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nas:基于文件存储UFS的Pytorch训练IO优化实践

0次阅读

共计 532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咱们在帮助某 AI 客户排查一个 UFS 文件存储的性能 case 时发现,其应用的 Pytorch 训练 IO 性能和硬件的 IO 能力有很大的差距(前面内容有具体性能比照数据)。

让咱们感到困惑的是:UFS 文件存储,咱们应用 fio 自测能够达到单实例最低 10Gbps 带宽、IOPS 也可达到 2w 以上。该 AI 客户在高 IOPS 要求的 AI 单机小模型训练场景下,或者之前应用 MXNet、TensorFlow 框架时,IO 都能跑到 UFS 实践性能,甚至在大型分布式训练场景中,UFS 也能够齐全胜任。

于是咱们开启了和客户的一次深度联结排查。

初步尝试优化

一、调整参数:

基于上述情况,首先思考是不是应用 Pytorch 的姿态不对?参考网上提到教训,客户调整 batch_size、Dataloader 等参数。

Batch_size

默认 batch_size 为 256,依据内存和显存配置尝试更改 batch_size 大小,让一次读取数据更多,发现理论对效率没有晋升。通过剖析是因为 batch_size 设置与数据读取逻辑没有间接关系,IO 始终会保留单队列与后端交互,不会升高网络交互上的整体延时(因为用的是 UFS 文件存储,前面会讲到为什么用)。

Pytorch Dataloader

Pytorch 框架 dataloader 的 worker 负责数据的读取和加载、调配。通过 batch_sampler 将 batch 数据调配给对应的 worker,由 worker 从磁盘读取数据并加载数据到内存,dataloader 从内存中读取相应 batch 做迭代训练。这里尝试调整了 worker_num 参数为 CPU 核数或倍数,发现晋升无限,反而内存和 CPU 的开销晋升了不少,整体减轻了训练设施的累赘,通过 worker 加载数据时的网络开销并不会升高,与本地 SSD 盘差距仍然存在。

这个也不难理解,前面用 strace 排查的时候,看到 CPU 更多的时候在期待。

所以:从目前信息来看,调整 Pytorch 框架参数对性能简直没有影响。

二、尝试不同存储产品

在客户调整参数的同时,咱们也应用了三种存储做验证,来看这里是否存在性能差别、差别到底有多大。在三种存储产品上放上同样的数据集:

  1. 单张均匀大小 20KB 的小图片,总量 2w 张。
  2. 以目录树形式存到三种存储下的雷同门路,应用 Pytorch 罕用的规范读图接口 CV2 和 PIL

测试后果,如下图:

注:SSHFS 基于 X86 物理机(32 核 /64G/480G SSD*6 raid10)搭建,网络 25Gbps

论断:通过对存储性能实测,UFS 文件存储较本地盘、单机 SSHFS 性能差距较大。

为什么会选用这两种存储(SSHFS 和本地 SSD)做 UFS 性能比照?

以后支流存储产品的选型上分为两类:自建 SSHFS/NFS 或采纳第三方 NAS 服务(相似 UFS 产品),个别场景中也会将须要的数据下载到本地 SSD 盘做训练。传统 SSD 本地盘领有极低的 IO 延时,一个 IO 申请解决根本会在 us 级别实现,针对越小的文件,IO 性能越显著。受限于单台物理机配置,无奈扩容,数据根本“即用即弃”。而数据是否平安也只能依赖磁盘的稳定性,一旦产生故障,数据恢复难度大。然而鉴于本地盘的劣势,个别也会用作一些较小模型的训练,单次训练任务在较短时间即可实现,即便硬件故障或者数据失落导致训练中断,对业务影响通常较小。

用户通常会应用 SSD 物理机自建 SSHFS/NFS 共享文件存储,数据 IO 会通过以太网络,较本地盘网络上的开销从 us 级到 ms 级,但根本能够满足大部分业务需要。但用户须要在日常应用中同时保护硬件和软件的稳定性,并且单台物理机有存储下限,如果部署多节点或分布式文件系统也会导致更大运维精力投入。

咱们把后面论断放到一起看:

  1. 隐形论断:Tensorflow、Mxnet 框架无问题。
  2. 调整 Pytorch 框架参数对性能简直没有影响。

3、Pytorch+UFS 的场景下,UFS 文件存储较本地 SSD 盘、单机 SSHFS 性能差距大。

联合以上几点信息并与用户确认后的明确论断:

UFS 联合非 Pytorch 框架应用没有性能瓶颈,Pytorch 框架下用本地 SSD 盘没有性能瓶颈,用 SSHFS 性能可承受。那起因就很显著了,就是 Pytorch+UFS 文件存储这个组合存在 IO 性能问题。

深刻排查优化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个疑难:是不是不必 UFS,用本地盘就解决了?

