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计算,“芯”时代的华为云

40次阅读

共计 197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智能计算,“芯”时代的华为云智能时代,算力架构面临新选择战“从早年开始做云计算之初,我们就一直在思考、实践与总结,希望厘清云计算的核心与本质,以及它会为企业带来的竞争力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华为云基础设施服务总经理高江海表示,这种努力甚至会延伸至对云计算的定义当中。譬如 IaaS,各方公认就是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的缩写,而笔者认为,华为云则在这一基础之上,赋予其 Intelligence as a service 的最新诠释。这种进化是云计算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历经的“自然选择”。以前的云计算主要是将基础设施资源作为服务推出,更多的考虑是围绕着通用处理器以及网络和存储等资源的协同。当时,这种模式是最可靠的选择。然而,随着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终端应用的极大丰富,早先定义的基础设施就会面临新的挑战,它的逻辑结构及组成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它在新型业务中的想象力和执行力。基于此,智能(Intelligence)的引入并作为服务发布,就势在必行。在这种模式下,客户的创新力可以得到最佳的释放效果,人们的工作更加高效,生活更加美好——这也正是华为云的初心。
智能是华为云的本能华为云对基础设施资源层的进阶演绎,背后必然需要一个智能化的平台加以支撑。这不再是单点的技术创新,而是 DC 级的整体创新,需要把硬件、软件、网络等技术统统升级,解决了所有问题之后,华为云才有可能释放智能的威力,对外提供服务。要做到这一点,既需要深厚的技术积淀,也需要敢于担当的足够勇气,毕竟这是个牵一发动全身的过程:在 DC 的变革之外,软件调度、系统整合、管理维护等也必须全部升级……想一想都让人头大。“华为不怕麻烦,不怕复杂。事实上,这些有门槛和技术含量的工作是适合华为的,华为可以发挥自身多年的积累将之加以提升。只有这些麻烦和复杂归于华为,客户才会得到最大的收益。”智能无处不在,掌握它就能引领时代。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华为云把过去在各个领域的积累,通过云服务的形式普及展现出来,是对当前广大客户业务发展需求的应对。智能是华为云基础设施的一种“本能”,而不是一个附件。华为云与新成立的智能计算业务部之间,是一种无缝的衔接,智能计算业务部发布的各种产品,包括 Atlas、KunLun 及昇腾系列 AI 芯片等,客户均可以在华为云上购买使用。愈加丰满的全栈云华为云与智能计算业务部的协同,并不只是在研发体系方面,在市场上也是同样。华为云与智能计算业务部面对同样的客户,不同的是有些客户会直接购买硬件产品,有些客户则选择在线上以云服务的形式,获取自身需要的创新动力,实际上他们得到的能力加持,在本质上并无二致。在华为云的市场拓展中,智能计算加持的算力提升必将是重要的加分项之一。如前文所言,既需要 DC 级的创新,也需要网络的共同加持,还需要在存储方面为智能平台做好准备。显然,在“智能计算”的四个字后面,实际上隐藏着外界难以想象的、规模空前的创新组合。以智能计算作为新的组成要素,华为云将创新推广到更多的环境和场景,全栈云的“形象”也愈加丰满。与其他一些供应商不同,华为云的全栈不是概念,而是通过软硬件技术和芯片能力等共同构成,其目的是让云服务资源“智”而不贵。全栈云纵贯了从底层芯片到上层应用的全面能力,它既是推动企业业务的动力源泉,本身也是集大成者的创新表现。“芯”时代的华为云华为云智能计算的发力节点,可以说是恰如其分。一方面,华为云在 AI 算力、创新算力、异构算力、X86 算力等四个层面,实现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广大客户的智能应用正在蓬勃兴起。华为基于达芬奇架构的昇腾系列 AI 芯片一直是业界瞩目的焦点。基于 Atlas 平台,华为云真正实现了“硬用”上云,这种从硬件和芯片级的 AI 增强,能够实现最佳的应用效果,绝非软件、优化等其他手段所能比拟。据了解,除了华为之外,国内外主流云服务厂商都已经开始以收购芯片公司等方式,悄悄布局。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相信,芯片将会是公有云未来竞争的关键环节之一。值得庆幸的是,华为在芯片领域的思考和布局更早,并且会持续进行大力度的投入,帮助客户更加经济和便捷地获取资源。与此同时,这种在芯片上的先发优势,必然会成为华为云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客户的业务角度而言,由于需要为自己的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的应用,很多企业的算力需求出现了“井喷”。以人工智能训练为例,其计算量 6 年来增长了 30 多万倍。通过端到端的 DC 级创新能力,以及深入到芯片底层的全栈能力,华为云为广大行业客户提供了“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的智能服务,贯穿于企业业务的全流程当中。从芯开始,以智能计算为牵引,在 2018 年的岁末,华为云将云计算市场的角力,引入到一条全新的赛道!想要了解更多华为云资讯与云计算课程,请访问 华为云学院(edu.huaweicloud.com)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