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x 源码阅读简记

2次阅读

共计 712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8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Mobx 源码简记
整体会写得比较乱,同时也比较简单,和读书笔记差不多,基本是边读边写。见谅~
主要三大部分 Atom、Observable、Derivation
Atom
Mobx 的原子类,能够被观察和通知变化,observableValue 继承于 Atom。observableValue —> Atom
同时里面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属性与方法。

属性

observers,用于存放这个被原子类被谁观察了,是一个 set 结构
diffValue,后续更新依赖的时候要用这个来判断

方法

reportObserved,调用全局的 reportObserved 函数,通知自身被观察了
reportChanged,调用全局的 propagateChanged 函数,通知自身发生变化了

Observable
Observable 是一个工厂函数,让数据变得可观察。这个东西需要和上述的 Atom 建立联系,即将具体的值与 Atom 联系起来。从而打通自身能够被观察,同时能通知变化的整个流程。
三种可被观察的数据类型:对象,数组,Map,下面简单介绍如何实现。假如都不是,就会提示用户调用 observable.box,使其拥有 get,set 方法,即上述说的 observableValue 数据类型。
部分代码如下:
fucntion Observable(v) {
// 如果已被观察,直接返回
if (isObservable(v)) return v

// 根据其类型分别调用 observable.object、observable.array、observable.map
const res = isPlainObject(v)
? observable.object(v, arg2, arg3)
: Array.isArray(v)
? observable.array(v, arg2)
: isES6Map(v)
? observable.map(v, arg2)
: v

// 返回被观察过的东西
if (res !== v) return res

// 都不是,提示用户调用 observable.box(value)
fail(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The provided value could not be converted into an observable. If you want just create an observable reference to the object use ‘observable.box(value)’`
)
}
重点是 observable.object、observable.array、observable.map 三者的实现,下面是讨论关于对象的实现方式

对象(observable.object)

先创建一个 base 对象,我们称为 adm 对象。同时,根据这个 base 对象创建一个 proxy,会通过该 proxy 将会对原对象的各种值进行代理,而 adm[$mobx] 指向该一个新建的 ObservableObjectAdministration 数据类型
对传进来的 props(即需要被观察的对象),会先寻找是否有 get 属性(即计算属性),有的话会创建一个计算属性代理,并和其余的属性一起挂载在该 proxy 上

有计算属性时,会新建一个既有 observableValue 也有 derivation 属性的 computedValue 类,存放到 adm[$mobx].values 里面,key 就是 computed 的 key

同时会拿到它的 get 函数,作为这个 derivation 的监听函数,进行初始化监听
并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设置了该属性的 get 和 set 属性

其余的属性,会新建一个 observableValue,存放到 adm[$mobx].values 里面,并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设置了该属性的 get 和 set 属性

然后,重点是创建 proxy 时的 handler 对象的 get 和 set 函数,在有新属性访问时或改变值时会调用 get 和 set 函数

访问新属性时,get 函数会读取 adm[$mobx],如果没有,会通过 has 方法,建立一个 **observableValue**,并放到 adm[\$mobx].pendingKeys 中(还不知道有什么用)
设置新属性时,会新建一个 observableValue 存放进去 adm[$mobx].values 中,同时,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设置了该属性的 get 和 set 属性

重点:
(observableValue 简称为 oV,Object.defineProperty 简称为 Od)

上面说的所有通过 Od 定义后的 set 会调用已存放的 oV 的 set,get 会调用已存放的 oV 的 get

第一点说过 oV 继承于 Atom,所以 oV 的 set 会调用 reportChanged,oV 的 get 会调用 reportObserved

这样子,整个对象属性的监听流程就建立起来了
Reaction
Reaction(反应)是一类特殊的 Derivation,可以注册响应函数,使之在条件满足时自动执行。使用如下:
// new Reaction(name, onInvalidate)
const reaction = new Reaction(‘name’, () => {
// do something,即响应函数,发生副作用的地方
console.log(‘excuted!’)
})

const ob = observable.object({
name: ‘laji’,
key: ‘9527’
})

reaction.track(() => {
// 注册需要被追踪的变量,这里访问了已经被观察的 ob 对象,所以当 ob.name 或 ob.key 发生改变时,上面的响应函数会执行
console.log(`my name is ${ob.name}`)
console.log(`${ob.key} hey hey hey!`)
})

ob.name = ‘mike’ // ‘excuted!’
让我们分析一下源码实现,主要有几个重点:

