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166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0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一、打包多页面应用
所谓打包多页面,就是 同时打包出多个 html 页面 ,打包多页面也是使用 html-webpack-plugin,只不过,在引入插件的时候是 创建多个插件对象 ,因为 一个 html-webpack-plugin 插件对象只能打包出一个 html 页面。如:
module.exports = {
entry: {
index: "./src/index.js", // 指定打包输出的 chunk 名为 index
foo: "./src/foo.js" // 指定打包输出的 chunk 名为 foo
},
plugins: [
new HtmlWebpackPlugin({
template: "./src/index.html", // 要打包输出哪个文件,可以使用相对路径
filename: "index.html", // 打包输出后该 html 文件的名称
chunks: ["index"] // 数组元素为 chunk 名称,即 entry 属性值为对象的时候指定的名称,index 页面只引入 index.js
}),
new HtmlWebpackPlugin({
template: "./src/index.html", // 要打包输出哪个文件,可以使用相对路径
filename: "foo.html", // 打包输出后该 html 文件的名称
chunks: ["foo"] // 数组元素为 chunk 名称,即 entry 属性值为对象的时候指定的名称,foo 页面只引入 foo.js
}),
]
}
打包多页面时,关键在于 chunks 属性的配置,因为在没有配置 chunks 属性的情况下,打包输出的 index.html 和 foo.html 都会同时引入 index.js 和 foo.js, 所以必须配置 chunks 属性, 来指定打包输出后的 html 文件中要引入的输出模块,数组的元素为 entry 属性值为对象的时候指定的 chunk 名,如上配置,才能实现,index.html 只引入 index.js,foo.html 只引入 foo.js 文件
二、配置 source-map
source-map 就是 源码映射 ,主要是为了 方便代码调试 ,因为我们打包上线后的代码会被压缩等处理,导致所有代码都被压缩成了一行,如果代码中出现错误,那么 浏览器只会提示出错位置在第一行 ,这样我们无法真正知道出错地方在源码中的具体位置。webpack 提供了一个devtool 属性来配置源码映射。
let foo = 1;
console.lg(`console 对象的方法名 log 写成了 lg`); // 源文件第二行出错
index.js:1 Uncaught TypeError: console.lg is not a function
at Object.<anonymous> (index.js:1)
at o (index.js:1)
at Object.<anonymous> (index.js:1)
at o (index.js:1)
at index.js:1
at index.js:1
源码中出错的位置明明是第二行代码,而浏览器中提示的错误确实在第一行,所以如果代码很复杂的情况下,我们就无法找到出错的具体位置
devtool 常见的有 4 种配置:
① source-map: 这种模式会 产生一个.map 文件,出错了会提示具体的行和列 ,文件里面保留了打包后的文件与原始文件之间的映射关系,打包输出文件中会指向生成的.map 文件,告诉 js 引擎源码在哪里,由于源码与.map 文件分离,所以 需要浏览器发送请求去获取.map 文件 , 常用于 生产环境,如:
//# sourceMappingURL=index.js.map
② eval: 这种模式打包速度最快,不会生成.map 文件,会使用 eval 将模块包裹,在末尾加入 sourceURL,常用于 开发环境,如:
//# sourceURL=webpack:///./src/index.js
③ eval-source-map: 每个 module 会通过 eval() 来执行,并且生成一个 DataUrl 形式的 SourceMap(即 base64 编码形式内嵌到 eval 语句末尾), 但是 不会生成.map 文件,可以 减少网络请求 *,但是 打包文件会非常大 *。
//# sourceMappingURL=data:application/json;charset=utf-8;base64,eyJ2ZXJzaW9uIjozLCJzb3VyY2VzIjpbIndlYnBhY2s6Ly8vLi9zcmMvaW5kZXguanM/YjYzNSJdLCJuYW1lcyI6WyJmb28iLCJjb25zb2xlIiwibGciXSwibWFwcGluZ3MiOiJBQUFBLElBQUlBLEdBQUcsR0FBRyxDQUFWO0FBQ0FDLE9BQU8sQ0FBQ0MsRUFBUix1RSxDQUFxQyIsImZpbGUiOiIuL3NyYy9pbmRleC5qcy5qcyIsInNvdXJjZXNDb250ZW50IjpbImxldCBmb28gPSAxO1xuY29uc29sZS5sZyhgY29uc29sZeWvueixoeeahOaWueazleWQjWxvZ+WGmeaIkOS6hmxnYCk7IC8vIOa6kOaWh+S7tuesrOS6jOihjOWHuumUmVxuIl0sInNvdXJjZVJvb3QiOiIifQ==\n//# sourceURL=webpack-internal:///./src/index.js
④ cheap-source-map: 加上 cheap,就 只会提示到第几行报错,少了列信息提示,同时不会对引入的库做映射 ,可以提高打包性能,但是 会产生.map 文件。
