人提出需求,企业快速满足。按照笔者理解,C2B 是由客户驱动的模式,虽然只是简单的单词调整位置,但背后需要企业做巨大的转型,不仅组织结构需要调整,还需要企业具有第一章说的“智能商业”属性,因为只有将服务在线化,通过数据智能与网络协同,才能精准触达每一位消费者,了解每个人的需求,快速服务与消费者。

然而快速服务消费者的需求还需要背后的供应链平台支持,所以 C2B 将以客户驱动的模式一直改造到背后的供应链逻辑。

然而 C2B 模式跨度太大,最近还诞生了一种过渡模式,就是 S2B2C 的模式,S 指的是供应平台,通过对小 B 的赋能,让小 B 直接服务于 C。这种模式是看场景的,因为只有 S2B 的价值大于单纯的 B,这个模式才行得通,所以在比如汽车、医药行业,小 B 急需 S 赋的业务场景可以做起来,而在本身就有大 B 存在的行业,就算有 S 赋能,小 B 依然竞争不过大 B,就不适合 S2B2C 这种模式。

另外 S2B2C 的模式也在升级,未来的产品可能会同时透出 S 于 B 的品牌,因为只透出 B 的品牌,可能导致 S 不能很好的掌握消费者需求,只透出 S 的品牌,就变成了传统加盟模式,而加盟模式最大的问题是无法发挥每个小 B 的积极性触达客户,加盟本质上还是 B2C,比如肯德基,一个大品牌对应每个消费者,就算加盟再多店铺也不会改变这一点,但是 S2B2C 比如网红模式,淘宝平台给网红赋能,网红通过自己的品牌吸引能力圈住一批客户,带来非常高的转化率,这就结合了两者优势。

另外也提到了云集,笔者以前认为云集是一种传销模式,和微商差不多,但其实云集要做的事情就是 S2B2C,将供应链完全打通后,包括网络系统一并提供给小 B,云集的小 B 就是任何有微信的用户,用户的资源就是他的朋友(朋友圈),所以云集号称没有商品就能做卖家,因为它的 S 服务做得好,集成性高,给小 B 带来的便利性就高。但问题是 小 B 到 C 环节是云集的弱势环节,拥有朋友圈的普通人与网红有本质的区别,普通人随意转发消息也许会带来朋友的反感与屏蔽,而普通人也不能为客户带来更大的价值,反观网红,他们可以得到粉丝的认可,成为粉丝的榜样,但是你愿意认可朋友圈里随便一个人成为你的榜样吗?

第二章总的来说解读了目前出现的网红现象,以及一些做的较好的独角兽(比如土巴兔、大搜车),其实他们都属于 S2B2C 的模式,而他们最终的目的地是 C2B。

战略变革

既然商业模式变革了,战略也要变革。之前也说过互联网处于三浪叠加状态,从 B2B 开始产生了很多新模式,从 C2B 到 S2B2C,比如 S2B2C 的模式也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发现的新模式,因此企业对战略的制定要采取一种高效反馈闭环,核心在于做战略实验

首先确定几个未来可能的战略方向,各投入一些人力尝试,尝试一年后自然会发现正确的方向,此时再将其他方向合并到正确方向。比如 2011 年阿里巴巴独立了三个子公司 – 淘宝、天猫、一淘,是为了赌未来的局势到底是 B2C,还是 C2C,还是一个搜索引擎指向无数小 B2C。最终发现由于中国网络基础设施还不成熟,导致独立 B2C 成本太高,因此 一淘 就回到了阿里巴巴。

因此当你发现公司在同时做几个相似的业务时,先不要急着觉得公司傻,这样做是在浪费资源,但你是否能看清楚这几个业务间微妙的差别?也许你不能猜到哪一个才是未来方向(能猜到你就当 CEO 吧),但至少能理解公司这样做的战略意图,而不是做什么都是淘宝。

对于企业战略选择,作者给出的建议是 点 - 线 - 面 - 体。也就是企业一定要在这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根据笔者读后的理解,点就是各种各样服务的角色,比如卖家、模特、独立开发者都属于点。线就是连接点与面沟通桥梁,比如微商或微博大 V 都属于线,原因是他们联接了平台与点。面就是指平台,比如淘宝属于面,因为它撬动了整个行业的资源,对上面无数个点赋能,联接了无数个点,面也是竞争最激烈的一环,也就是所谓的生态竞争,如果面对点的赋能力度不够,点也许就被其他的面吸引过去了。体是最大的概念,由多个 相互协同的面 组成,比如物流平台、网购平台、支付平台这三个面之间相互协作,才能逐渐形成体。

顺带一提,体不是一开始就形成,面也不是谁设计出来的,而是先有一个简单构想,根据市场需求逐步演化过来的,比如淘宝就是由 BBS 演化过来的,那 BBS 就是淘宝的基因,因此淘宝可以协同那么多点,可以快速反馈用户需求,可以演化出支付、物流、云业务并各自独立发展成新的面。

