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总结

2018明天就是新的一年,18年发生了很多的事情与改变,就像今天的这份个人总结(原本是不会写总结的)之前每到年底时候是有想过一整年发生的事情,并且计划着新一年要干成的大事,但那些都只是在脑海中想着一幅幅场景,计划着要干的一件件事情, 怀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这么过这每一年如果说16,17年是迷茫的,那么18年就是焦虑,开始慢慢懂得了一些事情,知道了自己的无知值得记录的事情来到上海,说实在的,一个地地道道北方人,抛开天气地理因素,光是饮食习惯就没有想过来上海这个所谓魔都,在没有毕业的时候,留在湖南一家互联网公司,因为某一些原因,在今年4月份的时候选择辞职,在老家和附近的城市找了找公司,和大部分人找工作的遭遇是一样的,在一次次的打击和自我价值的否定下,真就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成,一度颓废丧到极点,这个时候,大学好基友好兄弟,小a和小b同我讲,不要丧,来苏州和上海,都有你一个家,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好,小城市有小城市的安逸,年轻人要想以后吹牛逼,现在就得苦下来,这样,我就开始了南下上海的旅程戒烟,是的,2018年随着国庆的结束,伴随我5年半的烟瘾就已经结束,说起这个戒烟的经历,确实蛮好笑的(现在想想佩服自己),在今天8月9月的时候,抽烟确实有点太狠,我说一个数吧,白天一盒,晚上一盒,要是有打游戏,另加一盒,那段时间咳嗽的厉害,之后偶然间,发现电子烟东西,老实说,就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买了,抽了两个星期,国庆最后一天假期,大家知道,电子烟需要充电,但因为已经上床懒得下去,第二天上班就没带,一天下来竟然发现我好像也没有之前几个小时不抽烟的那种难受感,所以就想着慢慢强迫自己结束掉这个坏习惯感觉失败的事情英语单词从开始到放弃 (4级词汇第一个词,abandon[放弃])哈哈哈跑步没有坚持(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坚持下来)学习深度不够(知识点觉得会用就行)自已一年前立的flag去年没有得到的教训跳出程序员思维,重视沟通,因为自己原因,导致自己在工作频频出错,看着很努力,其实白做无用功(学习:如何进行有效高效的沟通)换角度思维,看事情太过单一,太过局限读了几本书《追风筝的人》《无妄之灾》《被偷走的人生》对自己重大影响的人和事今年能够有这些想法和改变,都是因为那个人,他就是"stormzhang",人称帅帐(张鸽),至于介绍,我就不多说了,可以上网查资料,或者关微信公众号(stormzhang)19年计划[ ] 读书计划,2019年12本书,完成一本奖励自己一顿大餐,全部完成,奖励自己一台ipad[ ] 学习英语,短期目标,一天5个单词,年终目标能够完成英文技术文档的简单阅读,奖励自己(bose无线耳机)[ ] 博客更新,每两周时间更新学习完成任务进度[ ] 脱单小结以上则是18年回顾以及19年计划,19年会是一个新的开始。请继续坚持:正确的努力,不断前行!2019!就是干!

February 19, 2019 · 1 min · jiezi

2018 年终总结

又是一年,总结一下我的 2018,貌似今年没有什么记忆深刻或者让我灵光乍现的事情发生,不过有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情,人生第一次跳槽。四月,从郑州到北京。上一家公司不大,做外包也做产品,在这里工作一年多,同事们很 nice,氛围非常棒,老板也很厉害,项目需求,工期把握的都很好,一些小而精的项目,在功能完备的前提下可以自由发挥,选择什么语言,什么框架,自由度很大,所以能体验到好多好多新东西,从项目到技术,每天都有新感觉。感谢我们老板!!!四月初,因为开源项目结识的一位技术大佬,他那边招人,做 APM,在北京。本来在郑州上学工作,有机会当然想出去看看啦。还有大佬带(当然还是得自己努力)。离职那天大伙儿一块儿吃了个饭,大三实习来的公司,从学校到工作,大伙儿帮了我很太多太多。想说点什么,但是经验不足或者嘴笨,啥也没说,挺遗憾的。吃过饭就回去收拾东西了,晚上带着行李坐公交车去车站的路上,看着路两旁的灯,还是挺伤感的,居然会想哭。神奇新公司也很 nice,技术栈很丰富。各种语言的 agent、大数据、机器学习都有,一下见到这么多东西,真的是什么都想学。服务端主要是 Java。原来的 PHP 项目都在用 Java 重写,PHP 在公司已经被逼上了边缘。前俩月一直写 C,之后一直维护一个老 PHP 项目,偶尔还写写 Java。modern PHP 什么的,不存在的。希望今年启几个 PHP 项目。今年有好几个月都在赶项目,加班比较多,而且做的东西一直都是改字段改 json 结构什么的,让我很虚脱呀,有段时间都想转 Java 了。感觉我比较适合做短平快的东西。来北京之后跟女朋友就异地了,基本是每个月见一次,因为很少给她打电话闹过两次矛盾,之前一直觉得,又没什么想说的话,为啥一直都要打电话,聊聊微信还不行么。还要聊很长时间,有事儿说完了不应该就挂了?为啥还非得继续找话说?后来经过心平气和的探讨,我认命了。春节去了趟女朋友家,表现很糟糕,性格比较孤僻,不喜欢说话,平常也很少跟别人交流,去女朋友家之前,还千叮咛万嘱咐的多说话,见人要问好,打招呼。然而还是除了一句新年好和简单的问答之外再没说过其他的了。甚至最后走的时候,从屋里拎着包出来上车就走,一气呵成,连声拜拜也没说。也不知道脑子里在想什么。后来女朋友跟我说,她的妈妈说我,跟个没文化人似的,一点礼貌都不懂。真的是,我这种人,怎么可能会有女朋友。想想祖传的目标,依然一个也没有做。今年再加一个吧:希望今年能多跟大家说说话,吃吃饭开开玩笑什么的。

February 16, 2019 · 1 min · jiezi

2018年度总结

引言时光飞逝,一眨眼2018就过去了,这其中发生了很多事情,对我来说也很重要,在此记录一下过去的2018.回顾20182018年初在上大一下学期,和以往一样,听课,打游戏度过,说来也是缘分,因为自己的选修课太无聊,就没去上,在宿舍打游戏打得有点头疼,就替舍友去上了一节选修课,遇到了潘老师,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样,之前学c语言把,虽然学的懂,但是一直不明白有什么用,提不上兴趣。听了老师的课后,才感觉编程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第一次作业的大众点评,当时可太痛苦了)之后加入了团队,但因为从小就不听话,给老师和大家带来了许多麻烦,但大家还是包容了我,感谢组长的教诲,一直以来都很照顾我,感谢学长的帮助,还有陈杰,李宜衡,潘佳琪的陪伴,在一起做项目,还是很温暖的。这一年学会了很多知识,一开始的thnkphp,后面的angualrjs,springboot,直到现在的angular,虽然算不上精通,但也在能使用了,比起一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好多了。\展望2019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给自己定几个计划:1.好好学习平时不用功,复习周补课的感觉太难受了,这一学期我一定好好学习,争取不翘课。2.完成团队的工作积极完成团队的任务,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3.继续学习一开始选择软件专业也是兴趣使然,但越是学习,就更能发现自己的渺小。虽然艰苦,但其实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也有了大家的陪伴。在这一年里,我希望对编程语言,网络,数据库这些方面有更深的了解。总结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一年又过去了,我只希望保持初心,保持对计算机的热爱,继续向前进。

February 16, 2019 · 1 min · jiezi

2018年终总结

引言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所以,永远不能以“没时间”为借口来掩饰自己的……懒惰回首2018恍惚间,来到团队已经半年的时间了,从一个什么也不会的小白,在潘老师的指导,组长们辛苦的带领下,慢慢的对软件有了了解。从刚开始的HTML CSS到thinkPHP,再到前后台分离的springMVC+Angualrjs这半年来从0一点点的成长,学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在进团队之前我从来没有感觉到过这样的氛围,开始很不适应,俗话说人在什么养的环境成就什么样的人,在这半年来我慢慢的改掉了我以前的坏毛病,融入了一个大的集体,和他们一起进步。2018,在团队的这段时间我有新的认知,新的变化,学到了新的知识:thinkphp从零入学TP,在组长的帮助指导下我一点点进步,在这感谢组长的辛苦指导,带我搞懂每一行代码。springMVC+AngualrjsTP是一个过度,为了了解MVC思想及面向对象,学习springMVC+Angualrjs时,起出感觉逻辑清晰,而且前后太分离,觉得简单,后来知道这是大错特错,它就像时间一样总学总有,就是没有学完的一天,从入门开始就要学习一辈子,只有知道学习才能进步。Angualrangualr是Angualrjs的升级版,正在学习。在这半年我虽然学习TP Java;虽然可以进行简单软件开发,但是我知道这只是一点皮毛,距离会还相差甚远。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展望2019新的一年,新的开始,要有全新的自我,有新的目标:springMVC现在掌握的只是皮毛,在新的一年要深入学习springMVC,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学习angular,英文不是很好,但Angular比较仁慈可以看中文的官方文档;英语还是总重之重,英语不好学什么编程语言都相当于天书,完全看不懂,更别说什么意思了,学英语还是必要的(一点一点来);等李宜横,陈杰,黄挺翔他们课表出来有必要的科去跟着听一听,毕竟听了比不挺要强;每天坚持跑跑步锻炼一下身体,身体才是唯一的保障嘛;总结2018,在团队是我成长最快,经历最多的半年,同时我也知道了时间的宝贵,时间真是太快,一晃现在已经2019过去了两个月了,2020即将到来。

February 15, 2019 · 1 min · jiezi

2018 年终总结

引言庄子云: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没有道家的飘渺,更没有庄子的哲思,陪伴我们的是谷歌、百度,以及一个又一个流行的开源框架。2018没赶上辞旧迎新,就在这春节前夕,感慨一下逝去的2018吧!“汶川地震都十年了。”“是啊!整整十年了。”那时,我还在上小学,我还写了信,捐了款以支援灾区,为他们加油打气,告诉他们:同胞一直在你们身边,请不要放弃希望!bilibili、爱奇艺、拼多多也都相继上市。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抖音越来越火,已赶超Facebook成为全球最火社交APP。从最初腾讯提出泛娱乐概念开始,我就在思考,未来可能是泛娱乐时代。但是抖音的成功,我觉得我错了。在抖音上,我也见识到了令我叹为观止的建筑——腾讯大厦。假想着,我们何时也会如何辉煌?拥有一座自己的大厦呢?寒冬季,互联网停止社招,并且大规模裁员。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在互联网时代生存下去?如何提高个人竞争力?去年目标还记得年初自己定下的目标:写明白Spring学习多线程学习$q睡前不玩手机目标完成情况年初时,初学AngularJS与SpringBoot,对什么IOC、上下文什么的一点都不懂,但是自从暑假时编写了一个Hibernate拦截器时,@Autowired失效了,自己手动从上下文中获取需要的Bean,我觉得我实现了第一条。第二条就很简单了,这学期学了Java,学习了多线程Thread类与Runnable接口,Spring中就更简单了,@Async注解标注该方法为异步方法,SpringBoot就新建一个线程去运行,无需手动管理。关于$q,自己之前研究了好几次也没研究明白,最后看潘老师的视频教程才明白,$q是一个简化我们创建Promise的一个服务。第四点没做到,感觉以后也做不到,躺在床上就想看看微博,刷刷知乎。上面的小logo是用 Shields.io 生成的,Github上特别流行用这个小logo放在README里。回首一年中,经历了两个学期,两次大实验。理解了面向对象,学会了切面对面向对象的补充,学会了Spring的核心,IOC与AOP。学会了AngularJS,入门了Angular,学会了与之类似的微信小程序。最大的收获就是讲解的能力有所提升,同时也更稳了。第一次大实验,采用ThinkPHP开发,比较着急的,心里没底,一组六人,我一个人写,他们五个写文档,画图,最终统一审核一下,得到了满意的成绩。但这是一次失败的实验,他们什么都没学到。第二次大实验,采用SpringBoot与AngularJS进行开发,此系统比上一个复杂得多,但心里有数,特别的稳,四个人,八个上午肯定能完成。一步步从头给他们讲解怎么设计ER图?Git怎么用?如何使用Spring Data JPA替代课上学的select语句?grunt怎么用,模板怎么抄?nginx是啥,为啥要用nginx?怎么启动后台,为什么他们都用Servlet + Tomcat,而我们只需要一行命令就起来了?收获巨大,这是非常成功的一次实验。展望新年了,一起来展望一下2019吧!下学期有移动开发的实验,感觉以后实际开发也会用到这门技术,下学期好好学学,但是架构要重新设计。同学写过参赛的Android应用,我下下来用,卡得不行。鉴于我对我手机还有些自信,至少玩个QQ、微信、支付宝啥的都不卡,我觉得是编码的问题。看了几篇关于移动APP性能的文章,移动端的技术选型与架构设计十分主要。移动端技术主要有三类:Web跨平台(React Native、Vue Native、Apache Cordova),一套代码,所有平台(包括手机web端)都出来了,但性能略次于原生。Flutter跨平台,采用Dart语言构建布局,没有React Native等强大,相当于用Dart进行布局,逻辑还是Java代码,性能很好(Dart的引擎是用C++实现的)。Made By Google原生开发,性能最佳,但效率最低。2019年的计划之一,就是采用Data-Binding + Fragmentation框架,在移动应用开发的实验中实现单Activity+多Fragment架构。至少写出来的东西能在我手机上流畅运行。Spring官网的图,当今时代,Spring一统天下。Spring Boot:构建一切Spring Cloud:协调一切Spring Cloud Data Flow:连接一切2019年计划之二,就是入门Spring Cloud。之前还没觉得数据结构中那些个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啥的有用,但自从上次给潘佳琦讲解数据去重的时候,考虑了一下时间复杂度,突然觉得算法真的很重要。最简单的实现,两层for循环,但是想到了有Map,这可就是线性的时间复杂度。注意,使用自带的数据结构为什么比我们手写要好,我们去打印一下JavaScript中的Map。Native Code:是浏览器开发者使用C或C++编写的原生代码。想想,同样一个for循环,用JavaScript写和用C++写性能差多少,能用原生的实现,就不自己写。2019年的计划之三,就是学习一下比较流行的算法,以备开发时提高效率。2019年的计划之四,锻炼身体!2019,新年快乐!

February 1, 2019 · 1 min · jiezi

思否官方祝各位社区开发者 2019 春节快乐

今天是 SegmentFault 团队春节假期前的最后一天的工作日,提前两天安排大家放假,早日开启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春节假期。感谢过去的一年,社区里热爱技术的开发者对思否社区的支持,也感谢各位合作伙伴霸霸的大力资持,希望新的一年,我们继续合作,一起前行。过去的一年我们的团队在精简,不过我们各方面数据都有所上升。单日超过 50 万开发者访问超过 10 万付费开发者用户,其中讲堂的付费用户超过 5 万诞生了数名月入过万的讲师和少数月入十万的讲师非常多厂商技术团队入驻,具体数据还未统计腾讯、百度、阿里等知名的科技公司厂商也开始在思否社区投放广告我们格子广告这个实验性小产品在上线的这半年时间里也已经服务超过了 200 个开发者客户我们也在 2018 年年底,协助微信官方组织了一次官方发起的小程序黑客马拉松,取得圆满成功当然对于我们一个 10 来人的小团队来说,依然有非常非常多的挑战,做好和维护好一个纯粹的开发者社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人手和精力的问题,也有很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我们也希望能不断的有所突破,在 2019 年取得更好的成绩,服务好社区的开发者。春节假期社区部分管理工作会稍有调整,第一次内容发布审核,什么时间可能会比平时会慢一些,但是每天都会有管理员进行一些审核。同时我们也鼓励开发者,看到不规范的社区内容及时举报。Last 祝各位开发者春节快乐,新的一年如下图所说…嘿嘿嘿

February 1, 2019 · 1 min · jiezi

SHERlocked93 的 2018 年终总结

在下 SHERlocked93,一年半的前端打字员 ~年底了,开始变得浮躁,看书看不下去了,代码也不太想写,刚好简短回顾一下 2018 年的得失收获。1. 2018 年终总结(流水账)年初比较闲,只做了一两个小项目,看了两本 JS 基础方面的书,后来一段时间忙于换工作的事,短暂就职于研究所;虽然收入大幅度增加,但是环境包括氛围实在不适应,本就睡眠质量不佳的我因为加班更难以入睡,脾气变差戾气也变多,有次晚上10点回寝室之后躺在床上觉得我都不是我了,为了这点增加的收入不得开心颜真的好么。这里的教训是在做任何重要决定前,把出发和到达评估的清清楚楚再选择,有时候你会发现事情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这样就折腾了两三个月,不过年轻人哪个不折腾呢 ????所以我又跳了出来,收入下降了,胜在自由一些(至少不用什么都得走流程等审批),不用加班,领导也年轻容易交流,这时候时间已经到了7月。7月到2019年1月一直做的前端开发,有一些 Spa 的,也有 WebApp 的,大多顺风顺水,跟同事也合作愉快,节奏并不催人,所以有空做一些自己的工作。环境合适,反而自愿留下来加班了,只为了自己,即使没有加班费也心甘情愿;然后在工作的同时,静下心来看了一些 Vue 源码方面的内容,写了个小插件,一个导入前端 API 的小工具,博客方面也基本上每周一篇,这段时间技术提升很大,每天都很充实,奇怪的是即使经常加班到十一二点,却没有之前加到9点累… ????写博客认识了不少人,加了一些群(瑟瑟发抖地)看大佬们谈笑风生,有时相当有收获,大大提升了我(吹牛)的能力;买了个 3 年的服务器和域名折腾个人网站,放一些个人项目方便交流学习;Github 上加了几个组织,看看大佬们的代码;后来加入掘金翻译计划参与校对翻译一些墙外文章,也算是对社区的回馈,顺便挣点积分(可以兑掘金周边的那种 ????),不过这个比较耗费时间,得提前安排好;年底的时候争取了一波加薪,毕竟要恰饭,当然你懂的幅度不会大,希望在现在的单位有更好发展吧 ~2. 关于个人博客从去年年终终结到这篇文章以来一共分享博客 23 篇,大多数都是工作或者学习的时候遇到的问题,分布大约是这样:Vue:7JS:2CSS:2工程化/持续集成:2浏览器相关:3读书笔记/工具:7今年开始在掘金上发一些文章,目前收到关注 5.7k,阅读量 61k,点赞 3.9k。SegmentFault 上 2.5k 声望,0.7k 赞,阅读量 55k。关于写博客,在我的理解中博客应该是这样被产出的:找到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从问题的起因到代码实现到最优解,试图把这个问题讲明白,讲明白的标准以可以说服自己为准,并记录过程。而不是学习完毕之后的总结,这样往往会觉得 “我还什么都不会呢,没什么好写的”,但是就跟学习一样,写博客也是强迫自习学习的一个办法,所以有时候也带有点强迫自己的性质(至少对我是这样)。后来跟两个朋友在 Github 上约战了,每周一篇博客,不知道谁先当狗 ????可能这也算一个强迫自己学习的办法吧….?3. 看过的书推介星级:★★★:值得一看,看了不会后悔的★★☆:可以一看,了解了解★☆☆:不推介,浪费你宝贵的生命前端书籍:★★☆ 深入理解 ES6★★☆ GitHub 入门与实践★★☆ 网络是怎样连接的★★☆ 你不知道的 JavaScript 上★★☆ 你不知道的 JavaScript 中★☆☆ 你不知道的 JavaScript 下★☆☆ JavaScript 函数式编程★☆☆ 大型 JavaScript 应用最佳实践指南★☆☆ Vue.js 实战课外书:★★★ 许三观卖血记★★☆ 湘行散记★★☆ 番茄工作法图解★★☆ 做人得有趣 - 李敖★★☆ 摆渡人★☆☆ 追风筝的人可以看到我今年看了很多烂书,大家引以为戒,一颗星的就不要看了 ????去年的目标是没实现了(数据结构、算法,呜呜呜打脸啊),React、MobX、Node/Express、MongoDB 之类有所探索,确实今年在深度方面有一些进展,但大多停留在 Demo 阶段浅尝辄止,并不可喜,仅以再砺。去年的年终总结帖了一些去年看的书的星级,可以瞅瞅 ~4. 一些思考关于焦虑博学如李敖,自比十七八世纪的百科全书式学者,处于当前知识爆炸,不仅自觉有一物不知,更是百物不知、千物不知而痛苦且失落;那如何避免了解越多越失落,而失却了自信心的情况呢,他的办法是知道我所要知道的,不知道我不要知道的,应该知道的就去花时间了解,不该知道的东西就不浪费时间。在此基础上,个人的理解是去做一个知识索引型的人,特别是前端现在发展如此快,框架体系每两年几乎完全更新换代,2018年初我们搭建的项目是基于 webpack2 的,现在 webpack5 都已经出来了,你可能找的一些 node 的视频还是 0.x/4.x 的,然鹅目前(2019-01-23)已经出到 10.15.0 了….所以经常会陷入要学的太多已经不知道学哪个的情况(至少我是这样),手忙脚乱的这个了解一下,那个了解一下,一事无成,在这种情况下学不动了是很多前端仔们的心声。我个人对这种情况的想法是,对大部分新技术只求理解其解决的痛点和主要特色,而和生产密切相关的技术则求深,力求掌握到源码级别,同时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积极尝试,但不急于切换技术栈做小白鼠;这样可以做到在选型的时候快速索引,兼顾深度与广度,尽早摆脱绝望之谷。番茄工作法今年底的时候尝试引入番茄工作法来帮助学习生产过程的时间管理,在治疗拖延症上有一些成效。大的计划和目标采用 TodoList 使用滴答清单管理起来,执行过程中分解成小任务通过收获多个25分钟的番茄钟来解决任务,集中精力减少分心,一定程度上舒缓焦虑;原先我觉得,25分钟太简单了吧,那岂不是一直要去调整番茄钟,但是实践起来的时候发现,专注非常容易被打断,要么是打开了知乎看起了别人刚编的段子,要么假装成大佬到群里跟真·大佬们谈笑风生,25分钟持续的专注实际上并不容易达成;如果可以将每个任务分解成多个专注的番茄钟,那么其实并不难完成,最后每个月末或者年末的时候点开「已完成」看一下,很有成就感。是有一些收获,但是建立在严格遵守番茄工作法的规则,如果可以坚持则收益可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在贩卖焦虑的时代也可以获取一些慰藉。5. 2019 年展望希望进一步探索比如 GraghQL、express/koa/egg、TypeScript 等,适机升级一下团队工具库版本比如 webpack4、vue-cli3、vue3.x 等,看一下 vuex、vue-router、mobx 等源码,提升对路由、状态管理等知识的认识;鉴于 2018 探索的挺多东西最终都只是 Demo 阶段,没有实际落地,可谓遗憾,2019 年期望无论是自己写小项目还是参与开源,尽量学以致用,否则理解不深,也很容易忘;了解一下理财,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增加被动收入;大学的时候喜欢玩游戏,现在宁愿看看以前最讨厌的新闻也不再玩游戏,学的技术栈一波又一波,再也没有高中双曲线抛物线那样酣畅淋漓,而最害怕的事从成绩有没有超过60分,变成了父母深夜的电话;小时候渴望长大,现在希望父母年轻,长大不会早一秒,时光同样不会慢一分一毫;然而我知道有些东西确已改变,这也许就是时间。未来,希望我们努力的速度能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此致,共勉 ...

January 24, 2019 · 1 min · jiezi

牛津词典 2018 年度词汇 ——「有毒」!

简评:本文并没有「标题党」,牛津词典公布的 2018 年度词汇就是 Toxic. 意为「有毒的」。 2018 was toxic.Toxic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牛津词典(Oxford Dictionaries)在 Word of the Day 中给出了释义:作为形容词、表示有毒的(Poisonous)。过去一年中,人们对 toxic 一词的兴趣明显增加。它在牛津词典网站的搜索次数增加了 45%,精准地体现出 2018 年的情绪和关注焦点。《牛津词典》在博客中指出:牛津年度词汇是能够反映过去一年里人们的道德观、情绪或关注点的词汇或表达,而且它可能会有持久的文化意义。因此,这个词的当选,并不是基于统计上的理由,而是因为它被应用在更广泛的领域:从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对现今具有破坏力的政治语言的哀叹,到不断发酵的 #MeToo 运动,都与之息息相关。「toxic」出现了更多不一样的衍生含义 —— 如「直男癌」(toxic masculinity)、毒性化学物质(toxic chemical)等。它不仅被用以讨论环境毒害、政治语言的伤害力,「toxic masculinity」更在#MeToo运动中发展出强烈的破坏力。 而在政界,这一词汇用来形容「某些领导人和政府的花言巧语、政策、议题和政治遗产」。今年候选名单中还有:「gaslighting」(情感操纵)「incel」(非自愿单身)「techlash」(科技抵制)这些词语突出了单词的出现或和它们演变的不同方式。去年的年度词汇是「youthquake」(青年震荡)。在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及英国脱欧的大背景之下,「post-truth」(后真相)则被选为牛津词典 2016 年的年度词汇。原文链接:The 2018 Oxford Word of the Year — it’s toxic

