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趣区

这是你希望的自由职业么

每到周末文章的打开率和阅读量就变得惨淡的不行,索性就不分享干货,闲聊一下九月份私活结束后的自由职业经历。看看这是否是你向往的自由职业生活状态么?

九月份,忙完了手头的项目,也没心思找工作,一心想着借着这个机会来进行职业转型,终究加班加点的写代码也不是个事。于是就竭尽全力来运营这个“程序新视界”的公众号。

另外还有两件事:六月份签约了一本技术书和八月份去了趟欧洲旅行。直接的结果就是耽搁的书要继续写和下决心要学的英语要开始。

于是,我的自由职业生活便围绕着这三件事旋转起来了。

自由自由者的心声

下面这段话来自朋友圈另外一位自由职业者的心声。

“自由职业者的世界就只有不停的工作、学习,每天如此。很想放松,玩,但是工作的量和生活本身并不允许。其实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只有每天不断的工作,学习,也才刚刚应付过来……

一个人能做的事是有限的,什么是玩,在成年的世界里工作和学习本身就是一种高级的玩。单纯的玩已经觉得没什么意思了,相反把工作做的有美感才是比较难的。不断反思,不断进步,这种快乐才适合成年人的口味。”

这差不多也是我的真实感受,如果说比较抽象,那么继续往下看。

黑马的背后

都说公众号的红利期已过,现在做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但作为自媒体,公众号还算是一片净土,还有值得深挖的潜力。唯一的就是获粉难度加倍。但最近技术类公众号有一匹黑马,一百多篇原创文章,获得了几十万粉丝,现在每篇文章阅读都是几万。

说这匹黑马不是为了证明公众号是否可以做,而是想说“黑马”背后的故事。下面是该作者描述自己生活状态的一段话。

“熟悉我的读者应该知道,我的日常工作强度是 10117,早上 10 点开始写稿,晚上 11 点下班,一周工作 7 天。

如果遇到赶稿,通宵也是家常便饭,就那篇 XXX 文章,结果一查资料就查了通宵,第二天只睡了 2 个小时。”

当讨论起这个公众号的发展速度时,大家都唏嘘不已,但作者背后的努力却很少人知道。

每天都在突破舒适区

说完了别人,再说说自己。小孩是出于好奇来学习,但大多数成人是不愿意学习,因为难,因为要突破舒适区。但开始运营公众号这段时间,几乎每天都在与这种人性做斗争,每天都是在突破舒适区,每天都在吸收、转化、输出。自称此为“嗜血的学习者”。

关注“程序新视界”一段时间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基本上都是每天中午发文,技术干货与软实力构建的文章隔天交替着发。而且目前所有的文章都是原创。这对学习能力、素材寻找能力、输出能力提出了极大的考验。

自由的每一天

每天的节奏基本上是这样:早上七点多或八点多出门,在 KFC 吃个早餐就开始了一上午的写作。每产出一篇文章基本上要 2 - 5 个小时,然后再花半个小时进行排版发布。

中午回去吃饭,休息 2 - 3 个小时,为什么休息这么长时间?因为一上午全神贯注四五个小时,脑体和体力都达到了极限,需要休息才能恢复。

下午三四点的时候会学习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英语。然后就又开始学习、查阅资料、阅读中英文文章、实践,重复吸收、转化、输出这一过程。这又是为了什么?为了写书。由于写的是源码解析的,难度更上升一个层级。

吃过晚饭,如果书的章节需要继续赶,那么就继续写。如果不要赶或者没办法集中精力来写那就看看书,找找明天或后天写作的灵感。最近在读吴军的《浪潮之巅》,后面会有一篇书中获得的灵感的文章。

这样差不多忙到晚上十点左右,如果有时间或精力会再在 Medium 上找一篇英文文章读读,顺便评论一下。为的就是培养对英语的语感及亲切感,让自己能够静下来看英文技术文章。

就这样,早上七八点到晚上十来点,一周七天。

写一篇文章的过程

写一篇文章的过程并不是那么简单,特别是技术干货类的文章,首先是选题,然后才是查阅资料进行写作。一篇文章出来要查几十篇相关文章和核实十几个知识点,同时还要检查这些资料是否过时(技术版本升级导致)。而往往最新的知识都是英文的,这也是学习英语的目的之一。

查阅资料、学习资料、翻译阅读英文这还只是第一步,在系统的学习了解整个知识的脉络之后,便是消化、吸收、再输出。为了用更简洁,更通俗易懂,还需要对内容进行提炼、简化、配图(自己画)等操作。