③ cheap-module-source-map: 和 cheap-source-map 相比,加上了 module,就会对引入的库做映射 ,并且 也会产生.map 文件 ,用于 生产环境。
④ cheap-module-eval-source-map: 常用于 开发环境,使用 cheap 模式可以大幅提高 souremap 生成的效率,加上 module 同时会对引入的库做映射,eval 提高打包构建速度,并且不会产生.map 文件减少网络请求。
凡是带 eval 的模式都不能用于生产环境,因为其不会产生.map 文件,会导致 打包后的文件变得非常大 。通常我们并 不关心列信息,所以都会使用 cheap 模式,但是我们也还是需要对第三方库做映射,以便精准找到错误的位置。
三、watch 和 watchOptions 配置
webpack 可以监听文件变化,当它们修改后会重新编译,如果需要开启该功能,那么需要将 watch 设置为 true,具体监听配置通过watchOptions 进行相应的设置。
module.exports = {
watch: true,
watchOptions: {
poll: 1000, // 每隔一秒轮询一次文件是否发生变化
aggregateTimeout: 1000, // 当第一个文件更改,会在重新构建前增加延迟。这个选项允许 webpack 将这段时间内进行的任何其他更改都聚合到一次重新构建里
ignored: /node_modules/ // 排除一些文件的监听
}
}
四、三个常见小插件的使用
① clean-webpack-plugin: 其作用就是 每次打包前先先将输出目录中的内容进行清空,然后再将打包输出的文件输出到输出目录中。
const {CleanWebpackPlugin} = require("clean-webpack-plugin");
module.exports = {
plugins: [new CleanWebpackPlugin() // 打包前清空输出目录
]
}
需要注意的是,require(“clean-webpack-plugin)的结果是一个对象而不是类,这个对象中的 CleanWebpackPlugin 属性才是一个类,我们就是用这个类去创建插件对象
② copy-webpack-plugin: 其作用就是 打包的时候带上一些 readMe.md、history.md 等等一起输出到输出目录中。
module.exports = {
plugins: [
new CopyWebpackPlugin([
{
from: "./readMe.md", // 将项目根目录下的 readMe.md 文件一起拷贝到输出目录中
to: "" // 属性值为空字符串则表示是输出目录
}
])
]
}
③ BannerPlugin: 其作用就是 在打包输出的 js 文件的头部添加一些文字注释,比如版权说明等等,BannerPlugin 是 webpack 内置的插件,如:
module.exports = {
plugins: [new webpack.BannerPlugin("Copyright © 2019") // 在 js 文件头部添加版权说明
]
}
五、webpack 跨域问题
为什么 webpack 会存在跨域问题?因为 webpack 打包的是前端代码,其最终会被部署到前端服务器上,而 前后端代码通常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即使是部署在同一个服务器上,所使用的端口也是不一样的 ,当前端代码通过 ajax 等手段向后端服务器获取数据的时候,由于前后端代码不在同一个域中,故存在跨域问题。比如,我们通过 webpack 的 devServer 来运行部署我们的前端应用代码,devServer 启动在8080 端口上,而前端应用代码中会通过 ajax 请求后端数据,后端服务器启动在 3000 端口上。
// index.js
const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 xhr.open("get", "http://localhost:3000/api/test"); // 由于跨域问题无法直接访问到 http://localhost:3000 下的资源
xhr.open("get", "/api/test"); // 本来是要访问 http://localhost:3000/api/test
xhr.onreadystatechange = () => {if (xhr.readyState === 4) {console.log(xhr.responseText);
}
}
xhr.send();
由于前端代码是运行在浏览器中的,如果在前端代码中直接通过 ajax 向 http://localhost:3000/api/test 发起请求获取数据,那么由于 浏览器同源策略 的影响,会存在跨域的问题,所以必须访问 /api/test,但是这样访问又会出现 404 问题,因为其实访问的是 http://localhost:8080/api/test,8080 服务器上是没有该资源的,解决办法就是 通过 devServer 配置一个代理服务器
module.exports = {
devServer: {
proxy: {"/api": "http://localhost:3000" // 路径以 /api 开头则代理到 localhost:3000 上}
}
}
访问 http://localhost:8080/api/test 就会被代理到 http://localhost:3000/api/test 上,proxy 还支持路径的重写,如果 3000 端口服务器上并没有 /api/test 路径,只有 /test 路径,那么就可以对路径进行重写,将 /api 替换掉
module.exports = {
devServer: {
proxy: {
"/api": {
target: "http://localhost:3000",
pathRewrite: {"/api": ""} // 将 /api 替换掉
}
}
}
}
访问 http://localhost:8080/api/test 就会被代理到 http://localhost:3000/test 上
