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996:我怀疑你对996的力量一无所知

在搜索引擎查找:最早开始996的是谁? 你找不到答案,然而能围观群架。 小米员工说我司从成立那天就开始996,华为人抬了下眼皮示意咱们华为07年早九晚九周末单休的时候你们米家军还不晓得在哪儿呢。 按理说国内的互联网也倒退了20多年了,竟然这点信息都没留下? 没有人比互联网更懂的996气氛感20世纪互联网的崛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公众媒介的倒退间接助燃到第三阶段即电子流传期间。 这样一个时代里,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上网有痕迹。但翻遍网络,对于996的最早记录居然停留在大众传媒的第一个阶段口头流传期间。 无人与我立傍晚,无人问我粥可温。 要求996的公司从来不会把这一条写到书面文件里,我把这种公司个别分为三种。 第一种黑虎掏心式:这类公司在招聘时会间接口头阐明 “咱们行业内是出了名的996大小周,你来面试不会不晓得吧?” 行业内的头部公司能力有这样的底气。 第二种鸟枪换炮式:我司践行更加“人性化”的弹性工作制。 咱们不生产996,咱们只是996的学人精。 在这儿,我想和大家好好聊一下这个蛊惑行为。 弹性工作制身上,有种显著的抵触: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 无产阶级的理想主义与小布尔乔亚的实用主义。 本来的弹性工作制,曾作为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限度盘剥工作制的一种伎俩。怎么当初如同有哪里不对?克制了又如同齐全没克制。 首先,这里弹性是绝对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工作工夫是一个有极限的值,不同生产能力的劳动者所需的工作工夫所出现的浮动幅度具备弹性。 按理说员工应该享有更多自主权,劳动效率高实现工作早我就早上班,我实现的晚我就晚一点上班。 然而,问题就在于,这样的工作日自身tm就是一个伪概念。 理想化的弹性工作制该当以固定工作为前提,但在任务量的设定上,员工并没有决定权,这就决定了只有有人想,劳动强度并不会因为弹性工作制的施行而被升高。 要晓得,十年前的学术期刊对于弹性工作制是这样评估的的“突破了传统僵化的工作形式”、“后危机时代的一剂良药”、“一种人性化的工作制度”、“弹性工作制好处多多” 十年后再来看这些文章,这些人显然低估了小布尔乔亚的浏览能力。 —传下去,明天起咱们公司开始履行弹性工作制。—明确。—只弹下班时间,不弹上班时间。—懂了,加班两个字烫嘴。第三种暗剑难防式,这种企业领导有100ways去拉长你的工作工夫。 外表加不加班你自由选择。什么,才六点你还不加班就要走?走出楼层,钉钉弹出五十条新音讯,关上全是:速回。 领导通过绩效、考核、年终奖点你:不盲目996=早归,小张留神影响,不要因为集体拉低团队进度。 这该死的气氛感,谁又懂了。 互联网崩塌的第一块七巧板 居然是它往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整顿教培机构的“双减政策”给中小学生减完负。 8月底,人社部和最高法也终于看到了成年人的不好过,以一例典型案例明确996工作制重大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我国的劳动法和国务院令明确表态:中国履行的是每周5天,共40小时的现代文明工作制度。 19年李诞还能在《奇葩说》把“996工作制”洗成“有意义的工作”,并劝人没有议价的资格就只能微笑承受。 两年的明天,996的行业成了那个最没有议价资格的人。 国家的态度同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悬挂在这些企业的头上,时至今日这些个狼性文化、大小周的大厂曾经惟恐他人再给本人打上996的标签,争相自我调整。 往年3月两会 李国华倡议对996进行监管。 6月腾讯就开始试行强制6点上班,7月快手示意按需加班勾销大小周,8月字节跳动紧跟其后,降薪并勾销大小周。 往年6月份我写腾讯的文章还没发,拖到明天互联网行业都曾经变天了。 真就49年入国军。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勾销996,世界会变得怎么热门?热门答复说的是会变得失常。 但其实在中国双休的体验卡还并没有失效多久。 实现八小时工作制,曾是世界工人阶级静止的纲领,也是中国工人运动长期奋斗的指标之一。 要晓得,改革开放前是没有996的,那时候人们下班是朝九晚五。改革开放当前到94年以前,法定的工作工夫是每天8h,做六休一。 直到95年,中国想要退出WTO首先要谈的条件就是和其余国家对立工作制,以示公平竞争。 1995年5月1日双休工作8h的制度在我国正式落地。 那年我正在上小学,印象里忽然有一天开始学校告诉周六放假,从此我就是一个有周末double的小学生了。 节假日这种货色,早放早享受,晚放哭着求。 果然,国人这张双休体验卡很快就到期了。满打满算就按到华为老大哥的07年到期算吧,也才不到12年。 至此,让咱们捋一下。996模式的呈现代替了本来的国内通用的8h工作制。今后,8h模式又将反过来取代996。 你品这就很像微信代替了发短信,然而5G时代第一个被5G音讯(内测中)颠覆的可能就是微信。 事物的倒退出现周期性的特点,且必然通过必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样的两重否定三个阶段, Respect 马克思诚不欺我。 996看中的真的是你的工作量吗?剖析996的头条、文章、答复只多不少,无外乎这三步。 第1步,表态:恶心。第2步,归因:领导傻逼、资本家盘剥、大厂的高强度工作量。第3步,共情:从大众中来站到最宽广人民大众中去,控告万恶的资本家。 但996就等于加班文化吗?996看中的又真的是你的工作量吗? 996模式,使得早起互联网守业公司得以近乎腾飞的速度倒退,并且疾速奠定了垄断位置降级为巨头;帮忙立足中国的跨国资本战败了每周下班4天半的欧美外乡企业。 但这曾经是10年前的互联网行业就实现的事件了。 换句话说,996是晚期互联网企业横蛮的圈地静止、为实现用户增量以及留存的应急模式。 那这都2021年了,早曾经垄断的BAT,北快南抖还须要让你每天加班编程序、时刻筹备着抢修线路?每天坐在工位上想计划怎么做流量吗? 大厂的大家都心知肚明,每天的工作量不见得能忙到九点,但肯定能摸鱼到九点。很多人下午才真正开始一天的工作。 摸鱼变成了大家抵制996的形式,躺平使Z世代看似百毒不侵。 那问题来了。 你有没有这么多工作,领导真的不晓得吗? 有没有可能,你摸鱼还是真奋斗对面基本不在乎? ...

