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作:自动化与失业未来从事什么行业

前言:本系列是一个随想,用非专业,纯艰深语言表达经济世界、自动化与就业、将来人类方向的一个思考,本来是一篇博客同时实现的,但鉴于篇幅过长,拆成了三篇。内容纯属集体思考,不代表任何权威观点。 社会财产、市场、信用货币随想(一) 自动化与就业——将来从事什么行业(二) 复杂性、适应性和人类将来进化的方向(三) ———————————— 自动化威逼就业吗都被机器人代替了,那社会都就业了,gdp不会更低?咱们对将来做构想,假如人工智能超级牛逼,整个社会的体力劳动大部分被代替了。意味着失业率变高吗? 这里先排除那些太科幻的超级人工智能啥的,有这样的智能,它也不肯定听人类指挥。 咱们假如一家汽车制作企业,原来须要 1 万集体,全副改成自动化,自动化改装老本、后续保护老本等于这一万个人一年的人力老本(假如的,目前保护不可能这么低),同时生产速度进步 N 倍,很显著,这样的科技和老本下,企业必定有能源把这 1万集体全副解雇,最初全自动化经营不到半年,就回本了,剩下的工夫持续生产纯利润。 汽车会提价吗?取决于,社会有多少这样的汽车厂,如果一家垄断,那它效率再高也能够管制价格,如果有 n 家,有彼此竞争的状况下(政府要法律行政上限度他们联结),车的价格会升高到总成本减去行业利润均衡点。为什么是均衡点,因为企业利润能够用行政和税收调节,但要找到平衡点,比方企业所得税很高,高到50%,甚至更多,企业再增加利润边际效用就太低,同时生产积极性低了,而后行业投入变少,最初竞争变少,车又贵了,所以肯定是一个动静的均衡点。 这个均衡点能持续进步吗,也就是能让企业开足全自动马力,利润达到最低吗?能够 那就是行政伎俩去生产,比方国企化,战时化等,如果真的有这样的全自动化技术,在技术稳固,且恒定阶段,国企(监督、通明等问题要搞定)能够稳固到最低利润的生产,这样车的价格会低到靠近老本。 但国企的只适宜稳固的行业,无奈适应疾速变动(参考前面人类社会生产方式解释)。 下面的探讨,聊远了,那就是不管怎么生产,我关怀最初那 1 万个工人去哪。如果整个社会大部分生产都全自动化了,更多的人去哪。咱们最早讲到过,商品须要实现流通才算社会财产。汽车生产就算自动化了,假如钢筋资料老本都够低了。低到均匀 100 等价物 (单位疏忽)。这个车至多卖 100 能力维持运行吧。那大家没有劳动,怎么拿到这 100 呢。 有两种计划,第一种社会给每个无工作的人调配 100 ,这样他至多能够买一个车。好,问题来了,社会公共的这 100 怎么来的,咱们刚刚说过,财产肯定要流通,社会的钱,其实是流通过程抽取的税收。 那就是社会给每个人发 100,这些人再去买车,车生产流通过程会有局部财产通过税收到社会共有。那这个车利润这么低,税能收多少呢?收上来的不够给每个不工作的的人发呀(相似北欧福利国家的债权危机) 这里必定疏忽了这点。很显著,咱们社会不可能每个人就业,所谓就业,是你无奈取得劳动服务的机会。尽管社会极大提高,全自动化了,咱们并不是不须要人劳动,并不是躺在床上,机器人喂投,或者更高级的黑客帝国脑接管。咱们当初不探讨这些将来不肯定有的科技和生产力。 就现阶段支流商品,相似汽车,电脑,手机,会计(这些都是类比,并不代表是某个具体商品)等劳动和服务,假如全自动化,原来这些从业者去哪里,尽管商品老本够低,但社会公共财产并没达到能全副收费发放给失业者。 将来行业大分类——被自动化代替的人何去何从咱们思维始终停留在一个误区,就是把劳动和商品服务限定在所谓的已知事实世界。当初的手机,在 500 年前是什么?大略是神仙皇帝吧。 社会总财产等于每个人替换服务劳动的次数总和,而社会必要品如果大部分全自动化生产,简直不须要人的话。那人类的劳动就会进入到非社会必需品,并且这个社会必需品的概念是动静的,随着时代科技变动的。 一级需要我简略分个等级(和经济学上的那些第1-2-3行业不齐全等同,也和马斯洛需要档次的概念不对等。比方一级社会必需品,吃的,住的,穿的。一级必需品在几万年,几千年,到当初实质上无变动的那些货色,咱们生理结构都还是精神,维持生命细胞的存在模式,依赖的各种蛋白和祖宗们根本一样。 二级需要二级社会必须品,可能和时代相干了,比方现代可能是一把伞、一个被子?上世纪 80 年代年前可能是缝纫机,自行车。