初始化 Reaction 类时,会将 onInvalidate 函数存储起来

在调用 track 函数时,这个是重点,会调用 trackDerivedFunction(this, fn, undefined)

trackDerivedFunction 这个函数,就是依赖收集,即注册需要被追踪的变量,它会做几件事情,看下面注释
export function trackDerivedFunction<T>(derivation: IDerivation, f: () => T, context: any) {
// 将该 Derivation 的 dependenciesState 和当前所有依赖的 lowestObserverState 设为最新的状态
changeDependenciesStateTo0(derivation)
// 建立一个该 derivation 新的 newObserving 数组,里面存放的是谁被该 derivation 注册依赖了
derivation.newObserving = new Array(derivation.observing.length + 100)
// 记录新的依赖的数量
derivation.unboundDepsCount = 0
// 每次执行都分配一个全局的 uid
derivation.runId = ++globalState.runId
// 重点,将当前的 derivation 分配为全局的 globalState.trackingDerivation,这样被观察的 Observable 在其 reportObserved 方法中就能获取到该 Derivation
const prevTracking = globalState.trackingDerivation
globalState.trackingDerivation = derivation
let result
// 下面运行存入 track 的函数,触发被观察变量的 get 方法
if (globalState.disableErrorBoundaries === true) {
result = f.call(context)
} else {
try {
result = f.call(context)
} catch (e) {
result = new CaughtException(e)
}
}
globalState.trackingDerivation = prevTracking
// 比较新旧依赖,更新依赖
bindDependencies(derivation)
return result
}

可以看到,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将当前的 derivation 分配为全局的 globalState.trackingDerivation,一个是下面的更新依赖过程。

接下来,我们看看触发了被观察变量的 get 方法,会是怎样的,上面说过,调用 get 方法会执行 reportObserved 函数
export function reportObserved(observable: IObservable): boolean {
// 拿到刚才被设置到全局的 derivation
const derivation = globalState.trackingDerivation
if (derivation !== null) {
if (derivation.runId !== observable.lastAccessedBy) {
observable.lastAccessedBy = derivation.runId
// 这行是重点,将被观察的变量,放到 derivation.newObserving 数组中,因此,derivation 里就存放了这次访问中被观察的变量
derivation.newObserving![derivation.unboundDepsCount++] = observable
if (!observable.isBeingObserved) {
observable.isBeingObserved = true
observable.onBecomeObserved()
}
}
return true
} else if (observable.observers.size === 0 && globalState.inBatch > 0) {
queueForUnobservation(observable)
}
return false
}

之后是 bindDependencies 函数的执行。这里面有两点,不做代码解读了:

一是主要是比较 derivation 的新旧 observing(存放被观察变量的数组),防止重复记录,同时去除已过期的被观察变量
二是,observable(被观察的变量)的 observers(是一个 Set 结构)更新里面存放的 derivation,即记录自身被谁观察了,在后面调用 reportChanged 时,触发响应函数

被观察的变量发生变化时
此时会调用 observable 的 set 函数,然后调用 reportChanged,最终会调用一个叫做 propagateChanged 函数。
export function propagateChanged(observable: IObservable) {
// 已经在运行了,直接返回
if (observable.lowestObserverState === IDerivationState.STALE) return
observable.lowestObserverState = IDerivationState.STALE