September 9, 2021 · 1 min · jiezi

996-盛行的年代互联网人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

文章作者:黄小斜 今天我们来谈谈一个很多程序员都关心的话题,可能不仅仅是程序员,而是包括绝大部分的互联网人。 在高速发展,快速迭代的互联网公司里,如何平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让自己在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中,找到一丝生活的感觉。 这对于很多互联网来人来说都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很多人被工作压的喘不过气,难以找到这个平衡点,所以他们也无法达到自己想要的一个生活状态。 有些人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对生活原本的追求。轻则失去斗志,逐渐沉沦,重则可能完全被工作压垮,成为了工作的奴隶。 当然了,并不是对所有的互联网人来说都会有这样的压力,还是有一些少数的互联网公司可以让你追求真正的工作生活平衡,比如在google,亚马逊,微软等一系列外企,他们就有这样的特点。 西方人更加注重生活和平衡,他们更加重视家庭生活,工作只是他们的一小部分,其实对于中国人来说,何尝又不是这样呢,但是中国的公司文化不一样,特别是互联网公司的文化,逐渐的养成了一种加班文化。 从一开始还有一些人在抗拒,到后来慢慢形成一种传统,不正常的事情也变成了正常的事情,于是不加班反而会让人觉得奇怪,可能这是一种时代的倒退吧。 但是,我们还是要说,既来之则安之,如果你无法习惯国内的互联网环境,那可能只有去一些比较稳定安逸的企业才能让你找到最初的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的,当然也有很多人选择出国,或者去一些外企,去达到这样的一个状态。 其实我是非常羡慕这些。能够得到工作和生活平衡的人。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可以更好的享受生活。而不是整天为工作疲于奔命。 当然,我也不是说国内的互联网公司的文化就一无是处,其实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国内互联网公司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他们需要不断创新,不断迭代去适应新产品新环境,新时代。 而在国外这种压力,其实会相对比较小。所以说,每个互联网公司都希望通过让员工加班来加快效率,虽然本质上还是老板的意思,但时间一久员工自己也形成了一种认识,加班充就是电、生活和工作没办法平衡。 特别是像 BAT 这样的企业,真的很少有人奢望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这确实很悲哀,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深陷其中的人来说,除了皆叹这个世道为何如此,还得去想想,如何去应对这样的现状。 在阿里,我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这是在我之前两段实习经历中都无法体验到的工作压力,996的生活都已经算是轻松的,有时候加班一多可能就是9107或者是9106,这样的一个节奏,怎么说呢?虽然确实成长很快,但是这样的节奏确实会让人喘不过气来。 那当你面对重压时,应该如何去调整自己呢?其实能进到大厂的人来说,他们大部分都是很优秀的,他们也知道自己一路走来不容易,他们的每一段路程可能都不容易,所以进入大公司后,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又一次新的考验。可能很快他们就能习惯能适应,毕竟优秀的人身上总会有这样的一些闪光点。 那对于我来说,优秀可能并不是特别适合我的一个词,因为我觉得我是需要不断在强化自己的,我仍然有很多不足,需要去弥补的,所以来这里我更加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除了工作上的责任之外,必须去了解自己的短板去弥补自己的弱势。 而这也是在工作之外,我必须去思考的问题。所谓的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对于我来说,就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按照平时九点半点下班来算,我大概12点就要入睡,这两个小时是我一整天中唯一的放松时间我是如何安排的呢? 其实最初的一个月我也没想通,我可能就每天看看电视,打打游戏也就过去了,后来发现,工作任务也多,这些时间可能不能这样随意挥霍?于是我开始利用这些时间锻炼身体,或者看看课程、写写文章。 可能就是我每天晚上能做的一些稍微有意义的事情了。可能很多人无法理解,这样两个小时的放松时间也能叫生活吗?其实我也希望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自己安排,但是现实是,你又想要熊掌又想要轻松,既想要要快速地改变自己,同时又想在舒适区里一直呆着,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于是我们就必须要走出去。去面对更多的挑战,去探索自己身上的可能性,于是我把这些时间用来做相对更有意义的事情。 每当到了周末我又是另外一种状态,周末往往是更加需要规划的,这一段时间的周末我还会选择去游泳,去外面转转去跟朋友聚一聚,或者去参加一些户外活动。 当然,如果没有的话,我会选择在家里写写文章,然后发表一些作品,或者利用这些时间充充电,然后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曾经刚入职那段时间周末还有时间打打游戏,现在基本上是没有这种时间了,只能忙里偷闲,听听听听广播看看电视剧,这对我来说就已经很满足了。 当然,周末的时候我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去支配,比如我利用周末去整理房间,然后然后去制定下周的计划,把每到周末我也会制定一个简短的计划,比如这周末我要写几天文章,要发表多少作品么,怎么去规划公众号的接下来的发展。 除此之外,我还要去看一下这周我的投资理财情况如何,然后可能就趁着周末可以比较晚睡觉,然后去听一些比较感兴趣的课程。所以基本上现在的我是一个满负荷运载的状态,休息的时间就是每天晚上的下班时间到睡觉的时间。 说了这么多,要做到工作和生活平衡,我总结以下几点 第一点: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尽量把你的工作在一周内做好一个计划,按照优先级排开,然后真的清楚自己一周内需要做哪些事情,然后能自己把控,这样你就会更加合理的规划自己的工作,避免他它们会占用你太多的时间。 第二点:想想想清楚自己想要平衡的那部分生活是什么?真的有意义吗?等到的职场上其实你要的生活无非就是放松一下自己,或者是提高一下自己,然后放松自己,不一定要单纯的是去玩游戏,或者是看剧之类的,你也可以采取更加柔和的一些方式,比如说你可以去。运动去锻炼,然后去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好。 第三点:当你的工作严重的侵蚀到你的生活时,要考虑清楚自己真的想要这样的生活吗,是不是放弃这份工作会更好?其实很多人都会深陷工作泥潭,然后就会丢失掉自己的生活。然后可能会慢慢的身体承受不住,或者是心理上变得非常脆弱,然后让自己整个人都处于一个不健康的状态。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找一段时间去想一下,你可能去请个年假出去玩一,看看这个世界,也许你就会放下。 第四点:如果你的生活也会让你也会给你带来,不低于工作的压力时,你一定要学会分分分配自己的精力,可能家庭这方面你需要话费多少时间和工作,这方面必须要学会去平衡,家庭的事真的比工作的事情重要的太多了。千万不要拿工作上的事情去成为你忽略家庭责任的一个借口。 以上四点就是我总结的,关于互联网人如何平衡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建议,希望这些还不如早点离开这个工作岗位算了,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你们,不管如何,至少一定要让自己每天都过得开开心心的。