所以,你看到的每一篇文章背后都有异常辛苦的创作过程,还是值得给点个“在看”或转发的。

嗜血的学习者

作为“嗜血的学习者”,不仅仅写完文章就完事了,还要看别人怎么写,怎么取得成绩的。首先,不考虑那些因为起步早赶上红利的因素,每个公众号如果有大量的受众,那必有过人之处。

关注了上百个公众号,每天几乎把他们发的文章都浏览一遍,不仅仅是从中获取写作的灵感,更多的在寻找为什么他们能获得那么高的阅读量。

从页面的排版,文章如何写具有传播性,如何让更多的人分享、在看、转载等。大家看公众号看得是兴趣,运营者还要看到对方底层的实力和技巧。

但有些技巧是不太愿意使用的,比如互推,虽然知道效果很好,但是感觉影响用户体验。而我更愿意写出优质文章来让大家自发的转发。这才是真正能帮助到大家的。

曾在技术博客中看到一篇文章,图文并茂,还有动图,乍一看效果不错。后来就联系到文章的作者,闲聊几句之后咨询动图是怎么做的。对方是一在校大学生,可能觉得我是竞争者或什么原因,回复了“PPT”就再也没说话了。

但就靠这三个单词,马上就学会了利用 Keynote 制作出来具有动画效果的配图,但后面觉得配置动图虽然酷炫,但需要让读者停留在页面几秒钟,太浪费时间,就没再采用。但后面的文章引入了大量让读者一看便懂的图片,这也是收获之一。

就这样,像黑洞一样,每天吸收着能吸收到的一切,并萃取、提炼、转化、输出或实践……

取得的成就

有人会问,你这么拼命是得挣了多少钱?说实话,现在根本没挣钱,不然该在星巴克办公了(玩笑了)。但我想,如果能够持续的为读者提供优质、有价值的内容,如果某一天我提供一套更优质更有质量保障的产品,读者也一定会为我添砖加瓦的。

成就还是有的,那就是粉丝的增加和阅读量。在此我重点关注了两个平台的数据:微信公众号和 CSDN 博客。经过这将近一个月的努力输出,CSDN 每天的 PV 基本上在 1 万左右,每天粉丝增加二百到三百。

而微信公众号就稍微慢一些,每天增粉一百左右。可能大家对这个概念不太了解,那就对比一下。通常像我目前公众号的粉丝基数,不互推的情况下,平均增粉数量大概十多个。

也就说增粉速度是正常的 10 倍!每天看着这么多有眼光的有志之士关注我的公众号,这也是我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了。最起码证明一点,我写的文章是有价值的,有用的,那努力就没白费。

有没有娱乐

娱乐还是有的,只是适应了这样的节奏之后,看个电影都感觉浪费时间。在路上或不想干什么的时候会听听蒋勋讲的《红楼梦》,生活在社交之外,靠听一个更复杂的世界来弥补。

偶尔也会玩上一把“吃鸡”,偶尔还真能吃到。即便是玩吃鸡游戏,也基本上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套路。很少团队作战,虽然有优势,但是资源有限,得抢。我还是习惯在边缘地带慢慢“打野”发展。

遇到落单的就把他干掉,遇到团队的就躲着。就这样基本上都能混到前五名。当装备都差不多了,继续找个地方猫着。等第一名把第二名干掉之后,再把第一名干掉,那也就吃到鸡了。

有时候也能遇到一些奇葩的事,比如曾经有一局团队四个人,都是三级装备、98k+ 8 倍镜、顶级医药包,就剩下十来个人,准备乘车去大干一场。结果其中一位在开车的过程中弄了个手榴弹炸出了四个盒子。

竟然还有这样奇葩的操作,不过也好,提前结束了游戏,又可以节省点时间去学习、工作了。

这是你希望的自由职业么

聊了这么多,也只是自己和身边自由职业的的经历。或许,真的有更加精彩的自由职业者,但那大多都处于成功的阶段或背后付出的努力你没看到。这是你希望的自由职业状态么?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心理类型学》指出:内向和外向的主要区别在于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对于内向的人来说,他们的能量指向内部。他们对内心世界更感兴趣、更安静、喜欢独处、自省和思考。

自由职业也分人,如果是这样的自由职业者,你还会向往么?或许这样的节奏更适合内向者吧。

用周国平的话收个尾:“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原文链接:《这是你希望的自由职业么》

<center> 程序新视界 :精彩和成长都不容错过 </center>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