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线:业余无线电操作证书及无线电台执照申请指南

业余无线电操作证书及无线电台执照申请指南一、什么是业余无线电业余无线电是一种在全世界十分广泛的业余爱好。青睐业余无线电的人也被称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或HAM,在美国政府正式注册的HAM大概有一百四十万人,在中国大概有二十多万人,在全世界总共大概六百万人。他们必须学习相干常识并通过所在国家的测试能力支付到业余无线电执照,同时支付政府调配的业余无线电呼号。业余无线电呼号是一个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标识,此标识在全世界是不反复的,这也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荣誉所在。1 中国无线电协会业余无线电分会是中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组织,负责业余无线电的治理和考试。其官方网站为:http://www.cra.org.cn/。 无线电操作证书与无线电台执照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必备证件,相似与汽车的行驶证与驾驶证,无线电操作证书相当于驾驶证,证实你有能力操作无线电台;无线电台执照相当于行驶证,证实此无线电台是非法电台。 二、获取业余无线电操作证书业余无线电须要加入对立的业余无线电考试获取无线电操作执照后能力非法的应用业余无线电。 2.1 考试报名业余无线电台操作技术能力验证(以下简称:考试)每年进行3~4次,各省考试工夫各不相同,可在各省业余无线电微信公众号或者在业余无线电官网中查看报名工夫。 上面以业余无线电官网为例: 首先进入业余无线电官网 :http://www.cra.org.cn/点击右下角 能力测验注册账号并登陆抉择报考的省份和工夫报考(第一次报考只能报考A类)缴费 2.2 考试温习考试内容以题库内容为主,温习题库中的内容即可。 2.2.1 官网题库下载与温习业余无线电协会官网提供考试的的题库,下载下来进行温习即可 2。 2.2.2 微信小程序题库温习(举荐)也能够应用微信小程序:HAM模拟考试 进行日常温习与练习。 2.3 参加考试在考试工夫到规定地点参加考试即可。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考试地点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天乐路8号安徽省科学技术馆三楼考试类型为:电脑机考题目类型为:随机30题,正确25题即可通过 2.4 获取操作证书考试通过后一周内即可取得无线电操作证书,证书会寄到你填写的地址。请及时关注群音讯。 操作证书款式如下: 三、获取无线电台执照(验机)3.1 购买符合要求的无线电台(手台、对讲机)首先在网络购物平台或实体店中购买一台符合要求的无线电台: 无线电台必须有核准码。(询问客服并告知客服须要验机)无线电台的频率必须是蕴含且不超过业余无线电频率。(频率要求见上图操作证反面)A类无线电台的功率必须小于5W3。3.2 申请无线电台执照以合肥市为例: 提前准备无线电台、身份证、操作证书、承诺书、业余无线电台设置( 变更)申请表(国-17)、业余无线电台技术材料申报表(国-19)。(考试官网群文件中提供)在工作工夫去当地无线电管理处办理验机手续。合肥的地址在:合肥市蜀山区绿地蓝海C座1913室资料合格 5 分钟即可办完手续,调配呼号,颁发无线电台执照。无线电台证书款式: ==留神:== 验机个别在户籍所在地的无线电管理处办理合肥反对异地验机,但必须提供工作、学习、生存等长期在此的证实。本文首发与自己博客:https://blog.gitnote.cn/post/crac_ham/版权信息: CC BY-NC-SA 4.0 (自在转载-非商用-雷同形式共享-放弃署名) 百度百科——业余无线电 ↩ 官网——业余电台操作考试题库 ↩ 知乎——业余无线电入门 ↩

