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机器人的三大铁律

10次阅读

共计 116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早在 1940 年,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就已提出“机器人三原则”,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人类。

而如今,为了更好地协助人类,作为软件机器人的 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也存在着“三大铁律”。

铁律 1:RPA 机器人只能是人的帮手
RPA 机器人的出现,曾一度引发“机器人是否取代人类”这一热议。虽然以前由人工执行的许多业务流程,如今都可通过 RPA 技术实现自动化。但“RPA 机器人将取代人类”始终只是噱头而已。
无论从 RPA 的产生初衷,还是从其之后的部署来看,RPA 从来没有为了取代谁而出现。不可否认,RPA 的实施肯定会增强企业组织的人力,但其也仅仅是在扮演“人的帮手”这一角色。因此,这些技术并非完全独立于人类,也无法重现人类更高层次的能力(比如思维、创意、决策)。
RPA 的应用,可以让员工提高效率和生产力,并将员工从那些重复、繁琐、附加值低的工作中释放出来,使其能够专注于更高级别的活动,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并促进与客户更深入的互动。
在部署 RPA 时,通常会重新定义员工角色,并重新进行人才分配,重心将会转移到前台办公室中面向客户的任务,而繁琐的后台任务则不再需要人去操心。
RPA 技术未来的一大发展方向,即“人机共存,谋求共生”。伴随劳动力结构的改变和新工作的大量出现,人类将继续与机器人并肩工作,实现生产力的增长。

铁律 2:RPA 机器人需要向人学习。
RPA 机器人虽然有着众多优点,不知疲倦、零出错率、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但要想让 RPA 机器人发挥出这些实力,还需要我们人类员工对其进行“教导”。
RPA 机器人能自动处理日常事务,主要是根据提前编写好的脚本,并且这些脚本一定都是基于明确规则的。RPA 机器人到底能发挥出多大实力,要看人能教给它多少技能。
例如,想要在财务报销环节应用 RPA,首先要梳理报销都有哪些重要步骤,每一步是如何实现的。然后根据这些流程,在 RPA 软件中编写好脚本,最后运行并调试,直到得到满意的效果为止。之后,再遇到相同的环节,RPA 就可以大显身手了。
RPA 适用的流程必须有明确的、可被数字化的触发指令和输入。工作期间可能出现的一切场景都是可以提前被定义的,如财务、人资、供应链、信息技术等相关流程,都符合 RPA 的工作环境要求。

铁律 3:RPA 机器人必须要有人管理。
RPA 再强大,仍然需要人类管理者的操控。因为它还不具备自主学习意识。
由于 RPA 机器人是基于固定规则进行操作的,当业务场景发生较大变化时,RPA 机器人无法判断与规则不符的情况,无法处理异常事件。这就需要配备专门的人员监督 RPA 机器人运行的过程,避免出现 RPA 机器人无法处理的异常事件。
在管理方式上,企业可将 RPA 纳入人员管理机制,使机器人也有员工编号。例如,在存取 ERP 系统时,可以给 RPA 一个单独账号。虽然这可能要多一份授权,但总归在既有的安全管控之下,机器人的操作均可被记录。

正文完
 0

RPA机器人的三大铁律

10次阅读

共计 116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早在 1940 年,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就已提出“机器人三原则”,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人类。

而如今,为了更好地协助人类,作为软件机器人的 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也存在着“三大铁律”。

铁律 1:RPA 机器人只能是人的帮手
RPA 机器人的出现,曾一度引发“机器人是否取代人类”这一热议。虽然以前由人工执行的许多业务流程,如今都可通过 RPA 技术实现自动化。但“RPA 机器人将取代人类”始终只是噱头而已。
无论从 RPA 的产生初衷,还是从其之后的部署来看,RPA 从来没有为了取代谁而出现。不可否认,RPA 的实施肯定会增强企业组织的人力,但其也仅仅是在扮演“人的帮手”这一角色。因此,这些技术并非完全独立于人类,也无法重现人类更高层次的能力(比如思维、创意、决策)。
RPA 的应用,可以让员工提高效率和生产力,并将员工从那些重复、繁琐、附加值低的工作中释放出来,使其能够专注于更高级别的活动,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并促进与客户更深入的互动。
在部署 RPA 时,通常会重新定义员工角色,并重新进行人才分配,重心将会转移到前台办公室中面向客户的任务,而繁琐的后台任务则不再需要人去操心。
RPA 技术未来的一大发展方向,即“人机共存,谋求共生”。伴随劳动力结构的改变和新工作的大量出现,人类将继续与机器人并肩工作,实现生产力的增长。

铁律 2:RPA 机器人需要向人学习。
RPA 机器人虽然有着众多优点,不知疲倦、零出错率、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但要想让 RPA 机器人发挥出这些实力,还需要我们人类员工对其进行“教导”。
RPA 机器人能自动处理日常事务,主要是根据提前编写好的脚本,并且这些脚本一定都是基于明确规则的。RPA 机器人到底能发挥出多大实力,要看人能教给它多少技能。
例如,想要在财务报销环节应用 RPA,首先要梳理报销都有哪些重要步骤,每一步是如何实现的。然后根据这些流程,在 RPA 软件中编写好脚本,最后运行并调试,直到得到满意的效果为止。之后,再遇到相同的环节,RPA 就可以大显身手了。
RPA 适用的流程必须有明确的、可被数字化的触发指令和输入。工作期间可能出现的一切场景都是可以提前被定义的,如财务、人资、供应链、信息技术等相关流程,都符合 RPA 的工作环境要求。

铁律 3:RPA 机器人必须要有人管理。
RPA 再强大,仍然需要人类管理者的操控。因为它还不具备自主学习意识。
由于 RPA 机器人是基于固定规则进行操作的,当业务场景发生较大变化时,RPA 机器人无法判断与规则不符的情况,无法处理异常事件。这就需要配备专门的人员监督 RPA 机器人运行的过程,避免出现 RPA 机器人无法处理的异常事件。
在管理方式上,企业可将 RPA 纳入人员管理机制,使机器人也有员工编号。例如,在存取 ERP 系统时,可以给 RPA 一个单独账号。虽然这可能要多一份授权,但总归在既有的安全管控之下,机器人的操作均可被记录。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