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关tcp的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46次阅读

共计 379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0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假设以下场景:

在 tcp 建立连接后,先主动关闭其服务端,之后再在客户端下对其 socket 进行写操作,正常思维都会认为,这个写操作肯定会返回错误吧?

还真不一定。

今天在写代码时就遇到了这个问题,还纠结了挺久的,最后翻了下 linux 内核源码,才确定了答案。

先用下面的程序模拟下这个场景: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asser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signal.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unistd.h>

int tcp_connect() {
  int sockfd, err;
  struct sockaddr_in addr;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assert(sockfd != -1);

  bzero(&addr, sizeof(addr));
  addr.sin_family = AF_INET;
  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127.0.0.1");
  addr.sin_port = htons(9999);

  err = connect(sockfd, (struct sockaddr *)&addr, sizeof(addr));
  assert(err == 0);

  return sockfd;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n;
  int sockfd = tcp_connect();

  signal(SIGPIPE, SIG_IGN); // 防止 write 触发 SIGPIPE,便于测试

  printf("请于 5 秒钟内关闭服务端...\n");
  sleep(5);

  // write 1
  n = write(sockfd, "hello\n", 6);
  if (n == -1) {perror("第一次 write 失败");
    return -1;
  }
  assert(n == 6);
  printf("第一次 write 成功!\n");

  sleep(1); // 确保客户端收到 tcp 的 reset 消息

  // write 2
  n = write(sockfd, "world\n", 6);
  if (n == -1) {perror("第二次 write 失败");
    return -1;
  }
  assert(n == 6);
  printf("第二次 write 成功!\n");

  return 0;
}

这段程序代表客户端,服务端就用 ncat 来模拟。

下面是执行流程:

先打开一个 terminal,用 ncat 开一个服务端:

$ ncat -l 9999

再打开另一个 terminal,编译上面的程序,然后执行:

$ gcc main.c
$ ./a.out
请于 5 秒钟内关闭服务端...
第一次 write 成功!
第二次 write 失败: Broken pipe

当客户端提示关闭服务端时,要切换到对应的 terminal,关闭服务端。

从上面的输出可以看到,之后的两次写,第一次成功了,第二次才失败。

奇怪吧。

我们用 tcpdump 抓包看下,第一次是否是真的写成功了:

$ sudo tcpdump -i any -n# port 9999
    1  17:59:07.812599 IP 127.0.0.1.51614 > 127.0.0.1.9999: Flags [S], seq 1076934668, win 65495, options [mss 65495,sackOK,TS val 134308422 ecr 0,nop,wscale 7], length 0
    2  17:59:07.812648 IP 127.0.0.1.9999 > 127.0.0.1.51614: Flags [S.], seq 3833531274, ack 1076934669, win 65483, options [mss 65495,sackOK,TS val 134308422 ecr 134308422,nop,wscale 7], length 0
    3  17:59:07.812691 IP 127.0.0.1.51614 > 127.0.0.1.9999: Flags [.], ack 1, win 512, options [nop,nop,TS val 134308422 ecr 134308422], length 0
    
    4  17:59:09.832579 IP 127.0.0.1.9999 > 127.0.0.1.51614: Flags [F.], seq 1, ack 1, win 512, options [nop,nop,TS val 134310442 ecr 134308422], length 0
    5  17:59:09.835181 IP 127.0.0.1.51614 > 127.0.0.1.9999: Flags [.], ack 2, win 512, options [nop,nop,TS val 134310445 ecr 134310442], length 0
    
    6  17:59:12.813697 IP 127.0.0.1.51614 > 127.0.0.1.9999: Flags [P.], seq 1:7, ack 2, win 512, options [nop,nop,TS val 134313423 ecr 134310442], length 6
    7  17:59:12.813735 IP 127.0.0.1.9999 > 127.0.0.1.51614: Flags [R], seq 3833531276, win 0, length 0

还真是成功了,看上面第 6 个包,发送的数据长度是 6,即:我们代码中的 hellon。

这里大概解释下 tcpdump 的输出:

前三个包是 tcp 的三次握手,完成之后代表 tcp 建立连接成功。

第四个包是我们在关闭服务端时,服务端发给客户端的 fin 包,表示关闭连接请求。

第五个包是客户端发给服务端的 tcp 层的 ack,表示已经收到 fin 包。

第六个包是客户端发给服务端的 hello\n 字符串。

第七个包是服务端的 tcp 层发给客户端的 reset 包,因为此时服务端的 socket 已经关闭了。

由 tcpdump 的输出可以确定,第一次 write 的确是写成功了,但为什么呢?明明服务端的 socket 都已经关闭了,为什么还可以发送呢?并且为什么第一次可以发送,第二次就不行了呢?

来看下内核源码是怎么做的:

// net/ipv4/tcp_input.c
int tcp_sendmsg_locked(struct sock *sk, struct msghdr *msg, size_t size)
{
        ...
        err = -EPIPE;
        if (sk->sk_err || (sk->sk_shutdown & SEND_SHUTDOWN))
                goto do_error;
        ...
        // 省略这部分是 tcp 发送数据的代码
        ...
        return copied + copied_syn;
        ...
do_error:
        ...
        return err;
}
EXPORT_SYMBOL_GPL(tcp_sendmsg_locked);

该方法就是 tcp 发消息的方法。

由上可见,只有当 socket 发生错误时,或者我们关闭了 socket 的 send 端,上面的 write 方法才会返回错误,其他情况下,write 的数据都会正常发送。

由 tcp 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知道,当服务端发送 fin 消息给客户端时,客户端的 socket 进入了 CLOSE_WAIT 状态,即:等待客户端的程序关闭其 socket。

也就是说,fin 消息并没有使客户端的 socket 发生错误,也并没有关闭客户端 socket 的 send 端(但是关闭了客户端 socket 的 receive 端),所以第一次 write 就成功的将数据发送出去了。

那第二次 write 为什么失败呢?

看上面 tcpdump 的输出就知道了,当第一次 write 之后,服务端的操作系统收到数据,发现其对应的 socket 已经关闭了,所以就发送了个 reset 包给客户端。

客户端在收到 reset 包后,执行了下面的代码:

// net/ipv4/tcp_input.c
void tcp_reset(struct sock *sk)
{
        ...
        switch (sk->sk_state) {
        ...
        case TCP_CLOSE_WAIT:
                sk->sk_err = EPIPE;
                break;
        ...
        }
        ...
        tcp_done(sk);
        ...
}

由上可见,sk->sk_err 被设置为了 EPIPE,其实,在下面的 tcp_done 方法里,也关闭了 socket 的 send 端,不过这个已经影响不大了。

所以,在我们第二次调用 write 时,当执行到 tcp_sendmsg_locked 方法时,就直接跳到了 do_error,即:返回 err 给用户。

至此,就完美解释了,为什么会有上述奇怪的现象。

其实,我们不用看代码,仔细想想 tcp 的细节,也是可以理解,操作系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

在第一次 write 之前,我们的 socket 收到 fin 包,进入到 CLOSE_WAIT 状态,此时,其实并不能说明服务端已经完全关闭了连接,它还有可能是发送 fin 包,只是为了关闭其 send 端,但它还是可以读的,所以我们理应也可以继续写。

这样想就更容易明白些了吧。

不过,从源码角度看这个问题,还是来的更实在些。

如果有对 tcp 源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下我之前写的 tcp 源码分析系列文章:

TCP/IP 状态转换图及源码分析文章列表

完。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我微信公众号: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