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求职:重庆IT互联网企业有哪些

飞援汇总了重庆的互联网、IT类企业名单,心愿对想在重庆工作的程序员敌人有所帮忙。 互联网&科技蚂蚁金服字节跳动(懂车帝)腾讯(腾讯云)小米联想度小满渝欧公司斑马网络传音中兴浪潮撼地数智云从科技纵目科技中移物联网 硬科技京东方新华三紫光展锐海康威视中科渝芯象帝先计算技术万国半导体谱瑞集成电路大唐高鸿重庆声光电华润微电子联结微电子核心重庆电信系统集成有限公司重庆东北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比亚迪长安汽车大陆汽车上汽红岩重汽团体广域铭岛梧桐车联联结汽车电子重庆锐明用友汽车北斗星通小康能源东风小康金康能源赛力斯汽车阿维塔科技 金融东北证券盛宝金融小微担保中国银联重庆农商行富民银行重庆银行三峡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分行) 国企华夏航空西部航空重庆航空中国航信重庆挪动重庆电信重庆联通中冶赛迪航天新通航天电子航天云网国家电网重庆烟草华渝电气重庆航天工业重庆航天信息中国兵器配备团体联通西部云计算中心南方信息管制研究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国家金融科技认证核心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铁马工业团体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 对于飞援飞援是一个新兴的程序员接单平台。

June 9, 2022 · 1 min · jiezi

关于求职:江西有哪些互联网企业推荐上

依据江西2021年公布的互联网企业20强榜单,把这20家互联网企业的状况汇总如下。明天先颁布前10家企业: 巨网科技公司全称:江西巨网科技有限公司所在地点: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三清山东小道168号数字经济服务园9楼公司官网:www.juwang.com/公司简介:巨网科技注册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立足于长尾流量整合,全面布局互联网广告营销生态企业。 中至团体公司全称:中至数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在地点: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玉壶山小道414号中至信息大厦公司官网:www.zonst.com/index.html公司简介:中至团体始创于2000年,是一家专一文化、传媒、教育与科技交融倒退的技术驱动型信息服务企业。 贪玩游戏公司全称:江西贪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在地点: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凤凰西小道76号阳光时代写字楼1幢2501-2508室公司官网:www.twyx.cn/公司简介:贪玩游戏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当先的集研发、经营与推广为一体的互联网企业。 风向标科技公司全称:江西风向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所在地点: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泰宝大厦风向标科技大楼公司官网:www.fxbjy.com/公司简介:风向标科技成立于2015年11月28日,是国内当先的数字化教育解决方案提供商。 江西仟得公司全称:江西仟得文化流传有限公司所在地点: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金融大巷上海湾大厦心区4楼公司官网:www.jxqiande.com/公司简介:江西仟得为“巨量引擎”江西区域合作伙伴,全面负责“巨量引擎”江西市场的相干业务拓展。 渝网科技公司全称:江西渝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在地点: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信源路上饶娱乐创意核心9号楼公司官网:www.ywkeji.cn/公司简介:渝网科技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专一于全网络整合营销服务公司。 四顺团体公司全称:江西四顺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在地点: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工业园区公司官网:www.sishunwl.cn/公司简介:成立于2014年6月,注册资本三千万元,是一家以智能物流、大件物流、建材贸易、普货运输,汽车修理、物流园区、3PL、电子商务和供应链一体化倒退的综合型物流企业。 江西金利达公司全称:江西金利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在地点:江西省新余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渝东小道2951号公司官网:www.123ypw.com/公司简介:江西金利达旗下金利达药品交易网是为宽广的制药企业、经营企业提供互联网优质的药品信息服务、企业宣传和药品宣传与推广服务,提供药品全国销售渠道与网络,发展药品网上交易等电子商务应用服务。 江西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公司全称:江西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所在地点: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桃苑大巷2号公司官网:无公司简介:公司经营范围包含通信网络建设服务(包含征询、设计、施工和监理)等。 掌中有限公司全称:江西掌中有限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在地点: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艾溪湖北路129号绿地玫瑰城 守业幻想街区 201#1层公司官网:mewifi.com.cn/pc_index.ht…公司简介:掌中有限为用户提供优质、丰盛的客户端利用及挪动互联网增值服务。 对于飞援飞援是一个新兴的程序员接单平台。

May 31, 2022 · 1 min · jiezi

关于求职:Kira同学斩获百度校招提前批offer备战细节全揭秘

kira同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2021百度前端实战训练营优良学员,精品班一等奖我的项目小组成员 毕业季,是个充斥抉择和可能性的季节。站在读研、考公、待业、抉择将来扎根城市的岔路口,看着身边的伙伴或眼神动摇步履从容,或迷茫无措徘徊前行,想到尔后本人要单独面对行业的大浪淘沙,为所做出的每一个抉择负责,心中不乏忐忑,又未免期盼。 此时此刻,可能手机前的你也正蒙受着某些纳闷、面临着种种抉择、在保持幻想的路线上艰巨前行。接下来咱们将给大家分享一位一般又不一般的Kira同学的故事,心愿能给大家带来一丝启发。 她的关键词是抉择、时机、自学! 动摇抉择作为应届生,Kira也经验了读研和进入职场二选一的纠结期,思考到本身不长于钻研,且所在的计算机行业更早工作存在肯定劣势,因而在往年4月,kira就曾经确认了找工作的主基调。在工作方向上,因为学校的教学内容偏实践和根底,且与职场的岗位序列匹配并不间接,kira通过比照并联合本身状况,最终在5月初,确立了以前端为方向,并开始了自5月至9月,每天不少于10小时的全天学习。在多看书的同时,退出前端探讨群(就是在探讨群中看到百度前端训练营的信息)、社区,并保持用博客记录学习笔记。 想理解Kira博客的同学看这里⬇️ https://blog.csdn.net/weixin_... 抓住要害时机6月21日,百度前端技术实战训练营报名开启(点击查看详情),Kira在探讨群里看到信息后,第一工夫报名加入。这是由百度主办,为补充高校教育对实际环节设置有余而举办,实践+实际相结合的实战训练营。Kira在退出训练营线上千人大班课程后,通过五大模块十节课程(每节课程匹配预习资料、衍生浏览、预习实操作业及课程代码等内容)系统地学习了前端的相干常识。约一个月的课程周期后,Kira通过层层严格考核成为36名实践及实际能力均名落孙山的同学组建成的精品班的学员之一,并开始了约三周的拔高学习,在这段周期内,精品班的36名同学被分为6组,每两组由同一百度导师领导实现同一我的项目命题,并在结营当天问难PK,依据评审组独特打分,评比优胜小组及优良集体。Kira与他的小组搭档不畏艰难,在保持与致力中杰出地实现了我的项目命题,并取得了一等奖。 回顾百度前端训练营,Kira感叹颇深。在线上千人大班期间,课程视频体系化解说了前端常识、企业面试重点等,从实际和我的项目的角度,带来了对前端的全新理解;在精品班期间,我的项目降级为小组作业,让Kira首次尝试了企业式的我的项目合作模式,每天用于我的项目的工夫超过3小时,小组成员之间用在线文档、在线会议等形式亲密沟通,至今大家仍相互交换工作、行业常识。同时,与不同学校不同业余不同学历档次的人进行技术的交换碰撞,相互激励尝试或自学新技能,也是难能可贵的经验。最终Kira也是凭借训练营优良学员的加持,拿到了百度校招的内推机会,并胜利通过面试,拿到提前批offer。 施展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Kira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不仅体现在设置前端为方向后所保持的学习节奏和指标,也体现在她在整个训练营期间,为实现我的项目,屡次重复观看教学视频,尝试自学新性能,并在精品班的合作中,因为我的项目难度及挑战较大,边学边做,实现疾速成长。 重点来了,敲黑板!纵观Kira的经验,想胜利实现目标,达成欲望,一方面须要本身明确的抉择与继续学习排汇常识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须要把握时机!百度前端实战训练营就是Kira的时机,训练营中,除系统化的实践与实战经验能够作为学校教学内容的补充外,在近3个月的训练营中积攒的同学人脉,与百度业务部门之间的相互理解,对于职场文化价值观的了解也在本身的成长与面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前面的面试直通机会作为训练营优良学员的处分也有助于晋升面试通过率~~~ Kira的故事临时讲到这里,心愿对大家有所启发!

October 28, 2021 · 1 min · jiezi

关于求职:武汉有哪些优秀的互联网公司

不久之前,咱们这里就曾经聊过了: 《深圳有哪些优良的互联网公司?》《南京有哪些优良的互联网公司?》《合肥有哪些优良的互联网公司?》明天应小伙伴们的要求,再来聊一聊漂亮的湖北省武汉市有哪些优良的IT/技术类公司(不仅仅局限于纯互联网)。 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应该说也是我记忆深处收藏的城市之一,因为每每想到这座“浩瀚”的江城,在这里念书时的点滴光景便会在我的脑海里一一闪现。 年初的时候,我也把四年前在武汉的点滴记忆写成了一篇小文:《昨夜,我梦回武汉》,有时候总感觉这所有既相熟又生疏,如同产生在昨天,又如同过来了很久,有机会真的好想再去武汉待几天…… 好啦,扯得有点远了,接下来回归正题。留神,咱们这里只列举,不作过多评论,且排名不分先后,有些可能不肯定总结得全,小伙伴们有补充的能够留言,众人拾柴火焰高。 上菜! 华为武研所 类型:通信设施商地址:武汉市江夏区文化小道华为武汉研究所战火通信 类型:通信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四路6号腾讯武汉研发核心 类型:互联网地址:武汉市江夏区腾讯小道腾讯武汉研发核心小米武汉研发核心 类型:挪动互联网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小米武汉总部海康威视武汉研发核心 类型:人工智能、物联网、安防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关山小道光谷软件园中兴武汉研发核心 类型:通信设施商地址: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华师园路6号360武汉研发核心 类型:信息安全地址:武汉市江夏区光谷小道当代梦工场字节跳动武汉研发核心 类型:互联网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关山小道保利国内核心ThoughtWorks 类型:企业服务、信息安全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关山小道保利国内核心联发科武汉研发核心 类型:IC、芯片、软硬件地址: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光谷小道光谷金融港一期A4座联 影 类型:医疗、衰弱地址:武汉市江夏区高新小道高科医疗器械园小红书 类型:生存、内容、挪动互联网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关山小道保利国内核心斗 鱼 类型:直播、挪动互联网地址: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光谷软件园F3栋科大讯飞 类型:挪动互联网、数据服务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关山小道355号光谷新世界T1噢易云计算 类型:云产品、计划提供商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小道465号光谷创意大厦卷皮网 类型:电商地址: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光谷软件园生机天汇 代表产品:高铁管家、航班管家类型:挪动互联网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31号楚河汉街知音大厦多比特 类型:游戏、挪动互联网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关山小道光谷软件园F3木仓科技 代表产品:驾考宝典类型:汽车、出行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关山小道332号保利国内金山办公软件 类型:挪动互联网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关山小道光谷APP广场2号楼金山云 类型:互联网云服务商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关山小道光谷APP广场2号楼西山居 类型:游戏地址:武汉市光谷小道金融港B24栋石墨文档 类型:文档、工具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关山小道光谷软件园B2栋旷视科技 类型:AI、人工智能地址:武汉市江夏区光谷七路将来科技城F区F1栋极 验 类型:信息安全、数据服务地址:武汉市江夏区武大园四路武大园东路武大航域2区找钢网 类型:电商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关山小道光谷新倒退国内核心A座神策数据武汉研发核心 类型:数据服务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光谷小道新倒退国内核心微派网络 类型:娱乐、游戏、挪动互联网代表产品:《贪吃蛇大作战》、《会玩》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小道332号保利国内核心青藤云平安 类型:平安、数据服务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关山小道光谷软件园F1栋青 云 类型:数据服务、云平台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关山小道330号保利国内核心盛天网络 类型:游戏、娱乐地址:武汉市江夏区光谷小道金融港B7栋宝宝树 类型:社交、母婴地址:武汉市江夏区光谷小道光谷智慧园1栋绿盟武汉研发核心 类型:信息安全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关山小道光谷软件园9座神州数码 类型:硬件、数据服务地址:武汉市江夏区流芳路金融港一路光谷智慧园22栋悦然心动 类型:社交、游戏地址:武汉市关山小道K11新世界T1写字楼1608悦然心动明源云武汉研发基地类型:企业服务地址:武汉市光谷软件园五期F2栋其 他京东武汉研发核心亚信风靡在线扬讯沪江教育中原电子百纳信息(海豚浏览器)尚德机构三七互娱...等等最初,因为理解无限,难免会有疏漏和不当,小伙伴们能够留言补充,众人拾柴火焰高!

December 30, 2020 · 1 min · jiezi

关于求职:上岸算法-I-LeetCode-Weekly-Contest-221解题报告

No.1 判断字符串的两半是否类似 解题思路 统计元音字母数量即可。 代码展现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ean halvesAreAlike(String s) {        int n = s.length();        int a = 0, b = 0;        for (int i = 0, j = n - 1; i < j; i++, j--) {            a += "AEIOUaeiou".indexOf(s.charAt(i)) >= 0 ? 1 : 0;            b += "AEIOUaeiou".indexOf(s.charAt(j)) >= 0 ? 1 : 0;        }        return a == b;    }}No.2 吃苹果的最大数目 解题思路 贪婪的思路,咱们总是吃掉剩下的苹果中最先烂掉的。应用优先队列能够保护剩下的苹果哪些先烂掉。 代码展现 class Solution { static class Apple { int num; int day; public Apple(int num, int day) { this.num = num; this.day = day; } } public int eatenApples(int[] apples, int[] days) { PriorityQueue<Apple> bucket = new PriorityQueue<>(Comparator.comparingInt(a -> a.day)); int res = 0; for (int i = 0; i < apples.length; i++) { if (apples[i] > 0) { bucket.add(new Apple(apples[i], i + days[i])); } res += eat(bucket, i); } // 不再减少苹果,将剩下的吃完 for (int i = apples.length; !bucket.isEmpty(); i++) { res += eat(bucket, i); } return res; } // 在第 day 天吃苹果,返回能吃到的数量 (0 或 1) private int eat(PriorityQueue<Apple> bucket, int day) { while (!bucket.isEmpty()) { Apple a = bucket.poll(); if (a.day <= day) { continue; } if ((--a.num) > 0) { bucket.add(a); } return 1; } return 0; }}No.3 ...

December 28, 2020 · 3 min · jiezi

Indeed-年度最佳工作The-Best-Jobs-in-the-US排行榜201903

2019 年 3 月,美国知名求职网站 Indeed 发布了一份 2019 年最佳工作清单,排在榜首的是机器学习工程师,职位的平均薪水为 14.6万美元(约98万人民币),去年的增长率高达 344%。 在总榜上来看,与技术相关的工作仍然是高收入赢家。在榜单的前 25 名工作岗位中,有 9 个高薪工作被技术职位占据。 下面就是 Indeed 的完整榜单: 原始链接:indeed blog

August 7, 2019 · 1 min · jiezi

校招季到来你可能需要这一份求职作战计划

              作者:黄小斜          今天和各位要参加校园招聘的小伙伴聊一下,如何制定校园招聘计划。     现在是七月中旬,这段时间大家应该都已经在准备秋季招聘了,因为我之前也有说过秋招提前批大概在七月中下旬就会开始,而正式的招聘一般在八月底到九月之间会陆续召开,所以相当于这三个月的时间都会是持续的秋季校园招聘。     如果说高考,考研都是拿成绩定胜负,一次考试定终生,那么校园招聘给了你很多次的求职机会。你可选择参加各种公司的招聘,然后最后选择一下你真正想要去的公司工作。这对于我们来说,其实选择是更加多元化的,不像高考的时候,也就那么几个人能考上清华北大,而你连想都不敢想。     现在的情况是你可以尝试所有的公司,只要你有实力,你就有机会,虽然我感觉进bat的难度要远远的低于高考考上清华北大。但是,秋季校园招聘依然是很多同学都需要认真准备的一场战役,这是场持久战,耗时两到三个月。     对于准备充分的同学来说,可能一个月之内就可以结束战斗,但是对于那些准备尚未充分的同学来说,如果你一个月不能拿到心仪的offer,那么久只能继续战斗到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甚至要等到春招。     所以,我们必须要把秋季招聘当成一场持久战,一场拉锯战。这两到三个的时间应该如何规划和安排呢?我想分享一下我之前自己的准备经历,去年七月份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参加阿里的提前批招聘了,我从四月份开始准备了,大概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每天复习技术知识点,刷算法题,然后准备简历直到七月份的时候,我就全面做好战斗准备了。     于是我很自然地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网申和面试,从七月初一直到八月中下旬我参加了十几家公司的,网申面试笔试直到拿到offer,最后拿到offer的公司也有十多家了,我参加的面试次数也至少有二三十次了。     当然,我不是所有公司都会去面试的,因为时间也是有限的,等到秋招的时候很多公司的面试时间都会冲突,你必须做出抉择。当时我基本上把大部分我感兴趣的一二线互联网公司都面试过了。          那么如何去制定一个秋招的计划呢?我们现在说的不是复习计划,而是一个作战计划。因为现在说复习计划,其实有点为时过晚,而作战计划对现在来说才恰到好处。下面咱们仔细说说怎么制定作战计划。     七月份的时候你必须至少要准备好一份你自己这个方向,这个岗位的一份比较满意的简历。     简历是第一步,然后你要了解网上的招聘渠道,内推的渠道。这里就不得不提牛客网,然后像脉脉,boss直聘等求职网站。有了这两样东西,你就可以完成网申了。     然后接下来的环节就是笔试,笔试的话,因公司而异,可能是线上或者是线下,但现在大部分都是在线上笔试,而且现在基本上都是在牛客网做笔试。     所以尽量把牛客网上的笔试题你多刷一刷,把LeetCode,剑指offer等经典题库都刷一刷,都是很好的参考题型,包括历年真题你也需要多去练手。所以你在笔试这一块的话,这段时间是一点都不能落下的。笔试就跟做数学题一样,你需要保持一个手感,所以你这两个月的求职过程中,笔试基本上是不能落下的。     而且刚好秋招过程中你需要参加的笔试面试也比较多,所以你有很多机会去做那些公司的在线笔试,你会发现你每天都得做那些公司的题目,你的手感也会慢慢积累,过完笔试,接下来就到面试环节了。     面试的话,其实也是一个道理,你可以在一次又一次的面试中逐渐积累经验,一开始的话,你一定要对简历上的内容非常的熟悉,简历上一定要写你的强项,写出那些你真的能说出个所以然的内容,然后在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一定会着重提问你简历上的内容,所以你必须要好好发挥你在简历上的亮点。          网申、简历、笔试、面试就是秋招最重要的四样东西,你要发现你在秋招过程中基本上每天都要做这四件事情,你要投简历,你要参加笔试你,要参加面试。     那么如何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状态呢,其实说到底,你准备的情况是会很真实地反映在求职过程中的,如果你准备的好,你在一家公司面试顺利,其他所有公司都能会很顺利。相反,如果你准备的不充分,你在一家公司面的不好,可能在其他公司就会屡屡失败,这其实就是28定律吧,80%的offer掌握在20%人的手里。     但是我要说的是,秋招其实还是挺看运气的,比如说如果你能在笔试题多拿几分,多做一道题,你可能就可以有机会参加面试。     很多同学的笔试都是弱项,当面试的话大家的整体的实力差距会明显的比较小一点,特别是一些比较小一点的公司来说,很难就是从一个面试者套路式的回答来分辨出它们之间的一个差距,而你大公司的话,面试官会问得非常的详细,但中小公司相对来说会比较水一点,他们很难分辨优秀的面试者和混水摸鱼的人。          为什么我要说运气呢,因为之前我有个同学,就是秋招前期非常不顺利,然后后期还是成功逆袭了,拿到了百度美团等大厂的offer,你能想象吗,9月之前他一个offer都没拿到,后面都有点自暴自弃了。但是我依然在鼓励他,不要放弃,坚持到最后。     好在他也继续坚持了下去,到最后有几次面试的时候,他自己感觉发挥的都不是很好,但是还是拿到了offer,所以千万不要放弃,对于秋招这种长期的持久战来说,放弃就意味着你丧失了很多的机会。     我算了一下,一次秋招你至少可以参加30家公司的笔试和面试,所以有任何一家公司能给你offer,你都可以算是一个胜利者。     所以把心态放平,先用一些小公司去练手,然后再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准备你感兴趣的那些公司,,特别是像BAT这样的公司,面试的要求会比较高,所以你一定要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再去尝试,要不然可能这一次机会,会被你浪费掉,所以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的机会。          然后再说一些,求职方面的一些小技巧吧,不能说小技巧,算是小贴士好吧。     比如说,提前批面试,内推这些渠道要不要参与呢?我跟你说一定要参与,特别是对于有准备的同学来说,提前批、内推都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特别是提前批,他可以直接给你锁定offer,这意味着你后面的面试,很多轮不用参加了,然后如果是内推的话,在这个年头是比较不值钱的。     所以内推的作用不是很大,但是你如果不内推的话,可能机会就更少了,所以能内推的尽量内推。前面的提前批、内推两次机会,如果你这两次机会都没把握住,别灰心,其实还有机会,刚好也是最后一次机会,也就是最正式的秋季招聘,大概在9月份开始。     秋招的话,应该算是每年都会有的一个盛宴吧,特别是像宣讲会啊、线下的一些笔试面试会变得特别多,特别多,特别多。宣讲会的话,除非提供给你笔试面试机会,要不然基本上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如果有线下笔试、面试的机会一定要把握住。相对而言,我觉得线下面试是比线上面是要困难一些的,因为会有很多手写算法的考察,还有一些临场应变的考察。这里我也想给大家提个醒,线下的求职过程相对要繁琐一点,比如说一般是需要在酒店集合,然后做个签到,接着排队等候面试,你需要跟面试官当面的去沟通交流,这会特别辛苦。     说实话,我当时陪着我朋友跑了很多的线下面试,真的感觉好累啊!真的是跟打仗一样,一场接一场。          所以到线下求职的环节,我想提几个建议:     第一点就是,能早到尽量提早到,因为有时候你早到现场就可以早签到,少一些等候时间,因为有时候你会发现一等可能一下午就过去了,你本来可能可以用这些时间再去复习更多的东西。     第二点就是。线下的面试一定要自信。,定要能够很好的跟面试官沟通交流,比如说自我介绍,要很熟练,然后对面试官的一些问题,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要能够快速的反应。不要在那边支支吾吾的,给人家留下不好的印象。     第三点就是,对于手写算法题一定要有所准备,自己平时特意练习一下,平时多在纸上写写算法,然后到现场写的时候,你就不会这么紧张了。     第四点就是,调整好心态,然后安排好时间,因为你会发现你很多时间都是花费在去面试场地的路上,这段时间会非常的长,等待的时间同样会非常的长。     有时候你会感觉身心疲惫。特别是你一天要跑很多个面试点的话,你真的会感觉好累的!所以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身体和心理上都要有准备。     最后一点就是,秋招是你跟很多人之间一个较量的环节,但是也是跟很多人合作的一个机会,你需要多跟你的同学合作,一起参加招聘,一起准备求职,这样你会感觉没有那么孤独,没有那么累,就跟考研一样,大家一起战斗的话,会让你整个过程中更加的有自信,不会轻易放弃。     说了这么多,还是想告诉大家,秋招,准备要趁早,投递简历也要趁早,提前批内推什么的一定不要错过啦,不要担心留下面是记录,其实你多去尝试机会总是你的,你不敢尝试,可能机会就是别人的了。     这个机会你可能不知道,他的难度大不大?我很明确的告诉你,到秋招的时候就真的是真刀实枪的厮杀了,你要面对的是非常多刚刚从实验室、教室走出来的应届生们,所以加油吧,少年们。               文能码字,武能coding,是我黄小斜,不是黄老邪噢。          

