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悟:功夫在平时

前言事件源于一次跟CTO的交换,过后因为缓和而且间隔解决这些 bug 的工夫过得较长,所以过后答的一塌糊涂,所以就想着从新梳理下过后答复的问题,讲清楚问题的原由,做到功夫在平时,同时加深记忆。 总共说了两件事儿: 1. 翻页问题的异样。2. SSR 与 CSR 界线的辨别。总的起因产生这些问题有一个大的前提是因为,我的项目中了用到了服务端渲染(SSR),那么就须要去辨别 SSR 渲染与 CSR 渲染的状况。也因为之前没有解决过 SSR 的我的项目,所以在后期一些组件跟业务解决思维还是 CSR 的模式,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分页问题的异样BUG 形容我的项目曾经上线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忽然有用户反馈,浏览器回退按钮回退页面的时候路由曾经回退胜利,然而页面数据还是放弃的以后的数据。 BUG 剖析分页组件时对立封装的,那就去看看咋回事儿吧!先看代码 const clickPage = (page) => { if (callBack && typeof callBack === 'function') { // 这个办法是去请求分页的数据 callBack(page); } if (pathName.includes('?')) { history.push(`${pathName}&page=${page}`); } else { history.push(`${pathName}?page=${page}`); } };<Pagination.Itemhref={href}onClick={(e) => { e.preventDefault(); clickPage();}}>页码</Pagination.Item>下面给出一个页码的例子,Pagination.Item 会被渲染成 a 标签, 所以从这里就能确定产生这个问题的起因了,咱们先去拿了以后点击页面的数据,而后再去跳转了页面。 过后看到这就懵逼了,怎么会有这么奇葩的操作呢?分页不是应该先跳转页面,而后在页面内去监听页面的变动,在去申请数据这个流程么?为啥子要这样解决呢? 这就要回到后面所说的大起因了,SSR 跟 CSR 加载场景须要辨别,为什么要去辨别?因为如果所有的模式都去走 SSR 的话,服务端的压力会很大,所以一些用户的点击操作比方翻页、排序等,这些操作就能够采纳 CSR 的模式,所以过后在写一些公共组件(分页,排序)时,就采纳了这种写法: 分页下面保留地址,有利于搜索引擎的收录跟 SEO,而后实际上采纳客户端跳转形式去扭转路由在跳转前去拿数据。这样能保障必定是 CSR 的形式渲染,不必去辨别 SSR 的影响。所以基于下面两种起因,采纳了这种形式去实现,其实这套逻辑如果不思考浏览器回退(低频操作)的形式,是齐全可能应用的,这也是一开始为什么没有发现这个bug的起因。BUG 解决既然 BUG 是由下面那两种‘长处’造成的,那就隔靴搔痒吧。 ...

May 10, 2022 · 1 min · jiezi

高考七年后工作三年后的感悟

这是一篇写在我的微信公众号【若川视野】的文章,同时也发布在segmentFault。 高考七年后、工作三年后的感悟又一年高考结束了。转眼高考过去七年了,工作了三年。很多认识的同届的朋友同学研究生也毕业了,在大学认识的最后一批学弟学妹也毕业了。算是一个阶段结束了。 高考很大程度决定人生轨迹七年前(2012年)坐在自己家乡的小县城考场里,写着语文试卷。前面花的时间比较多,留下写作文的时间不太多,有些紧张。后来考数学时,也时不时有想着语文可能没考好。现在想想那时有着40多分钟就能写出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放在现在这能力有所退化。 高考出分数后,自己研究和分析买的报考指南书籍。选择了一些专业和学校,凭着对这些专业和学校的简单认知,最后在网吧里报考了几所学校和专业。最后录取到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个专业。 那个暑假,想想自己好像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所在的小县城,对大学是怎么样的,是不清楚的。所以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特别憧憬。就好比在大三即将毕业时,对社会和职场也可以说是所知甚少。 2015年6月3日,课题组老师请我们同学三人和一位当时在深圳实习回校的同专业的大四学长,去他家吃饭。就跟学长闲聊了一些工作类的话题,大概意思就是压力还是挺大的,深圳租房也要一千多,房间还不大等等。(因为2013年大一参加过学校的招聘会,看到开发类应届生薪资5、6K,当时觉得还不错。)当听到租房就要一千多,顿时感觉对社会和职场知道的太少了。但在那个暑假确定了未来工作的方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我是如何踏上前端这条路的 那时我们几个人觉得,可能大学班上没有几个人会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但事实上毕业后还是有一大部分人选择了IT互联网行业。因为毕竟真的没有太多选择。我知道的很多名校毕业生也从其他行业转入互联网行业。 回过头来看,高考其实挺重要的。至少决定了未来四年在哪个城市跟哪些人一起学习,很大程度决定工作的方向。虽然很多人毕业多年后,不一定会从事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 小时候也或多或少听到过一些读书无用论的话语。但工作三年后,发现行业知名大佬、公司领导等多数出自一流大学。一流大学毕业生大概率进入一线公司。那么一般大学的毕业生有没有机会进入一线公司,也是有的,毕竟有一部分人虽然在一般大学,但努力程度和能力会超越大部分人。放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可能获取知识真的很难。而现在互联网时代不缺好课程好资料,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到一部分人学习和成长。有张图可能可以很好的表达这一情况。 考研现在再看考研,考研是提升眼界和视野比较好的方式之一,研究生还有一定的留在高校工作的机会,而本科生没有。双非院校,即使是计算机类专业,能考研尽量考研。2017年时和来杭州出差的大学老师聊天。作为复旦大学的博士老师建议,如果觉得写代码遇到了成长瓶颈,不妨再考个研,读个好学校,比如复旦交大等。这样毕业出来平台就不一样了。(当时想着,果然是复旦大学,随口说出来就是复旦交大之类的院校,毕竟是很难考上的。) 归零从小学到大学,大学到工作。每一次都是一次归零,一次重新开始。有人说:毕业前觉得自己有无限可能,毕业后回到了现实社会。投身IT技术岗,要早做打算。常言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问过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弟学妹,他们都感慨没有学好专业课。主要还是实践不多。导致跟企业要求相差比较多。但以往各方面就表现不错的人,往往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同样做到表现不错。 看着微信朋友圈,往往容易陷入羡慕别人的怪圈这时候想起一个词语叫做幸存偏误。这时参看百度百科: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朋友圈动态也是大家筛选过才发出来的,一般来说朋友圈都是发好的一面,正能量的。以致于很多人都羡慕别人,就可能会觉得自己混的最差。我也会羡慕我的一些985、211高中同学和关系比较好读研究生的同学。正所谓:城外的人想进城,城里的人想出去。但有些事情只有自己亲身体会,才会更加深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段时间,各种文章分析拼多多号称的三亿用户从何而来。有人就说大学本科生仅有中国人口的4%。虽然大城市的人虽然很少用拼多多,但我们并不全面的了解中国。 **我们都知道中国有960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我们对她有多少城市,县,镇,村并没有完整的概念。有统计表明,中国约有300个“城市”,2856个“县”,41658个“乡镇”,662238个“村”。**而我就是来自60多万“村”的一员。 人脉圈子工作后,人脉圈变窄。这估计是很多职场人共识之一。工作所在城市即使有同学朋友,一年聚的次数最多也就1、2次。有距离的原因也有时间的原因。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听别人说一旦毕业班上同学再也聚不齐了。像是危言耸听。但到现在为止,好像真是这样,全班人没聚齐过。大学算是认识挺多人,但各奔东西,相忘于江湖,是我们共同的结局。圈子窄主要原因大多数职场人,打交道的人只是所在公司团队的人,认识的都是圈内的人。人脉圈子有时候很有作用,这就需要平时有些积累。 职场的困惑职场的困惑往往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想着改变,又无力改变。想起一次一群人聊天,问到大家的理想是什么,基本都回答没什么理想,我也是如此。很多人对自己未来规划和职业规划都是不明确的,或者说根本不是很了解自己。导致当下想改变,又不知道怎么改变,陷入恶性循环之中。求变之前需要认识自己,问清自己想要什么,想做成什么样的人。为了目标,自己能做到哪一步,有了一个大目标,制定确实可行的方案,根据自己执行情况,不断修正方案,不断得到正反馈,这种感觉很好。有那么一句话叫做不逼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可以有多优秀。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不断的了解自己,定目标,刻意练习,得到正反馈,良性循环,提升自身的各方面的能力。 未来还面临着很多选择过去的20多年,有很多选择,选择大学和专业,选择考研与否,选择城市和行业,选择公司。未来还有很多选择。有时想到未来就会很焦虑,有种需要和时间赛跑的感觉。经常被朋友和同事问到,会一直在杭州待下去吗?此类问题我一般是这么回答,只能说最近几年会一直在杭州。随着大学毕业时间越长,越来越多可能影响一生的问题需要考虑。 最后附上毕业三年每年的年度总结文章和工作一年的感悟文章。2016年度总结,毕业,工作工作一年后,我有些感悟2017年度总结,一如既往2018年度总结,平淡无奇 关于作者:常以若川为名混迹于江湖。前端路上 | PPT爱好者 | 所知甚少,唯善学。个人博客segmentfault前端视野专栏,开通了前端视野专栏,欢迎关注掘金专栏,欢迎关注知乎前端视野专栏,开通了前端视野专栏,欢迎关注github,欢迎follow~