当初大家要手机,电脑等,将来不晓得。这些是维持生命根本存在模式之外的其余时代内改善生活便当度的物品。 三级需要三级社会服务劳动,只有是因为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劳动服务实质都是社会财产(这个财产它是中性的,代表可替换的任意劳动,比方按摩、陪玩等只有任何人类的需要产品的服务都是的)。三级社会劳动,就是咱们平时说的服务行业。它不是生产特定的实物,而是用人去满足人的需要,机械是否代替人做服务行业呢?只能部分的,而不是基本上代替,比方服务中与人情感无关的劳动,除非发明进去的机械真的从温度,情感让人辨别不进去,这样的科技当初不探讨范畴。 相似陪玩、餐饮(局部可主动)、游览、聊天、主播、虚拟世界、人工按摩、相亲、和人一起的游戏等。如果人类耗费在一必需品行业和第二必须品行业工夫极大缩小,那么第三服务行业必然更凋敝。首先,下面探讨过,全面高效的社会生产,让咱们的日用品价格会极为低廉。然而这些原来在汽车、修建、电子等人工全面下岗,必定会通过一个工夫磨合(可能是苦楚的过程,可能引发社会动荡,也可能战争度过,工夫并不短,看上几次工业革命的产业变动导致社会剧痛),因为人们不须要 8 小时劳动,更多工夫被开释,劳动工夫升高,那需要生产工夫就减少了。更多的普通人会学会给另外的普通人提供人工服务,这些人工服务,目前看有相似主播这种,但社会的需要是动静的,将来可能是齐全不一样:明天有人委托我在某虚拟世界做一个工作,今天有人委托我做一个加入一个虚构演唱会,这些用当初认知的想象力,很难想进去。就像今人设想不到在铁块(手机)上 10 集体远在天边,分两个队伍管制 10个小鬼挪动,放烟花(技能),背地有 几千万人观看(王者的直播带动的观众有上千万,待业有每个城市的 A组、B组、S组等,各个主播老师,还有裁判,现场节目、会唱、玩具、陪玩、教玩等成千上万人待业)。将来,有没有超出当初认知的服务行业呢,必定有,大量人口不须要从事一级行业、二级行业、必然涌入第三级服务行业,发明新的需要。如果你是普通人,将来必然在给其他人服务,而不是生产必需品。 事实上,在发达国家曾经比拟显著的有这种趋势,比方流水线化的电子产品极其便宜,而人工极其贵,实质是机械生产效率绝对人大幅提高的后果。服务行业,是人类下岗转行必然进入的行业。 第四级需要另外很重要的另一个人群,我把他们归类四级需要,比方医疗、教育、科研、艺术、奢侈品、创业者、创造者等。 医疗实践是一级必需品,然而鉴于我不认为人类将来几百年在医疗能在自动化代替会比其余行业快。简略反复的相似看片、送药、带看病人等可能代替人类。要害的医生、职业护士等都是依赖人类。所以,即便一级必需品和二级必需品都全自动化,低成本了,医疗依然是人类最重要的岗位圣地。并且,这个行业进入门槛高、支出必然高于三级行业。 奢侈品,它和技术提高基本没有关系,人类财产调配不一样导致的。所以只有人类存在市场经济,存在自在交易,存在财产差距,奢侈品这种的货色,肯定会有。 科研、艺术无需多聊,我假如的人类只是技术极大提高,但我没有说达到生产力一劳永逸,生命永恒等这样的神话状态(至于能不能这样咱们不探讨)。只有人类没有摸索到宇宙的全副常识,人类科研不会进行,只有人类没有达到永生,艺术的探讨也不会进行。我认为像天空思考,和向本身思考是迷信和艺术的源头。 企业家、创业者、创造者其实实质也是第三级行业,三级行业外面的那些须要提出新想法,新技术、发明新需要,减速服务流通的人群,他们也有更高的准入门槛:常识,能力,资源。所以在分类上依然不同于第三服务行业。 最初总结下,人类全自动化越来越成熟,生活必需品老本越来越低后,围绕一、二级社会必须品的劳动越来越少,大部分人在新发明的三级服务业中(目前还不晓得将来会用怎么样状态展现,可能形形色色),多数人在四级行业。造成两头大,中间小的社会劳动模型。 相干文章:社会财产、市场、信用货币随想(一)自动化与就业——将来从事什么行业(二)复杂性、适应性和人类将来进化的方向(三) —————— 文档信息题目:自动化与就业——将来从事什么行业发表工夫:2022年8月14日笔名:混沌福王 原链接:https://imwangfu.com/2022/08/... 版权申明:如需转载,请邮件知会 imwangfu@gmail.com,并保留此文档信息申明——————

