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协议简介

33次阅读

共计 134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通信协议是指双方实体完成通信或服务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ISO/OSI 七层模型
ISO 是国际标准化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全球性的非政府组织,于 1985 年定义了 OSI 网络互联模型,包含应用层(Application)、表示层(Presentation)、会话层(Session)、传输层(Transport)、网络层(Network)、数据链路层(Data Link)、物理层(Physical)。
TCP/IP 四层模型
TCP/IP 四层体系结构包含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
五层体系结构
五层模型是 OSI 和 TCP/IP 模型的综合,包含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三种模型关系如下

OSI 七层模型
五层协议结构
TCP/IP 四层模型
对应协议

应用层(Application)

表示层(Presentation)

会话层(Session)
应用层(Application)
应用层(Application)

HTTP、FTP、SMTP

传输层(Transport)
传输层(Transport)
传输层(Transport)

TCP、UDP

网络层(Network)
网络层
网际层

IP、ICMP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数据链路层

PPP

物理层(Physical)
物理层
网络接口层
IEEE 802.1A

各层的作用
物理层:
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就是由 1、0 转化为电流强弱来进行传输, 到达目的地后在转化为 1、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模转换与模数转换)。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比特。
数据链路层:
定义了如何让格式化数据以进行传输,以及如何让控制对物理介质的访问。这一层通常还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网络层:
在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中的两个主机系统之间提供连接和路径选择。Internet 的发展使得从世界各站点访问信息的用户数大大增加,而网络层正是管理这种连接的层。
运输层:
定义了一些传输数据的协议和端口号(WWW 端口 80 等),如: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传输效率低,可靠性强,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高,数据量大的数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与 TCP 特性恰恰相反,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不高,数据量小的数据,如 QQ 聊天数据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传输的)。主要是将从下层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段和传输,到达目的地址后再进行重组。常常把这一层数据叫做段。
会话层:
通过运输层(端口号:传输端口与接收端口)建立数据传输的通路。主要在你的系统之间发起会话或者接受会话请求(设备之间需要互相认识可以是 IP 也可以是 MAC 或者是主机名)
表示层:
可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所发送的信息可以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读取。例如,PC 程序与另一台计算机进行通信,其中一台计算机使用扩展二一十进制交换码(EBCDIC),而另一台则使用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ASCII)来表示相同的字符。如有必要,表示层会通过使用一种通格式来实现多种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
应用层:
是最靠近用户的 OSI 层。这一层为用户的应用程序(例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终端仿真)提供网络服务。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