June 13, 2019 · 1 min · jiezi

阿里的初感知

很荣幸能加入阿里这个大家庭,在这短短的一个月里,阿里的一些不同让我印象深刻。 owner精神入职第一天,上午进行了合同签订和简单的入职培训,下午就领了电脑设备到了办公区。在电梯里,恰巧遇到了面试过我的同学,把我引到了办公位,后来得知是小组leader。 刚打开笔记本没多久,leader就叫上我参加一个会,作为一个旁听者,对他们讨论的一些细节很蒙,当时觉得阿里节奏这么快!后来才知道负责这块的一个P8要离职,需要把他手上的大部分项目交接给我们组,需要有人owner这些项目。 我们组是新成立的小组,隶属于鲲鹏研发组,主要负责大组业务的技术底座,沉淀出一些通用的基础平台。目前小组人还比较少,但交接给我们的项目不少,19年规划的战役也有很多。 项目多,交接时间紧,未来战役多,人员少,需要每个人owner很多部分,压力很大,但此时此刻的我,很有激情想去做,就像我看到的同事。 他们会全面和深入了解所做的项目,无论是线上的问题、新的需求,还是未来的战役打法、过程中的推进和协调,都会全情all in,担负起责任来,过程中会有很多人一起出谋划策,一起协作。 每个人做事都很有激情,很有责任感,战役规划好了会全力推进,因为他们是owner。 拥抱变化阿里的价值观里,有一条是拥抱变化。 互联网的时代发展太快了,无论是层出不穷的技术,还是不断创新的业务模式,都比我们很多人的认知快多了,好多时候是看不懂的。 组织和个人如果想为公司创造价值,起码要跟上这个变化,不断调整,不断学习。 之前看过一本书提到,技术的变革需要组织架构的调整来支撑,他们是相辅相成的,说的是变化会引起相关的事情一起变化。 在阿里,部门调整、小组调整很频繁,有的同事3年之间调整了几个小组,领导也是,干不好就调换,发现问题就进行调整。 时代的快速发展有很多机遇,实现过程中也有不少问题,阿里的这种机制很好的拥抱变化。 敢于变化,更有活力,更有创造力,跟上快速发展。 沟通和协作阿里的大部分事情都可以通过钉钉去沟通和解决,这种方式快捷、有效。 本来我以为钉钉就是一个聊天沟通软件,但它是一个协同办公的生态,我以工作中的几个例子来体现下沟通和协作的效率。 之前在M公司,如果想找到一个人可费劲了,通过各种关系人为打听到他的名字,通过内网找到他的手机号,加微信,确认后才抛出自己的问题,运气好的话会比较快的回你。 在阿里,上下级组织关系,每个人的职能和具体信息,各种技术支持群,都可以在钉钉上快速查到,包括逍遥子。而且大部分团队和人的响应速度是很快的,很愿意帮你排查和解决一些问题。 身边的人和我说,不要怕打扰别人,有什么问题随时去找,包括你的leader、leader的leader,一方面,他们会乐意解答你,一方面,事情的推动很重要。 钉钉上还集成了文件共享、协同编辑、审批、日程等等功能,协作会便捷很多。 「内外小蜜」是一个智能机器人,也是集成在钉钉上,感觉和某个人聊天一样,能解决我80%以上新人可能遇到的问题,我现在一有什么事就会问他,还可以直接转人工。 通过「阿里郎」,投屏和远程会议变得很简单,远程沟通的效率也很高。 安全意识阿里特别重视安全意识,是阿里的红线,从我入职以来考过3+以上的在线考试了。 公司不允许使用个人电脑,都是公司统一发的,大部分人会选择mac,数据的拷贝和传输都有严格的监控和审核。 不允许使用盗版软件,可以通过阿里郎申请正版软件进行安装,体验也很好。 项目流程、上线流程全部规范化,通过统一的平台去管理,每个要上线的项目要通过安全检查才行,是系统的规则。 各种权限统一管理,申请系统权限有严格的审核流程。 培训和学习我刚参加完部门的起航社培训,从空间和时间维度了解了阿里云,学到了自己落地的一些技巧和方法,知道了部门的主要目标方向,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事们。 5月20号,还会开始为期2周的培训,内部称为「百阿」,主要是阿里价值观的培训,结识很多优秀的伙伴,目的是了解阿里味,快速融入进去。 阿里花这么多时间和成本对新员工培训,可见对公司文化、人才培养的重视和真诚。 阿里内网有很浓厚的技术氛围,各种大牛会分享自己对技术的理解和分析,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渠道。 钉钉上会有不间断的直播分享,在线和他们沟通交流。 看得出来,他们的分享都是自发的,这样才更持久、更有价值。 总结才来阿里一个月,这些事情只是我此时此刻的感知,可能有偏颇。 还有一些方面想说,留在下一次分享吧。 对自己充满期待,加油! 本文作者:董情情阅读原文 本文为云栖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May 21, 2019 · 1 min · jiezi

一个十年老前端的感悟

2009,我毕业了2009年,也就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一年,我于一所上海211数学系毕业了。这一年的招聘大环境并不好,我和几个同学都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参加了几个校内校外的招聘会。我本科学的是数学,那个时候不像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岗位铺天盖地,薪酬诱人。应该说那时候还是互联网行业真正起飞的起点.我在一番折腾后进入了一个大概10来个人的左右,管理层由家庭成员构成的小私企,一开始的办公地点还是在一套商住两用房.我清楚的记得当时的工资是2300一个月,工资都是老板的母亲(兼财务)把钱包在信封里发的,老板招我的时候在纸上写了一个加薪的规划,大致是做满一年3200,两年4200,三年5200.这个公司做的是广告业务,主要是帮一些大公司做一些线上的活动之类,从跟客户沟通、切图、写HTML、JS到PHP、MYSQL、发布上线全部一个人负责搞定,所以现在看到很多JAVA程序员连写点JS都避之不及多少有点感慨。我记得那时第一天去公司报道就开始让干活,加班加点是经常的事情.我做了半年就辞职换了个工作,主要原因就是觉得公司性质偏广告公司,做的事情缺少技术含量,工作强度高,老板压榨的厉害。频繁的三次跳槽第二份工作是我自己面试找到的,也是个小公司,但是感觉做的事情高大上很多。老板是个德国海归,自己琢磨的广告精准投放的技术。老板人很聪明,但是待人也很苛刻,要求很高。第二份工作给的4000一个月,基本也是每天加班加点,最严重的时候一个月没周末吧,每天都11点之后回家,到半夜就是老板带着我和另外一个技术不停地做需求改BUG.那段时间压力很大,做的东西跟钱有关,我们那会也没有测试,需求就是老板一句话,最后上线也是自己发布.错了就会烧钱,又一次周末我在KTV唱歌,老板一个电话说有个BUG,大概烧了8K美金,当时心情真的很糟糕,赶紧回家解决问题,折腾了很久.后来机缘巧合,一个同学介绍了个工作.是一个当时知名的视频网站(非优酷土豆),那会网络视频行业还是个新兴行业,就像是前一阵的直播行业,百花齐放.我去的那个公司是在上海的一个分部,那里那部分是销售,当然期初我也不知道,对这些也没什么概念,我被打动的点在于那是个大公司,写字楼也在比较高档的地方,感觉去了大公司以后不会再加班加点这么辛苦.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犯的最大的错就是没考虑清楚那边做的事情还是类似我第一家广告公司那样的一些上线活动页面.那会PHP不像现在前后端分离,html的内容也是要用PHP的末班引擎渲染出来的,JS交互的部分也是自己写.测试和发布也不用说,都是自己搞定.由于上海的分部主要是卖广告位给大客户的工作,我们这些仅有的几个技术都是给销售提供支持的.做了半年之后,公司被另外一家上市公司收购了,总部的CEO换了人,那时我们都感觉上海分部会有很大的变化.我的直接上司也跳槽走了.当时有一个猎头找到我,推荐的公司列表里有一个眼熟的名字,就是我大四那会面的一个外企,当时觉得这个外企很高大上,面试都是全英文,面实习生的岗位还失败了.这次又看到了这个公司,招聘的岗位和我做的也一致,就去试了一试,结果面上了.工资给了8K,这就成了我的第三家公司.此时我离毕业工作了一年,这个工资在2010年的时候对一个刚毕业一年的人来说还是不错的.安逸和迷茫的四年进入了这家外企后,我负责独立维护一个美国客户的某个领域的网站(具体啥领域记不清了- -,用的php).工作量极少,偶尔需要和美国客户电话沟通下.后来这个项目没了,我被调到了另外一个项目组做一个物流管理系统,据说是市场第一第二的系统.确实很庞大,也开了眼界.那时正值该公司要把原来PC端上.NET那套客户端做成WEB的阶段,所以虽然刚开始是我提出想转JAVA才转过去的,实则开始了大量的前端开发工作,也正是在那时候我算是正是开始了前端开发之路吧,虽然之前一直在做PHP和前端的,但是前端的部分大部分都是用jQuery做些交互。而这家公司的前端技术选型是ExtJS,做了这个之后确实大开眼界,算是刚开始接触前后端分离的做法,ExtJS彻底组件化的思想也让我印象深刻,另外平时跟美国母公司的程序员打交道,深深体会到他们知识和技术的全能和敬业的态度. 刚进入这家外企时,欧美外包行业还是比较滋润的,那时候上海的用人成本普遍还没有像现在这么高得离谱.AT这样的大厂也不算大家梦寐以求的地方.后来看下来,我在这家公司的四年正好是这个公司从鼎盛到衰败的四年.一年前听闻公司老板跑路了.这四年应该是一个程序员职业生涯发展的黄金时间,如果能在一个不错的平台沉底和积累四年,升到一个中层领导应该是算是一个不错的结果.可是我由于之前一年半内跳槽了三家公司,再加上安于这样安逸的环境,耽误了四年.尤其是起初的一两年,我几乎一周才几个小时的工作量,上班的时候经常看乱七八糟的网站和电子书,下午会和同事出去散散步,我记得最夸张是有一个部门的一群人在得知项目即将解散的阶段,经常组织开会分享面试题,下午还有人组团出去看电影.最后的一年因为做的纯前端,我比较感兴趣做的也确实不错.但是母公司逐渐开始把外包的东西全部转到印度了.我们这边的业务也逐渐缩减,离职的时候真的是有羊群效应,一个老员工的离职会引起一批离职潮,我那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SAP的OFFER,一个是去同学所在的游戏公司.当时因为觉得同学那边开的工资高,加上毕竟是自己人在里面,加上SAP离家太远,最终选择了去同学那儿.去了那第一天我惊讶地发现那里的人上班都在座位上才抽烟,公司里整体氛围比较"江湖",去了大概两个月,同学告诉我他和他老大(也就是我的老大)要出去和人合伙创业,当时觉得他有点亏欠我,他也道了歉,但是决定是我自己做的.因此我又开始了下一份工作的应聘.起风了雷军说过,只要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这句话很好地形容了2015年的互金行业.其实人的命运很多时候都受大环境的影响,只是当时没有感知到. 2015年下半年我到了现在所在的这家公司,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很多互金公司正在高速发展,招兵买马的阶段,相对其他互联网行业,薪资待遇都会好一些。到现在我写下这篇文章也已经过去了4年。我们的主管于一年前离职,我顶替了他的位置坐了一年的前端leader,至此我已经工作了10年。公司现在面临了一些困境,因为大环境的关系,但是有技术,、有能力、懂得合作的程序员在哪里都能觅得一席之地。关于爱情曾经有一次跟同事聊天的时候,提到自己已经单身了8年了,他们都非常惊讶,那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已经变成了他人眼中的异类。其实关于找女朋友,在毕业到后来有女朋友的过程中,我一直抱着随缘的态度,期间也参加过两三次朋友介绍的相亲和各类联谊活动,一直都没有找到喜欢或者合适的人。直到三十岁想着自己不能再抱着随缘的态度去对待感情的事情了,后来找女朋友的过程其实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人生中有很多问题是要下定决心,勇敢实践,反复评估和修改策略,最后才能品尝到成功的。我在2018年初决定这一年一定要努力找到一个真正喜欢的人,起初的策略是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比如跟同事去桌游店玩狼人杀。也花了几百块去某相亲平台参加一些周末的相亲,相亲平台大多女多男少,平台缺少男性资源所以男性的会费很低,有时候一天要见3、4个异性。第一次去的时候有点紧张和尴尬,如果换成早几年我肯定是不愿来的,年轻人都会多少有点鄙视相亲这种形式。再连续去了几次之后我发现自己有了点改变,更加能淡然看待这种形式的异性之间的结识方式。不过后来因为那边的阿姨一直抱着让我去给她们完成指标的目的找我,给的相亲对象质量越来越差,我也放弃了这条路。之后有一次听到有某个平台有那种每周末都搞的相亲活动,形式有狼人杀,千人相亲活动,8分钟聊天专场(一般是几十个人,一桌4个人,聊8分钟到了换一桌,保证去的人都能互相聊过)。我去了几次之后认识了现在的女朋友,感觉自己也挺幸运的,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人不管多少岁都是很幸福的事情。身边经常会有些年轻的同事时不时吐槽自己单身的状态,但是推荐他们去参加各种交友活动他们又会觉得自己没到那种程度,几年一过也成了剩斗士。其实有些事情真的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突破那一步需要一些勇气和觉悟,比如不要觉得不好意思,真的没什么尴尬的,抱着真诚淡然的活动,积极地去参加一些交友活动真的挺好的,尤其是对我们这些程序员兄弟。关于购房很多时候视野不够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这尤其在购房上可能是对很多人的惩罚。毕业后的7,8年里,我都没有攒到足够自己就能解决首付的储蓄,不过如果视野能够清晰一些,信息能够多一些,应该能够东拼西凑够首付的钱。其实上海的房价持续20年的暴涨在凯恩斯那套印钱调控经济的模型下是注定的事情。很多人都不知道过去中国平均每年都会增发10%+的货币,换句话说如果理财收益没有超过年化10%以上,你的储蓄就是在被迫缩水。比如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一个应届生的工资只有2K-3K,高级工程师的工资大概是8K左右。2019年的现在一个应届生的工资应该很容易达到7-8K,高级工程师则动辄3W左右,回想起来那段时间每个月攒下来的钱到了现在根本不值一提,所以我经常跟身边年轻人说你们现在赚的工资要么投资自己,要么合理消费让自己开心,要么攒起来起来早点让家里再给点钱凑个首付买房。年轻的时候对经济和货币政策的不了解,看到动辄一两百万一套的房子只会天真地觉得哇,好贵!看到身边有同事和朋友买了青浦或者其他所谓上海郊区的房子觉得,买房买这么远有什么用?还不如不买,想在再回头一看,这些人是多么的明智和有远见!2019今年整体的大环境不太好,经济处于一个下行周期,是下行周期的哪个部位不太好说。我觉得房地产也大概率会处于一个长期横盘的趋势。IT就业更是有点惨淡之势,在这漫漫长夜,希望所有的年轻人平时多学习,自律,增长自己的知识和远见,磨炼自己的心性,觅得自己的甜美爱情,与君共勉!

