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86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8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本文转载自百度开发者核心 https://developer.baidu.com/a…
“唯论文论”该休矣。
90 后女博士后:科研不应攀比论文数
近日,#90 后女博士后称科研不应攀比论文数 # 登上微博热搜,引起热议。
上述话题中的 90 后女博士名叫周思益。往年 29 岁的她是一位女性实践物理学家,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目前在神户大学做二期博士后,次要钻研方向为宇宙学、弦实践和场论。
周思益被称誉为“物理蠢才少女”。在科研之外,她还是一位短视频博主,她在 KS 上开设了科普账号“弦论世界”,艰深晦涩的物理学常识在她的解读下也变得更加通俗易懂起来。周思益心愿通过做科普短视频激励更多女孩学物理。
同济大学退休传授吴於人也跟周思益一样热衷于科普。
往年 72 岁的她退休后尝试利用短视频流传科普内容,心愿让学生用不刷题、更乏味的形式学习物理、爱上物理。近期吴传授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在全网吸引了上百万粉丝,她还被粉丝们亲切地称为“吴姥姥”。
11 月 15 日,两位科普博主在一场直播中开展了对谈,探讨了物理学习的那些事儿,也对一些科研界的热门话题进行了探讨。
二人从考试刷题聊到了“反内卷”话题。对于“反内卷”,吴於人传授示意,反内卷、不刷题的实质是不焦虑。她认为做事要抓住事件的实质,做题要少而精,反内卷要反“无害的内卷”。
周思益示意,当初很多科研人员攀比论文数量。在她看来,刷论文和应试刷题情理是一样的,做科研不应去比论文数量,而是要真正的去做钻研。
上述观点引发了很多科研从业者的共鸣。
一位博士在某社交平台示意心愿国内科研的环境变得更好,但一个很事实的问题是,如果不必学术论文数量来掂量科研能力,又该用什么掂量呢?他认为,不应齐全摈弃以“SCI 论文数量 / 品质”作规范,应在此基础上引入其余多维评估参数。此外还需增强欠缺代表作制度。
有网友示意,论文数量不应该成为科研攀比的工具,搞好钻研才是科研的实质要求。但也有自嘲是“底层科研民工”的网友无奈示意,“说是不攀比,但制度在那里啊….”
微博新知博主马力对此评论称,科研人员想评职称、申请科研基金等都须要论文,有些人就找捷径写一些正确但无用的灌水论文。大量灌水论文的存在,加上不合理的评估体系导致大量科研经费被节约了,科研畛域的经费调配形式、职称评估体系亟待改良。
AI 顶会论文注水重大,
科研评估体系机制设置不合理
在 AI 畛域,学术界的“唯论文”论也产生了很多乱象。例如,近些年,在 AI 顶会论文爆发式增长背地,冒名顶替的水论文规模也令人咋舌。论文注水、剽窃、造假等学术不端的景象层出不穷。
有数据显示,在 IJCAI 2020 大会所提交的 5147 篇提交论文中,有 2191 篇论文被拒稿,拒稿率高达 42%,很多论文止步在了 summary reject 阶段,连正式审稿过程都没进入。这意味着有近半数的论文在品质上不达标,水分很大。
深度学习大神李沐曾这样总结灌水文的特色:小朱文一般来说是基于后面的工作,做一点轻微的改变,而后有理有据的把后果写下来。这样一方面通过理论入手相熟这个畛域,另一方面练习写作。但从读者的角度来说,这些小朱文十有八九是灌水。
他还提到了一组回味无穷的数据,如果回翻任一顶会前 10 年的论文集,会发现,90% 论文的次要是给作者练手,剩下的 9% 可能会启发数集体,真正能启发很多人的论文就是那 1%。
曾在学术界深耕多年后投身工业界的 AI 专家郑凛之(化名)曾在承受 InfoQ 采访时称,即使是顶会,大部分文章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翻新,这称之为‘Borderline 文章’,这类文章录用有运气的成分在外面。这种碰运气心理也是让很多人去投稿的起因之一。
“一些人做科研急功近利,工作做的不扎实、不深刻,很多问题没有钻研或阐释分明就焦急出手,更有甚者谬误连篇,文章犹如粗制滥造,对别人造成了误导”,NLP 领域专家杨明然(化名)认为,顶会论文灌水背地与学术界的评审机制、价值取向、社会风气等因素无关。当初很多学校和机构自觉强调期刊、会议等级、论文数量,且新的顶会、期刊层出不穷,论文越收越多。
往年 2 月,深度学习先驱 Bengio 在本人的博客发文直指当下顶会论文发表模式的弊病 — 被拒再投,一稿多投,大家都在 Dealine 之前疲于赶场。他认为,这种“会议发表”模式对晋升钻研品质来说弊大于利,迫切需要改革。
好在,当初很多机构曾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留神设置机制来扭转“注水”风尚。一些会议已在论文评审机制上做出改良,如设置过滤机制、要求提交源代码等。如 IJCAI2020 首次引入了 desk reject 机制,SPC 会在 5-10 分钟内通判论文状况,品质不合格的间接过滤掉。ICML 2019、ICLR、NeurIPS 等会议也在尝试将减少试验代码和数据作为论文提交的一个选项。
科技界内卷重大
学术科研变得越来越事实,可能放弃纯正科研初心的学者少之又少了。
近日,58 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大为谈到了科技界的内卷景象,他示意,很多大学和钻研单位没有依照科研的法则招 PI(Principal Investigator,学术带头人、首席研究员),实际上绝对于世界一流大学,咱们每个大学的 PI 都是超员的。”
这就导致了重大的内卷,很多年老科研工作者在面临这些压力时,首先想到的是生存。“他就做一些短平快的钻研。有些问题可能 10 年 8 年也不肯定能解决进去,只管这些问题是十分重大的,但他感觉如果这样做很有可能钻研没做进去,人曾经被‘非升即走’的制度给赶走了。”
马大为示意,目前国内科研的现状是,只有文章论文发表的多,观点新鲜,那么人马上就名利双收了。这就导致很多人不好好钻研,多抉择一些比拟容易出问题的短平快我的项目。而短平快的钻研很难产生重大影响,也难以将成绩转化成事实生产力。
科研人员也须要养家,须要买房,须要社会位置和认可,让他们潜下心来去搞科研是能够,然而薪资待遇也得养家,于是事实让他们不得不放弃远大的现实,先去抓住一些见效快的小我的项目,可见科研环境是如许的塌实。“其实咱们国家的科研人员数量也不少,品质也不差,只是大环境的问题耗费了很多人的斗志,让很多人无奈潜心钻研”, 马大为说。
自 2018 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标准“唯论文论”景象,推动科研改革。
去年 2 月,科技部正式印发了《对于破除科技评估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告诉,告诉的外围指标是改良科技评估体系,明确要求破除科技评估中适度看重论文数量多少、影响因子高下等“唯论文”不良导向。
改革不是一日之功,学术研究经年累积造成的风尚和制度体系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这些改良动作是否有功效还须要工夫来验证,但令人欣慰地是,科研评估体系的各个参与方曾经在做出致力,期待这些不良学术风尚可能在不久的未来有所改善。
参考链接:
http://k.sina.com.cn/article_…
https://www.163.com/dy/articl…
https://www.zhihu.com/questio…
整顿 | 刘燕
起源 | AI 火线
点击进入取得更多技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