July 11, 2019 · 1 min · jiezi

还在加班你应该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你好,我是二师兄。昨晚加班到快十一点,看到大佬还在朋友圈分享解决技术难题的喜悦。一问才知,五一四天假期,三天还要加班。如果此刻你在睡懒觉或旅游,你应该庆幸。今天五一,就和大家聊聊,996、军令状和职业宽度的话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话题的是非对错并不是重点。 爱看历史剧的朋友都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押入大牢,秋后问斩。那么,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秋后问斩”,而不是其他季节呢?在农业社会,春种、夏耕,秋收。唯独“秋后”的冬天没什么事可干,年景好了,搞搞祭祀节气庆祝一下。年景不好,那就砍几个人头,搞搞政治。 再回到互联网的时代,当互联网蓬勃发展,融资不断时,大家的关注点是什么?哪家公司上市了;哪个商业模式值得追随;赶紧往前跑,我要成为风口的猪……没人会关心加班的事。然后,当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又会出现什么呢?寒冬、裁员、996、军令状。没有业绩可搞,那总该搞搞政治,热闹一下,自古如此。 加班一直存在,996也一直存在,甚至军令状也一直存在。此刻爆发热议,只不过是互联网温度的一种体现,企业参与这事的目的只有一个:压缩成本。你们去博弈吧,博弈的结果是:你走了,企业成本降低了,你留下来加班,企业成本也降低了,因为不愿加班的那个走了。 台大孙中兴教授的社会学课《幽默社会学》中有一个桥段,挺有意思的。孙教授给学生留了一道课后作业题:蒙娜丽莎为什么微笑。第二次上课,学生给出了各种解释。孙教授先是赞许了他们的答案,然后问到:你们都觉得蒙娜丽莎在微笑么?为什么没有人分析她根本没有在微笑呢? 昨天的文章中我曾说过,企业就是利用996和军令状把程序员框在加班和挣钱的博弈中无法走出。我们在争论命题的答案时,是否想过命题本身的真伪?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代、每个家庭的年轻人都有权力去追求自己所喜欢的未来。所以,如果你侥幸可以,请千万不要错过。”其实,我们可以大声说:我们可以! 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像上个世纪那么物质匮乏,我们不需要“被分配”,不需要把一份工作做到老。除了一天到晚坐在格子间中熬时间,我们还可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多出去走走,多思考思考自己人生规划,多花些心思在美好的事物上,多关注像“程序新视界”这样有深度的微信公众号,把思维和生活的宽度进行拓展。格局放宽了,可选的道路便多了,除了写代码,你可以去卖猪肉,也可以去卖煎饼,喜欢谁就给谁多给加个蛋……只要你喜欢,可干的事无穷多,也可以干的无穷大,何必996,何必ICU,何必军令状? 我见过公司上午颁布996,下午就不干的员工,我也见过整个公司都朝九晚五,他却朝七晚九。有梦想的人始终有选择,为框死的制度打工,可不是你最好的选择。 原文发表于个人公众号:程序新视界。