July 14, 2019 · 1 min · jiezi

那些有实力进入-BAT-的本科生都做对了什么事

作者:黄小斜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黄小斜】 最近这段时间,我们部门来了几个年纪轻轻的本科生,最小的比我们小五岁左,这对于我来说还是比较有冲击力的。 想想我也是九0出头的老腊肉了,想当年我上大学的时候,除了整天打游戏,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干成。 总算是在大学最后那段时间想通了,考上了个研究生,考完研之后我全力备战互联网公司的招聘,最终也如愿以偿进入阿里,其实 BAT 里的大部分校招员工都是研究生,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什么样的本科生才可以进入 BAT ? 大家都知道,BAT 在目前可以代表着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最高水平,至少在技术方面是可以代表其最高水平的,本科生如果想要进入这样的公司工作,就必须要在大学期间做好充足的准备。 不过有一点要说明一下,最近来两位实习生,他们都是来自 985 学校的本科生。 学历固然重要,但其实学历更彰显了他们的学习能力,这位师弟告诉我,他从今年的一月份开始准备实习生招聘,准备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成功拿到了阿里的实习offer。 我当时很惊讶,觉得他的学习能力应该是非常强,他在大一大二主要学习的也是专业课程,当然了,他是科班出身的学生,学的是软件工程。 在课程方面,相信他学的是比较好的,除此之外,他自己也利用业余的时间自学了 Java,这期间他也接触了其他很多方向,包括游戏开发以及机器学习、数据开发等等方向。 其实这个经历跟我那时候还是挺像的,毕竟大家都会有一段迷茫的阶段,不知道自己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向,更不知道将来将要为哪一份工作去努力拼搏。 他在大三的寒假就已经想明白了这个道理,他确定了自己做 java研发的方向,并且开始努力的准备实习生招聘。 当然,校园招聘对本科生和硕士生的要求还是会有稍稍的不同的,虽然说差距并不很大,因为其实主要考察的还是你的技术能力,也就是基础知识。 我在读研的那段时间基本上就是从零开始学 Java 的,学的也快一两年的时间了,如果你是科班出身的学生,你在本科阶段,也可以花了一两年的时间去学习,可能效果会比我自己学更加好,然后再花上几个月的时间去复习,准备招聘,所以以985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说,我想这也不是什么难事。 从这位师弟的身上,我可以看到很多闪光点,他非常的自信,阳光,并且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能够很及时的去请教别人,然后得到反馈,也是做成一件件工作,在这方面我觉得我还可以向他学习。 本科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力进BAT,其实是非常厉害的,像我们这些读完研再出来的学生,真的觉得自己的竞争力有点不足了,毕竟现在这个年代,年轻就是资本,特别是对于程序员这一行当,你老了,你的最核心竞争力这会儿逐渐下降,从而被年轻人给取代。 所以说本科生想要进 BAT,首先你的技术要比较扎实,最好你还要来自于比较好的学校,这样子可以证明你的一个学习能力是没有问题的,除此之外,你最好有一些项目或者实习经历能够证明你的实践能力,最后,你需要有一份非常好的简历,能够在面试中表现出色。 说到底,这仍然是一个需要我们去实践的一个过程。而研究生阶段,如果你想进 BAT,其实难度会低不少,这也是为什么 BAT 很多校的生都是研究生的原因,因为你有更多的时间是积累,你比本科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自学一些东西,去准备校园招聘。 当然了,这些这些所谓的经验,这些所谓的学历上的提升,代价就是你花费了更多的时间,你付出了三年的时间去,去做那些别人可能,并不太在意的事情。 而当你到公司成长三年之后,你可能,可以得到更大的提升。不过这也是因人而异了,可能读研的效果在长期看来可能更加的好,但是在短期看来,工作三年,比读研三年要好得多。 不过对我来说,读研是非常宝贵的一段经历,因为我是非科班的学生,没有研究生这段经历,我是不可能进 BAT 的,这辈子都没有机会进BAT的。 因为读完研,我的眼界提高了,不只是一个档次,就感觉身边的人都非常优秀,你自己也会强迫自己变得优秀,所以读研对我来说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吧。 可能对那些本科时期就很优秀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不理解,为什么你需要读研呢?我明明我们本科阶段也可以做的很好,也可以去 BAT。 其实这就是每个人人生轨迹的不同,因为我没有办法在本科生就达到他们这样的高度,所以我必须使用读研这个方式去改变我自己,说的有点远了,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时间成本这件事情。 读研是需要时间成本的,一般是两到三年,等你带来的是一份学历,以及两年的积累经验的时间,当然你也可以用这段时间来做很多事别的事情,而工作两到三年,可以让你更早的进入社会,更早地make money。 虽然这在长期看来,并不会影响你整个人生的脉络,因为你人生可能有二三十年都要花在工作上,这两到三年的领先并不会让你有多大的领先优势,但是也足以让你有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开始。 所以本科生能进 BAT 的人,并不一定要读研,反之,你可能需要花更多时间去积累,去为自己荒废的本科生活买单。

July 11, 2019 · 1 min · jiezi

编程能力与编程年龄

作者丨酷壳/陈皓, http://coolshell.cn/articles/... 程序员这个职业究竟可以干多少年,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很多人都说只能干到30岁,然后就需要转型,就像《程序员技术练级攻略》这篇文章很多人回复到这种玩法会玩死人的一样。我在很多面试中,问到应聘者未来的规划都能听到好些应聘都说程序员是个青春饭。因为,大多数程序员都认为,编程这个事只能干到30岁,最多35岁吧。每每我听到这样的言论,都让我感到相当的无语,大家都希望能像《21天速成C++》那样速成,好多时候超级有想和他们争论的冲动,但后来想想算了,因为你无法帮助那些只想呆在井底思维封闭而且想走捷径速成的人。 今天,我们又来谈这个老话题,因为我看到一篇论文,但是也一定会有很多人都会找出各种理由来论证这篇论文的是错的,无所谓了,我把这篇文章送给那些和我一样准备为技术和编程执着和坚持的人。 论文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篇论文《Is Programming Knowledge Related to Age?》(PDF链接),这篇论文是两个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两个人Patrick Morrison 和 Emerson Murphy-Hill 对StackOverflow.com上的用户做了相关的数据挖掘得出来的一些数据。(我们知道StackOverflow.com上的数据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用来分析和统计,所以这篇论文的真实性是有的) 数据采样和清洗条件如下:(数据全量是1694981用户,平均年龄30.3岁) 15-70岁之间的用户(这年龄段的用户被称做“Working age”),当然,有很多用户没有输入年龄,这些用户都被过滤了。 用户在2012年内都回答过问题。因为StackOverflow在2012年对问题和答案的质量要求得比以前高了一倍,所以更能反映程序员的真实水平。 Reputation声望在2-100K之间。(注:StackOverflow的用户Reputation是得到社会认可的,在面试和招聘中是硬通货币。比大学的学分更有价值) 上述的条件一共过滤出84,248名程序员,平均年龄:29.02岁,平均Reputaion在1073.9分。 年龄分布图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他们的年龄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程序员年纪的正态分布(高点在25岁左右,但是中点在29岁左右) 能力和年龄分布图 然后,计算每个人每个月的Reputation,这样可以找到这个用户的真正的活跃时间,这样便于计算这个程序员的真实能力。(总声望 / 活跃时间),可以得到他平均每个月得来的Reputation。 我们来看看程序员的能力和年龄段的分布图:(你可能会大吃一惊) 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程序员的能力在从25岁左右开始上升,一直到50岁后才会开始下降。所以说,程序员吃的不是青春饭。只有码农,靠蛮力,用体力而不是用脑力的程序员才是吃青春饭的人。 年纪大的人是否跟不上新技术 论文的作者分析了Tag,用了最近5年内比较流行的技术Tag,然后用了一套比较严谨的算法来查看那些所谓的“老程序员”是否在新技术上跟上不了,所谓跟不上,也就是这些老的程序员在回答这些新技术上并不活跃。所谓老,就是37岁以上的程序员(就是我现在的年纪)。 得到了下表:可以看到,老程序员和年轻的程序员对于一些新技术的学习来说也是差不多的,甚至有些项还超过了年轻的程序员。 结论 论文的结论是: 1)程序员技术能力上升是可以到50岁或60岁的。 2)老程序员在获取新技术上的能力并不比年轻的程序员差。 我的一些感受 最后,我说一说我的一些感受: 这些年来的对于外企和国内感受—— 国外牛B的IT公司的工程能力并不见得比国内的要强多少,但是国外那些NB的IT公司的架构和设计能力远远超过国内的公司,最可怕的是,那些有超强架构和设计能力的“老程序员们”还战斗在一线,这些战斗在一线的老鸟的能力绝对超过100个普能的新手。 对年轻程序员的感受——国内新一代的程序员们太浮燥了。老实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你没有编程到30岁,你还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程序员。所以,并不是编程编到30岁就玩完了,而是编程编到30岁才刚刚入门。这些不合格的程序,整天BS这个不好,那个不好的,而且喜欢速成,好大喜功。 我是一个奔四的人了,编程就像登山一样,越往上爬人越少,所以,在我这个年纪还有想法,对编程还有热情的人不多了,基本上都是转Manager了。其实,什么职位,Title都是虚的,公司没了什么都没了,只有技术才是硬通货。而且,越是这个年纪还在玩编程玩技术的人,其实其经验和能力都是比较强的,都是中坚力量,如果还有其它这个年纪和我一样的人,求交往。 (全文完) 本文内容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一份新鲜出炉的腾讯后端面经 喜欢本文的话,就点一下“在看”吧

June 16, 2019 · 1 min · jiezi

张一鸣10年面试2000人我发现混的好的人全都有同一个特质

点击上方“程序员江湖”,选择“置顶或者星标” 你关注的就是我关心的! 张一鸣 ,今日头条创始人,2013年,他先后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的创业者”和《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张一鸣演讲整理: 为何毕业多年后 原本水平差不多的同学都拉开了差距? 大家好!各位都非常年轻,我今天来的时候挺有压力。因为我毕业快11年了,看到你们,真是觉得“长江后浪推前浪”。 我去年参加了武汉的校招,感觉新一代年轻人的素质确实都非常好。我昨天就在想,今天应该跟大家分享什么。想了想,先把题目拟出来,把乔布斯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改成“Stay hungry, Stay young”。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和体会。另外,我作为面试官,过去10年里,可能面试过小2000个年轻人。有的和我在一家公司,有的去了别家公司,他们发展差别其实非常大。从算法层面上讲,我们把这叫做“正例”和“负例”。我想分享一下:为什么“正例”和“负例”发展差别这么大? 什么是“Stay hungry, Stay young”?“Stay hungry”,大家都知道,就是好奇心、求知若渴、上进心。但为什么要说“Stay young”? 我觉得年轻人有很多优点:做事不设条条框框,没有太多自我要维护,经常能打破常规,非常努力、不妥协、不圆滑世故。 10年过去了,有的年轻人,依然保持着这些很好的特质。我觉得这就算“Stay young”。 “Stay young”的人基本没有到天花板,一直保持着自我的成长。相反,很多人毕业后提高了技能,但到一个天花板后,就不再成长了。 我先分享我的个人经历 我是如何在毕业第2年就成了 管理四五十人团队的主管? 2005年,我从南开大学毕业,加入了一家公司叫酷讯。我是最早期加入的员工之一,一开始只是一个普通工程师,但在工作第 2 年,我在公司管了四五十个人的团队,负责所有后端技术,同时也负责很多产品相关的工作。 有人问我:为什么你在第一份工作就成长很快?是不是你在那个公司表现特别突出? 其实不是。当时公司招聘标准也很高。跟我同期入职的,我记得就有两个清华计算机系的博士。 那我是不是技术最好?是不是最有经验?我发现都不是。后来我想了想,当时自己有哪些特质。 1、我工作时,不分哪些是我该做的、哪些不是我该做的。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后,对于大部分同事的问题,只要我能帮助解决,我都去做。当时,Code Base中大部分代码我都看过了。新人入职时,只要我有时间,我都给他讲解一遍。通过讲解,我自己也能得到成长。 还有一个特点,工作前两年,我基本上每天都是十二点一点回家,回家以后也编程到挺晚。确实是因为有兴趣,而不是公司有要求。所以我很快从负责一个抽取爬虫的模块,到负责整个后端系统,开始带一个小组,后来带一个小部门,再后来带一个大部门。 2、我做事从不设边界。当时我负责技术,但遇到产品上有问题,也会积极地参与讨论、想产品的方案。很多人说这个不是我该做的事情。但我想说:你的责任心,你希望把事情做好的动力,会驱动你做更多事情,让你得到很大的锻炼。 我当时是工程师,但参与产品的经历,对我后来转型做产品有很大帮助。我参与商业的部分,对我现在的工作也有很大帮助。记得在07年底,我跟公司的销售总监一起去见客户。这段经历让我知道:怎样的销售才是好的销售。当我组建头条招人时,这些可供参考的案例,让我在这个领域不会一无所知。 以上就是我刚毕业时的特点。 10年观察 我遇到的优秀的年轻人都有这5大特质! 后来,我陆续加入到各种创业团队。在这个过程中,我跟很多毕业生共处过,现在还和他们很多人保持联系。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看到的一些好和不好的情况。总结一下,这些优秀年轻人有哪些特质呢? 第一,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学习新事物、新知识和新技能。今天不太谦虚,我把自己当做正例,然后再说一个负例。我有个前同事,理论基础挺好,但每次都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完就下班了。他在这家公司呆了一年多,但对网上的新技术、新工具都不去了解。所以他非常依赖别人。当他想要实现一个功能,他就需要有人帮他做后半部分,因为他自己只能做前半部分——如果是有好奇心的人,前端、后端、算法都去掌握、至少有所了解的话,那么很多调试分析,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做。 第二,对不确定性保持乐观。比方说头条最开始时,我跟大家讲:我们要做1亿的日启动次数。(当然,现在不止1亿了,我们现在的日启动次数已经差不多5亿。)很多人觉得,你这家小公司怎么可能做得到呢?大公司才能做得好。所以他就不敢努力去尝试。只有乐观的人会相信,会愿意去尝试。其实我加入酷讯时也是这样。那家公司当时想做下一代搜索引擎(最后也没有做成,只做了旅游的垂直搜索)。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的,我自己觉得很兴奋。我确实没有把握,也不知道怎么做,但当时就去学,就去看所有这些相关东西。我觉得最后也许不一定做成,或者没有完全做到,但这个过程也会很有帮助——只要你对事情的不确定性保持乐观,你会更愿意去尝试。 第三,不甘于平庸。我们在座各位,在同学中已经非常优秀了。但我想说,其实走向社会后,应该再设定更高的标准。我见到很多大学期间的同学、一起共事的同事中,有很多非常不错的人才,技术、成绩都比我好。但10年过去,很多人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我觉得他应该能做得很好,但他却没有做到。 很多人毕业后,目标设定就不高了。我回顾了一下,发现有同事加入银行IT部门:有的是毕业后就加入,有的是工作一段时间后加入。为什么我把这个跟“不甘于平庸”挂在一起呢?因为他们很多人加入,是为了快点解决北京户口,或者当时有些机构有分房补助,可以购买经济适用房。 后来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如果自己不甘于平庸,希望做得非常好的话,其实不会为这些东西担心:是否有北京户口,是否能买上一套经济适用房? 如果一个人一毕业,就把目标定在这儿:在北京市五环内买一个小两居、小三居,把精力都花在这上面,那么工作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他的行为会发生变化,不愿意冒风险。 比如我见到以前的朋友,他业余做一些兼职,获取一些收入。那些兼职其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而且对本职工作有影响,既影响他的职业发展,也影响他的精神状态。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哎,快点出钱付个首付。我觉得他看起来是赚了,其实是亏的。 不甘于平庸很重要。我说不平庸,并不是专门指薪酬要很高或者技术很好,而是你对自己的标准一定要高。也许你前两年变化得慢,但10年后再看,肯定会非常不一样。 第四,不傲娇,要能延迟满足感。我在这里举个反例:两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年轻人,素质、技术都蛮不错,也都挺有特点。我当时是他们的主管,发现他们在工作中deliver的情况始终不好。他们觉得其他同事比他们做得差,其实不是:他们确实可以算作在当时招的同事里面TOP 20%,但误以为自己是TOP 1%。所以很多基础一点的工作,比如要做一个调试工具,他就不愿意做,或者需要跟同事配合的工作,他就配合得不好。 本来都是资质非常好的人才,人非常聪明、动手能力也强,但没有控制好自己的傲娇情绪。我觉得这和“不甘于平庸”不矛盾。“不甘于平庸”是你目标要设得很高,“不傲娇”是你对现状要踏实。 这2000个样本当中,我见到很多我原来觉得很好的,其实没有我想象中的发展好,我原来觉得不好的,其实超出我的预期。这里我也举个例子: 当时我们有个做产品的同事,也是应届生招进来,当时大家都觉得他不算特别聪明,就让他做一些比较辅助的工作,统计一下数据啊做一下用户反弹啊之类。但现在,他已经是一个十亿美金公司的副总裁。 后来我想想,他的特点就是肯去做,负责任,从来不推诿,只要他有机会承担的事情,他总尽可能地做好。每次也不算做得特别好,但我们总是给他反馈。他去了那家公司后,从一个用户量不到10万的边缘频道负责起来,把这个频道越做越好。由于这是一个边缘频道,没有配备完整的团队,所以他一个人承担了很多职责,也得到了很多锻炼。 第五,对重要的事情有判断力。选什么专业、选什么公司、选什么职业、选什么发展路径,自己要有判断力,不要被短期选择而左右。上面一些例子,也都涵盖了这一点。比如当时很多人愿意去外企,不愿意去新兴的公司。06、07年,很多师弟、师妹问我职业选择,我都建议他们去百度,不要去IBM、微软。但实际上,很多人都是出于短期考虑:外企可能名气大、薪酬高一点。 虽然这个道理,大家都听过很多遍。刚毕业时薪酬差三五千块,真的可以忽略不计。短期薪酬差别并不重要。但实际上,能摆脱这个、能有判断力的人,也不是特别多。 这些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谢谢! 作者:张一鸣 来源:Bytedancer(ID:Bytedancer) 推荐阅读: ...