January 16, 2019 · 1 min · jiezi

一个SAP开发人员的2018年终总结

我是SAP成都研究院的Jerry Wang,我喂自己袋盐。时间过得真快,2017年发生的事情还历历在目,一转眼,2018年又马上要结束了。Jerry惊恐地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时光流逝的速度仿佛有加快的趋势。因此,年终的记录显得更为重要。把自己一年做的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上的事情梳理一遍,若干年后来回味,一定非常有意思。2017年,Jerry的工作和生活,可以用这两个关键字概括:编程和游泳。更多详情可以参阅我的文章:Jerry的2017, 编程与游泳2018年,我的关键字变成了:编程与自媒体。Jerry是怎么想起在2018年,尝试着写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呢?这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Jerry是2007年1月进入SAP成都研究院的。工作一两年之后,平时做开发遇到技术问题,我要么就请教身边的资深同事,要么就用即时通讯软件请教SAP其他地区的同事,像上海,德国,以色列这些地方的同事。当时SAP内部用的还是Messenger(用过这个软件的朋友们估计都有一把年纪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Google上搜索一个技术问题时,发现了一个称为SDN的网站, SAP Developer Network。我惊讶地发现,这个网站上的其他网友,使用的编程语言和我每天工作中使用的一样都是ABAP,并且上面既有提问和解答,也有专门的技术博客。当时我的感受,就像阿里巴巴发现了芝麻开门这句咒语一样。从那一天起,我每天工作之余,都会花一些时间浏览SDN,遇到有网友提问而我知道线索的,我会去回答;看到别人写的好的技术博客,我会精读。一段时间过后,我觉得SDN帮助我提升了自己的技术,是时候从一个单纯的内容索取者(content consumer)转变成内容生产者(content producer)了。在我当时的老板Posei的鼓励下,我从2013年写下第一篇博客,从SDN改版成SCN(SAP Community Network), 再到如今的SAP Community,我始终保持了在上面写英文博客的习惯。我想,去年SAP Community的组委会让我成为SAP Mentor, 可能并不是我写的这630篇博客内容有多优质,而是对我这些年这份坚持的一种肯定。再说到微信公众号,一个IT从业人员非常熟悉的,获取知识和讯息的平台。Jerry关注了很多技术公众号,阅读完作者的文章之后,总是习惯把文章里面的知识和技巧自己动手做一做,想办法融合到工作中去。https://github.com/i042416我的github上有三个仓库,分别存放了ABAP,JavaScript和Java的代码片段。这些片段是我读了高手们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后,把高手们在文章中传达的思路融入到SAP应用开发中而成。我通过这种方式,把微信公众号文章读到的知识,真正融合成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Jerry觉得这种学习方式有点像鸟山明《龙珠》里描述的沙鲁和魔人布欧,他们都是通过不断融合其他高手来提高自己的战斗力。再回到我想开始写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原因:1. 微信公众号上别人的文章看得多了,自然而然的,我同样问自己:为什么你不在上面贡献点原创的东西呢?2. 去年年底正好读了昔日Airbnb女神朱赟的一篇文章,提到她开始写公众号文章之后,对自己工作和生活产生的一些积极改变。我当时很羡慕女神朱赟在业界的影响力,超高的人气和广阔的人脉。然而,光是羡慕别人,有用么?3. 我在之前的文章 SAP成都研究院35岁以上的开发人员都去哪儿了? 里提到,我是一个工作上很需要新鲜感的开发人员,喜欢不断尝试和挑战新的未知事物。在我每一篇微信文章写好之后点击群发按钮之前,我都无法预知我的关注者会做出怎样的评价。这种新鲜感是我想要的。综合以上三点,就有了我今天这个公众号。当然我除了要感谢SAP成都研究院其他肯赏脸在这个公众号上写文章的同事之外,也要感谢SAP中国研究院宽松的氛围和我的各级领导们对这件事情的大力支持。他们不但没有觉得我在业余时间做这件事情是不务正业,而且还帮助我转发这些文章,让它们能够传播得更广。2018年这个公众号总共发了87篇文章,其中我自己写了55篇,其余的文章是Jerry在SAP成都研究院的23位同事贡献的:SAP成都研究院2018年总共87篇技术文章合集Jerry一篇文章的平均写作时间是3小时,那么55篇的总共时间是165小时。这165个小时全是Jerry下班后的业余时间,如果按一周工作40小时计算,那就是4周多一点。由此可见,这55篇文章花费了Jerry相当一部分业余时间,不过好在我还是坚持了一整年。在2019年,我的更新频率或许不如今年,因为我可能会有其他新鲜事物要去尝试。能够给员工充分提供这种自由度让他/她们能够分享出自己的专长,无怪乎每年SAP中国研究院都会赢得各种最佳雇主的奖项。当然自媒体不仅仅局限于微信公众号。Jerry也经常浏览知乎,不过看得最多的还是讲游泳练习的文章和游戏发烧友的技术分享。2018年我在知乎上也获得了525个关注,456个赞同和809次文章收藏。我最初接触简书,同样是搜索游泳技术文章,通过百度发现了这个平台。除了收获636个粉丝和1603个喜欢之外,简书还有个贴心的功能,统计文章总字数。不知不觉中我已写下46万字了?CSDN:ITPub:腾讯云社区:阿里云栖社区的编辑专门给我创建了一个云栖社区的公众号:InWeHub:这里也要感谢ITPub,腾讯云,阿里云栖社区和InWeHub四位编辑今年对我的帮助和支持,祝你们2019年工作一切顺利。2018年的自媒体经历就说到这里。今年是我接触游泳的第三个年头。虽然我按照原计划学会了自由泳,但我只会右侧换气。我希望在2019年学会双侧换气。今年除了继续在Labs里窝着之外,还是抓住了机会到几个客户那里跑了几趟。今年3月的时候:5月跑了两家:刚刚过去的12月,作为一个成都人,Jerry见识了沈阳的大雪。去之前,听闻温柔可爱的小姐姐Carol告诉我工厂车间里没有空调和暖气,不过幸好我运气不错,去的那几天沈阳一点也不冷,最冷也就零下几度左右。六月份的时候,感谢Cissy主持的Toast Master,让我在公司里过了一把玩棍的瘾,也因此认识了SAP成都研究院的国家二级运动员,能双手使棍的Haytham Xu。更多Haytham和我与双截棍背后的故事,请参考这两篇文章:一个SAP开发人员的双截棍之路SAP成都研究院许聚龙:Hello, Coresystems!最后,让我用回答问题的方式,结束这篇流水账似的年终总结。在微信公众号后台,我时常收到一些提问,有这几种类型:你是如何从一个毕业生成长为SAP技术专家的?你是如何处理技术深度和技术广度这二者的平衡的?我是一个开发人员,工作5年了,感觉自己技术没啥长进,到瓶颈期了。你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东西可以写成文章?首先我需要申明的是,Jerry不是那些业界上成名已久的大佬,和向我提问的各位一样,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开发人员,大家问的很多类似上面列举的这种非技术问题,其实我也给予不了太多的帮助。我能给大家分享的是自己的一个习惯。在工作中我处理一些特别复杂的技术问题时,喜欢把思路用笔涂鸦在笔记本上,后来我才知道,这种做法有个时髦的名字:思维导图。在我做开发的时候,我脑子也在高速运转, 边写代码边想一些问题,比如:1. 我正在实现的这个功能,我记得今天上班地铁上看到一个高手的博客里介绍的一个解法更简捷高效。我把这件事情记在本子上,等忙完了去研究高手的解法。2. 我正在实现的这个功能,调用这几个API之后,或者在Spring/Maven里, 或者在yaml, xml, json这些配置文件里做几个配置就OK了,我的任务是完成了,然而这些API/配置为什么能够工作?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我把这些疑问记在本子上,等忙完了去研究。3. 当一个技术问题折腾了我很长时间才解决之后,我会在本子上写下反思:为什么我一开始没找到正确的突破口,浪费了这么多调试的时间?是知识有欠缺,还是一开始思路就错了?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思路错误的现象?下次有办法避免吗?4. 我现在工作在SAP产品A上,我参与开发的这个功能,在SAP产品B和C上也都支持。这些需求类似的功能,在SAP产品A,B和C上的技术实现,因为其产品本身技术架构的区别而存在差异。那么把这个功能在A,B和C上的实现做个横向比较,优缺点各是什么?把这个比较的任务记在本子上,等忙完了去研究。时间一长,我的笔记本上就记下了很多这种零散的内容。经过我的归纳和整理,最后的输出就是我在SAP Community和自媒体平台上的技术文章了。我在SAP工作12年,总共写满了16本笔记本,叠在一起大概22厘米高。回到上面那些在公众号后台向我提出的问题,如果让我用四个字作答,我的答案就是做到:专注,坚持。2018年还有几十个小时就将永远离开我们了。在过去的一年,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妻子和儿子,感谢我的亲人对我工作的支持;我要感谢我的领导Posei,感谢他对我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建议和我工作中犯下错误的宽容;我要感谢和我一块写公众号文章的成都同事们,感谢SAP成都研究院C4C团队的每一位同事(的美食),感谢一块合作过的上海同事们;我要感谢关注我微信公众号,给我留言提问的朋友们;我要感谢各大社区和我保持长期联系,辛勤工作的编辑们;我要感谢一有优惠活动,第一时间想到我的健身顾问们;在即将到来的2019年里,Jerry预祝大家一切都好。我是SAP成都研究院的Jerry Wang,我喂自己袋盐。我们2019年再见。要获取更多Jerry的原创文章,请关注公众号"汪子熙":

January 15, 2019 · 1 min · jiezi

2018年度总结❤

2018年度笔记,每天学一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019 加油!

January 15, 2019 · 1 min · jiezi

迟来的2018总结之一个有仪式感的2019启航

前言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都到2019年1月中旬了,时间过的好快,说好的周末睡到自然醒,但还是跟以往一样,到上班时间就醒了,这算不算心里只有工作呢?醒来无聊,看新闻是不存在的、而撩妹又是不可能的,于是来思否翻看了下2018年写的博客,最后的总结就是:发现今天的你,回头看过往/或昨天的自己,总会不自觉的在问:“那个傻X是我?”,就像写代码,写的时候只有你跟上帝知道,一个月之后只有上帝知道那是你写的,自己都不相信那烂的一坨屎的代码是出自你的手。~~~吹水结束,这里是IT平头哥联盟,我是首席填坑官—苏南,用心分享 做有温度的攻城狮。回顾人往往都是这样的,当你发现自己喜欢(很认可的)去做一件事时,总会发现觉得太晚了,如果我前几年就开始干这个事该多好。我也是人,同样不例外,接触前端也有些年了,一直是很认同/赞成写博客的,不为其他,只为自己积累,就这一理由已经足够你行动了,但中途零零散散尝试过几次都放弃,总认为自己没有别人写的好,或者觉得能力不够,写的没有深度,更甚者被外力干扰的(其实也是内心不够强大吧),比如文章末尾一堆杠精、键盘侠、喷子,让你觉得深受打击。2018年也算是坎坷与进步并行的一年吧。为什么说坎坷呢?2017年中下旬从某互联网金融公司(上市前夕)离职,跟前公司领导去了另一个金融集团下新组建的子公司,一切从零开始,把自己的十二分精力都投入了工作,然而2018年中旬,这个从诞生到结束,不到一年就夭折的……。其实在这之前,也过一篇文章《团队解散,我们该何去何从?》,这里不过多复述,因为说多了都是泪啊。为什么说进步呢?技术提升? 不,这些不能算作进步,这只能当作是程序员生成的基本法则/根本。最大的进步在于2018年09月21日,我又重新拿起笔,在掘金写出了我的第一篇分享,可能你会疑惑?这一次又是什么让我再次提笔:1.面试后的总结,大家面试相信都会被面试官提问:“你平时如何学习的?”、“你的自我提升都从哪里GET新技术?”、“你平时去哪些技术社区,都关注谁?”等,有些甚至补刀——“自己有没有写博客的习惯?”;最后补刀的都是因为面试官前面的提问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问你有没有写博客,可能更多的是想考察你是不是善于自我总结吧。2.自我沉淀:工作有周报/月总结/季度/年终等各种总结,那么自我学习呢?也一样,今天写下的点滴,就是对明天的自己最好的馈赠/礼物。小结: 原因很多,归根结底觉得博客总结尤为重要,文章不用写的多么华丽、高大尚,记录自己的点滴就好,比如2018年又开始坚持写写博客对自己的定位是:“记录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工作中遇到的坑、分享认为不错的东西,期望助其他同学少走一些弯路,同时也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这就是我2018最大的进步。学习1、自从开始写博客后,看文章的习惯就变了,以前可能是很目的性的过一篇,没有自己需要的东西,或者不是自己要找的问题,立马关掉走人;作为一名程序员,我认为写技术文章比写代码要难度可不是增加一点点,现在懂得了码字的不易,都会先认真拜读或先收藏起来,有空时认真细读,总能从中获取到它的价值。比如就前几天看到的这篇文章《不可思议的纯 CSS 滚动进度条效果》,看完之后,不得不服作者,并不是说使用的技术多有深度,恰恰相反,使用的技术是我们平时认为最简单上手的css而已,重点在于那一点点技巧/创新/突破,他的引导让我们又成长了一点点。2、当然也不仅仅是写博客就能提升自己的,每个人不一样,而且写的前提是你有足够的料,料从何来??根源还是学习,多看、多实践、多总结;多看 :这个范围比较广,有书、文章、代码等,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板;多实践 :技术这个东西,你只看不练(纸上谈兵)是不够的,所以看到不错的东西,我都会试着去做一下;多总结 :这个很好理解,前面的看、实践或者项目做完之后,你从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哪些不错的技术等简单小结一下加强巩固,是很有必要的;展望20192018已经过去,美好的2019已经开怀拥抱我们,前面讲了这么多,那么我都做了些什么呢?准备做些什么呢?习惯的养成2018年末,我建了个github库(码农周刊),2019年每周都会整理一些很不错或技术交流群大家分享的文章、工具等,以周报的形式记录下来,便于自己学习;说到看书,可能我对于纸质书看的比较少,电子书倒是蛮多,所以也会整理在上面(我并没有全部看哦),博客是一定要坚持写的,它能让我对自己有一个更好的认知。社交都说程序员的活动范围是家的方圆5公里内,2019希望自己能打破常规,扩展到50、甚至100公里内?哈哈~????,…… 又有点跑偏了。人脉很重要,多结识一些同行、大佬,常去各种学习群出没,比如你也可以来我们IT平头哥联盟的交流群哦。撩妹这个很重要,但不可强求,顺其自然吧健康经常看到新闻XX程序员如何如何,其实还是因为职业原因缺乏运动吧,所以自己一直有个习惯,坚持跑步,每周一到两次,每次5~6公里的样子,不要求变成肌肉男、八块腹肌啥的,只因自己喜欢,2019还是要继续坚持,且沿着海边慢跑,也不失为一种浪漫哦~…………尾声说了这么多,我并没有给自己立下一个flag,认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任何事情靠的还是自觉自律,靠立一个flag约束自己,不是我的风格。嗯,最后就是2019少熬夜,早睡早起吧,一切皆身外之物,唯有健康的身体才是自己的。PS:周末早上起来,发现Segmentfault之前推送的“2018总结”没有写,就随笔写了一些,勿喷~其他vue/react/java/大厂面试题等资源免费获取 深入了解JavaScript 中的For循环之详解月入三万 还能少了你一个鸡蛋如何给localStorage设置一个有效期?小程序项目如何设置资源的防盗链~阿里云产品限时优惠作者:苏南 - 首席填坑官链接:https://susouth.com/公Z号:IT平头哥联盟交流:912594095、公Z号ID:honeyBadger8本文原创,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IT·平头哥联盟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原链接及出处。

January 14, 2019 · 1 min · jiezi

记2018——不平凡的一年

2018年对我来说是很特别的一年,从一个对前端后端不了解的人,成为了一个技术控;从一个对计算机不感兴趣的人,成为了一个想尽可能多地汲取计算机知识的人。我从初中的时候就对科学感兴趣,不过不是对计算机。在初三的那一年,我逐渐对物理产生了兴趣,于是高中之后,不管读懂读不懂,就开始看霍金的《时间简史》,了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对量子力学有很大的兴趣,这些兴趣也一直保持到现在。当然了,那时候看这些也只能算做科普,书里面的公式是一个都看不懂的,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薛定谔方程、狄拉克方程、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虽然看不懂这些公式里的一个符号,但是这些公式却令我着迷,我急切地想知道那些公式里的字母、符号所代表的物理意义。因此那时的我,很想快点上大学,想在大学里面学习到那些深奥的却一直在吸引着我的美轮美奂的数学公式,但高考后,因为对于基础科学就业前景的担忧和高考分数的限制,我在无奈之下报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我在高中时是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报计算机专业,我对计算机一窍不通,毫无兴趣。大一的时候,令我感兴趣的不是C语言和计算机,而是高等数学,当我看到高等数学里面的一个个符号、公式的时候,我就会记起初高中时对物理的那份热爱。因为那份热爱,即便我现在对计算机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我还是对大学里面的数学课程情有独钟。2018年初,怀着对物理的执念,我开始了解偏微分方程,我不是个聪明的人,但是我相信努力。后来我逐渐意识到自学的困难,毕竟我不是黎曼,不是法拉第。于是我开始思考自己做这些事的意义,我既然报了计算机,为什么不好好学它,基础科学和工科都是科学,学好哪一个都可以有所成就。恰巧在年初的时候我接触到了python,这门语言让我对计算机燃起了兴趣。python的简洁优美,让我改变了对计算机的看法。那时只知道python和人工智能有关,后来慢慢的学习到,python不止能做人工智能,在数据分析上也是很有优势的一门语言,而且python和java一样,也可以做后端,例如flask和django,虽然在使用量上不如php和java,但是实现的功能却很强大。大二刚开学的时候,我了解到了Linux,就自己先用虚拟机装了一个Ubuntu,通过几天的了解我发现Ubuntu总是提示更新,好像不太稳定,就装了一个CentOS。那时候的我因为使用Windows使用习惯了,还是很依靠Linux的桌面的,通过一些天对于CentOS的学习,我逐渐开始依靠起了命令行,毕竟Linux大部分的操作还是依靠命令行执行。从一开始不知道在Linux系统中输入密码根本不显示,到后来使用ssh,putty和Xshell,那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对计算机的兴趣增长了很多,但是那时的我不会想到,在我学习前端的时候还能用到Linux。大一的时候对于前后端的概念是很模糊的,不知道前端和后端是什么。接触前端以后,前端实现的效果让我觉得很有趣,受兴趣的驱使,我慢慢学习了HTML5,CSS3和JavaScript,还有非常有趣的微信小程序的开发。刚刚学习小程序的时候,里面的语法让我很迷惑,后来我才知道,微信小程序的开发用的是vue的语法。通过对vue简单的学习,我也能够理解一些微信小程序的代码了。我知道学习前端需要学习jQuery这个很重要的框架,但是由于前端的知识太多而且杂,我还没来得及将前端的框架都学到。Linux和前端我都学了一些,但是都需要继续深入,我还需要继续学习。从python开始,我对计算机产生了兴趣,从Linux到前端,增加了我对计算机的兴趣,最近在学的数据分析也让我知道,计算机能做这么多事,而且可以将数据以那么美的形式呈现出来。现在的我发现一个好用的IDE就会觉得很开心,学习数据分析时发现jupyter这个工具,它呈现数据的方式比pycharm更加美观,用它进行数据分析让我感到很舒服。从对计算机产生兴趣的那一天到现在,我每天都想学到一些新东西,想在某一天对计算机掌握的极其熟练。当然我没有忘记我的梦想,我还是会向我的梦想一直前进,只不过这个梦想已经从物理转变为了计算机。现在的我,每天都在学习和计算机有关的知识,还会安排一些时间给数学,有时间也会读一读文学作品,真的累了,就看会儿手机,这样的生活很充实,很有意义。

January 13, 2019 · 1 min · jiezi

大四糕2018年的学习成长小结

前言刚进入大学的场景还非常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但不知不觉我已经是一名大四的学生了,今年也马上要从校园毕业。我是一只存活于某二线城市普通一本大学软件工程的糕,自己学习的技术主要集中于前端方面。小糕童鞋性格内敛且学识尚浅,我写下这篇小结主要是为了反思自己、以便更好地写下未来的计划,说不定也可以帮助一些童鞋少走一些弯路。学习篇寒假学习React Native:虽然寒假过后就开始春招了,但一开始的我一点紧张的意思都没有。以前端为方向的我还没有真正用三大框架做过东西,因为之前有想做一个记单词APP的想法,所以我就在做需求分析和UI设计的同时开始一边学习React Native,这样也顺便复习了一下react,然后还接触到了mobx。但是我越写越感觉和网页开发不同,电脑设备太差跑起来感觉很痛苦,于是写了没一半就中止了这个想法。写博客主题:分别花了2天时间给自己的Typecho博客和HEXO博客各设计+写了一个主题,简单实践了gulp和sass。练习算法、数据结构:我的脑袋很奇怪,算法一直是我的心病,我整个寒假在lintcode上平均每天做了1.5个题目,克服了一些做题的恐惧感。读书:《图解HTTP》精读完成、《你不知道的JavaScript》上+中选取了某些章节精读、《CSS揭秘》粗读+实践。(还立了其他几个阅读flag,结果没完成,羞愧T-T)大三下学期课堂学习Java进阶:专业重中之重的课程,因为专业的小伙伴几乎都是JAVA方向。因为非JAVA方向,加上我很多心思都花在春招上,所以听的不太认真。结果考题非常细,大家考的都不好233。Java架构:老师讲的是源码分析,像我只知道最基本的JAVA知识,听着就不太懂了所以没有听,自己在看书。编译原理:感觉是很重要的课,不过教案对我们专业要求并不高,最后感觉就学了几种简单的分析方法。软件测试:不敢不去上课,因为老师比较无情,且喜欢突袭测试。学习实验了一些简单的测试方法,也学到了一点理论知识,在软工这门课上也提到过。信息安全:老师放养式管理,课本也很难看进去,于是我自己找了《图解密码学》来看,感觉受益匪浅。专业英语:很久没好好学英语了,记了一些计算机相关的英语单词,同时自己也开始看一些国外的技术文,想要翻译好感觉还是有点难。软件外包项目:吾等毫无社会经验的学生表示这门课很难听懂,涉及了很多关于财力、人力的管理知识,所以我都是自己看书233。日语:2018年寒假我拿到了日语N2的合格证书,学校的日语课很水,五十音图占了大半个学期,所以我基本都是自己在看书。课余学习弥补知识漏洞:开始春招了,慌忙地我马上开始查漏补缺QAQ,这时候的我每天都在阅读各种知识点文章,发现自己到处都是漏洞。学习+实践Vue:有了一点react的基础,学习Vue很容易上手了,阅读完官方文档后我马上就试着去做了几个简单的仿做小项目,也顺带学习了一些其他的小工具。写小结博文:以《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为基础,阅读各种博文加上自己的实践理解,加深了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并整理出了博文。试着学习jQuery源码:弥补自己在慕课网上留下的坑,以前没能看下去,后面学习了几个部分。加大对CSS3的探索:由于在segmentfault上看到了comehope的文章,我开始频繁地光顾codepen,开始多分析一些效果用的技巧。读书(上课的时候经常看):《图解密码学》精读完成、《Node.js深入浅出》部分精读+略读、《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部分二刷、《ES6入门》二刷+实践,因为以前用的不多、《WebKit技术内幕》部分精读,很多地方没戳到我想知道的点,所以没仔细看完。暑假实习学习Angular:当然是公司的要求啦,不过学的版本不是比较新的,以前我也没有接触过Angular,学习了很多概念。熟练git的使用:因为以前一直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一起写,感觉git一直用的不规范,两个月的实习让我对git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架构思想和设计模式:第一次接触和参与比较大的项目,才切实感受到一些架构思想和设计模式的好处。体会完整工程流程:第一次体验了实际的开发流程,经常会有软件工程课上和软件外包项目课上的一些理论知识浮现在我眼前的时候。参加技术分享会:参加了几次公司内部的技术分享会,也是我第一次有机会能参加这种分享会,感觉还是能拓宽自己的眼界。读书:《AngularJS权威指南》基本精读完成、《javascript设计模式与开发实践》基本精读完成大四上学期去实习的时候已经是七月下旬,后面由于我身体不适,所以实际上就实习了2个月的样子(哭泣),秋招也没有参加,直接在实习公司转正了,学校这时候也不肯放人去实习,我一直请假。但是后面某天,旷课一次后感觉也没什么问题,结果就成了老咸鱼,每天在宿舍养病,很久都没怎么好好看书,后面直接就回家休息了。课堂学习软件前沿技术:老师比较严格所以去了几次上课,最后大作业我介绍了《前端前沿技术》,也是趁着这个大作业的机会我好好地了解和体验了WebAssembly、WebAR、CSS Houdini。人工智能:就是数学和算法结合的感觉T-T,身体原因所以就听过一次课,感觉还是比较有趣,不过我这个脑袋对数学就感觉很头疼,最后作业只写了一个三子棋的网页游戏。数字图像处理:选的时候超级想学,最后一节课都没有去过(羞愧)。有实验课作业和大作业,所以我在大学慕课上学习了一些课,由于老师不允许我们用一些内置的函数,所以做起作业来很辛苦,各种查资料,途中很顺利的入门了matlab,然后很认真的做了老师的作业。课余学习入门Three.js、D3.js、SVG:实习后的我找到了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前端方面更细化的方向,所以我就入门了Three.js、D3.js和SVG的基础,不过资料相对就没那么多。WebGL和图形学基础:学习WebGL的话,说实话比较吃力,因为多多少少会涉及到图形学和C语言方面的东西,在看过一些基本的入门知识后,我开始尝试去学一些图形学基础,虽然我知道后面肯定涉及很多数学和算法,但是我还是很愿意尝试尝试。学习编程思想:我觉得这点主要体现在去学习一些思维模式和方法,但是对我来说很难掌握,因为当我无法体会到他的好处我觉得自己是不理解、无法接受的,比如设计模式、函数式编程等。英语阅读能力:重拾英语,因为越来越感觉如果能很简单的阅读完英语文献、看油管的视频那可以接触到很多优秀的资源。读书:《Three.js入门指南》泛读完成,《SVG精髓》部分精读完成(又是很多书没看完)代码篇2018年我挖过很多坑,要细数的话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因为我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填完。最后完整写完的大概就是…数独小游戏(跟着慕课网做的)一个纯前端的小游戏,用了TypeScript、gulp、webpack和ES6语法来完成的,当时做这个主要也就是想体验一把TypeScript。仿网易云商城(JAVA架构大作业)老师要求用的技术算是比较旧的吧,老师只给了两个礼拜的时间,我为了顺便熟练一下前后端分离项目,所以把后台返回的格式都变成了JSON,这样我就可以前端用Vue了,但是初接触JAVA框架的我后台配置弄了很久,哭着完成了。技术栈前端相关:Vue.js、Vue-cli、webpack 后端相关:struts2.0、Spring 3.1、Hibernate 3、JUnit 4、MyEclipese 数据库相关:MySQL实现功能登录、注册(判断输入合法)首页显示、分类显示、搜索购物车、订单显示纳尼酱(课设项目)一个网页版的记单词项目,我就是和记单词过不去了…技术上前端依旧是原来那套,但是都用上了ES6的语法。后端选了Koa2,因为自己以前没用过Koa写过东西,所以就尝试一下。但是实际上只有三个星期的时间,所以学到的也都是皮毛,请求疯狂用各种Promise,项目的结构也调整过,貌似般地用了MVC。数据库方面因为想保存验证码之类的,所以用了redis,也是以前没接触过(当然最后学到的只是简单的用法)。依旧选了MySQL因为实体之间的联系比较复杂,为了方便选择数据所以就没有选非关系型的。但是自己的需求一开始不是非常清楚,尤其是在如何记忆单词这个方面,所以我觉得设计上还是存在一些漏洞,这也是当时我很纠结的地方。技术栈前端相关:Vue全家桶、LESS、webpack 后端相关:Koa2数据库相关:MySQL、redis实现功能实习相关实习的时候参与了自己部门的两个项目,技术上没有什么非常特别的地方。另外自己还开发了一个H5项目的某个模块,没有人带,所以自己一人和项目经理、后端沟通(感觉胆子瞬间大胆了不少T-T)。项目很庞大,结构比较复杂,所以一开始写的时候感觉很困难。第一次接触了echarts,写了一个组件,也解决了一些H5的兼容问题,最后还是按时完成了。反思篇接触潮流在我参与春招之前,一直埋头自己干,对于流行发展的状况了解很少。结果2018年了才开始真的用起三大框架来,实属落后。前端技术本来就变化很迅速,除了segmentfault、掘金等国内平台,国外的技术文章分享平台能获得更多先进的技术资讯。读书最好做总结有时候我会突然发现自己有一些阅读过的书细节忘记了,结果又拿着很笨重的书从某个地方开始翻开始找重点。我的眼睛不能一下记不住书上的每个字,大部分的书并不是句句都戳重点,每次重新复习非常费时间,所以总结就能把核心部分都整理出来,可以随时拿出来翻看。要有一技之长即使是选择了前端方向,我却没有一个说得上很优秀的部分,是CSS、JS、框架还是架构?都在泛泛学,学习的时候在时间分配上自然也很随意了。可以说是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以后想做前端哪方面的东西呢?我在2018年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在以后的学习上我也会多分配一些空余时间在这方面上。就业 OR 读研 没有谁对谁错在去实习之前,我对于这个选择没有任何纠结,因为我不想再被学校统治和压榨233。但是当自己实习后,或者说当自己的眼界被拓开后,我觉得读研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可以学到和接触一些更深刻的知识,虽然很多人说还不是靠自己,但是在环境的熏陶下以及资源的接触机会,还是会有一点不同吧,说实话自己甚至还有一点小羡慕研究生可以有这样的机会。但是最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自己最适合的还是就业,学习的途径有很多种,我也并不是有雄心大志的人,就是很简单的想学点东西,所以自己私下的时候边玩边学也没有关系。做计划 不能停一旦没了规划,很可能漫无目的一段时间后,才猛地清醒自己好像浪费了很多时间。在实习的时候我还比较放松自己,但是到要做总结的时候,就会开始后悔自己这个想法、那个想法怎么这个没有好好完成。不管计划地执行结果如何,前提都是要有计划。身体才是第一位这点的重要性是人人都知晓的,但是往往只有当自己年纪越来越大才会愈发有体会。当自己身体不舒服了一定要及时去医院看病,自己以为的小毛病可能拖很久都好不了(本人亲身教训T-T)。尾声自己未来的规划什么的就不好意思分享了,我怕写给别人看自己没有做到(着实羞愧),所以等我达成了目标再来吧233。我确实是一个很普通的小童鞋,没有聪明的头脑,也没有大梦想(っ ° °;)っ,总之在这里谢过啦。

January 12, 2019 · 1 min · jiezi

2018 年终总结

这算是第一次写年终总结吧,当然公司的除外。这一年收货很多,做出的东西很比较多,下面总结一下。1.可编辑布局系统这是一个公司内部布局系统,支持层级,可以通过拖拽的方式形成网页,暂时不公开2.服务器和域名5月份首次购买了服务器,当然只是学生优惠套餐尝鲜,然后完全搭建了自己的个人博客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XboxYan/koa-blog个人博客https://blog.codelabo.cn有了服务器,确实可以做很多以前做不了的事收货很多,体会了后台开发,项目上线的一些趣味3. segmentfault个人博客终究只是个人阅读,然后把博客同步更新到segmentfault,活跃度提升不少共回答了 203 个问题,发布了 19 篇文章累计得票 539 票,共计 2990 声望我的segmentfault4.电影天堂react native接近年末,重新启动了这个项目,比之前更加完善,体验更好项目地址 https://github.com/XboxYan/DYTT正在学习react native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一下~最重要的终于有写博客的习惯了。2019年计划坚定用户体验方向,做偏体验的前端flutter学习,开发电影天堂 for flutter

January 11, 2019 · 1 min · jiezi

see you 2018

总觉得2018年过得非常快,快到以为现在还是2018,写日期的时候才反应过来现在已经到了2019。2018对我来说是圆满的一年,入职鹅厂,认识晴子,一切都显得那幸运。工作经历2018年算是迈入工作的的第二个年头,一月份刚好有个鹅厂内推,凭借着半年工作经验面试鹅厂,总共经历了六七轮面试,最后如愿以偿拿到offer,二月入职。面试过程中,前端方面的知识基本过关,就是在计算机基础和算法方面有点卡壳,这方面的知识一直是自己欠缺的,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沉淀。在鹅厂的这一年,好像进入了自己的技术舒适区,部门主要做电商类的业务,个人主要负责管理端(订单系统、运营系统、商户系统等等)页面的开发和维护,业务上没有遇到重大的挑战。管理端项目基于 Vue + ElementUI ,因为使用公共组件库,所以关于组件化方面进行了一些扩展,调研了 ElementUI 的构建流程,并且总结了一篇文章(【第1458期】ElementUI的构建流程)发布在前端早读课公众号上。仔细想想,这一年在业务上做的技术突破如下:主导 webpack 4 升级项目最初使用vue-cli2进行生成,通过webpack2进行构建,发布时编译速度较慢,在webpack4刚出来时,主导进行了webpack4的升级,升级后构建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升级历程总结了一篇文章发布在前端早读课公众号:【第1303期】webpack 4 初探)。业务组件化实践因为工作涉及到多个管理端的开发,总会出现可复用的业务组件,为了避免跨项目重复复制代码,对多个管理端可复用的公共组件进行抽象,封装成一个npm包,并发布到公司内源的npm上(tnpm),具体实现思路可以看我博客的文章:《前端业务组件化实践》。项目引入ESLint在项目中引入了 ESLint 和 Prettier ,能够对前端和PHP代码进行自动格式化,保持整个项目代码风格一致,提交git合并时也不会出现因代码格式不一致导致的大量变动,方便review。具体实现也总结了文章:《使用ESLint+Prettier来统一前端代码风格》个人提升18年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总结输出,在公司内网上发布的文章,有四篇登上了推荐。掘金上也收获了一万多的阅读量。在技术的广度上,学了一些python和go,不过都没有过实际的应用,都只是学了一点最基本语法知识,还有业余时间在leetcode上刷了50道题目。github上的提交主要集中在下半年,也给一些团队提过issues和pr。看过一些源码,基本都放在这个仓库上。RequireJS(2.3.5)Sea.js(3.0.1)vue-cli2(2.9.3)koa2(2.6.2)koa-router(7.4.0)18年一共看了十几本书,不过小说类的偏多,希望19年能多看一些技术类的书,最后贴一下18年的书单:2018书单。展望20192018年底刚好碰到公司业务调整,自己有开始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些迷茫。正好新业务成立算法组,打算入这个坑,虽然自己前端方面还没有太过深入,但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肯定是未来的大方向,毅然决然选择挑战,跳出自己前端的舒适区。最后希望自己能在新的领域发光发热。