May 2, 2019 · 1 min · jiezi

左耳朵耗子996不是福气但努力就会成功么

本文来源 | 酷壳网站 作者 | 左耳朵耗子(陈皓),陈皓将于6月21-23日在深圳GIAC作为大会联席主席出席。此外,他也将分享《从Amazon和Alibaba架构发展看服务化架构》的话题。 “我们学计算机当程序员最大的福气不是可以到大公司里加班和 996,而是我们生活在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时代,这才是最大的福气,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地提升自己,而不是把自己当劳动力一样的卖了!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你要做的不是通过加班和拼命来跪着挣钱,而是通过技能来躺着挣钱…” 那一年,我加入了某知名公司的某知名部门,在办公室中,我看到了到处都挂着—“努力就会成功”的条幅,这个部门中大多数员工的邮件签名都会有“努力就会成功”,我感到一种热血沸腾的气氛,这是我在多年工作来都没有感受到的,当时挺高兴地能和这样一群人工作,也没多想。直到有一天,我看到这些高级的软件工程师们把自己关在又挤又吵的会议室中,拼命地加班,真是拼命,周一到周日,每天早上 10 点到凌晨 3 点甚至凌晨 5 点,连国庆节都来上班,就在这样的环境和状态下,连续干了三个多月。上线前,QA 找到了 1000 多个 bug(你没看错,就是一千多个),最后这个项目用了 1 年多的时间来返工,本来一个 6-8 个月的项目,团队被打了鸡血想在 3 个月内完成,最终却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来返工。(要知道,我以前在外国公司工作,外国老板看到团队在长时间加班会感到焦虑的,因为加班通常代表着有不好的事情正在发生。) 所以对此,我是有点看不懂的,看不懂的是,为什么这么一群聪明的人,放着明亮宽敞的办公桌不用,硬要挤在一个又窄又小又吵又热的小空间里工作,而且要这么透支地写那么重要的很关键的系统级的代码。这就好像,一架在一个小作坊里被人加班加点赶工出来的飞机,谁敢坐啊?!老实说,这群工程师真是很优秀的工程师,他们完全是可以做得更好的,但是却做出了如此蹩脚和糟糕的系统。他们说,这样坐在一起可以做到快速沟通,然而,我觉得这恰恰是一种没有章法的表现。 也是在这家公司,一年前,公司感到了危机,CEO 号召全体 996,举全公司之力从董事长到下面基层员工对抗外部所谓的威胁,有的部门为了表现,甚至 997,然而,在一年后,做出了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软件,最终以失败告终,很多人包括 CEO 也因此下课… 这是最让我看不懂的一个事了,为什么这么如此成功的公司的高级管理层会做出这样的事情,而且还制定这样的政策。把这么优秀的员工以及公司大把把数以亿计的钞票投入到这种错误的路线上来,而且还拼命地加班。他们脑子里在想什么呢?难道他们真的以为,有足够多的钱,足够多的人,然后拼命加班,就能打败对手吗? 你喜欢这句话吗? “努力就会成功”,“加班就会有成就”,“勤劳就会致富”…是这样吗?仔细思考一些,这些话存在严重的逻辑问题,我们在高中的时候学过“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努力就会成功”这句话,把“努力”说成了“成功”的充要条件,这不就是错的吗?努力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你在错误的方向或是格局很小的方向上努力,能有用么?你努力地要饭,你努力地当搬运工,你努力地打骚扰电话销卖保险…在错误和小格局的方向上努力,你还觉得努力还有用吗? 