June 16, 2019 · 1 min · jiezi

HR问你目前有几个offer聪明人会怎么说

点击上方“程序员江湖”,选择“置顶或者星标” 你关注的就是我关心的! 一个朋友和我聊天,说起自己最近被虐的面试经历。他985毕业,工作3年,看中了一家月薪1.5万的工作,准备跳槽。虽然在北京不算高,但也还不错,他的各方面条件也很匹配,拿下不成问题。 可没想到HR那关都没过,就收到了拒信。 他特别不能理解,找了很多内部人士问了一圈,得到的结论是:HR觉得他没诚意。 我问他是不是表现得太自负,他说自己完全没感觉。想了半天,可能是被问到拿了几个offer的时候,表现得不尽如人意。 其实,这个问题很多人遇到过。有人把它比喻成“相亲对象问你相中几个了”,看起来并不难回答,但却是险象环生。 说多了,显得自己不够重视眼前的雇主;说少了,好像显得自己没有能力,都没有公司愿意要。到底怎么说合适,值得每个人仔细思考。 当HR问你offer情况,是什么意思? 第一, 对你感兴趣,想要进一步了解你。 首先恭喜你,HR这么问,八成是对你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你。 比如通过了解其他公司给你的offer,HR可以知道你选择了哪些公司,主要分布在哪些行业等,从而了解你对自己的规划以及未来期望发展方向。 比如,如果HR发现你拿到的offer来自各个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公司,就会让人感觉,你缺少明确的职业规划,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但HR想招的人,不过是一个不轻易跳槽,深耕自己所擅长领域的好员工。 其次,HR想了解你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offer情况,HR可以评估你的价值,获取你在市场上对标的位置,也可以判断你接受自家公司offer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果你手里有很多大公司的offer,说明你的市场竞争力很强。但同时也意味着,HR争取你的成本会增加。一方面,她需要提高薪资,才能吸引你。另一方面,还要做足后备,适当把精力放在其他面试者身上。 第三,掌控你的求职进展,跟你讨价还价。 面试是一个挑选过程,也是一场谈判。HR在面试过程中随时掌握候选人的求职动态,才能掌握主动权,来讨价还价。 如果你手里的其他offer已经进入后期阶段,HR如果喜欢你,就会加紧面试流程。同时,通过其他offer来判断你的薪资,在心里给你估价,更有针对性地和你讨论年薪。而如果,你手里并没有offer,在HR眼里,就是缺少足够谈判的筹码,那么在谈薪资的时候,她就更有底气。 HR问你offer情况,应该怎么回答? 首先,不要太实在。 无论你在市场有多红,手里有多少offer,最好都不要合盘托出。广撒网是跳槽圈的禁忌,会给HR感觉“你并不是认可一家公司的能力和文化,只是随便试试”。但HR更在意的是,你加入本公司的可能性以及合理性。 曾经有个HR跟我说,自己有一天面试了五个人,每个人都跟她说,“我还有很多面试,还拿了不少offer”。我本以为她会觉得自己见到了宝,可她却跟我说,“这样的人,不专一”。 所以,这个问题,不要回答得太过随意,可以模糊处理,比如说目前是在看一些机会这种客套话,让HR心理也好受一些。 其次,也不要跪舔。 很多人只奔着一家公司去的,没收到其它offer,为了表达自己的忠诚,会和HR说“只看好这家公司,只想来这里上班”。 有一句话叫“上赶子不是买卖”,商家企图讨好客户,但实际上却起到了相反的效果,让客户产生了不必要的怀疑。同样,HR也难免会觉得你没得选了才表现得如此急切,从而判定你是个不受欢迎的人,而本公司也成了你手里最后一根稻草。这样一来,你的价值在他心里也大打折扣了。 所以,洞察HR的心思,你只需实事求是说出你欣赏这家公司的几点原因,然后列出自己有哪些优势可以为公司做贡献。在这个过程中,情绪需是平和的,对话的态度也是基于彼此平等的。 最后,委婉表达自己受欢迎,但却把当前雇主放在第一位。 无论是太过急切,还是太过冷淡,都多少有点吃亏,所以最好的策略就是既委婉地表达自己很受市场欢迎,又说出自己更喜欢眼前面试的这份工作。 即便自己真有很多offer,也可以只说2-3个业界靠谱有名的公司。然后列举自己在原来公司做出的成绩:升职加薪、项目经历,带团队的成果等等。 如果没收到offer也没关系,可以说其它公司的面试还没有去,首先来这里了,因为更喜欢贵公司,觉得更加适合,对这个职位很有兴趣,回答的要坦然自信。 其实,面试过程中,谈其他offer是比较忌讳的,所以还是尽量能少说就少说,适当释放必要信息就好。不要过度比较,但可以通过其他offer来给HR一些提示,你希望的薪资和待遇怎么样,总之一步步拿捏面试官的心理,就能争取更多利益。 如果你和那家公司真正契合,无论你收到多少offer,属于你的怎么也跑不掉。 话说你有怎样的经历,欢迎留言分享~ 推荐阅读: 从零开始搭建创业公司后台技术栈 进了阿里,还是觉得自己很失败 喜欢本文的话,就点一下“在看”吧

June 15, 2019 · 1 min · jiezi

秋招还有-1-个月到达战场请做好准备

不知不觉就到了六月份,六月本属于夏天,为什么说秋招快要开始了呢,实际上,秋招的这个“秋”字早就名不副实了,现在的大公司都喜欢在秋招之前就开始内推、招聘提前批学生,而提前批招聘的最早时间点大概就是6月底7月初的时候。 不过,这个时间点开始招聘的基本上都是技术岗位,也就是程序员,同为程序猿的我,希望借这篇文章,提醒各位即将参加校园招聘的朋友,真的不早了,你准备好迎接秋招了吗,这可能是你离大厂理想最近的一次机会。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就已经想好,这个月是我最后复习的一个月,从7月开始,提前批就是我的主战场,开始内推、投简历、笔试面试,尽量在提前批能够拿到满意的offer,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在秋招的时候才疲于奔命。 本着这样的一个想法,我在秋招提前批就拿到了bat的研发offer,然后在秋招期间又拿到了网易、滴滴、头条、华为、亚马逊等offer,基本上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结果了。 当然,这之前我复习了大概3个月左右的时间,这只是复习时间,我在研究生两年时间里基本上也都在学习,最终的目标自然就是秋招,两年的学习时间+3个月的最后冲刺复习时间,能拿到这样一个结果,其实也不是特别意外的事情,当然,这也和我对校园招聘比较好的理解密不可分。 在战略上轻视对手,在战术上要重视对手。为什么说秋招提前批是你拿到offer的最好机会呢,因为这个阶段参加招聘的同学并不多,很多同学要么在公司实习,要么在实验室给老师打工,如果是本科生的话,可能还有课程要学习。 所以,你在秋招提前批能拿到offer的可能性不低于秋招正式批,或者说,可能要更高,秋招正式批参加的人数多,岗位数也多,提前批参加的人数少,岗位数却不一定少。 对于技术同学来,其实最头疼的还是如何准备秋招,如何系统地进行复习,我是Java工程师,所以对于后端的招聘要求还是比较了解的,对于其他方向没有太多发言权。 作为一个后端工程师,你必须要对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烂熟于心,同时对于后端必备的数据库、并发编程、网络编程、分布式、缓存、消息队列、微服务等内容有所认识和掌握,如果你是Java方向的同学,那么不用多说,Java的核心技术、JVM内存管理和调优、常用的spring和ibatis框架等等技术你都要熟练掌握。 如果你被以上的要求吓到了,那也不要紧,这都是BAT等大公司的要求,你可以努力尝试去达到这个高度,即使你只能掌握百分之70、80,那么也足够你拿到二线公司的offer了,如果你基础扎实,那么即使你的知识广度不够,也很容易受到大公司的青睐,因为通过你的底子可以看出来,你的学习能力比较强。 除此之外,程序员参加校园招聘绕不过的一个坎就是算法,关于如何准备算法笔试面试,我也写了不少文章了,但事实上,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准备的方式也差不多,无非就是刷题、LeetCode、剑指offer,外加一些真题,就可以硬着头皮上战场了。归根到底一句话,刷题是一定要刷题的,否则你会被怼的很惨。 讲完了上面这些硬实力,下面也要说一些软技能了,简历怎么写,项目经历怎么描述,简历怎么投,内推的坑如何避免,面试时怎么表述问题比较好,笔试时又有哪些常见的技巧。 如果你志在大公司,那么你一定会发现,大公司的部门那么多,眼花缭乱,如何有选择性地去投递,大厂对面试者的要求到底有哪些,具体如何去准备,刷面经有用吗,如果没有用的话我该怎么去学习? 太多太多问题,可能还在困或着你,可能我说了再多也没有你亲身经历一次来得更加真实。 一篇文章可能装不下太多干货,你可能也得不到太多帮助,于是我把我之前写过的,关于求职面试、校园招聘方面的文章,一一进行整理,并且附上我之前自费购买的一些技术资料,加起来也有3T左右了,因为这些资料包含了大部分的技术方向,所以不论你是哪个方向的同学,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当然,还有技术校招必备的一些学习资源,其中包括了名校计算机基础视频课程、笔试面试视频课程、leetcode算法刷题视频课程等内容。 除此之外,为了让更多准备秋招的小伙伴能够聚在一起交流,我们也开设了一个程序员2020校招备战群,上述资料都可以在群里找到,我也会不断在群里为大家准备更多的校招干货,欢迎大家进群交流,一起备战秋招。 QQ群号:770610647 

June 1, 2019 · 1 min · jiezi

Java学到什么程度可以找到第一份工作

作者:黄小斜文章来源:程序员江湖很多Java初学都关心这么一个问题,Java学到什么程度以后可以找到第一份工作。大家的目标都很明确,也很实在,学习Java无非就是为了找工作,那到底我要学多少Java知识,才可以找到第一份工作呢。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记录了我人生中第一场面试,当时我的Java水平无非就是刚入门的水准,但是作为校招生来说,找一份小公司的开发工作不算非常难,毕竟互联网公司那么多,要求也是天差地别,对技术、学历、实践能力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也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到底Java学到什么程度才能找到第一份工作,我想应该用公司来作为变量,这样回答这个问题才有意义。 创业型小公司创业型小公司的特点就是人少,事杂。这里我们指的是不到100人的小公司,这种公司其实也很多,我们抛开一些独角兽或者知名创业公司不谈,先谈谈大多数的创业公司,这些公司吸引不到优秀人才,并且也拿不出太多钱给员工,因此招牌要求也会比较低,学历基本不看,Java基础知识稍微掌握一些,做过几个Java Web项目,最好还能写写前端代码,能吹几句牛皮,应该问题就不会很大。 这种公司招人的渠道本来就少,薪水得不到保障不说,办公场所也很简陋,但是工作时间倒是少不了,所以啊,这类公司,我想也是培训机构给学员拍胸脯保证就业的最合适标准了。 中小型公司说到中小型公司,泛指那些100人以上,500人以下的公司,大多数也是叫不上名字,但是还算有所发展的公司,这类公司稍微会正规一点,招聘和培训可能会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比如学历上可能稍微做一些要求,技术上的把关更严格一点,除了Java基础知识和项目经历之外,可能还会考查你的debug能力,代码规范、异常处理能力,以及对一些Java高级特性的理解能力,可能最好多用过一些框架。 总而言之,这类公司选人的标准更加有体系,不会像一些特别小的公司,招人很随意,领导拍个板就行。当然,这类公司也吸引不到太多优秀人的人才,但是也确实可能会有一些踏实能干的勤奋员工。 二三线互联网公司这类公司范围就很广了,比如日薄西山的搜狐、新浪、360,或者是一直起不来的迅雷、金山、猎豹,甚至是爱奇艺、携程这类现状比较不错的企业等等,这类公司挤不到BAT TMD等一线互联网行列,但是在二三线阵容还算是比较不错的公司,它们对于人才的要求其实还是相对比较高的。 比如一般都会要求本科学历,对Java基础知识要比较熟悉,最好能够看过源码,如果没看过,那么源码方面的面试题好歹也要准备一下,除此之外,一般来说还会考察你的后端技术知识,比如数据库、网络、操作系统,考察的不会太难,能把面经上的知识点掌握了就算是比较扎实了。 这类公司一般不会考太复杂的题目,更希望招一些水平能力都是中等的人才,只要知识面能比较广,题目都能说到点子上,不需要掌握得特别深入,也可以有机会拿到offer。 其实归结原因,就是因为二三线互联网不太可能和一线公司争夺一线人才,所以一般争取的都是二线人才,不需要太优秀,但是至少要是中等水平,所以这些公司对很多程序员来说还是比较有机会的。 一线互联网公司和独角兽BAT、TMD等互联网名企都属于这类公司,这类公司和二三线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体现在公司的规模、市值、甚至是股价等方面,业务以技术为基础,因此这些公司的技术往往也是业界最顶尖的,比如阿里的云计算和中间件,头条的推荐算法、腾讯的游戏技术等等。 要进这些公司,不仅要做到之前那些事情:掌握Java基础、计算机基础知识,并且是非常熟练地掌握,你需要深入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因为面试官会不断深入地向你提问,了解你的知识深度,同时,你需要对源码有所理解,在读懂源码的基础上去理解框架的实现、JDK的实现。 另外,你需要对JVM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仅要了解其结构,垃圾回收原理,甚至还要知道如何在遇到线上问题时通过JVM调优来解决它们。 同理,你还需要对Java并发编程和网络编程的使用方法与底层实现原理非常熟悉,不仅仅答出NIO和BIO的区别,或者是synchronized和lock的区别,你还需要知道NIO的底层实现epoll是什么,synchronized对应的mutex lock是什么,lock和condition的实现原理又是什么,而lock本身也是通过AQS、CAS操作类等组件来实现的,其中的内容实在太多,绝不只是几道面试题就可以搞定的。 当然,除此之外,这些公司对数据库、缓存、分布式技术等方面的要求都会比其他公司要高得多,你最好要搞懂MySQL的存储引擎、索引和锁的实现原理,Redis缓存的数据结构、备份方式、底层实现。同时如果你能理解负载均衡算法、CAP理论,甚至是raft和paxos算法,以及分布式常用技术如消息队列、zookeeper等等,那么无疑也是可以为你加分的技能。 为什么大公司的要求这么高,因为它们是最好的互联网公司,要招的自然也是最优秀的人才,如果考察底层原理还不能满足他们筛选人才的需要,他们也会考察面试者的算法能力,比如LeetCode上medium难度的原题,或者是剑指offer的变式题等等,算法题相对考察理论基础而言,筛选度更高,可以淘汰的人也更多。

May 25, 2019 · 1 min · jiezi

我人生中的第一场Java面试

1、说起我的第一次Java面试,我不禁回想起我大学时参加校园招聘的那段日子,那时候我还是本科生,由于不是科班出身,只学过一点点Java皮毛,所以那时候对于找Java工作并没有什么概念,只是以为上过Java的课程就可以找到一份Java工作了,于是就兴高采烈地参加了一些公司的面试。 2、不过那个时候我还在复习考研,所以也没时间好好准备,于是拼凑出一份Java简历就想去面试。当时投递了几个省内还不错的公司,结果都是音讯全无,我当时还挺费解的,我不是学过Java吗,为什么连面试机会都不给我呢。当然那时候也没时间纳闷了,复习考研才是第一要务。 3、于是时间一晃到了大四,考研结束,春招到来,当时想找一份实习工作先做着,积累一些开发经验,于是就想去投几家招Java实习生的公司,当时来我们学校的公司都是一些小企业,我心想着要求应该也不会多高吧,于是“海投”了一波,送出十几份简历,结果给我面试机会的公司一家都没有,有一家公司干脆直接让我去上班,当时我一听工作内容好像和开发没有什么关系,貌似就是it维护的职位,一天给50块钱,还离学校很远,可以说是非常尴尬了。 4、就算当时我已经考上了研究生,但是对Java基本上还是入门水平,于是我不得不降低要求,直接到网上的招聘网站上投简历,什么智联、猎聘、51job,就算是在这种我现在嗤之以鼻的招聘网站,当时也找不到几个能投递的岗位,随便投了几个之后,终于有人来约面试了。 5、一开始给我电话的是中软国际,我当时还不知道这就是家外包公司,但是一看招聘要求,居然要先交钱才能上班,后来才知道这是打着招聘旗号做培训的机构,真的非常恶心。。。后来,终于又有一家小公司来联系我,让我去现场面试,公司就在本地,我打了个车过去,开始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面试。到了那个地方之后,才发现就是一间小小的办公室,有个自称面试官的人看了我的简历,然后给了我一套Java测试卷让我做,半个小时后,我把一份完成度百分之50左右的卷子交上去了,本以为挂定了,没想到这个面试官居然对我褒奖有佳,并且和我大谈人生理想,吹牛逼谁还不会啊,聊呗。 6、面试算是告一段落,面试官表示他的领导要来见见我,确认面试结果,结果那个领导一来,问了我的情况,才知道我只是来实习的,我刚说完我是想来实习的,领导脸色一沉,马上很抱歉地和我说,打扰了,你走吧!(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于是我人生第一场面试就这么折戟了。