January 10, 2019 · 1 min · jiezi

2018年度总结

寥寥几言回顾20182018 对我而言是一个蜕变的年,一个暂别梦想向现实低头的年。因为大多数事情都是并行的,所以会按时间线叙述,但不严格对照时间线。以下也是蒙太奇流吧,想到啥写啥。旅游北京 2/8-2/13 北京站天坛国家博物馆南锣鼓巷鼓楼旅馆周边奥运村颐和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圆明园王府井三里屯八达岭景山公园天安门北海公园关于北京的旅游感悟私底下有写过一篇北平游记,以后有时间再上传整理吧。毕设基于JSP开发的校园二手交易平台 3月-7月毕设论文一辩水过文案整理与资料刻录总结:淼。前端学习 3月底-5月-10月初3月底习惯Ubuntu系统学习Linux基本命令学习MySQL基本语句学习JAVA基础知识4月份回学校搞毕设5月份-10月份继续学习JAVA基础知识独立完成JAVA阶段项目开发学生管理系统登录与密码修改学生列表CRUD班级多表联查(未实现,因为懒得做了,请两天假回来加了10+个需求,做毛线啊,做8剩2!)一季度结束学习ORACLE基本语句前端基础知识学习HTMLCSSJSJSP开发选定模仿课题【ck】更换课题【兰蔻】随学习进度不断完善课题开发在开发中加入主观优化独立完成JSP项目开发商城业务平台实现商城基本业务流程实现商城、用户、图片、地址等多表联查自封装组件10余种商城管理平台学习并使用LayUI 表数据的CRUD超管与普管的设置路由跳转前登录校验二季度结束学习与使用Vue.js学习mongoDBBootstrap自适应演练初识three.js理解与尝试require.jsvue+express+mongoDB二季度项目技术迁移初识wechat小程序开发学习与模仿CSS动画三季度结束备战入职面试入职 前端开发工程师10月 三家前端面试初创企业,对前端能力需求高于自身技术栈,且企业文化较弱,交通远外包企业,需求过硬的基础技能和一定的工作经验,交通远初创企业,业务需求仍在逐步明确,有较为成熟的后端业务,对前端需求不是很迫切,企业文化和未来发展可以期待,交通近选择第三家(其实是只有最后一家给了offer :))推掉哔哩哔哩,百度在线面试工作10月-12月重新梳理与学习vue生态圈高阶|重要知识点梳理个人demo项目开发并挂载至github-blog: timeWaster几个课题研究与落地技术选型逐步清晰业务相关当前季度项目开发前后端分离与调试小说 1月-10月整理历年素材确立故事大纲确立主题思想确立书名起点更新至十八章故事是高中时构思的,主角名还是同桌给的。高中写的一版和现在这一版做了很大的改动,加入了一些思考吧。实际写起来,才意识到写作真是门学问,像我这种门外汉想完成一部作品确实须花些功夫。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说的就是我。两天一更到周更到月更,实在是懒得去动笔,也是对故事的不投入吧。同时对人物的刻画,宏观与微观的描写,余留的遐想空间,剧情的过渡等等都需要去一一掌握。总结来说,能把这部小说完成就好,不管什么条条框框了。游戏DNF 1月-10月十六有余个角色,[剑神,阿修罗,风法,帕拉丁,百花,剑魔,光枪,暗枪,关羽,女圣职,女弹药,战法,枪剑*4]真实的深渊体验,不充钱之战术性反向亏腾讯,土豪+欧皇的室友们(狗达除外)生活报名前端培训顺利毕业作为伪球迷和大学室友一起世界杯夜狂欢第一个月工资,还清花呗给家里办理年付宽带安装网络电视盒子第二个月工资,给父母各买一部新手机,都是便宜的,主要选大屏大电量。【小米max3,华为note10】京东白条买下Sony wh1000x-mh3年末时手贱买了网易云音乐黑胶年会员…未来规划牙齿护理。拔tm的智齿(咬牙切齿.jpg)钢笔字练习。手机玩多了,现在是键盘打不溜,写字如狗爬哎优雅地解决家里老人视频通话问题给亲戚开发一个电商类小程序/网站小说完成第一卷个人工程开发文档学习pyhton与大数据学习一门外语考研or公务员突然想做远行的志愿者恋爱?没想好,随缘吧。…END & THANKS & WISH 2019

January 6, 2019 · 1 min · jiezi

挥手2018,招手2019

2019,新的一年,这两天朋友圈被大家过去一年的感慨和新一年各种flag刷屏,之前自己是不屑这些的,但随着自己的长大,每天庸庸碌碌的生活,觉得生活中的碎碎念和仪式感也是必不可少的。告别2018,迎接2019,新一年的开始更多只是个幌子,只是在这个节点上,更能有利于我们审视过去的时间、展望未来的世界以及分享此刻的心情。 2018,有开心,有失望,有快乐,有彷徨,但我觉得这一年更多的是在迷茫和焦虑中摸索前行。一个人的变化只有自己是最不容易察觉到的,也是只有自己最容易感受到的。这一年,毕业、就业,自己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很多。 2019,想对自己说:少些浮躁,多关注本质,多尝试,少回头,不要很快被磨平棱角。回顾2018,大学毕业,找工作还算顺利,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奋斗了,满满的都是斗志。记得4月24日第一天上班什么都是新鲜的,看到自己的工作牌是兴奋的,进入自己工作的写字楼是兴奋的,坐到自己的工位上是兴奋的,领到公司分的电脑也是兴奋的,然而兴奋并没有持续多久,发现自己的工资连自己喜欢的东西都买不起,发现自己每个月拿到的工资交完房租后连吃饭都不够,当现实与内心所想的产生巨大差距的时候,那段时间的自己是极度迷茫和焦虑的。慢慢的,意识到焦虑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状态,既然无法改变和解决,便开始试着接纳并与其共处,似乎只有通过不断的焦虑,不断的追赶,才能保持内心隐约的安全感。认识自己二十几岁,对于每个人来说多事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几年。一度理想主义的自己,多元的价值观在脑海中碰撞,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好运也不曾发生;什么也不缺,又都什么也没有。褪去学生的光环,在这样的轮回中,现实把我们曾经掐出水的皮肤,披挂上阵的青春,视若珍宝的真情,引以为豪的标签都一一撕掉,把迷茫、焦虑、恐惧、成长、坦然硬塞到我们手中。 毕业送别,好朋友送了几句话,让我有幸知道我在大家心中是怎样一个人,对每个人都不偏不倚,这样的好会让别人觉得很廉价,不要怕你得罪人就会碰壁,你身边90%的人你都得罪的起。他们能做的最多也就是恶心恶心你,没必要仅仅因为怕得罪人就不停地低姿态和让步。意识到大部分人你都惹得起,就不会不停地为了所谓的“维护形象”而委曲求全,就不会不断地允许对方触碰你的界限。让别人知道你是一个有界限感的人是一切良好关系的基础——有诚意想当你朋友的人,都知道尊重是入场券。自认为是一个不善言语,凡事冷漠,不刻意迎合,也不愿取悦谁,性格喜静,钝感慢热,足够感恩,但也绝对记仇。说到性格喜静,使我想到了跑步这项运动,特别长跑是一种孤独的运动,也是一项能让你更了解自己的运动。跑步是用一种孤独来对抗另一种孤独。特别是当你决定要跑十公里乃至二十公里,很少有人可以和你有相同的时间,相同的配速来完成这样一项运动。所以,当你去长跑的时候,大部分都是一个人,一个人跑一个小时,两个多小时,这段时间给你的独处和思考机会,会让你更清楚的了解自己:你的身体反应,你的极限,你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感情关于感情,我一般都是避而不谈的,但在这一年里发生的事情使我对感情这件事情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感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一般来说,只有一个人的付出和隐忍,这样的感情是很难能够长久下去的。珍惜那个爱你的另一半,不要小瞧她愿意陪你走下去的勇气,永远保持上进心。每个人的幸福都在别人眼中,而我们也在仰望别人的幸福。所以说,珍惜当下,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某乎上有个问题是这样的,“恋爱六年(六年是我自己写的),女朋友觉得没有开始的新鲜感,怎么办?”,有个答案是这样的,“一直以来所谓的新鲜感,不是和未知的人做同样的事情,而是和已知的人一起去体验未知的人生。”心愿单提升工作技能。改掉拖延症,养成早起的习惯。尝试输出,养成读书和写东西的习惯,我承认这篇文章写的杂乱无章,没有条理,一年之后对比有没有进步。锻炼身体,坚持跑步,最少一场马拉松。学习摄影,省的某人老说我拍照丑。学习理财。发自内心的学好英语。

January 6, 2019 · 1 min · jiezi

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看到很多人都在写2018年的总结,都很精彩。我在想我是不是应该做一个总结。 回顾2018,感觉除了时间的流逝,很多事情没有太多的改变。当然,也有一些小小的成绩。这一年,公司规模从17年底的9个人,增长到了现在的26个人。业务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当然,这些都是大家的功劳,我最多也就是穿针引线的作用罢了。而我自己想做的一些事情,比如引擎的进一步优化,地球引擎的进一步研究,更好的管理制度,ERP的大力发展,写作能力提升,图书写作等等都被无情的耽搁了。当然,理由看起来也很充分,项目多,事太忙。。。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2018,那就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当我们在规划事情的时候,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而在执行的阶段,又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当你想做的事情太多的时候,你就会陷入无尽的选择之中,而选择本身会耗费你太多的精力。你会觉得做那一件事情都应该,却又都不应该,此时你会花太多的精力在纠结之中。聪明的人往往觉得自己能做很多事,能做任何事。其实这是愚蠢。古语说傻人有傻福,是有道理的吧。不那么聪明的人,不会想太多,傻傻做就是了。所以聪明人往往容易成功,但是却也更加容易陷入痛苦之中。可能是因为聪明而缺智慧吧。当然,想的太多,做的太少。现代人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光在哪儿想,不行动,事后又开始懊恼。浮躁不安,却又不知所措。心情浮躁是什么?浮躁就是说你,一边刷剧,一边网购,一边不知所措,不知做什么,但是心里又想着有很多事情要做,然后当你把时间渐渐浪费完的时候,又懊恼后悔,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心安是什么?心安就是,你想要做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多,但是你把要做的事情都做了。有句话说得好,你之所以痛苦,就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颇有点道理。还有一种想的太多,就是目标定的很高。很久之前认识一人,每次但凡能够跟他聊上几句。他都要吹嘘他的王图霸业,自己要做多牛逼的事情,好像这玩意做出来之后,就能洪福齐天,一统江湖,天下无双了。可是你过段时间问他具体的进展如何的时候,他就开始搪塞,支支吾吾。然后说你的需求不合理,你的需求很傻逼,然后吹嘘他的王图霸业,自己要做多牛逼的事情,好像这玩意做出来之后,就能洪福齐天,一统江湖,天下无双了。这些年,他的垃圾筐里面应该已经装满了他的王图霸业了吧。典型的志大才疏。与其这样,倒不如踏踏实实做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哪怕看起来没有那么绚烂。现在流行斜杠青年。其实我是不反对这个事情的,我现在想学习写作,也算是一种斜杠吧。毕竟现在这个时代,完全依附于某个平台,风险也并不小。但是对于斜杠,首先第一是要保证本质工作的保质保量的完成。对于一些入职不久的新人来说,就不要斜杠了吧。为啥,此时的你,工作带给你的成长速度远远高于你去斜杠。另外一些人,斜杠也是贪多,什么都想做,这件事情还没做出成绩,就想着去坐另外一件事情。很多人都说,这个时代,选择大于努力。可是你都没上路,你咋知道怎么选?一些工作没多久的人,也总是想的多,做的少。 比如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堆问题,他们不喜欢解决。却总是对于所谓的新的技术很感兴趣,希望这要学一点,那要学习一点。其实我是提倡大家要多学习的,前提是你不要对于工作中的问题视而不见,而是应该在很好的解决了工作的问题基础上,在考虑新的东西的学习。实际遇到的问题,才是你能力提升最好的契机,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任何一家企业,其技术路线和范围都是相对固定和有限的,不可能满足你对所有的技术点好奇心。但是,所有的企业都有类似,就是有大量的疑难杂症等着你解决,你能解决的好,就能提高的越快,包括你的技术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薪资的提高和职位的上升。如果对于2019年有什么期许的话,我希望是想的少一点,做的多一点。计划的少一点,执行的多一点。烦恼少一点,快乐多一点。焦虑少一点,心安多一点。2019年来了,感悟就是时间过得太快。心里的慌张越来越多。他们很多人都说我是一个没有仪式感的人,争取以后的生活多一些仪式感吧。欢迎关注公众号“ITman彪叔”。彪叔,拥有10多年开发经验,现任公司系统架构师、技术总监、技术培训师、职业规划师。熟悉Java、JavaScript、Python语言,熟悉数据库。熟悉java、nodejs应用系统架构,大数据高并发、高可用、分布式架构。在计算机图形学、WebGL、前端可视化方面有深入研究。对程序员思维能力训练和培训、程序员职业规划有浓厚兴趣。

January 6, 2019 · 1 min · jiezi

而立程序员的2018年杂记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q…每当停下脚步回看过往的时候,心里总是会五味杂陈,悲欢离合、功过得失,往往都似粉丝汤里下面条–纠缠不清,并不是那么容易辩证和咂摸,混杂上步入而立之年后的焦虑困惑,再辅以人人自危的经济环境,简直就是一锅料味十足的胡辣汤。铺张的生活用铺张二字来形容这一年的生活真不为过,简直是吃喝玩乐样样俱全,废了不少时间,花了不少金钱。比较大的行程有:1、正月 南岳爬山,感受了 佛教圣地的云雾烟灰2、清明 京津冀自驾,跑遍了 通州副中心、北三县、天津、雄安新区3、五一 日本自由行,逛吃了 京都、大阪、奈良4、端午 草原自驾,到达了 内蒙乌兰布统和张家口草原天路5、国庆 山东自驾,打卡了 东营、潍坊、蓬莱、青岛、济南6、十一月 广东闲逛,游荡了 广州、深圳、珠海、惠州、东莞马虎的工作工作上只做到了马马虎虎,今年开始真正承担服务端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因为历史包袱很重,给自己定的首要目标就是减负,因此推动重构清理了不利维护的大批项目,主持迁移了老旧机房部署的大量服务,核心重点服务的保障培养起互备力量。此外陆续面试了近30个人,保证了团队新鲜血液的补充,同时也努力给每个小伙伴创造合适的发挥空间, 尝试给大家支撑和赋能,不敢说做的多么好,总算是没有让这4年半的心血毁在自己面前。十月底的时候决定放弃现在熟悉稳定的环境,去一个未知的地方,一切从零开始,做一些不一样事情。有纠结、不舍和担忧,但想着如果现在不走出去看看,以后会更难。趁着棱角犹在、激情尚存,给了自己一个折腾的机会,带着梦想再次出发。荒废的学习18年在技术上没有什么新的建树,买了很多书和在线课程,但都没好好学习。上半年参加了评级答辩,PPT删改了N遍,算是对这些年做数亿日PV Web服务 架构、研发、运维、保障的经验和积累做了一个总结与回顾;下半年比较匆忙的换了工作,过程中比较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与网络编程、常用开源组件的原理与源码等方面还有很多尚还欠缺和有待加强之处。此外,平常恶补了一些区块链的知识,看了2本相关的书,算是区块链的各种繁杂概念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并且因此选择了入坑。基于对前端技术的怀念,写过一个莱茨狗抢购Chrome插件和识车标的小程序,蹭了一些流量,对产品设计与运营有了一些粗浅认识。尴尬的投资18年拿了一点钱来开始学习股票,摸索着买卖了几只A股,赶上大熊市,又没有花足够的时间钻研,整体上是盈亏相抵不赚不亏,不过也了解了一些股票与投资相关的知识。数字货币继续在玩,经历了超级过山车行情,还好投入不多损失不大,倒也锻炼了临危不惧、宠辱不惊的心态。年中的时候把户口迁到了天津,并且在天津武清高村买了一套小三居,打算做为北漂的大本营。等以后交通更便利、配套更完善了,可以开启双城生活,老人孩子在天津,我们则工作日来北京节假日回天津。不过年前的经济环境突然恶化,短期内房价估计还是不太能稳得住,只有希望长期向好了。觉醒的意识年初的时候经历了一段至暗时刻,疑云满天,行监坐守,风声鹤唳,以至于一度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和信心,好在及时调整心态,泰然处之。经历了就是成长,见识了就是收获。年中的时候尝试了一下在朋友圈卖法国进口的红酒,初心是做一件跟写代码完全不一样的事,丰富人生体验。然而主要是亲朋好友的支持,没有打开大的局面,需要好好反省复盘一下。通过这件事倒是让自己对微商的认识有了一些变化,朋友中有卖水果、特产等用得上的东西,我都会积极的去购买一些,而出于是体验、支持抑或单纯是消费等的心态已经无所谓了。下半年听了一堂保险的分享,同事朋友们也越来越多的谈论保险,加上自己有意识去了解的一些知识,逐渐认识并认可保险对个人和家庭的重要性,特别是我们这种背负高杠杆房贷车贷和沉重家庭责任的人,保险可以给我们辛苦打拼积攒下的那点财富打上抵抗意外风险的预防针。因此,做了很长时间的学习调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分期实施的保险购买计划。去广东时见的一些老伙计,还有同在北漂的一些朋友,闲聊之时普遍都透露出迷茫和焦虑,年纪越来越大,责任越来越重,成家立业的压力越来越明显,而拼尽全力攒得的资源和收入却远远没有跟得上。生日那天脑海里突然就冒出个疑问,再过10年当我40岁的时候能成为什么样子?要想得到答案,唯有周全思考、详细规划,拆分1年、3年、5年 等小阶段的目标,稳打稳扎,强力执行,静待花开。小结年纪越大越认识到自己的眼界不够高、见识不够广,思考问题、处理事情受了诸多限制,因此这一年来有意识的多去尝试新物、扩展思路、探索边界,做了很多雷厉风行、激进躁动的决定,对错尚无法做出评判,或许亦不再重要,只需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砥砺前行。已经到来的2019年,还没来得及做详细规划,总的来说生活、工作、学习、投资、意识 五部曲依然都要抓紧,但要做到收敛舍弃,每一项只挑选1~2件最紧急最重要的事情精进突破,稳中求进,奋发有为。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q…

January 4, 2019 · 1 min · jiezi

请行动2019 | 一切过往,皆是序章

人生苦短。新年的开端是一份可遇不可求的缘。一年等一回,当新岁的第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时,它让我们格外欣喜,值得我们格外珍惜。回想起自己过去一年,所有的经历历历在目。当初7月初怀揣着梦想踏入了这座陌生的城市——北京,那时候的北京酷热难耐,而我依旧在外四处奔波。作为一名大四学生,我们面临毕业,面临工作。或许带着学生气息的我们还没有脱掉那份青涩,在一次次的面试中都显得格外的不入。燥热的北京已经无法安放迫切的心灵,当面试一次次的从自己身边划走。我开始质疑了,质疑自己的能力、质疑自己真的应该不远万里来这个城市吗? 那时,我寄住在我一朋友的出租房里。北京的夜晚没有了白天的燥热,也少了几分嘈杂,凉风习习。城市的灯光渐渐亮了起来,坐在书桌前的我慢慢敲击着键盘,回想每天面试的过程,一字一句的记录了起来。盒子模型、闭包、原型链… 面试记录。朋友每天9点准时到家,我们总是会点些吃的,然后倾述着彼此一天的故事。 我最早接触前端是大二的时候,因为我的专业是软件工程,侧重于后端的学习。那时对于前端的认知基乎是零,整个院只有一个前端老师。课程是css+html完成静态网页的开发,后来又学了一门jquery做一些简单的js处理。这些在现在看来已经完全用不上了,但不得不说这是启蒙课,是开启新世界大门的钥匙。于是我开始慢慢放弃后端的学习,因为它总是那么生硬,总是那么太博大精深了。刚入前端,肯定是无从下手,像一只无头苍蝇,每天这里学一点,那里学一点。就这样悄然无息的度过了一个学期。 大作家海明威很庆幸,能够在一次工作中遇到了第一个真正教导他写作的导师。他是该报社的主编皮特·威灵顿是一个很厉害的老头子,也是海明威一生中遇到的最出色的导师。同样我也很庆幸,在某种机缘巧合下遇到了改变我一生的人。他带我走进了前端这个大门,让我重新开始审视这个领域。原来前端不仅仅只是css和htm。我们都知道练一门很厉害的武功都需要忘掉以前脑海中的招式,学习也是一样,重要的开头就是忘记。那时从基本的js开始学起。慢慢的了解到Vue、了解到React。知道了前端整个生态圈,如何去学习,如何让自己的羽翼变得丰满。 不甘呆在小县城里得我,来到了这座城市。依稀记得我的第一场面试是起舞团,怀揣着激情和梦想来到了360大楼。然而事情总是不如人意。回到我朋友的出租屋里开始记录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的总结,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后面面了新浪,百度均都拿下了offer。现在也拿到了校招的名额。一路走来,酸甜苦辣,人生百态。 本来是想写一片技术文的,莫名的写了一片抒情文。就算对自己过去一年的总结吧。但不管怎样,在新的一年里希望大家都有一个好的开始。立一个flag,努力去实现他吧。下一篇我会通过实战讲解一些公司Taro,有需求的可以关注下。即刻更新《那些你不知到的泰罗Taro》。

January 2, 2019 · 1 min · jiezi

2018 小回顾

年底了,惯例做个小回顾,对这一年做个总结,也对下一年大致做个规划。不过今儿与往年不同的是昨晚突然发高烧,今儿都没能去上班,感谢我的小可爱在照顾我。这篇文章也是躺在床上用手机编辑的。还是按照惯例从工作,生活两方面来说。先聊聊工作。工作现在在网易有道负责 DevOPS 实践落地及 k8s 容器化平台和自动化平台的规划建设等。总体来说,现在的工作很开心,更能发挥我的所长,也遇到了不错的团队。说到现在负责的工作,如果大致有些了解的就会知道这个过程比较漫长,推进起来也会有各种阻力。毕竟要改变很多人的思想和习惯,我也在尽量让这一过程变的更加平滑。同时也在 push 一些理念到行业内,到社区中,不断的进行交流碰撞总结。社区贡献今年下半年的贡献和分享相比去年更多一些。主要的分享有:GITC - 《云原生时代下的 CI/CD 实践》PyCon China - 《基于 Docker 的 CI/CD 实践》DockerOne 社区 - 《基于 GitLab 的 CI 实践》Tech Talk Time - 《Docker 实战和基础架构》分享的主题基本都围绕在容器化和 CI/CD 方面,但每次分享内容却都不一样。感谢我的小可爱,也感谢所有支持的朋友们。社区中主要活跃在 Docker 和 Kubernetes 生态方向。维护一些官方镜像,做测试,解决问题,提交代码之类的,明年希望做的更多。开了一个知乎专栏 『k8s生态』 明年会花更多时间进行建设。写了一本掘金小册《Kubernetes 从上手到实践》。 其实这个名字并不能很好的概括小册里面的内容,其中也有源码分析之类的。要再次感谢小可爱,感谢编辑 Linmi ,感谢马达老板和何世友老板写的推荐语。也感谢所有人的支持,希望这本小册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写小册的过程其实也蛮辛苦的,一般要么晚上写,写到凌晨 23 点,要么早上 56 点钟左右起床,写到去上班。尤其要感谢小可爱,给了我很多支持。生活总的来说是丰富多彩的一年。年初(其实是17年底,去HK是为了跨年)和小可爱一起去了香港,看了场杨千嬅的演唱会,回来后她写了几篇游记:HK游记(一)HK游记(二)HK游记(三)接下来去了成都,重庆,杭州:胖的这几个月与成都、重庆、杭州(一)胖的这几个月与成都、重庆、杭州(二)胖的这几个月与成都、重庆、杭州(三)之后我俩还去了苏州和南京,跟三九面基了下。再然后小可爱的爸妈来北京,我们一起逛了故宫,王府井之类的地儿。在这一年里小可爱的厨艺越来越棒,美滋滋,嘿嘿。(当然我也越来越胖)最后,希望明年能越来越好,实现继续在云原生领域的深耕;能跟小可爱越来越幸福。PS:今年比较冷,各位注意防寒保暖,免的像我一样生病了,身体很重要。

January 2, 2019 · 1 min · jiezi

2018再见|2019你好

前言只有光头才能变强Hello,首先祝大家元旦快乐!(文末有个人送书福利)2018年自己成长了很多,这篇文章来回顾一下2018我做了什么事,展望2019年背景:2019应届生,方向:Java上半年(一月份到五月份)在2018年年初,我就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在今年暑假可以找到一份实习,如果实习单位就不错就一直做下去,我不希望爸妈担心我工作的事“。对的,是一个非常简单明确的目标。所以我在年初的时候就"一早早"开始准备面试题了。当时是把自己写过的笔记复习一遍,再根据不同的技术类型来搜搜相关的面试题巩固一下,并整理成文章记录下来。比如Servlet技术我就整理过Servlet相关的面试题,JSP技术就整理过JSP相关的面试题,JDBC技术就整理过JDBC的面试题。反正我觉得蛮重要的知识点,都整理过一遍。在二月份,我开始在全网上更新我的文章(也包括了微信公众号),期间也认识了不少的开发者,一起学习交流和进步(这是一件有满足感的事)在三月份,有不少的人告诉我已经有企业在招实习生了,让我去试试。出于当时的不自信,觉得自己还没复习好,肯定是没机会的了,所以简历都没写。后话:其实经历完秋招以后,我觉得我当时是应该去体验一波春招实习生的。无论成功与否,对秋招肯定是有帮助的。(如果春招没拿到offer,还能涨点面试经验,激励自己好好学习。如果春招拿到了offer,那就有一个实习机会了,实习转正总比秋招重零面试的难度要低)。所以,如果是大三的同学,我强烈建议去体验一波春招实习生!另外,如果学校较差的同学多逛逛技术论坛,一些信息(比如说校招)还是要知道的。据我所知,我学校就没几个去参加春招实习,甚至是秋招。(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招聘!大多数人以为校招就是企业过来学校做的招聘会!)其实在上半年我基本就是在整理面试题,回顾之前所学过的知识,发技术博客。下半年(六月份到十二月份)在六月份的时候,我就开始投简历找实习了,这是我第一次写简历、第一次去面试。当时找到实习也写了一篇找实习的经历《广州三本找Java实习经历》当时投了80多家,5家给了面试机会,拿到4家的offer,选了一间离自己家最近的,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实习。在实习的时候,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恐怖。其实我当时做的东西在公司里边大部分都有解决方案了,大多情况下只是简单搬过来,然后改一下,就基本都能用了。(当然了,作为实习生,公司也不会给复杂的东西给我写啦)。我的实习是从六月中旬一直做到九月份的,我当时实习算是挺轻松的了(没什么加班,离家近->吃的住的都在家),但我还是提了辞职。然后写了一篇实习的经历《两个月的Java实习结束,继续努力》为什么提辞职?在逛知乎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问题《应届生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大多数前辈都是推荐选择大公司。我当时也有一颗进大公司的心(相对来说大公司的技术要好一些),再加上自己一直写技术文章,受到不少人的鼓励(膨胀了,hahah),并且作为一个应届生还想体验一下秋招究竟是怎么样的。综上所述,就提了辞职。互联网的秋招特别早,我早早就在牛客网关注了内推的信息。七月份就投了阿里巴巴等一些企业了(即便如此我还漏了华为的优招)。在九月份就开始全面备战秋招了,每天去关注一下内推的信息,看看有没有新的企业可以投投。期间轮番被各大企业的笔试题血虐,面试机会寥寥无几,看着大佬们在不停的收割offer,自己还没几个面试机会,于是开始慌了。在九月份中旬,我开始跑宣讲会了。宣讲会地址一般在广州大学城,我学校离广州大学城又特别远(单程就快3个小时了),梦想着亲自去宣讲会的笔试能简单一些,能多拿一个面试机会。每天就跑来跑去,回到学校天又黑了。这种状态持续到十月中旬才结束,当时候一直没有更新博客(压力还是蛮大的),直至陆续收到几个offer才更新了《【Java】广州三本秋招之路》。秋招过后每天开始摸鱼,学一些自己之前想学的技术(Redis啥的),看看书,写写技术博客。在十一月份,一些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不少公众号主,才发现他们都有在运营公众号,见过一个月多能有10K+粉丝的。而我之前一直只是单纯把写完的文章丢到公众号,完全没有理会过运营的事,做了半年也就6K粉丝。原以为运营公众号是件简单的事,不就是涨粉吗,其实还是有很多学问的。也想接触不同的东西,增长下自己的见识,于是就开始着手运营自己的公众号了《写博客的一些感想和想对读者说的话》即便是说开始运营自己的公众号,但运营做下来一个月都没能涨1K粉(扎心了)。2018总结在2018年,我有了自己的技术博客、第一次投简历、面试、实习。从准备秋招,再到被秋招血虐,最后结束秋招,开始运营自己的公众号。认识了不同的人,见识了不同的事,总的来说还是收获满满的。2019展望2019年的我即将步入工作,离开家去一个陌生的城市,给今年定个小目标:“尽快适应工作生活,每周坚持写一篇技术文章!”我能想象到的是:“步入工作了以后,我可能就没那么多时间来写技术博客。”但是,我一直认为写技术博客是有用的,可以快速地回顾自己学过什么,这项技术我当时是如何理解的,并且可以分享给别人(间接帮助别人)。2019第一次福利我个人是比较喜欢读纸质版书的,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也买的是纸质版书。过完年马上就去杭州了,很多书我也不能带走,留在家里边也是吃灰,所以想福利大家。注:这些书大多数都是我看过的(不是新书),不嫌弃的可以参与一波,包邮免费送书籍一共有14本:《疯狂Java讲义》《JavaWeb整合开发 王者归来》《Oracle开发实战经典》《Java核心技术 卷1 》《疯狂HTML5 /CSS3 /JavaScript讲义》《JavaWeb开发实战经典》《计算机网络 第七版》《计算机操作系统 第四版》《计算机组成原理》《Head First Java》《锋利的jQuery》《SQL 必知必会》《图解 HTTP》《阿里巴巴 开发手册》参与方式14本书籍,中奖者2本,一共7个中奖名额!开奖时间在7号/14:30分14本书籍,中奖者2本,一共7个中奖名额!开奖时间在7号/14:30分14本书籍,中奖者2本,一共7个中奖名额!开奖时间在7号/14:30分关注我的公众号:Java3y,回复“3y”即可参与抽奖!关注我的公众号:Java3y,回复“3y”即可参与抽奖!关注我的公众号:Java3y,回复“3y”即可参与抽奖!示例:文本已收录至我的GitHub仓库,欢迎Star:https://github.com/ZhongFuCheng3y/3y觉得我的文章写得不错,不妨点一下赞并关注我!

