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

10次阅读

共计 132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数据一致性

强一致性

在任意时刻,所有节点中的数据是一样的。同一时间点,节点 A 中获取到 key 的值与在节点 B 中获取到 key 的值应该都是一样的。弱一致性:与强一致性需要同时保持所有节点的数据是一样的不同,弱一致性允许同一时间点在节点 A 与节点 B 上面读取的数据不一致,如多级缓存。

最终一致性

是弱一致性的一种特例,保证用户最终能够读取到某操作对系统特定数据的更新。但是随着时间的迁移,不同节点上的同一份数据总是在向趋于一致的方向变化。简单的理解为在一段时间后,节点间的数据会最终达到一致状态。

CAP 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Consistency(一致性)、Availability(可用性)、Partition Tolerance(分区容错性),三者不可兼得。

一致性(C)

在分布式系统中的所有数据备份,在同一时刻是否同样的值。(等同于所有节点访问同一份最新的数据副本)

可用性(A)

在集群中一部分节点故障后,集群整体是否还能响应客户端的读写请求。(对数据更新具备高可用性)

分区容错性(P)

以实际效果而言,分区相当于对通信的时限要求。系统如果不能在时限内达成数据一致性,就意味着发生了分区的情况,必须就当前操作在 C 和 A 之间做出选择。

Partition tolerance 分区容错 大多数分布式系统都分布在多个子网络。每个子网络就叫做一个区(partition)。分区容错的意思是,区间通信可能失败。比如,一台服务器放在中国,另一台服务器放在美国,这就是两个区,它们之间可能无法通信。

上图中,G1 和 G2 是两台跨区的服务器。G1 向 G2 发送一条消息,G2 可能无法收到。系统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这种情况。
一般来说,分区容错无法避免,因此可以认为 CAP 的 P 总是成立。CAP 定理告诉我们,剩下的 C 和 A 无法同时做到。

Consistency 一致性 意思是,写操作之后的读操作,必须返回该值。举例来说,某条记录是 v0,用户向 G1 发起一个写操作,将其改为 v1。

接下来,用户的读操作就会得到 v1。这就叫一致性。

问题是,用户有可能向 G2 发起读操作,由于 G2 的值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返回的是 v0。G1 和 G2 读操作的结果不一致,这就不满足一致性了。

为了让 G2 也能变为 v1,就要在 G1 写操作的时候,让 G1 向 G2 发送一条消息,要求 G2 也改成 v1。

这样的话,用户向 G2 发起读操作,也能得到 v1。

Availability 可用性
    意思是只要收到用户的请求,服务器就必须给出回应。用户可以选择向 G1 或 G2 发起读操作。不管是哪台服务器,只要收到请求,就必须告诉用户,到底是 v0 还是 v1,否则就不满足可用性。

Consistency 和 Availability 的矛盾 一致性和可用性,为什么不可能同时成立?答案很简单,因为可能通信失败(即出现分区容错)。如果保证 G2 的一致性,那么 G1 必须在写操作时,锁定 G2 的读操作和写操作。只有数据同步后,才能重新开放读写。锁定期间,G2 不能读写,没有可用性。如果保证 G2 的可用性,那么势必不能锁定 G2,所以一致性不成立。综上所述,G2 无法同时做到一致性和可用性。系统设计时只能选择一个目标。如果追求一致性,那么无法保证所有节点的可用性;如果追求所有节点的可用性,那就没法做到一致性。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