September 1, 2022 · 1 min · jiezi

关于工作:接近2022年这些天忙碌又充实

2021年12月15日,星期三,广州天河,多云 这几天劳动的工夫挺少的,早晨大略睡六个多小时,中午再睡半个小时,我挺想尽快能睡个好觉。尽管累,但这几天还是挺空虚的! 九九六 上周提到,我要进行两个周的九九六工作,也就是十二天。当初曾经过来四天了,我还有八天的工夫去实现打算中的三个需要。我会尽快提前完成。 明天是一个里程碑,是因为须要对接内部服务的两个需要我曾经全副接通了。那么这两个需要曾经实现了一半,我打算在本周实现这两个需要的全部内容,并按计划在下周实现第三个需要。 年终总结 我明天早上在下班的路上回忆了这半年来工作上的指标与打算,并总结了本人的实现状况。刚好明天中午我部门的主管找我聊了我的工作,他评估了我过来半年的工作,同时也对我行将写的年终总结PPT做了优化倡议。 这半年,按本人的规范来说,我本人已根本达到本人在进入当初的团队之初给本人定下的指标:那就是心愿在工作中施展本人综合能力的同时,能给本人提供更多的学习与晋升的空间。 我很庆幸我当初的主管和善善良,同时我部门的大佬也很好,所以这半年间我受到了挺多的关怀与帮忙。尽管在平时的工作中咱们互相直呼名字,但心底却是尊敬他们的。另外有意思的事件是,在过来半年里,我常常和我主管一起上班回家,咱们成了“同路人”。 学习 这段时间学习上有些被动,次要是因为须要解决的新需要变多了,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工作上。等当初的需要都开发实现之后,我将布局好本人在2022年的指标与学习内容! 我通过笔记的形式一直地对本人的工作、生存进行总结,也记录本人各种简单的情绪。我还将持续学习更多的常识,在谋求本人指标的同时,我也会分享更多不仅限于技术的笔记!

December 16, 2021 · 1 min · jiezi

关于工作:工作阅读11-2021年811月阅读文章

浏览目录——更新ing一、elasticsearch名称链接Composite aggregation ORDER BY__https__discuss.elastic.co/t/composite-aggregation-order-by/139563一、elasticsearch名称链接Composite aggregation ORDER BY__https__discuss.elastic.co/t/composite-aggregation-order-by/139563一、elasticsearch名称链接Composite aggregation ORDER BY__https__discuss.elastic.co/t/composite-aggregation-order-by/139563