January 2, 2019 · 1 min · jiezi

2018再见!

前言2018对我来说,发生了不少的变化,工作方面,生活方面都有,在此与大家分享。技术今年,随着业务的发展,我做了更多偏移动端的技术储备,来年还会继续深入。还做了工程上的重构,以及发布流程的规范化,以提升多人协同开发的效率。具体的方面如下:前端框架方面继续使用vue技术栈支持主要的业务需求用react支持到了外围的基础工程选取某个轻量级项目,实践开发了vue的electron桌面版将PWA版本的react工程,纳入研究阶段初步应用TypeScript,深感其静态编译和类型规范的强大作用工程搭建方面深入研究了webpack,并升级至V4版本,提升了团队的开发效率根据业务的需要,从工程结构,编码规范,底层构建这几个方面,进行项目重构与运维部门合作,重新规范发布过程业务程序员需要关心业务么?我的回答,是的。之前看到过一篇不错的文章 《为什么码农要了解业务?》 。如文中所说,IT研发与业务需求方,常常因为一个业务功能的实现,争辩得耳红面赤。研发觉得这个功能很low,没什么技术含量,业务方却认为这个功能却很有用,最后的结果通常是,高大上的功能做出来了,却很难用,或没法用。鉴定一个功能是不是好功能,唯一的标准是看它能否支撑业务、改善业务、推动业务,也就是应用效果。如果程序员懂业务,在实现业务需求的同时,还能花功夫把功能,做细做深做好,那么我想,做出来的产品一定会很受业务以及用户的欢迎的。所以,程序员懂业务,真的很有必要。我今年转入了游戏行业,从事广告业务方向的研发工作。与之前我经历过的互联网装修行业、金融行业的业务相比,游戏的广告业务,在数据挖掘上,有许多值得深入理解的地方。近年来,腾讯增值服务中的广告业务占比,也是逐步增长。所以我认为,游戏的未来走向,也将是利用数据分析,来更好地提升产品的质量,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从而增长收益。运动近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感到了运动的重要。运动可以提升精神状态。我坚持每个工作日的中午健身,偶尔也会因为一些事情被耽搁,通常那样的下午就容易犯困,需要靠咖啡顶着才行。而每个健身完的下午,我的精神会一直很好,可以长久的集中注意力,处理复杂问题。哪怕需要加班,头脑还是很清晰。运动可以让人变得自信,甚至可以“撩妹”。曾经有一阵子,我的状态很颓废,体重达到峰值200斤,连自己都讨厌自己,更别提找女朋友了。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我需要做一些改变,从控制体型开始。一开始的确很困难,由于身边有太多诱惑,自控力又不够,一度想要放弃。可是,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衣服开始变得宽松了,陆续有一些身边的人夸我体型改善了。这给了我自信,我发现自己是可以掌控一些东西的。而后,随着健身带来的变化,让我找到了女朋友,后来我们结了婚,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宝宝,已经2岁半了。我发觉,人一旦变得自信,就能实现更多的梦想。运动的习惯还可以影响到周围的人。让我觉得欣喜的是,团队里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开始重视运动。我们会相互督促,保持每周至少三次去健身房的频率。我会教大家一些基础的动作,有些小伙伴还会暗自较劲,比一比谁能更快地进阶到下一阶段,过程十分地欢乐有趣。当然,这里也要感谢公司,为大家提供的健身福利。阅读今年,除了持续关注各大前端公众号,阮大神的博客之外,几乎每天都会打开Segmentfault,看看是否又有好文或好书推荐了。此外,我还看了实体书《高效前端:Web高效编程与优化实践》,《Vue.js实战》,《React状态管理与同构实战》,《深入浅出Webpack》等等。其中,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名为《软技能 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它不是一本纯粹的技术书,却告诉了我,软件开发人员的从业生涯中,不只有代码,还有诸如职业发展,自我营销、生产力、学习、理财、健身等等值得关注的方面,以及一位优秀的软件工程师该有的“活法”。如果你感兴趣,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可以获得这本书的免费资源哦知识的输出今年,我在公司内部,组织了一次面向40多人的技术分享会,内容关于前端代码规范。我花了一周的业余时间,用心准备PPT的素材和代码的示例,尽可能地让规范更贴近我们的编码习惯。分享会的原稿,在Segmentfault上也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前往 《前端工程代码规范》 查看, 该系列一共由4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命名规则与工程约定,以及Html、Css和JavaScript。分享会结束之后,各项目组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团队的代码规范,我也被拉入了一个前端讨论群,可以一起交流技术,探讨前端方面的问题。这让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写面向公众的技术文章。我觉得如果能通过分享,认识更多热爱前端的小伙伴,一起切磋技术,交流心得,是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啊近期,我的公众号正式上线了。主要分享一些前端方面的技术运用,以及心得体会。这里,要感谢我老婆的支持,主动承担起了小编的责任,当然,其中还包括了催更[哭脸笑]。该公众号,目前会以每周2篇的速度更新。如果你觉得不错,希望能加以关注,并多多转发,非常感谢!面向2019致敬将要过去的 2018 ,展望 2019。我做了如下计划:工作方面react技术栈继续深入运用,并让PWA的研究落地重拾微信小程序,学习理解AST(抽象语法书)的原理进一步学习运用node、express、mysql的知识,写技术心得继续深入理解广告业务,提出一个业务上的想法其他方面产出个人技术文章50篇,侧重点会往移动端偏移读15本书,其中技术类至少4本坚持每周健身4次,引体向上单组数量突破20个每周高质量陪娃3次以上带娃旅行2次,一起练平板支撑,让她能坚持10秒希望新的一年,我们每个人,都能活成更好的自己~PS: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 “超哥前端小栈”,交流更多的想法与技术。

January 1, 2019 · 1 min · jiezi

2018这一年 |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前漫步

2018年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话,来自于节目《知识就是力量》,“人的本质是一段时间”,经营好自己的时间以提升自身内在价值。鄙认为大学四年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遗憾。在这之下又可细分为两个阶段:尝试与探索是第一阶段,定位与洞见是第二阶段。现在,到了第二阶段的后半段路了。定位与洞见定位,找到自己的位置与2017年所倾向的产品或市场不同,经过了漫长的自我探索,终于在2018年的确定了自己将扎根于前端,以技术为主导,逐渐演进的思想指导着我,只有技术与哲学才能进化这个世界,技术提供物质基础,而哲学提供精神粮食。另外,作为前端,自己的产出能够直接面向用户,能够了解到更多元化更精准的用户画像(还有就是觉得自己长得还看得过去,应该去做前端)。确定做前端er到现在接近一年的时间,从沉浸于书、看B站视频、独自做项目、到实习,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体验。时间的多元收益这里的多元收益不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以奔跑般的速度进行自我提升往往会忽略自己思考的过程。在一段时间内更专注地做一件事,由这一件事引发的思考往往能有更大的收获。但我往往会忽略这个关键,因为固有的常规的逻辑容易误导我应该更快地做完一件事,这是可量化的收获。这在本人入门前端的时候尤为明显。买了一堆书,限定一个DDL,然后就陷进去快速读完,读完后感觉收获满满,但事实上留在脑子里的是一堆模糊的概念。到后边专注于做项目时,往往一个知识点都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实践,但这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收获。例如用到fastclick这个库时,会愿意花时间去浏览源码,了解基本用法之外还了解了浏览器的事件响应机制,以及作者在写这个库时的思考角度。由于本身写的代码bug有点儿多,知识点盲区也比较多,这就避免不了上社区,请教大佬。这里主要有了三点思考:专注力是非常宝贵的,但很多垃圾信息导致专注的时间无法有效延长,那么可以将有效的专注时间用在刀刃上,而不是强迫自己去专注,这样的收益是更多的。又或者,得益于专注时的多巴胺上升,可能会使得专注的时间拉长。自己的所处的环境对自己的思想、思考角度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有时候甚至会大于个人的主观能动力。跳出当前思考的困局,去看看更广阔的视野,可能有更多的收获。这其实就是乘法原理:不要盯住一个数,而是要想办法再乘以一个数。技术这条路目前本人方向是前端,2018这一年,在前端路上也做了一丢丢的工作。业界大佬说技术人员需要三种思维能力:技术思维、工程思维、产品思维。技术思维:技术是一门实践课,除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外,做了几个小项目来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包括模仿去哪儿网移动端的前端实现、网站导航、个人网站改版,另外就是在实习时参加了真正用于生产的项目,从0到1开发了某web应用的一个功能。工程思维:在实习时感受到工程思维是最强烈的,另外,还听了2场线上课程来补充理论知识。就目前,工程思维给我带来最大的收获就是系统性的思考方式。产品思维:产品思维是个很玄乎的东西,在没有真正的产品上线给用户前,谁都不知道方向对了还是错了。实践可能会出问题,但经过他人实践检验过的理论必然是值得学习的。这方面听了10场左右相关的线上课程或者分享会。包括个人IP打造,用户画像分析,触媒习惯分析、用户的获取激活留存、如何形成用户与产品之间的回环、如何激励用户利用社交散播产品、变现手段等。技术栈了解到技术栈这个概念挺晚的,有意地强化自己技术栈就更晚了,目前技术栈如下:前端:Vue/Vue-Router/Vuex/axios/jQuery/Bootstrap/Sass前端工具:Webpack/npm版本控制:Git后端:Node.JS/Django(NodeJS是主力,Django是业余兴趣)其他爱好:Linux/Nginx洞见,以小窥大这里更多的是自身基础素养能力的提升。大学以来总在听师兄师姐们说要提升各种各样的能力,归根结底,发现基本的能力分为五种,姑且称为能力矩阵吧:专注力:这个能力值得放在第一。职业竞争力:作为技术人员,技术过硬是提升竞争力根本基底。此外,工程思维、产品思维以及个人IP能够让自己更加大放异彩。自我控制力:控制得住自己,才控制得了自己的未来发展。执行力:执行力是事情能够开始并正常进行的关键。思辨力:这让我不会被一些看起来有道理的内容说服,当然,上头了的话容易成为一个杠精(亲身经历)。那么2018年我在这些上面做了什么呢?最多的恐怕就是听线上课程了,伪懒癌患者也不想多走动,线上课程的便利性备受青睐。7门前端相关线上技术课程以及几本技术书籍2本书,分别是《好好说话》与《上瘾》,偶尔还看看《世说新语》什么的10门左右简短的线上课程或分享会,只要是执行力与控制力的“鸡汤”阅读100+别人的读书笔记,感受别人的思考过程全年不间断背单词打卡一场讲演,《破与立》有段时间闲着没事干,考了个网络工程师有意培养自己的技术栈等等洞见了什么?恐怕最大的收获就是窥探未来人生的缩影以及探索世界的坐标系。由基本能力出发,结合自己的特性,分析自己,从而尝试预言自己的未来。想象要狂野,预言要自证。在自己的思想主持之下,更多角度地去探索这个美好的世界。琢磨一下自己环境驱动主导转为自我驱动主导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转变, 意味着自己的自控力也更强了。环境驱动意味着自己的行动与否很大程度上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不能说差,毕竟如果混在有一堆厉害的人里面,可能要比自我驱动更好一点,但这样的情况在我所处的环境相对比较少。自我驱动是一个双刃剑,好处是生活可以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坏处是自己可能越来越堕落却还安慰自己说为时不晚。以自我驱动为主导,把握自己的节奏,辅以环境驱动,有周围的同学作为参考系,则显得靠谱得多,至少下场应该不会太差。复盘说简单点,复盘就是反省,但我认为反省是一种状态,仅在当下能够有很多的启示,无法延续到未来、作用于未来。而复盘则是更加全面地系统地审视自己所做过的事情,是一种过程。我分为下面几个过程:这个项目究竟要做什么?亮点在哪里?哪些地方是糟糕的?下次遇到相似的问题,哪些地方值得额外注意?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收获?不管是之前做的活动策划,还是现在的技术项目,复盘都给我带来很大的提升,除了梳理项目外,对认识自己也有巨大的作用。找点乐子2018年的乐子可以总结成几个关键词:乐观派本来想加个定语“无脑”,发现不太适合自己。2018这一年,有许许多多令人愉悦的事,当然也有一些令人难受的事。停在悲伤里问题不会被解决,开心往前走也不一定能解决,但起码有个盼头,自己的乐观就来自于这许许多多的盼头。自己仿佛有看破红尘之感,不喜欢笼罩在悲伤的氛围里,如果难受,那就听听rap。音乐其实音乐这个关键词可以再缩小一下范围,毕竟这一年我的歌单基本被rap给占据了,听的也基本是rap。有青春之歌《再见hip-hop》,有江湖气息的《江湖-2018CYPHER》,有让人跟着诶诶的《万里长城》,当然也有21 savage的《bank account》,听起来带感,自己跟着哼也还能听。电影总感觉这一年看了很多电影,但转念一想,印象深刻的没有几部。可能是因为每一部都很好看,都很精彩,但总给人感觉少了一些亮点。不过我看电影基本是看过就忘记剧情的,能让我或开心或感动就好,在电影院里的2个小时好好感受下电影里的人生,不失为一种乐趣。当然有些电影的金句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n刷《肖申克的救赎》时,“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光辉”这觉话就觉得很棒。下馆子约上几个好友一起下馆子吐槽是一件很放松的事,再加上一起吃点上火的东西,惬意。放纵有时候也喜欢放纵,就什么也不刻意去做,随心而动,算是一种降压方式吧,毕竟世界本身就是熵增的,给自己一些紊乱的时间也不会很坏。悄悄跟未来说点事起身而行需要勇气,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也需要勇气。立几个不打脸的FLAG吧:前端技术栈继续演进;三本书:一本文学,一本传记,一本随缘;继续英语之旅;好好健身;头发浓密。写在最后One may understand the cosmos, but never the ego. The self is more distant than any stars. Thus, a life is a journey of unrelenting offers to discover more of ourselves.——From Neo 江

January 1, 2019 · 1 min · jiezi

2018总结

2018许下心愿没有实现,原因是没有对目标清晰理解有点大,也是自己懒惰,没有执行好。2018毕业了,工作了5个月,也有些工作的体会。感觉还是学校里学习气氛好些。2019你好呀,希望一切付出都有回报,家人身体健康,自己学习up

January 1, 2019 · 1 min · jiezi

想做、想知道的还有很多——2018年总结

18年还是让我觉得过得很快,我想去年的我也是这么想的.不同的是,我觉得我今年经历了许多事,这让我变得…或者说,在那么几个瞬间,我又老了一点.看了下去年的年度总结,感觉自己的视野还是放在了比较小的一块儿地方,除了代码之外,软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我还是想从工作谈起,因为我现在专注在上面,觉得挺快乐的.工作今年我离开了ZStack,那时的我其实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诸如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做些什么事、还想知道些什么,于是我来到了现在这家公司.而我的愿望也的确被满足了.而我的工作也不再仅仅是在编码上了,我参与了很多事,比如关注团队成长、开发规范的推进、大量的参与招聘等等…在此之中,我也获得了成长,在这里,可以举几个例子.开发规范以开发规范为例,当一些规范并未落地时,会增加许多事后看来不必要的成本.以我们熟知的自动化测试为例,项目终于到了可以交给测试同学测试的阶段了,然而测了半天有问题,交由给你,你改好了代码,自己测了一遍,测试同学测试后发现这个问题的确解决了,之后几个问题也如愿解决.但是最后一刻,测试同学发现原本的功能遭到了破坏,于是又是一遍你改代码手测交给测试同学的循环,总算在客户生产环境上线了,结果又发现了问题,从交付同学call到pm或到测试,测试再找到开发,又是几轮测试下来.如果问题多的话,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力成本浪费在里面,而客户对这个公司的印象又会变得如何呢?而我们的软件总是越来越庞大的,我们发现我们要测的功能会越来越多,测试同学的负担会越来越重…..如果这些手测能够交给机器来做,是不是可以省下很多成本呢?——这就是自动化测试带来的价值.把话题展开来,今年类似开发规范推进的事,我做了这些:基于GitLab的Continuous Integration ——尝试使用GitLab-CIFunctional Spec (Or Proposal)CodeReview解放前端:API文档+SDKCI利用GitLab的CI让每个commit跑一遍自动化测试,粗略算了一下,目前所在的小组平均每周跑的测试有5000多个.引入CI做这件事,正是因为我信奉:一个bug被发现的越早,fix的成本越小能通过机器来做的事,就不要让人去做Funstional Spec编写这个文档的习惯来自于ZStack.FS是以Feature为基本单位,用来约定PM、测试、前端和后端如何在这个Feature中的工作一个Spec.里面必须写的内容有:背景、原理介绍、接口设计、相关数据结构、测试用例.并且保证在编码前这个文档足够完善,在编码时完全依据此文档来编程.而引入它的理由则是希望有个文档来约束各个角色在这个Feature中会产生意外的可能性,比如测试一看说这个API的结果明显应该是这么期待的啊,开发你怎么肥4.然后再测试阶段开始重构,再测…天呐…不仅如此,也是给后来的新人留下了有效的文档.而在实践中,发现这玩意儿还有约束PM意外能力.哪天PM改需求了,就和PM说:看!你当时不是这么说的.然而没什么软用,爸爸让你改你还是要改.逛过K8S社区的人知道,其实这个FS和里面的Proposal有点像.CodeReviewCodeReview配合FS是很棒的一件事,因为这样Review的人能很快的得知上下文,并参考里面的约定来Review代码.而CodeReview带来的好处则是有效的(或者说言传身教的?)保证了项目代码的规范,且避免一些低级明显的错误被提交上来.当一个新人问我“为什么要这么改”的时候,有时给我带来的思考收获甚至超过一天的编码.解放前端在实践中,我认为ZStack对前端并不友好,从外部来看,它对于异步API支持轮询和webhook,轮询真的太挫了,而webhook意味着前端要编写一些服务器逻辑.而从内部来看,它的RestServer.java抽象程度并不好,二开则意味着紧耦合开发.最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了WebSocket.再之就是给前端同学提供了文档,因为我觉得来回问这个API那个API效率很低…后来发现,我给前端API文档,前端还是要照着写Request和Response的回复啊,那为什么不用元编程提供一套SDK给他们直接用呢?后来就这么做了.这样前端同学就是可以专注他们自己的业务了,而不是后端定义的数据结构上.能通过机器来做的事,就不要让人去做.学习再来谈点学习相关的事吧.今年“极客时间”火了起来,第一次接触它是在17年11月份,那时感觉这App做的好粗糙,且没有我想要的课程.却不料后面课程越来越多,且质量都还说的过去,价格也算公道,逐渐的便用上瘾.最早使用“极客时间”的时候一度认为这不是程序员版的“得到”吗?说起来,今年11月份的时候我又重新拣回了“得到”,因为今年引起我思考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或者说,我想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了——而当我找到了我所认为正确的答案后,我会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记录到自己的博客里,与你分享.顺便翻了一下上面的年度总结:然后是一如既往的英语打卡今年的学习方式其实和以前几乎无异,而我发现有很多地方是可以改进的.在我看来,学习是一件持续的事情,并不是你今天看了一本书上了几节课就get了这个知识.而是不断的消化这些知识——无论是“思考”还是“运用”也好.这样你才能不断的迭代它们,使它们变成你的一部分.对于明年的学习计划,没有很明确的目标,但是希望能够聚焦在一定范围内:学自己要用到的东西.而不是停留在纸上谈兵学自己想知道的东西.而不是因为别人的推荐、别人说好去学生活从今年来看,工作和生活得到了一定的平衡.整个人也是明显的瘦下来了,得益于坚持锻炼对于运动这一块明年有两个小目标:最大极限达到半马,早日尝试跑全马.目前我的极限是15000米体脂到达15个点,目前在17~18个点之间震荡最后一些碎碎念圣诞时,公司颁了一个奖给我——5K的红包.奖励我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文提到的开发规范.同时领导希望我能把这些好的习惯推进到别的产品线.而现在我正在参与到更多很多环节,尝试去改进、解决现有的问题.明年,我想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今年的我也终于意识到了“人言可畏”,以前看三国时看到过孔明以流言害仲达,故对其略懂一二.而真轮到我时简直是头皮发麻——百口莫辩,心塞无比.然后便是遇见了很多人.遇见了和我经历相仿的人,这让我感到神奇,能知道我为何而努力,也能和我谈谈未来,告诉我许多我不曾知道的事;遇见了很多有趣、可爱的人,也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让我觉得不再寂寞…一切都在变得好起来.