June 25, 2023 · 1 min · jiezi

关于无线:DatenLord前沿技术分享No16

1、演讲题目喷泉码技术简介 2、演讲工夫2023年1月15日上午10:30 3、演讲人袁磊 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通信工程业余系主任 4、引言信道编码技术是无线通信、存储畛域中的一项核心技术,信道编码技术从晚期的BCH码、RS码倒退到现今的Polar码、LDPC码、喷泉码等。本次分享中,将对喷泉码技术的倒退历程、典型利用场景、与Polar码和LDPC码等固定率码的区别做简要介绍。 5、内容简介不同于传统的固定率码(如LDPC码等),喷泉码是一类无速率码,其特地适宜用于多播、播送通信场景。LT码和Raptor码是典型的两种喷泉码构造方法。目前,两种零碎Raptor码即R10码和RaptorQ码已作为应用层编码方案被3GPP的多媒体播送和组播业务(MBMS )规范所驳回。近几年,喷泉码的利用已由通信畛域扩大到了存储畛域。 6、直播预约欢迎您预约直播,或者登陆腾讯会议观看直播: 会议号:955-6910-3992

January 13, 2023 · 1 min · jiezi

关于无线:乐播分享快速实现安卓和苹果手机无线投屏技巧

很多敌人都晓得连上本人的敌人wifi后,只有和电视用的是同一个网络,通过各个软件自带的投屏性能就能轻易实现手机投屏到电视上看电影、电视剧了。然而大家仿佛都不太分明,怎么把手机投屏到电脑上。 明天,让咱们来谈谈安卓手机和苹果手机无线屏幕投影的最简略办法。您只需下载一个业余的屏幕投影工具——乐播投屏。安卓手机怎么投屏?在失常状况下,Android手机有更多的抉择来投影屏幕。例如,计算机系统自带的工具反对Android手机间接投影屏幕,但明天咱们想谈谈最简略的办法和反对苹果手机,因而排除了零碎简单的工具。用乐播投屏,安卓手机投屏电脑的具体步骤如下:1.安卓手机在各大利用商店下载安装乐播投屏,辨认以下绿色小框架。2.同时在电脑上下载乐播投屏,同时投影PC版本,不晓得如何下载能够搜寻乐播投屏→ 软件下载 → 电脑版的乐播投屏。3.安卓手机关上乐播投屏,可抉择输出投屏码或扫描投屏码,实现投屏。苹果手机怎么投屏?苹果手机的AirPlay协定能够反对苹果手机间接镜像到电视和电视MacOS下面,很不便。然而,这个协定与竞争产品微软并不失效。如果你想投影,你也能够通过音乐播送投影。1.苹果手机下载乐播投屏。2.电脑同步下载后,进入乐播投屏电脑版,取得投屏码即可投屏。这里须要应用windows目前乐播投屏零碎MacOS零碎电脑版还没有上线。3.苹果手机关上乐播投屏,抉择扫描。4.扫描计算机版本中的二维码,确认抉择信赖此设施,点击容许,使苹果手机投影到计算机上。以上是Android手机和苹果手机的屏幕投影办法。有须要的敌人能够试试,也能够在须要的时候收集应用。