但是很多人是很喜欢“努力就会成功”这句话,这类人也很喜欢看很多小人物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成功人士的励志的故事,为什么这种故事会被很多人喜欢甚至感动。因为这很符合大众的心理诉求,这种诉求其实就是一种只要使力只要拼命了就可以成功的心理诉求,因为这类人基本上都是能力有限,不知道怎么提升自己的人,当他们看到只要拼命使力就可以成功的观点时,他们就会有共鸣,就会感到,不用学习那些晦涩难懂高级的知识,不用掌握和练习哪些高级技能,自己只需要在低级的事情上拼命和努力,加更多的班和干更多活,自己就会像电影中的那些小人物一样,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努力就会成功,勤劳就会致富”,不但符合那些低级管理者的利益诉求,同样符合那些能力不足不愿意学习和成长的人的诉求。因为,他们混淆了行动与进展,忙碌与多产,他们以为能靠蛮力可以弥补思维上的惰性,靠拼命可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 喜欢或认同这句话的人基本是能力上有问题的人,这类类适合做劳动密集型的事。不信你可以试试看,当一件事的难度超过一定程度的时候,那些聪明的人会找到更省力的方法,而能力上有问题的,还是在那使蛮力。 我成长的过程 回想我的过去,我在 2001 年那年被外包到了某银行做开发,标准的 9/10/6,封闭开发,就是用 C 语言在 AIX 系统里堆一些银行的交易逻辑,老实说,这个过程并没有让我学到什么东西,也没有什么成长,我每天想的就是我要离开这个地方,所以,我在晚上 10 点以后开始看书学习到 11 点半,并使用工作环境动手实践书上的代码,一年后,我精读了《TCP/IP 详解》《Windows 核心编程》《Java 编程思想》等书。然后,我找到一份外企业的工作,月薪一下翻了三倍。 在外企不加班,但是当时的外企压力也很大,对代码的质量要求的也很高,来的第二个月,就因为代码写的太差,差点被开掉,所以,为了能够达到更高的标准,我自然也是很努力的,在周末甚至黄金周节假日我哪里都不去,我就去公司,但我不是在公司上班,因为我没有自己的电脑,所以,我只能蹭公司的电脑,这导致办公楼的管理人员经常打电话给我让我帮他在周末的时候管理物业。在这家公司是我成长最快的时候,然而,并不是因为我的努力,而是因为有很多比我牛逼的人在 Code Review 上给我大量的帮助,在项目上帮助我,我的努力学习虽然也有作用,但更多的是高手对我的帮助。 再回想一下我以前在职场上的很多关键点,不是因为我加班了,而是因为在某些关键问题上,我跳出来解决了其它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我解决了一个网络通信莫名其妙的断掉的问题,我把性能优化了很多倍,我解决了一个不能重现的一个困扰团队 3 个星期的问题(其实就是大家没有认真读文档),我在入职一个公司的第一天里就为这个公司解决了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在 Platform,我每周解决了 bug 数是全公司的其它人的总和还要多(从不加班),在路透,我带团队优化的系统的性能是全球所有研发中心最高的,在亚马逊,两周打通美国和德国的订单和商品列表系统。我也有失败的时候,而我失败的时候,总是因为我搞不定事,即便是加班拼命努力也无济于事!是的,我的职业生涯的成长,最根本的不是你有多努力,有多勤奋,而是你能搞定很多人搞不定的事! 你不信你可以看看你们公司那些不用加班,就算什么也不干,公司也要花钱养的技术人员,他们的成功一定不是努力和加班加出来的,你会发现这些人拼的不是谁干的多,而是谁解决的问题更有难度。 我加班 996 的时候,从来都不是我成长最快的时候,而我和一群牛人在解决难题的时才是我成长最快的时候。 ...

