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猪项目管理数字化实践

34次阅读

共计 524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6 月 29 日,阿里巴巴研发效能部与 PMI、Teambition 联合举办的阿里巴巴研发效能实践日将在杭州西溪园区举行,活动聚焦敏捷精益项目管理。活动详情及报名可点我前往。

项目管理的目的是什么?面对工作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如何利用数据帮助项目管理?又有哪些数据是项目经理需要关注的?这里分享一篇飞猪技术部高级项目管理专家姚澍的文章,希望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前言

项目管理是起源于 20 世纪中期美国的航空项目,经过大量专业的项目管理从业人士总结出来的一门学科,并且随着时间发展在不断演进、更新,比如,在 2018 最新的 PMBOK 第六版中就提出了敏捷适应型的项目管理方法、拉动式的进度规划、新型项目经理价值等等。当下,全球 IT 公司中都在广泛使用 LeSS、SaFe、精益、DevOps,这些新颖的方法论都集中关注在高效的产品开发或生产阶段,依然无法完全取代更系统化的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的目的

经常听到周边的同学说,项目经理一没权威、二没前途,谁都不愿意做项目经理,因为干不好就要背锅。现实中,看到的很多项目经理项目计划拍脑袋,执行过程拍胸脯,项目战报拍马屁,最后草草收尾、拍拍手走人。似乎因为带着“管理”两个字,让大家误以为这是一个务虚的官僚主义行为,丝毫不考虑当中的科学性、知识体系、方法论,最后学敏捷只学会了站会、学精益只学会了画看板、学 DevOps 只学会了刷脸好办事。

为什么要有项目?为什么要项目管理?我们在管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运动式的完成一项任务?难道只是为了每年绩效好考核?我们经常被身在其中的身份制约了视野,总是想着用多快好省的方法达到目的,结果在不知不觉当中,就走入了小巷之中。在那个窄巷当中行走,不是进,就是退,甚至无法转身。只有跳出自己的小巷思维、凌空跃起再去审视局面时,才能看到还有很多其他的选择和出路。这时,才会自然的去追问:为什么要立项?项目里为什么要有这些需求?哪些产品特性需要改变?研发团队的开发活动如何分解?谁在关键路径上?要花费多少工时?如何保证所有研发活动最后能按时按质量交付?如何保证产品上线后实现业务目标?如何监控过程中的风险、问题?最后项目的投资回报比如何?是否完成了企业的财年目标?财报中咱们今年将是亏还是盈?

这样一系列追问下来,是不是慢慢感觉自带 CEO 视角了?对,没错。项目就是企业的日常活动的组织方式,在质疑要不要立项时就分辨了哪些是临时任务哪些是每日例行,就能识别出企业最核心的关键任务,采用合适的方法管理项目和日常。

初创企业里,团队很小,7、8 个人一间房、通讯靠喊的时代,沟通、管理成本是相对较小的,确定优先级就可以直接执行了,甚至也没什么好失去的。然而团队体量上去之后,稍有疏忽,沉没成本太大,会直接影响企业存亡。

项目管理铁三角里的几个因素:范围、成本、工期、质量,都和企业的关注高度吻合,企业管理核心也就自然落到了关键项目的管理上。

为何要数字化管理项目

互联网公司要面对很多不确定的用户、对手、市场,面对未知,我们怎么办?只有两个方法:

  • 试验,在小范围快速实现产品原型,灰度测试或者 A / B 测试收取反馈,结合运营效果快速反馈,在下一个迭代优化、改进。
  • 度量,准确定义度量维度,精确、及时收集数据,运用数据分析暴露问题、验证试验结果,从而持续优化。

度量离不开数据,我见过很多项目经理,在描述自己带过的项目规模时,说不出准确的数字:多少团队成员、多大项目范围(代码行、特性数量、开发工时),多长的项目周期,多少项目成本,怎样的业务目标?很多人甚至分不清楚 OPEX 和 CAPEX,更不用说 ROI。因为缺少谈数字的环境,缺少对数字的敏感,没有鼓励和培养人人习惯用数字分析来系统性思考的内部环境,导致大部分的技术甚至 PD 只会埋头干活,鲜少追问为什么,沟通时也用大量的篇幅主观、模糊的描述项目进展,造成理解偏差、沟通低效。

为什么要习惯在工作中谈数字呢?