September 21, 2022 · 1 min · jiezi

Flutter-for-Web-详细预研

首先感谢@栖冰 @祖建国 一起对FFW的预研做的投入! 背景Google在最新的Google I/O上推出了Flutter for Web,旨在进一步解决一次代码,多端运行的问题。Flutter for Web还处于早期试验版,官方不建议在生产环境上使用。那么到底它的实际情况怎么样呢? 我们做了一次预研。期望这次预研的结果可以帮你决定是用,还是不用FFW。 Flutter for Web原理 Flutter for Web和Flutter在上层都是Dart环境,两者不同的是,Flutter的Dart代码运行在Dart虚拟机中,界面由Flutter引擎处理,通过Skia绘图引擎经由GPU绘制到屏幕上。而Flutter for Web的Dart代码编译成JavaScript,界面上部分转换成标准的html标签,部分转换成通过Canvas绘制的自定义标签,最终构成一个dom树。这个原理上的差异非常重要,这直接可以让我们通过原理得出下面的结论: Flutter for Web的一致性和体验上存在矛盾如果Flutter for Web追求(和Flutter)完美的一致性,势必需要大量使用Canvas去绘制,而Canvas去绘制组件的性能(尤其在移动端)至少不会比html标签好。如果FFW追求性能极限而使用大量标准的html标签,这就会带来和Weex、RN等一样的一致性问题:对于Flutter所有的控件都是一套代码在绘图引擎上绘制,对Flutter for Web如果要使用大量html标签,那如何保证一致性呢?只能靠大量精细的打磨工作了。所以FFW必须要处理好这个平衡。 为啥使用canvas绘制性能不优于手写html呢,定性的从几个角度分析: FFW在canvas上绘制的组件带有很多MD特色的视觉和动画,比如阴影、Z轴变化等,这部分对性能的消耗要大于普通html标签FFW是通过Dart的DSL转成的dom树结构,转化后的dom树十分复杂,不太可能比手写的dom树更简洁使用canvas的控件,其手势事件的捕获分发都是靠FFW框架自己实现的,emmmm虽然不排除Google大力出奇迹的情况,但是不管怎样,相同素质的开发人员,相同的界面,性能上也不可能优于html+css+js另外一点,如果FFW在原理上涉及大量HTML标签的转化,那就势必会涉及到碎片化的处理中,浏览器的碎片化程度可一点都不比Android系统的碎片化小。像Flutter本身之所以被那么多人看重,就是因为其通过绘图引擎这一层,完美的避开了碎片化,保证一致性。所以最好的平衡就是,只有有限的一部分标准的html标签可以被FFW复用,其必须有几点性质: 标签本身的功能简单又直观最好不要有直接图形化的展示,或者只负责简单的图形化展示(比如画方形)那几个比较典型的标签就是<p>、<div>这种了Flutter官方就是这么做的,所以我的结论是:一致性上大体不会存在问题,性能上,FFW应该不会优于纯手写html标签界面。 官方现状&建议根据官网和Github repo上的说法,我们整理了一下: Flutter for Web和Flutter目前暂时是两个仓库,官方正在进行合并,没有给出结论。这一点在工程上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几个问题: 目前官方对FFW的成熟度没有信心,同时FFW的迭代速度也很快。目前FFW和Flutter最多保证API一样,实现原理差异可能非常大,同时不保证所有控件都已经在FFW上实现。官方不建议应用在生产环境目前插件能力十分有限,和系统交互的一些能力缺失,比如拍照等。性能无法保证,运行会慢,可能会有掉帧FFW中针对桌面的UI部分没有完成(跟我无线有什么关系?)开发中只能在Chrome中调试(又有什么关系?),release版是可以运行在任意浏览器中(除了IE,另支持的最低版本存疑)。实践对于这么新的东西,官网上的内容的确不多,而且简单来看这些问题好像也没什么,所以对于到底能不能用,我们还是需要抱着吃螃蟹的心态具体进去预研一下,为了尽快弄清,我计划找一个我们app已经做好的flutter页面,把它迁移成FFW,对整个迁移过程做个评估,再看下页面效果,基本上就能得出结论了。具体的迁移细节就不提了,官网也有迁移文档,大体上就是这么几个步骤 安装Flutter for Web的工具webdev改SDK依赖,新增Web文件夹(和之前存在的android、ios文件夹同级),新增一些其他文件(index.html, main.dart等)。