如果前端只是想 mock 一些数据,并不需要真正的去访问后台服务器,那么我们可以通过 devServer 提供的 before 钩子函数 获取到内置的服务器对象进行处理请求,这个内置的服务器对象就是 webpack 的 devServer 即 8080 端口的 server,因为是在同一个服务器中请求数据所以也不会出现跨域问题。
before(app) { // 此 app 即 webpack 的 devServer
app.get("/api/test", (req, res, next) => {res.json({name: "even"});
})
}
我们还可以不通过 webpack 提供的 devServer 来启动 webpack,而是 使用自己服务器来启动 webapck。
// server.js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cons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 引入 webpack
const config = require("./webpack.config.js"); // 引入配置文件
const compiler = webpack(config); // 创建 webpack 的编译器
const middleWare = require("webpack-dev-middleware"); // 引入 webpack 的中间件
app.use(middleWare(compiler)); // 将 compiler 编译器交给中间件处理
app.get("/api/test", (req, res, next) => {res.json({name: "lhb"});
});
app.listen(3000);
通过自定义服务器启动 webpack,这样 webpack 中的前端代码请求数据就和服务器的资源在同一个域中了。
六、resolve 配置
resolve 用于配置模块的解析相关参数的,其属性值为 一个对象 。
① modules: 告诉 webpack 解析模块时应该搜索的目录,即 require 或 import 模块的时候,只写模块名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其 属性值为数组 ,因为 可配置多个模块搜索路径 ,其搜索路径 必须为绝对路径,比如,src 目录下面有一个 foo.js 文件和 index.js 文件:
// index.js
const foo = require("./foo"); // 必须写全 foo.js 模块的路径
// const foo = require("foo"); // resolve.modules 中配置了模块解析路径为.src 目录,则可用只写 foo 即可搜索到 foo.js 模块
console.log(foo);
module.exports = {
resolve: {modules: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 "node_modules"]
},
}
由于 resolve.modules 中配置了./src 目录作为模块的搜索目录,所以 index.js 中可以只写模块名即可搜索到 foo.js 模块
② alias: 用于给路径或者文件取别名,当 import 或者 require 的模块的 路径非常长 时,我们可以给该模块的 路径 或者 整个路径名 + 文件名 都设置成一个别名,然后直接引入别名即可找到该模块,比如,有一个模块位置非常深
// const foo = require("./a/b/c/foo"); // foo.js 在./src/a/b/c/foo.js
// const foo = require("foo"); // foo 被映射成了./src/a/b/c/foo.js 文件
const foo = require("bar/foo.js"); // bar 被映射成了./src/a/b/c/ 路径
console.log(foo);
module.exports = {
resolve: {
alias: {"foo":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a/b/c/foo.js"),
"bar":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a/b/c/")
}
},
}
需要注意的就是,alias 可以映射文件也可以映射路径
③ mainFields: 我们的 package.json 中可以有多个字段,用于决定优先使用哪个字段来导入模块,比如 bootstrap 模块中含有 js 也含有 css,其 package.json 文件中 main 字段对应的是 ”dist/js/bootstrap”,style 字段中对应的是 ”dist/css/bootstrap.css”, 我们可以通过设置 mainFields 字段来改变默认引入,如:
module.exports = {
resolve: {mainFields: ["style", "main"]
},
}
④ extensions: 用于设置引入模块的时候,如果没有写模块后缀名,webpack 会自动添加后缀去查找,extensions 就是用于设置自动添加后缀的顺序,如:
module.exports = {
resolve: {extensions: ["js", "vue"]
},
}
如果项目中引入了 foo 模块,require(“./foo”), 其会优先找./foo.js, 如果没有找到./foo.js 则会去找./foo.vue 文件
七、设置环境变量
设置环境变量需要用到 webpack 提供的一个内置插件 DefinePlugin 插件,其作用是将一个字符串值设置为全局变量,如:
module.exports = {
plugins: [