May 25, 2019 · 1 min · jiezi

职业思考如何看待-996ICU-的创业公司与成长型前端团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 Scott 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务必保留全文,勿做删减]。Scott 近两年无论是面试还是线下线上的技术分享,遇到许许多多前端同学,由于团队原因,个人原因,职业成长,技术方向,甚至家庭等等原因,在理想国与现实之间,在放弃与坚守之间,摇摆不停,心酸硬扛,大家可以找我聊聊南聊聊北,对工程师的宿命有更多的了解,有更多的看见与听见,Scott 微信: codingdream。 本系列共 15+ 篇,此为第三篇务虚篇-[干货少,做了部分删减],大家看完后点下关注,再转发下朋友圈我就心满意足了。 正文开始所谓成长就是,每过段时间审视自己,都觉得自己曾是一个傻逼的过程。你中意的公司有万千个,团队有百千种,选择了去一家公司做事,不仅仅是选择一个打工赚工资的场所,也是选择了一个让自己每天浸润在里面得到成长的土壤,眼睛看得到的每年工资卡里的收入数字和年终奖,眼睛看不到的是自己周身从内到外年年浸泡后的格局与能量,我们往往是告诉自己格局与能量更重要,却往往因现实的收入数字而妥协,个中心酸,只有多年经历才能深有体会。 一、如何看待 996.ICU996.ICU 在 Github 上很短时间就掀过了 20 万 Star,让人一下子感受到了程序员这个默默无闻的群体抱团发声的力量,支持的和反对的也都有各自的阵营,但总而言之这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情,那就是敢于表达自己的不满,敢于正视自己的需求,太多时候我们都对此视而不见藏着掖着。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没有花多少时间去关注这个运动,都是从朋友圈和知乎上看到零零碎碎的观点,直到某一天有一个同学跑过来问我,我是如何看待 996.ICU 的,我当时简单的回复了这样一个观点: 在小菜团队,我们是介于 965~985 之间,成长欲望更强的同学会主动忙到 995 甚至更晚,从内心深处,我自己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倒不是和稀泥打太极,而是我觉得其实是你在选择 996,而不是 996 选择了你,在几千家中国 Top 的互联网公司里面,每个人都有足够多的跳槽机会,996 根本无法束缚你,因为除了 996 这种偏高强度的部分公司外,还有大量 955,甚至 965/985 这种强度可接受的公司供你选择,要确认这是否是你内心可接受的成长路径。 不可否认,市面上有太多 SABC 的公司,也有那么多 SABC 的决策,你不幸跳入其中浪费青春,对这种公司的不合理的体制,要大方的撕逼与对抗,也不可否认,还有很多的心术正三观正的优秀企业家在整合所有团队的能力,去博取一个更易生存的空间,去为社会也为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我们每一个人都置身其中共同发热,只不过在过程里面,我们需要经常把心态跳出来再跳进去,去清醒的认识到资本与资本家的逐利性,也要足够明白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看问题就不会非黑即白。 用我一个朋友的话说,抛开上纲上线抛开是非黑白,双选的背后是匹配自己的核心需求与可妥协需求,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一条船融入一个追寻宝藏的大航海船队,这条船可能处在船队的核心位置,也可能处在边缘位置甚至被抛弃,每个船上都有不同分工的角色,选择一个靠谱的船长,选择一艘更大的船,选择一个海盗属性更弱的船,被遗弃的概率才会更小,跟对人上对船,才能成长更快不枉青春。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阶段,在全民创业的互联网全球大浪潮下,在中美贸易搏杀的开放与冲突的过程中,在扎破头皮挤互联网红利公交车的非生即死的创业形势下,把自己作为一个生存谋发展的个体,放到任何一个 997/996/995/985/955 的公司里面,其实都是合情合理的,过分高强度的工作制度可能是变态的反人性甚至是违法的,但这种体制下的成长一定是最扎实的最有竞争力的,对公司而言对你而言皆是如此,当 996 选择你的时候,你可以去选择 995,而当你不满足 955,你可以去挑战 996,当你真实对待自己的时候,现实也会真实的反馈与你,只不过你还是要想清楚,什么是你想要的,你是否能获取满意的回报。 举我身边三个真实小案例:A 同学毕业后从成都来杭州,无休假无周末拼命写电商搜索引擎,多次感冒肺炎住院,2 年时间就成为公司最早的一批技术专家,并且练就了一身铁打的管人理事本领,后来换行业去创业获得更大成功;B 同学北京来杭州做产品经理,带一堆工程师品研发新业务,拼到凌晨 2 点是家常便饭,团队业绩非常漂亮,大量跟随的工程师突突晋升获得百万股票奖励而自己也连续晋升 3 级,去挑更大的担子;C 同学木讷腼腆,从广州来杭州写代码,无论在公司在家都在写博客总结都在服务器中探索,晋升速度不快但很平稳,最终股票变现去一个更累的创业公司带大数据团队,每天都硬钢到 11 点。他们付出的努力都远大于 997 的强度,与他们交谈,他们也吐槽很累但从内心深处不后悔,并且很感恩有这样的舞台去发光放热。我还可以举很多很多这样的 ABC,我也还可以举出很多反例的 CDE,但我们回过头看,如果你想要的是成长,你想要的是薪资福利,你想要的是未来更大的价值回报,你想要的镀金镀银的漂亮履历,你想要的是一个荣誉与共的有人情味的公司和团队,这里面任何一个因素不能如你所愿的时候,它就跟 9xx 没了关系,变成了你的内心和当下现实之间,是和解还是再选择的关系,只不过再选择的时候,我们可以有更好的参考标准和丈量尺度。 ...

April 26, 2019 · 1 min · jiezi

从三流小公司到一线大厂,聊聊程序员的成长之道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 2.8 分钟。 作者:黄小斜 文章来源:程序员江湖 我想,没有一个程序员能够一步登天,一下子达到很高的高度,有些路是我们必须要走的,有些阶段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有入门,才有进阶,才有更上一层楼。 别看我现在在大厂,但是我也待过小到不能小的小公司,也许你会感兴趣,那么不妨听我说说,我在学习编程路上待过的公司吧。 不到20人的小公司 我在大学的时候学的不是计算机,上的课程基本上和计算机也没太大关系,但是我从小还是比较喜欢捣鼓电脑的,不瞒你说,以打游戏为主,修电脑为辅。 兴趣使然,于是大学期间想要自学编程,但是无从入手,于是让家里人介绍了去了当地一个小公司学习php,对,就是那个世界上最好的语言。 公司一共就10多个人,大老板就在旁边办公。当时我对计算机语言的认知是:Java好像很火,php没听说过,上班(学习)之前只在w3cschool上看了一些简单的教程,然后就自信满满地去公司实习了。 结果一看公司里的代码就懵圈了,这啥玩意啊,我学的怎么都用不上呢。再看看其他人,都很熟练地写着php代码,所谓的“师傅”压根也没空搭理我,索性我就开始自学,学了几天html和css,写了几个小页面就开心得不得了,给我师傅一看,他特别鄙夷地看了看,然后再也没管过我。 一个月之后,我就开溜了,当时主要也就是想体验一把程序员的生活,顺便学习一下世界上最好的语言。 这么一体验可把我打击坏了,原来写代码这么难啊,这么小的公司代码我都看不懂,哪有可能去大公司啊。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吧,无知可怕,但一直无知就很可怕了,后来有一个契机,让我再次接触到了编程。 500人左右的公司 大三的时候交换了一段时间,学习了几门编程语言,像Java、前端、php、Android等技术都接触了一些,算是对编程有了比较具体的理解,特别是在Android课程上,写app让我特别有成就感,那时候我就想,我以后就搞Android吧! 当时想法很单纯,感觉搞app有意思呀,于是想找一份Android的实习,我们家那边的IT公司本来就不多,稍微大点的也就一个,几番争取之后,在这家公司也获得了一个实习机会,只不过当时他们不需要Android工程师,于是安排我做Java Web,于是我和Java Web就这样结下了梁子,以至于我后来就在这条路上走到黑了。 这是我大学毕业那个暑假参加的实习。因为当时已经考上了研究生,所以想积累一点实习经验。 这个公司比上一家靠谱一些,当时用了一些框架,还需要我自己写前端代码,那时候我基本也是0基础的状态,一边学Java语法,一边学html、css、js,然后还要完成部门安排的新人作业。那时候感觉自己真的菜啊,隔壁几个学历不高的小哥哥都可以熟练上手,各种开发,我还一脸懵逼,无从下手呢。 那时候我学会了向技术大牛提问,用有道云笔记做笔记,以及使用eclipse,也算是误打误撞地入了门,当时觉得Java Web好难啊,我要去做Android开发,不过最后还是没有等到机会,于是呆了两个月就走了。 然后,我就开始念研究生了。 网易和百度 在读研之前,我是没有想过我能进大厂工作的,我记得大四的那个招聘季,投了我们省内的一些公司,罕有面试机会,有面试机会的岗位也都没有通过,当时仗着自己有Java实习经验就去投Java岗位,结果各种吃闭门羹,其实都不是什么有牌面的公司,但是却都拒绝了我,可见当时我的水平有多次。 于是从研一开始,我终于确定了Java这个方向,并且疯狂补基础,计算机基础、Java后端技术栈,需要什么补什么,大厂怎么要求我就怎么学,可能是我的执着也感动了我自己,后来就拿到了网易的实习机会,再后来也拿到了百度的实习机会。 在网易实习让我过了一把大厂瘾,当时去实习也就是打打杂,做点边边角角的任务,但是已经很震撼了,大型项目用到的技术、代码量、架构设计、标准业务流程,都让我很兴奋,不过当时光顾着兴奋了,没用到多少资源西就走了。 百度是第二次大厂之旅,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兴奋,但是百度的技术还是比网易要靠谱一些,能学到的东西也更多,部门的技术栈虽然和我不是很搭,但是作为热爱学习的我来说,还是愿意花时间去学习的,在百度呆了半年,说实话技术没提升多少,其他的东西倒是学习了很多,比如百度自研的一些技术,以及部门在用的OpenStack和docker。 有了两段大厂经历加持之后,秋招也变得顺风顺水起来。最后能拿到不少大厂offer,我想是时间帮了我最大的忙。 文能码字,武能coding,是我黄小斜,不是黄老邪噢。 推荐阅读: 最近福利有点多,20 本经典技术书籍免费送! 从考研说起:大学、职场、个人选择

April 21, 2019 · 1 min · jiezi

不按套路求职,到底有多惨?

身为一个程序员,找工作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问题是什么?“简历该怎么写”?还是“面试有哪些细节”?很少有人注意一件事:该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好比老王的儿子小王,人特别聪明,仅仅用了9年,就大学毕业,该成家了。自己成天上网看各种攻略,什么“和女神约会的10大技巧”、“第一次和女孩吃饭该怎么聊天”,托人介绍,天天相亲,唯独没想过:“我喜欢什么样的女孩”。有人说,这还用想,找工作嘛,得有发展,其他的好说。这话说得,好比找对象,人家问你什么标准,女孩找程序员的标准倒是挺明确,无非有车有房、工资上交、父母祥和。但是程序员找女孩就“费劲”了,人“好”就行。问题是,人哪儿“好”?很多人都说要找份“好工作”,也一样,怎么个“好”法,说不清楚,况且每个人情况还不一样。同样一份工作,月薪25k,还给股票期权,但是要经常加班,对于人家来讲这就是机会。但你要是说这段时间,打算多花点精力,和爱人一起,响应一下国家的二胎政策,这活儿对你来说,就完全没有吸引力了。那么,怎么做呢?找工作的时候要不违背下边的四条原则,就不会出大问题。很多人好不容易找份工作,干上三五个月就换一家,打过交道的HR都凑齐12星座了,钱是损失了不少,关键是耽误工夫,别人都积累到一定程度,朝着18k、20k努力去了,自己还在8到10k之间游荡。哪四条原则呢?符合价值观、感兴趣、结合自身情况和匹配职业目标。1.价值观这是最重要的事情,没有之一。听到这个词,你可能会觉得我要跟你谈理想、聊人生,但是工作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这个词,比真金白银都实在。我有同学,毕业的时候签了一家公司,月薪12k,要知道那时候普通水平的程序员薪资可是8k左右,每个月都能比同龄人多拿四千块钱!后来毕业吃散伙饭,聊到他马上要去的这家公司,据说是做古董收藏的,这样的公司也招前端?我问他:你是不是觉得收藏古董特有意义?他白了我一眼:我觉得每个月多拿点钱是真的!意义这东西,无所谓。一个月给我30k,让我去电梯里负责开门都行。转眼几年过去了,我看到他在技术博客里写:整个公司就他一个人懂前端,敲出来的东西都是给上了岁数的老年人看的,用不上什么新技术,一天天过得倒是不忙,确切地说是一种“等死”的状态。没过多久,还真把他的公司等死了,重新找工作,技术上完全没有任何优势!我问过他:没想着有空的时候钻研下新技术?他摆了摆手:活干着没劲,谁有那个心情? 所谓的价值观,就是你觉得什么东西对你来说很重要?你觉得做点什么才会有价值?本来生性自由的一个人,喜欢挑战,一毕业进了一家大公司,流程都定好了,只让他负责执行,上个厕所还得先翻翻《员工手册》,做个什么项目也不需要你自由发挥,更别说重构代码了,连给官网换张图片都得打报告!这样的活,能坚持多久?刚开始,你对自己说咬咬牙,就过去了,时间一长呢?这是价值观不符合的问题,只要还在这个公司待着,再过10年也这样,没听说哪个公司因为一个程序员把企业文化改了。2.感兴趣对于程序员来说,兴趣不仅仅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唯一的爱好、丰富的精神食粮,有的大神在电脑面前一坐就是十几个钟头,一看外边天黑了,自己也犯迷糊:我女朋友是谁来着?很多人觉得一谈兴趣,就是在灌鸡汤,但是看到技术大牛上百万的年薪,自己又羡慕。说起来这件事吧,还振振有词:你看人家大牛,本身就有天赋吧,还那么努力,往电脑面前一坐就是十几个钟头,咱是比不了啊!大神花的功夫,那是表象,根本原因还是兴趣。当你职位一时半会升不上去,每个月到手的工资也没有太多变动的时候,你在心里默念:我得努力,我得奋斗,我要为我的女神买床垫……这没什么用,就算年轻,鸡血那股劲,两天就过去了!人是感情动物,倒不如从兴趣的角度:这东西挺有意思,我看看能不能把他们家网站扒下来试试(知道你肯定也做过,但是劝你别学坏。)有的程序员上相亲网站,都不忘给人家找Bug,可以说是敬业,他们的内心戏是:唉,搞点小破坏还是挺有意思的哈!3.结合自身情况咱们先说说这“自身情况”主要指什么:你偏向于用什么技术栈?想从事哪个细分行业?这都属于“自身情况”,有人说,都是搞前端的,选技术栈我能理解,细分行业重要吗?虽然都是前端,但你在直播类平台敲代码,就和新闻类平台做项目不一样,就像老师也有很多种,教小学音乐和大学物理根本不是一回事。那怎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呢?从“技术栈”和“细分行业”来讲。技术栈的选择,初期需要考虑目前的积累、未来的前景,比如Angular 就业机会少入门难,如果你是个小白,完全可以从“0基础福星Vue”开始。但是如果你已经用了Angular好几年了,学它的人少,人才难求,对于你反而是一个机会和优势。这个时候你再从头学Vue,之前的经历形不成你的优势。从长远来看,并非框架决定我们选什么工作,而是工作内容决定了我们要选什么框架!当你能够从本质掌握一个框架,有足够深刻理解的时候,所有框架在你眼中,没多大差别,自然而然地,你就能根据业务需求,用最正确的框架。再说细分行业,假如你一直开发的是新闻类APP,下一份工作去今日头条或者网易新闻是没问题的,可你贸然进入直播类平台,没有任何积累,自然也没什么优势可言。4.职业目标很多人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它更像是打麻将而不是赛跑,赛跑你想赢,必须第一个冲到终点,但是麻将要赢,能通过很多方式“和牌”。如果问到目标,很多人的求职目标看起来都很简单:“多赚钱”!但问题是:赚钱的路有很多,对你来说是不是都一样?一份工作年薪50W,这个数字在IT界也不算低了,但如果它需要你996,甚至昼夜连轴转,对于一个需要照顾孩子的宝妈,就不是个好选择。一个人的职业目标可以有很多:在一个细分领域当专家,在一个大型企业当高管,或者在一个初创公司闯出一片天,如果一个人看重自己在职场中的地位,那么进入一家传统企业,对他来说就是灾难:你领导的领导都升不上去,什么时候才轮的上你?其实这四个方面,之所以按照“价值观、兴趣、自身情况、目标”这个顺序来排,除了重要程度之外,“容不容易变”也是个重要考虑因素。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很难改变,就像你十年前讨厌一个人,到现在也好不到哪儿去。相对来说,职业目标就容易一些:一年前还想着在大厂做高管,现如今有了孩子,找工作的时候先看离家近的。总 结:拿到一份offer,先看它符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工作内容感不感兴趣,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看它能否帮我们达成自己的职业目标。把握住这些原则,我们就能在一份合适的工作中,完成职业初期的积累;而不是深陷“跳槽漩涡”,在兜兜转转中空耗时间。3月20号我们邀请了,前端职业规划师Maxwell,在线live为大家讲解跳槽、面试相关的实战攻略。