将所有flutter代码中依赖的flutter包,改成flutter_web包去掉所有不兼容的代码,比如多语言、路由、Platform.isAndroid等等编译运行实践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个: 对整体坑的深度和广度有个认知,方便推算出填坑成本对FFW整体的性能和体验有个把握,尤其是我们自己的页面跑在FFW上是什么体验。对FFW和JS相互调用有具体的了解,如果可行,那复用集团已有能力(比如mtop)的坑就会小很多 删了一万行代码跑成功之后,最终在工程、开发体验、用户体验上得到一些结论,以下的结论中,体验部分是我在我的mix2s上的感受: 工程支持debug和release模式,后者比前者性能高(差异很明显)。 debug模式支持代码修改后自动重新编译,和其他的前端框架(我只用过Django)一致支持hotreload,暂时没有尝试支持webdev build命令编译出index.html+js,可以通过nginx做反向代理。非常重要 编译出来的代码,gzip压缩前,最简单的helloworld的main.dart.js大小约为500k左右,sample中的gallery大小约为2M,阉割版的纯展示用的订单列表大小约为1.3M。gzip对文本的压缩率一般是80%,压缩后也要动辄几百k的大小。而且main.dart.js不加载完,界面是不会展示的。开发体验非常重要flutter for web使用flutter_web库,且不支持其他许多插件,这会带来几个问题 工程上无法优雅的解决flutter和flutter_web共存的情况,最多搞个dart2的conditional import(这个特性可不在官方文档中哦)依赖flutter sdk的几个库,尤其是多语言库无法应用在flutter_web上,并且Google肯定不会再单独为flutter_web适配,而是在合并时做支持。这就意味着现阶段所有依赖flutter sdk的库不能被flutter_web使用。调试困难 错误日志可以打印到浏览器的console中,但是try catch部分的堆栈不好拿浏览器中的堆栈很复杂,但是基本上能找到出错的dart代码目前没有发现单步调试的能力Platform.isAndroid全部报错,针对Android和iOS做差异化展示目前还不知道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做到。目前没有发现控件的api不一致的地方,不过有些控件的行为十分异常,比如下拉刷新,在Android手机上经常卡死、失效。猜测重交互的一些控件都有可能存在类似的问题,但是测一遍的成本太高。图片控件NetworkImage可以直接用,但是现在来看有些糊,不确定是官方控件的问题,还是我们做的cdn url策略有问题。dart代码可以调用js,开发体验和反射类似,并且需要处理JS类型和Dart类型的转换。Dart和JS的交互速度未知。只能说哪怕FFW有很多浏览器的API不支持,也可以通过JS来扩展能力。Dart和Js语言本身的差异会带来测试和兼容成本的增加,虽然Dart可以编译成Js,但是跑在DartVM上的Dart的表现,和其编译成Js运行在浏览器中的表现并不完全相同。比如对于如下代码 Map<String, String> query = null;val b = query["abc"];在DartVM中该代码可以执行,结果是b=null;但是编译成Js以后运行时因为query为null,会报空指针。 用户体验使用了chrome、uc、小米自带浏览器分别试了一下订单列表和官方的sample-gallery界面,体验如下: 加载速度差不多,因为是局域网环境,感知不到差异。非常重要打出的唯一的main.dart.js和部分资源文件(比如MaterialIcons)没有加载出来的时候,界面不会展示。帧率或者流畅度上,chrome > uc >> 小米自带浏览器,其中chrome算是最流畅的体验,但是sample中的一些动画和页面转场也可以看到明显的卡顿。文字展示上,看flutter for web的界面,chrome对大部分文字处理的很清晰,小米自带浏览器看文字明显模糊。对比下面两张图,点开放大之后查看,FFW页面的文字模糊的很明显。 ...