January 1, 2019 · 1 min · jiezi

2018年终总结

序不知不觉一年又要过去了,又到了写总结的时候了。盘点整体而言,今年技术层面稍微有点拓宽,跨入了外表看上去高大上的流式计算领域,打开了另外一扇窗;而基于java的分布式/微服务领域,今年变化比较大,spring cloud netflix的部分组件宣布将要进入维护阶段,而国内spring cloud alibaba组件逐渐活跃起来,目前看来处于PublicEvolving阶段;而java自身也处在不断进化中,今年发布了java10及java11,明年java12也要来了,版本变化非常快。稍不留神就跟不上技术更迭了。今年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什么想说的了,感觉整体而言自己表现非常一般,有点老气沉沉的感觉,可能是失去了年轻时候的激情,面对现实开始接受自己的平庸。展望面对纷繁复杂的技术,觉得技术真是无止境,有时候觉得自己真的很忙,时间真的不够用;但是面对生活,有时候又觉得人毕竟也是要生活的,是为技术而生活,还是为生活而技术,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今年定的几个目标基本也没有实现,明年就不再定具体的目标了,大的几个方向就是深入研究流式计算及系统架构,同时也希望自己脚踏实地的同时多仰望星空,多感受人文的世界。文章导航arch演进式架构聊聊系统设计中的trade-off聊聊rest api设计case记一次spring schedule异常记一个nginx host not found异常Flux OOM实例频繁GC (Allocation Failure)及young gc时间过长分析频繁产生对象造成gc时间过长案例分析No thread-bound request found异常nginxnginx http模块配置参数解读nginx proxy cache配置参数解读nginx gzip配置参数解读nginx limit配置参数解读nginx rewrite配置解读nginx lua api解读nginx的port_in_redirect配置openresty下lua的function定义及调用nlp使用opennlp自定义命名实体NLP系统体系结构及主要流程朴素贝叶斯算法文本分类原理使用stanford nlp进行依存句法分析使用opennlp进行词性标注使用opennlp进行文档分类使用opennlp进行依存句法分析Jena ARQ小试牛刀javajvm排查工具箱jvm-toolsjava8 parallelStream性能测试使用openjdk9-alpine运行springboot2使用maven构建java9 service实例java9迁移注意事项java9 opens与exports的区别java9 module相关选项解析java9 gc log参数迁移java9系列(三)模块系统精要java9系列(四)Process API更新java9系列(五)Stack-Walking APIjava9系列(六)HTTP/2 Client (Incubator)java9系列(七)Variable Handlesjava9系列(八)Multi-Release JAR Filesjava9系列(九)Make G1 the Default Garbage Collector聊聊java9的classloaderjava9+springboot2+undertow2启用http2及server pushJava9的新特性java10系列(一)Time-Based Release Versioningjava10系列(二)Local-Variable Type InferenceJava10的新特性java10下编译lombok注解的代码聊聊新版JDK对docker容器的支持JDK 10.0.1发布JDK11的ZGC小试牛刀Java11的新特性Java Flight Recorder小试牛刀Java11 HttpClient小试牛刀聊聊jdk http的HeaderFilter聊聊jdk httpclient的executor聊聊jdk httpclient的retry参数聊聊jdk httpclient的connect timeout异常聊聊jdk httpclient的ConnectionPool使用proguard混淆springboot代码使用proguard混淆java9代码命令行一键切换java版本的几种方式easy-rules小试牛刀使用kotlin改善java代码jib打包docker镜像实战jib自定义entrypointjmxtrans+influxdb+grafana监控zookeeper实战聊聊ExecutorService的监控spring boot/cloud聊聊springboot2的micrometer聊聊springboot的HeapDumpWebEndpoint聊聊springboot2的MappingsEndpoint聊聊springboot2的LoggersEndpointspringboot2增加diskspace指标聊聊springboot2的ScheduledTasksEndpoint聊聊springboot2的httptracespringboot2自定义HttpTraceRepository聊聊springboot2的embeded container的配置改动springboot2自定义statsd指标前缀springboot2上报metrics到statsdspringboot2输出metrics到influxdb聊聊springboot1.x及2.x的JvmGcMetrics的区别聊聊JvmGcMetrics的managementExtensionsPresent聊聊micrometer的HistogramGaugesmicrometer自定义metricsspring-boot-admin 2.0小试牛刀chaos-monkey-spring-boot小试牛刀dubbo-spring-boot-starter小试牛刀springboot整合vue小试牛刀聊聊servicecomb-saga的alpha-server聊聊Spring Data Auditable接口的变化spring security reactive获取security context聊聊springcloud的featuresEndpointspring cloud eureka聊聊springcloud的serviceRegistryEndpoint聊聊springcloud的EurekaClientAutoConfiguration聊聊netflix的EurekaHttpClient聊聊eureka client的shutdown聊聊spring cloud eureka的instanceEnabledOnit属性聊聊Eureka Server的REST API聊聊eureka server的instance注册及元数据变更接口聊聊eureka client的HeartbeatThread聊聊eureka client的serviceUrl聊聊spring cloud的DefaultEurekaServerContext聊聊spring cloud的EurekaServerInitializerConfiguration聊聊eureka的PeerAwareInstanceRegistryImpl聊聊eureka的TaskDispatcher聊聊eureka的renewal聊聊eureka instance的lastDirtyTimestamp聊聊eureka instance的overriddenstatus聊聊JerseyEurekaHttpClient的参数聊聊eureka的preferSameZoneEureka参数聊聊eureka的appname属性聊聊eureka的ZoneAffinityServerListFilter聊聊eureka client的backup-registry-impl属性聊聊eureka server的RemoteRegionRegistry聊聊eureka client的fetch-remote-regions-registry属性聊聊eureka的delta配置聊聊eureka server的response cache聊聊EurekaHealthCheckHandlerspring cloud gatewayspring cloud gateway的stripPrefix配置聊聊springcloud的GatewayControllerEndpoint聊聊spring cloud gateway的RemoveHopByHopHeadersFilter聊聊spring cloud gateway的XForwardedHeadersFilter聊聊spring.cloud.gateway.default-filters聊聊spring cloud gateway的ForwardedHeadersFilter聊聊spring cloud gateway的NettyConfiguration聊聊spring cloud gateway的SecureHeadersGatewayFilter聊聊spring cloud的DiscoveryClientRouteDefinitionLocator聊聊spring cloud gateway的RouteLocator聊聊spring cloud gateway的streaming-media-types属性聊聊spring cloud gateway的GlobalFilter聊聊spring cloud gateway的GatewayFilterspring cloud gateway集成hystrix实战聊聊spring cloud gateway的PrefixPath及StripPrefix功能聊聊spring cloud gateway的RedirectToGatewayFilter聊聊spring cloud gateway的PreserveHostHeaderGatewayFilter聊聊spring cloud gateway的SetStatusGatewayFilter聊聊spring cloud的RequestHeaderToRequestUriGatewayFilter聊聊spring cloud的RequestRateLimiterGatewayFilter聊聊spring cloud gateway的RetryGatewayFilter聊聊spring cloud gateway的LoadBalancerClientFilter聊聊spring cloud gateway的RedisRateLimiterhystrix聊聊spring cloud netflix的HystrixCommands聊聊spring cloud的HystrixAutoConfiguration聊聊spring cloud的HystrixCircuitBreakerConfiguration聊聊HystrixThreadPool聊聊hystrix的timeout处理聊聊HystrixCircuitBreaker聊聊HystrixPlugins聊聊HystrixEventNotifier聊聊HystrixConcurrencyStrategy聊聊HystrixMetricsPublisher聊聊HystrixPropertiesStrategy聊聊HystrixCommandExecutionHook聊聊hystrix的queueSizeRejectionThreshold参数聊聊HystrixEventStream聊聊hystrix的BucketedCounterStream聊聊hystrix的execution.isolation.semaphore.maxConcurrentRequests属性聊聊hystrix的fallbackresilience4jresilience4j小试牛刀聊聊resilience4j的CircuitBreakerConfig聊聊resilience4j的CircuitBreaker聊聊resilience4j的CircuitBreakerStateMachine聊聊resilience4j的bulkhead聊聊resilience4j的Retry聊聊resilience4j的fallbackspring cloud locadbalancer聊聊spring cloud的LoadBalancerAutoConfiguration聊聊spring cloud的AsyncLoadBalancerAutoConfiguration聊聊spring cloud的AbstractLoadBalancingClient聊聊ribbon的retry聊聊ribbon的超时时间设置聊聊EurekaRibbonClientConfiguration聊聊RibbonLoadBalancerClient的choose方法聊聊WebClient的LoadBalance支持redis聊聊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的配置变更redis的bitset实战redis的HyperLogLog实战redis的GEO实战RedisTemplate读取slowlog聊聊redis的HealthIndicator聊聊lettuce的指标监控redis的sentinel模式故障演练聊聊lettuce的sentinel连接聊聊spring-data-redis的连接池的校验聊聊redisTemplate对lettuce的封装聊聊lettuce的shareNativeConnection参数聊聊LettucePoolingConnectionProvider聊聊redis的slowlog与latency monitor聊聊redis的事务操作聊聊redis的数据结构的应用聊聊redisson的分布式锁聊聊redisson的DelayedQueue聊聊redis的监控工具聊聊redisson的RMap的computeIfAbsent操作mongo使用mongo shell远程连接数据库mqOpenMessaging概览聊聊openmessaging-java聊聊openmessaging的MessagingAccessPointopen-messaging使用实例聊聊AbstractOMSProducer聊聊rocketmq的ProducerImpl聊聊rocketmq的SequenceProducerImpl聊聊rocketmq的PullConsumerImpl聊聊rocketmq的PushConsumerImpl聊聊rocketmq的KVConfigManager聊聊rocketmq的BrokerHousekeepingService聊聊rocketmq的NettyClientConfig聊聊rocketmq的RequestTask聊聊rocketmq的NettyEncoder及NettyDecoder聊聊rocketmq的RemotingException聊聊rocketmq的FileAppender聊聊rocketmq的RollingFileAppender聊聊rocketmq的DailyRollingFileAppender聊聊rocketmq的AsyncAppendersentinelalibaba限流组件Sentinel实战聊聊sentinel的SimpleHttpCommandCenter聊聊sentinel的SentinelWebAutoConfiguration聊聊sentinel的ModifyRulesCommandHandler聊聊sentinel的DataSource聊聊sentinel的SentinelResourceAspectsentinel自定义DataSource实战聊聊sentinel的NettyHttpCommandCenter聊聊sentinel的ArrayMetric聊聊sentinel的DefaultSlotsChainBuilder聊聊sentinel的StatisticSlot聊聊sentinel的AuthoritySlot聊聊sentinel的DegradeSlot聊聊sentinel的FlowSlot聊聊sentinel的SystemSlot聊聊token bucket算法的实现聊聊leaky bucket算法的实现聊聊Guava的RateLimiterbucket4j使用实例bucket4j-spring-boot-starter小试牛刀reactivereactive streams与观察者模式聊聊reactive streams的Mono及Flux聊聊reactive streams publisher的doOn方法聊聊reactive streams的backpressure聊聊reactive streams的schedulers聊聊reactive streams的parallel flux聊聊reactive streams的processors聊聊reactive streams的tranform操作使用SseEmitter不断向网页输出结果spring 5 webclient使用指南spring webflux文件上传下载spring webflux返回application/stream+jsonreactor3 flux的map与flatMap的区别聊聊reactor extra的retry使用webflux提升数据导出效率spring 5 webflux异常处理webclient的超时时间配置FluxInterval实例及解析FluxSink实例及解析webclient对reactor-netty的封装reactor-netty中HttpClient对TcpClient的封装reactor-netty中TcpClient的create过程reactor-netty中TcpClient的newHandler过程reactor-netty的TcpClient如何往eventLoop提交task聊聊webflux参数校验聊聊reactor异步线程的变量传递聊聊reactor-netty的PoolResources的两种模式聊聊NettyConnector的start及shutdown聊聊Flux的compose与flatMap操作聊聊FluxFlatMap的concurrency及prefetch参数reactor-kafka小试牛刀reactor-rabbitmq小试牛刀jdbc聊聊jdbc socketTimeout的设置聊聊jdbc statement的fetchSize聊聊pg jdbc的queryTimeout及next方法聊聊mysql jdbc的queryTimeout及next方法聊聊pg jdbc statement的maxRows参数聊聊tomcat jdbc pool的默认参数及poolSweeper聊聊jdbc的batch操作聊聊jpa的batch操作的实现聊聊jdbc的大数据量读写相关异常的防御措施聊聊spring boot tomcat jdbc pool的属性绑定springboot2的hikari数据库连接池默认配置聊聊hikari连接池的isAllowPoolSuspension聊聊hikari连接池的validationTimeout聊聊hikari连接池的leakDetectionThreshold聊聊hikari连接池的maxLifetime属性及evict操作聊聊hikari与tomcat jdbc pool的fail fast聊聊hikari连接池的idleTimeout及minimumIdle属性聊聊hikari连接池的fixed pool design使用RSQL实现端到端的动态查询聊聊jpa的动态查询storm聊聊storm的submitTopology聊聊storm client的nimbus.seeds参数聊聊storm nimbus的LeaderElector聊聊curator recipes的LeaderLatch聊聊storm supervisor的启动聊聊storm worker的executor与task聊聊storm的GraphiteStormReporter聊聊storm nimbus的mkAssignments聊聊storm的AssignmentDistributionService聊聊storm的PartialKeyGrouping聊聊storm的CustomStreamGrouping聊聊storm的direct grouping聊聊storm的tickTuple聊聊storm的ack机制storm drpc实例聊聊storm的reportError聊聊storm的WindowedBolt聊聊storm的WindowedBoltExecutor聊聊storm的JoinBolt聊聊storm的stream的分流与合并聊聊storm的LinearDRPCTopologyBuilder聊聊storm的IWaitStrategy聊聊storm的maxSpoutPending聊聊storm的messageTimeout聊聊storm client的netty buffer watermark聊聊storm的CheckpointSpout聊聊storm trident的state聊聊storm trident的operations聊聊storm的IEventLogger聊聊storm的LoggingMetricsConsumer聊聊storm的LoggingClusterMetricsConsumer聊聊storm tuple的序列化聊聊storm TridentTopology的构建聊聊storm trident的coordinator聊聊storm-kafka-client的ProcessingGuarantee聊聊storm的window trigger聊聊storm TridentWindowManager的pendingTriggers聊聊storm WindowTridentProcessor的FreshCollector聊聊storm的AggregateProcessor的execute及finishBatch方法聊聊storm TridentBoltExecutor的finishBatch方法聊聊storm trident batch的分流与聚合聊聊storm trident spout的_maxTransactionActive聊聊storm的ICommitterTridentSpout聊聊storm的OpaquePartitionedTridentSpoutExecutorflink聊聊flink LocalEnvironment的execute方法聊聊flink的log.file配置聊聊flink如何兼容StormTopology聊聊flink的SpoutWrapper聊聊flink的BoltWrapper聊聊flink的CsvReader聊聊flink的SourceFunction聊聊flink的RichParallelSourceFunction聊聊flink的InputFormatSourceFunction聊聊flink的ParallelIteratorInputFormat聊聊flink的PrintSinkFunction聊聊flink的SocketClientSink聊聊flink的TextOutputFormat聊聊flink的JDBCOutputFormat聊聊flink的CheckpointedFunction聊聊flink的ListCheckpointed聊聊flink的CheckpointScheduler聊聊flink StreamOperator的initializeState方法聊聊flink的checkpoint配置聊聊flink的MemoryStateBackend聊聊flink的OperatorStateBackend聊聊flink的PartitionableListState聊聊flink的MemoryBackendCheckpointStorage聊聊flink的MemCheckpointStreamFactory聊聊flink的FsStateBackend聊聊flink的FsCheckpointStorage聊聊flink的FsCheckpointStreamFactory聊聊flink的TimeCharacteristic聊聊flink的EventTime聊聊flink的AscendingTimestampExtractor聊聊flink的BoundedOutOfOrdernessTimestampExtractor聊聊flink的Managed Keyed State聊聊flink的StateDescriptor聊聊flink的StateTtlConfig聊聊flink的AbstractTtlState聊聊flink的Broadcast State聊聊flink的Queryable State聊聊flink KeyedStream的KeySelector聊聊flink KeyedStream的reduce操作聊聊flink KeyedStream的aggregation操作doc2017年终总结2016年终总结过去的2015年 ...

December 31, 2018 · 1 min · jiezi

我的 2018

个人博客原文:我的 2018在前进的路上,别忘了走过的路。昨晚写了设计模式原则第三篇『依赖倒置原则』,写得比较晚,所以没有发布,想着今天早上来发。早上醒来,看了朋友圈,才发现今天是 2018 最后一天,内心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促使我暂停发布昨晚的文章,今天做一波总结,写一篇总结文章,给 2018 一个交代,也给 2019 一个期待。生活好像就得有一些仪式感。这是我的第一次年度总结,没有时间去准备、去构思,只是心血来潮,只能根据时间线,记录一下这一年发生的人与事,回忆当时那个场景,感受那时的心灵,反思那会的思想。多灾多难的开端元旦到过年这一个半月没有什么触发内心的,甚至想起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心里就是以过年后的时间线开始,可能是正月发生的事情真的很触动我的心灵。过年走亲戚闲聊都在说今年的经济会走下滑,因为十年一轮回的经济已经从 2008 年后深得人心,心里想着这些是大家都需要经历的事情,没有很特别需要注意的,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我真的感觉这一年有点悬。年后上班,没有啥特别的,还是一个人住一个单间的,在 2 公里远的写字楼上班。记得是上班的第二天,晚上睡觉前好好的,第二天起来发现左膝盖不对劲,动不了,弯曲都很刺痛。这种状况持续了 2 周,期间贴了很多膏药,算恢复得不错。那 2 周停止了任何的运动,包括爬楼梯、打球、骑单车。其实从小就膝盖不怎么好过,经常会无缘无故的酸痛,还记得小时候晚上痛得不行哭起来,长大后基本上就没有出现膝盖酸痛了。经过大概一个月的修养,也不算修养,只是特别注意膝盖的一些运动,恢复得差不多了,也可以正常打球,算是 2018 第一件记忆犹新的事情。厄运来临。一个周日早上,在公司加班,大姐突然发了微信过来,其中发了一张车祸的照片,从照片看不清是谁,因为整个人的脸都肿了,没法看清五官。大姐说是二伯出车祸了,很严重。刚看完这一句,眼泪就掉下来了,那种感觉真的是平生第一次感受到,言语无法表达这种感觉。忍着心疼的心情,立马打电话给老爸,他那会正在警察局里面处理这件事,我问他严重么?他回了应该不行了,要有心理准备。这时我已经说不出话来,怕对面父亲听到,只能草草说爸你先去忙。那段时间整个家族心情都很沉重,很多人都睡不着觉,最后二伯还是走了。每当夜里想起这件事还会流眼泪,因为二伯是最疼我的,从小到大,小时候最喜欢去他家,他会带我去他的菜园玩、去抓青蛙,等到我们那边有了游泳池,虽然也要十几公里,但是他还是会骑着电车载我去游泳,游泳回来后就去吃牛肉粿条,整个夏天几乎每周都去。想到这里,我反思了自己,自从毕业工作后,很少很少去拜访叔伯,这让我很触动,不知道大家在外面工作有没有也很少去关心家里的长辈?有的话,希望我们都有所改变,我也准备今年过年每家每户都去拜访,不再让自己遗憾。这些事之后,在和家人闲聊中,感慨今年是个多事年。跳槽这次跳槽,算是一次 follow my heart,毕业之后来到招商银行这边做开发,来之前就听一些师兄指导,要做技术的话,可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年轻气盛的我并不赞同,觉得这取决于个人,而不是环境。还记得当初离开实习的单位,和 HR 交流,说了一句: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这一年半不算是跪着走完的,我这么认为,每个人走过的路都是有价值的。在招行领导确实也很器重,让我加入了新的项目组,负责更多新的东西,包括后台框架 Spring Cloud、前端框架 Angular、云平台运维等等。让我触动要离职的主要原因是要进互联网企业。这一年半虽然不长,但是和一些在互联网工作的朋友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和他们的差距已经不小了,不管从技能还是其他方面都是。复习了一段时间后,拿到了 offer,并提出了离职。领导找了谈话,从早上 9 点谈到了下午 5 点,期间没喝过一滴水、没上过洗手间、更别说吃饭了。总的来说,心里一直很感激领导以及同事们这一年半的照顾。来到了 360金融 这边做风控平台相关的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之前在银行接触的是一些账户相关的业务,来这边接触的是风控相关的业务。目前还在熟悉还在加速学习。以后有机会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花光所有钱第一次感受到花光所有钱的感觉。工作了一年半,攒了十来万,年中的时候全花完。老家宅基地要打桩,总共需要 20 多万,和我哥一起分摊,大概十来万,全都花光光,没有啥特别的感觉,但是就是觉得真的可以一件事就把你的钱全掏空,不管你有多少钱,总有哪些一些事情去匹配到你拥有的那个价位。因为有了这么一件事,所以在后面和朋友或者前辈交流的过程中,偶尔会谈到这个问题,有朋友同时毕业,她所有钱也都花光在家里购置宅基地的这些事情上,前辈交流中,他们也表示很能理解刚毕业前 5 年出现的这种事情,他们说是正常的,特别是咱们这些从农村来到大城市打拼的人,父母辛辛苦苦把咱们养大成人,我们赚到钱也需要在老家的一些基础设施上,也算是让父母能够更好的生活。虽然只是打桩,并没有改变很多,但是会慢慢去改善家里的生活。今年还发现老家因为建设规划多了一条路,现在的房子会被拆掉,这次打桩,也算是为以后的居住做一点点准备。租客的无奈5 月份换了工作,搬了一次家,农民房,什么家居都得自己安排上,也算是安稳下来;才住了 2 个月,就被房东通知楼房需要改造,限时一个月搬出,挺蛋疼的。这时才感受到租客的无奈,有人戏称,在大城市就是给房东打工,一间不到 30 平方的房,一个月 2200 的房租,还仅仅是农民房,随时都可能被赶走。虽然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以个人之力也无法改变,所以只能积极一些想,让自己强大起来。用 NBA 经常看到的那句话『那些不能击垮你的,终将使你强大』。领证2018.12.12 这个日子应该终生铭记。和女朋友结束了 7 年的异地恋,在这个日子里,我们领了人生一大证:结婚证。程序猿不是应该是单身狗么?哈哈,在做程序员之前谈的,可能当时有远见,要是当时没谈,当上程序员之后,估计现在还是单身。没想到这么快,就已经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今年身边的朋友、同学等等,很多都结婚了。就像一位好友说的:成家了,该立业了。 嗯,有那么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现在责任大了,能力也得跟上。加油吧少年。分享12 月开始重新写公众号、博客,也算是一个想让自己能力提高的方法,反思了过去陆陆续续记录下来的博客,主要原因还是缺乏坚持,经常写一段时间就断一段时间。记得目前印象中坚持最久的一件事是跑步,最长的是连续 55 天跑步。这一次不仅要坚持写,而且要把它当做产品来做,学习如何运营等等。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呢?原因是今年看了一些产品的书籍,但是没有运用的地方,所以想尝试一下,这才是学习的一个好的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分享对大家有用、有意义的东西,这样才能有所成长,不会浪费大家的阅读时间。期待你我共同进步。那些琐碎的记录看的书籍:《你的团队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软技能 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从点子到产品:产品经理的价值观与方法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写给产品新人》《风控:大数据时代下的信贷风险管理和实践》《产品的视角:从热闹到门道》《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成为全栈产品经理》《遇见未知的自己》《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MySQL技术内幕-InnoDB存储引擎》还有一些忘记了,没有养成记录的习惯,也没有总结这些书的一些感悟,所以读过了就过了,接下来也要养成阅读的习惯,给自己一个要求,为读过的每一本书写一篇后感,和大家分享。买了十几个极客时间的专栏,真正学习下去的时间屈指可数,得继续补充。从 7 月份开始健身,主要目的就是锻炼,让身体更加健康,坚持下来了,基本每周最少去 2 次,继续保持。总结第一次写总结,回顾了 2018 这一年,没有很细腻去描述、没有浮夸的语言,只有那真实的内心写照。『别走得太快,有时候停下来,回想一下经历过的东西,会发现不一样的价值』这是年初阿里的面试官送的一句话,分享给大家,一起共勉。公众号:liebrother,欢迎关注,CSDN下载福利

December 31, 2018 · 1 min · jiezi

程序羊的2018年终总(gen)结(feng)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啊,感觉之前写《我的半年技术博客之路》年中总结时好像还是昨天的事,而如今又一年的时间一晃而过,参加工作已有 2年多时间的我,兜子里还是像以前一样一贫如洗,不过还好我用 65篇原创技术博文 给了2018年一个基本交代,基本符合当初定下的目标吧,写了接近7万字,简书粉丝也到了近5000。让自己最值得庆幸的是,这一年来的坚持,让写作这件事已经不知不觉地成为了自己无法抹去的习惯,我也希望它能更加深入我的骨子里!今年 9月底自己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从之前所在的通信公司离职,转向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 Java后台开发。由于之前两年一直是从事C语言相关的通信行业系统开(wei)发(hu),并没有接触过任何 Web开发的项目,因此到了新环境之后一切对我来讲都是新鲜事物,而且工作的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但好在自己有了十足的心理准备加上自己业余的一些浅薄积累才让自己不至于太过慌乱,从而也深深的体会了行业转换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因此大家如果有同类情况还是需要慎而决之。好了,不扯远了,在这里我总结一下这一年里写的一点微薄的东西。具体目录如下:【编程语言】Java编程思想学习录(连载之:一切都是对象)Java编程思想学习录(连载之:初始化与清理)Java编程思想学习录(连载之:内部类)Java编程思想学习录(连载之:异常)Groovy初体验:构建高性能JVM应用函数式编程思维在三行代码情书中的应用“全新” 编程语言 Julia开箱体验【Spring Boot】Spring Boot Admin 2.0开箱体验从SpringBoot到SpringMVC(非注解方式)从 Spring Boot到 Spring MVC(注解方式)ElasticSearch搜索引擎在SpringBoot中的实践Spring Boot日志框架实践初探Kotlin+SpringBoot联合编程SpringBoot优雅编码之:Lombok加持SpringBoot应用Docker化Spring Boot应用监控实战SpringBoot应用部署于外置Tomcat容器SpringBoot热部署加持SpringBoot 中 @SpringBootApplication注解背后的三体结构探秘Spring Boot 应用程序启动过程探秘Spring Boot应用缓存实践之:Ehcache加持Spring Boot工程集成全局唯一ID生成器 UidGenerator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包 HanLP在 Spring Boot中的应用基于Spring Boot实现图片上传/加水印一把梭操作Spring Boot 工程集成全局唯一ID生成器 VestaEVCache缓存在 Spring Boot中的实战Spring Boot集成 MyBatis和 SQL Server实践【Docker容器 / 集群】利用ELK搭建Docker容器化应用日志中心Docker容器可视化监控中心搭建Docker容器跨主机通信之:直接路由方式利用TICK搭建Docker容器可视化监控中心编写高效Dockerfile的几条准则Docker Swarm的前世今生Docker Swarm集群初探利用 Kubeadm部署 Kubernetes 1.13.1 集群实践录利用K8S技术栈打造个人私有云(连载之:初章)利用K8S技术栈打造个人私有云(连载之:K8S集群搭建)利用K8S技术栈打造个人私有云(连载之:K8S环境理解和练手)利用K8S技术栈打造个人私有云(连载之:基础镜像制作与实验)利用K8S技术栈打造个人私有云(连载之:K8S资源控制)利用K8S技术栈打造个人私有云(连载之:私有云客户端打造)【微服务】Spring Cloud Feign的两种使用姿势Spring Cloud Eureka Server高可用之:在线扩容Eureka Server 开启Spring Security Basic认证Eureka Server启用 https服务指北微服务调用链追踪中心搭建利用Zipkin追踪Mysql数据库调用链RPC框架实践之:Apache ThriftRPC框架实践之:Google gRPC【数据库 / 中间件 / 运维】Pipeline As Code With Jenkins2.0你可能没有细究过的TCP/IPNginx服务器开箱体验从一份配置清单详解Nginx服务器配置从一份定义文件详解ELK中Logstash插件结构Redis字符串类型内部编码剖析Redis 哈希结构内存模型剖析CentOS7上ElasticSearch安装填坑记Elasticsearch 索引的映射配置详解一文详解Linux系统常用监控工具一文上手 Elasticsearch常用可视化管理工具CentOS7 上搭建多节点 Elasticsearch集群轻量级 memcached缓存代理 twemproxy实践基于代理的数据库分库分表框架 Mycat实践总体来讲,我在写文章时尽量还是以轻量为主,毕竟在今天这样一个压力繁重的环境里我真不想业余时间看点文章还觉得很累。当然我自己也是一个初入 Java后台开发之门的学习者,能力有限,因此文章内容没有办法一下子下潜得太深,毕竟学习实践的路还有很长,文章的内容也只能由浅入深,我也希望自己在明年此刻做年终复盘时,能感觉到自己的文章在深度方面更进一步,能用轻松的方式讲点有深度的故事。当然,这一年里除了技术博文写作与记录之外,从11月份开始,我还痴迷上了用拍视频的方式来分享自己的数码生活,我想这也算是给自己多年来喜爱数码这个癖好的一个浅薄的交代了,我在 B站上累计创作了12个视频,收获粉丝1400+(感谢小伙伴们热情的支持),虽然视频剪辑技术很烂,但无论如何是迈出了这一步,以后慢慢再徐图精进好了喜爱数码的朋友也可以加入我们,一起分享交流!写着写着,自己不禁感觉又空虚了,不说了,我们只能以终为始,再度出发 …不过坚持好像也并没有那么难,大家共勉吧,晚安 …2018.12.30 深夜于 秦淮·南京 ...

December 31, 2018 · 1 min · jiezi

回顾2018,这是我学前端的第二年

转眼间,大学3年半的时间过去了对于编程这条路,我依然会坚持下去突然好想问问自己,这3年半的时间我用在什么地方了,我的技术怎么还是那么的烂我那么热爱编程,可我,我怎么选择了一个与编程毫不相关的专业呐编程,这个词对于外行人来说门槛相对于其他行业是比较高的我从来没想过编程会成为我的职业,直到我发现已经离不开它了还记得第一次学编程,我觉得最牛逼的时候,是使用java编写一个helloworld文件,当在dos窗口选看到helloworld这几个大字的时候,哈哈哈,天下唯我独有2018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寒假了,也要快告别大学生涯了,从此成为社会人眼前能做的事情因为懒惰使我蒙蔽双眼期待想做的事情因为勇气缺乏不敢去做这就是我2018最好的总结了我,想做的事情多着了,但我能做的事情很有限当初自学编程的初衷很简单,就是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自如,做出自己想要的东西秋招已经过去了,春招在悄然中慢慢滴向我们走来原来我只是井底之蛙不说了,好好学习吧是时候列一份清单了,2018我接触过的技能如下:①微信小程序②html、css、js、es6、vue③php、tp前端的知识很多很多,原本以为我学了三元老html、css和js就足够了,还要学JQuery、bootStrap等主流库,还有接踵而来的三大框架:Vue、React、Angular,除此之外,你还得了解打包工具webpack。与此同时,你还学会和浏览器打交道,了解它的工作原理、http请求、差异兼容。天啊,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同时我还想学一下Flutter去开发跨平台的手机APP,又想通过Electron开发跨平台的桌面应用,还想学一下当前比较火热的Python不管怎样,我还是会以前端作为我目标,不断加强自己的基本功现如今大四期末已经停课了,每天都很晚睡(相对各位大佬来说就不是事了),导致晚起床,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2019,我要给自己定个小目标①不管多晚睡,都要在9:00之前起床(最近都是10点多才起床的,自然醒),所以要调好闹钟,说一不二②前端和Python交换来学,但以前端为核心③减肥是不可能减肥的了,我这么瘦。老板,给我10斤肉(120,go)!