答案是不行,起因是训练所需的数据总量很大,很容易超过了单机的物理介质容量,另外也出于数据安全思考,寄存单机有失落危险,而 UFS 是三正本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并且 UFS 能够提供更弹性的 IO 性能。

依据以上的信息疾速排查 3 个论断,基本上能够判断出:Pytorch 在读 UFS 数据过程中,文件读取逻辑或者 UFS 存储 IO 耗时导致。于是咱们通过 strace 察看 Pytorch 读取数据整体流程:

通过 strace 发现,CV2 形式读取 UFS 里的文件(NFSV4 协定)有很屡次 SEEK 动作,即使是单个小文件的读取也会“分片”读取,从而导致了屡次不必要的 IO 读取动作,而最耗时的则是网络,从而导致整体耗时成倍增长。这也是合乎咱们的猜想。

简略介绍一下 NFS 协定特点:

NAS 所有的 IO 都须要通过以太网,个别局域网内延时在 1ms 以内。以 NFS 数据交互为例,通过图中能够看出,针对一次残缺的小文件 IO 操作将波及元数据查问、数据传输等至多 5 次网络交互,每次交互都会波及到 client 与 server 集群的一个 TTL,其实这样的交互逻辑会存在一个问题,当单文件越小、数量越大时则延时问题将越显著,IO 过程中有过多的工夫耗费在网络交互,这也是 NAS 类存储在小文件场景下面临的经典问题。

对于 UFS 的架构而言,为了达到更高扩展性、更便当的维护性、更高的容灾能力,采纳接入层、索引层和数据层的分层架构模式,一次 IO 申请会先通过接入层做负载平衡,client 端再拜访后端 UFS 索引层获取到具体文件信息,最初拜访数据层获取理论文件,对于 KB 级别的小文件,理论在网络上的耗时比单机版 NFS/SSHFS 会更高。

从 Pytorch 框架下两种读图接口来看:CV2 读取文件会“分片”进行,而 PIL 尽管不会“分片”读取,然而基于 UFS 分布式架构,一次 IO 会通过接入、索引、数据层,网络耗时也占比很高。咱们存储共事也理论测试过这 2 种办法的性能差别:通过 strace 发现,相比 OpenCV 的形式,PIL 的数据读取逻辑效率绝对高一些。

优化方向一:如何升高与 UFS 交互频次,从而升高整体存储网络延时

CV2:对单个文件而言,“分片读取”变“一次读取”

通过对 Pytorch 框架接口和模块的调研,如果应用 OpenCV 形式读取文件能够用 2 个办法,cv2.imread 和 cv2.imdecode。

默认个别会用 cv2.imread 形式,读取一个文件时会产生 9 次 lseek 和 11 次 read,而对于图片小文件来说屡次 lseek 和 read 是没有必要的。cv2.imdecode 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它通过一次性将数据加载进内存,后续的图片操作须要的 IO 转化为内存拜访即可。

两者的在零碎调用上的对比方下图:

咱们通过应用 cv2.imdecode 形式替换客户默认应用的 cv2.imread 形式,单个文件的总操作耗时从 12ms 降落到 6ms。然而内存无奈 cache 住过大的数据集,不具备任意规模数据集下的训练,然而整体读取性能还是晋升显著。应用 cv2 版本的 benchmark 对一个小数据集进行加载测试后的各场景耗时如下(提早的非线性降落是因为其中蕴含 GPU 计算工夫):

PIL:优化 dataloader 元数据性能,缓存文件句柄

通过 PIL 形式读取单张图片的形式,Pytorch 解决的均匀提早为 7ms(不含 IO 工夫),单张图片读取 (含 IO 和元数据耗时) 均匀提早为 5 -6ms,此性能程度还有优化空间。

因为训练过程会进行很多个 epoch 的迭代,而每次迭代都会进行数据的读取,这部分操作从屡次训练任务上来看是反复的,如果在训练时由本地内存做一些缓存策略,对性能应该有晋升。但间接缓存数据在集群规模回升之后必定是不事实的,咱们初步只缓存各个训练文件的句柄信息,以升高元数据拜访开销。

咱们批改了 Pytorch 的 dataloader 实现,通过本地内存 cache 住训练须要应用的文件句柄,能够防止每次都尝试做 open 操作。测试后发现 1w 张图片通过 100 次迭代训练后发现,单次迭代的耗时曾经根本和本地 SSD 持平。然而当数据集过大,内存同样无奈 cache 住所有元数据,所以应用场景绝对无限,仍然不具备在大规模数据集下的训练伸缩性。