June 27, 2019 · 1 min · jiezi

实时计算无线数据分析

案例与解决方案汇总页:阿里云实时计算产品案例&解决方案汇总本文为您介绍实时计算在无线数据分析中的应用。阿里云实时计算可以为无线App的数据分析场景实时化助力,帮助您做到实时化分析手机AP的各项指标,包括App版本分布情况、Crash检测和等。阿里云移动数据分析 (Mobile Analytics,下面简称MAN) 是阿里云推出的一款移动App数据统计分析产品,提供通用的多维度用户行为分析,支持日志自主分析,助力移动开发者实现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精细化运营、提升产品质量和体验、增强用户黏性。在流式处理部分,MAN采用阿里云实时计算作为底层的流式大数据分析引擎,为移动数据分析的客户提供一整套实时化的移动App分析报表服务。如下图。MAN目前在阿里云上用户数已经超过数百家。结合阿里云大数据平台(数加),未来MAN将会开放更多实时化、个性化,甚至自定义分析逻辑的无线分析功能给用户,可以极大拓展整个产品功能覆盖面。MAN现有全流程的数据流如下:数据采集开发者选择使用阿里云移动数据分析提供的SDK,将其内置到其App的应用安装包中。该SDK会针对不同手机操作系统提供数据采集组件,将用户手机数据、行为数据采集并录入MAN的后台系统,进行数据分析。数据上报MAN的后台提供了一整套SDK数据上报服务,将负责收集使用SDK的手机上报的数据信息。上报服务系统将进行简单去噪处理后投送到DataHub。说明 未来DataHub将直接提供手机端数据上报SDK,实际上MAN后台的上报服务环节可以完全省略(将去噪处理也可以移到实时计算处理),进一步减少MAN的机器成本。实时计算阿里云实时计算将持续订阅上述DataHub的流式数据,持续读取并计算各类App指标,并立即将各时间段结果数据写入在线的RDS/OTS系统中。数据展现MAN提供一整套的运营指标体系,让开发者快速了解用户来自哪里,访问了哪些页面,停留了多长时间,用户终端及网络环境如何,应用程序卡顿或崩溃的实时反馈,其中Crash分析能精确到设备粒度,查看具体设备的详细Crash信息。 说明 以上数据采集自线下DEMO数据,不代表真实数据情况。本文作者:付空 阅读原文本文为云栖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April 16, 2019 · 1 min · jiezi