December 31, 2018 · 1 min · jiezi

我的2018总结

时间总是在你注意到他的存在时过的飞快, 2018的余额就只剩下两天了。回想起来从上一段创业经历结束重新回到去公司里上班也马上就两年了,17年有小半年都在调整自己的状态,因为从一个创业公司出来进入一个组织结构完整的公司在做事情的方式方面确实有些不适应, 总觉得BU和BU之间甚至同一个BU里不同Team的合作远没有在创业公司来的顺畅。但仔细回想起来一家业务单一的创业公司和一家30多年的产品线众多的公司两者之间的业务复杂度确实时无法相比的,部门还有Team之间的沟通成本确实是在所难免。就这样在调整状态中还没来得及总结2017就过去了 -_-! 基本上是在17年底的时候我就觉得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定要能沉淀出一些能让自己和其他人长期受益的知识才不能让时间白白地走掉。所以18年开始除了看书、看国内外的一些技术博客、专栏外自己也尝试着来自己梳理一些学到的东西写成文章发表出去,慢慢觉得写文章也是一种能力上的锻炼,要跳出文章以第三人称视角把一些事情讲清楚还是很难的,这其实跟写代码一样,优秀的代码一定不是写代码的人以自己主观的思路写出来的,一定是以叙述人的角度用编程语言来描述一个场景。其实进入2018年地时候没有定特别具体地计划,就觉得时间允许地情况下一定要每个月输出两篇有价值地文章、每周一定要坚持最少游两次泳(颈椎疼地时候游泳真的非常管用)、每天一定要坚持听EnglishPod,还有最重要地多攒点钱。2018年技术收获回顾今年发表了36篇博客。Github上贡献量两个与Laravel相关地两个教程分别收获了300和50个Stars。学会了很多持续集成和容器相关的知识。今年在技术上的收获感觉还是比较多的,由于我们Team的技术栈里主要涉及Laravel和Vue两个开发框架,再加上自己对Laravel框架的设计是怎么实现的感兴趣所以花了不少业余时间来看Laravel的源码,也分享了20多篇相关的文章,收到了不少同学的点赞留言还有Github上的Star,确实有点出乎意料。这个系列的文章我也没想到能写打28篇,现在基本上核心里所有的东西在文章里都有覆盖差不多再有一两篇这个系列就可以完结了。 2019年还是想关注一些基础技术,比如在Mysql应用方面最近的项目就遇到了不少问题,所以自己也在看极客时间的专栏希望多增加这些基础技术的深度才能Hold住规模比较大的项目。除了编码外在Dockers和持续集成方面的知识今年也学到不少并且持续集成还应用到了项目中,关于这两方面的知识网上还是有很多好的教程的, 主要是感谢公司提供平台和时间让我实践这些东西,如果大家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或者有这方面的一些思路可以通过邮箱或者公众号发消息给我大家一起碰撞一些想法。今天十月去了次日本,在东京玩了几天,观感挺多收获也蛮大的,日本确实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秩序也很好。还有就是JR线和机场大多的服务人员英语都挺不错的,并没有传说中的日系英语,交流起来难度不大。上面的图是在灌篮高手的取景地镰仓高校前站拍的,当然这个不是樱木和晴子打招呼的那个路口,那个路口是下面酱婶的:据说早上六点人就这么多了, 朝圣的人超多把来这里的江之岛电车挤成了13号线,当然大家都很有秩序完全不用担心像早高峰的西二旗一样白鞋上车灰鞋下车……关于日本的观感还有多年签证怎么办理以后有时间了在公众里写文章给大家看吧。理财就不说了,当初办日本多次往返的签证除了去玩还有就是开香港账户,后来银行、证券账户办好后就买了雷总安利给年轻人的第一支港股…… 还好穷买的少。港股打新也不怎么样,中签的基本上都只能赚很少。再加上年初的时候P2P暴雷还被套进去了一点钱/(ㄒoㄒ)/~~ 。今年理财基本上是全线溃败,还好手里现金还多可以继续以低价买入指数基金慢慢等着市场行情从底部出来。2019年计划感觉自己上面18年的计划,基本上完全可以拿到19年来继续执行……当然2019年计划多看些基础方面的技术知识让自己的技术深度能有所提高, 最近意识到很多时候太忙感觉自己完全没有方向但这个时候更需要利用休息时间学些东西让自己成长,否则就会一直陷入到无方向的忙碌里出不来。2019年还计划跟同事一块去美国看球,但现在两国局势紧张美签的难度太大只能是先尝试尝试了,能不能拿下来就看签证官心情啦。看一个投资理财地大V说过除了把攒剩下来投资理财也一定要多花钱享受生活,因为人生很长,大部分人都是在一个长时间维度里才能变得富裕,那些一夜暴富的例子实在是太少。同样的还有一种说法叫边奋斗边享受,除了努力以为也一定要做一些喜欢地让自己开心地事情,比如很多人感觉玩游戏荒废时间但是如果打游戏能让你开心放松就很有意义啊,毕竟快乐和健康比什么都重要。零零散散说了很多,没有什么逻辑,希望新的一年大家能一起努力在专业领域越走越远,如果有什么想法想交流的可以给我发邮件,也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 网管叨bi叨 发消息给我,最近正在筹备准备有时间了分享一些日常工作里学到和总结的技术知识,也会分享一些见闻和学习英语的方法。

December 30, 2018 · 1 min · jiezi

死月的二零一八总结

是时候总结一发了,今年经历了人生的大事,心态也多次变化,开心、焦虑、压力等等等等。生活足迹泰国·清迈;成都·FCC 前端大会;上海·马克西姆演奏会。今年的足迹比去年还少,更别提前年了。就在将近年末的时候听了一场马克西姆的演奏会,Live 效果就是好;以及在双十一的时候去成都参加了 FreeCodeCamp 的 Web 前端交流大会,充当了一次讲师提供了一场《给 Node.js 插上 C++ 的翅膀》的演讲;再往前推就是年中的时候团建 Outing 去了清迈玩,很险的是差点选了去普吉岛,如果去普吉岛的话肯定会选择去皇帝岛的路线,而今年沉船就是在那几天,感觉也是捡回了一条命。其它正式拥有了人生中第一套房子,很用心地去装修了它,100 寸激光电视 + 家庭影院玩 PS4 和 Switch 真香;上了浙 A 牌照;一不小心办了个婚礼;塞尔达、地平线等真香、PS VR 真香;在家招待了 N 次同学、同事、朋友……健身减脂 10 斤,然后虽然到瓶颈了,好歹也是能看出一丢丢肌肉了,至少心肺比以前好太多了,主要不太想太管住嘴;买了一小柜子的手办。体重今年曾一度到了 80 公斤,感觉自己不能再这么下去了,于是开始减脂。由于不想太管住嘴,所以还算比较佛系。但好在小有成效,心肺明显好了很多,并且也“慢慢”掉回到了 75 左右,不过体脂比以前的 75 还是要低的。然后由于有了自己的小窝,所以今年基本上都是宅在家里,100 寸的屏幕加上家庭影院玩游戏真的很爽。每每家里来客人,总要 PSVR 一番。(猜猜上面两个都是谁 (•ㅂ•)✧)另外,别的不说,推荐一个最近玩的路亚钓鱼游戏,Monster of the Deep,近距离的席德妮妹子赛高。以及,多次招待了朋友和同事们。下图是大学时候集训队有爱的同学们。工作今年的工作依然是比较坎坷。刚进蚂蚁有点水土不服,工作的方式跟以前大有不同,年中的时候特别焦虑,好在慢慢熬了过来,慢慢开始接受了现在的习惯。目前在蚂蚁做的事情还是底层框架、基础设施相关的,在做一些应用、框架质量和治理相关的事情。相较以前更多地去关注技术和研发,现在更需要的是自己把控好整件事情,要 Hold 住整个产品的方向。真的是应了大家的话,进了阿里系之后,写代码反而是最简单的事情,大家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软技能。在蚂蚁也一年了,周年那天也拿到了自己“一年香”的币,还是感慨万分的。团队的小伙伴们真的是又牛又棒,很喜欢融洽的氛围。大家如果不嫌弃有兴趣一起共事的话,也可以投简历过来哇,我们现在需要各种前端、Node.js 开发、3D 开发(Unreal 等),以及设计师、PD 等等等等。唯一有点遗憾的是,对于某一特定技术钻研的时间变少了,技术输出也变少了,例如今年对于 Node.js 的贡献少之又少,文章等也变少了,今年一次 NodeParty 都没参加以及组织,感觉明年要更努力了。技术 & 社区《Node.js:来一打 C++ 扩展》终于出版,以后也能说自己是出过书的人了;接手了《Modern Vim: Craft Your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with Vim 8 and Neovim》一书的翻译,目前翻了几十页,可惜下半年太忙了,明年继续努力;知乎莫名其妙有了 3600+ 的粉丝,求关注;参与成都 FCC Web 前端交流大会并提供了《给 Node.js 插上 C++ 的翅膀》一 Topic;共建 RocketMQ Node.js Client 社区,以后也能说自己是 Apache 社区的贡献者了;由于团队的性质,也少量地贡献了 Egg.js 社区,不多,基本上都是与自身需求相关的;输出了屈指可数的三篇文章。《随机生成指定面积单连通区域》《【译】你所要知道关于 Node.js Streams 的一切》《一次 macOS 下 C++ 的 STL 踩坑记录》正如上一节所说,今年对于社区的输出变少了。什么“太忙了”什么的都是借口,就是自己的时间管理并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水准。出、译书正如去年的总结里面所说,这是去年的目标,而今年《Node.js:来一打 C++ 扩展》终于出版了。而自己出书有一点很爽的就是,可以自己埋下各种彩蛋,大家都去找找看吧。可惜 Node.js 发展太快,去年书中的内容还是 Node.js v6,而现在已经到 10.x 了。不过好在底层都是相通的,大家还是可以一读。此外,由于跟负责之前这本书的编辑熟了,于是又揽下了一本 Vim8 和 Neovim 相关的书的翻译。(发现封面是二小姐的翅膀了吗?)知乎去年年底和今年输出了几篇技术文章,托了团队专栏的福,涨了一波粉。以及知乎日报也收录了我的一个答案(对 BAT、TMD 这类公司而言,1-3 年的工程师在技术面时面试官最看重的有哪些?),所以又涨了一波。也算是今年的一个意外收获吧。FCC 成都托了前几项的福,今年受邀参加了 Web 前端交流大会。并不擅长提供 Topic 的我,居然被大家冠上了“幽默”文风的特性,也许是因为我的一句“老夫撸起袖子就是干”吧。然后就是得到了一张证书。可惜今年成都太匆忙了,由于是双十一,当天还要半夜去接某人天猫双十一归来,所以分享完毕都没来得及跟大家交流就马上上了飞机回了杭州。下次再来成都一定要好好玩玩。共建 RocketMQ Node.js Client 社区下半年的时候,RocketMQ 社区负责 SDK 的同学(阿里 RocketMQ 团队的)通过我之前写的 Aliyun ONS SDK 找到了我,说他们正在建设多语言 SDK,都是基于 RocketMQ C SDK 来的。由于我们这边恰好有一个业务用到 RocketMQ,而且 Egg.js 针对 SOFA 开源也有可能需要一个 RocketMQ 的插件,于是我也就应了下来。由于之前写过 ONS,所以这里在技术实现上还算是轻车熟路的,成本基本上在于社区的基础建设上。大家有兴趣也可以一起来共建哇。二〇一七的 Checklist去欧美国家游玩一次;书出版;买家具什么的装饰自己的家;晋升;弄一个类似家庭影院的东西;精进厨艺;(算是吧,至少某人嘴里是这么认为的)赚更多钱,不要像现在一样花得憋屈。唉,去年的 Checklist 只完成了四项半。第一项由于也是出境游但不是欧美,所以只能算是完成了一半吧。感觉今年过得迷迷糊糊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在于对于工作上的迷茫和焦虑,导致没有太多时间去想别的事情。感觉工作以来第一次有这种感觉吧,果然阿里系对于自身的提升还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展望二〇一⑨去欧美国家游玩一次;带父母们去玩一次;翻译的书一定要翻译完并出版,不能拖延了;晋升;对于社区有更多的输出,今年不是一个好榜样;坚持锻炼;学习一门新的技术。Ask me anything: https://github.com/xadillax/ama ...

December 30, 2018 · 1 min · jiezi

2018,Lucky year,Challenging year!

怎么都不会想到今年的2018总结居然是写在了一个技术社区,想当初我可是文艺女青年啊,哈哈!Segmentfault 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个技术社区,也是我想要在这里深耕细作的地方。2018年的8月,经朋友推荐初识 Nervos,2018年的10月,正式加入 Nervos。就这样,离开了工作3年多的上海来到杭州,为什么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加入了一个充满开源文化的公司,在这里充满了爱与分享。我在的部门是市场部,我们每天有自己的 scrum ,每周有自己的 workshop,leader 非常的 nice。为什么说是充满挑战呢?在这里的节奏一点不比上海慢,因为这是一家技术型的互联网公司,之前对区块链的认知太浮于表面,所以每天都需要有新的硬核知识给自己充电。我所知道的 Nervos 的一年2018年2月:「Nervos CKB: A common knowledge base for blockchains and applications」白皮书面世2018年6月:「NervosNetwork」公众号发布第一篇文章「Nervos,为了更好的世界」2018年7月-2018年11月:4个月,10座城,15场线下 Meetup2018年8月-2018年12月:每周三杭州的 Dev Meetup 15场2018年11月31日:Nervos CKB 正式开源我深刻地记得每次线下 Meetup 的最后招聘环节人事小姐姐每次说的一句很重要的话:我们是一家对工程师好的公司,这句话很令我感动。我们在杭州的 Dev Meetup 鼓励自己的工程师出去给大家分享知识,内外部一起学习,同时也邀请外部工程师来做演讲。哇咔,这不是我的风格呀?!完全没有写自己呀,我曾经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啊,怕是进入了一家魔性的公司了。不过我还是很享受现在的状态,因为每天都会觉得自己在吸收新知识,认识新朋友,尤其是工程师们,他们还是很有趣滴~~告别2018,期待2019!2018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跨越,不仅仅是行业的跨越,也是对自己挑战的跨越,这才仅仅是个开始!2019的期望:在 Nervos 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可能性,多看书学习在 Segmentfault 可以输出更多关于区块链的优质内容,学习做视频,结识更多真正爱好技术的人合理分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继续和同伴玩尤克里里(年会上弹唱一点都不满意,都怪那条裙子太滑。。。)玩音乐,探店,晒太阳。。。。。对了,还要加入公司的“小黑裙”,去学跳舞!希望明年可以把更多的总结写在这里,大家新年快乐!

December 29, 2018 · 1 min · jiezi

我的2018年技术报告

缘起比起自己的书单,影单,以及公司的半年述职(总结)不同,这个总结更多的是为了看到自己的问题。全文写完也用了62min。综述7月前都是忙着毕业相关,真正技术生涯还是下半年。大体的技术栈是,从区块链技术平台,到Linux平台的C++,对应的就是这些场景下的技术了。自己瞎琢磨的一些方法论:还是要多写,读,调试代码,主要以项目为主,然后自己总结,再读一些手边有的基础类,翻翻一些经典类的item,争取把知识点串起来。以前自己的学习方法应该是错误的, 要多做题,去思考,而不仅仅只是照抄,觉得能编译,运行就OK,那些只是表现的,要一步步深入。 多走回头路,哪怕只当是复习,复习到知道的技术点,至少是个正向的反馈。总体看自己Code2018里的代码,善终的不多,还是高估了自己,看来自己下班后,还是不太写代码,都用来读闲书和电影了。编程语言&技术点Golang这是全年新学的语言,《GIA》上的代码也能运行起来,代码也写了一些。 但总体觉得没建立更好的感觉网络编程比起UNP而言,韩国人写的书可能更适合入门,自己也把这本书的代码撸了一遍,代码提交在了github上。 但只是库或者流程的解释,但对于设计用处不大。(比如面试时人家问:你用TCP或UDP传输时,怎么考虑的。 那时回答的都是书上理论上的东西)C++一直把这门语言作为自己的主力语言,但C++11及C++14并没有太多关注,经典的Effective里的item,以前都不太有感觉。今年算是个分水岭,实验室3年项目上都没用C++,而自己当时并没有想过去坚持下来撸一个代码。 硕士3年有遗憾啊(但凡事后复盘,谁TMD的能没有遗憾呢,要放过自己,向前看)反正继续学习和项目中用着吧,毕竟是自己的主力语言,而很多特性都是差不多的。内存数据库只是知道这个概念,但真正觉得有用还是在 凑合交易引擎上,这样能更快速,其实跟硬件要吃掉部分内存一样的,所以这方面出来的早啊。自己就看了Redis,主要这方面的学习曲线比较成熟,虽然后来项目用不是Redis的内存库,但我更侧重结构和应用场景。用应用场景来push自己学习,用结构来夯实自己传统数据结构里的各种实现。gdb调试这个以前有看过书,包括面试时人家也会问,你linux下怎么调试,我也跟人家说(gdb和打日志)但真正觉得那本《软件调试的艺术》写得一般,还是2018年项目中实际用了gdb几天后,才把这本书给串起来了80%,而我感觉书中这些东西都是最基本的啊,对于调试而言。就像你会用linux命令,但从来没有并没有在一行语句中使用exec命令,甚至没这个意识的时候,这个属于会用和熟悉之间的差异。总结总体而言,我的技术2018,算是一地鸡毛啊。 要好好的按项目做个总结,然后更新简历。没有做好的 要改善的 :费曼法则学习DS,技术blog上已经有2周没更新了。从项目中代码阅读来看,自己 Linux系统编程的能力需要强化一下,虽然确实只是一些库,不懂的时候,可以查,但又觉得标准C里,其实也没多少库,str和mem相关的,为什么自己不能强化呢。2019年计划github上建立一个Repo,标题是 Code2019,主要放2019年学习的代码。2019年6月时,以公司项目一个模块为蓝本,进行源代码阅读,调试,从方法论到实操的输出。 2018年12月有开始起了,但还不太完善。2019年6月后更新简历,去大厂面试看看自己还有哪些方面要提高,以及人家问的新技术。 不是说一定要换工作,而是想看看世界,认识自己。自己想学的CMake从项目的代码中去学习多线程的应用,自己前期只能看下线程库的一些基本库,自己提前熟悉下用法。要把《UNP》第2卷IPC的内容看完, 不然没法去面试啊,只是知道个共享内存,管道这样可能还不行。更多的精力应该是要串起已有的知识点,做到能跟人讲解,能独立定位这个系列的问题,比如调试,新人只会说我试试的话,到自己这一定要做到啥问题都能KO掉。

December 29, 2018 · 1 min · jiezi

2018年度技术总结

转眼间2018年只剩下最后的几天了,赶紧趁热写篇年度总结,毕竟据说元旦会变冷。入手Mac参加工作的第五个年头,终于买了一台自己的MacBook Pro。其实我从高中时起,就对Mac有一种憧憬。那时候每到周末,就常常往苹果的实体店跑,就为了去看看那些精致的笔记本,试着在触控板上滑动一下手指,点开几个自己只在苹果官网上看过icon的陌生应用。依稀记得下决心买这台电脑的那天晚上,回到家掏出之前的联○笔记本,发现转动显示屏盖子的地方坏掉了,导致笔记本的盖子翻不起来。在家里要接一个外置的显示器来用实在是太麻烦了,立即就萌生了买一台新的来应急的想法。再三思索后,决定尝试一下Mac,便立即在官网下单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明明是要应急用的,结果还是过了三天才到手。庆幸的是,在公司是用外置显示器来办公的。用上Mac之后有挺多的感触,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移步这里阅读,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令我自己也感到惊讶的,是我在用了Mac之后还购买了几款软件——我并不是一个很舍得花钱买软件的人,多数情况下,都是用一些免费的开源软件的。在Mac上买的这几款软件,大概是因为它们真的挺好用吧。最早入手的是Alfred,买了它的Powerpack。后来买了BetterTouchTool,自定义了很多touchbar上的按钮,用得挺欢的再后来,遇到了堪称神器的Contexts,现在在macOS中切换窗口就像是牛奶巧克力那般的丝滑。最近买的,则是Bartender,是在淘宝上的数码荔枝那里买的,趁着双十一的时候有折扣赶紧入了手。它们都很实用,使用频率也非常地高。当然了,像Default Folder X虽然也非常好用,但因为它可以无限期地免费使用(只是会偶尔弹个窗提醒购买),所以我就没有急着花钱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应用,比如Little Snitch,虽然很酷炫(看着世界地图上的各种连线),但对我而言用处不大,最后也就卸载了。写博客越是写博客就越发现,博客的力量是有限的,除非超越博客。我不做程序员啦JOJO比起写给自己查阅的笔记,写公开发表的文章是大不同的。笔记可以写得像铜墙铁壁那么规整,可以一层一层地嵌进去。但是发表在博客上的文章就像代码,是写给自己之外的人看的,要讲究阅读体验。偶尔要用段子活跃一下气氛给读者提提神,字里行间也要注意正确地使用行话。尤其是写一些教程一般的文章时,要循序渐进地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还要战战兢兢地担心别人无法复现自己的结果(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重新开始写作后才发现,简书上的最后文章已经是2017年七月份的了。重开的博客,打算继续发表在GitHub Pages上。本来GitHub Pages上的博客的页面,是我用自己写的一个工具来生成的。结果这个半成品在Mac上因为cl-mysql安装失败跑不起来,我也一时不想折腾,于是决定换个成熟的工具来用。目前用的是Hexo。一个惊喜是,Hexo默认支持Google Analytics——尽管并没有多少人会去看我的博客。除了GitHub Pages之外,我也把文章发表到了SegmentFault的专栏上。感谢SegmentFault极其不友好的插入图片的方式,迫使我写了一个Alfred的Workflow,用来快速地把截图的图片上传到GitHub的一个仓库里(拿GitHub的仓库当图床)。现在的写作流程,是在电脑上用Typora先写好,然后hexo new一下生成源文件,把写好的内容粘贴进去,再发布,最后把文章内容再到SegmentFault上创建篇新文章再贴一次,发表出去。布谷,布谷以前用(坏掉现在又修好了的)联○笔记本的时候,我用Windows 10自带的Alarm设置了很多提醒——叫外卖的、喝水的,以及起来走走的(久坐是不好的哟),大量的定时提醒让我有一种生活井井有条的感觉——写作感觉读作错觉。Mac在这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因为它自带crontab。于是我便用crontab和alerter(刚开始的时候用的是terminal-notifier)给自己设定了不少定时提醒。等到crontab -l的输出开始泛滥后,便萌生了自己写一个管理工具的想法。一开始还在Boostnote上煞有介事地写了一篇需求文档和设计文档(已经都是废稿了),想着用Common Lisp来开发。但同样因为cl-mysql安装不成功,我又不希望把时间都花在了折腾环境上,便改用了Node.js来编写这个管理工具。框架选择了egg-js,在操作MySQL和Redis方面都有相应的插件,此外还内置支持定时任务,上手很方便——真要是用Common Lisp的话,也许还在纠结某个功能是用某个半残的第三方库还是自己费劲从零写起。用Redis的ZADD、ZRANGEBYSCORE、ZREM,以及ZSCORE指令做了一个简陋但够用的消息队列——用Z*系列的指令是为了可以模拟出延时消息的效果(beanstalkd和阿里云MNS都支持这种特性)。配合egg-js的定时任务功能,就可以实现定时提醒了——弹出提醒仍然是用alerter。目前这套系统运作得还不错,大部分原本录入在crontab中的定时提醒已经交由它来处理了。尽管还有不少的小问题,不过相信都是可以解决的。对了,这玩意儿的名字叫做cuckoo,即布谷鸟。GTD?Mac跟“效率”这个词似乎特别有缘,常常被人换做生产力工具,仿佛一拿起Mac,便自动屏蔽了外界的干扰。开始用Mac的几天后,我便开始把玩macOS上各款大名鼎鼎的TODO list应用了。关于这个话题之前也写了一篇吐槽文,有兴趣的可以移步这里阅读。世间的TODO list应用是真的多,不过可能是我的口味实在是太刁钻了,我竟然没有一款是特别满意的。在把玩的期间最让我产生好感的,要属My Life Organized,然而这货没有Mac版,不然我真的很可能会喜加一。每过一段时间,我就会想要把自己对TODO list类应用的一些想法付诸实践,自己动手开发一个给自己用。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些想法仍然处于被封存的状态,被遗忘在了磁盘上哪个角落里的文件中。目前Emacs的org-mode还算够用,它兼顾了我使用上的凌乱与规整,尤其是当我需要在某个任务下写一些包含代码的笔记或者想法的时候,org-mode几乎就是所有TODO list类应用中的唯一选择了。但工具只是用来管理任务,当夜深人静坐下来,想要自己第二天给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时候,就会发现,即便有最好的工具(我并不是说org-mode),也仍然需要方法论来指导这个安排的过程。尤其是,这个过程应当是“object-oriented”的——不是面向对象,而是“目标导向”。如果不事先制定一些目标——不管是像人生规划这般空泛的目标,还是像租一辆共享汽车开车上路这样具体的短期目标,如果缺乏目标,那么很快就会陷入了“随便找一些任务来填充第二天的空闲时间”这样的状态,久而久之GTD也就实践不起来了。规划不等于目标。Note-taking无法高亮编程语言代码的Evernote、OneNote,使用不通用的存储格式的Boostnote、Quiver,还有收费的为知笔记,都没能够取代Emacs的org-mode成为我做笔记的工具。org-mode最弱的地方,就在于使用起来不够随意,不像其它的几款笔记软件那样,截图之后的图片没有办法一键粘贴到.org文件中去。但恰恰我个人不太喜欢截个图配一段话的笔记形态,所以这个缺点可以视若无睹。我现在的笔记都是QA形式,一个一级headline就是一个问题,headline下的文本就是答案,而org-mode又支持嵌入代码(虽说Markdown也支持),很适合我的习惯最近我觉得,与记笔记同样重要的,是能够方便并且准确地查找自己的笔记。笔记如果只是记而没有翻阅出来利用,那还不如每次都打开搜索引擎当场查找算了。我打算把笔记的导入到ElasticSearch中去,然后依托它的全文搜索功能来查找。感谢org-mode,是纯文本的存储格式。要写一个工具,把.org文件中的每个问题和对应的答案组装成一个JSON喂给ElasticSearch真是太简单了。现在缺的是一个方便的入口,以及一个美观大方的结果显示方式。不过这个新想法的项目名还没想好Web后端的固有结界年初开始渐渐负责起了面试的工作。为了可以比较系统地面试,便整理了一份Web后端工程师需要掌握的知识的清单。目前这份清单还在绝赞完善中——想必这个完善的过程是不会停止下来的,而且目前积累的面试题也不足。原本还有另一份清单,是自我提升用的指引。但渐渐地我发现要求面试者所具备的知识,和充电用的技能树指引,其实是应当合二为一的,于是乎便诞生了一个叫做charging的项目。在其中的一个叫做knowledge.org的文件中(又是org-mode),我以自己的理解自上而下地给Web后端的软件工程师所需要的知识做了一下划分,并逐级细分,到了合适的粒度的headline,便添加这个分类下的相关面试题。除了在这些叶子节点上挂上面试题之外,我还依照这些合适粒度的headline给自己安排学习的内容,一般是相关主题的电子书或者PDF。经过最近一次的梳理后,接下来可能会学习一下Erlang(都不记得是第几次了),读一下《重构》,以及《Redis实战》。当然了,这些只是最近一次整理增加的内容,仅仅是完整学习内容的冰山一角XD我本来不喜欢听网课的,认为视频和语音方式的教学,接收信息的效率比用眼看的方式要来得低效,毕竟不管是视频还是音频,总是要收完前一段内容才能继续收下一段内容(真香警告)。大约在两周前,买了极○时间的专栏《MySQL实战45讲》,听下来发觉其实还挺有意思,尤其适合在通勤和夜晚慢跑时听,算是2018年新增的一种学习方式吧。后记尽管有年月日的划分,但日子毕竟是连在一起过的,所以今年未完成的学习安排并不会在2019年到来的那一刻戛然而止。Org Agenda中还有很多标记为TODO的条目,Pocket中还有很多未读的文章,还有很多没看完的PDF,LeetCode和Project Euler上也还有很多的题目没做。2019年,想必会是忙碌的一年。全文完

December 29, 2018 · 1 min · jiezi

2018年度总结

前言2018年是我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在这一年里我有很多的转变,下面我就娓娓道来。工作从2015年毕业开始,我一直就职于国企(航空物流方向)。而在今年的3月,我从国企离职,加入了一家新零售方向的创业公司。在3月中旬入职的时候,当时广州分公司其实就我一个开发。其实说真的,当时我入职后得知只有自己一个开发,内心是很犹豫的,因为周围连一个可以进行技术交流的同事都没有。但是我还是决定先工作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继续下去,而自己也不知不觉就呆到了年底,同时分公司的开发团队也增长到了6人。而在这一年里我个人也成长了很多。成长刚入职时就接手了埋点数据采集系统让我接触到vertx这个高效的异步框架。由于目前是在一家小公司就职,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个全栈工程师,能够使用iview-admin这个脚手架完成管理后台的前端开发。接触到前后端分离架构,开始使用Springboot开发后台服务。但是也不可避免拉下了dubbo(上一家公司是使用dubbo)。而在期间,自己也开始接触到零售业的业务知识,还开始画各种流程图和架构图。同时公司这边为了减少运维和开发成本,也会使用到很多云服务,目前主要是使用阿里云和AWS。学习由于工作变得更加忙了,个人时间比起以前当然是少了很多,从而也导致了学习的时间减少了。虽然学习时间减少了,但是自己的学习效果并不比以前差,反而因为有了实战机会让自己有了更多的成长。首先入职后我接触到很多以前没接触过的技术,同时有机会去使用,在这个期间遇到的问题自己也开始会记录下来作为自己成长的积累。同时我之前的博客也没有停止更新,而且还在segmentfault这边开了一个关于LeetCode刷题的专栏。而这个专栏也是记录了自己这一年以来参与的LeetCode周竞赛中完成的题目以及解题思路。

December 28, 2018 · 1 min · jiezi

流水账式记我的2018年

看到各大技术网站(SF、掘金、v2)纷纷发起年终总结号召,今天难得有心情,写下我在网上的第一个年终流水账总结。1. 工作5月份开始陆续投了BAT和网易4家的校招提前批,很幸运地拿到了4家公司的offer,所以没怎么经历过9-10月份紧张激烈的校招。(^__^) B在深圳这边的部门和业务都跟我的兴趣不太符合,A家要去杭州,T所在的部门对女生挑战很大,网易游戏拿的是测试岗。。选择过程非常纠结2. 学习今年在学校的大多数时间都花费在了实验室,对图形学和虚拟现实有了入门级的理解,个人觉得比较满意的几件小事有:参加了某高校组织的挑战杯比赛,拿到了整个学院有史以来第一个特等奖;中了一篇globecom 2017会议论文,很幸运地去新加坡参加了会议;毕设顺利开题并完成了大部分实验内容;选修的中国建筑课程擦线通过 (是今年最大的遗憾)3. 博客年初开始陆续总结了印象笔记里关于Vim相关的内容,发了70多篇原创博客(Vim教程网),最近平均每天PV 700 左右,这个让我非常开心。可以说是无心插柳,从来没想过会有这么多人看我的文章。哈哈~4. 阅读用kindle和微信读书读了一些非专业书籍,印象比较深刻的包括:明朝那些事儿呼兰河传麦田里的守望者斗罗大陆三体古董局中局算法图解重构我们只是讲道理冷场5. 情感很稳定,嘻嘻~~6. 旅行穷游去了一些地方,包括武汉、大连、广州、成都、云南和杭州。7. 技术开始沉迷一些技术社区,主要看得多的有v2ex、掘金、知乎、黑客派、segmentfault、infoq。但是基本上都是只看不发,不会输出,其实是懒得输出!