March 17, 2019 · 1 min · jiezi

“寒冬”下的金三银四跳槽季来了,帮你客观分析一下局面

如果第二次看到我的文章,欢迎下方扫码订阅我的个人公众号(跨界架构师)哟本文长度为5723字,建议阅读15分钟。坚持原创,每一篇都是用心之作~这是一篇以程序员视角写的文章,但是内容是互联网行业通用的。文章虽然有点长,但是这里的读者大部分还是互联网行业的,所以我认为值得你看完,应该会对你有所帮助。嗅觉比较灵敏的人在17年就感受到了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气息在明显减弱。直到17年下半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声音在喊互联网寒冬潮来了。到目前来看,势头好像越演越烈,还没有见顶的迹象。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我想还是肯定有不少人,想找找机会。毕竟想着,危机危机,危中带机嘛。真实的大环境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过去的互联网20多年,是一个开疆辟土的野蛮生长期,各方诸侯为了在一大片蓝海中抢占更多的地盘,竞争可谓激烈。所谓,竞争会带来局部溢价。竞争本事是个非理性的事情,因为此时有很大原因是为了竞争而竞争,战胜竞争对手的重要性远大于投入产出比的合理性。所以这会导致,越靠近核心链路的资源投入超配。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是如此,比如在学生时代拼读书成绩,那么一个家庭在教育上的投入肯定是超配的。为了成绩比其他人更好,可以投入很多成本进去,时间、金钱等等。程序员这个群体就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开始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完整体现了这个趋势。▲截图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点击图片查看大图可以看到这几年间,从业人员的涨幅,那可是所有行业的No1。而且,在2003年以前,这个群体还只是被划分在了“其他”里面。为什么涨那么快呢?正如前面所说,因为这行相对其他行业是有溢价的,而人又是逐利的,自然就越来越多的人向这个方向而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程序员目前的薪资相对其他行业来说被“外部因素”干预是属于比较大的,包括运营,产品经理等这些互联网新起的岗位都是如此。当然了,归根到底这是一个市场的供需关系导致的,一个愿意来到这个行业一个愿意要你。但是我们要想一下,在寒冬之下,这个供需关系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我想告诉大家的一个信息是,如果放眼到整个中国社会来看,其实互联网行业并没进入什么寒冬。至少说对我们互联网从业人员的影响并算不上寒冬。可能你会问,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在喊寒冬呢?瞎喊也不可能这么多人啊。没错,但是感官只是我们对身边所见的局部信息的一种结果认定,并且不代表全局。假如我们的视野仅限于传统的虚拟经济产业的话,目前的确进入到了一个转折点。出现了明显的瓶颈,甚至是负增长。从51job公布的招聘需求情况来看,也是如此。▲截图来源于51job但是,放眼于整个中国社会来看,国家正在推动供给侧改革,在供给侧的很多传统实体企业都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这对我们老互联网人来说其实是开辟了一个新的大陆。所以,从整体来看,我们每一位互联网人不但没进入寒冬,反而获得了很多如20年前一样的新机会。最大的不同在于,过去的20年相当于重新建立了一个平行世界,而接下去的一段时间则是让旧世界变的更好。艾瑞咨询恰巧在这周一(2019.2.18)发布了一份最新的互联网就业相关报告(文末附下载连接),可以看到传统行业对互联网人才的需求度情况。▲截图来源于艾瑞咨询《中国互联网就业洞察白皮书》另外,从总量上来说,18年几个过去长期基于互联网发展的头部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还是有明显增长的。▲截图来源于艾瑞咨询《中国互联网就业洞察白皮书》当然,毕竟这是年度数据,不排除有些纯线上的企业反应比较迟钝,在下半年才对招聘踩了刹车。所以,今年纯线上的行业对人才需求数涨幅可能相比18年会缩小一些。从18年的季度变化中也能预见这点。WED指标进入到一个平台区,变化开始变小。这份数据同样新鲜,来源于上周六BOSS直聘发布的报告(同样文末附下载连接)。▲截图来源于BOSS直聘《2019人才资本趋势报告》但是从JMPI指标来看,整个行业的蛋糕还是在快速扩大的,并无瓶颈迹象。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岗位在不同地区的供需情况差异还是比较大。如果对于选择去哪个城市工作还存在纠结的可以参考一下(数值越小,代表市场竞争越小)。▲截图来源于艾瑞咨询《中国互联网就业洞察白皮书》好了,其他的大家在文末下载这2份报告自己看吧,包括薪资什么的。该如何准备跳槽了解清楚大环境之后,如果你选择跳槽的话可以继续看下去。暂时没这打算的也可以先收藏一下,后续再来翻~准备跳槽,主要要做3件事:找公司、写简历,备面试。找公司大公司、小公司的选择是我们经常讨论的。一般来说公司越大知名度越大,意味着他的“品牌效应”越明显,可以给你的履历加分,相当于给自己带个buff。不过,一个公司当下的规模大小仅代表他过去的成果,并不等于未来也是这样。大公司轰然倒下的案例也不在少数。一个公司的主营业务必然也是依赖着背后的一个大环境。所以,业务所面向的市场是一个增量市场还是存量市场,也是格外重要的。通过这2个维度,一个公司可以划分到4个区间之一。右上和左下两个部分,大家的认知都一样,就不多说了。关于另外2块怎么选呢?针对大部分人,Z哥给你的普适性建议需要你先扪心自问搞清楚2个问题。对自己当下所具备的能力是否拥有自信?从长远来看,自己有没有强烈的意愿追求一些个人成就。选择安逸还是激情?ok,第一个问题答案如果是「那必须的」,同时自己没有大公司的工作履历,那么建议你先选择「低风险低潜力」的大公司。不管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为什么呢?为了先获得一个buff,这个好比你打游戏里获得的buff一样,越早获得,给你带来的「加成时长」越长,总的收益越大。个人英雄主义毕竟还是小概率事件,我们要面对现实。那么哪些公司属于这个范畴呢?传统行业中的大企业、部分细分行业(行业规模中小型)里的头部企业。这些企业相比bat、tmd之类企业入职难度自然会低一些,只要大家全力以赴去准备,希望还是很大的。如果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没自信」,那么直接进入第二个问题的选择。如果第二个问题选择的是「激情」,那么当你在大公司见过2、3年的世面之后就可以跳出来了,去选择那些「高风险高潜力」的公司拼一把。这个时候,你不但眼界比大多数人广,还有实际的“大企业品牌背书”,会让你在小公司中颇受青睐。相当于钻石段位的人去黄金段位找人组队,抢着要的人肯定多的是。当然了,薪资一般就要不到大公司那么高了,但是你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更大。如果第二个问题选择的是「安逸」,那么就好好呆在大企业吧。但要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开始培养自己的副业,任何可以增加你被动收入的副业,而不是靠一份时间换一份钱的那种。好了,接下来专门聊聊第一题答案是「没自信」的。说句实话,一般来说,没自信的话,第二题基本上也是选择安逸的多。如果真的突然自己顿悟了,下定决心准备“重新做人”,充满激情的,参照上面的「自信+激情」发展路线。区别是,需要花一些时间将你“逝去的能力”追回来。如此一来,就只剩下没自信 + 安逸了。这部分小伙伴的出路在哪里呢?首先,出路不在这个四象限里直接体现。有句话说,“钱多事少离家近“最多只能满足其二,选择了「安逸」意味着选择了“事少”,那就剩下“钱多”和“离家近”二选一了。只要选择公司的时候,确保他的主营业务不是「夕阳行业」就行。说真的,现在闷声发财的公司真的不少,只是社会上的关注点都在那些明星公司上,但是小团体发点小财,也是很滋润的日子。这里Z哥不太建议你选择热点行业的公司,为什么呢?还是如前面所说,在风口上,资源是会溢出的。但溢出不是一个可持续的事情,迟早是要需要还的。万一还不上,公司就没了。如此反而变得更动荡了,不安逸了。当然了,你认为自己运气特别好或者眼光特别好,那可以忽略这点。不过Z哥觉得,人活着,找点激情的事情做,生活才有意义啊!哪怕就其中几年都行,所以尽量不要让你自己走到「没自信 + 安逸」的地步吧。至此,可以选好一些符合目标的公司,接下来就是准备简历了。写简历面试这个事我自己做过4年多时间,看过上千封简历。大多数人写简历的风格是尽可能多的陈列自己大大小小的“伟绩”上去。但是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在简历方面,多 ≠ 好。写简历要秉持「少即是多」的原则,这个和做PPT一样,如何更快更深入的给人留下印象,才是本质目的。想象一下,摆在你面前的有20篇作文,10分钟内找3篇认为最好的出来。这个就是做简历筛选的hr或者面试官的视角。「少即是多」的第一层意思就是:不要把自己描述的太完美。因为只要是个外人都知道这是在吹牛,只是很多时候自己容易陷入自我感觉良好的错觉里去写简历。那么该怎么把握呢?建议按照你的工作年限来把握内容的侧重点。比如3年以下的话多突出自己的「可塑性」强。3年~6年多突出自己的深度能力或者广度能力。不要再写什么学习能力强、积极主动什么的了,反而显得很初级。6年以上多以塑造自己是某方面小V的人设来写。这个只是Z哥给你的建议和思路,具体内容因人而异,自己把握。「少即是多」另外一层意思是,「独特性」。别人没有,你有的。或者很少人有的。比如程序员的话,可以把自己的github地址写上去,也可以特别强调一下star数比较高的项目。如果平时有自己写东西的习惯的话,可以将自己的博客、公众号等信息写上去,并且将效果好的几篇内容做一下概述。尽可能突出这些「独特性」的价值。最差最差,这些独特的东西能够帮你“抢占”简历筛选者的时间,让你获得简历筛选者更多的「印象空间」。那么具体的文字性内容我应该怎么写呢?比如项目经历、个人github上的项目、以及自己写的文章。Z哥给你一个技巧是用「两点一线」去写具体内容。因为,「线性思维」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最好理解的。给一件事定义一个起点,就是它开始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再给他定义一个终点,最终通过你的努力它变成怎么样了。最后,在中间补充你做的具体事情。尽量将起点和终点描述的「可衡量」、「易懂」。因为「终点」 - 「起点」 = 「价值」,你要让更多的人能看明白才行。不要写一堆专业术语,可能恰巧这位hr对这块并不是很专业,无法快速理解就跳过去了。补充中间做的具体事情也很有讲究,不要什么都写。仔细看对方的招聘需求,做到投其所好。除此之外的就不要写了,可以用一个词“等等”或者“其他”带过。潜在意思是,一份简历尽量不要海投。你随意的对待他人,他人自然也会随意的对待你。对了,包括自己的一些荣誉也是,不要列一堆。列几个重点,最好是与对方招聘需求相关的就行。写简历有2个硬伤一定要避免。一是不能出现错别字,因为这会给你建立一个“粗心”的人设。这个问题可以借助一些错别字检测工具(避免打广告,大家自己网上搜吧,借助word之类的也行)来避免。第二个是如果你是通过邮箱投递简历的话,切记,尽量要通用的文件格式,比如pdf之类的。这样可以避免在不同的电脑端打开出现变形(想象一下你好不容易投给心仪企业的简历,对方hr打开是乱码。。)。简历搞定了就等面试通知了。备面试不管是电话面试还是现场面试,本质都是在一段时间内将你对自己的认知输出给面试官的过程。就像将水从一个杯子倒往另一个杯子里。这里的“水”包括技术能力、沟通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等等。最终,面试官会根据他的水杯里接收到的水位判断你是否符合要求。那么怎么做就很好理解了,要么在固定时间内让信息的传输量更大。要么想办法拉长交谈时间,争取更多的信息输出机会。但是我们要搞清楚,掌握信息、拥有“水”的人是你自己。所以,自己一定要尽量掌握主动权,而不是被动的等着面试官提问。另外,你对面试官来说是陌生的,他对你是否有初步的了解,取决于他有没有看你的简历,还有你的简历写的如何。所以,很多时候面试的开局是让你自我介绍,或者让你自己说一个最体现自己能力的项目经历。这时候大部分小伙伴会以流水账的形式啪啦啪啦一顿说。Z哥认为这个开头很关键,抢得主动权就靠这个了。不管你啪啦啪啦说什么,在结尾或者中间要着重反复突出1到2点核心点,以此引导面试官的提问方向。只要突出的核心点是对方招聘需求中的东西,会被接下去提问的概率非常大。然后就将自己准备好的最拿手的东西讲出来就好了。可能你会问,如果面试官不按这个套路出牌,直接根据简历发问怎么办呢?或者途中话锋一转换了一个我不熟悉的话题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保持不卑不亢,知道什么就说什么。模糊不清的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去蒙,不知道就不知道。但是可以多输出一些自己的思路,哪怕不知道怎么实现也没关系。记住,原则上来说,思路比具体的方式更有价值,更重要,因为它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更具延展性。当然了,如果有机会还是可以间接引导到自己熟悉的领域里去。这需要你抓住机会在结尾处做一下补充语句,以引导后续的交流方向。毕竟招聘需求所要求的项有很多,对面试官来说,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抽样一部分内容来验证。所以只要你的引导方向在清单范围内,我觉得一般不太会刻意刁难你,故意避开你熟悉的领域。当然了,你也不要表现的“用力过猛”,体现你在刻意引导提问方向。整个面试过程的大部分时间应该都会花在一些细枝末节上面。不过,对面试官来说,他的最终诉求无非就是2个:你说的这个事情,或者你简历里写的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你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这类问题的能力到底在什么程度。所以多说说你是怎么做的,怎么解决的,而不要只是说做了什么。what并不能体现你的能力,只有多说how和why才是体现你能力的地方。特别特别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有不少小伙伴喜欢用大量的内容阐述背后的工作环境,公司是做什么业务的啊,这个是其中的什么子业务啊。这些其实对面试官来说是不太感冒的,要避免。我们讲述环境信息的尺度把握在能说清楚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就够了。总结总结一下,本文Z哥先带你分析了下当前的就业大环境。并且在找公司、写简历、备面试上给你一些参考建议。找公司的核心就是,对自己要有深刻实际的认识,然后通过四象限来筛选公司。找到匹配自己规划的目标公司,写简历的核心就是,突出独特性,并且投其所好。避免错别字,避免用非通用的文件格式。备面试的核心就是,掌握信息输出的主动权,通过多讲述how和why,体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陈列成绩”。好了,希望此文对你有所帮助。最后附上3份相关的市场报告,希望能帮大家更多的了解当下的大环境。在我微信后台回复关键字:「19就业」获取。相关文章:你知识焦虑了吗?什么技巧能「一日千里」?作者:Zachary出处:https://www.cnblogs.com/Zacha…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点一下文末的「赞」。这样可以给我一点反馈。: )谢谢你的举手之劳。▶关于作者:张帆(Zachary,个人微信号:Zachary-ZF)。坚持用心打磨每一篇高质量原创。欢迎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定期发表原创内容:架构设计丨分布式系统丨产品丨运营丨一些思考。如果你是初级程序员,想提升但不知道如何下手。又或者做程序员多年,陷入了一些瓶颈想拓宽一下视野。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跨界架构师」,回复「技术」,送你一份我长期收集和整理的思维导图。如果你是运营,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束手无策。又或者想了解主流的运营策略,以丰富自己的“仓库”。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跨界架构师」,回复「运营」,送你一份我长期收集和整理的思维导图。

February 27, 2019 · 1 min · jiezi

被裁员后,我是如何成功找到了一份数据科学工作?

作者 Kristen Kehrer中文翻译 MikaCDA 数据分析师原创作品,转载需授权本文的目的为了告诉你们我是如何成功找到一份数据科学的工作。从被裁员到成功签约,这两个月对我来说即辛苦又紧张。我拥有统计学硕士学位,并且自2010年以来一直从事高级分析工作。如果你是该领域的新手,那么你的体验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希望本文能有所帮助。我们将介绍如何利用LinkedIn,搜寻各种职位申请,如何在同时提高你的技能,以及当收到offer时该如何协商。被裁员的第1天Vistaprint公司决定减少员工人数,很不幸我是其中一员。但我知道如今市场对数据科学家的需求很火,因此从被裁员的第1天起,我就很乐观。我收到了遣散费,这让我能够真正考虑接下来该怎么做。在我把头发染成亮粉色后的第4天,我碰巧被裁员了,这真是很无奈。在被裁员后的第4天,我顶着一头粉色的头发。这是我的儿子哈利,他当时差不多3个月。实际上,之后我的第一场面试就是顶着一头粉色头发,面试官很喜欢。但是,之后我决定把头发染回之前的颜色,以便之后的求职。做的第一件事在LinkedIn上,招聘人员经常会联系我。我一般都会回复。如果你刚进入这个领域,你可能不会在LinkedIn邮件中收到招聘人员的消息,提出这一点的目的在于,你之后在职业生涯中可以关注这方面。如今我正在求职,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浏览这个清单,给每个人留言:“你好,我正在求职中。如果你们有任何空缺的职位那就太好了,我们可以聊聊。“有很多人回复说他们有空缺的职位,但是在与他们交谈之后,我发现这并不适合我。除了去联系来找我的招聘人员之外,我还进行了谷歌搜索(以及LinkedIn搜索),寻找分析领域的相关招聘人员。与职业导师第一次见面在被裁员之后,Vistaprint为我安排了职业导师。她教给我的信息非常有用,这让我在之后的职业生涯都受益匪浅。我的职业导师是来自Transition Solutions的Joan Blake。在我们的第一次会面时,我带来了我的简历,我们谈论了之后我想找哪方面的工作。由于我的简历和LinkedIn在过去帮我找到了工作,她并没有对简历进行太大的修改,但把我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放在顶部,把学历背景放在底部。并且我们把简历的篇幅尽量控制在一页以内。这是我的简历:我还在简历中附上了求职信。这让我能够有机会明确地表明,我的情况很符合他们的工作描述。我列了一个电子表格,当中包含了我所申请的所有公司。在表格中,包含了以下信息:公司名称;申请的日期;收到回复的日期;招聘经理的姓名等。这帮助我掌握目前求职的情况和进度。求职申请对我申请的每个工作,我都会在LinkedIn进行搜索。查看我的人脉网络中是否有人目前在这家公司。如果有的话,我会让他们知道我在申请,因为如今很多公司都提供推荐奖金。我大概会这么说:你好,Michelle。我正在申请XX公司的数据科学家职位。你愿意帮我引荐一下吗?如果我认识的人中,没有人在这家公司,那么我会试着找到该职位的招聘经理。可能是“数据科学与数据分析”主管(或副总裁)这类头衔。我给招聘经理发的信息如下所示:你好,Sean。我对远程数据科学的职位感兴趣。我有统计学硕士学位,以及7年的建模经验。我很擅长使用SQL,以及用R进行建模,并且对Python有一定的了解。我很期待有机会与你聊聊,我想谈谈我将如何通过统计方法为公司提供有效的分析见解并创造价值。Kristen大多数人都会回复。当我告诉职业导师我在LinkedIn上求职所获得成功后,她为此感到有些惊讶。开始面试和电话面试电话面试基本大同小异,有些电话面试更紧张一些,有些耗时更长,基本都在半小时左右,通常会是HR。既然是与HR进行沟通,那么不用涉及太深的技术问题,你只希望能够通过电话面试,并试着与招聘经理约定时间进行面试。介绍一下自己:这里HR只想大致了解你,以及你的经历。我的介绍如下:我是一名数据科学家,拥有7年的统计和分析经验,可以解决各行业的业务问题。我能够熟练使用SQL,在R中进行模型构建,并且目前正在学习Python。你想要做什么?我会确保我想做的基本与职位描述相符合。我可能会说“ 我期待不断学习新工具和新技术。我希望能够处理有意思的问题,从而带来商业价值“。你的薪资要求是怎样的?如果可以的话,尽量避免这个问题,你会被问到,但是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回答。你可以回答:“我过去的薪资比较符合我的期望,我相信(公司名称)会付出相应的薪资,你怎么看这个职位的薪资范围呢?”他们会有该职位的薪资范围,但他们可能会告诉你他们没有。大多数时候我会给出我的薪资期望,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收到offer时你无法进行协商。收到offer很棒,你马上就要拿到offer了。这时,你可以联系发offer的公司,询问“我收到通知说我能拿到offer,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流程加快吗?”我向两家公司提过这个问题。其中一个加快了流程,给我发了额外offer。协商你拿到了offer,现在应该进行协商了。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就薪资进行协商,女性更少。一定要协商!当你了解了薪资、休假时间、以及福利信息,你可以这么说:非常感谢您的offer,我很感激。我希望能提高一些薪资。然后等待回应,保持积极的心态。他们可能会说,需要把这些信息提给招聘经理。谢谢。我会花一些时间了解福利的内容。期待再和您协商,我感觉我们能达成一致。然后就结束谈话,并且定下下次协商的具体时间,最后让他们知道你很高兴与他们进行交流,保持积极的态度。就这样我成功地获得了心仪的工作,并在一周后开始上班。我感觉特别的欣喜,经过多次面试我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结语有针对性的求职信,并直接在公司网站上申请会大大提高求职的响应率。同时,你可以有效地利用LinkedIn联系招聘人员,直接进行交流。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最后希望你能成功找到心仪的工作。