如何用30分钟快速优化家中Wi-Fi?阿里工程师有绝招

阿里妹导读:现代人离不开手机,更离不开Wi-Fi。很多同学经常吐槽家中Wi-Fi用得不爽,打游戏看视频又卡又慢。针对大家常见的问题,和坊间各种“谣传”,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阿里工程师艺超,来为大家做全面的梳理分类,希望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享受如丝滑般顺畅的Wi-Fi体验。前言家庭网络从出口宽带到终端是一条整体链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出口区域:电信运营商入户线路最终交付到户侧的是一条以太网网线,包含入户光纤(PON)终端及出口路由器,主要提供的“NAT”(实现家内[私网]IP地址到运营商[公网]IP的地址转换翻译)PPPOE拨号、安全访问控制等功能。核心区域:该区域是所有网络设备互联的中心点,是家中网络骨干通道。通常为路由器或者交换机,实现网段路由互通、DHCP、上网行为管理、限速和安全等功能。并提供直接与有线设备互联,提供较大流量的能力输入输出,例如家用NAS、监控录像机、服务器连接等。接入区域:是网络最面向用户的区域,但其却是网络边缘设备,其实现与终端(手机、电脑、IOT设备等)互联功能,通常为无线路由器(AP)和交换机有线端口。参考上图,网络是个整体工程,以上链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瓶颈都会影响“体感”。从历史处理的咨询类问题看,其中90%的问题与Wi-Fi信号质量相关,所以在此重点和大家分享下Wi-Fi信号侧通用技术原理和优化方法,以达到快速提升Wi-Fi质量的目的。具体设备配置方法可映射到各位同学购买的各款无线路由器(AP)的说明书。Wi-Fi网络故障表现表现1:网络断线、丢包、卡顿、速度忽快忽慢、抖动幅度大,不稳定。简析:从客户端角度出发,诊断网络质量好坏的直接体现在协商速率上:因为协商速率是根据信号值、噪声、干扰、重传率等一系列射频参数综合体现出来的。故障如下图所示(网络速率不稳定1分钟内大幅度跳动)。表现2:上网速度非常慢。虽然扩容购买了很高的外线带宽,并购买了高功率无线路由器,但是速度依然没有改善。简析:问题出现在Wi-Fi信号上,部分无线路由器厂商大力宣传其产品发射功率高信号可穿墙,但是忽略了终端发射功率回传能力和漫游切换的问题。由于其中无线路由器发射功率较高从而信号强,导致了离路由器较远的终端接收信号显示为满格,但是距离或者阻挡已经超出了终端自身发射功率回传的功率范围。如下图所示(信号接近满格,但协商速率只有13Mbps)。表现3:明明手机在卧室A,却经常连接到远处卧室B的路由器上,虽然屏幕上显示信号杠杠滴,但是实际使用起来网速“捉急”。简析:发射功率过高,家中安装多个无线路由器(AP)时,基本都会产生终端粘连不漫游现像。表现为如下图(蓝色为当前连接AP),电脑没有连接到信号最优距离自己最近的无线路由器上。Wi-Fi信号优化原则一、适当降低无线路由器发射功率(17db,50mw),参考室内通信半径为8-12米。1、双向通信:城市收音机广播基站发射塔只需要建设一座即可覆盖全城,村村通大喇叭只需要一个覆盖全村,其核心优势都是单向通信。当我们需要双向通信时,比如手机打电话,需要将手机MIC取到的声音通过抽样压缩变成电波信号返回给通信基站,此时就受制于手机功率,也就是有效发射距离。因为手机端发射功率比较小,所以移动运营商需要蜂窝状覆盖且数量庞大的通信基站,其目的是为了接收到终端有效的回传,实现有效的双向通信。Wi-Fi也是空中介质通信技术,同理相似。当通信双方功率不匹配时就会造成Wi-Fi使用中频繁中断、速率低等情况发生,所以Wi-Fi路由器要匹配终端功率的有效工作能力,建议配置为14-17db发射范围,从而使通信双方达到100%速率协商。反之Wi-Fi路由器功率越高,传输距离越远时表现出终端连接速率低,通信质量越差的现象。中国国家标准,室内Wi-Fi最大发射功率为20db(100mw)。功率参数对照表如下:2、蜂窝设计:按照原理,无线电通信双方距离越近,双方可协商的带宽就越高。目前普遍使用的5GHZ Wi-Fi协议,其主要运行在5.2GHZ~5.8GHZ频段,可以调制出高达1.3Gbps的理论通信带宽,主要面对室内小型蜂窝场景设计。另外,加上手机天线和外观、电池使用时间、功耗等考虑,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手机功率为10-14db左右,如下图。笔记本电脑Intel Wi-Fi网卡大多为12-14db范围。