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发者关系:一个属于社区的活动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因为读书的缘故,行将在 LSE 进行秋季学期的 MBA Exchange,将来 3 个月都要在英国度过了(当然还是会近程打工的)。 9 月 5 日落地伦敦,9 月 6 日我就快马加鞭地去了 Civo Navigate Europe,而后是 9 月 7 日 - 8 日的 DevRelCon London。同期国内也很冷落,有 Google I/O Connect China,Google 开发者大会,以及蚂蚁的外滩大会(外滩大会中有开源的版块)。美国湾区也在进行 SaaStr Annual 的会议,感觉各种大型流动都扎堆在了这个繁忙的金秋。 一边满怀期待与好奇地品尝着伦敦的社区活动,一边近程关注着国内的动静,不禁思考 —— 一个真正属于社区的流动,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I. 伦敦参会体验首先,谈谈我在伦敦加入社区活动的几个很强烈的感触。 1. 多样性加入 DevRelCon 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 DevRelCon Community 的多样性。多样性体现在很多方面,从国籍/种族/肤色,到不同厂商背景,以及年龄甚至性别…… 在流动第一天的 Welcome Session 中,主持人用了很多种不同于语言和大家 Say Hello,也请不同国家的参会者起立和大家打招呼,咱们看到了从欧洲各个国家、美国、日本、印度、以色列、韩国等等多地前来的参会者。 从公司层面看,在国外看重 DevRel 的企业更多,不像国内更多是几大云厂商巨头作为 DevRel 会议的次要参会者,这里有十分多来自不同厂商、守业公司甚至是不同行业的参会者,AWS、Twillo、AppWrite、Google、Directus、Infobip、Salesforce、CommonRoom、Spotify、Digital Ocean、Atlassian 等等等等。 年龄上说,从尚在校的大学生到 60 岁以上的白发老者;性别来说,从男性、女性到非二元性别;从饮食偏好上,会关照到食物过敏、素食偏好等等不同的人群。 咱们经常在社区里说 “拥抱多样性”,但咱们是否真的有足够凋谢的心态,是否违心关照哪怕是极少数人的需要,以及是否有容纳不同偏好人群的会议基础设施,才是真正的问题。 会后,一位参会者在 Twitter 上埋怨没有 no gender neutral toilets2. 以参会者为核心,回归会议的实质以参会者的外围需要登程,什么是会议的实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