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代码生成的设计方案与实践

10次阅读

共计 97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diboot devtools 2.0 已经发布上线,实现了精简内核 + 后端开发助理。在此把我们目前代码生成部分的设计思路梳理一下,以便需要的朋友少走一些弯路。

1. 编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最近观看《美国工厂》的感触:在传统制造业,当生产线的工人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的时候,企业管理者便会开始探寻降本增效之道,自动化便是首选的解决方案。

软件工程类似于建筑工程有着其自身的复杂度,但即便是像更复杂的汽车制造,不也一样逐步被自动化么。有人说编程将是最后一个被自动化 /AI 替代的行业,但不代表程序员可以高枕无忧。如果一个程序员只会 CRUD,那他可能是第一批被替代的。因为替代是逐步性的,就像软件行业的自动化可能经过代码生成、轻代码、无代码。

2. 代码生成的设计方案

2.1 要盖楼先打好地基

有的生成器,无任何基础代码直接生成,结果就像一个项目中无任何高级别开发者做封装,直接交给程序员写的一样,随着代码量的增多,可维护性会差的难以想象。

所以,盖楼前先打好地基,封装一个基础的通用内核,提供常用开发场景的最佳实现,比如 CRUD 通用处理、各分层的轻量封装、常用工具类等。

2.2 生成器的理想方案

  • 通用内核职责范围要明确,职责范围内的功能做到最佳实践,避免设计成大而臃肿。
  • 通用内核解决 CRUD、关联查询等通用场景,实现代码最简化,降低上手门槛和生成器的实现难度。
  • 使用简单易上手,最好可以在开发环境启动,直接将代码生成在本地 IDE 项目中。
  • 界面化操作代码生成,随用随生,灵活应对需求(数据结构)变更场景。
  • 数据结构驱动代码,实现代码与数据结构的联动同步。
  • 支持重复性相似功能的通用生成。
  • 支持参数配置实现差异化代码生成。
  • 如果受众广,需要基于主流技术及数据库。

3. Java 代码生成的实践

  • 基于 Spring Boot 2.x,最主流高效的开发框架
  • 基于 Mybatis-plus 实现 CRUD 的通用解决方案
  • 封装内核实现关联查询的无 SQL 解决方案及其他常用场景
  • 生成器封装成 spring boot starter,实现依赖启动
  • 提供操作界面实现数据结构与代码同步
  • 配置参数实现 Lombok、Swagger 等开关
  • 提取数据库差异,支持 MySQL、MariaDB、PostgreSQL、Oracle、SQL Server

深入交流请加微信: wx20201024
diboot v2 github


diboot 简单高效的轻代码开发框架 (欢迎 star)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