March 19, 2019 · 1 min · jiezi

阿里开发者们的第20个感悟:好的工程师为人写代码,而不仅是为编译器

2015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上线。2018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3岁。阿里巴巴常说“晴天修屋顶”。在我们看来,寒冬中,最值得投资的是学习,是增厚的知识储备。所以社区特别制作了这个专辑——分享给开发者们20个弥足珍贵的成长感悟,50本书单。多年以后,再回首2018-19年,留给我们自己的,除了寒冷,还有不断上升的技术能力与拼搏后的成就感。云栖社区钉钉技术讨论群,已有6000+开发者。云栖社区2019年1月30+场活动预告【持续更新,欢迎加入】 学习,是一种氛围。1月17日,好的工程师为人写代码,而不仅是为编译器。这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20个感悟。李响,作为开源项目etcd作者更为开发者所熟知。etcd是2013年由李响,Brandon Philips, Alex Polvi 所发起的,帮助分布式系统存储关键性的元信息和协调分不同组件的行为。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etcd 项目一共有超过400名贡献者,贡献了超过14000个提交,发布了超过150个版本。 2018年12月11日,在KubeCon + CloudNativeCon北美峰会上,etcd项目正式加入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在阿里巴巴,etcd也是基础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阿里巴巴的集群管理器 Sigma 采用 etcd 作为核心的存储引擎,支持了数十万宿主机和上百万容器的调度和管理。阿里云容器服务 ACK (Alibaba Cloud Kubernetes )使用 etcd 作为存储引擎,为众多的客户提供了稳定、可靠、安全的企业级容器服务容器服务。阿里云的函数计算服务,使用 etcd 为函数调度和执行提供了高效的协调、存储能力。来看看他的感悟。阿里李响:兴趣带来专注阿里巴巴资深技术专家开源项目etcd作者前CoreOS分布式项目主管,负责Kubernetes、etcd 等分布式系统相关项目兴趣带来专注,专注带来成功;忙碌不是避免思考的借口,思考才能缓解盲目;好的工程师为人写代码,而不仅是为编译器。推荐的书籍:《The Righteous Mind》《How Google works》本文作者:云篆阅读原文本文为云栖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January 17, 2019 · 1 min · jiezi

阿里开发者们的第19个感悟:Simple is better.

2015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上线。2018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3岁。阿里巴巴常说“晴天修屋顶”。在我们看来,寒冬中,最值得投资的是学习,是增厚的知识储备。所以社区特别制作了这个专辑——分享给开发者们20个弥足珍贵的成长感悟,50本书单。多年以后,再回首2018-19年,留给我们自己的,除了寒冷,还有不断上升的技术能力与拼搏后的成就感。云栖社区钉钉技术讨论群,已有5000+开发者。云栖社区2019年1月30+场活动预告【持续更新,欢迎加入】 学习,是一种氛围。1月16日,Simple is better.这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19个感悟。Mars,基于矩阵的统一计算框架。已经开源。那么:Mars 是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的;Mars 如何分布式地执行等。可以与继盛多交流。阿里继盛: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主要从事大数据 Python 生态相关的工作,主导开发了 Mars,基于张量的分布式超大规模科学计算引擎;以及 PyODPS,MaxCompute 上的 Python 数据分析框架。读源码是程序员进阶的唯一途径。Simple is better.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推荐的书单《三体》《人类简史》《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本文作者:云篆阅读原文本文为云栖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January 16, 2019 · 1 min · jiezi

阿里开发者们的第18个感悟:每次困难出现时,就是成长的机会出现了

2015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上线。2018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3岁。阿里巴巴常说“晴天修屋顶”。在我们看来,寒冬中,最值得投资的是学习,是增厚的知识储备。所以社区特别制作了这个专辑——分享给开发者们20个弥足珍贵的成长感悟,50本书单。多年以后,再回首2018-19年,留给我们自己的,除了寒冷,还有不断上升的技术能力与拼搏后的成就感。云栖社区钉钉技术讨论群,已有5000+开发者。云栖社区2019年1月30+场活动预告【持续更新,欢迎加入】 学习,是一种氛围。1月15日,每次困难出现时,就是成长的机会出现了。这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18个感悟。国有在社区分享了多篇技术干货,他说,闲鱼是国内首个将Flutter用于大型实践,并用在重要场景的应用。同时闲鱼对Flutter技术演进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阿里国有:坚持 做不一样的自己王树彬(国有),淘宝技术部的闲鱼 高级技术专家关于成长,我体会最深的有两点。第一,每次困难出现时,就是成长的机会出现了。 第二,坚信。现实问题,往往有很多解法,没有标准答案,相信会带来更趋向成功的答案,在困难面前尤其如此。书单《设计模式》 《曾国藩》本文作者:云篆阅读原文本文为云栖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January 15, 2019 · 1 min · jiezi