new webpack.DefinePlugin({DEV_MODE: JSON.stringify('development') // 将 'development' 设置为全局变量 DEV_MODE
}),
]
}
这样配置之后任何一个模块中都可以直接使用 DEV_MODE 变量了,并且其值为 ’development’, 与 ProvidePlugin 有点相似,ProvidePlugin 是将一个模块注入到所有模块中 , 实现模块不需要引入即可直接使用。
八、webpack 优化
① noParse: 该配置是 作为 module 的一个属性值 ,即 不解析某些模块 ,所谓不解析,就是 不去分析某个模块中的依赖关系,即不去管某个文件是否 import(依赖)了某个文件 ,对于一些独立的库,比如 jquery,其根本不存在依赖关系,jquery 不会去引入其他的库( 要根据自己对某个模块的了解去判断是否要解析该模块),所以我们可以让 webpack 不去解析 jquery 的依赖关系,提高打包速度,如:
module.exports = {
module: {noParse:/jquery/,// 不去解析 jquery 中的依赖库}
}
noParse 是 module 配置中的一个属性,其属性值为一个正则表达式, 填入不被解析的模块名称。
为了更清楚的展示 noParse 的作用,假设我们在入口文件 index.js 中引入 bar.js 模块,同时这个 bar.js 模块中也引入了 foo.js 模块 ,foo.js 不再依赖其他模块了,那么在不使用 noParse 的情况下,webpack 打包的时候,会先去分析 index.js 模块,发现其引入了 bar.js 模块,然后接着分析 bar.js 模块, 发现其引入了 foo.js 模块,接着分析 foo.js 模块。
Entrypoint index = index.js
[./src/bar.js] 55 bytes {index} [built]
[./src/foo.js] 21 bytes {index} [built]
[./src/index.js] 81 bytes {index} [built]
而此时如果使用了 noParse: /bar/,那么 webpack 打包的时候,会先去分析 index.js 模块,发现其引入了 bar.js 模块,但是由于 noParse 的作用, 将不再继续解析 bar.js 模块了,即不会去分析 bar.js 中引入的 foo.js 模块了。
Entrypoint index = index.js
[./src/bar.js] 55 bytes {index} [built]
[./src/index.js] 81 bytes {index} [built]
② exclude: 在 loader 中使用 exclude 排除对某些目录中的文件处理,即 引入指定目录下的文件时候,不使用对应的 loader 进行处理,exclude 是 loader 配置中的一个属性,属性值为正则表达式,如:
module.exports = {
module: {
rules: [
{
test: /\.js$/,
use: [
{
loader: "babel-loader",
options: {presets: ["@babel/preset-env"],
plugins: ["@babel/plugin-transform-runtime"]
}
}
],
exclude: /node_modules/
}
]
}
}
③ 使用 IgnorePlugin 来忽略某个模块中某些目录中的模块引用 ,比如在引入某个模块的时候,该模块会引入大量的语言包,而我们不会用到那么多语言包,如果都打包进项目中,那么就会影响打包速度和最终包的大小,然后再引入需要使用的语言包即可,如:
项目根目录下有一个 time 包,其中有一个 lang 包,lang 包中包含了各种语言输出对应时间的 js 文件,time
包下的 index.js 会引入 lang 包下所有的 js 文件,那么当我们引入 time 模块的时候,就会将 lang 包下的所有 js 文件都打包进去,添加如下配置:
cons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module.exports = {
plugins: [new webpack.IgnorePlugin(/lang/, /time/)
]
}
引入 time 模块的时候,如果 time 模块中引入了其中的 lang 模块中的内容,那么就忽略掉,即不引入 lang 模块中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这 /time/ 只是匹配文件夹和 time 模块的具体目录位置无关,即只要是引入了目录名为 time 中的内容就会生效。
④ 使用 HappyPack:由于在打包过程中有大量的文件 需要交个 loader 进行处理 ,包括 解析 和转换 等操作,而由于 js 是单线程的,所以这些文件 只能一个一个地处理 ,而 HappyPack 的工作原理就是 充分发挥 CPU 的多核功能,将任务分解给多个子进程去并发执行,子进程处理完后再将结果发送给主进程 ,happypack 主要起到一个 任务劫持 的作用,在创建 HappyPack 实例的时候要 传入对应文件的 loader,即use 部分,loader 配置中将使用经过 HappyPack 包装后的 loader 进行处理,如:
const HappyPack = require("happypack"); // 安装并引入 happypack 模块
module.exports = {
plugins: [
new HappyPack({ // 这里对处理 css 文件的 loader 进行包装
id: "css",// 之前的 loader 根据具体的 id 进行引入
use: ["style-loader","css-loader"],
threads: 5 // 设置开启的进程数
})
],
module: {
rules: [
{
test: /\.css$/, // 匹配以.css 结尾的文件