December 28, 2018 · 1 min · jiezi

My 2018 - A year full of changes

转眼间又到了年底, 不得不感叹时间飞逝。 这一年, 对我来说, 是充满变化的一年。工作最大变化还是工作上的变化。楼主先后在 今日头条 和 阿里巴巴-Lazada 工作。感受最深得到还是在头条工作的那段时间。 当时我是在今日头条的效率工程团队做前端,里面的人真的很棒, 非常优秀。感受到的是浓烈的工程师文化和创业氛围, 我个人也到了很大的成长。 能够和这样一群优秀的人共事, 感觉非常开心。后来,出于一些因素的考虑,决定看看外面的世界。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有点自己的生活的,喜欢 work & life balance, 不喜欢加班(实在话)。 当然如果项目需要, 该加还是得加。。。(此处认怂)总有一个平台更适合自己。 也是出于这个目的, 我前前后后看了不少家公司, 如果想看面试经验的, 请移步这里。过程是坎坷的, 也付出了一些代价,但结果是幸运的。9月份的时候, 来了Shopee。学习16年毕业以后, 也做过大大小小几个项目,相比从项目中学到的, 工作之外的也非常重要。我平时都有写笔记的习惯, 大学的时候就在写, 也前前后后在几个平台上写过东西, 比如博客园, 简书, 还有sg.学完之后, 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 最好是能写出来。 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 往往在写的时候, 能发现自己更多的问题,弄清楚之后, 无形中, 自己就提高了。 当然平时也会把工作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梳理成文, 分享出来, 也是满满的幸福感。下班之后, 我也喜欢看看书, 技术非技术的都喜欢翻一翻, 最近在看的书是《函数式编程》,日后应该会写一些这方面的文章出来。最后, 能遇到现在的leader @chan 感觉很幸运, 给了我很多工作上的支持,在 Go 的学习上 也给了我很多指导和资源, 希望自己能快快学好, 做更多的事情。生活钢琴楼主大学的时候学了钢琴, 断断续续学到现在,感谢自己没有放弃。后来,自己也买了一台, 晚上看看书, 学一下自己喜欢的曲子, 很享受这种节奏和过程。17年8月份的时候, 看到可以报名考级,9月份考试, 然后一时兴起就报了名。 只有一个月的时间, 考试的内容缺非常多, 12条音阶练习, 6条琶音, 6首考试曲目, 要全部熟练掌握。 由于要保证每天4个小时的练习量,就做了个时间表, 6:30 起床,练习一个半小时, 9点到公司上班。 晚上8点到11点。 就这样, 顺利拿到了人生第一本音乐证书。 现在又报了一个学习班, 周末的时候去玩。马上就到了学钢琴的第4个年头, 希望好好坚持下去。新成员8月份的时候,家里迎来了新成员: 皮蛋。皮蛋的到来,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my Love今年是和女友恋爱的第三个年头, 10月份的时候家里人来了一趟, 两家人齐聚一堂, 也结束了我三年的爱情长跑。马上就到2019年,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 家人都健健康康。对来年的期待工作上,希望能进入后端的世界,负责更多的模块, 做更有趣的事。生活上,希望能在不忙的时候, 持续学习,多锻炼身体, 多陪伴自己的家人。最重要的, 还是希望身边的家人和朋友都能健健康康, 顺顺利利。yeah~ 最后, 分享一首个人非常喜欢的曲子: PERFECT - ED SHEERAN with a La La Land twist - The Piano Guys ...

December 26, 2018 · 1 min · jiezi

年终盘点:区块链2018五大趋势

201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许多名人离开了我们。他们中有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有央视名嘴——李咏、有武侠小说巨匠——金庸先生,还有离“诺贝尔奖”最近的美国华裔物理学家——张首晟教授。这一年,也是区块链跌宕起伏的一年。整个行业经历了狂热的高潮,也经历了低谷的寒冬,最终回归到理性。回顾这一年,ETM君认为,2018年区块链有这样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势:监管:有了“尺子”为打压各种炒币行为,遏制非法集资,监管层的制度高压层层叠加,为预防行业风险作出了努力,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一把尺子。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这是“区块链”第一次出现在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讲话中,肯定了区块链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是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为促进技术良性发展,加强行业规范,8月24日,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区块链监管力度极大加强,各种炒币行为、非法集资行为受到了打击与遏制。同时,这把监管的“尺子”也延伸到了区块链自媒体。8月21日晚间,包括“火币资讯”、“币世界快讯”、“深链财经”等在内的多家区块链自媒体公众号被封。此后,多家曾“参会频率”名列前茅的区块链自媒体销声匿迹。币圈:迎来了“退群潮”春节期间,区块链3点钟无眠微信群让区块链这个风口为世人瞩目,与此相伴,各种乱相纷纷登场:项目方圈钱跑路的新闻不断,“山寨币”、“空气币”割韭菜的玩法大行其道,维权事件层出不穷,“圈内明星”的撕逼事件持续升级……加之监管缩紧,曾经踩着过山车越过最高点狂欢的币圈,终于快速滑落,步入寒冬。短短一年,以比特币、以太坊为代表的虚拟货币市值大面积缩水,比特币从2万美元的高位一路下跌,近日更是跌破4000美元,新上交易所项目破发率达98.8%。各交易所转向低调,却仍不断陷黑幕丑闻。资本市场迎来真真假假的退群潮、不少曾经的带头大哥以“删微博”、高调退圈等方式宣布与币圈决裂,比惨一时成为时髦。挖矿行业陷入困境,“矿机按斤甩卖”上热搜,全球最大矿机公司比特大陆从一代霸主进入风雨飘摇中,裁员比例或达50% 。从Fcoin的“交易即挖矿”到ETM的“双挖”机制,各种新的挖矿模式进入探索期。随着STO与科创板的推出,更有乐观者高呼瑞雪兆丰年。政策:积极打造“区块链之城”在币圈看跌的2018,区块链技术仍被看好。近期,国家层面针对区块链的利好政策频出,有分析认为区块链已经进入黄金发展期。雄安最早呈现出打造区块链之城的雄心。从建设之初开始,区块链就融入了雄安这座城的基因。千年秀林工程、城市截洪渠工程、黄河污水库治理工程等都采用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项目集成管理平台,与工程相关的千家企业全部上链。2月,区块链租房应用平台在雄安上线,成为国内首例把区块链技术运用到租房领域的应用。10月8日,海南省工信厅正式授牌海南生态软件园设立“海南自贸区(港)区块链试验区”,是目前首个国内正式授牌的区块链“试验区”。 除此之外,上海,杭州,深圳,贵阳,青岛、重庆、成都,乃至北京,也都纷纷加入了“区块链之城”的争夺,试图将其作为城市的经济增长点与展示形象的名片。链圈:与诺奖圈更“亲密”5月,2011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 ),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谢尔登·格拉肖(Sheldon Lee Glashaw)教授加入以学者为主体构成的区块链项目En-Tan-Mo,En-Tan-Mo因此成为最早拥有两位诺贝尔奖参与的重量级区块链项目。随后,8月,2016年诺贝尔奖得主、哈佛大学教授奥利弗•哈特(Oliver Hart)加入区块链经济学、治理与设计公司Prysm Group;9月,两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里克·s·马斯金(Eric S. Maskin)和克里斯托弗·皮萨里迪斯爵士(Sir Christopher Pissarides)成为Cryptic Labs的经济顾问委员会顾问。10月,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尔文•罗斯(Alvin Roth)加入Covee Network。诺贝尔奖得主们纷纷加入区块链初创公司,使2018成为当之无愧的区块链技术与诺奖圈结合元年。应用:不断涌现“区块链+”从未有哪项试验性的技术能像区块链一样,在面世之初就获得这般疯狂的资金追捧和广泛关注。区块链的美好特性,让人们对它的应用可能充满了幻想。可当我们回头审视这承载着所有美好幻想的区块链技术时,会发现,人类需要的是一艘能承载全部价值梦想的巨舰,而我们眼前的却还只是一叶扁舟。值得欣慰的是,2018年,区块链的场景应用终于进入落地阶段。经过这一年时间的沉淀,区块链的场景应用,尤其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遍地开花。这些应用主要包括供应链金融、票据、保险、跨境支付等。如中国工商银行接连公布三项区块链专利,从不同角度切入了区块链+银行业解决方案的探索。在打假领域,诞生了众多服务于食品、药品、奢侈品、化妆品、版权出版和IP衍生品等领域的溯源链。区块链+医疗、区块链+娱乐、区块链+旅游……等“区块链+”探索不断涌现。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等巨头纷纷在区块链布局,昭示出区块链应用的更多落地可能。回首2018,关于区块链,我们有了更多理性。我们不再疯狂追逐比特币涨到10万美元的暴富,而是更多地关注区块链的技术发展与应用落地。我们在谈论区块链是“制造信任的机器”时,开始意识到“人性”的不可控。我们开始重新审视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科技理性与社会理性的冲突,更多代之以“弱中心化”。虽然我们还没有见到这艘能承载全部价值梦想的巨舰,但人类的坚持和探索不会终结。脚踏实地,砥砺前行。步履不停,初心不变。纵有风雪,定有晴天。

December 26, 2018 · 1 min · jiezi

2018年你们最爱的编程语言发生了什么有趣变化?

近日,码云 Gitee 发布了2018年度报告,对编程语言趋势、最受欢迎的开源项目情况都做了数据统计和结果展示,可以让开发者从中透视本土开源现状,快速了解国内开源生态。本次报告相关的内容包括:2018编程语言趋势2018新增开源项目语言分布及功能分布2018最热门开源项目国内开发者地域、年龄、性别分布数据来源于码云Gitee全站项目统计结果

December 26, 2018 · 1 min · jiezi

2018 年度复盘

前言看着今年的进度表已经所剩无几,是时候来复盘一把了。从 16 年初写博客开始到现在我觉得写年终总结的习惯不错,毕竟每次看着去年的 flag 又可以复制粘贴了。今年我会从工作、技术、身体等方面回顾,这几块也是今年变化最大的几个点。工作先说工作吧,这个变化也贯穿了整年。从今年年初开始,我从上一个技术团队调到现在的部门;首先是组织结构上的变更,当然更主要的还是角色的变化。由一个开发人员转变为团队的技术负责人,说实话刚开始是措手不及的。以前我只需要对我写的代码负责,现在不行了。得对整个团队的产出负责;需要为每一个成员的质量、成长负责。这对于一个刚入门的菜鸟来说挑战无疑是巨大的。而且整个研发团队基本上是重头组建,我这入职一年多的都成了司龄最大的老员工了????。随着人员的增加,对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请教了老司机后也逐渐的走上正轨了,虽然中间也踩了不少坑。总的来说:以前只关注我代码写的 6 不 6;现在重点是整个团队的研发进度、质量把控。这两点是评估我工作好坏的直接因素。要把这两项搞好我不得不提高一些通用技能:包括沟通协调、需求判断、排期风险、人员流动等。明年的人数还会持续增加,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技术作为一个代码从业者,技术能力才是我的本职工作。随着今年业务性质的变化,我所接触的技术也略有不同。前几年打交道的主要是 web 相关的技术;大多数技术栈都是围绕着它来展开的。而今年不太一样的是在 web 的基础上,还需要涉及到网络。主要是现在业务和物联网相关,看平台的还好最直接的就是能支持了多少连接。这个就需要对物联网特有的一些协议有所了解、应用。所以今年恶补了 Netty 相关的知识,同时在平时的开发中进行了一些实践发现想要做好网络这种底层开发需要储备的知识太多了。什么操作系统、IO、TCP 都得掌握,正好也补习了这些短板。开源项目GitHub 官方的年度报告可以看出今年是开源大年。从我今年的贡献图可以看出也花了很多时间在这上面。从注册 GitHub 账号算起每年的提交量看起来今年确实是花了不少心思:最显著的体现就是 JCSprout 一年时间涨了 1W7 star。主要开源的有:JCSprout Java Core Sprout:处于萌芽阶段的 Java 核心知识库。cicada 基于 Netty 实现的快速、轻量级 HTTP 框架。distributed-redis-tool 根据日常需求实现的一个分布式工具,包括分布式锁、分布式限流。netty-action 看名字就知道,一个 netty 实战相关案例,现在也正在修改为可水平扩展的 IM 即使通讯系统;预计元旦后发布。要感谢每一位给我提 issue、PR 的朋友,希望来年能把挖的坑填完????。技术博客从年初到现在一共撸了 49 篇博客,我还特意按照时间排序、阅读量做了一个柱状图(数据来源为个人博客:https://crossoverjie.top ):统计了一下,全年这个博客的阅读总数为:22W,平均每篇差不多 4500 的阅读;虽说不能和一些大佬相比,但比去年可不知道高哪里去了。同时最高的有将近 2W 当然低的也有4 500的阅读数,不过从这个图中还是可以看出一些规律的。比如阅读量高的也是比较吸引眼球的,这不就是常说的“标题党”嘛。微信公众号再来谈谈公众号,现在做公众号的技术人也越来越多;不过在今年申请的账号已经没有留言功能了,还好我申请的早,至少和读者有一个交流的机会。今年也是把公众号从 0 做到了 1 ,也就是有了 1W+ 的关注数;不过说实话我确实没有画什么心思运营,里面的内容也都是同步于我的博客,除了几篇翻译之外可以说是 100% 原创。写过技术文的应该都知道产出一篇文章并不轻松,所以为了能正向激励我也会适当的接一些广告;这样不管是对读者还是我都有好处。中途也有一些朋友找我投稿,由于目前不是定位于做一个自媒体;我个人也不能完全对转载的文章理解透彻,还是希望做一个原创的技术号,所以抱歉都没有转载。身体从前几年的计划表中都提到了身体,但实话说直到现在记性没长只有体重长了。。。原本热爱的篮球也从每周一次调整为一个月一次,曾经潇洒的 crossover 也变为键盘里一个个的 Bug。从下面的视频中可以看得出来(需要 FQ 观看):https://www.youtube.com/embed…https://www.youtube.com/embed...https://www.youtube.com/embed…第一段是五年前的,后面两段为最近的。明年真得上心了,借着搬家到新小区内的篮球场看能否拯救我这多年的键盘手。总结回顾一下对于我个人的几个大事件吧:工作角色大变化,带来的挑战也很大。做了几个还算成功开源项目,并且带来了一些实质性的好处。公众号从 0 到 1 ,并且能补贴一些鸡腿钱。求婚成功,感谢高中班主任小红姐当年的不杀之恩。等了三年终于接房装修了。按照历史传统照例还是写个明年的 TODO-LIST 吧:别拖团队后腿,多和老司机学习下软技能。开源项目接着更新,这也是可持续发展道路之一。博客、公众号持续输出优质内容,只是更新周期可能会提高。要逼就往死里逼,看年底能否扣个篮!搞个事情,看能否把婚接了。对来年写总结的我诚恳的说一句:别在 Ctrl+C,Ctrl+V 了????。你的点赞与分享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December 26, 2018 · 1 min · jiezi

2018年终总结

转眼间,2018年就要过去了,又可以来总结一年的得失了。 今年可以说是充满了收获与挑战的一年,一年的工作基本上是围绕着node来进行的,前端相关的东西是做的越来越少。工作相关的今年应该说是换工位频率非常高的一年,东西搬来搬去的好多次,还有三次是进会议室封闭开发。可以说今年有大概1/3的时间都是在会议室中度过的,个人还挺喜欢这样,没什么人来骚扰你,可以安心做自己的事情。 上半年的工作强度并没有太大,我有很多的时间能够去看所维护的代码,看前人留下的逻辑。 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且在升级node环境之后,完成了一些项目的优化 | 重写,逻辑重构 + 语法升级,在升级完成后,拿到前后对比的数据进行对比,我觉得可能这个就叫做成就感吧。 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使用的各种解决方案,基本上都记录到了博客里边去,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在各个平台开始发表自己的一些笔记。 公司在今年业务发展比较迅速,招人也比较多,团队中注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在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比如大家的编码风格、水平实际上都是有差异的,并不是所有人都一样的,而如何帮助大家写出可读性更高的代码,减少一些可能出现的bug,我觉得是很重要的一步。 如果没有约束,任由个人天马行空,那么会出现一种情况:X写的代码只能X来维护。 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尤其在接手过离职同事的代码后,更觉得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得到改善。 我并不认可有些借口:“当时只有这种写法,只能这么写”。N年前的jQuery组件化代码看着也很清晰。所以在下半年主要研究了两块东西:维护一套公司内部使用的ESLint规则引入强类型语言TypeScript来解决现有JavaScript在大型项目中所呈现的弊端令人欣慰的是两件事都已经迈出了第一步,ESLint已经覆盖了我们组绝大多数的项目。 而TypeScript由一些示例+实际项目参考+两次组内分享已经让大家了解了这是一个什么东西,并且有小伙伴开始在项目中进行实践。现在觉得代码的可读性比性能还要重要,抛弃了之前特别喜欢的 越短越好 的理念,而是不惜二倍三倍之前的代码量,去写一段可读性更高的代码在进入Q4的时候,开始带人做一些业务。 带人就意味着你所做的不再是自己的事情了,我要去对其他人所做的事情负责,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同时在开发之外,我需要做更多的事情:code review、项目开发分配以及更多的沟通,因为时间是固定的,也就是说这会减少我的写代码时间,同时可能会让我失去了一些尝试新工具、新语法、新语言的机会。最终带人对我来说是好是坏。。现在还不得而知,就目前来说个人觉得:完成公司工作的同时提升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对我来说这个事情是痛苦的,我没有办法分辨出这是因为所谓的走出舒适区,还是这件事我不认可、觉得不值得,抑或是两者掺杂在一起业余相关的在工作之外,今年的收获还算是比较大的。 今年开始发力写博客,分享我所认为有意义的技术,在一些平台上也收获了正向的反馈。 比如公众号前端大全的转载、掘金的推送、思否的Banner,很感谢小伙伴们的认可与支持。 还记得去年年终总结里边写到了GitHub关注突破了100,今年是翻了两倍,达到了300+,很高兴能有这样的结果。 希望19年能够继续坚持做总结、参与开源,分享好玩的东西。 今年断断续续的使用Keep超过200天,虽说腹肌依然没有,但是感觉精神比之前要好一些了(健康最重要,去年体检是亚健康、中度疲劳,今年都没有了)。 以及拖了数年的减肥终于初见成果,目前是182cm、体重基本稳定在64KG(年中的一波放肆导致体脂率上涨至19%,这是明年要解决的了)。 在十一月份报名了驾校,选择了口碑比较好的「东方时尚」假日班(这也是为什么从十一月份以后就没再写博客- -)。 从考科一开始算的话,到拿到驾照,周期为42天,六周,其中第一周为考完科一以后约车的等待期,剩余五周为学车。 个人感觉体验非常好,教练人非常nice,实名感谢8045车的两位教练 李玉军 和 李兵。 同时预祝和我同车的小姐姐早日拿到驾照,附赠科目二考试的笔记:有道云笔记传送门。 考驾照期间可以说是我全年之中作息最规律的一段时间: 4:30 起床 9:00 睡觉。(因为周末需要赶班车要早起,所以干脆那段时间每天都早起,为了避免周末的不适应)明年的目标首要目标: 脱单 ,嗯,是的(希望IMF安排一下,这段信息在5秒钟后自行销毁,????)。 其次是把拖了两年进度缓慢的GO彻底啃掉,被各种事儿耽误的一直都没有完整的学一遍,可预期的明年前端可能依然会碰得比较少,逐渐变为一个个人爱好。 在这之后要尝试补一补计算机基础的知识了,书买的越来越多,看书的时间却慢慢变少- - 健身与学习都是终身的事情,一定不能断,新的一年要保持现有体重,降低体脂率则是新的指标。 最后写博客做记录的这个习惯也要继续保持下去,这样一年结束的时候,也能回顾一下看今年都做了什么。最后想说的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发生了很多当时觉得很重大的事件,但是到年底了再去回顾却发现, 也不过如此 。 下半年开始的所谓的「互联网寒冬」,网上各种裁员,各种优化。 确实觉得比前几年要猛烈一些,这更让我觉得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囤好过冬的粮食。 今年也是有幸认识了很多新的小伙伴,在与一些小伙伴们的沟通过程中,了解了他们公司在做什么,准备做什么。 我觉得这样的信息交换非常的有意义,可以检测你现在所做的是不是大家都在做的、还能够借鉴他人的经验来少走弯路。 同时还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了一些人,确实没少和其他人起冲突。 现在觉得,人和人之间确实是不一样的,没必要把自己认为对的强行让他人接受。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我所认为的正向的事情他可能并不认同。 安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没必要去管别人。 有天组内开会,扫了一圈发现二十人里边按照时间排序我竟然已经能排到了第三位,从没有想过会在一家公司待这么长时间,而长时间在一个环境,会不自觉的变懒、让自己以更舒适的方式去工作,因为你知道更多的套路,了解很多人,新人也会因为你是老员工而对你更客气一些。 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好事,担心这会让人变得懒惰、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让你无法看清事物的本质,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 我每天都会想,如果我不在这家公司了,我还有什么、我能做什么,我所掌握的技能是否足以让我再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希望自己还能保持着危机感,晴天买伞总是没错的。 今年玩《Civilization VI》多一些,一个回合制的策略类游戏。 感觉这个游戏和人生很像,你不能预测下一回合会发生什么。 然而人生不像游戏,对手等你的回合结束、抑或可以重新读档,这是一场不可暂停、不可逆的游戏,每一步都很关键。 如何用好每一回合(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今年对自己的整体评价: 不满意 ,觉得这一年并没有什么成长,一直在吃前几年攒下的余粮。 2019、22岁了,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更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Born To Be Yours ...

December 25, 2018 · 1 min · jiezi

My excellent 2018

又到一年年底时,除了感叹一句时间过得真快之外,也非常庆幸自己能够渡过了这精彩的一年。工作首先是工作上面的变化。自16年毕业以后就在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上班,一直到今年的五月份。在招联的期间,有幸得到老大的赏识,也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积累了不少项目经验,认识了许多优秀的人。为了见识一下更大的世界和谋求更高的薪水,经过慎重的决定之后来到了腾讯,好好感受一番国内顶级互联网公司的打法。换了新的工作单位,也适应了新的工作节奏。身边的同事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从他们身上学会了很多之前不曾见识过的东西,这也是我入职以来最大的收获之一。能够和一群优秀的人共事,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至于刚刚所说的工作节奏,这边的氛围我是觉得蛮OK的。没有奇怪的加班文化,也没有人会管你几点来几点走,只要能够在既定时间完成所需的工作即可,非常自由。所以在项目紧的时候,会合理地加一会班把事情做完;项目松的时候,我会在白天做需求,晚上继续学习感兴趣的东西提升自己,又或者是去健身,和朋友开个黑什么的。让人觉得痛苦的地方也是有的,比如说参与维护一些内部的老系统。由于公司历史比较久,业务众多,人员的进出也相对频繁,所以很多老的系统会有一些谜一样的祖传代码,让人看了想掀桌。之前我是很抗拒维护老系统的,觉得这东西费时间费精力,代码也是罗里吧嗦的古代风格。后来看了一篇帖子,有一段话说得很好,大意如下:在维护老系统的过程中,首先你会了解到当初为什么要这么做。也许一句看似啰嗦的代码,其实是考虑到了几个特殊的情况。接下来,你便可以在维护的过程中对系统进行深入的理解,然后总结一番,把缺失的文档补回来。当中的过程已经修炼了你阅读代码、撰写文档的能力。学会在淤泥里面发现黄金,也是今年让我成长的觉悟之一。学习为了加入腾讯,也是经过了一番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好好巩固了一大堆基础知识,对以前模棱两可的知识点有了质的提升。由于自己一直有写博客的习惯,所以在知识的积累上,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对于面试常见的知识点,在自己的博文中大多有所涉猎,为了把它们总结成文,这个过程更让我对于具体的知识点能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以此同时,写博客也能锻炼对于自己对于知识、经验的总结能力。于是在面试的过程中一点也不慌,和面试官的交流能够做到有来有回,非常愉快。当然,在面试的过程中也暴露了我的一些缺点,尤其是对于计算机基础的掌握。非科班出身是永远的痛,但并不是局限我的理由。在明白自己的短板以后,便也有的放矢地补充所或缺的知识。首先是Charles Petzold所著的《编码——隐匿在计算机软硬件背后的语言》。这本书抛开代码,从人类最开始对于信息传递、数学计算的需求开始讲述,描绘了计算机从一个个简单的概念,到最后复杂集成的历史。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更宝贵的是隐藏在这些原理后面的设计哲学。其次是过了一遍关于编译原理的课程,明白了一行代码是如何经过编译后被机器所执行的。关于编译原理其实早已听说,但是一直没有勇气去深入学习,觉得它太难且离我太远。回顾了自己所写的文章,发现基本上都是一些非常浅显的内容,也意味着自己掌握的也只是一些非常浅显的东西。既然如此,为什么就不敢去突破一下呢?幸运地在YouTube上找到了中国科技大学华保健老师的《编译原理》课程,立马扎进去深入学习。我是属于那种靠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某一知识的人,所以在学习一段时间以后,做了个JS解释器,也总结成了一篇《前端与编译原理——用JS写一个JS解释器》,终于成为了我历史文章中第一篇真正有技术深度的文章,成就感满满。在实现解析器的过程中,也对JS这门语言的本身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对于作用域、闭包、垃圾回收等等的知识能够真正的掌握,而不是停留在背诵概念的阶段——因为我把它们都实现了一遍。除了基础知识以外,由于工作的关系第一次深入接触到了游戏开发。曾几何时对游戏开发有着深深的恐惧,因为印象中对于一个看似简单的逻辑,在小游戏中的制作中也是复杂得很,而且还要考虑帧率、性能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但是当我真正进入了解以后才发现,不管是web开发也好,游戏开发也好,本质来说也利用代码去实现逻辑而已,之不过实现的方式不同。想通了这一点就不再抗拒了,反而为即将到来的挑战多了跃跃欲试的期待。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上线了第一个小游戏“膨胀大赛”,放在了手机QQ趣玩模块里面,接受所有手Q用户的检验。在开发的期间也引入了工程化的理念,把一些常用的游戏模块抽离出来,供他人使用。可惜由于业务调整,接下来要负责别的项目去了,反而有些不舍。生活年初的时候报了健身,同时体测显示肚子和屁股的赘肉超标。经过小半年的锻炼,身体指标恢复了正常;到了年尾的现在,健身已经成为了习惯,身体相比去年有了质的飞跃,至少很多衣服胸口的扣子已经扣不上了哈哈哈哈。和女票来到了恋爱的第四个年头,两个人都在不断变得更好。生活中依然会有摩擦,但两个人都比以前更加宽容有耐心,不仅是恋人,更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今年的足迹也是比以往都要丰富。年初的时候去香港迪士尼跨年,感受了童话般的梦幻;在五月份的时候到了厦门,认真地文艺一番;九月份公司团建到了成都重庆,心里烙下了被辣椒支配的恐惧;国庆节跑到了台湾,体会了宝岛嗲嗲的风土人情。期间也有和老同学回广州打CS喝茶,到惠州按摩洗脚吃海鲜。每一次出游都非常开心,希望明年能够去更多的地方。前段时间买了台Switch,一股脑把《荒野之息》打了个通关。可能由于这部作品太高了,导致别的游戏都没有心情玩下去,最后导致Switch在家里持续吃灰,好几个月没打开来玩过了。在车队的强势carry与运气的加成之下,总算在《王者荣耀》的第13个赛季登上了王者段位,个中辛酸大家都懂。不知道明年会不会出PS5呢,如果出了一定要买一台回家镇宅。来年的期待对于工作,希望能够负责更多更重要的模块,认识更多的同事,积累更多经验,升个级。对于学习,除了保持工作技能相关的持续学习以外,希望能够投入更多时间对于历史、心理、哲学能够有所涉猎,看更多的纸质书。生活上,和女票继续好好的。去东北滑雪,带爸妈旅游,没事租个车出去兜圈儿。希望在明年我生日的时候,能够送自己一个很漂亮的纹身,而前提是把肌肉练好看,基于这个目的,我会一直坚持撸铁健身的~~跳舞是很好玩的东西,虽然今年都没有去studio学跳舞了,但在家里跟着音乐乱跳已经成为了习惯。又承包了今年年会的街舞表演,希望以后的年会都能够上台吧,因为真的很享受聚光灯下的感觉。最重要的,还是身边的人都能够身体健康,事事顺利啦。新年快乐Merry X’max

December 24, 2018 · 1 min · jiezi

2018 | 我的年度总结请查收

_________ _________ .___ _ ___ ____________ .._ ___ \ ____ | / / \ /_ __ _ \ _ < | |/ \ / / _ \ / __ |/ __ \ / /\ _| | // __ _/ / _ |\ _( <> ) // \ / _ \ _ /|| (___ /_____ / | __ /_/_ |___ >____ > / / // / / / / 前言Hello,各位segmentfault的基友,我是CrazyCodes,第一次在文章内写自己还有点羞涩~~,相信有一部分认识我,当然有更多人不认识我。包括我在自己博客上也木有做过自我介绍。看似比较神秘的一个人,其实我只是一个小卒子。从去年下半年写总结文章到今年年底,收获比较多。segmentfault 让我有一种归属感,这是我工作六年之余从未有过的感觉,至少在这里还有被关注的感觉。汇报嗯,向各位朋友汇报下数据,在segmentfault从2017年08月10日到今天,我的专栏 Grace development 2316 人关注 • 63 篇文章声望 11771粉丝 3858人点赞 3457阅读 77673希望看过我文章的人都可以获得一些启发。技巧总共产出了63篇文章,开始写文章时实际我是恐惧的,文笔不好造成我无法表达真实想法,不过写的多了,自然知道如何去表达。当然写文章并不非易事,如果你还没有开始,先向自己发问,为什么要去写文章?总结希望帮助他人可以让自己提升下知名度把总结放在第一位,并可以帮助到他人,才能写出好文章,易于理解的文章。毕竟目的不同,结果不同不是嘛?在写作方面我还是个新手,斗胆说几个自己的写作技巧一级标题字不要太多,简约的几个字去描述下正文内容即可 (在可以表达清楚正文内容的情况下)首尾呼应,每天文章的收尾最好相同,就例如我文章内的 前言和致谢代码->图片->描述 尽量每个难以理解的描述都配合伪代码与图片去帮助理解最后,写完后自己读一遍,看看自己都读懂嘛 ????传送门我的博客 https://blog.fastrun.cn年度文章汇总已发到看云 https://www.kancloud.cn/book/…致谢-> 感谢segmentfault平台-> 感谢支持的与打击我的各位朋友-> 感谢这一年来帮助我的人 .-’) _ (’-. .-. (’-. .-’) _ .-. .-’) ( OO) ) ( OO ) / ( OO ).-. ( OO ) )\ ( OO ) / ‘._ ,–. ,–. / . –. /,–./ ,–,’ ,–. ,–. ,–. ,–..-’),—–. ,–. ,–. |’–…__)| | | | | -. \ | \ | |\ | .’ / \ .' /( O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 || . |/ | ' _) (OO \ / \_) | |\| | | |_|( OO ) | | | .-. | | .-. || |\ | | . \ | / /\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_) ’ ‘-’ ‘(’ ‘-’(_.-’ --' –’ --' –’ --'–’ --' –’ ‘–’ --' —–’ `—–’ ...