阿里开发者们的第17个感悟:无细节不设计,无设计不架构

2015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上线。2018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3岁。阿里巴巴常说“晴天修屋顶”。在我们看来,寒冬中,最值得投资的是学习,是增厚的知识储备。所以社区特别制作了这个专辑——分享给开发者们20个弥足珍贵的成长感悟,50本书单。多年以后,再回首2018-19年,留给我们自己的,除了寒冷,还有不断上升的技术能力与拼搏后的成就感。云栖社区钉钉技术讨论群,已有5000+开发者。云栖社区2019年1月30+场活动预告【持续更新,欢迎加入】 学习,是一种氛围。*1月14日,无细节不设计,无设计不架构。这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17个感悟。项籍,阿里巴巴新零售供应链平台服务决策平台负责人。在专家页中如此介绍自己:“多年互联网开发经验,从事业务开发、平台开发、架构设计、云计算、APM等领域。目前专注于供应链方向的解决方案治理和服务交易域”。作为问答频道活跃的达人,欢迎交流讨论。阿里陈帅(项籍):无细节不设计,无设计不架构阿里巴巴新零售供应链平台服务决策平台负责人没有恶心的业务和应用,只有恶心的设计。只有程序员自己能把自己当成资源,多关注总结和沉淀。工程师的使命是使世界更加优雅和飘逸。推荐的书单《运筹学》《模式识别》《Java并发编程实战》《平台革命》本文作者:云篆阅读原文本文为云栖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January 14, 2019 · 1 min · jiezi

阿里开发者们的第16个感悟:让阅读源码成为习惯

2015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上线。2018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3岁。阿里巴巴常说“晴天修屋顶”。在我们看来,寒冬中,最值得投资的是学习,是增厚的知识储备。所以社区特别制作了这个专辑——分享给开发者们20个弥足珍贵的成长感悟,50本书单。多年以后,再回首2018-19年,留给我们自己的,除了寒冷,还有不断上升的技术能力与拼搏后的成就感。云栖社区钉钉技术讨论群,已有5000+开发者。云栖社区2019年1月30+场活动预告【持续更新,欢迎加入】 学习,是一种氛围。1月11日,当你带着疑惑去阅读源码的时候,你才能真的理解通透。这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16个感悟。热爱算法与开源技术的索月将自己的思考不断沉淀。欢迎加入钉群与他和他的团队交流。【HBase从入门到精通系列】误删数据如何抢救?【HBase从入门到精通系列】如何避免HBase写入过快引起的各种问题阿里索月:让阅读源码成为习惯郭泽晖(索月)阿里云数据库技术专家云HBase核心研发,Hadoop&HBase&OpenTSDB contributor提升编程能力很关键的一点是研究别人的代码是怎么写的。平时使用的框架,不理解的地方除了通过搜索引擎去寻找答案,最好的方式是阅读源码。当你带着疑惑去阅读源码的时候,你才能真的理解通透。推荐书单《Effective java》《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本文作者:云篆阅读原文本文为云栖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January 11, 2019 · 1 min · jiezi

阿里开发者们的第15个感悟:做一款优秀大数据引擎,要找准重点解决的业务场景

2015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上线。2018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3岁。阿里巴巴常说“晴天修屋顶”。在我们看来,寒冬中,最值得投资的是学习,是增厚的知识储备。所以社区特别制作了这个专辑——分享给开发者们20个弥足珍贵的成长感悟,50本书单。多年以后,再回首2018-19年,留给我们自己的,除了寒冷,还有不断上升的技术能力与拼搏后的成就感。云栖社区钉钉技术讨论群,已有5000+开发者。云栖社区2019年1月30+场活动预告【持续更新,欢迎加入】 学习,是一种氛围。1月10日,做一款优秀大数据引擎,要找准重点解决的业务场景。这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15个感悟。沐远在社区分享了他的博文,《使用spark分析云HBase的数据》《hive数据导入云hbase》,粉丝评论说请收下我的膝盖。李伟(沐远)阿里云数据库技术专家专注大数据分布式计算数据库领域, 研发Spark及自主研发内存计算,目前为广大公有云用户提供专业的云HBase数据库及计算服务。做一款优秀大数据引擎,要找准重点解决的业务场景,打磨一套易用的API,构架与上下游联动的生态。推荐书单:《黑客与画家》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大数据之路》本文作者:云篆阅读原文本文为云栖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January 10, 2019 · 1 min · jiezi

云栖专辑 | 阿里开发者们的第14个感悟:技术拓宽价值边界

2015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上线。2018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3岁。阿里巴巴常说“晴天修屋顶”。在我们看来,寒冬中,最值得投资的是学习,是增厚的知识储备。所以社区特别制作了这个专辑——分享给开发者们20个弥足珍贵的成长感悟,50本书单。多年以后,再回首2018-19年,留给我们自己的,除了寒冷,还有不断上升的技术能力与拼搏后的成就感。云栖社区钉钉技术讨论群,已有5000+开发者。云栖社区2019年1月30+场活动预告【持续更新,欢迎加入】 学习,是一种氛围。1月9日,技术拓宽技术本身价值,商业价值,更加拓宽的是人生价值的边界。这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14个感悟。孤尽,阿里巴巴技术专家,花名取意“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意思,《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的主要编写者。2016年3月,孤尽带领约码项目组编写《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码出高效,码出质量,推动阿里系与业界一起进步,让代码变得更舒服,更清澈,更好维护。2018年5月,孤尽在《向代码致敬,寻找你的第83行》活动中晒出了他入职第一年写的代码,大家赶紧来找找是否有不合规约的地方。欢迎开发者关注他,并加入钉群与孤尽深度讨论。《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史上最全资料点此查看!阿里孤尽:技术拓展价值边界杨冠宝(孤尽)阿里巴巴代码平台负责人。阿里巴巴代码规约的起草者和推动者。在阿里历任研发、架构师、技术主管等不同的角色,承担过双十一、国际化、代码中心等大型项目,有着丰富的一线编程经验,在大数据、高并发、研发效能领域均有较深的造诣,乐于分享与总结,在国内外做过多次大型交流和培训。技术拓宽技术本身价值,商业价值,更加拓宽的是人生价值的边界。 好的代码是艺术,好的代码思维是哲学。程序员在技术进阶的路上,敢于象艺术大师一样不断地雕琢自己的作品,思考代码背后的逻辑,不断地提炼和总结,成就传奇代码人生。 记忆、思考、表达、融会贯通是学习的四步曲,第一步是基础,更是一个体力活。出版图书:《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 《码出高效》推荐书单:《Effective Java》 《设计模式之禅》 《深入JVM虚拟机》本文作者:云篆阅读原文本文为云栖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January 9, 2019 · 1 min · jiezi

阿里开发者们的第13个感悟:工程师需要在循环迭代中成长

2015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上线。2018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3岁。阿里巴巴常说“晴天修屋顶”。在我们看来,寒冬中,最值得投资的是学习,是增厚的知识储备。所以社区特别制作了这个专辑——分享给开发者们20个弥足珍贵的成长感悟,50本书单。多年以后,再回首2018-19年,留给我们自己的,除了寒冷,还有不断上升的技术能力与拼搏后的成就感。云栖社区钉钉技术讨论群,已有5000+开发者。云栖社区2019年1月30+场活动预告【持续更新,欢迎加入】 学习,是一种氛围。1月8日,工程师需要在业务、场景、产品和技术的循环迭代中成长。这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13个感悟。明朔在云栖社区的专家页介绍很简洁:长期从事大数据系统研发。欢迎开发者关注他,并加入钉群与明朔深度讨论。阿里明朔: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陈明(明朔)Aliyun HBase SQL负责人七年大数据系统经验曾负责阿里集团Spark四年自主研发内存计算引擎和MaxCompute联合计算平台程序员通过代码给他人赋能,从而改变世界。工程师需要在业务、场景、产品和技术的循环迭代中成长。推荐的书单:《数据库系统实现》《赋能》《未来简史》本文作者:云篆阅读原文本文为云栖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January 8, 2019 · 1 min · jiezi

云栖专辑 | 阿里开发者们的第12个感悟:多维思考,胜过盲目苦干

2015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上线。2018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3岁。阿里巴巴常说“晴天修屋顶”。在我们看来,寒冬中,最值得投资的是学习,是增厚的知识储备。所以社区特别制作了这个专辑——分享给开发者们20个弥足珍贵的成长感悟,50本书单。多年以后,再回首2018-19年,留给我们自己的,除了寒冷,还有不断上升的技术能力与拼搏后的成就感。云栖社区钉钉技术讨论群,已有5000+开发者。云栖社区2019年1月30+场活动预告【持续更新,欢迎加入】 学习,是一种氛围。1月7日,想不通了就换个角度。多维思考,胜过盲目苦干。这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12个感悟。阿里炯轩:因为相信,所以看见高德无线开发专家7年安卓研发经验,108项安卓相关国内外发明专利,曾主导知名开源插件化项目的研发。现在高德从事动态化(JS + Native)方向的工作码如其人:你的代码,就是你的脸面,是你工作态度的体现。 工匠精神:像对待工艺品那样,精心打磨。时间会给你回报。 跳出循环:想不通了就换个角度。多维思考,胜过盲目苦干。推荐书籍:《编写可读代码的艺术》 《人月神话》 《程序员健康指南》本文作者:云篆阅读原文本文为云栖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January 7, 2019 · 1 min · jiezi

云栖专辑 | 阿里开发者们的第11个感悟:拥抱变化,用正确的方法对待工作

2015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上线。2018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3岁。阿里巴巴常说“晴天修屋顶”。在我们看来,寒冬中,最值得投资的是学习,是增厚的知识储备。所以社区特别制作了这个专辑——分享给开发者们20个弥足珍贵的成长感悟,50本书单。多年以后,再回首2018-19年,留给我们自己的,除了寒冷,还有不断上升的技术能力与拼搏后的成就感。云栖社区钉钉技术讨论群,已有5000+开发者。云栖社区2019年1月30+场活动预告【持续更新,欢迎加入】 学习,是一种氛围。1月4日,我们不一定知道正确的道路是什么,但却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走的太远。这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11个感悟。唐修,阿里云数据库和应用迁移(ADAM) 高级产品经理。在社区和钉群很活跃,尤其在最近业内比较关注的话题:Oracle数据库和应用上云,怎样做最靠谱?很有见地。此外还有系列内容:PostgreSQL 远程链接 Sever端配置PostgreSQL 11源码安装EDB Postgres MTK 使用小记阿里唐修:天道酬勤阿里云数据库和应用迁移(ADAM) 高级产品经理ORACLE数据库专家,ADAM产品专家。我们不一定知道正确的道路是什么,但却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走的太远。拥抱变化,用正确的方法对待工作。推荐的书单:《麦肯锡卓越工作方法》《C++ Primer Plus》《数据库事务处理的艺术》本文作者:云篆阅读原文本文为云栖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January 4, 2019 · 1 min · jiezi