use: ["happypack/loader?id=css"] // 根据 happypack 实例中配置的 id 引入包装后的 laoder,这里的 happyPack 的 h 可以大写也可以小写
}
]
}
}
webpack 要打包的文件非常多的时候才需要使用 happypack 进行优化,因为 开启多进程也是需要耗时间的,所以文件少的时候,使用 happypack 返回更耗时
⑤ 抽离公共模块 : 对于多入口情况,如果某个或某些模块, 被两个以上文件所依赖 ,那么可以将这个模块单独抽离出来, 不需要将这些公共的代码都打包进每个输出文件中 ,这样会造成代码的重复和流量的浪费,即如果有两个入口文件 index.js 和 other.js,它们都依赖了 foo.js,那么如果不抽离公共模块,那么foo.js 中的代码都会打包进最终输出的 index.js 和 other.js 中去,即有两份 foo.js 了。抽离公共模块也很简单, 直接在 optimization 中配置即可,如:
module.exports = {
splitChunks: { // 分割代码块,即抽离公共模块
cacheGroups: { // 缓存组
common: { // 组名为 common 可自定义
chunks: "initial",
minSize: 0, // 文件大小为 0 字节以上才抽离
minChunks: 2, // 被引用过两次才抽离
name: "common/foo", // 定义抽离出的文件的名称
}
}
}
}
这样就会将公共的 foo.js 模块抽离到 common 目录下 foo.js 中了,但是如果我们也有多个文件依赖了第三方模块如 jquery,如果按以上配置,那么 jquery 也会被打包进 foo.js 中,会导致代码混乱,所以我们希望将 jquery 单独抽出来,即与 foo.js 分开,我们可以复制一份以上配置,并通过设置抽离代码权重的方式来实现,即优先抽离出 jquery,如:
module.exports = {
splitChunks: { // 分割代码块,即抽离公共模块
cacheGroups: { // 缓存组
common: { // 组名为 common 可自定义
chunks: "initial",
minSize: 0, // 文件大小为 0 字节以上才抽离
minChunks: 2, // 被引用过两次才抽离
name: "common/foo", // 定义抽离出的文件的名称
},
verdor: {
test: /node_modules/,
priority: 1, // 设置打包权重,即优先抽离第三方模块
chunks: "initial",
minSize: 0, // 文件大小为 0 字节以上才抽离
minChunks: 2, // 被引用过两次才抽离
name: "common/jquery", // 定义抽离出的文件的名称
}
}
}
}
这样就会在 common 目录下同时抽离出 foo.js 和 jquery.js 了,需要注意的是,代码的抽离 必须是该模块没有被排除打包,即该模块会被打包进输出 bundle 中,如果第三方模块已经通过 externals 排除打包,则以上 vendor 配置无效。
⑥ 按需加载 ,即在需要使用的时候才打包输出,webpack 提供了 import() 方法,传入要动态加载的模块,来动态加载指定的模块 ,当 webpack 遇到 import() 语句的时候,不会立即去加载该模块,而是在用到该模块的时候,再去加载,也就是说 打包的时候会一起打包出来 ,但是 在浏览器中加载的时候并不会立即加载,而是等到用到的时候再去加载,比如,点击按钮后才会加载某个模块,如:
const button = document.createElement("button");
button.innerText = "点我"
button.addEventListener("click", () => { // 点击按钮后加载 foo.js
import("./foo").then((res) => {// import()返回的是一个 Promise 对象
console.log(res);
});
});
document.body.appendChild(button);
从中可以看到,import()返回的是一个 Promise 对象,其主要就是利用 JSONP 实现动态加载,返回的 res 结果不同的 export 方式会有不同,如果使用的 module.exports 输出,那么返回的 res 就是 module.exports 输出的结果;如果使用的是 ES6 模块输出,即 export default 输出,那么返回的 res 结果就是 res.default,如:
// ES6 模块输出,res 结果为
{default: "foo", __esModule: true, Symbol(Symbol.toStringTag): "Module"}
⑦ 开启模块热更新 : 模块热更新可以做到在不刷新网页的情况下,更新修改的模块, 只编译变化的模块,而不用全部模块重新打包 ,大大提高开发效率,在未开启热更新的情况下,每次修改了模块,都会重新打包。要开启模块热更新,那么 只需要在 devServer 配置中添加 hot:true即可。当然仅仅开启模块热更新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做一些类似监听的操作,当监听的模块发生变化的时候,重新加载该模块并执行,如:
module.exports = {
devServer: {hot: true // 开启热更新}
}
----------
import foo from "./foo";
console.log(foo);
if (module.hot) {module.hot.accept("./foo", () => { // 监听到 foo 模块发生变化的时候
const foo = require("./foo"); // 重新引入该模块并执行
console.log(foo);
});
}
如果不使用 module.hot.accept 监听,那么当修改 foo 模块的时候还是会刷新页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