April 25, 2019 · 1 min · jiezi

他,将终结“996”

来源 | 愿码(ChainDesk.CN)内容编辑愿码Slogan | 连接每个程序员的故事网站 | http://chaindesk.cn愿码愿景 | 打造全学科IT系统免费课程,助力小白用户、初级工程师0成本免费系统学习、低成本进阶,帮助BAT一线资深工程师成长并利用自身优势创造睡后收入。官方公众号 | 愿码 | 愿码服务号 | 区块链部落免费加入愿码全思维工程师社群 | 任一公众号回复“愿码”两个字获取入群二维码在我们身边也不乏在半夜十二点,依然在加班熬夜送外卖的小哥;在深夜打包快递的微商;天微亮,就已忙碌着为做准备的早餐店……与他们不同的是,“社畜”是日本用于形容上班族的贬义词,指在公司很顺从地工作,被公司当作牲畜一样压榨的员工。如今成为了一个在中国也比较常见的网络流行语,类似我们所说的“房奴”、“卡奴”。2019年3月27日,一个名为“996ICU上传开。这是一些不满于互联网公司996模式的程序员发起的“996.ICU”的开源项目:工作996,生病ICU(重症监护病房)。这种幽默的背后俨然是社畜的无奈与自嘲。争论未休,愈演愈烈程序员们揭露“996ICU”互联网公司,本意是抵制互联网公司的996工作制度的声讨,现随着媒体、企业、大佬、员工的跟风,已将矛盾转移,使其变成了“不应强制加班”“反对强制加班”“反对没有回报的无偿加班”。距此事已经过去20余天,但“996”的话题在各大网站上仍持续发热,连日来,“996”工作制引发的热议也引起了马云、刘强东、李国庆大咖先后发表了自己对996的看法,有人持反对也有人表赞同。4月12日,阿里巴巴官方公众号发布了11日董事长马云在阿里巴巴内部交流活动上对于996的观点,马云说:能做996是巨大的福气。“今天中国BAT这些公司能够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 在4月11日传出的内部交流会发言中,马云这句话已成金句。可能你连996的资格都没有。刘强东称,京东永远不会强制员工995或者996,但是每一个京东人都必须具备拼搏精神。刘强东举例自己曾经创业时期的艰辛,虽然现在达不到那时候的状态,但他表示,以自己现在的体质,做到周一到周六,早8点工作到晚11点,周日工作8个小时,每个月休假两天,每年也会休一次长假(811648),没有问题。“我享受拼搏的快感!我要找到一帮愿意为理想而一起拼的兄弟们!并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愈来愈好!”年轻的时候不996,老了你就没机会了。当当创始人李国庆、OPPO副总裁沈义人等直接站到了反对阵营。4月12日,李国庆在微博中直言:“一批老板倡导996……我坚决反对。”“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我赞成撸起袖子加油干,那是实干、巧干、苦干,不是低效率的耗时间。”他强调,优秀的企业是结果导向,效率导向。管理者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效率比员工加班更有价值。不同岗位有不同的工作强度。“如程序员,长时间认真写8小时程序,回家基本倒头就睡,和业务层面靠开会耗11小时完全不是一个工作强度。”对此新华社刊发辛识平文章《奋斗应提倡,996当退场》称,我们崇尚的奋斗,是让劳动者实现有尊严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的奋斗,是基于人们对事业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信心的奋斗。如果不能切实保障员工利益,如果无视员工意愿和身心健康,甚至让员工辛辛苦苦连个加班费都拿不到,一些企业强制推行的“996工作制”就是在透支健康、透支未来,这恰恰是对奋斗者的伤害,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误读。