云栖专辑 | 阿里开发者们的第10个感悟:产品经理最优秀的能力,是框架思维,脑海中有蓝图

2015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上线。2018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3岁。阿里巴巴常说“晴天修屋顶”。在我们看来,寒冬中,最值得投资的是学习,是增厚的知识储备。所以社区特别制作了这个专辑——分享给开发者们20个弥足珍贵的成长感悟,50本书单。多年以后,再回首2018-19年,留给我们自己的,除了寒冷,还有不断上升的技术能力与拼搏后的成就感。1月3日,产品经理最优秀的能力,是框架思维,脑海中有蓝图。这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10个感悟。作为阿里云NoSQL/NewSQL/HTAP产品负责人,开发者们可以在社区的专家页找到所在。他最新的一篇博文是回顾。推荐一读。《2018年阿里云NoSQL数据库大事盘点》阿里所在:一个产品经理的修炼之路朱洁(所在)阿里云数据库NoSQL/HybridDB产品线产品负责人10年+数据库/大数据研发管理经验,专注于数据库/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规划和实践应用。企业级云产品始终要围绕客户价值进行优化和创新;产品经理最优秀的能力,是框架思维,脑海中有蓝图;做产品,就是追求卓越的过程。出版的图书:《大数据架构详解:从数据获取到深度学习》推荐的书单《基业长青》《刷新》《深度思考: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本文作者:云篆阅读原文本文为云栖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January 3, 2019 · 1 min · jiezi

云栖专辑 | 阿里开发者们的第9个感悟:脱离产品价值,是难以出创造性的代码的

2015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上线。2018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3岁。阿里巴巴常说“晴天修屋顶”。在我们看来,寒冬中,最值得投资的是学习,是增厚的知识储备。所以社区特别制作了这个专辑——分享给开发者们20个弥足珍贵的成长感悟,50本书单。多年以后,再回首2018-19年,留给我们自己的,除了寒冷,还有不断上升的技术能力与拼搏后的成就感。2019年,新年快乐。1月2日,脱离产品价值,是难以出创造性的代码的。这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9个感悟。作为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的工业物联网为制造数字化提供了基础设施,包括:端、边缘计算和云平台。 “端”主要通过AliOS Things、Link kit SDK(阿里智能生活物联网飞燕平台)等安全地连接各种端设备;边缘计算则实现工业数据的实时分析与实时决策,然后直接下发机器执行;而一个更为广泛的云平台,则实现了连接管理、设备影子、设备模型等,从而管理数字化的物、料、机器等,在此基础设施之上再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生各种应用解决方案:包括设备运维、机床数字化改造、产品视觉检测等场景解决方案,以及远程监控、故障预测、设备台账等工业APP。AliOS Things(阿里物联网操作系统)的技术团队正在源源不断的在社区中分享实践经验。欢迎关注他们的云栖号《AliOS Things》。阿里灵壹:平静如水, 激情似火灵壹, 阿里云IoT事业部技术专家负责物联网嵌入式系统AliOS Things技术开发和产品落地仅专注于技术进步,脱离产品价值,是难以出创造性的代码的,我们的职责是产出共筑产品的基石;思想,技术,劳作在成为产品的过程中,充满着热情,快乐的工作为我们的成就注入活力。推荐的书单:《从零到一》《设计模式》本文作者:云篆阅读原文本文为云栖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January 2, 2019 · 1 min · jiezi

云栖专辑 | 阿里开发者们的第7个感悟:做一件事情,需要有道有术

2015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上线。2018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3岁。阿里巴巴常说“晴天修屋顶”。在我们看来,寒冬中,最值得投资的是学习,是增厚的知识储备。所以社区特别制作了这个专辑——分享给开发者们20个弥足珍贵的成长感悟,50本书单。多年以后,再回首2018-19年,留给我们自己的,除了寒冷,还有不断上升的技术能力与拼搏后的成就感。12月28日,做一件事情,需要有道有术。这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7个感悟。封神,HBase大牛。先后研发上万台Hadoop、ODPS集群;先后负责阿里分布式调度平台YARN;自主研发分布式内存计算引擎,负责Spark; 目前为广大公共云用户提供专业的大数据结构化存储服务(云HBase)。封神在社区非常活跃,博文、直播、问答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而在今年我们一起重点打造的HBase社群中,已经有2200+志同道合的开发者一起,不断学习和探讨。阿里封神:心智改变人生,大数据改变世界曹龙(封神)阿里云ApsaraDB HBase技术负责人,中国HBase开源技术社区发起人之一,10多年大数据库、数据库经验参与研发维护阿里万台Hadoop及ODPS集群当你改变心智,你就会改变人生;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需要自身寻求意义之所在,不可苟活; 做一件事情,需要有道有术,阶梯发展,且成事之前大凡修身养性; 数据是我们在这个世界运行的痕迹,合理使用处理数据能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推荐的书单:《失控》《进入空气稀薄地带》预计更新到1月20日,欢迎收藏。本文作者:云篆阅读原文本文为云栖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December 29, 2018 · 1 min · jiezi

阿里CEO逍遥子:学会“用人做事”,而不是“做事用人”

