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76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7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本篇次要介绍开源 C 语言库 Melon 的双向链表应用,对开源 C 库感兴趣的读者能够拜访:Github repo。
链表简介
先简略介绍一下什么是双向链表。能够参考下图:
简略来说,链表是将一个一个的结点,通过指针连接起来。而双向链表则是每一个结点不仅记录了指向下一结点的指针,也记录了指向前一结点的指针。
Melon 中的双向链表属于上图中带有尾部结点的双向链表。
双向链表的 劣势:结点的插入和删除操作的工夫复杂度为 O(1),所以应答频繁插入和删除的场景,是非常适合的。
双向链表应用
咱们先定义一个自定义构造体类型:
typedef struct test_s {int val;} test_t;
后续的介绍中,咱们要做的就是应用 Melon 的链表组件对这个构造进行革新,将其构建成一个双向链表。
在 Melon 中,双向链表有两种实现。两种实现进行比照也各有其特点,因而读者在理解各自特点后,可依据本人须要进行抉择应用。
第一种实现
咱们间接上代码,而后再进行阐明: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ln_defs.h"
typedef struct test_s {
int val;
struct test_s *prev;
struct test_s *next;
} test_t;
MLN_CHAIN_FUNC_DECLARE(test, test_t, static inline void,);
MLN_CHAIN_FUNC_DEFINE(test, test_t, static inline void, prev, next);
int main(void)
{
int i;
test_t *head = NULL, *tail = NULL, *t;
for (i = 0; i < 10; ++i) {t = (test_t *)malloc(sizeof(test_t));
if (t == NULL) {fprintf(stderr, "malloc failed.\n");
return -1;
}
t->val = i;
t->prev = t->next = NULL;
test_chain_add(&head, &tail, t);
}
for (t = head; t != NULL; t = t->next) {printf("%d\n", t->val);
}
return 0;
}
这段代码中,main
函数中的内容很简略,利用一个 for 循环,malloc
10 个 test_t
构造,而后将其 val
填充数值。随后利用 test_chain_add
函数将这些结点连成一个链表。而后利用 for 循环遍历结点并打印 val
的值。
上面问题就来了,test_chain_add
哪里来的?
咱们看到 main
前有两个 MLN_CHAIN_FUNC_xxx
的宏,这两个宏是在 Melon 的 mln_defs.h
头文件中定义的,用来对链表的插入和删除函数进行定义和申明的。
MLN_CHAIN_FUNC_DECLARE
- 第一个参数:函数名前缀
- 第二个参数:自定义构造体类型
- 第三个参数:函数返回值及函数类型
- 第四个参数:函数参数限度属性(本例没有应用)
MLN_CHAIN_FUNC_DEFINE
- 第一个参数:函数名前缀
- 第二个参数:自定义构造体类型
- 第三个参数:函数返回值及函数类型
- 第四个参数:自定义构造中用于拜访前一结点的指针成员名字
- 第五个参数:自定义构造中用于拜访下一结点的指针成员名字
这两个宏会定义和申明两个函数,别离名为:test_chain_add
和test_chain_del
,这两个函数的原型相似如下模式:
void (*chain_op)(type **head, type **tail, type *node);
第一个参数为双向链表首指针的指针,第二个参数为双向链表尾指针的指针,第三个参数为要被操作的结点指针。
特点
这种实现计划的益处是:插入和删除函数能够被定义成 inline
或者减少一些其余属性。并且在遍历链表时,只须要拜访自定义结点的 prev
和next
指针即可。
毛病是:使用者须要晓得自定义构造中本人退出的 prev
和next
成员名字,以及如果定义了很多双向链表,则须要配套定义很多插入和删除函数,会减少可执行程序的体积。
第二种实现
这种实现可能比拟常见了。咱们间接看代码:
#include "mln_list.h"
#include "mln_defs.h"
#include <stdlib.h>
typedef struct {
int val;
mln_list_t node;
} test_t;
int main(void)
{
int i;
test_t *t;
mln_list_t sentinel = mln_list_null();
for (i = 0; i < 3; ++i) {t = (test_t *)calloc(1, sizeof(*t));
if (t == NULL)
return -1;
mln_list_add(&sentinel, &t->node);
t->val = i;
}
for (t = mln_container_of(mln_list_head(&sentinel), test_t, node); \
t != NULL; \
t = mln_container_of(mln_list_next(&t->node), test_t, node))
{printf("%d\n", t->val);
}
return 0;
}
主函数的行为与第一种实现的代码是齐全一样的。差异在于如下几方面:
- 引入了
mln_list.h
头文件 - test_t 中不再是增加
prev
和next
成员,而是退出一个固定类型的成员,即mln_list_t
类型的node
成员。 - 双向链表的首尾指针改为了一个名叫
sentinel
的mln_list_t
类型变量。 - 链表插入函数不再是自定义前缀函数,而是一个固定名称的函数名为
mln_list_add
. - 拜访链表首结点应用
mln_list_head
宏 - 想获取链表结点所在的宿主构造(即本例的 test_t)指针,须要应用
mln_defs.h
中的mln_container_of
宏。
特点
这种实现的优劣别离是:
劣势:使用者不须要关怀链表的具体实现细节,只须要在自定义类型中引入 mln_list_t
类型成员即可。并且函数的插入和删除操作都是固定名称的,别离为:mln_list_add
和mln_list_remove
。
劣势:对链表结点所属的宿主结点(test_t)的拜访须要借助 mln_container_of
宏,这看上去并不如第一种实现中那么直观。且链表操作函数都是非 inline 的,因而频繁调用的开销会高于第一种实现。
事实上,感兴趣的读者可能会发现,第二种双向链表(mln_list.c
),是应用第一种双向链表来实现的。
结语
感激浏览,感兴趣的读者能够拜访 Melon 库查看更多细节,Melon 是一个无依赖且开箱即用的开源 C 语言库,并且有配套的中英文文档。
Github 传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