UFS server 端元数据预加载

以上 client 端的优化成果比拟显著,然而客户业务侧须要更改大量训练代码,最次要是 client 端无奈满足较大数据量的缓存,利用场景无限,咱们持续从 server 端优化,尽量升高整个链路上的交互频次。

失常 IO 申请通过负载平衡达到索引层时,会先通过索引接入 server,而后到索引数据 server。思考到训练场景具备目录拜访的空间局部性,咱们决定加强元数据预取的性能。通过客户申请的文件,引入该文件及相应目录下所有文件的元数据,并预取到索引接入 server,后续的申请将命中缓存,从而缩小与索引数据 server 的交互,在 IO 申请达到索引层的第一步即可获取到对应元数据,从而升高从索引数据 server 进行查问的开销。

通过这次优化之后,元数据操作的提早较最后可能降落一倍以上,在客户端不做更改的状况下,读取小文件性能已达到本地 SSD 盘的 50%。看来单单优化 server 端还是无奈满足预期,通过执行 Pytorch 的 benchmark 程序,咱们失去 UFS 和本地 SSD 盘在整个数据读取耗时。

此时很容易想到一个问题:非 Pytorch 框架在应用 UFS 做训练集存储时,为什么应用中没有遇到 IO 性能瓶颈?

通过调研其余框架的逻辑发现:无论是 MXNet 的 rec 文件,Caffe 的 LMDB,还是 TensorFlow 的 npy 文件,都是在训练前将大量图片小文件转化为特定的数据集格局,所以应用 UFS 在存储网络交互更少,绝对 Pytorch 间接读取目录小文件的形式,防止了大部分网络上的耗时。这个区别在优化时给了咱们很大的启发,将目录树级别小文件转化成一个特定的数据集存储,在读取数据做训练时将 IO 施展出最大性能劣势。

优化方向二:目录级内的小文件转换为数据集,最大水平降到 IO 网络耗时

基于其余训练框架数据集的共性功能,咱们 UFS 存储团队连忙动工,几天开发了针对 Pytorch 框架下的数据集转换工具,将小文件数据集转化为 UFS 大文件数据集并对各个小文件信息建设索引记录到 index 文件,通过 index 文件中索引偏移量可随机读取文件,而整个 index 文件在训练任务启动时一次性加载到本地内存,这样就将大量小文件场景下的频繁拜访元数据的开销齐全去除了,只剩下数据 IO 的开销。该工具后续也可间接利用于其余 AI 类客户的训练业务。

工具的应用很简略,只波及到两步:

  • 应用 UFS 自研工具将 Pytorch 数据集以目录模式存储的小文件转化为一个大文件存储到 UFS 上,生成 date.ufs 和 index.ufs。
  • 应用我方提供 Folder 类替换 pytorch 原有代码中的 torchvision.datasets.ImageFolder 数据加载模块(即替换数据集读取办法),从而应用 UFS 上的大文件进行文件的随机读取。只需更改 3 行代码即可。

20 行:新增 from my_dataloader import *

205 行:train_dataset = datasets.ImageFolder 改为 train_dataset = MyImageFolder

224 行:datasets.ImageFolder 改为 MyImageFolder

通过 github 上 Pytorch 测试 demo 对 imagenet 数据集进行 5、10、20 小时模拟训练,别离读取不同存储中的数据,具体看下 IO 对整体训练速度的影响。(数据单位:实现的 epoch 的个数)

测试条件:

GPU 服务器:P40 4 物理机,48 核 256G,数据盘 800G6 SATA SSD RAID10

SSHFS:X86 物理机 32 核 /64G,数据盘 480G*6 SATA SSD RAID10

Demo:https://github.com/pytorch/examples/tree/master/imagenet

数据集:总大小 148GB、图片文件数量 120w 以上

通过理论后果能够看出:UFS 数据集形式效率曾经达到甚至超过本地 SSD 磁盘的成果。而 UFS 数据集转化形式,客户端内存中只有大量目录构造元数据缓存,在 100TB 数据的体量下,元数据小于 10MB,能够满足任意数据规模,对于客户业务上的硬件应用无影响。

UFS 产品

针对 Pytorch 小文件训练场景,UFS 通过屡次优化,吞吐性能已失去极大晋升,并且在后续产品布局中,咱们也会联合现有 RDMA 网络、SPDK 等存储相干技术进行继续优化。具体请拜访:https://docs.ucloud.cn/storage_cdn/ufs/overview

本文作者:UCloud 解决方案架构师 马杰

欢送各位与咱们交换无关云计算的所有~~~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