你们知道的,双11之后,我们做了一件晴天修屋顶的事儿,就是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天猫升级为“大天猫”,形成天猫事业群、天猫超市事业群、天猫进出口事业部三大板块;加强技术、智能互联网的投入和建设。几天前,CEO逍遥子(张勇)在阿里的内网里,分享了自己在阿里青训营上,对组织架构升级的思考。今天橙子把内网上的逍遥子内部分享给你们搬过来啦!全都是干货哦~敲黑板,划重点◌ 学习“用人做事”,而不仅仅是“做事用人”;◌ 要善于从后排把人往前拔,Leader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心态;◌ 打仗不是协同,打仗是统一指挥;◌ 战略重要性业务,必须“升格建制”;◌ 真正完成创造性的工作,仅靠数字化的KPI肯定不行;◌“组织、人才”是业务一号位的首要工作,而不是HR;◌ 任何商业设计模式创新必须进行自上而下的组织设计;◌ 逍遥子每年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为集团找了哪几个人,关键是“找”,不是“招”;第二,为集团开辟了哪几个新赛道。↓ 以下是逍遥子分享的全文:“组织”一定是业务一把手的首要工作,而不是HR作为领导者,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是排兵布阵。所谓“排兵布阵”在今天的具体场景里,就是怎么设计组织架构。组织设计不是HR的工作,而是业务一号位的首要工作。HR一号位配合业务一号位来完成组织设计和落地的执行。怎么样进行组织的设计、拆分、合并、目标设计,包括什么样的人在里面担任某个团队的Leader,充满了无穷的奥妙。如何“用人做事”,而不是“做事用人”2012年双11前夜,马老师送给我八个字。当时我们在万塘路口,华星时代广场上面,天猫大本营当时在那边,他说逍遥子,你现在是“做事用人”,但你要走向“用人做事”。“做事用人”就是你把事情怎么做想得清清楚楚,但越往后走,团队越来越大,组织越来越复杂,你要考虑整个组织每个板块结构怎么设计。什么叫从“做事用人”到“用人做事”?做事用人是事情已经想清楚了,找一个合适的人来干。相信很多人还在这个阶段。越往后走,会接触到“用人做事”,这事儿怎么干你也没搞清楚,你根本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要找到最有可能把这个事情想清楚和做出来的人,让他来带一个合适的组织。我自己这几年的体会,用人做事和做事用人,跟组织设计是两件事,但高度相关。这两件事情都非常值得大家去体会。做事用人的核心,你把组织都想好,从上到下清清楚楚,你就可以排兵布阵,把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按照既定策略做。另一种是事情没完全想清楚,但是你找到一个人,他能想清楚,或者他能把下面条分缕析地安排好,来设计组织,这就是用人做事。用人做事和做事用人,跟整个组织今天的状态、人的状态都有密切的关系。有时候过早地从做事用人到用人做事,是拔苗助长,因为经常你想不清楚的,你别指望另一个人能想清楚。在很多领域,人不可能是万宝书,人一定是在一方面有经验,另一方面经验相对缺乏,需要更有经验的人来做这个事情。组织调整不只是集团层面的调整,也不只是大的BG层面的调整,每个人都在运营一个组织,不同只是这个组织到底是由两万人组成、2000个人、200个人、还是20人组成。大家都面临排兵布阵的问题。仗怎么打,怎么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仅要用策略,还要有排兵布阵,而排兵布阵就是从一个主管走向一个Leader最重要的变化。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是,无论用人做事、做事用人,最终人从哪儿来。人分两种,一种是他本身执行力非常强,你只要给他清晰的策略,你非常自信这个策略会work,而且这个人适合做这个事情,这就是“做事用人”。另一种是,你相信他的策略,相信他的排兵布阵能力,你把这件事交给他展开,这个就是用人做事。但非常重要的是,大家一想,这对人的要求太高了,我找“做事用人”的人还容易找,我找“用人做事”的人,我哪儿去找。这就涉及到下面要讲的,如果这样,永远没有现成的人。领导者要善于“从后排把人往前拔”十年前,我从来不会想象我今天会跟大家讲这些,为什么?你经历了,从实战中学习,慢慢就有心得,就形成了自己的管理体系和方法论。只要每个人有学习能力,有悟性,愿意思考,都有可能。领导者有一些基因是天生的,但是大量训练是可以后天培养的,不然我也不可能从一个会计做成一个CEO。这个时候一定要考虑的就是,我们怎么样善于从后排把人往前拔。很容易发生的情况是,团队下面五个人,每个人干一件事情,干得很好,五年以后、三年以后、两年以后,这五个哥们还在干同样的事情。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大家,大家既是这个问题的对象,又是需要去思考这个问题的人。晋升、绩效体系、Review这些问题,从M3升到M4、M4升到M5、M5升到M6,他除了升了一级,干的事情、职责有没有不一样,我们有没有诚心栽培一个人。讲这句话,对一部分人有点早,对一部分人已经合适,但在我脑子里,没有合适不合适,今天所有人既是被栽培的对象,同时要想怎么栽培别人。你能培养出七段棋手,你就可以成为八段,你就有可能成为九段,不然业余初段一堆,但怎么样从业余初段长到业余四段,变成专业六段,靠的是实战。没有人天生是专业高段位选手。在这之中,第一,每个人要去想,我在每个调整当中,要达到的战略目标是什么。所有调整都是伴随战略目标设计来进行的。调整一定有目的。没有目的,就不需要做战略调整,没有战略目的,就不需要做组织调整。第二,组织跟人挂钩,人和事挂钩,到底“做事用人”还是“用人做事”。第三,人从哪儿来。这三个问题,你们都可以在这次调整当中找到各自的答案。为什么调整,每一块到底是用人做事还是做事用人,人从哪儿来。人不够,必须后排拔上来,不然永远只有这几个哥们在第一排站着,大家觉得很无趣,只能到墙外创业去了。这帮人在岗位上没干多久,也不算很老,但也不小了,上面还有五级,什么时候是个头。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考今天大家是“用人”当中的人。我们需要尽可能让新一代同事、年轻的同事、有潜力的同事,去承担更大职责,这时候需要一点“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考。但是这个思考只在集团顶部做是不够的。今天大家也要开始思考,你怎么去培养你下面的同事,如果你是M4,你怎么样让M3长起来,你多几个M3,多几个M4。一个M4能够管住四个M4,你不到M5才怪呢。当然这很难,比较接地气的说法,只要这个老板是M4,其他M4都不愿意来了,为什么?老板是M4,我没机会升了。但你能让别人来,还能让四个M4听你干,变成一个高效率的团队,说明你不是M4了,起码M5了。这次组织架构调整要点第一,打仗不是协同,打仗是统一指挥。今天只要我们面对一个突破性、开创性的业务,必须用统一指挥的思考,而不是用组织协同的方式来进行团队设计和生产关系设计。我们要避免用职能部门的协同,来完成开创性业务的进展,这是不可能的。什么叫做职能部门的协同?这个哥们管支付、那个哥们管物流、这个哥们管营销、这个哥们管运营,大家各自一个团队,你说你们协同吧,一起打一场仗,没有人当头,肯定不行。在几个必须突破性进行模式创新的业务当中,必须进行从商业到供应链,到物流的完整闭环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打穿,也只有这样打穿,才有机会去沉淀具体场景的平台。平台肯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第一天想做平台的,没有一个做成的。平台都是不知不觉中了头彩,做了一个平台。如果我们今天“言必称平台”,基本上做不成,为什么?你沉淀的核心能力是什么,这非常重要。第二,作为战略重要性业务,必须“升格建制”。对于一些相对年轻的Leader来讲,因为这个领域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升格建制。说白了,师长找旅长,他最多想师长的事情,尽管还是一个师长,但是搞成军级单位,他的想法立马不一样了,他就变成军长思考了。任何商业设计模式创新,必须进行自上而下的组织设计今天只有在相对纯粹的用户领域的产品,有可能完成自下而上的突破。但在任何商业设计的模式创新上面,在0到0.5,0到1的基础上,完成最后1到100,必须进行组织设计。只有在用户产品侧,存在很多可能,我们要进行自下而上的创新。但在其它领域,非常重要的一点,从0到1要进行自下而上的创新。没有0到1的创新,那就是富二代创业。历史上发生过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们有个非常前沿的想法,觉得是未来方向。但不是坚信这个方向的人去做,我们只是安排了一个团队去做,到底是他信还是那个做的团队信。今天趁这个机会希望大家提醒自己,提醒你们的团队和周围的同事,真正完成一个创造性的工作,仅靠一个数字化的KPI肯定不行。我知道大家都关心KPI,我们团队也有KPI,大家都说结果导向、KPI导向,KPI导向本身没有问题,数字本身也是无罪的。关键是我们的心态,我们到底是为了去做到一个数字,做到一个DAU,一个转化率,一个装机率,还是给我们的客户创造价值,这是每个人都要去想的。我们很容易在一个具体的事情上想目标,比如有同学会说,我今年的KPI是DAU,我的目标是GMV,我们不惜一切代价搞到这个数字。但我们忘掉了这个数字背后的本源,为什么要设这么一个东西。组织要把它串起来讲,在整个目标设计上讲。第一,要取得突破性进展,要尽量避免团队协同,把职能部门完全变成一个战斗单元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一个外来协作。第二,云的战略,必须成为整个经济走向未来数字化经济的中台。阿里巴巴的云应该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云。我们的使命,是在数字经济时代,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怎么真正做到这点,靠的是广义的阿里巴巴云的体系。我们的云必须从大家现在熟悉的AAS层的物理基础设施,走向更丰富的产品矩阵,走向PAAS,在某些领域走向零售云。零售云是SAAS,是SAAS到PAAS到AAS的一体化方案、一体化服务。我们完全具备这样的机会,走向物流云、金融云、营销云。但是捕捉和实现这样的机会,不能只靠今天一个云BG的团队,要把整个阿里的技术中台力量沉淀、广告业务的沉淀,阿里妈妈的沉淀,通过这个平台进行输出。今天我们只完成了这里面的一步,就是让我们原来的技术中台跟我们的云能够结合。在这当中,怎么样能够真正增加云服务附加值,增加云服务的厚度,我们必须从智能上,必须从阿里其它服务的技术产品沉淀上找到机会,这就是今天把云和原来的技术中台合一的重要原因。当然技术团队都知道,今天我们云业务的集群,从规模、供应链管理,从跟供应商的关系来讲,已经成为整个集团的主导。如果是这样,我们当然应该把业务部门、支持部门,更好地跟最大的业务场景合在一起,让他们支持好集团的其它业务,这是对于整个云的思考。在整个变化中,菜鸟不能做成天猫的物流部,关键是继前几年的电子面单、智能物流这样的产品之后,菜鸟如何真正为物流产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带来价值,而这个服务是由数据和技术驱动的。整个变化中,真正能够把服务应用场景做成横向的赋能平台,这是我们的基本思考。IoT对我们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花了几年开始沉淀出一些初步的智能硬件能力、供应链能力、工业设计、产品定义能力。但是我们需要不断扩大这样的能力,在IoT时代,很可能软件、硬件、操作系统是一体的。不瞒大家说,作为集团CEO,我每年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今年我为集团找了哪几个人,记住关键词是“找”,不是“招”。第二,今年我为集团养了哪几个新业务,或者说开辟了哪几个新赛道。也许今年还很不起眼,还没法跟阿里妈妈、淘宝比,但可以看看有没有在鸡窝里开始孵几只小鸡。我们必须为未来准备新一代的领导者,为未来准备新业务。过年是自我总结的时间。我就琢磨,去年我干了一些啥,忙忙碌碌的,又是双11。还要想想,现在集团还需要哪方面的人,还有哪些重要赛道是空的,数万亿级别的赛道还是有很多的,关键这些赛道如何能在经济体里融为一体,形成一个真正的业务矩阵,而不是几个独立的山头。本文作者:学习橙阅读原文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阿里味儿”,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December 29, 2018 · 1 min · jiezi

云栖专辑 | 阿里开发者们的第8个感悟: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保持专注度显得尤为可贵