November 26, 2021 · 1 min · jiezi

关于工作:打印机端口

192.168.1.101

August 30, 2021 · 1 min · jiezi

关于工作:工作学习

交通补贴孙主任盖章 惠主任盖章(一份送回来留档) 办执法证打印人员信息表惠主任盖章

August 27, 2021 · 1 min · jiezi

关于工作:工作阅读10-2021年67月阅读文章

浏览目录——更新ing一、elasticsearch名称链接Composite aggregation ORDER BY__https__discuss.elastic.co/t/composite-aggregation-order-by/139563Data node constantly dropping out of the cluster__https__discuss.elastic.co/t/data-node-constantly-dropping-out-of-the-cluster/194216/6你看懂 Elasticsearch Log 中的 GC 日志了吗?__https__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6494488ElasticSearch gc overhead__https__www.jianshu.com/p/ec8d0cd6a67fES 7.3 - restarting data node doesn’t rejoin cluster__https__discuss.elastic.co/t/es-7-3-restarting-data-node-doesnt-rejoin-cluster/256286移除了elasticsearch的节点,如何平安的加进去__https__elasticsearch.cn/question/7687百分位数的概念及计算__http__blog.sina.com.cn/s/blog_4a082449010180bo.htmlElasticSearch 429 Too Many Requests circuit_breaking_exception__https__segmentfault.com/a/1190000022568882elasticsearch解决队列怎么批改呢,发现队列满了,而后数据写不进去该怎么办__https__elasticsearch.cn/question/4149如何解决 Amazon Elasticsearch Service 中的搜寻或写入被回绝问题?__https__aws.amazon.com/cn/premiumsupport/knowledge-center/resolve-429-error-es/二、emacs名称链接Hideshow__https__writequit.org/denver-emacs/presentations/2017-11-02-hidden-gems.htmlHow to turn off bracketed paste mode?__https__ema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28851/how-to-turn-off-bracketed-paste-mode用Emacs优雅的抒写markdown__http__noclyt.com/2015/02/01/markdown-emacs-pandoc/Emacs: Regex Tutorial__http__ergoemacs.org/emacs/emacs_regex.htmlxclip__https__elpa.gnu.org/packages/xclip.htmlSpacemacs 和 Org-mode 和 LaTeX__https__blog.poi.cat/post/spacemacs-plus-org-mode-plus-latexElasticsearch:治理 Elasticsearch 内存并进行故障排除__https__elasticstack.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16974695Elasticsearch数据更新全方位解析__https__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348591Impact of frequent updates in elasticsearch__https__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61321545/impact-of-frequent-updates-in-elasticsearchTuning for high update and delete rate__https__discuss.elastic.co/t/tuning-for-high-update-and-delete-rate/14079三、linux/ 编译原理名称链接向前兼容与向后兼容__https__zhuanlan.zhihu.com/p/28195702GNU Bison - The Yacc-compatible Parser Generator__https__www.gnu.org/software/bison/manual/Flex & Bison__https__assignments.lrde.epita.fr/tools/flex.htmlLexical Analysis With Flex, for Flex 2.6.2__https__westes.github.io/flex/manual/Programming with GNU Software__https__www.lrde.epita.fr/~tiger/doc/gnuprog2/Lex & Yacc__https__www.epaperpress.com/lexandyacc/index.htmlError executing query: parse error at char 31: unknown escape sequence U+0020 ' '__https__github.com/prometheus/prometheus/issues/3010

July 23, 2021 · 1 min · jiezi

关于工作:工作阅读9-2021年5月阅读文章

浏览目录——更新ing一、elasticsearch名称链接Elasticsearch docker slow log file location settings__https__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64046560/elasticsearch-docker-slow-log-file-location-settingsSlow Query Logging for Elasticsearch and Elastic Cloud__https__xeraa.net/blog/2020_slow-query-logging-elasticsearch-elastic-cloud/Free ES Check-Up__https__checkups.opster.com/checkup/inputQuerying a petabyte of cloud storage in 10 minutes__https__www.elastic.co/cn/blog/querying-a-petabyte-of-cloud-storage-in-10-minutesDirectly search S3 with the new frozen tier__https__www.elastic.co/cn/blog/introducing-elasticsearch-frozen-tier-searchbox-on-s3全方位深度解读 Elasticsearch 分页查问__https__mp.weixin.qq.com/s/BmgvAHJBoLVPlRDbDPppdgElasticsearch:使用 search_after 来进行深度分页__https__blog.csdn.net/UbuntuTouch/article/details/101036040在单台服务器部署多个ElasticSearch节点__https__jasonkayzk.github.io/2019/10/04/%E5%9C%A8%E5%8D%95%E5%8F%B0%E6%9C%8D%E5%8A%A1%E5%99%A8%E9%83%A8%E7%BD%B2%E5%A4%9A%E4%B8%AAElasticSearch%E8%8A%82%E7%82%B9/二、linux名称链接Thoughts on Package Managers: Source vs. Binary__https__www.linux.com/training-tutorials/thoughts-package-managers-source-vs-binary/单元 3单元 4三、网络名称链接How to clear/flush the DNS cache in Google Chrome?__https__superuser.com/questions/203674/how-to-clear-flush-the-dns-cache-in-google-chrome电脑技术高手必懂的9大网络命令__https__www.yinxiang.com/everhub/note/f4b7161f-40f2-4fa6-889a-4c735fe5bb2310 Linux DIG Command Examples for DNS Lookup__https__www.thegeekstuff.com/2012/02/dig-command-examples四、Emacs名称链接emacs calctex数学公式 __https__github.com/johnbcoughlin/calctex五、语言名称链接“jdk-14.0.1.jdk” is damaged and can’t be opened - when installing JMC / JFR afterwards__https__apple.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393926/jdk-14-0-1-jdk-is-damaged-and-can-t-be-opened-when-installing-jmc-jfr-afte单元 3单元 4