当然,持反对方的也少不了律师,企业的确享有安排员工加班的经营自主权,但这一权利的行使需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限制。河北询诺律师事务所律师张伟对北京商报记者称,如果是综合工时制度和不定时工时制度符合一定条件就不违法,如果是996成为标准工时制度就违法。公司规定所有员工的正常工作时间为9:30-21:00,每周工作6天,显然是违法行为。“社畜”怎么看待996?“996本来没有什么,加班本就是家常便饭的事情,大家只是不想被‘绑架式’认为996是常态,不加班、不996就是懒惰、浪费生命。”当北京商报记者问起一位在西二旗的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的员工,996为何突然“火”了时,上述员工如此回答。他表示,在这轮讨论没有成为公开话题时,996上班制度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无论是出于自愿还是不想耽误团队进度,只要工作没有完成就会留下来加班,早上9点、10点上班,直到凌晨2点、3点下班是常事,甚至还会在公司准备行军床,睡醒了就直接上班。“但我们不想让公司认为996、乃至彻夜加班是件应该的事情,不加班就是懒惰、不勤奋的一群人,如果这样付出就变得没有价值。”上述员工称。大多正在经历996的员工吐槽完仍旧坚定地表示,还是会加班的,现在互联网公司的裁员声一波高过一波,如果这时候因为工作拖后腿被裁员可不好找工作,毕竟自己现在的工资收入比较可观。996到底由谁说了算?从2018开始,提到互联网企业,大家对其贴上的标签更多是裁员、优化、降薪、轮岗……引得人人自危,被爆出的“996.ICU”无疑是员工用来宣泄、表达焦虑不安的一种行为。什么是强制的加班,什么又是合理的加班?更多的员工表示可以接受加班是因为对公司的认同,对领导的尊重,以及对项目和团队的负责。对于996的无偿加班,更多“社畜”表示加班费应是合理得来的,而不是企业的“施舍”。关于996的工作制度,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接受,如果你的家庭、生活、身体情况不允许,或是因为996的加班制度给你带来了困扰,那么你应该考虑如何做一个明确的选择,同样的,任何人不应该将996与你的勤奋努力进行道德捆绑。你,将终结“996”!如何终结996?正是因为生活的压力、经济的负担让你不能坦然对996说不,甚至在面试时,HR会明确表示:“这个岗位会加班,你可以吗?”此时,你仍会毫不犹豫的接受这个职位。如何摆脱这种现状?八个字:技能提升,经济独立让你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工作之余给你带来收益。举个栗子:传统的知识变现主要有作家写书等,通过版税和专利授权费用来获得收入。前些年付费网络文学的出现、近几年付费问答、知识付费产品的井喷式爆发,可谓是给知识产权收入扩宽了道路。直播课程、录播视频、文档课程等,一旦有用户付费购买,作者本人在床上睡觉的时候,就有了“睡后收入”。即便不工作也不会影响到你的收入状况,这是获得财务自由和提前退休的必要前提,但是并不代表不劳而获,其实,在获得这种“被动收入”之前,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劳动和积累。首先应提升自己的技能,在技能提升的同时培养自己的个人品牌运营意识,将所具备的知识技能,通过建立自媒体输出文章,或者分自己的观点,逐渐就会形成自己的个人品牌,这个时候再去做知识变现就会水到渠成。提升自己的技能是树立个人品牌的重要前提,在获得“睡后收入”的同时,也会有猎头因你的口碑影响力为你介绍高薪岗位,你也有了更多主动的选择机会。访问 愿码(ChainDesk.CN)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April 17, 2019 · 1 min · jiezi

为什么很多人开始反对996了?