2015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上线。2018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3岁。阿里巴巴常说“晴天修屋顶”。在我们看来,寒冬中,最值得投资的是学习,是增厚的知识储备。所以社区特别制作了这个专辑——分享给开发者们20个弥足珍贵的成长感悟,50本书单。多年以后,再回首2018-19年,留给我们自己的,除了寒冷,还有不断上升的技术能力与拼搏后的成就感。12月29日,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保持专注度显得尤为可贵。这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8个感悟阿里圭多:保持专注,持续学习何登成阿里巴巴数据库事业部OLTP数据库负责人负责打造阿里自研新一代分布式数据库X-DB这个时代,任何你感兴趣的知识和技术,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深入学习。千万别做新时代的叶公好龙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保持专注度显得尤为可贵。Stay focused 结合1和2,我的建议:认准方向,保持专注,持续学习,做一年比一年更好的自己推荐书单《美国简史》这个时期,简单了解一下美国,非常有必要 《鞋狗》懦夫从不启程,弱者死于路中,只剩我们前行 《System Performance: Enterprise and the Cloud》*12月28日,做一件事情,需要有道有术。这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7个感悟。封神,HBase大牛。先后研发上万台Hadoop、ODPS集群;先后负责阿里分布式调度平台YARN;自主研发分布式内存计算引擎,负责Spark; 目前为广大公共云用户提供专业的大数据结构化存储服务(云HBase)。封神在社区非常活跃,博文、直播、问答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而在今年我们一起重点打造的HBase社群中,已经有2200+志同道合的开发者一起,不断学习和探讨。阿里封神:心智改变人生,大数据改变世界曹龙(封神)阿里云ApsaraDB HBase技术负责人,中国HBase开源技术社区发起人之一,10多年大数据库、数据库经验参与研发维护阿里万台Hadoop及ODPS集群当你改变心智,你就会改变人生;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需要自身寻求意义之所在,不可苟活; 做一件事情,需要有道有术,阶梯发展,且成事之前大凡修身养性; 数据是我们在这个世界运行的痕迹,合理使用处理数据能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推荐的书单:《失控》《进入空气稀薄地带》12月27日,享受折磨。这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6个感悟。铁庵,来自于他的高中的母校 杨仙逸中学,杨仙逸将军(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革命空军之父”),字学华,号铁庵。《享受“折磨”》这是铁庵送给开发者的成长感悟。每天忙碌在产品及项目工作中时,有时也会疲惫。然而,每当想起自己的初心和理想,还有家人的支持,一切随即化作无限的幸福。阿里铁庵:从码农到产品经理萧少聪(铁庵)阿里云RDS系列数据库高级产品专家PostgreSQL中国用户会2015-18届主席中国区首位 EDB Postgres认证专家中国区前20名 红帽RHCA认证架构师 之一开源是一种信仰,代码可以开源,文章也可以开源,PPT也可以开源。基于前人的智慧将让你事半功倍,与他人分享成果,会让你的智慧长成参天大树。写代码如此,做产品亦如此,让自己成为大家的地板,让分享成就快乐。推荐的书单《PostgreSQL实战》《物演通论》*12月26日,听话,出活。这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5个感悟。隐达是阿里云FPGA异构计算负责人,花名寓意是做人隐,做事达。在社区的专家页面中,如此介绍自己:业余时间喜欢看美剧和读书,尤其是历史书;还喜欢喝点小酒侃大山,喝酒只喝啤酒和威士忌;酒量比较差,但是酒品还过得去。我在某通信公司工作了18年,其中十年的大规模FPGA/ASIC开发、系统设计作。期待更多系列内容。FPGA设计之“甩锅大法”FPGA设计中遇到的奇葩问题之“芯片也要看出身”(三)FPGA设计中遇到的奇葩问题之“芯片也要看出身”(二)FPGA设计中遇到的奇葩问题之“芯片也要看出身”(一)阿里隐达:things that don’t kill you make you stronger隐达阿里云FPGA异构计算负责人20年FPGA、ASIC、硬件开发经验,对数据中心FPGA加速有一些实践和落地听话,出活。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识不足则多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推荐的书单:《见识》《智能时代》《大学之路》*12月25日,自驱是最好的进步方式,不设限,综合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四个感悟。阿里城池:hungry and humble,永远不够好城池所带领的前端技术团队一直与云栖社区密切配合,每一场的云栖大会的精彩呈现都是大家的努力。1月6日第13届D2前端技术论坛将在杭州举办,欢迎参加。《Google、Facebook、GitHub、Babel核心成员齐聚,第13届D2前端技术论坛正式启动》。邓小明(城池)阿里云高级前端技术专家多年前端&全栈研发经验,在工程化、serverless有一些实践及落地自驱是最好的进步方式;永远不够好;不给自己设限,不限定自己的角色,综合提高自己的能力;从0-1很艰难,但也很有趣书单《基业长青》《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阿里巴巴中台战略思想与架构实战》12月24日,从身边熟悉的开源系统开始,用过才能更好理解代码。这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3个感悟。正研,社区HBase社群大V。在他的博文中,《HBase2.0中的Benchmark工具 — PerformanceEvaluation》、《深入解读HBase2.0新功能之高可用读Region Replic》、《深入解读HBase2.0新功能之AssignmentManagerV2》、《消灭毛刺!HBase2.0全链路offheap效果拔群》可以清晰看到经验的积累。阿里正研:开源改变世界杨文龙(正研)阿里巴巴存储技术事业部技术专家Ali-HBase内核研发负责人ApacheHBase社区Committer&PMC成员对分布式存储系统的设计、实践具备丰富的大规模生产的经验有些人一直想去学习热门开源软件的代码,但其实不如从身边熟悉的开源系统开始;因为只有用过,才能更好地理解代码,只有带着实际生产的问题去看,才能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去设计架构。反过来,只有从源码级理解这个系统,才能在使用过程中避免采坑。推荐的书单《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HeadFirst设计模式》*12月21日,使命感与开放心态,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2个感悟。阿里德歌:公益是一辈子的事,I’m digoal, just do it德歌,江湖人称德哥。PG大神,在社区拥有6500+位粉丝。三年来,他沉淀在社区的博文超过2000+篇。还记得社区刚成立时,有位开发者在博文后留言“我一直认为PG是小众数据库,没想到社区有这么多干货。” 三年过去,PG的地位一直在上升,云栖社区PG钉群也已经超过1000位开发者在一起交流讨论。*周正中(德歌)PostgreSQL 中国社区发起人之一,PostgreSQL 象牙塔发起人之一,DBA+社群联合发起人之一,10余项数据库相关专利,现就职于阿里云数据库内核技术组。学习第一要有使命感,第二要有开放的心态。使命感是技术为业务服务,结合业务一起创造社会价值,有使命感才能让你坚持下去,遇到困难时不容易被打倒。开放是在扎实的技术功底之上,跳出纯粹的技术从生态进行思考,要埋头苦干也要抬头看路。比如行业生态中重叠部分,盟友与竞争关系,问题及补齐办法等,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国家和国际形势,分析背后原因,在未来技术方向决策上避免逆流行舟。推荐的书单:《PostgreSQL实战》*12月20日,场景中学习,这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1个感悟。阿里毕玄:程序员的成长路线在这篇《程序员的成长路线》里,阿里基础设施负责人毕玄结合自己的经历跟大家讲述了他在各个角色上成长的感受。在他的职业经历中,在成长方面经历了技术能力的成长、架构能力的成长,以及现在作为一个在修炼中的技术 Leader 的成长。其中技术能力和架构能力的成长是所有程序员都很需要的,值得所有正为职业发展而迷茫的技术同学细细品味。*林昊(毕玄)阿里基础设施负责人阿里巴巴HSF、T4创始人,HBase负责人主导阿里电商分布式应用架构、异地多活架构、资源弹性架构升级程序员,要寻找甚至创造场景来学习相应的技术能力。正如学Java通讯框架,尝试基于BIO/NIO写一个,然后对比Mina/Netty,看看为什么不一样;学Java的内存管理,尝试写程序去控制GC的行为。书籍外,更建议翻看源码,结合场景才能真正理解和学会。我的职业经历是技术能力成长、架构能力成长和正在修炼中的技术Leader的成长,三条路线都可发展,没有孰优孰劣,兴趣、个人优势仍是最重要的。出版的图书:《OSGi原理与最佳实践》《分布式Java应用:基础与实践》推荐的书单:《硅谷之谜》《智能时代:大数据与智能革命重新定义未来》预计更新到1月20日,欢迎收藏。本文作者:云篆阅读原文本文为云栖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December 29, 2018 · 1 min · jiezi

