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助力企业破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打通

8次阅读

共计 114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为了降本增效,近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流程智能优化的热潮,转型升级成为众多企业时刻挂在嘴边的热词。不过在企业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信息孤岛的出现,往往成为了企业升级的绊脚石。

信息孤岛:数字时代企业之痛

信息孤岛,是广泛存在于每个企业中的一种信息隔离现象。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企业管理职能精细划分,信息系统围绕不同的管理阶段和管理职能展开,如客户管理系统、生产系统、销售系统、采购系统、订单系统、仓储系统和财务系统等,所有数据被封存在各系统中,让完整的业务链上“孤岛林立”。信息的共享、反馈难,使企业无法适应当今快速多变、全球化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实现流程优化升级,降低运营成本,并从信息和数据中获得更有价值的洞察,必须要打通“信息孤岛”。但另一方面,数据接口的高投入、难协调、长周期等特点,让众多企业望而却步。

RPA 如何打通信息孤岛

企业业务流程的良好运行,需要这些功能各异的系统或工具的来回切换与相互配合。如何实现这一过程的自动化运行?RPA 则给出了答案。
传统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只有两种方式。一是统一双方数据对接;二是人力手工操作跨系统跨应用的数据维护。然而人力手工处理大量的数据从安全、效率、准确率的角度看都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这个时候 RPA 就派上了用场。作为解决企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推手,RPA 担任起了打通企业信息烟囱,连接企业信息断点的职能。
RPA 机器人可以像人类员工一样使用操作系统。RPA 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工作桌面。可以自动识别 UI、从而完成预先设定的工作流程。它有能力启动和使用各种应用程序,包括打开电子邮件和附件、登录应用程序、移动文件和文件夹,甚至从网络(包括社交媒体)上抓取数据。
RPA 是基于既有的用户界面操作,部署周期快,并且不受制于底层 IT 基础设施。RPA 可以实现所有的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复制和粘贴、合并来自多个来源的数据、从文档中提取数据、向表单输入数据、运算、将数据提取并重新格式化为报告或仪表板。实现与企业原有工具的集成,读写数据库、连接到系统 API。
RPA 能有效解决企业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如 ERP、CRM 等)及办公软件(Excel、word 等)集成难等问题,弥补系统之间的差距。相比于人力手工操作,更为安全、高效、精准,对数据传输的质量起到了更好的保障作用。

RPA 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被困在各个系统孤岛上的人类。随着公司寻求新的业务效率,今后 RPA 市场将会更快地增长。据德勤的一份 RPA 调查报告显示,当前已有超过 53% 的大型企业开始实施 RPA。预计 2020 年,将有超过 72% 的大型企业使用 RPA 技术。对于越来越多的企业而言,RPA 正在成为其自动化战略的根本部分。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