June 11, 2021 · 1 min · jiezi

程序员的修炼我们为什么会编写BUG

在最近的一周,我维护的业务系统出现了很多坏毛病,一周七天crash掉了4次,每次都需要都是因为一点很小的问题,触发了蝴蝶效应,导致整个系统全盘崩溃,于是产生除了叙述本篇的想法,当然这并不是为了掩盖我在Coding上的一些细节处理和职责疏忽,只是为了从根本的细节上去分析这些问题。 (一、)为什么会产生BUG首先我们需要尝试理解一下什么Bug? 关于bug的解释 bug 是指任何计算机程序或硬件系统中的错误,故障或缺陷。错误会产生意外结果或导致系统意外运行简单来说:bug就是程序出了问题,产生了意外的结果,没有按照预期的结果去运行。 产生Bug的原因有很多种: 开发者水平太低不同的编译及运行环境与需求方沟通不到位马虎大意、考虑不周放飞自我,Coding全靠自嗨选择了错误的或者运行不稳定的第三方库以上原因总结,主观和客观因素都会影响到Bug的产生,正如误差不可避免一般,我们应该对自己写出的代码进行测试、分析、"沟通". (二、)如何尽量避免Bug鉴于以上bug产出的原因,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一些对策来避免Bug的产生,下面是一些常见原因分析和处理对策。 1.开发者水平太低 在进行系统的构建中,部分开发者可能通常因为开发经验过少,或者语言不熟悉,会编写错误的代码,然后未经过代码测试和审计,便进行提交和上线操作,导致了异常的引发 解决方案: 如果是语法错误,可通过一些ide的代码检测器,或者语法检查来检测代码可否正常运行.如果是PHP等弱类型语言,可使用静态代码扫描工具来发现程序中明显的语法错误.编写足够的测试用例,覆盖整个模块的语句请求你的伙伴进行CodeReview(代码审计),来改善代码的质量和发现代码中的缺陷2.不同的编译及运行环境 因为业务的拓展和服务支持,需要部署多个不同的运行环境中,如:转账系统,你在测试环境中转账了1000元给用户小明,小明却在生产环境中收到了这1000元,并成功进行提现,往往因为没有环境判断,导致了失误的操作! 解决方案: 1.在代码中多进行注释说明,标明哪些函数会在其他环境中操作和运行 2.加强环境逻辑判断 以下是我在使用的一些标注和说明,其他开发者或我本人再次阅览该代码时,就会得到一个清晰的运行结果. /** * 执行该函数时,会根据env环境进行处理,详细如下 * prod(生产环境):会启动队列对视频进行转码、截图、写入到生产数据库中操作. * staging(预演环境):不会启动队列,但会写入staging数据库中 * test(测试环境):会启动队列对视频进行转码、截图、写入到测试数据库中操作. */$video = $this->uploadVideo($file);$queue = $this->videoQueue($video);3.与需求方沟通不到位 这是经常程序员与产品对撕的一个很重要原因,TA想要A,而你却做出了B,于是你们产生了很大的争论 解决方案: 多进行沟通,需求进行反复确认,不要上手就进行编码,先进行分析。通过PM系统,留存需求规划与变更记录,以便每一次业务更改,都得能与系统中的问题对上号.4.马虎大意、考虑不周 编码时以为问题很小,修改代码,不走调试与测试流程,直接上线. 解决方案: 不要盲目过于自信,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一定走测试流程,确保改动无误!(这是我之前经常犯的错,然后系统出了问题,我的fix commit从1变成了N....)CodeReview(代码审计),这是一个最好的办法,当然需要耗费不少的人力,但是能最大的去降低缺陷和错误.5.放飞自我,Coding全靠自嗨 解决方案:无 这类朋友不适合做开发者,适合去做创造者!6.选择了错误的或者运行不稳定的第三方库 有时候为了省略接入时间,往往会忽略掉一些大型库,因为业务的支持只用到了一小部分,所以我们有时候会去选择一些mini库,最后由于不稳定或方案不成熟,出现错误的运行结果 解决方案: 如果业务级别比较高的话,不建议采用冷门或者无人问津的mini库使用,因为出现问题的损失会更大.进行反复测试,开发人员对核心代码进行阅览,确保正常无误.自我组织编写或实现,但是学习和开发成本比较高,小型规模不建议采取.(三、)多与代码进行"沟通"“橡皮鸭调试法”是我在阅读《编写可读代码》一书中看到的一个技巧,我在一个人开发的时候会使用这个技巧,我认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四、)总结我们为什么会编写BUG,如果没有BUG?开发和测试不就失业了吗?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在此引用知乎上一句很有意思的话. 编码也亦如此,因为很多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导致程序执行了错误的逻辑,产生了不如预期的结果,作为一个合格的开发人员,我们应该尽力确保程序稳妥运行,减少失误和异常。 正如CZG提到的"你写的每一行代码,都是你的名片",我们每个人都义务去维护好这张名片,让其他人对这张名片充满敬畏之心,而不是"what shit code",诸君共勉!