December 24, 2018 · 2 min · jiezi

不开心的2018

2018年,经历了很多。生活 生活上,这是毕业的一年。 大三结束之后,从绍兴来了杭州,在一家上市公司实习,什么都不会,什么都要问人,内心全是惶恐不安。只有在和同学开黑的时候,才能释放下自己的压力。 因此不约而同的,大家都会在每个月回一次学校,仅仅是为了在学校睡一晚,吃下学校食堂的饭菜,看一看学校的操场,和同学们在体验下“网吧五连坐,从来没赢过“的感觉。 这样的生活直到拍毕业照那天,我从未感觉到我们计算机一班是如此的团结友爱,一张张毕业照,照出了我们大学四年深深的友谊,一首”纸短情长“,更是我们这四年来的见证。刚好那一天正好是母亲节,计算机一班”祝大家母亲节快乐“的小视频也在我们的朋友圈刷屏。 毕业晚会,门口的”请假“就已经让人黯然神伤。刚吃一会,已经有人趴在桌子上啜泣,这一分别,也许就是永远的别理。到最后,所有人都已经喝高了,哭着笑着,那场面,别提有多伤感了。 毕业之后,几乎每一天都在怀念学校生活,和同学的打闹,玩耍,一起开黑。也开始后悔为什么不在学校多待半年,为什么那么早就出去工作。但是这世上却没有后悔药。工作 工作上,在公司实习超过8个月的我,渴望着更加精彩的生活,毅然决然的从同花顺离职,去了另外一家公司。 提出离职申请的时候内心无比煎熬,感觉对不起一直培养我的老大。我们老大平时嘻嘻哈哈的。虽然有时候会很严肃,但斥责过我后也会和我开玩笑。 周末晚上提交离职申请后,还特意打电话去问带我的两位老员工是不是他们做的不好导致我选择了离职。 在我心里,这是我一生都感激的老大。因为愧疚,离职后直到现在都不敢和他交流。 虽然我们的部门在同花顺是个小部门,但是氛围一直很好(是真的好),不管是和测试组,还是客户端,甚至是客服,大家相处的都非常融洽。技术 技术上,主要使用java为主语言。dubbo,springcloud等框架也是用的比较多。而分布式锁,分布式事务也在具体场景进行了接触并深入了解。其他技术如vue和react,webpack,python上,只能说是入门,没有太多精力去更加深入,这也是明年的主要目标了。最近在项目上面连续通宵了两天,真是有够累的,只想好好的睡几天。总结 这大概就是我的2018了,希望明年能更好。同时也希望我们的温州大学瓯江计算机一班能有再聚首的那天。

December 24, 2018 · 1 min · jiezi

2018总结:唯有改变,才有出路!

回顾职业生涯的这四年,发现一直失败的原因,是不能坚持,不能坚持阅读,不能坚持学习,不能坚持上进;唯一能坚持的估计只有一直原地踏步踏。前些日子,蓦地发现,同龄人已经把我甩了几条街了,同学也和我不在同一层次了,同时期毕业的同学有的已经在政坛小有成就、有的在商界也小有名气、有的车房儿女双全……反观自己,只会说道别人如何牛。一直以来,总认为是方向没找对,现实应该是不知上进,就如今年的总结如同上年甚至上上年,一无所获,喔,收获了十公斤肚腩和一堆账单,抄了两个Cloud Studio 插件-React Snippets,好像再无其它,又是浑浑噩噩地过了一年。除了发了几篇不痛不痒无关紧要的"博客",以及在几场技术沙龙里跑龙套当群演,还有什么……嗯,还有,退化到只能画原型快找不到工作,泪奔T﹏T 桌头基本技术类书籍,几年了,还没认真翻过。今年又是一次又一次的计划多久看完犀牛书、多久看完高程、多久看完python指南……结果,就像背单词,连A都没背完,最后又不了了之了。状态就如前几天,参加小目标任务,坚持了不到三天,又半途而废了。这是不是病?我自己觉得是病!有药吗?我感觉懒癌晚期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曾经,我也一度认为是从小没有培养阅读的习惯,可小时候有一段时间读完了《三国演义》,读完了《笑傲江湖》,读了很多《读者》、《意林》之类的。当然,我还是认为和性格有很大关系,现在还是那么地毫无自信。从南下的第一天,梦想一年一个台阶,早日月薪过万;到接受现状,直面安于舒适圈的自己,不再有任何改变;到今年,颓废的自我,已然不知道明年的出路何在…… 我相信,程序员这个圈子,没有第二个我,如同我一般无用无力无获,茫茫然然地过完一年又一年。这样的自我,也十分痛恨自我。几乎每一年都会做来年的规划,然后第二年,渐渐地把规划抛之脑后,到年末,才如梦初醒,今年又快过去了?然后,回想这年做过哪些事,有哪些收获,结果再怎么努力,也想不起来,就好像失忆了一般,尽管各个大厂在我使用了APP之后都会有大数据统计我做过什么,我想我做的那些,可能依旧毫无意义。 来年,再不做出改变,只会比现在更糟糕,如同今年之于前年。目标需要更明确,规划需要更详细,重中之重的是,实践,不仅仅只是开头,坚持,坚持完成每一个小目标,坚持实现每一次小规划,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自我救赎,走出现在这般困境。最后,感谢那些对我支持过鞭策过的朋友,想跟你们说声,一切安好,勿念!

December 24, 2018 · 1 min · jiezi

2018 所思所感

写在前面2018 马上就过去了,今年对于我来说是很特别的一年,因为去年的现在,我曾经十分迷茫,因为工作这几年,写了很多代码,参与了很多项目,但总有一种碌碌无为的感觉,而且似乎离成为一名合格的全栈工程师越来越远了。因此,去年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就是,在新的一年中,一定要远离自己的舒适区,开拓自己的视野,尽可能的 forget the label,不再以前端或者后端的角色限制自己,到头来虽然还是感觉碌碌无为,但有些事情的过程难道不是比结果更重要吗?今年一整年来,陆陆续续看了很多书,翻译了很多文章,写了很多笔记,还折腾了很多新技术、新框架,每日也坚持学习英语,基本上也算是比较充实了,今日看到 SF 中的“总结你的 2018” 活动,因此凑个热闹,写这么一篇,简单分享下这一整年来,对于自己经历和看到的一些事情的感悟和看法。业精于术,立于道由于今年陆陆续续接触并上手了若干种技术栈和框架,前端后端都用,整体的感觉就是我之前一定对全栈这个概念有一些误解。之前我对于全栈的理解,过分地将关注点放在了全字上面,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同时,“学不动了”这个关键词估计可以算是今年比较火的词汇了,因为前端的技术栈更新换代实在是太快了,这也让我非常理解那些说“学不动了”的人的心态。想要打破这种困境,必须要明白业精于术,立于道这个道理。举一些例子,像前端中的 MVVM 框架,React、Vue、Angular 这些东西是术,而组件化的开发思想、底层渲染机制、代码复用方案是道,各种编程语言是术,而面向对象、函数式、响应式的开发思想是道。当然了,我这样说的意思不是说这些术就不重要了,请注意,这句话中关于术和道的先后顺序,只有先精于术,才有可能立于道。因此,如果你不熟悉某一类技术栈的话,先挑一个较成熟的框架或者库,学会它,之后再深入了解它的原理,然后再利用这些原理举一反三的横向扩充其他技术栈,会产生”学不动了“的想法,只是因为学习新东西的方式不正确而已,正确的学习方式应当是利用已有的知识来举一反三,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打破“学不动了”的困境。关于面试由于我一直比较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每当自己进入舒适区的时候,就会产生危机感,这也是我 10 月份以来,陆陆续续进行了一大波面试的直接原因。老实讲,面试的过程并不顺利。像各种大厂,比如阿里、腾讯、京东的面试我都参加了几次,我一直认为自己的技术水平还是不错的,但在实际面试中,还是会对一些问题有所疏漏,以至于答的不能让面试官满意,以至于最终基本都挂掉了。还有一次印象比较深刻的经历就是,在内推流程中直接简历评估就被 PASS 掉了,这让我一度很是蛋疼,备受打击。但后来也明白了,面试这个事情,最忌讳的就是妄自菲薄,因为挂掉不一定意味着你的能力不行,也可能是不合适,而且,面试也不是一个可以量化的考核过程,达标并不意味着通过,面试者肯定会选择最好的那一个,况且,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也没必要太计较结果。匠心精神关于这一点,是我在最近接手公司的一个项目时感悟到的。关于接手的项目,只能用混乱来形容,代码毫无规范、缺乏单元测试、设计缺乏逻辑,其实对于接手这种类型的项目,抱有一定的负面情绪也是正常的,但我想说的是,一定不要让这些客观因素影响了自己的工作态度。一开始,我是很反感接手这种遗留项目的,况且代码还如此混乱,因此对于一些需求的实现,总是抱有得过且过,应付了之心态去完成,结果当然不尽人意,bug 很多,每次发布更新时都很忙乱,因此后来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就耐下心来,好好地将项目的一些关键模块的代码看了一次,并进行了重构和调整,并补充了单元测试,之后每次发布更新都很顺利,bug 也少了很多。所以少抱怨,多做事,耐心地解决问题,这可能才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该有的工作态度吧。要有包容之心程序员可能是杠精最密集的职业之一,毕竟每天 true/false 见多了,说什么事情都要争个对错。比如在技术社区中,有各种版本的“驳”学,如果你自己看的话,会发现最后你也不知道他们在讨论什么了,基本是为了驳倒他人而驳。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一定要有包容之心,理智的探讨技术问题,而非抬杠。还有就是对待你的同事,不要因为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而抱怨或者说一些不适当的话,谁能保证不犯错误呢,有可能下一个犯错误的就是你自己。总结大概就这些,下面我将 2018 年内翻译和编写的具有专题性的文章做一些汇总和分类,以供参考,如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到他人,那简直太荣幸了。30 分钟系列30分钟理解GraphQL核心概念30 分钟理解 CORB 是什么30 分钟 HTTP 查漏补缺之 Vary高级 Vue 组件模式系列高级 Vue 组件模式 (1)高级 Vue 组件模式 (2)高级 Vue 组件模式 (3)高级 Vue 组件模式 (4)高级 Vue 组件模式 (5)高级 Vue 组件模式 (6)高级 Vue 组件模式 (7)高级 Vue 组件模式 (8)高级 Vue 组件模式 (9)高级 Angular 组件模式系列高级 Angular 组件模式 (1)高级 Angular 组件模式 (2)高级 Angular 组件模式 (3a)高级 Angular 组件模式 (3b)高级 Angular 组件模式 (4)高级 Angular 组件模式 (5)高级 Angular 组件模式 (6)高级 Angular 组件模式 (7)SOLID 原则读懂 SOLID 的「依赖倒置」原则读懂 SOLID 的「单一职责」原则读懂 SOLID 的「开闭」原则读懂 SOLID 的「接口隔离」原则读懂 SOLID 的「里氏替换」原则接口设计RPC vs REST vs GraphQL13 个设计 REST API 的最佳实践其他dart class overviewAngular Elements 及其运作原理小心 Angular 中的单例 Service ...

December 21, 2018 · 1 min · jiezi

2018 SegmentFault 总结

即将过去的 20182018飞跃的一年。自己的业务正常的开启了会了Python,学了C在PHP的开发道路上也看见了曙光但唯一不好的是学会了抽烟这年兄弟结婚生子了,自己照常单着看到了很多优秀开发者的代码,自己也进步着希望2019照常飞跃,为社区贡献自己微薄的绵力2019照常的学习,希望我的开发照耀我爱的小城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December 21, 2018 · 1 min · jiezi

区块链2018年度盘点

加密数字货币价格巅峰,区块链成二线企业股价春药2018 年 1 月 8 日,是区块链行业的高光时刻,整个加密数字货币市值 8139 亿美元,人民币近 6 万亿元。在 10 天之前,12 月 18 日,比特币作为知名度最高的数字币,到达其诞生以来的最高点,各交易所均价逼近 2 万美元。看着比特币的涨势图,距离看好者所说的 10 万美元似乎触手可及,比特币成为区块链和一夜暴富的代名词。各大媒体渠道上,炒币一夜暴富的故事比比皆是,区块链概念被扭曲着想走向普罗大众。1 月 5 日,中概股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中网载线暴涨近 700%,甩开猎豹移动、迅雷、聚美优品等大涨的中概股。直接原因是,当日,中网载线刚刚宣布与井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区块链产业。区块链概念的春药作用在新年前两天就有所应验,人人网宣布涉足区块链、发行虚拟货币 RR Coin,股价暴涨近 80%。区块链数字货币在股票市场是真的还是比较有前景的,在金融领域有比较深的影响。疯狂 ICO 非法融资倒逼监管出手据 ICOdata 统计,2017 年 12 月和 2018 年 1 月,ICO 项目融资总额分别为 16.62 亿美元和 15.22 亿美元,2 个月 ICO 总计融资近 32 亿美元。相比较之下,2004 年创办的搜狗市值也才近 25 亿美元。ICO 泡沫的疯狂程度由此可窥。从 2017 年年末到达的 ICO 高潮在 1 月仍在继续,各个社群中活跃的糖果散发者和代投是火热的拉新者,每个人都在用 Telegram。3 个月前的 ICO 94 禁令早已被财富故事冲击得荡然无存,OTC 场外交易平台中,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等最便捷的支付方式,成为新韭菜进入和币圈扩张得最大便利条件。1 月 19 日,监管终于出手,央行结算司下发《关于开展为非法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支付服务自查整改工作的通知》特急文件,要求严禁各支付机构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服务。虚拟货币交易的入场通道将被勒令关闭,随即,支付宝限制交易收款方,银行开始排查交易账号提示风险。对于非法融资假冒的投资方式大家要提高自己的谨慎啊,投资者一方面要提高辨别能力,多对企业的投资资质揭秘“3点钟无眠区块链群”,曾7天发红包过百万6月3日开始,一个「3点钟&XMX全球社群联盟」的概念横空出世,并声称「21天内拉满2100个社群,105万人的规模。」首日由99个大V带头,在12小时内完成建立99个500人的群。游戏领域营销出生的玉红,对于这种「社群新玩法」,可谓是驾轻就熟。众多大佬当天就纷纷宣布加入这场「伟大的实验」,更有大佬在自己朋友圈公开评价:「不得不佩服玉红的传销能力。」虽然三点钟区块链的营销模式很棒,拉了很多人,但是之后的价格暴跌,使投资者血本无归,也同样受到了相应的嘲讽。同时响马叔评价说,三点钟的XMAX代码就是改的面目全非的EOS代码,也是一场收割韭菜的狂野游戏。BEC被黑一夜归零,美图出局4月22日下午13时左右,才发行两个月左右的BEC美蜜合约出现重大漏洞,黑客通过合约的批量转账方法无限生成代币,天量BEC从两个地址转出,引发抛售潮。当日,BEC的价值几乎归零。3日后,美图发声明宣布终止与BEC美链合作,同时美图重申没有、也不会发行任何数字货币。虽然BEC被盗事件以代币归零告终,但智能合约漏洞导致的安全问题却刚刚开始。黑客们好像从BEC被盗事件中看到了赚钱的契机,都开始盯上了ERC20代币的智能合约,意图通过发祥漏洞大赚一笔。同时,区块链安全公司也开始崭露头角。随着一系列以太坊漏洞被安全公司曝出,以太坊的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数字货币依然有漏洞,对于安全方面应该加强重视。同时,区块链安全公司也开始崭露头角。随着一系列以太坊漏洞被安全公司曝出,以太坊的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交易所模式创新,韭菜项目方双收割3 月初,让整个币圈沸腾的是火币 HADAX 投票上币。交易所上币新模式,号称为打破交易所的天价上币费机制,让上币权回到用户手中。实际上是打着自主上币的幌子,最终演变成项目方刷钱上币,谁出得多,谁上交易所。类比股市,A 股上市费用 3800 万人民币,港股上市费用 3000 万港币,火币上币费用 8000 个 ETH(按照均价 6000 元计算,上币总价 4800 万元),加密数字货币的新模式直白又露骨:谁钱多谁上市。交易所的企图远不止此,投票上币的通用币种是火币的平台币 HT,项目方上币的过程不断为 HT 提高流动量,拉高价格。这一模式被业内诟病圈钱太过露骨,火币紧急调整上币规则,但从后来的上币结果来看,并没有改变什么。所以区块链规则和制度要更加完善,现有的漏洞会让投机取巧者获得不正当的利益,后期应当健全完善这些系统,形成一个良性的环境半中心化的 EOS 生态起步EOS 生态中,BM 跑路和社区建设产生的化学反应,使得 EOS 起步和创始人 BM(真名 Dan Larimer)离职的消息相互交织着,也相互成就着。这也不难理解,时至今日,EOS 上 DAPP 数十个,社区仍有人每天按时发问:「BM 跑路了吗?」3 月 4 日晚间「海外币圈」自媒体发布《EOS 被曝项目创世大神即将离职,项目开发将如何进行?》,放任该消息发酵一晚,次日早间,BM 在 Telegram 群内否认离开一说。和 BM 跑路一样备受关注的是 EOS 超级节点投票。赢得主节点将获得 EOS 每年增发 5% 收益中的大部分,每年每个节点大约能得到 238 万个 EOS,按照当时价格(EOS/RMB ¥44.2),一个节点每年可以分到 1 亿元的奖励。这吸引庄家级玩家入场竞选。通过公开兜售未来奖励,EOS 成为年度盛会,知名度骤然提高,为之后成为今年最具影响力的公链埋下伏笔。这种半中心化的模式提高了eos的运作效率,比之前的模式有很高的提高,是一种创新。币安交易所遭到攻击,黑客攻击模式改变3 月 7 日晚,币安交易所遭到黑客攻击。与以往简单粗暴的盗币不同,此次攻击,黑客进行了大量的缜密计划,潜伏许久才开始行动,最终以拉高非主流代币价格,提前做空单成功获利。在这个过程中,黑客大量抛售代币,导致绝大部分币种开始下跌,市场中不明真相的散户也开始恐慌性抛售。同时,操纵账号在 1 小时内用 1 万个比特币拉高代币 VIA 价格。在大家以为黑客要把自己手中持有的 VIA 高价卖出,换成 BTC 提现到安全的账号离场时,黑客蓦然退场。交易所还是需要提高自己额安全意识,对于漏洞进行相应的检查,以保护大家的利益FOMO 3D赌博游戏兴起首先,跟大家介绍一下这款游戏是这么玩的,网上已经有很多分析文章了,在这里,我们挑重点的说。 在这款游戏的官网(http://exitscam.me/)上,玩家可以花ETH买入一个或者多个key(钥匙)。越早买key,花的钱越少。目前(截止7月22日10:30)花0.00529188ETH可以买到一把key,而就在7月20日的15点,每1个key的价格还只有0.00124 ETH,不到两天的时间里翻了3倍多,目前仍在不断上涨中。 目前玩家已经在这款游戏里累计投入了82222.075ETH,相当于3747多万美元,奖金池里有20158.44ETH,相当于约934.8万美元 。然而关于这个游戏有一个漏洞被响马大叔提前预料到,Fomo3D被黑客黑了价值几千万的 eth,江湖传言是响马黑了奖金DAPP 开始起步,精良游戏吸引众多玩家熊市出现的第一个月,币圈开始有所转机。2017 年 cryptokitties 加密猫的爆火之后,DAPP 的发展似乎陷入沉寂。此时,投机行为暂时销声匿迹,暗自发力的 DAPP 开始显露实力。以游戏为 DAPP 主场地,制作精良的游戏吸引了更多玩家。EtherGoo 是其中一款。半挂机式的 SLG 策略游戏,和国内曾经流行的三国策略网页游戏有点相似,EtherGoo 将游戏中产生的氪金消费滚入奖池中重新分配给玩家们,受到玩家欢迎,每天流水达 100 万元。且游戏所有交互在以太坊主链运行,避免官方作弊行为。而后,制作较为精良的 Etheremon 也得到更多活跃人数,这款怪兽对战题材游戏「Etheremon」相比其他作品,制作精美了许多,基本已经具备了一款完整网页游戏的雏形。dapp的发展是很有前景的,同时也吸引了广大的开发者,大家也可以多多关注我们的dapp大赛EOS 超级节点选举为 EOS 区块链网络上的 21 个节点(以及 100 个备用节点)正常运行而举办的超级节点选举,成为行业盛会。持有 EOS Token 的用户,根据票数选定相关节点担任超级节点和备用节点。此前的预热中,多个竞选节点,接近 60 个来自中国。EOS 创始人 BM 因为第三代区块链技术成为币圈大佬,如今每天交易额接近 100 亿元,体现着业内对节点选举的热情。EOS 被看作是下一个比特币,但节点选举中,有资金背景的大佬公开拉票演说,甚至贿选,节点被财团把控成为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社区走向也变得迷茫。并且,在过度的渲染中,主网上线被忽略。此前 5 月底,主网启动团队达成共识:只承认一条名为 EOS 的主网,社区同庆。而几天后的 EOS 主网正式上线,却无人问津。过度消费品牌已使得投资者对其失去信心。回过头看,EOS超级节点竞选可算得上一场极其成功的营销计划,通过这场竞选,EOS不仅赚足了眼球,还建立的广大的社区,吸引了一大批开发者,为其后期线上Dapp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FCoin提出了“交易即挖矿”概念2018年6月,加密货币交易所FCoin提出了“交易即挖矿”概念,并在短时间内日交易量攀升至全球第一,引爆了交易所之间的大战。于是问题来了,“交易即挖矿”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交易即挖矿”实际上就是一种基于平台币的个人交易手续费返还机制,严格的说在FCoin成立之前就已经有类似的玩法,比如Bibox此前就有拿出一定比例手续费收入返还给平台币持有者的机制。FCoin的“交易即挖矿”则进行了重新包装,仿照比特币挖矿的分配规则,拿出51%比例的平台币FT作为挖矿奖池,通过“挖矿(在FCoin上交易)”逐渐解锁FT,一旦51%的FT全部回馈完成,“挖矿”即自动终止。FCoin的横空出世,就如同向韭菜发射了一片二向箔,点燃了熊市的激情。同时返还手续费这一操作,吸引了很多用户,同时推动了交易所交易,是一个很好的模式。李笑来录音门李笑来在录音中主要表达了“自己投资赚钱的理念”以及“如何在链圈赚钱的方法”等概念,而其一句“傻逼们的共识也是共识”燃爆币圈,成为舆论斥责其“割韭菜吃相难看”的焦点。币圈大佬李笑来录音泄露,跌落神坛的同时,这段录音透露的币圈割韭菜内幕让人惊心。在各路文章传播的同时,李笑来泄漏的录音中一些有趣且重要的细节却被忽略。大家对于这件事情大概有这样几个解释:第一个,Ripple 和 NEO,软银和复星没看懂,投完却暴涨;李笑来操盘的Candy.ONE的合作项目 COCOS 被爆联合硬币资本收割韭菜。关于录音里的秘诀:只会投资的区块链基金没有未来,李笑来会为项目方提供除资金之外的资源;表面的和平是赚钱的必要条件,李笑来心里认为币安是傻逼,但还是找币安接盘支点的融资。每个币圈大佬都有别人无法撼动的核心能力,比如 Link VC 创始人林嘉鹏和 OKEx 的田颖关系非同一般。李笑来这么一说伤了广大投资者的心区块链信息技术媒体封杀8 月掀起的区块链信息利箭行动,自媒体被大量封号,腾讯、百度、微博等 社交信息平台联手,全网封杀「All In」「一夜暴富」的故事。更关键的是,国家互金举报平台将代币发行融资纳入举报范围,币圈部分媒体为低底线付出代价,区块链媒体也由此嗅到危险的味道。舆论唱衰时,真正的业内人开始思考区块链到底能干什么,空头模型的效果怎样等关系行业发展的问题。区块链目前的较广为人知的应用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比特币,没能成为货币而变成名义上的电子黄金。第二,Token(通证),一种代表资本市场的运作方式的权益。第三,一种虚拟资产,以加密猫为代表的不可交换 (non-fungible) 资产。泡沫已经破裂,区块链的项目已经趋于理性化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专注于区块链的落地应用,大家多多关注fibos比特币大跌上热搜的社会影响9 月,比特币价格开启震荡模式,至中旬已有三轮明显的震荡。第一次,比特币价格在 2 小时内暴跌 5.4%,此波下跌并未像往常一样短时间恢复,至次日早晨,比特币在一小时内暴跌 7.1% 后进入横盘状态。隔日,再次在凌晨出现短时下跌 3.1% 的情况。作为加密数字货币的主心骨,短时间内的多次下跌使得投资者和从业者的信心受挫,同时巨额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也加剧持有者的恐慌。甚至,# 比特币暴跌 # 的话题又一次成为社会热门话题,登陆微博热门话题。在众多评论中,普通群众透露出的关键词为「骗局」、「传销」、「传销」,相关利益者则更关心显卡、矿机,记忆背后是否存在操纵价格的问题。不同角度的评论中,透露出加密数字货币货币两级市场认知,其背后,是现行市场的不成熟。广大投资者也要理性,比特币大跌也是一种金融现象,大家也要关注价值投资,理性对待USDT 崩溃与稳定币项目出现10 月 15 日,最早出现的稳定币 USDT 突然暴跌 8%。在此前多次加密数字货币的大幅涨跌中,USDT 死守「稳定」特性,成为币币交易的中介币。此次下跌使得稳定币的二级市场信誉受到打击,托管 USDT(Tether)现金的银行 Noble Bank 半月前被曝面临运营危机,频临倒闭。Bitfinex 被用户质疑失去偿付能力,「现金提取出现问题,用户的数字资产被挪用」等消息不胫而走,引发用户信任危机。此次暴跌正逢稳定币概念流行。9 月初美国先后批准交易所 Gemini 和区块链创业公司 Paxos 发行 GUSD 和 PAX 稳定币,之其他交易所相继入局。与美元、英镑等货币挂钩的稳定币成为一时追捧的对象。稳定币项目大量出现,会是18年底到明年的一个新的热门模式,同时我们的稳定币 FOD 也将上线,希望大家多多关注BTC分叉币BCH再次分叉分叉原因:扩容&内讧 曾经,澳本聪和吴忌寒共同为BCH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不到一年,双方共识破裂。其分歧主要围绕在:是否需要继续扩容,是回归比特币路线还是顺应加密市场的发展,当然更重要的还有背后的矿池利益纠纷,通过硬分叉,BCH的运营方将由双方的矿工和算力决定。 双方各自有理,至今僵持不下。 分叉影响几何? 如今,在比特币这个庞大的生态体系里,矿工、交易所、应用程序、用户、投资者早已成为环环相扣、无法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将影响到整个生态体系的稳定。 所以,尽管每一次分叉是不同势力之间的博弈,但更多的是对资金和技术的消耗。 当年BTC分叉前后造成的最直接影响就是价格的波动。 据华尔街见闻行情显示,从2017年7月15日到2017年8月15日期间,BTC的价格从1914美元上升到4387美元,涨幅高达129%; 而由BTC分叉出来的BCH,自分叉日开始,价格则连连败退,到8月中旬,价格从1213美元的高点下落至298美元,跌幅高达75%以上。BCH分叉导致价格下跌,合作者应尽量维护好共识,寻求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国内外数字货币认知趋势11 月初,央行研究院发布研究报告,近 2 万字的论文围绕着「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展开。作者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区块链的功能,从想对宏观的层面对 Token 范式、区块链共识与信任、智能合约、应用方向、治理问题、安全性等热点话题进行分析。央行研究院对区块链应用场景的研究仿佛给市场打了一剂强心剂,但与此同时,国内外对区块链市场的特定信息传播打击力度也在加大。11 月中旬,国内封号潮再次来临,BABI 财经、核财经无法打开,吴解区块链甚至被二度封号。国外 Apple 下架 iTunes 商店的加密数字货币新闻栏目,Twitter 、Medium 的知名分析师被封号。熊市给了市场净化的空隙,拉盘喊单变得越来越不被市场认可,或许回归加密数字货币认知普及,是最保险的求生办法。市场也应该对数字货币加强市场普及以及认知规范,数字货币还是很有前景的文末附上官方地址~~~https://fibos.io/FIBOS 是一个创造和发展区块链应用生态的平台,让你轻松创建属于自己的价值网络,帮助开发者和创业者一步进入区块链世界。https://dev.fo/JavaScript 开发 + BANCOR 协议智能通证 + 开发者服务,FIBOS 平台实现了快速开发、快速部署和稳定且流动的通证体系,帮助开发者一步进入区块链时代。搜索关注公众号「FIBOS社区」,第一时间获取技术干货! ...

December 21, 2018 · 2 min · jie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