  • 数字是量化的目标。企业运作是有详细细节规划的,比如,财年的业务目标、成本预算,应该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项目、各个节点当中去,甚至要能反向推导,这样才能预测月度、季度的运营结果。同时,在过程当中能作为组织行为的基准线,让大家自觉针对目标及时调整行为。
  • 数字更客观,能更准确描述细节。数字比感觉更可靠,人往往容易被自己的情绪、偏见、误解欺骗,会对事实作出错误的判断。论据越客观、越细致,才越能经得起推敲,不管是用来决策还是沟通,都远胜于简单的拍脑袋。
  • 数字是驱动力。项目经理的核心价值应该在数据分析上,能从大量的、有效的数据当中发现趋势,识别风险或者机会,及时调整项目策略,保障项目目标达成。遗憾的是,现实中大多数项目经理都干的是初级的信息、事实收集工作。不是说信息收集不重要,而是应该建立起通用的、自动化的、可视化的数据大盘,把精力投入到收集完之后如何整合,如何解读,如何决策。

哪些数据是项目经理必须关注的

如下表所示,项目的不同阶段的关注重点不一样,相应的要有高效的手段挖掘出有用的信息。

注:文中提到的 Aone 是阿里一站式研发协作平台,对外叫云效,下同

事实上,AONE 已经能基本提供收集以上所有信息的功能。很多大型的 IT 企业一直不遗余力的在寻找合适的工具管理各类信息,因为历史遗留问题,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打通所有的信息通道,迁移、整合数据,而 AONE 已经帮助我们弯道超车,实现了完整的需求产生、生产、集成、发布、部署。在飞猪,我们更进一步,针对特定的应用场景,基于 AONE 的数据,二次开发,用魔法石生成了重点项目的定制化项目数据大盘。

飞猪项目数据大盘实践

那么数据大盘包含了哪些内容呢?

首先,从 19 财年业务策略开始梳理重点战役结构,用一张图画出各战役之间的关联(以下为示意图),并明确负责的项目经理和产品经理,形成第一级的项目目录。重点在:

  • 分清楚项目发起人和项目集经理。我们经常容易把这两个角色弄混,一个项目会出现好几个管理者,在不同场合项目经理的名字不一样。项目经理是第一责任人,必须是直接指挥、跟踪、汇报项目的执行人,明确其唯一性和权威性并广而告之很重要,能加速问题解决和减少沟通误解。
  • 整合项目结构,合并相关联的,并广泛沟通。
  • 目标明确再立项。

设定统一的项目里程碑规范。以前项目的里程碑计划很随意,可有可无,大小不一。容易造成:颗粒度太小,外部干系人看不懂;颗粒度太大,缺少对项目组内的指导。现在采用统一的 M 系列里程碑定义,明确项目考核的时间点和标准,严格执行重要里程碑(M1&M4)的评审制度,有效的管理干系人期望,并随时度量下一个里程碑的可实现性。这样的好处是:

  • 用统一的术语规范的项目执行的质量标准。
  • 里程碑评审增加项目执行的严肃性和完整性,做到有始有终,防止虎头蛇尾,帮助持续改进。
  • 增加沟通有效性,项目的评审结果和跟踪直观、易读、统一。

整理 AONE 项目空间,明确产品线、项目组合、项目集、项目的结构关系。需求、测试、缺陷、发布全部落入 AONE,在魔法石生成对应的报表结构,层层钻取细节信息。

  • 在飞猪产品线下设置子产品线,所有需求都直接在对应的子产品线下创建,遵循统一的规范模版,这样才能保证所有需求属性一致,方便魔法石度量。
  • 所有重要项目在 PMO 注册、创建,不允许私建项目。简化项目结构,只允许两层项目归属关系,避免过深的项目结构带来的责任不明确。
  • 由 PMO 组织重点项目例会,项目集经理向项目发起人汇报项目状态,方便及时调整策略、暴露问题,解决冲突,同步信息。

建设项目经理的责任制,要求项目经理必须对项目整体表现给出信心判断,依据 AONE 里的项目健康度信息形成项目晴雨表,红绿灯直观表现出项目的健康状态。要注意的是:

  • 项目状态是项目经理的主观判断,是报告里为数不多的非客观评价,但不能省略,整体判断项目健康状态,同时也给出责任人的承诺
  • 项目的趋势比单点状态更重要。对持续告警的项目,要开始专项治理。

针对需求管理,首先明确不同角色的责任和合作方式。清晰的项目边界是成功的关键。项目启动初期,应该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明确需求范围、优先级、技术方案,而不是盲目开工,毫无纪律的边讨论边干活,不断返工,最后越做越困惑。比如,下面的两个实例,

  • 项目 A,对各类需求范围的管理都很严格,需求总量只出不进,每月评审上线效果,在后期果断丢弃低优先级的需求保证项目按时完结。
  • 而项目 B,各类需求都在缓慢增长,实际表现就是项目做的像日常,未来没有规划,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目标不明确。