August 19, 2019 · 1 min · jiezi

Indeed-年度最佳工作The-Best-Jobs-in-the-US排行榜201903

2019 年 3 月,美国知名求职网站 Indeed 发布了一份 2019 年最佳工作清单,排在榜首的是机器学习工程师,职位的平均薪水为 14.6万美元(约98万人民币),去年的增长率高达 344%。 在总榜上来看,与技术相关的工作仍然是高收入赢家。在榜单的前 25 名工作岗位中,有 9 个高薪工作被技术职位占据。 下面就是 Indeed 的完整榜单: 原始链接:indeed blog

August 7, 2019 · 1 min · jiezi

如果有人问你如何转行互联网

➢ 绕不开 如果想转行互联网,就要考虑是自学还是培训班。 如果入行了互联网,仍然考虑第一份工作是不是选择外包? 如果工作有了一定年限,可以考虑升级管理层和自行创业。 引路人 隔行如隔山,需找引路人。 不推荐培训班也不建议纯粹的自学。 自学很容易走入误区 学一些过时的无用的而不自知。 培训班是资本产物 只会教一些基本的内容,营造一种积极可靠的氛围 最后套路了你我他。 最靠谱的做法是找到正在圈子里的人 让其适时指引,保持同步,剩下的自己努力。 ➢ 开发者 无论你是互联网小白,还是资深工程师。 有一个前提一定要知道。 政策和平台两大巨头之下,个人的行为十分有限。 一些特殊的功能 需要企业认证和认证费审核周期1-3个月不等基本门槛的资金和数据企业特权 为什么谈到学习开发要提到引路人? 因为拥有开发能力和胜任开发工作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功能上的增删查改衍生到商业上的权限、数据和支付。 普通员工很少拥有管理层的心态和视角。 个人开发也不再拥有登录和支付等特殊权限。 管理层心态你可以试试假设,试着转换角度去思考。 毕竟生活有很多共通处。 企业权限,你无法假设,无法调试,无法获得。 甚至在你的控制面板中,根本就不存在对应的选项。 你连了解和知晓的渠道都没有。 ➢ 自由职业 自由职业!==财务自由 近期陆陆续续有些大V宣称开始自由职业了 最终看起来似乎都有些殊途同归: 参加或者是推广写作课/小班录制或者推广付费编程课程公众号狂接第三方营销软文知识付费 自由职业真的自由吗? 不过是换一种方式去工作。 因为关注的是程序员转自由职业。 所以这里的知识付费属性很明显。 离开了公司,才真正了解自己能力所在。 自由的生活,图穷匕见。 ➢ 共同点 互联网寒冬下,开发岗位仍然有着足够多的需求。 以前的特点是: 新手过于饱和,高级过于稀缺,中间断层。 现在的特点是: 面试早已不是造的不是火箭,而是宇宙飞船。 隐性的特点是: 为什么大多数公司必须要求全日制本科? 为什么公司宁愿裁掉老员工更愿意招新人? 现在你应该明白 为什么很多公司不要培训机构出来的程序员?

