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会死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必定都要实现中台
AI 前线导读: 自 2018 年底以来,伴随着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等一众互联网巨头的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中台”的热度陡然攀升。一时间,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开始跟随建设中台。中台的概念是被阿里带火的,2015 年,马云正式确定了阿里的中台战略,最早从 2009 年建设“共享事业部”开始,经过十年实践,阿里将自己的技术和业务能力沉淀出了一套综合能力平台,并梳理出了一套中台建设的方法论。如今,阿里提出的“大中台、小前台”的管理模式也已经成为主流的数字化转型思想,很多企业都想学习阿里的中台策略。但长期以来,外界多听闻过关于阿里中台的各种“故事”,但鲜有人知道,阿里的中台到底是什么?究竟在做什么?在 ArchSummit 全球架构师峰会(深圳站)2019现场, InfoQ 有幸采访到了阿里云中间件架构总监谢纯良,听他分享关于阿里巴巴中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以下为 InfoQ 与阿里云中间件架构总监谢纯良对话全文,有删减。 InfoQ:您是什么时候、是什么契机加入阿里云?目前主要负责哪一块业务? 谢纯良:我此前曾先后在 BEA、Oracle 工作,连续 13 年一直在专注于中间件领域,包括中间件的应用、架构。2015 年,当时只是听说阿里很牛,尤其是做中间件很牛,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就进入了阿里。目前,我在阿里主要负责中间件的应用、商业化等工作。今天再回过头来看,其实这些东西就是外面传说中的业务中台,是其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InfoQ:在明天的演讲中,您会讲述阿里巴巴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历程,您觉得有哪些关键的经验可以作为模版,给其他企业借鉴或者直接复制? 谢纯良: 有非常多。 InfoQ:最关键几个点? 谢纯良:外界只听闻过阿里当时为什么要提业务中台这个概念、“大中台”、“小中台”等,但鲜有人知道阿里的业务中台做的究竟是什么,在新闻报道中也找不到特别多相关资料。所以,我们这一次也是正式的、第一次对外去讲一讲,阿里的业务中台究竟是什么。 其实掰开来看,它包括几部分内容:一是阿里这么多年的 IT 建设沉淀的一个技术平台;第二,整个中台建设其实是有很多坑的,阿里在长期的实践中梳理出来了一整套方法论;第三是现在大家看得见的这套业务体系,即在天猫淘宝上交易的这套体系。现在我们要把阿里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对外输出的话,有一些东西是可以直接拿出去的,比如技术平台,(其他企业)就可以直接复制。 此外,在方法论层面,以往是很少对外讲的,但从今年 5 月开始,我们已经在逐步对外输出一些经验,诸如“怎样建中台“、“怎样管理中台”,“你的业务跑在中台上,怎样不断地进化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中台“等等,在建设中台的过程中,“坑”是比较多的,我们积累的一些模版、规范,外部企业是可以直接拿去用的,现在也已经有很多企业在用了,用的效果非常好。 InfoQ:是通过阿里云对外输出吗? 谢纯良:是的,整个阿里巴巴的输出都是通过阿里云。 InfoQ: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来说有什么好处? 谢纯良:这是个好问题。今天我们大家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做数字化转型?(之前)经过十年、二十年的 IT 建设,很多业务已经实现了数字化、流程自动化了,那为什么还要谈转型?第二个思考的问题是,要转到哪里去?第三个问题是,怎么转? 我曾经跟大量的较大型的外部企业的 CEO、CTO 去聊这几个问题,得到的答案真是五花八门,很多人并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转?有人说因为我现在系统有问题,不好用,听说阿里那个好用。其实,为什么要转?最根本的原因,在我们看来,就是现在的环境变了。我们以前做的系统云有点类似于计划经济,你的终端有多少是定的。而今天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环境、尤其是用户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你的终端用户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一个基数,可能是几千万、上亿,像阿里可能都十几亿了。当如此庞大的基数要访问你的系统的时候,这个系统要有抗压的能力,在出现大规模瞬间高峰时,要有抗压能力。 另一方面,今天我们做生意的环境也在变化,从前线下摆个摊别人就会来买,现在很多时候不是这样,现在在流量经济下,要去推荐,那么根据什么去推荐?以前的系统都是孤岛式的建设,信息在一个系统里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要做一个精准的推荐,你的数据不是够的,没法去做精准的营销,是做不到千人千面的精准营销的。生意的模式在变化,所以你必须得去转(型),这个“转”是大家有意识的,有痛点,才会转。 转到哪里去?转肯定得有个目标,阿里在 2015 年提出要进入 DT 时代,是跟中台战略配套提出来的。我的理解是,今天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就是要转到 DT 时代,因为到了 DT 时代,所有数据是有结构化的,数据的清洗也做完了,才能用得上现在大数据的一些技术、AI 的技术,否则就用不上。 那怎么转呢?从旧时代到新时代怎么去转?很多人现在提的是中台,对阿里来说,通过 IT 如何去引领业务的发展这一套体系探索了十年,也形成了一套方法论。业务中台本身是带一套方法论的,如果学习借鉴阿里去“转”,大概率是能成的。因为阿里在十年前就做了数字化转型,那时阿里做的生意就是基于互联网的,比很多传统企业先感知到互联网环境下的这些特殊要求,而他们这几年才逐步感觉到环境变了,所以要转型。 InfoQ:所有的传统企业都需要去做这个(数字化)转型吗? 谢纯良:什么时候需要?如果从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上看,我觉得是有必要的。我总结过去的 IT 建设时代有点像过去的“马车时代”,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它总要被淘汰掉的。而如今,我们已经迎来了云计算时代,或者说数据时代 /DT 时代,它代表了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在这个时代,你才能把现在一些重要的云计算技术、大数据的技术、AI 技术等用起来,不到这个时候你用不起来。因此,我觉得企业都要转,只是早晚的问题。 InfoQ:提到“早晚”,企业需要做怎样的前期准备,或达到一个什么阶段之后,才能开始去做转型? 谢纯良:首先我觉得,如果你的业务还是传统的业务,可能现在转的时机还没到。但如果你的业务跟互联网密切相关,那就要考虑快速去转型。 InfoQ:可否分享一个具体案例 ? 谢纯良:比如我们接触最早的中石化最典型。中石化主要做传统的资源类油品业务,它整个的加油体系都是固定的加油站,好像没必要放到一个中台上去。但它后来又发现,它又做采购又做油品相关、炼油等业务,它需要把上百万与其关系密切的供应商组织起来,这就是一个互联网生意了,这时,它必须有一个互联网时代的玩儿法,或互联网时代的 IT 建设的办法,它才能做。在采用了阿里的中台方法后,中石化转型非常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