云栖专辑 | 阿里开发者们的第6个感悟:享受折磨

2015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上线。2018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3岁。阿里巴巴常说“晴天修屋顶”。在我们看来,寒冬中,最值得投资的是学习,是增厚的知识储备。所以社区特别制作了这个专辑——分享给开发者们20个弥足珍贵的成长感悟,50本书单。多年以后,再回首2018-19年,留给我们自己的,除了寒冷,还有不断上升的技术能力与拼搏后的成就感。12月27日,享受折磨。这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6个感悟。铁庵,来自于他的高中的母校 杨仙逸中学,杨仙逸将军(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革命空军之父”),字学华,号铁庵。《享受“折磨”》这是铁庵送给开发者的成长感悟。每天忙碌在产品及项目工作中时,有时也会疲惫。然而,每当想起自己的初心和理想,还有家人的支持,一切随即化作无限的幸福。阿里铁庵:从码农到产品经理萧少聪(铁庵)阿里云RDS系列数据库高级产品专家PostgreSQL中国用户会2015-18届主席中国区首位 EDB Postgres认证专家中国区前20名 红帽RHCA认证架构师 之一开源是一种信仰,代码可以开源,文章也可以开源,PPT也可以开源。基于前人的智慧将让你事半功倍,与他人分享成果,会让你的智慧长成参天大树。写代码如此,做产品亦如此,让自己成为大家的地板,让分享成就快乐。推荐的书单《PostgreSQL实战》《物演通论》*12月26日,听话,出活。这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5个感悟。隐达是阿里云FPGA异构计算负责人,花名寓意是做人隐,做事达。在社区的专家页面中,如此介绍自己:业余时间喜欢看美剧和读书,尤其是历史书;还喜欢喝点小酒侃大山,喝酒只喝啤酒和威士忌;酒量比较差,但是酒品还过得去。我在某通信公司工作了18年,其中十年的大规模FPGA/ASIC开发、系统设计作。期待更多系列内容。FPGA设计之“甩锅大法”FPGA设计中遇到的奇葩问题之“芯片也要看出身”(三)FPGA设计中遇到的奇葩问题之“芯片也要看出身”(二)FPGA设计中遇到的奇葩问题之“芯片也要看出身”(一)阿里隐达:things that don’t kill you make you stronger隐达阿里云FPGA异构计算负责人20年FPGA、ASIC、硬件开发经验,对数据中心FPGA加速有一些实践和落地听话,出活。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识不足则多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推荐的书单:《见识》《智能时代》《大学之路》*12月25日,自驱是最好的进步方式,不设限,综合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四个感悟。阿里城池:hungry and humble,永远不够好城池所带领的前端技术团队一直与云栖社区密切配合,每一场的云栖大会的精彩呈现都是大家的努力。1月6日第13届D2前端技术论坛将在杭州举办,欢迎参加。《Google、Facebook、GitHub、Babel核心成员齐聚,第13届D2前端技术论坛正式启动》。邓小明(城池)阿里云高级前端技术专家多年前端&全栈研发经验,在工程化、serverless有一些实践及落地自驱是最好的进步方式;永远不够好;不给自己设限,不限定自己的角色,综合提高自己的能力;从0-1很艰难,但也很有趣书单《基业长青》《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阿里巴巴中台战略思想与架构实战》12月24日,从身边熟悉的开源系统开始,用过才能更好理解代码。这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3个感悟。正研,社区HBase社群大V。在他的博文中,《HBase2.0中的Benchmark工具 — PerformanceEvaluation》、《深入解读HBase2.0新功能之高可用读Region Replic》、《深入解读HBase2.0新功能之AssignmentManagerV2》、《消灭毛刺!HBase2.0全链路offheap效果拔群》可以清晰看到经验的积累。阿里正研:开源改变世界杨文龙(正研)阿里巴巴存储技术事业部技术专家Ali-HBase内核研发负责人ApacheHBase社区Committer&PMC成员对分布式存储系统的设计、实践具备丰富的大规模生产的经验有些人一直想去学习热门开源软件的代码,但其实不如从身边熟悉的开源系统开始;因为只有用过,才能更好地理解代码,只有带着实际生产的问题去看,才能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去设计架构。反过来,只有从源码级理解这个系统,才能在使用过程中避免采坑。推荐的书单《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HeadFirst设计模式》*12月21日,使命感与开放心态,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2个感悟。阿里德歌:公益是一辈子的事,I’m digoal, just do it德歌,江湖人称德哥。PG大神,在社区拥有6500+位粉丝。三年来,他沉淀在社区的博文超过2000+篇。还记得社区刚成立时,有位开发者在博文后留言“我一直认为PG是小众数据库,没想到社区有这么多干货。” 三年过去,PG的地位一直在上升,云栖社区PG钉群也已经超过1000位开发者在一起交流讨论。*周正中(德歌)PostgreSQL 中国社区发起人之一,PostgreSQL 象牙塔发起人之一,DBA+社群联合发起人之一,10余项数据库相关专利,现就职于阿里云数据库内核技术组。学习第一要有使命感,第二要有开放的心态。使命感是技术为业务服务,结合业务一起创造社会价值,有使命感才能让你坚持下去,遇到困难时不容易被打倒。开放是在扎实的技术功底之上,跳出纯粹的技术从生态进行思考,要埋头苦干也要抬头看路。比如行业生态中重叠部分,盟友与竞争关系,问题及补齐办法等,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国家和国际形势,分析背后原因,在未来技术方向决策上避免逆流行舟。推荐的书单:《PostgreSQL实战》*12月20日,场景中学习,这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1个感悟。阿里毕玄:程序员的成长路线在这篇《程序员的成长路线》里,阿里基础设施负责人毕玄结合自己的经历跟大家讲述了他在各个角色上成长的感受。在他的职业经历中,在成长方面经历了技术能力的成长、架构能力的成长,以及现在作为一个在修炼中的技术 Leader 的成长。其中技术能力和架构能力的成长是所有程序员都很需要的,值得所有正为职业发展而迷茫的技术同学细细品味。*林昊(毕玄)阿里基础设施负责人阿里巴巴HSF、T4创始人,HBase负责人主导阿里电商分布式应用架构、异地多活架构、资源弹性架构升级程序员,要寻找甚至创造场景来学习相应的技术能力。正如学Java通讯框架,尝试基于BIO/NIO写一个,然后对比Mina/Netty,看看为什么不一样;学Java的内存管理,尝试写程序去控制GC的行为。书籍外,更建议翻看源码,结合场景才能真正理解和学会。我的职业经历是技术能力成长、架构能力成长和正在修炼中的技术Leader的成长,三条路线都可发展,没有孰优孰劣,兴趣、个人优势仍是最重要的。出版的图书:《OSGi原理与最佳实践》《分布式Java应用:基础与实践》推荐的书单:《硅谷之谜》《智能时代:大数据与智能革命重新定义未来》预计更新到1月20日,欢迎收藏。本文作者:云篆阅读原文本文为云栖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December 27, 2018 · 1 min · jiezi

阿里开发者们的第5个感悟:听话,出活

2015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上线。2018年12月20日,云栖社区3岁。阿里巴巴常说“晴天修屋顶”。在我们看来,寒冬中,最值得投资的是学习,是增厚的知识储备。所以社区特别制作了这个专辑——分享给开发者们20个弥足珍贵的成长感悟,50本书单。多年以后,再回首2018-19年,留给我们自己的,除了寒冷,还有不断上升的技术能力与拼搏后的成就感。12月26日,听话,出活。这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5个感悟。隐达是阿里云FPGA异构计算负责人,花名寓意是做人隐,做事达。在社区的专家页面中,如此介绍自己:业余时间喜欢看美剧和读书,尤其是历史书;还喜欢喝点小酒侃大山,喝酒只喝啤酒和威士忌;酒量比较差,但是酒品还过得去。我在某通信公司工作了18年,其中十年的大规模FPGA/ASIC开发、系统设计作。期待更多系列内容。FPGA设计之“甩锅大法”FPGA设计中遇到的奇葩问题之“芯片也要看出身”(三)FPGA设计中遇到的奇葩问题之“芯片也要看出身”(二)FPGA设计中遇到的奇葩问题之“芯片也要看出身”(一)阿里隐达:things that do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隐达阿里云FPGA异构计算负责人20年FPGA、ASIC、硬件开发经验,对数据中心FPGA加速有一些实践和落地听话,出活。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识不足则多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推荐的书单:《见识》《智能时代》《大学之路》*12月25日,自驱是最好的进步方式,不设限,综合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四个感悟。阿里城池:hungry and humble,永远不够好城池所带领的前端技术团队一直与云栖社区密切配合,每一场的云栖大会的精彩呈现都是大家的努力。1月6日第13届D2前端技术论坛将在杭州举办,欢迎参加。《Google、Facebook、GitHub、Babel核心成员齐聚,第13届D2前端技术论坛正式启动》。邓小明(城池)阿里云高级前端技术专家多年前端&全栈研发经验,在工程化、serverless有一些实践及落地自驱是最好的进步方式;永远不够好;不给自己设限,不限定自己的角色,综合提高自己的能力;从0-1很艰难,但也很有趣书单《基业长青》《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阿里巴巴中台战略思想与架构实战》12月24日,从身边熟悉的开源系统开始,用过才能更好理解代码。这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3个感悟。正研,社区HBase社群大V。在他的博文中,《HBase2.0中的Benchmark工具 — PerformanceEvaluation》、《深入解读HBase2.0新功能之高可用读Region Replic》、《深入解读HBase2.0新功能之AssignmentManagerV2》、《消灭毛刺!HBase2.0全链路offheap效果拔群》可以清晰看到经验的积累。阿里正研:开源改变世界杨文龙(正研)阿里巴巴存储技术事业部技术专家Ali-HBase内核研发负责人ApacheHBase社区Committer&PMC成员对分布式存储系统的设计、实践具备丰富的大规模生产的经验有些人一直想去学习热门开源软件的代码,但其实不如从身边熟悉的开源系统开始;因为只有用过,才能更好地理解代码,只有带着实际生产的问题去看,才能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去设计架构。反过来,只有从源码级理解这个系统,才能在使用过程中避免采坑。推荐的书单《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HeadFirst设计模式》*12月21日,使命感与开放心态,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2个感悟。阿里德歌:公益是一辈子的事,I’m digoal, just do it德歌,江湖人称德哥。PG大神,在社区拥有6500+位粉丝。三年来,他沉淀在社区的博文超过2000+篇。还记得社区刚成立时,有位开发者在博文后留言“我一直认为PG是小众数据库,没想到社区有这么多干货。” 三年过去,PG的地位一直在上升,云栖社区PG钉群也已经超过1000位开发者在一起交流讨论。*周正中(德歌)PostgreSQL 中国社区发起人之一,PostgreSQL 象牙塔发起人之一,DBA+社群联合发起人之一,10余项数据库相关专利,现就职于阿里云数据库内核技术组。学习第一要有使命感,第二要有开放的心态。使命感是技术为业务服务,结合业务一起创造社会价值,有使命感才能让你坚持下去,遇到困难时不容易被打倒。开放是在扎实的技术功底之上,跳出纯粹的技术从生态进行思考,要埋头苦干也要抬头看路。比如行业生态中重叠部分,盟友与竞争关系,问题及补齐办法等,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国家和国际形势,分析背后原因,在未来技术方向决策上避免逆流行舟。推荐的书单:《PostgreSQL实战》*12月20日,场景中学习,这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1个感悟。阿里毕玄:程序员的成长路线在这篇《程序员的成长路线》里,阿里基础设施负责人毕玄结合自己的经历跟大家讲述了他在各个角色上成长的感受。在他的职业经历中,在成长方面经历了技术能力的成长、架构能力的成长,以及现在作为一个在修炼中的技术 Leader 的成长。其中技术能力和架构能力的成长是所有程序员都很需要的,值得所有正为职业发展而迷茫的技术同学细细品味。*林昊(毕玄)阿里基础设施负责人阿里巴巴HSF、T4创始人,HBase负责人主导阿里电商分布式应用架构、异地多活架构、资源弹性架构升级程序员,要寻找甚至创造场景来学习相应的技术能力。正如学Java通讯框架,尝试基于BIO/NIO写一个,然后对比Mina/Netty,看看为什么不一样;学Java的内存管理,尝试写程序去控制GC的行为。书籍外,更建议翻看源码,结合场景才能真正理解和学会。我的职业经历是技术能力成长、架构能力成长和正在修炼中的技术Leader的成长,三条路线都可发展,没有孰优孰劣,兴趣、个人优势仍是最重要的。出版的图书:《OSGi原理与最佳实践》《分布式Java应用:基础与实践》推荐的书单:《硅谷之谜》《智能时代:大数据与智能革命重新定义未来》预计更新到1月20日,欢迎收藏。本文作者:云篆阅读原文本文为云栖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December 26, 2018 · 1 min · jie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