June 22, 2019 · 1 min · jiezi

高考七年后工作三年后的感悟

这是一篇写在我的微信公众号【若川视野】的文章,同时也发布在segmentFault。 高考七年后、工作三年后的感悟又一年高考结束了。转眼高考过去七年了,工作了三年。很多认识的同届的朋友同学研究生也毕业了,在大学认识的最后一批学弟学妹也毕业了。算是一个阶段结束了。 高考很大程度决定人生轨迹七年前(2012年)坐在自己家乡的小县城考场里,写着语文试卷。前面花的时间比较多,留下写作文的时间不太多,有些紧张。后来考数学时,也时不时有想着语文可能没考好。现在想想那时有着40多分钟就能写出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放在现在这能力有所退化。 高考出分数后,自己研究和分析买的报考指南书籍。选择了一些专业和学校,凭着对这些专业和学校的简单认知,最后在网吧里报考了几所学校和专业。最后录取到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个专业。 那个暑假,想想自己好像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所在的小县城,对大学是怎么样的,是不清楚的。所以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特别憧憬。就好比在大三即将毕业时,对社会和职场也可以说是所知甚少。 2015年6月3日,课题组老师请我们同学三人和一位当时在深圳实习回校的同专业的大四学长,去他家吃饭。就跟学长闲聊了一些工作类的话题,大概意思就是压力还是挺大的,深圳租房也要一千多,房间还不大等等。(因为2013年大一参加过学校的招聘会,看到开发类应届生薪资5、6K,当时觉得还不错。)当听到租房就要一千多,顿时感觉对社会和职场知道的太少了。但在那个暑假确定了未来工作的方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我是如何踏上前端这条路的 那时我们几个人觉得,可能大学班上没有几个人会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但事实上毕业后还是有一大部分人选择了IT互联网行业。因为毕竟真的没有太多选择。我知道的很多名校毕业生也从其他行业转入互联网行业。 回过头来看,高考其实挺重要的。至少决定了未来四年在哪个城市跟哪些人一起学习,很大程度决定工作的方向。虽然很多人毕业多年后,不一定会从事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 小时候也或多或少听到过一些读书无用论的话语。但工作三年后,发现行业知名大佬、公司领导等多数出自一流大学。一流大学毕业生大概率进入一线公司。那么一般大学的毕业生有没有机会进入一线公司,也是有的,毕竟有一部分人虽然在一般大学,但努力程度和能力会超越大部分人。放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可能获取知识真的很难。而现在互联网时代不缺好课程好资料,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到一部分人学习和成长。有张图可能可以很好的表达这一情况。 考研现在再看考研,考研是提升眼界和视野比较好的方式之一,研究生还有一定的留在高校工作的机会,而本科生没有。双非院校,即使是计算机类专业,能考研尽量考研。2017年时和来杭州出差的大学老师聊天。作为复旦大学的博士老师建议,如果觉得写代码遇到了成长瓶颈,不妨再考个研,读个好学校,比如复旦交大等。这样毕业出来平台就不一样了。(当时想着,果然是复旦大学,随口说出来就是复旦交大之类的院校,毕竟是很难考上的。) 归零从小学到大学,大学到工作。每一次都是一次归零,一次重新开始。有人说:毕业前觉得自己有无限可能,毕业后回到了现实社会。投身IT技术岗,要早做打算。常言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问过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弟学妹,他们都感慨没有学好专业课。主要还是实践不多。导致跟企业要求相差比较多。但以往各方面就表现不错的人,往往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同样做到表现不错。 看着微信朋友圈,往往容易陷入羡慕别人的怪圈这时候想起一个词语叫做幸存偏误。这时参看百度百科: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朋友圈动态也是大家筛选过才发出来的,一般来说朋友圈都是发好的一面,正能量的。以致于很多人都羡慕别人,就可能会觉得自己混的最差。我也会羡慕我的一些985、211高中同学和关系比较好读研究生的同学。正所谓:城外的人想进城,城里的人想出去。但有些事情只有自己亲身体会,才会更加深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段时间,各种文章分析拼多多号称的三亿用户从何而来。有人就说大学本科生仅有中国人口的4%。虽然大城市的人虽然很少用拼多多,但我们并不全面的了解中国。 **我们都知道中国有960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我们对她有多少城市,县,镇,村并没有完整的概念。有统计表明,中国约有300个“城市”,2856个“县”,41658个“乡镇”,662238个“村”。**而我就是来自60多万“村”的一员。 人脉圈子工作后,人脉圈变窄。这估计是很多职场人共识之一。工作所在城市即使有同学朋友,一年聚的次数最多也就1、2次。有距离的原因也有时间的原因。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听别人说一旦毕业班上同学再也聚不齐了。像是危言耸听。但到现在为止,好像真是这样,全班人没聚齐过。大学算是认识挺多人,但各奔东西,相忘于江湖,是我们共同的结局。圈子窄主要原因大多数职场人,打交道的人只是所在公司团队的人,认识的都是圈内的人。人脉圈子有时候很有作用,这就需要平时有些积累。 职场的困惑职场的困惑往往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想着改变,又无力改变。想起一次一群人聊天,问到大家的理想是什么,基本都回答没什么理想,我也是如此。很多人对自己未来规划和职业规划都是不明确的,或者说根本不是很了解自己。导致当下想改变,又不知道怎么改变,陷入恶性循环之中。求变之前需要认识自己,问清自己想要什么,想做成什么样的人。为了目标,自己能做到哪一步,有了一个大目标,制定确实可行的方案,根据自己执行情况,不断修正方案,不断得到正反馈,这种感觉很好。有那么一句话叫做不逼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可以有多优秀。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不断的了解自己,定目标,刻意练习,得到正反馈,良性循环,提升自身的各方面的能力。 未来还面临着很多选择过去的20多年,有很多选择,选择大学和专业,选择考研与否,选择城市和行业,选择公司。未来还有很多选择。有时想到未来就会很焦虑,有种需要和时间赛跑的感觉。经常被朋友和同事问到,会一直在杭州待下去吗?此类问题我一般是这么回答,只能说最近几年会一直在杭州。随着大学毕业时间越长,越来越多可能影响一生的问题需要考虑。 最后附上毕业三年每年的年度总结文章和工作一年的感悟文章。2016年度总结,毕业,工作工作一年后,我有些感悟2017年度总结,一如既往2018年度总结,平淡无奇 关于作者:常以若川为名混迹于江湖。前端路上 | PPT爱好者 | 所知甚少,唯善学。个人博客segmentfault前端视野专栏,开通了前端视野专栏,欢迎关注掘金专栏,欢迎关注知乎前端视野专栏,开通了前端视野专栏,欢迎关注github,欢迎follow~