使用按优先级分类的需求累积流图,识别项目核心交付内容,通过日常监管防止项目边界蔓延,做到有始有终,清空桌面再结项。

测试计划可以使用甘特图,测试过程中要有定期(每日 / 每周)进展推进图。项目后半段的时候,往往是测试的白热化阶段,有些项目可能需要用日会结合缺陷报告重点推进,识别出阻塞测试的缺陷,是否需要组织特殊小分队集中解决难题,是否需要不断升级警告直到团队的高层领导桌面上,要能结合进展明确指出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而不要罗列繁琐的细节。

缺陷分析,在宏观上,要能指出质量问题是否收敛,解决速度是否够快,识别重点问题集中区;微观上要就重点问题清单,点对点分析原因、找出解决方案、给出实施计划。缺陷不仅仅是质量风险,也是工作量,不管是修复问题,还是提出新需求,都是整个项目的新增工作量。实际上,缺陷也是可以预测的,根据千行缺陷率、改动代码行数、修复工时、合适的数据预估模型,就能更合理的估计产品上线时间,而不是总倒排工期。做到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产品才允许上线,杜绝只开发不测试、只测试不修复、无纪律上线等一系列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的行为。

风险管理一直是项目管理的难点。首先,我们只能管理看得到的风险,有些风险也不可避免的会实现,更不用说那些完全无法预测的风险。其次,风险管理更考验项目经理个人的经验和敏锐。AONE 提供了风险管理的功能,但“重风险识别,轻用风险应对分析”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AONE 中提供的风险汇总视图(下图左)只能单维度的展现风险严重性,缺少可能性指标,于是我们在数据大盘里加上了风险矩阵(下图右),按严重性、可能性划分出 9 宫格,把注意力集中在矩阵右上角,一目了然。

人力资源投入是大家都很感兴趣的一个话题。AONE 暂时不提供相关统计,我们只能另外开发小工具,由团队 TL 每月填写各项目参与人员的数量。资源分配可以宏观上帮助研发团队规划项目投入,不仅仅对过去的资源投入分析总结,更重要是可以整体上预计未来的资源分配是否能支持业务需求。

理论上,大家填好 AONE 里的需求工时估计,计算出来的工作总量应该是最准确的资源耗费成本,也可以生成项目的工作量燃尽图,以此能准确的预测项目实际上线、验收的日期。但实际执行中面临挑战太大,需求拆分不明确导致工时估计落实困难,而不得不折中由 TL 来汇总人力资源分配信息。

经过半年的项目规范、数据运营落地实践,从 S1 半年的项目需求交付周期回顾,我们发现:

  • 强管控的需求交付周期明显短于平均值。
  • 交付周期中占比较大的是需求分析阶段,表征就是项目前期需求、目标不明确,导致后期开发赶工,测试压缩,最后的结果自然就不够好。
  • AONE 的使用规范统一化非常重要,对需求的跟踪、更新不及时就会造成数据偏差。在使用好项目例会同步信息的同时,通过关联代码和需求自动汇总状态变化信息,让数据更准确。

项目管理体系的未来

我经常被问到 PMO 是干什么的?很多人直接把 PMO 和过程改进、提高研发效能相等,我觉得 PMO 应该承担的责任是:首先,协助分解战略,合理部署资源,把关项目立项,整合项目结构。其次,建立系统的适配的管理规范,拉通上下游,让研发团队如同工厂生产线一般有质量、有效率的交付产品;最后,赋能项目经理,提高管理水平。优化、提效应该是一以贯之的持续改进。

经过半年的数据建设,飞猪技术部运行的项目已经逐渐规范,完成了两个重点战役的 M4 验收,明确了项目边界,逐步培养项目经理们的数据意识,倡导大家追问业务目标,量化过程指标,每个迭代都及时收集业务反馈,保证用户价值在运营、产品、技术、客满团队之间的顺利传递,并形成闭环。当然,我们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 用户价值的追问、传递必须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 日常需求和弱管控的项目开发支持不够。
  • AONE 中沉淀了大量的数据,需要人性化的自动收集和分析焦点问题。
  • 项目的迭代规划、定期演示尚未制度化。
  • 项目经理赋能不够,只有越来越多的优秀项目经理成长起来,才能更广泛的保证系统健康运行。

这半年,有成功交付上线的项目,也有目标不明确业务效果不明显而被叫停的项目,我们为成功喝彩,也为挫败反思,至少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希望有一天能真正实现项目的可视化、可度量、可预测,希望有更多的人有热情投身项目管理。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还需努力。

在此文结尾,不得不提到龙幽、欧旋两位数据挖掘专家过去 5 个月中对 PMO 工作的倾力支持,总是容忍并及时满足需求方提出的各种琐碎、奇葩、紧急的要求,衷心感谢!!


本文作者:云效鼓励师

原文链接

本文为云栖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