February 15, 2019 · 1 min · jiezi

从Java小白到收获BAT等offer,分享我这两年的经验和感悟

我写过很多篇秋招总结,这篇文章应该是最后一篇总结,当然也是最完整,最详细的一篇总结。秋招是我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不仅是我研究生生涯交出的一份答卷,也是未来职业生涯的开端。仅以此文,献给自己,以及各位在求职路上的,或者是已经经历过校招的朋友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前言在下本是跨专业渣考研的985渣硕一枚,经历研究生两年的学习积累,有幸于2019秋季招聘中拿到几个公司的研发岗offer,包括百度,阿里,腾讯,今日头条,网易,华为等。(在秋招末期,有幸又拿到了滴滴和亚马逊的offer,那时已经11月份了,所以之前的文章里都没有提到过)一路走来也遇到很多困难,也踩了很多坑,同时我自己也探索了很多的学习方法,总结了很多心得体会,并且,我对校园招聘也做了一些研究和相应的准备。在今年的秋季招聘结束以后,我也决定把这些东西全部都写成文字,做成专题,以便分享给更多未来将要参加校招的同学。大学时期的迷茫与坚定我的本科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基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只学过c语言,然后在大三的时候接触过java,Android,以及前端开发。这时候我只是一个刚刚入门的菜鸟,还不知道软件开发的水有多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应聘了很多公司。结果可想而知,连简历筛选都没有通过。当年我对游戏开发很有兴趣,特别是对网易游戏情有独钟,但是当我看到网易游戏研发工程师的招聘要求时,我只能望而却步,因为它要求学历至少是985的硕士。也因为这个契机,我在大三的暑假开始准备考研,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了华科作为我的目标院校。于是,2016年的下半年,我成为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考研党,回想起来那确实是玩命学习的半年时间,每天稳定泡在图书馆8个小时以上,有时候学到宿舍都能学到晚上12点,那时候感觉自己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可能当一个人为了某个目标而努力时,真的会变得不一样。最终我顺利地考上了,令我意外的是,成绩还挺不错。研究生时期的方向选择对于即将读研的同学来说,一般有两件事很重要,一件事是选择导师,一件事是选择方向。我在刚读研的时候最头疼的也是这两件事情。首先说明一下,我读的是专硕,所以实验室一般不搞科研,有部分导师会带项目,由于我不打算在实验室做项目(因为我更希望去大公司里锻炼几年),所以我当时本着想要找实习的想法选择了导师,事实证明我的选择还是很正确的,我在研二有大段时间去参加实习,让我在大厂里有足够的时间去锻炼和学习。而选择方向这件事,我倒是折腾了好久。研一期间我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看书了,当时自己的方向还不明确,所以找了很多书来看。当别人都在专研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时,我还在各种方向之间摇摆不定。我在读研之前想做游戏开发和Android开发,但我以前也学过Java Web开发。于是我在网上了解对应方向的资讯,发现游戏研发的就业面比较窄。最后,我综合公司的岗位情况,个人兴趣,以及我之前的学习经历等因素,选定了Java开发方向。于是,我在学校的实训项目中选择了Java Web项目,从此也真正意义上地踏上了Java的学习之路。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尽管我的入学成绩是全学院的top3,但是,我发现,作为非科班出身的我,和很多科班同学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大部分同学本科都上过计算机专业的相关课程,比如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等,而我以前连听都没听过,除此之外,他们一般都会几段比较完整的项目经验,至少在Java Web方面已经算是比较熟悉了。而我在当时,只学了数据结构,另外接触过一些Java基础,有一部分项目经验,基本上就是入门水平。于是我痛定思痛,决定好好弥补我的不足,平时一有空就去图书馆找些书来看,不论是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还是数据库等本科课程,我都会找一些对应的书籍来看,当时不太清楚其实有些课程其实不需要特地去补,以至于我连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原理,软件测试等方面的书都特地找来看,现在想想也是挺逗比的。由于我们上的课比较水,所以上课时间反而变成了我自学基础课程的大好时光了。所以我平时上课的时候都会带两三本书,一到两周内看完一本,虽然可能吸收的不是特别好,但是对当时的我来说还是有很大帮助的。除此之外,有时候我还会偷偷去旁听有一些本科生的课程,这也是因为我在自学一些课程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比如《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等等。于是我花时间研究了一下本科生的课表,趁着自己没课的时候赶紧去旁听课程。有时候感觉自己在课堂中显得非常突兀,尴尬地想要逃跑,但总算是坚持地听完了一门数据库的课程。此外,我还在各种视频网站上看网课,比亦或是看中国MOOC的计算机基础课程,里面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课程也让我印象深刻。就这样,每天我都把自己的时间填满,愣是在研一上学期看了好几本书,当时书的版本现在有的记不清了,主要是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另外还有软件工程,软件测试,设计模式,等书籍。就这样,我靠着这段时间的坚持把计算机基础课程补上来了一些。历尽艰辛,终得实习时间来到研一下半页,这时候我刚刚结束了学校的Java Web的项目实训课程,在做这个项目期间,我发现自己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技术实践能力不足,Java基础不扎实。这件事情也给我自己敲响了警钟,因为我计划在春招期间找一份大厂的实习,但是目前看来我的水平还远远不够。压力之下,只有努力一条出路。于是,从那时候起,我开始了“留守“实验室的学习生活。为什么要在实验室学习,一是因为学习气氛好,二是因为平时大家也可以互相交流问题。每天早上9点到实验室打开电脑,晚上9点背电脑回寝室。大部分时间我会花在看书上,这段时间主要看的都是Java相关的书籍,借鉴的是江南白衣大佬的“Java后端书架”,比如《深入理解JVM虚拟机》,《Java并发编程艺术》,《深入分析Java Web技术内幕》,《深入剖析Spring源码》等等。另外一部分时间我会用来看一些技术博客,我主要是根据面经上的知识点按图索骥,找到对应讲解该知识点的文章,那时候主要还是通过搜索引擎来找文章,当然有时候看到一些重点难点也会自己写一些博客。不过这个时期并不是我大量写博客的阶段,主要还是看一些讲解面试知识点的技术博客为主。除此之外在面试前几天我会花时间去看这家公司的面经,搞懂每一个面经上的知识点,并且记录在我的笔记上,光是面经相关的笔记我就记了100多篇,这样的学习习惯我一直坚持到了秋招,确保每个面试知识点都能被我记住,消化,直至完全理解。慢慢的,笔记越来越多,我参加面试的公司也越来越多,于是我开始不断完善自己的简历,总结自己的面试技巧,选择合适的网申时机。从头到尾我大概花了3个月的时间在找实习上,期间大大小小参加了20多次面试,我也从一开始面试一问三不知的菜鸟,逐渐变成了面霸,到复习末期,我对Java常见面试知识点已经了然于胸,同时也越来越自信,不管面什么大厂都不慌不忙。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几个月,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到最后,实验室里每个人都拿到了心仪的实习offer。实习路上,我明白了很多踏出学校大门,我的实习之路才刚刚开始。8个月左右的实习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但经历过这段实习之后,我才明白了很多事情。在猪场实习的日子里,我第一次了解大公司的开发流程,亲自参与项目代码的开发,我的导师会和我提需求,会指导我怎么做得更好。在这里的成长无疑是非常快速的,但我很快意识到我的问题所在,不熟悉部门技术栈,对很多Java Web的技术原理都不太熟悉,这段时间我意识到了自己的知识深度和广度都可能都有待提高。不过由于家里的一些事情。我提前离职了,所以在猪场呆的时间很短,以致于我没来得及搞懂部门项目的技术架构就走了,这也让我在离开以后感觉很遗憾,所以我下定决心在下个实习单位要好好做。离开猪场后我来到了熊厂。部门给我提的需求不算太难,大部分都是一些CURD的工作,但是这次很快就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就是我不太熟悉部门的整体技术栈,所以在需要借鉴别人代码时偶尔会看不懂。后来部门又给了新的重构需求,此时的我开始焦虑起来,是不是应该做出一些改变呢。终于,我找到了新的目标,我要搞懂部门的项目架构,了解相关技术栈(我们部门做的是私有云),一开始,我会请教我的导师,尽量去了解项目的架构设计,除此之外,我还会利用一些时间去看其他同事负责的代码,并且通过一些文档和PPT去了解这些代码的功能和意义。结合代码和文档,再加上和同时的交流,我对部门项目的架构逐渐熟悉起来,为了更好地理解每一块代码的作用,我还为一些模块的代码写了注释。当然,光看代码和文档还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为这个项目的重点难点不在Web应用,而是在底层技术,这个项目中包含了两套架构,分别是一套OpenStack集群和一套docker集群。为了学习这两块内容,我先是看了很多博客,然后在平台上跑虚拟机和容器来做实践,最后又看了这方面的一些书籍,主要是《OpenStack设计与实现》,《docker技术入门实战》。但是这还不够,虚拟化技术与Linux内核息息相关,又需要学习者对操作系统和计算网络非常熟悉,我自知这些内容我学得还不够深入,于是我花大量时间看这方面的书,当时也遇到了几本确实不错的书,分别是《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还有一本没来得及看完的《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虽然以后不一定会作云计算方向的开发,但是学完这些东西我还是非常开心的。到后来,我工位上的书越来越多,我对部门的技术栈也越来越熟悉,有时候我还会去听公司内各个团队组织的技术分享,有空的时候看看内网的技术课程,真正地实现了自己在技术广度上的拓展。有时候我觉得,实习生活是会骗人的,你佩戴着和正式员工一样的工牌,和他们做着类似的事情,会让你觉得你的水平已经和他们差不多了,但事实上是,在转正之前,你和他们还差得远,所以不要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抓紧时间学习吧,把握好你在公司里的机会,合理利用公司给你提供的资源。秋招前的积累与沉淀研究生期间我有一件事情一直在坚持,那就是做笔记和写博客。做笔记,就是记录学习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可能是面试问题,可能是一周的学习计划,也可能知识一个知识点,总归都是值得记录的东西,对我来说,就是一种积累。而对于博客,我从一开始只用于记录项目,到后来做转载,再到后来写原创,整理系列文章,则更像是一种沉淀。但是在春招刚刚结束的这段时间,我发现一个问题,之前学过的东西忘记了很多,特别是那些理解的不够深的知识点,总是特别容易忘记。另外我发现,虽然我在笔记中记录了很多的知识点和面试题,但是往往我只看过一次,不会再去看第二次。这也意味着,虽然记录的内容很多,但是真正消化吸收的内容很少,脑子里充斥着总是那些零碎的知识点和面试问题,对于完整的知识体系知之甚少。这些问题在春招期间也不断地暴露出来,让我思考了很久。面对如此窘境,我想做出改变,趁着现在时间充裕,我想要为这些内容做一次减法,并且借此机会,推翻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重建新的知识框架。简单说来,就是重新开始学习Java后端,这次我要用一种更高效的方式,避免走之前走的弯路,要用最高效,最合理的方式去复习。由于我之前已经有基础,所以我对完成这一目标有信心,相应地我也为此做出了明确且详细的学习计划。我打算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这三个月的秋招复习。“具体可靠的学习计划”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我首先按照Java后端路线图安排好复习计划,每个知识点都会对应安排一段时间,比如我可能花一天时间复习“Java反射”,两天时间复习“设计模式”,一周的时间用于复习"JVM虚拟机”。我一般会在月初做好整个月的计划,然后根据进度做一些微调,但是基本上我都可以跟上进度,并且是在复习到位的前提下。所以我觉得,对于秋招这一场苦战,指定计划尤为重要,一旦计划定下来,战略目标清晰,对应的战术制定也会变得清晰,执行力也会随之变强。“写博客整合知识点”至于复习方法,我主要通过看高质量博客,并且结合代码实践的方式巩固这部分知识点,比如今天学习“concurrenthashmap”,我会去找两三篇比较好的博客先看看,主要是源码解读方面的,然后我会把它们进行整合,如果有遗漏的知识点我会再进行补充,有时候我还会自己去看看JDK源码,以便更好地理解博客内容,完成知识整合之后,我就会对应地整理出一篇博客出来,发在我的个人博客上。除此之外,当我完成了一整个专题的复习之后,我会把这些文章整理成一个专题,比如上面说的“concurrenthashmap”,实际上属于Java并发包,所以我会专门做一个博客专栏,用来完成Java并发系列的文章专题。对于每一个文章专题,我都会先理清这个专题一共有哪些内容,然后再开始整理。比如对于Java并发包,我会先写Java多线程基础的文章,再写JMM内存模型的文章,接着一步步着手写Java线程池,阻塞队列,工具类,原子类等等。这样一来这部分内容就复习完毕了,写系列文章的好处就在于,我可以从头到尾理清脉络,并且对于每一部分的知识点都做了比较好的总结。对于博客的选择,我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宁愿花半小时看一篇高质量文章,也不花10分钟看5篇烂文章。深度阅读的好处,就是可以让这部分内容更好地融入你脑内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像其他快餐文章一样转瞬即逝。“做项目巩固实践能力”由于之前在实习期间参加的项目都比较大,我接触的模块也比较单一,没有对整体项目有一个很好的把握,所以我决定趁这段时间再巩固一下我的项目实践能力,这里的能力主要是指的是对项目架构的把握能力,以及对业务开发的熟练度,当然也包括对各种常用后端技术的熟悉程度。我花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两个项目的开发,当然主要也是模仿两个开源项目做了,这两个项目都使用SpringBoot快速开发,并且用到一些常用的后端技术比如redis,云存储,以及一些常见Web框架,除此之外还涉及到了solr,爬虫等技术。虽然项目不算很难,但是我在这段时间里很快地熟悉了完整项目开发的流程,并且每天做迭代,通过Git来跟进版本,每个版本都会写清所做的内容,这也让我对项目的架构非常熟悉。在项目之余,我也找一些常用的后端组件来跑一跑demo,以便让我对这些技术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比如面试常问的dubbo,zookeeper,消息队列等组件。这些尝试也让我在理解它们的原理时更加得心应手了。“坚持刷题,注重方法”算法题是秋招笔试面试中的重头戏,每个研发同学都免不了经历算法题的摧残,对我这么一个非科班同学来说,更是让人头大。正因为如此,我放弃了刷大量LeetCode题目的方法,选择了更加行之有效的刷题方式。首先我重新刷了一遍剑指offer,并且对每道题目进行总结,尽量保证每一道题都可以记在脑子里,众所周知剑指offer中的题是面试时非常喜欢考的,所以先搞定这部分题目是最为关键的。搞定剑指offer之后,当然还要刷LeetCode了,LeetCode题目这么多,怎么选择呢,我没有按照tag刷,也没有按照顺序刷,而是参考当时一个大佬的LeetCode刷题指南来进行刷题的,他把每个类型的题目都做了归纳,每部分只放一些比较经典的题目。所以我前后大概刷了100多道LeetCode的题目,并且在第二遍刷题复习的时候,我也对这些题目做了一份总结。除了上面两个经典题库,我还着重刷了大厂的历年真题,这部分我主要是通过牛客网的历年真题题库来完成刷题的。说实话,真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公司出的题目不像平时的那些算法题,可能会出得非常奇葩,所以你如果不提前适应的话会比较吃亏。完成这部分题目之后,我对算法题的复习也基本告一段落了。当我完成所有内容的复习时,提前批已经开始了。终于要上战场了,因为战前准备比较充分,所以我对秋招还是比较乐观的,但事实上,秋招不仅是攻坚战,而且是持久战,要笑到最后,确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重建知识体系,对学过的东西做减法前面提到我在秋招前完成了知识体系重建,那在这里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当时大致的知识体系构成。就跟我前面说的一样,我选择重新再学一遍Java后端相关的技术内容,因为我知道大致的学习方向,并且有一定的基础,所以看很多文章变得更加得心应手,写文章和做总结也更加有底气了。首先在Java基础方面,我写了20多篇原创博客,主要是对Java核心技术的解析,比如“Java反射”,“Java序列化和反序列化”,“Java异常体系”等等。在Java集合类方面,我原创了部分文章,另外整合了一些比较好的技术文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关于hashmap的文章,当时我整合的文章几乎没有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在Java并发编程方面,我主要参考了并发编程网以及一些优质博客的文章,先搞懂了Java并发原理,再一步步学习JUC并发包的组件,其中重点看了chm,并发工具类以及阻塞队列等JDK源码的解析文章,除此之外,我还会在IDE中跑JUC相关的emo,毕竟这方面的内容非常需要实践。在Java网络编程方面,我先从最基础的socket入手,再讲到NIO,AIO,并且加入了几篇对Linux IO模型解析的文章,让整个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因为NIO是基于Linux Epoll实现的),接着我又加入了对Netty的探讨,以及Tomcat中对NIO的应用,可以说是把Java网络编程一些比较重要的部分都囊括进来了。为了更好理解这部分内容,我也在网上参考了很多客户端和服务端通信的demo,最后我分别用Socket,NIO,AIO以及Netty把C/S 通信的demo都写了一遍。在JVM虚拟机方面,我则按照《深入理解JVM虚拟机》这本书的行文脉络进行文章的整理。在搞定JVM基本原理以后,我着重了解了JVM调优和实践中常遇到的问题,并且整理了常用的JVM调优工具,场景问题以及调优实践的案例,这也是因为面试中对JVM调优实践越来越重视了。在JavaWeb方面,我从Java Web相关技术的发展入手,一步步了解了每种技术存在的意义,比如JSP,Servlet,JDBC,Spring等等,然后对每种技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并且着重地看了Spring和SpringMVC的源码分析文章,另外一方面,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Tomcat的工作原理。除此之外,JavaWeb项目中常用的maven,日志组件,甚至是单测试组件,也纳入了我的系列文章里。在数据库和缓存方面,我主要学习了MySQL和Redis这两种最常用的数据库。对于Mysql,我从简单的sql开始了解,然后开始了解sql优化,MySQL的存储引擎和索引,事务及锁,还有更复杂的主从复制,分库分表等内容。对于Redis,我也是从简单的api入手,然后去了解每一种数据结构的底层实现原理,接着尝试去学习Redis的持久化方式,以及作为缓存常需要考虑的技术点,当然,也包括Redis的分布式锁实现,以及它的分布式集群方案。最后一部分就是分布式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了,这个也是困扰我很久的一块内容,我主要把这块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分布式理论和分布式技术,理论方面,我先了解CAP,BASE等基本知识,然后开始学习一致性协议和算法,接着探讨分布式事务。对于分布式技术,涉及的东西就更多了,例如分布式session,负载均衡,分布式锁等内容,这些知识点我都会用一到两篇文章去总结,对于分布式缓存,消息队列,以及分布式服务等内容,我会花比较多的时间去全面学习,然后总结出一个系列的文章出来。当然,对于这些技术的学习主要还是停留在理论方面,在自己的项目中能用到的比较少。至此,我的知识体系基本构建完成,这也是我在秋招中能够成功闯过那么多面试的原因。秋招之路,砥砺前行不管前期做了多少准备,到秋招的时候也不能掉以轻心,从七月底第一次面试到9月基本佛系,中间经历了大大小小的面试。在完成知识体系重建以后,我把重点转向了另外几件事,一是完善和熟悉我的简历,以便在面试中能够比较好地发挥,二是持续刷题,保持对算法题和笔试真题的手感和熟练度,三则是看面经查缺补漏,我一直认为看面经是很重要的一项复习内容。 就这样,我一边继续复习,以便开始了一场接一场的面试接力。起初,我面了几家小公司练手,接着阿里的提前批接踵而至,我战战兢兢地参加了阿里中间件部门的面试,面难难度还算适中,一共四轮面试,当时我的表现也还不错,问题基本都答上来了。面完不到一周以后我就收到了通过的消息,当时还有点懵。没想到第一个offer这么快就来了。这段时间内,蚂蚁金服的两个部门也给了我面试机会,我都参加了它们的面试,并且顺利地拿到了其中一个部门的offer。由于我对蚂蚁这边的业务比较感兴趣,最终选择了蚂蚁金服的offer。阿里提前批的胜利确实是意外之喜,但也大大地鼓舞了我,于是我又参加了百度和腾讯的提前批面试,由于百度的提前批不走流程,一共有四个部门面试了我,每个部门都有2到3轮面试,总计约为12次面试,到后来我已经快晕了,看到百度的电话就害怕,由于面试次数太多,有时候发挥确实也不是很好,我也没有特别在意,只当是在锻炼自己了。百度的面试难度每个部门不一样,但是每次面试必写算法题,一写算法题,时间至少就是一个小时以上,每次面试完都有一种身体被掏空的感觉。经历了百度面试的摧残以后,我手写算法的速度也变快了,很多坑也被我填上了。接下来面对腾讯的面试,我也是既激动又担心,腾讯的面试难度比较大,对于操作系统和网络的知识喜欢深挖,问的东西也很有深度,面完前三面以后,第四面拖了3周才进行。当时三面面试官对我的评价比较好,也让我信心爆棚了好久。在等待腾讯终面的期间,我参加了今日头条的面试,当时有幸拿到了一个白金码,免去笔试,事实证明白金码作用真的很大。头条的面试难度和腾讯差不多,三轮面试,同样需要写各种算法,由于是视频面试,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头条的面试官真的非常高冷啊。面完头条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应该挂了吧。没想到最后还是给了offer。结束这几家大厂的面试之后,我觉得我的秋招已经接近尾声了,不过由于之前投的比较多,所以我又面了几家大公司,如网易,华为,快手等。到9月上旬的时候,我接连收到了bat和头条,网易的意向书,阿里最早,腾讯最晚,每收到一封意向书我都很开心,没想到最后我真的可以集齐bat等大厂的offer。9月以后,除了偶尔和同学做几场大厂的笔试,我基本就佛系了。直到后来一些外企例如亚马逊,大摩开始笔试面试,我才又重新回到了状态。截止目前,我基本上把该拒绝的offer都拒绝了,综合各方面因素的考虑,最后应该会签阿里,原因是部门是我自己喜欢的,同时给的评级也比较高。虽然腾讯也给了sp,但是最后还是忍痛割爱啦。至于百度和头条,给的offer并不是很令人满意,所以就没有考虑了。至此,我的秋招之旅总算圆满结束。Java后端技术专栏对于校园招聘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基础知识。下面的博客专栏出自我的技术博客 https://blog.csdn.net/a724888这些专栏中有一些文章是我自己原创的,也有一些文章是转载自技术大牛的,基本都是是我在学习Java后端的两年时间内陆续完成的。总的来说算是比较全面了,做后端方向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1.深入浅出Java核心技术本专栏主要介绍Java基础,并且会结合实现原理以及具体实例来讲解。同时还介绍了Java集合类,设计模式以及Java8的相关知识。2.深入理解JVM虚拟机带你走进JVM的世界,整合高质量文章以阐述虚拟机的原理及相关技术,让开发者更好地了解Java的底层运行原理以及相应的调优方法。3.Java并发指南本专栏主要介绍Java并发编程相关的基本原理以及进阶知识。主要包括Java多线程基础,Java并发编程基本原理以及JUC并发包的使用和源码解析。4.Java网络编程与NIOJava网络编程一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其中涉及了socket的使用,以及Java网络编程的IO模型,譬如BIO,NIO,AIO,当然也包括Linux的网络编程模型。了解这部分知识对于理解网络编程有很多帮助。另外还补充了两个涉及NIO的重要技术:Tomcat和Netty。5.JavaWeb技术世界从这里开始打开去往JavaWeb世界的大门。什么是J2EE,什么是JavaWeb,以及这个生态中常用的一些技术:Maven,Spring,Tomcat,Junit,log4j等等。我们不仅要了解怎么使用它们,更要去了解它们为什么出现,其中一些技术的实现原理是什么。6.Spring与SpringMVC源码解析本专栏主要讲解Spring和SpringMVC的实现原理。7.Spring是最流行的Java框架之一。本专栏文章主要包括IOC的实现原理分析,AOP的实现原理分析,事务的实现源码分析等,当然也有SpringMVC的源码解析文章。8.重新学习MySQL与Redis本专栏介绍MySQL的基本知识,比如基本架构,存储引擎,索引原理,主从复制,事务等内容。当然也会讲解一些和sql语句优化有关的知识。同时本专栏里也介绍了Redis的基本实现原理,包括数据结构,主从复制,集群方案,分布式锁等实现。9.分布式系统理论与实践本专栏介绍分布式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术,比如CAP和BASE理论,一致性算法,以及ZooKeeper这类的分布式协调服务。在分布式实践方面,我们会讲到负载均衡,缓存,分布式事务,分布式锁,以及Dubbo这样的微服务,也包括消息队列,数据库中间件等等。10.后端开技术杂谈本专栏涵盖了大后端的众多技术文章,当你在Java后端方面有一定基础以后,再多了解一些相关技术总是有好处的。除了Java后端的文章以外,还会涉及Hadoop生态,云计算技术,搜索引擎,甚至包括一些数据挖掘和AI的文章。总的来说选取了一些不错的基础类文章,能让你对大后端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面经分享具体的面经都比较长,这里大概介绍一下面试的情况,具体的面经请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并回复“面经”即可查看。1 阿里面经阿里中间件研发面经蚂蚁金服研发面经岗位是研发工程师,直接找蚂蚁金服的大佬进行内推。我参与了阿里巴巴中间件部门的提前批面试,一共经历了四次面试,拿到了口头offer。然后我也参加了蚂蚁金服中间件部门的面试,经历了三次面试,但是没有走流程,所以面试中止了。最后我走的是蚂蚁金服财富事业群的流程,经历了四次面试,包括一次交叉面,最终拿到了蚂蚁金服的意向书,评级为A。阿里的面试体验还是比较好的,至少不要求手写算法,但是非常注重Java基础,中间件部门还会特别安排Java基础笔试。2 腾讯面经腾讯研发面经岗位是后台开发工程师,我没有选择意向事业群。SNG的部门捞了我的简历,开始了面试,他们的技术栈主要是Java,所以比较有的聊。一共经历了四次技术面试和一次HR面试,目前正在等待结果。腾讯的面试一如既往地注重考查网络和操作系统,并且喜欢问Linux底层的一些知识,在这方面我还是有很多不足的。3 百度面经百度研发面经百度研发面经整合版岗位是研发工程师岗位,部门包括百度智能云的三个分部门以及大搜索部门。百度的提前批面试不走流程,所以可以同时面试好多个部门,所以我参加百度面试的次数大概有12次左右,最终应该是拿了两个部门的offer。百度的面试风格非常统一,每次面试基本都要到电脑上写算法,所以那段时间写算法写的头皮发麻。4 网易面经网易研发面经面试部门是网易云音乐,岗位是Java开发工程师。网易是唯一一家我去外地面试的公司,也是我最早去实习的老东家。一共三轮面试,耗时一个下午。网易的面试比我想象中的要难,面试官会问的问题都比较深,并且会让你写一些结合实践的代码。5 头条面经今日头条研发面经岗位是后台研发工程师,地点选择了上海。我参加的是字节跳动的内推面试,当时找了一个牛友要到了白金码,再次感谢这位头条大佬。然后就开始了一下午的视频面试,一共三轮技术面试,每一轮都要写代码,问问题的风格有点像腾讯,也喜欢问一些底层知识,让我有点懵逼。后记秋招结束以后,我就把主要精力花在做公众号【程序员江湖】上了。当然,剩下要处理的事情还有很多,毕业论文,毕业旅行,还有工作前的知识储备等等。果然,人的一生需要不断的修行,刚刚闯过了一关又马上要迎接下一轮挑战,你不能停下脚步,毕竟大家都在往前走。希望还在求职路上的各位少侠好好加油,在未来也能够顺利地拿到自己想要的offer!