3、通信距离:以iphone6手机为例,Wi-Fi 5GHZ频段无任何遮挡室内环境,满速协商速率情况下通信距离为8-12米,维持连接通信距离为70-90米。二、减少无线路由器数量、选好房子合适的中心点,进行吊顶或者桌面放装,保证终端和路由器之间视距可达无遮挡,或者最多穿1堵墙。1、选好位置:有条件的话尽量吊顶安装或者放于桌面高处。即保障了覆盖质量又节约了地面空间,若对美观有要求可以购买外观符合装修风格路由器或者自行刷漆解决。规避干扰:远离强磁0.5米之外(微波炉、电磁炉、高压设备、大屏电视等)。规避遮挡:不要把路由器藏起来放于弱电箱,尤其是金属材质的箱体或者木质柜子、衣帽间、储藏室、角落,或者地面上。2、完善网口:100%无死角且高质量满速的Wi-Fi是基于各房间完善的有线端口基础之上的。尽管通过无线桥接等方式进行扩展,但是通信质量会作出很大牺牲。3、减少设备:无线路由器数量越多,终端产生漫游、断线、重连的机率就越高,这是成正比的,其工作中出现协议冲突(例如DHCP覆盖冲突、同频干扰等)的机率也相对增加,网络架构就会越复杂,所以尽可能少设备数量,尽力做到大道至简。4、无线中继:在弱电网口不完善的大户型(大别野),为了减少施工和影响室内视觉冲击感,我们可以选择“桥接中继”、或者MESH方式简便部署的方案,但是当采用中继MESH这类方案,使用无线桥接互联,在使用体感上就不会那么“爽”。道理很简单易见,每次连接都会有带宽损失,最终会让总体带宽打折扣。桥接每增加一跳带宽对应下降50%,所以我们通常进行桥接设计时:最多下挂一级子设备。5、利器“电力猫”:弱电网口(有线)不完善的大户型(大别野),为了减少施工也可以考虑“电力猫”方式。它利用传统电线,采用分频段技术,转变电线为通信线路使用,只要是在于同一电表区域内的电线系统部署“电力猫“即可实现扩展通信网络的目的。但是在电磁特性上,电线并没有针对高频信号传输做相应的优化设计,不能和光缆、双绞线、同轴电缆这类专用通信线缆相比,存在干扰较大、信号完整性等缺点,并且在用电高峰或者电压不稳时,容易受大电流波动影响。所以这种实现方式,通信质量和稳定性有天生的缺陷,故障点也比较多,如果对网络稳定性要求较高,则不建议采用此方式。三、家用Wi-Fi配置为5GHZ频段40MHZ频宽,IOT设备及访客使用2.4G频段。1、频段选择:2.4Ghz频段低穿透性好,但可用信道只有3个,如下图。同5G频段相比,它的频段窄、速率低、干扰大,建议留作智能家居及IOT设备及访客使用,并配置单独SSID和安全策略。5 GHZ频段在原理上提供了更多的可用信道。在中国许可频段内共有13个可用信道,所以使用5GHZ有条件进行多信道绑定,以得到更高的带宽。2、信道绑定:更宽的信道带宽可以得到更高通信带宽,笔记本电脑普通Intel 802.11ac网卡,使用20Mhz=173Mbps,40Mhz=400Mbps,80Mhz=866Mbps,但是这也是双刃剑,更宽的信道也更容易受到干扰,使得延迟增加。所以我们抛弃20MHZ和80MHZ折中选用40Mhz部署。示意图如下:3、信道选择:使用工具软件(下文会提到具体软件名称) 扫描出空闲信道,并配置到无线路由器。家中每台路由器要配置为不同信道以规避同频干扰。网络优化方法一、不同户型Wi-Fi点位和频谱设计示例1、小户型:2、中户型3、大户型4、别墅,按单楼层布局参考以上户型即可。二、网络架构设计:家庭网络架构设计建议参考本文前言描述部分进行分层设计。我们通常还会有这样的疑问:1、我家使用的100M ADSL带宽,为何电脑手机测速始终无法达到这么高?可参考前言部分架构图,梳理出瓶颈位置进行针对性优化。另外注意大小字节单位换算,网络入户带宽通常以小byte计算(100Mbps/S带宽,实际下载文件速度为10MBps/S),可使用电脑测速www.speedtest.net确认入户带宽是否达标。出口带宽计算:基于家中同时段并发高峰所有终端流量叠加计算得出,通常情况下高清电视流量约为4MBps、电脑普通视频业务为2MBps、手机视频通常为1MBps,如有P2P下载上传等大流量需求,则根据应用需求叠加计算。重点访问资源:较为普及的热点网站及APP应用流量,三大运营商均可以满足。如有特殊需求,例如你需要与另外一个城市家中时常需要大流量视频互联,可以根据目标IP在不同运营商的跳数选择跳数最低的一家(可使用电脑上命令 tracert x.x.x.x 进行跳数和延迟跟踪)。2、我家网络经常断网,有一部分设备无法上网,终端网络连接图标上显示叹号,是什么原因?此类问题大多为DHCP协议冲突所致,非网关的路由器,上联的网线应接在LAN口而非WAN口,并且必须关闭DHCP等与核心层冲突的功能,只作为无线信号发射使用。