// 上面说过,observable(被观察的变量)的 observers 存放着 derivation
// 这里就是执行每个 derivation 的 onBecomeStale 函数
observable.observers.forEach(d => {
if (d.dependenciesState === IDerivationState.UP_TO_DATE) {
if (d.isTracing !== TraceMode.NONE) {
logTraceInfo(d, observable)
}
d.onBecomeStale()
}
d.dependenciesState = IDerivationState.STALE
})
}
onBecomeStale 最终会调用 derivation 里的 schedule 函数,里面做了两件事:

把自身推进全局的 globalState.pendingReactions 数组

执行 runReactions 函数

该函数就核心就做一件事情,遍历 globalState.pendingReactions 数组,执行里面每个 derivation 的 runReaction 函数
runReaction 最终会调用 derivation 自身的 onInvalidate,即响应函数

至此,整个 mobx 的数据观察与响应流程就都一一解释完整了(autorun,autorunAsync,when 等函数都是基于 Reaction 来实现的,就不作过多解读了)
Mobx-React 源码简记
既然 mobx 都说了,那就把 mobx-react 也分析一下吧。其实很简单,只要理解了 Reaction 与 Observable,就很容易明白 mobx-react 的实现了。
mobx-react 的实现主要也是两点

通过 provide 和 inject,将已经被观察过的 observerableStore 集中起来并按需分配到所需要的组件中
被 observer 的组件,改写其 render 函数,使其可以响应变化

第一点比较简单,实现一个 hoc,把 observerableStore 添加到 context 上,然后被 inject 的组件就可以拿到所需的 observerableStore
我们重点看下第二点,实现第二点的主要逻辑,在 observer.js 里面的 makeComponentReactive 函数中,看下面简化版的重点解析
// makeComponentReactive
function makeComponentReactive(render) {
if (isUsingStaticRendering === true) return render.call(this)
// 改造后的 render 函数
function reactiveRender() {
// 防止重复执行响应函数,因为 componentWillReact 有可能有副作用
isRenderingPending = false
// render 函数执行后返回的 jsx
let rendering = undefined
// 注册需要被追踪的变量
reaction.track(() => {
if (isDevtoolsEnabled) {
this.__$mobRenderStart = Date.now()
}
try {
// _allowStateChanges 是安全地执行原来的 render 函数,假如在 action 外有更改变量的行为,会报错
// 重点是这个,因为 render 函数被执行了,所以假如里面有被 observe 过的变量,就能被追踪,更新到依赖该 reaction 的依赖列表里面
rendering = _allowStateChanges(false, baseRender)
} catch (e) {
exception = e
}
if (isDevtoolsEnabled) {
this.__$mobRenderEnd = Date.now()
}
})

return rendering
}
// …. 省略一些代码
// 新建一个 Reaction,注册响应函数
const reaction = new Reaction(`${initialName}#${rootNodeID}.render()`, () => {
if (!isRenderingPending) {
// 正在执行响应函数
isRenderingPending = true
// 这里就是执行新的 componentWillReact 生命周期的地方
if (typeof this.componentWillReact === “function”) this.componentWillReact()
if (this.__$mobxIsUnmounted !== true) {
let hasError = true
try {
setHiddenProp(this, isForcingUpdateKey, true)
// 也是重点,通过 forceUpdate,更新组件
if (!this[skipRenderKey]) Component.prototype.forceUpdate.call(this)
hasError = false
} finally {
setHiddenProp(this, isForcingUpdateKey, false)
if (hasError) reaction.dispose()
}
}
}
})
// 改写原来的 render
reaction.reactComponent = this
reactiveRender[mobxAdminProperty] = reaction
this.render = reactiveRender
return reactiveRender.call(this)
}
可以见到,通过建立一个 Reaction,实现了 render 函数里的被观察的变量收集及响应函数注册。而且在通过 forceUpdate 重新更新组件后,render 函数会被重新执行一遍,从而实时更新被观察的变量。整体的实现还是巧妙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生命周期的优化,对 props、state 也进行监听等操作,在这里就不一一解读了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