December 11, 2018 · 1 min · jiezi

致毕业生:那些年我们错过的“BAT”

本文旨在用最通俗的语言讲述最枯燥的基本知识最近看到公众号中各种推“招聘季金九银十铜十二”之类的文章,把毕业季找工作需要应对的事情和解决方法都已经写的很详细了,还有各种面经考经挥之即来,已经没必要再去写这样的一个文章了,但自从上次作者写一篇文章描述自己毕业到现在的经历,一发出去到现在,不断有人来加作者微信,有的让帮忙看简历,有的咨询找工作应该怎么找,有的问IT行业和自身的定位,还有的问技术(作者技术太菜,谨慎请教!)…回想这几年的工作经历,虽然从未某得CTO的一职,但因为技术+管理一起做,因此作为面试官的次数非常多,面试过的人员也不少,面试岗位涉及:前端、后端、测试、产品、运营等,在此根据作者这些年和面试者交流的经历以及最近被咨询较多的问题,做一个总结,给有需要的同学作为一个参考。同时,我想吐槽一下的是:大学里在学生关于职业发展和就业方面的指导几乎为0!!!很多学生都是因为招聘会来了,才意识到要学习和准备面试因为毕业了,才意识到要找工作。所以借此文纯粹是给毕业生一些小小的指导和建议,人生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职业生涯的起点,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文章能帮助你为面试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原本属于你的“BAT”,不会因此而失去。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文章提纲:毕业季应该怎么准备?怎么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选择工作应该考虑哪些因素?简历应该怎么做?技术太渣,是否参加培训机构?签合同时公司要求签三年,怎么办?能力不足,无法面试怎么办?第一份工作是否应该意薪资?1、毕业季应该怎么准备?小A就读于某985大学的计算机专业,三年多的专业课一节没落下,期末考试成绩一直处于院内前三,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拿到手软,并且在大三时参加了某全国软件大赛并获得二等奖,大二就开始为校外一些创业团队写项目,积累了不少编程经验。到了毕业季,他开始把精力放在里找工作上,首先他在网上找一些笔试题对自己的技术能力做一个评估,定位他的水平能达到哪一级别的公司,然后整理近期校招有哪些企业并对这些企业做好级别划分,最后圈定自己喜欢并且比较有把握能通过的公司范围,最终确定心仪的公司为某易。圈定之后,就针对性的对圈定的每一家公司做好充分准备,根据公司岗位技术要求补充自己没有把握的知识点,并且把该公司近几年的面试笔试题啃一遍,查漏补缺,恶补不足;根据公司招聘岗位定制化简历,做到简历内容尽可能符合该公司招聘要求。在面试自己心仪的公司之前,他先参加了几个级别较低的公司的面试,通过几次面试,把身心状态调整到面试模式,并且整理出一套面经。一切准备就绪,就迎来了某易的面试,小A自我介绍完毕之后,面试官问的技术问题他顺利的回答出来,有一些偏实践的问题,小A如实回答自己还是一个大学生工作经历并不多,实践性的问题没碰过无法作答,希望能在入职之后获得更多机会学习和实践,与公司一起成长。整个面试过程,面对面试官的提问,小A的回答不亢不卑,对于有把握的问题自信满满,对于不懂的或没把握的问题也从容如实作答。面试结束后过一周,小A便顺利的收到了某易发来的offer。诚然,好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越早规划,就越从容,当你为毕业季做好了足够的准备时,你就能在招聘季到来时更有把握得到自己想要的offer。说来惭愧,作者在毕业季的准备这方面做的非常不好,才有了毕业之后找工作的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2、怎么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小编这些年作为面试官面试时,无一例外的都会问面试者的一个问题:“你的职业发展方向和规划是怎样的呢?”根据面试者的回答来分析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人:一种是方向清晰、目标明确型,对当前要找的工作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和认知,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明确的方向和前进计划。一种是没想法、度日型,对当前的工作没有什么概念,按部就班,觉得工资少就换工作,对未来也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甚至对当下找工作的目标也没有明确,就是毕业-投简历-面试-投简历-面试-上班…前者无需多言,只要能保持一直为之努力的状态,你的职业道路就会往你所愿方向大步前进。而后者,作者想问:你们真的甘愿就这样浑浑噩噩的度日吗?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回答不。但是你们心里可能在想:我不知道怎么规划啊?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啊?我不知道哪些岗位有前途啊?我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工作啊?当你有以上这些的想法时,作者建议:从根本出发!何为根本?那就是你为什么要有职业?为什么要有发展方向?归根到底,不就是为了能实现梦想、能温饱富裕、为了不虚度光阴吗?因此,这些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你喜欢的:我喜欢做什么事情?你擅长的:我擅长做什么事情?能赚钱的:做什么事情能赚钱?它们的关系可以用一下Kedar Soni的关系图来表示:我们看到:只有尽可能多的因素综合起来,才能达到一个相对win的效果。在此作者拿自己做一个例子来分析:我喜欢的:打篮球、敲代码、打游戏我擅长的:思考、持久运动、写作、写代码我觉得能赚钱的:做生意、写代码、创业因此,综合起来,作者发现,自己能做的,还能赚些小钱的,也只有敲代码这一个方向了;各位读者不妨试试像作者这样分析,或许就能得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发展方向了。3、选择工作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小B是个南方人,在安徽某大学读完四年之后,通过校招顺利的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但小B的内心是不安稳的,本着对首都的敬仰,他尝试去北京找工作,在那里,他住五环以外的地下四层小旅馆,每天他挤着超负荷的地铁从五环之外来到三环内面试,他见证了北京如蝼蚁般的小公司遍布在京城的每个角落,他吃着号称北京最便宜的快餐:肯德基。终于在挤不上地铁赶不上去面试的地铁里,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孤独和渺小,那一刻,他决定回到家乡,那个离家里最近的城市,那里也要挤地铁,那里也有蝼蚁般的小公司,但那里的一切让他感觉到亲切,家人好像就在不远之处,他在那里慢慢建立起新的社交圈,他为留在那里努力地奋斗着;五年过后,他在城市里买了房,组建起了自己的家庭,他也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部分,让他充满了归属感。这个例子不能说明第一份工作应该怎么选择,但是可以说明工作有时候是可以改变人生的轨迹,作为一名毕业生,第一份工作需要考量的东西很多,他考量的是城市因素;家乡,永远是一个让人牵挂的地方,与其牵挂,不如把工作的地方定在离家近的城市,再选定工作;因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考量角度,整体来说,考量的因素有几个:企业所在城市:城市决定地方的人文和生活环境,也决定一个人在这段时间内的一个交际圈所在,当你对这些方面有很高的要求时,那就需要好好考虑合适的工作城市是哪些。工作可以频繁换,但是工作的城市不建议频繁换,因为每换一次城市,都是一次舟车劳顿,更重要的是:当你离开这个城市之后,你这段时间积累的交际就会渐渐的被时间冲淡,就像我们去一个城市读大学,当我们毕业之后离开这个城市,你就会发现,很多同学就渐渐的丢失,甚至再也没见过了。职业和兴趣的对口程度:职业不一定等于兴趣,但最好等于兴趣,由兴趣作为出发点的工作,才是一份好的工作。薪酬待遇和晋升体系:初次就业不应该在乎薪资,但是要在乎这个岗位的薪酬和晋升的体系,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实现梦想,更多的可能是温饱富足,因此:你可以不在意起点,但是要在意薪酬阶梯的高度以及岗位高点。企业口碑:企业口碑体现企业价值,企业价值影响着员工的态度,一个企业如果在外口碑极差,它的员工也会深受影响,就如某滴,在某些事件接二连三的发生之后,我们看某滴司机的眼神都不一样,如果你处在其中,有何感想呢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大学生接触的另一个文化氛围,好的企业文化能让员工在工作和身心上都得到很好提升,而且让员工更有归属感。4、简历应该怎么做?简历就像是应聘者递给面试官的一张名片,一份好的简历能让你在千千万万简历中脱颖而出,成为得到面试机会的敲门砖,但在大学校园里,从来没有任何关于做简历的指导,更别说如何针对性的做简历。因此面试官收到的简历五花八门,有的像在编故事把实习经历写成了流水账,有的像在画图把简历用色块填充得眼花缭乱,有的像恐慌隐私被暴露连最基本的必要信息都没有…通常,一个招聘岗位比较多的hr每天要查看的简历多达几百份,因此hr不可能一字一句地查看每一份简历再做定夺,而是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的走一遍,合适的就进入面试阶段,不合适的就丢弃了,所以对于简历的制作:我们不能以我为主,记流水账,填色块,以为很完美,perfect!;而是应以hr为主,从hr的视角去研究一份简历应该怎么做,才有侧重点,才能在hr的走马观花一目十行中也能看得出面试者的水平。下面,作者根据自己看简历的一些经验,给出一些做简历的要点:页面:最多不能超过两页,而且重点内容放在第一页。HR看简历的速度几乎是几秒钟一份简历,如果页面偏多,后面的页面根本就不会再看,因此一页简历最佳,实在不行,就把所有重点内容放在第一页,让HR能第一眼就看到。抬头:必须是个人的基本信息,而且不能太花枝招展,能一眼扫过即可捕获到个人基本信息为重,姓名、年薪、地址(籍贯和现住址)、照片、学校、学历、联系方式、应聘岗位为必须内容。有些人还喜欢把性别、生肖、身份证号码这些非必要元素加入,这样也没错,但是信息量太多,影响HR获取必要信息,还浪费页面。正文:正文有几部分:教育经历、个人技能、实践简历、所获荣誉。这四部分内容是HR了解应聘者的学历、能力、经历、潜力等综合要素的渠道,这些内容建议简洁而能突出重点的写,例如“2014-10-12,期末考试表现优异,成绩在60名学生中排名第二,获得学院颁发的国建奖学金8000元”;这本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荣誉,但因为显得过于冗长,数字过多,就显得不够突出了,可以改成:“大三期间,成绩院内前二,获得国家奖学金”,这样就显得很清晰了。项目经历:项目经历是为了体现面试者的工作经历和能力等级,通常只列出最重要、参与度最高的两三个项目即可,不要把所有鸡毛蒜皮的项目全写上去(作者曾经看过一份简历,项目经历大大小小有十多个,仔细一问,其实有些是自己练手的、有些是只写了两三个页面的…emmm)。项目内容大体有:项目名称和开发周期、项目概况、项目所用技术、我的职责;项目概况是为了让面试官能看出项目是干啥的就行,不需要把所有细节都描述出来,最后两句话能表达出,项目所用技术列表应该尽量把最重要的技术放在前面,而且不宜过多,三四个即可,我的职责是为了让面试官知道你在项目里做了啥,这样面试官就可以针对性的问题,而不是问了好几个问题,你都回答说这个我没做那个我没做…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其实应该是作为面试者像面试官描述我为什么能胜任贵公司贵岗位,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我性格开朗、调皮贪玩、吃苦耐劳之类的自我夸奖之词。因此自我评价应该是客观、岗位需求精准、有数据支撑的例子,比如面试前端开发,可以写成“有大流量网站的性能优化能力,曾开发的转盘抽奖活动页面应对300万访问量没出现性能问题”。这样的自我评价就显得很突出了。排版:不同的岗位的简历有不同的排版需求,不能说色块堆积的简历不好,但要看应对什么岗位,如果是UI设计师,你的简历设计,也是体现你美感和UI功底的一个方面,但如果你是Java开发工程师,简历涂满了色块,并且有些地方有斜体、粗体、艺术字,面试官看的眼花缭乱,就没有继续看下去的欲望了,适当的放一些程序员一眼能看的懂的元素:如GitHub的logo,面试官看到心里就感觉你应该是用过GitHub的,效果不言而喻,但整体来说:简历还是简洁能突出重点为主,HR是没时间欣赏你的美感的,更多的是看着舒服就好了。5、技术太渣,是否参加培训机构?这个是大四学生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很多学生在大学前三年没有好好学习,到了毕业季后内心就开始恐慌,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都拿到自己心仪的offer,自己却一无所谓,想重新开始好好学习,又无从下手,因此无奈之下,就选择了去参加培训,而且有些宣讲会,培训公司也来招人,并且承诺学习期间不收费,毕业后每个月还学费即可,这样的政策让学生欣喜,既不需要用到家里的钱,又能有老师教学习,因此就签约参加了培训。诚然,走投无路的时候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但是有一些惨痛的事实摆在眼前:培训班流水线作业,培训出来的学生基础差公司用人不喜欢用培训机构出来的人作者曾经面试一些从培训机构出来的毕业生,他们千篇一律的把自己包装成一年工作经验,会用各种时髦的技术,有大流量高并发的开发经验,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当作者真正问到一些具体的技术和底层原理时,就会支支吾吾,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很可能是培训机构为提高就业率而教学生用的包装手段,其实不好,一个人的能力是在工作中体现的,你能蒙骗过关,不代表你工作能顺利的做好,你的不足,总有一天,会露出马脚的。在此,作者给一些建议:不要把培训的意义搞错了,培训并非坏事,但培训的目的在于引导你入门,要学到真正的技术,还得靠自身的努力,培训只是你在找不到引路者时的一个引路者,培训老师一天能讲十个知识点,希望你能在课后能把这个十个知识点深入,而不是停留在老师教的层面上。关于是否需要参加培训班的问题,作者认为可以这样思考,你能否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长时间的坚持?如果具备,作者建议花一个学期泡在图书馆,出来之时,绝不比别人差。如果不具备,作者建议可以参加培训班,把培训班作为一个导师和严父,督促你时时刻刻都要认真学习。技术层面上的岗位,技术强者为王,因此即使你参加了培训班,也不要认为会被招聘者嫌弃,你有胜任工作的能力,就会有容得下你的岗位。6、签合同时公司要求签三年,怎么办?很多学生在签合同时都有一个理解误区:合同上要求签约三年,意味着要在这家公司至少待满三年之后才能走,否则就要缴纳毁约金。其实不然.《合同法》规定: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形下,用人单位才能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一)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二)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保密协议中,附有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中有关费用的约定。也就是说,只要在合同中没有附带有与费用有关的以上条款,则:如果在试用期内,只需要提前三天通知单位即可离职。如果超过试用期,则需要提前一个月书面提交辞职报告即可,一个月后不管公司是否同意,均可离职。因此毕业生在签约时,只要注意以上问题,就可以应对违约金的问题,如果对目前签约的公司不是很满意,还处于骑驴找马的过程中,则尽量避免签约附有违约金的合同。但如果不在意违约金的话,就无所谓啦。7、能力太差,无法面试怎么办?最近很多学生向我诉苦后悔之前没有好好学习,没有去参加一些实践,导致到毕业季时自己能力太差,经历又少,简历筛选都不能通过,更别说参加面试拿到offer了。甚至有些学生觉得太迟了不够时间了,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连工作都不找了。诚然,过去已成定局,无法改变;但只要能醒悟,什么时候开始努力都不晚,如果是大四上学期,可以先放弃秋招,回归图书馆、回归课本,其实很多学生在秋招到来之后,才意识到自己的薄弱,如果那时候开始奋起,开始系统性针对性的学习,同时寻找实习的机会,一个学期的时间,完全可以补回来了的,准备充分后,就可以把眼光放到第二年的春招里。如果是大四下学期,眼前只剩下春招的机会,作者建议可以边学习边面试,有些学校看中你的学习能力和潜力,可能当下的技术能力就不那么在乎,也是有机会的;但此时你还是得抓紧时间学习,要更高效系统的去学习,因为能力才是公司招你的根本,潜力再好也需要兑现,而且如果这段时间能把学习补回来,即使春招没拿到offer,在毕业之后再找工作,也不晚,前提是:你具备足够的能力!8、第一份工作是否应该意薪资?多数人的行为意识里,工作就是为了赚钱的,说不在意薪资的,都是假话。每个人都希望找到这样一份工作:待遇好、加班少,空间大、压力小。但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工作,很可能只在梦里出现过,付出和收获多数情况下是成正比的。因此我们在衡量一份工作的好与否,不能仅仅看薪资,作为一个职场新人,更应该看到薪资以外的更多东西,对于公司来说:薪资是体现公司对你的工作的价值体现,对你自己来说:薪资只是你工作想要的得到的东西中的一个,还有更多其他有价值的东西需要你获得,比如经历、技术等。因此在考虑薪资问题时,需要综合起来衡量,自己更看重哪一方面,哪些因素更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举个栗子:作者刚毕业回到广州时,有两份工作可以选择,一份是蓝月亮的内部系统开发的工作,一份是一个创业公司的Java开发工作。蓝月亮的福利待遇很好,工作也轻松,但是做的是内部系统,用的是一种很老的语言:COBO(听说过这个语言的人应该不多),工作环境是在工厂里。另一份工作薪资非常低,工作内容是作者喜欢的体育相关的项目,技术栈较为前沿,自由度高,可发挥空间大。最终作者选择了后者,第一年几乎全年全勤而且工资不高仅能温饱,但在这里,一个小而精的创业团队,作者能够接触到项目最底层的业务、需求以及运营模式,在技术层面上能近距离接触项目所用的技术栈并且可以自由选择工作方向,即使当时作者只是一个毕业生,但内心的归属感极强,和团队一起努力一起拼;虽然最终创业失败,但正是因为那一段工作经历,对作者往后的职业生涯影响最大,技术上接触到了非常多新技术,工作经验上对项目的整体把握有了质的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待遇上因为有了这次的创业经验,往后的工作,待遇都上了几个台阶。在职场上,衡量一份工作的价值,永远不能仅看薪资待遇,更重要的是工作能否给你带来更多的东西,比如人脉、技术、镀金、思维等等,作者常常对自己说:如果一份工作仅仅能给你带来工资,那这份工作是不值得做的。如果能在职业生涯的前半段积累足够多的人脉、足够精湛的技术、足够强大的身体和灵魂,那么,等到机会来临,你想要的一切,都会加倍的回馈给你的。而毕业生更加应该清楚自身情况,你犹如白纸般的工作经历和阅历,初入职场,如果只为温饱,那无论工作多久,依然还是白纸般干净、一尘不染;你的时间,只能换作金钱,真的是太浪费了。但也不是一味的追求自讨苦吃,专找工资低的工作去磨练自我,人有自知之明,你的薪资尽量要与你的薪资匹配,你的上一份工作的薪资的高点,通常是下一份工作的薪资的起点,因为作者建议:在综合各方面的权衡考虑之下,选择一份适合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的工作,要分清各个因素的主次排序,不要被工资塞满了头脑,也不要刻意磨练自己而自命清高。在各方面合适的情况,怎么把待遇最高化,才是根本。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请分享给更多人关注「编程无界」,提升装逼技能