摘要: 反对996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的。也许不少人和我的感觉一样,996这个话题持续的时间有点长了,这挺神奇的。因为,通常一个热点最多持续三四天左右。而996这个话题,竟然从年初聊到现在,这里不妨梳理一下最重要的3个时间节点:1月19号,有赞员工在脉脉爆料公司强制实行996;3月26号,某程序员在GitHub上发起996.ICU开源项目,不到一个月时间,获得22万个Star,成为GitHub网站Star数最多的项目;4月12号,马云谈996发布,称“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从百度指数也可以看出来,马云彻底引爆了996这个话题。对于996,支持者觉得天经地义,反对者觉得不可思议,究竟谁对谁错,暂时不去说它。我们来先聊聊为什么996突然这么火了?或者说,为什么很多人开始反对996了?简单地说吧,时代变了,观念也变了。中国人均GDP已经接近1万美元2018年,中国的GDP是13.6万亿美元,这就意味着中国的人均GDP已经接近1万美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生活也算是"丰衣足食"了。中国人有一句很实在的问候语,“你吃了吗?”,我总觉得这个问题有点古怪,因为对现代人来说,吃没吃不是问题,吃什么才是个让人头疼的大问题。其实,稍微了解历史的人应该知道,中国人是在最近几十年才正真解决了温饱问题,我们的祖父辈,甚至父辈都经历过没东西吃的疾苦。现在时代变了,已经越来越少的人会去问“你吃了吗?”。当收入达到某个阈值的时候,我们的生活方式自然会有所改变,简单的一个问候语也能说明问题。那么,当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的时候,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改变呢?也许是时候改变996了,我们可以听听环球时报的胡大主编是怎么说的:我个人认为,舆论场这一轮对996的批评有其积极意义,这也是中国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左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理解和追求。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其实包括工作效率的提升,以更加文明、人性的劳动时间安排。我相信很多大公司将会面临优秀员工对长期加班意愿减退的现实压力,全凭“弟兄们”一起玩命工作、支撑公司锐气的时代文化实际上已在动摇。反向思考一下,如果科技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现代人过得越来越累,那我们努力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人工智能时代,人类还需要拼命工作,我们要这AI有何用?95后已经步入职场22岁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话,那么95后差不多工作2年了,不同年代的人有代沟,这是我们这些“长辈”不得不承认的事情。举个例子,大部分长辈觉得我们必须买房、必须结婚、必须生小孩、必须生二胎,这让我们感觉有点莫名其妙,有时候也有点崩溃,生活哪有这么多必须啊,太累,还不如按照自己想法去生活,不影响其他人就行。崇尚自由、享受生活、充满个性曾经是贴给我们8090后的标签,这些也适用于新一代的年轻人,只是他们会比我们走得更远一些。我不是95后,说实话也不太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但是我想有2点是确定的:他们的想法和我们不一样;他们会更加崇尚自由、更加享受生活、更加充满个性;长辈们再去拿成功学去教育下一代也是徒劳的,因为每一个世代的人对于成功的定义是不一样的。你们的成功是没完没了的赚取名利,他们的成功只不过是简单而快乐的生活。你们热爱工作,他们更热爱生活,不理解拉倒,但是也没有必要去洗脑对方,改变不了的。996是两代人的价值观冲突,这至少不是什么意识形态对决,还是可以和解的,而方法无非就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结论996只是经济飞速发展时期的一种比较变态的工作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观念的革新,它一定会被改变,相信这次996辩论只是一个起点。正如国父所言,”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谁也改变不了这个趋势,谁也阻止不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996的支持者们,我只能说,我就是喜欢你看不惯我又拿我没办法的样子。哈哈。关于FundebugFundebug专注于JavaScript、微信小程序、微信小游戏、支付宝小程序、React Native、Node.js和Java线上应用实时BUG监控。 自从2016年双十一正式上线,Fundebug累计处理了10亿+错误事件,付费客户有Google、360、金山软件、百姓网等众多品牌企业。欢迎大家免费试用!版权声明转载时请注明作者Fundebug以及本文地址:https://blog.fundebug.com/2019/04/16/why-do-people-against-996/

April 16, 2019 · 1 min · jie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