点 - 线 - 面 - 体 定位越上升,拥有的资源就越多,但面对的变化挑战就越多,其中“面”的竞争最为激烈,比如传统媒体本来是面,但在门户网站出现有,就降维到了点,微博的出现又使门户网站降为成线,而微信的出现使微博降为成线。

所以看似风光的 BAT 都选择了最为艰难的“体”的打造,而笔者认为,到了体这个级别,将撬动巨量的社会资源,带来巨大的回报,但排他性也是最强的。一个最完整的“体”本质上就是一个全面的协同网络 – 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排斥性大家可以想象,因此留给体的位置并不多,而新体的出现必然会与旧体展开生死决战。因此如果创业,将自己定位为“点”是比较靠谱的,因为有大量的“面”资源可用,只要能找到自己的亮点,就算有竞争,也不会收到太大的影响。

组织变革

战略变革后,就轮到组织变革了。组织变革的目的是最大程度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因此自上而下的结构是不适合了,需要一种新的组织形态与管理思路。

这种新的管理思路就是“赋能”的思路,一方面,赋能的思路可以提升员工的自主程度,充分发挥其创造力,一方面,赋能可以转变管理者的管理方式,使一个经理能管理十几、二十几个下属。互联网行业的工资都很高,尤其是顶尖人才,对于金钱的渴望已经不是找工作的最大决定因素,“成就感”“使命感”更容易受这些顶尖人才的青睐,因此“赋能”的管理思路也是招募到顶尖人才的方法。

最后作者提到了“自组织协同网”,这是一个非常超前的概念,也源于企业最大的痛点 – 如何衡量 KPI。

随着商业环境复杂性提高,几个核心指标远不能反应一个企业真实情况。有句话说,如果你只看一个指标,那最后达成的方式一定是你最不愿意看到的,比如淘宝为了冲刺销量 KPI,出了全年免网购费用的年卡,也许一天就能完成全年 KPI,但未来一年内可能会亏空整个公司老本。因此利用数据,从多个维度衡量指标是唯一的解法,换个说法,就是用复杂性对抗复杂性。

通过将公司所有业务数据化,训练出一个逐步优化的模型,是可能从所有维度逐渐趋向最真实反馈公司表现的多维度指标的,衡量员工工作绩效方式也同理。

读完这一段,笔者感受到数据最终也会被用在员工身上这句话,简单来说就是晋升答辩不用写 PPT 了,年底通过上千、上万种维度对你进行综合测评,直接出结果。现在已经能感受到公司在这个方向发力了,第一步是将所有开发过程数据化,也许离这一天已经不远。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十分精彩,由于篇幅限制,笔者就不洋洋洒洒的转述了,如果感兴趣强烈推荐读原文,笔者至少还会再读一遍。

从案例分析中,有两个核心观点笔者在此处提一下。

第一个是平台演化的自然性,作者以淘宝的发展历程作为案例,说明了淘宝并不是顶层设计的产物,而是根据市场反馈的产物,唯有如此才能在高速变化的时代搭建一个平台。

第二个是网红案例,网红不仅完成了点到线的演化,而且是综合利用了多个“面”的案例,通过综合利用社交平台(微博),电商平台(淘宝),快速反应供应链平台(由网红推动产生的新型供应链),结合这三个平台,网红这个线被赋予前所未有的能量,带来了巨大收益。

关于未来

读完本书的目的,不仅是了解当下的智能商业,更是为了思考未来。

在这个大变革时代,未来战略是难以预测的,所以凭空去勾勒未来蓝图没有什么意义,我们要在通过战略实验快速试探出未来几年的方向,在第二浪即将到达巅峰时,找到第三浪并积极布局。

其实本书只能给出寻找战略方向的方法论,而不能给出具体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因为这套方法论本身就是通过战略实验快速寻找方向的过程,唯有投入资源去做尝试,仔细观察身边发生的变化,才能逐渐找到未来的新商业模式。未来的商业模式也是在逐步演变的,受到的影响因素太多,因此大概处于一种“不可观测”的状态,但至少未来十年内 C2B 的模式,笔者认为是一个固定的大方向,而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结合的产业互联网也是新的发展机遇,利用互联网优化传统行业的各个环节,是一个确定的方向标。

无论未来商业怎么发展,都会为消费者带来越来越好的体验,这是一个消费为王的时代,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掀起从平台到供应链的全方位改造,目的是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

3. 总结

读完了智能商业,笔者留下一个思考题:尝试站在智能商业的角度,分析你熟悉的公司各处于什么发展阶段,走的是什么商业模式?

讨论地址是:精读《智能商业》· Issue #169 · dt-fe/weekly

如果你想参与讨论,请 点击这里,每周都有新的主题,周末或周一发布。前端精读 – 帮你筛选靠谱的内容。

关注 前端精读微信公众号

<img width=200 src=”https://img.alicdn.com/tfs/TB…;>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 - 非商用 - 非衍生 - 保持署名(创意共享 3.0 许可证)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