October 30, 2018 · 1 min · jiezi

Java工程师修炼之路

前言在下本是跨专业渣考研的985渣硕一枚,经历研究生两年的学习积累,有幸于2019秋季招聘中拿到几个公司的研发岗offer,包括百度,阿里,腾讯,今日头条,网易,华为等。一路走来也遇到很多困难,也踩了很多坑,同时我自己也探索了很多的学习方法,总结了很多心得体会,并且,我对校园招聘也做了一些研究和相应的准备。在今年的秋季招聘结束以后,我也决定把这些东西全部都写成文字,做成专题,以便分享给更多未来将要参加校招的同学。这些内容,后续都会发布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程序员江湖大学时期的迷茫与坚定我的本科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基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只学过c语言,然后在大三的时候接触过java,Android,以及前端开发。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软件开发的水有多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应聘了很多公司。结果可想而知。当年我对游戏开发很有兴趣,特别是对网易游戏情有独钟,但是当我看到网易游戏研发工程师的招聘要求时,我只能望而却步,因为它要求学历至少是985的硕士。也因为这个契机,我在大三的暑假开始准备考研,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了我大华科。毕竟是跨专业,在复习过程还是有点吃力的,但是就靠着一股毅力和执着,半年之后,顺利地考上了,成绩还意外地非常好。研究生时期的探索和规划对于即将读研的同学来说,一般有两件事很重要,一件事是选择导师,一件事是选择方向。我当时本着想要找实习的想法选择了我现在的导师,事实证明我的选择还是很正确的。而选择方向这件事,我倒是折腾了好久。研一期间我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看书了,当时自己的方向还不明确,所以找了很多书来看。当别人都在专研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时,我还在各种方向之间摇摆不定。我在读研之前想做游戏开发和Android开发,但我以前也学过Java Web开发。于是我在网上了解对应方向的资讯,发现游戏研发的就业面比较窄,并且基于我之前的学习经历,java开发可能更加适合我。最终在学校的实训项目中我选择了Java Web项目,从此也真正意义上地踏上了Java的学习之路。我的Java入门之路之前说过,在研一期间看了很多计算机专业的书籍,比如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等,虽然吸收得都不太好,但也算是看过了。于是我开始踏上学习Java的道路。最开始我找了一些Java的书单,然后买了一些比较基础的书籍,先啃为敬。那时候我看过《Java从入门到精通》这种烂大街的书,也看过《Java编程思想》这种很难懂的书。一段时间后我感觉吸收效果不好,于是开始把目光转向视频课程了。那时候听舍友力神的建议,到极客学院上看一些视频课程,我当时就觉得这个讲的比书上要好懂一些。后来我又接触到了慕课网,中国MOOC等网站,逐渐地把相关的技术课程都看完了。那时候正好我们的项目实训还在进行,于是我就把趁热打铁把这些东西用在了项目当中,并且第一次用博客记录下我的实践经验。现在回头想想,此时的我也只不过是刚刚入门了Java以及web开发。然而那时候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我,就开始xjb投各大公司的Java实习岗位了。结果可想而知,那叫一个惨啊。我的Java进阶之路上文说到我刚刚开始投递实习岗位,是在研一的下学期。当时整天躲在实验室,一边看书一边看视频,接到面试时赶紧刷面经,忙的不亦乐乎。那段时间感觉自己的复习状态和考研差不多。然而,由于水平确实不咋地,当时我被各大公司的面试官吊打。比如我第一家面的就是百度,三个很简单的问题一个都不会,人家面试官都不好意思打击我了。后来我又面了一些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公司,虽然情况有所好转,但是总的来说,我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中,我看了很多面经,也看了很多技术博客,发现自己的基础很薄弱,需要系统性的学习。并且这些东西是视频和入门书籍给不了我的。于是我又踏上了找书的道路。那时候Java书单泛滥,有的书单质量低下,买来的书看两眼就看不下去了。直到我看到了“江南白衣的后端书架”这一文章,才发现Java后端书架原来应该是这样的。于是我照葫芦画瓢把相关书籍都买了,这个阶段,也算是刚刚踏上Java进阶之路吧。这里面不得不提几本书,对学习Java的同学非常重要,一本是《深入理解JVM虚拟机》,一本是《深入分析Java技术内幕》,以及《Java并发编程艺术》。再后来,凭着一股不到黄河心不死的精神,终于拿到了网易游戏的实习offer。于是,第一次在大厂实习的机会终于来了,我怀着即期待又忧虑的心情来到了杭州。我的Java实习之路在猪场实习的时间并不长,也就持续了三个月不到,当时我们部门在做数据仓库,于是我这边主要负责Java Web应用的开发,其实也就是写一些简单的后台接口。在熟悉了工作流程以后,我很快就适应了工作的节奏,毕竟做的东西也不难,导师也会经常指导,就这样我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需求,直到后来家里有事,我才临时选择辞职回家。由于在网易实习的时间比较短,我也留下了一些遗憾,比如对整个项目的架构不够熟悉,并且很多相关技术栈也来不及学习。后来我去熊厂实习的时候,尽量避免了这些问题。熊厂实习的时间长达半年,部门当时做的是私有云,emmm完全是全新的技术栈啊,于是我基本上又是从零开始学习云计算,但是由于之前的操作系统和网络基础不扎实,在学习相关技术时,基本是两眼一抹黑,学啥啥不会。这也导致我在上班期间看了很多计算机基础方面的书籍,包括《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等等。当然,这也是因为我的工作内容很简单。CRUD你懂的。于是花时间自学成为了我那时候的主旋律,看书,看内网资源,参加技术分享,倒也非常充实。当然,有空我也会看看项目代码,了解一下技术架构,以便让自己对整个项目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再后来,2018年来了。抉择时刻:实习转正还是秋招我是2018年1月份离开北京的。当时面临几个问题,是否续租房子,是否继续实习。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当时养的一只猫也得带回去。再三思考后我决定回学校准备秋招。过年后我就回到学校了,当时我本不打算参加春招,想要潜心修炼准备秋招,但是架不住春招宣传力度大,并且几个大厂都标榜着“转正容易,hc多多”等口号。于是我没忍住,上牛客投了几次简历,打算面几家大厂,心想万一过了就去吧。简历都投出去了,那也只好复习了啊,当时我们宿舍跟打了鸡血一样,一整天都在刷题,从早到晚泡着刷LeetCode,一个月后终于刷到100多题,也算是能应付一下笔试了吧。春招我投的公司不多,也就at,网易游戏和京东。最后阿里和京东都给了offer。但是当时阿里的流程走得特别慢,直到内推截止前一天才给我发offer,并且自己也感觉之前面试表现一般,心想我要是去了也是B+,很有可能成为拥抱变化的牺牲品,于是我咬咬牙放弃了,大不了秋招再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春招的颗粒无收反而让我可以安心准备秋招,于是我有大把的时间做我想做的事,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安排自己的生活,不需要去考虑转正这种麻烦事了。至此,四月终了,春招告一段落。Java修仙之路平时经常逛牛客,我也经常发些面经啥的,于是很多牛油喜欢调侃说“看神仙”。这时候我只能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了0。0在下不才,成不了神仙,最多就是打游戏的时候能修修仙罢了。不过你还别说,网上还真有“Java成神之路”这样的文章,真的打扰了哈哈。科普一下修仙梗:修仙梗的意思是喜欢熬夜的人不睡觉不猝死反而要修仙,然后就被广大的网友们互相调侃玩坏了,现在熬夜都不叫熬夜了,新潮的说法就是修仙,熬夜不会猝死啊,会增强法力。不逗你们了,咱们还是进入正题吧。我在五月份的时候做了一个计划,打算在七月底之前完成复习工作,原因是七月底有阿里的提前批招聘,是我最最重视的一个招聘。这个计划简称三个月计划,我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学习规划。一:首先,便是对Java后端技术栈的复习,这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面试永远都是考基础考得最多。这部分内容又可以细分为多个方面:1 Java知识体系:包括了Java基础,集合类,设计模式,Java并发技术,Java网络编程,JVM,JavaWeb,Spring框架等等。2 计算机基础:包括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数据库,缓存等内容。3 后端进阶:包括了分布式理论,以及常见分布式技术比如负载均衡,zookeeper,消息队列,分布式缓存等等。当然,这里面也包括系统架构方面的知识,以及RPC,微服务等内容。4 额外内容:这部分内容因人而异,我主要是因为实习的时候项目涉及了hadoop以及私有云技术栈,所以自己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东西,譬如Hadoop生态,OpenStack生态,以及docker生态。我在复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一般先看优质博客,然后自己整理总结对应写一些博客,最后把能够实现的东西实现一下,这样一来一个知识点就搞定了。剩下的事情就是重复这个步骤。二:其次,便是对算法的学习了。我也把算法的学习分为了几个部分。1 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主要是复习之前学过的数据结构和算法,额外再看一些算法书籍,譬如《图解算法》,以了解常见算法。2 剑指offer:剑指offer基本上是面试必考的,所以把它刷个两三遍是很有必要的。3 LeetCode:搞定前面两项之后,刷LeetCode也会有些底气了,我当时就刷了150题左右,主要也是刷经典的题目。4 笔试真题:这个就不用多说了,真题是一定要刷的。毕竟各个公司出题的路子都花里胡哨。刷题多了,就会遇到很多原题和类似题目,所以,尽早开刷,做好准备吧。三、最后一部分,则是做项目。大概说下我做项目的几个要点吧1 为什么这时候我还要做项目呢:一来是我觉得实习过程自己接触的东西太细碎,没有对全局做把控,二来是因为想给GitHub加点东西,顺便学点新的技术。于是我选择了当时牛客网上的两个项目来自己做做看。2 关于项目选择:叶神这两个项目还是讲的非常棒棒的,用的东西也很新,代码也有提供,避免了自己要写前端的尴尬,另外,这两个项目模仿了知乎和头条,更加接地气。3 把项目做到GitHub上:之前对git也比较熟了,所以想把这个项目按照正常开发的流程走一遍,于是我每天都会做一个模块,然后发布几个版本,记录一下版本更新的细节,写这些东西的时候,自己其实就已经做了思考和总结,感觉还是不错的。就这么过了三个月,提前批拉开序幕。秋招流水账从七月底第一次面试到9月基本佛系,中间经历了大大小小的面试,这里只进行简单的记录哈,要看面经的话请到我的公众号:程序员江湖。具体的面经都比较长,这里大概介绍一下面试的情况,然后我会放上面经的链接供大家查阅。1 阿里面经 阿里中间件研发面经蚂蚁金服研发面经岗位是研发工程师,直接找蚂蚁金服的大佬进行内推。我参与了阿里巴巴中间件部门的提前批面试,一共经历了四次面试,拿到了口头offer。然后我也参加了蚂蚁金服中间件部门的面试,经历了三次面试,但是没有走流程,所以面试中止了。最后我走的是蚂蚁金服财富事业群的流程,经历了四次面试,包括一次交叉面,最终拿到了蚂蚁金服的意向书,评级为A。阿里的面试体验还是比较好的,至少不要求手写算法,但是非常注重Java基础,中间件部门还会特别安排Java基础笔试。2 腾讯面经 腾讯研发面经岗位是后台开发工程师,我没有选择意向事业群。 SNG的部门捞了我的简历,开始了面试,他们的技术栈主要是Java,所以比较有的聊。一共经历了四次技术面试和一次HR面试,目前正在等待结果。腾讯的面试一如既往地注重考查网络和操作系统,并且喜欢问Linux底层的一些知识,在这方面我还是有很多不足的。3 百度面经 百度研发面经百度研发面经整合版岗位是研发工程师岗位,部门包括百度智能云的三个分部门以及大搜索部门。百度的提前批面试不走流程,所以可以同时面试好多个部门,所以我参加百度面试的次数大概有12次左右,最终应该是拿了两个部门的offer。百度的面试风格非常统一,每次面试基本都要到电脑上写算法,所以那段时间写算法写的头皮发麻。4 网易面经 网易研发面经面试部门是网易云音乐,岗位是Java开发工程师。 网易是唯一一家我去外地面试的公司,也是我最早去实习的老东家。一共三轮面试,耗时一个下午。网易的面试比我想象中的要难,面试官会问的问题都比较深,并且会让你写一些结合实践的代码。5 头条面经 今日头条研发面经岗位是后台研发工程师,地点选择了上海。 我参加的是字节跳动的内推面试,当时找了一个牛友要到了白金码,再次感谢这位头条大佬。然后就开始了一下午的视频面试,一共三轮技术面试,每一轮都要写代码,问问题的风格有点像腾讯,也喜欢问一些底层知识,让我有点懵逼。如果想看更多公司的面经,也请移步微信公众号:程序员江湖。另外,我上周还面试了一次亚马逊,因为很多知名外企到十月才开始招人,所以闲了很久之后我又重操旧业了,可能在面完大摩和微软之后,秋招才能正式结束吧结束也是开始中秋节刚过,国庆节又要到来了。正如每一年的秋招一样,年复一年,在时间面前我们也是渺小的尘埃。秋招结束不代表着结局,而是新的旅程开始,马上,毕业论文,offer选择,入职准备,毕业旅行等事项也要提上日程了。不知道明年我们看待学弟学妹的秋招时,会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

October 4, 2018 · 1 min · jie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