三、网络安全安全是一个整体包含家中网络上参与的所有设备的软、硬件系统,安全和易用之间也需要相对平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作出选择。可以参考以下3个层次设计。普通防范:家用Wi-Fi 与客人用(Guest) Wi-Fi 区分网段,并在核心设备上作路由隔离,配置WPA2 AES CCMP强加密,定期更新密码。相对保密:建议隐藏家用Wi-Fi SSID,当然,技术上通过抓包可以抓取到SSID名称所以需要增加其它配合策略。配置WPA2 AES CCMP强加密,同时关闭DHCP功能,采用静态地址分配、增加MAC地址绑定或者限制MAC访问等等策略及其叠加使用。严格保密:在前两项目基础上,根据自身需求购买相应级别防火墙、严格设计进出数据流量策略,并对家中所有设备系统安全进行严格安全防范,例如定期对路由器设备,AP设备软件进行更新,弥补软件的安全和功能漏洞。我们通常还会有这样的疑问:我的Wi-Fi密码设置的挺复杂的,我自己都记不住,为什么还是被其它人蹭网了?如果解决?若装有“万能密钥”类APP的手机,曾经接入过该网络,这类APP会把密码共享到云端或者其APP配置端。那么,自家中的密码设置再复杂也经不住这样的广播。我们严格控制家庭成员不安装此类APP,并且部署上参考前面介绍过的策略:通过访客和家人区分SSID也可以有效降低此类问题造成的影响,但是一旦发生“被蹭网”事件,建议立刻修改密码。四、设备选择根据自己的户型需求进行选择,例如小户型,选用一台无线路由器即可(相当于路由交换无线路由一体机)。超/大户型可分区/层设计。我们通常还会有这样的疑问:1、同样是家用无线路由器价格相差很大,它们的差距究竟在哪里?相关指标考虑如下要素:2.4&5G双频、802.11ac、千兆以太网、开机稳定运行时长、高并发流量稳定性、多终端并发数量、防潮抗高温及高处跌落保护、软件迭代售后支持能力、天线阵列设计和灵敏度、软件功能等等。2、网上有很多Wi-Fi信号增强的攻略,哪一种最实用?不要迷信高发射功率,任何所谓的穿墙王全是忽悠(参考上文优化原则部分)。也不要试图去增加路由器功率,装易拉罐、加功放、加天线,这样做确实发射端信号增强了。但是“有效”通信是双向的,只加强了发射端功率,终端、手机端功率很低,就会出现功率不匹配的现像,距离发射端较远处信号确实显示满格了,但是手机端回传的数据包无法返回,这样对通信而言实际上没有任何帮助,而且干扰了全局Wi-Fi信号部署的质量。(如下图,绿色信号范围是固定的,扩展出来的是红色的质量较差的信号)3、天线数量越多越好吗?天线数量的多寡,跟穿墙能力是否有关?理论上是的,如果将所有无线设备都放置于同一规格标准下来比较,越多天线代表其灵敏度越高,自然穿墙能力表现会更佳。但实际上受产品硬件设计(价格成本限制)、包含天线用料的影响,所以结论并无绝对,要依产品而定,内置天线路由器也不一定就会比外接式天线的灵敏度更差,因此天线数量只能说是一种参考的指标之一。4、大户型打算采用桥接方式覆盖,设备如何选型?上文提到,尽量不要选择这种方式覆盖。如果一定要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考虑使用天猫路由和钉钉路由产品,空口容量大、工作稳定、配置简单。五、效果测试相关工具:PC端可选择 Inssider、WirelessMon、Wireless Netview等,分系统而论。手机端可选择speed test、WiFi分析仪、WiFi Analyzer等,非常简单易用。分系统而论。测试方法:在目标覆盖区域使用以上工具软件进行信号和带宽测试,同时进行ping网关测试,并浏览国内大型互联网站点。相关指标:目标覆盖区域内,接收信号强度大于等于-75dBm,有语音和视频业务的区域,接收信号大于等于-67dBm;ping网关,包大小为1500bytes,ping包次数为100次,时延不大于100ms,Ping包的丢包率不大于1%;漫游切换成功率不小于90%,AP间切换时长ping网关记录,最多允许丢1个包。电脑连接Wi-Fi情况下使用www.speedtest.net 测试网速可以达到出口带宽数值。电脑连接Wi-Fi情况下,点击国内热点网站20次,访问成功率不低于100%;访问国内大型站点显示时延不大于2秒。大家还有哪些优化家中Wi-Fi的方法?欢迎在留言区分享补充。本文作者:艺超阅读原文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 阿里技术”,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March 5, 2019 · 1 min · jie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