June 13, 2019 · 1 min · jiezi

揭秘白盒与黑盒测试之间的秘密干货整理

结合了工作经验,写出了这篇文章,全是干货和经验分享。用您5分钟时间阅读完,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White-box Testing,又称逻辑驱动测试,结构测试),它是知道产品内部工作过程,可通过测试来检测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进行,按照程序内部的结构测试程序,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有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而不顾它的功能。 对开发语言的支持:白盒测试工具是对源代码进行的测试,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词法分析与语法分析、静态错误分析、动态检测等。目前测试工具主要支持的开发语言包括:标准C、C++、Visual C++、Java、Visual J++等。 白盒测试的主要方法有逻辑驱动、基路测试等,主要用于软件验证。“白盒”法全面了解程序内部逻辑结构、对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白盒”法是穷举路径测试。 软件的白盒测试是对软件的过程性细节做细致的检查。这种方法是把测试对象看做一个打开的盒子,它允许测试人员利用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及有关信息,设计或选择测试用例,对程序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通过在不同点检查程序状态,确定实际状态是否与预期的状态一致。因此白盒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白盒测试主要是想对程序模块进行如下检查: 1、对程序模块的所有独立的执行路径至少测试一遍。2、对所有的逻辑判定,取“真”与取“假”的两种情况都能至少测一遍。3、在循环的边界和运行的界限内执行循环体。4、测试内部数据结构的有效性,等等。 黑盒测试定义:黑盒测试法把程序看成一个黑盒子,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 黑盒测试是在程序外部进行测试,他只是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黑盒测试又称功能测试。 软件的黑盒测试意味着测试要在软件的接口处进行。这种方法是把测试对象看做一个黑盒子,测试人员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和内部特性,只依据程序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检查程序的功能是否符合它的功能说明。因此黑盒测试又叫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黑盒测试主要是为了发现以下几类错误:1、是否有不正确或遗漏的功能?2、在接口上,输入是否能正确的接受?能否输出正确的结果?3、是否有数据结构错误或外部信息(例如数据文件)访问错误?4、性能上是否能够满足要求?5、是否有初始化或终止性错误?0G海量软件测试相关资料,视频,工具等你来领 百度云获取资料点他????链接: 提取码: esyd 白盒与黑盒的区别任何工程产品都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进行测试。 黑盒测试:已知产品的功能设计规格,可以进行测试证明每个实现了的功能是否符合要求。白盒测试:已知产品的内部工作过程,可以通过测试证明每种内部操作是否符合设计规格要求,所有内部成分是否以经过检查。 白盒与黑盒的用处初始测试集中在每个模块上,保证源代码的正确性,该阶段成为单元测试,主要用白盒测试方法。接下来是模块集成和集成以便组成完整的软件包。集成测试集中在证实和程序构成问题上,主要采用黑盒测试方法,辅之以白盒测试方法。 静态测试 通过运行程序测试软件称为动态测试。通过评审文档、阅读代码等方式测试软件称为静态测试。在动态测试中,通常使用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从不同的角度设计测试用例,查找软件代码中的错误。静态测试方法是指不运行被测程序本身,仅通过分析或检查源程序的语法、结构、过程、接口等来检查程序的正确性。对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设计说明书、源程序做结构分析、流程图分析、符号执行来找错。静态方法通过程序静态特性的分析,找出欠缺和可疑之处,例如不匹配的参数、不适当的循环嵌套和分支嵌套、不允许的递归、未使用过的变量、空指针的引用和可疑的计算等。静态测试结果可用于进一步的查错,并为测试用例选取提供指导。 回归测试 是在程序有修改的情况下,保证原有功能正常的一种测试策略和方法。大白话就是,我们测试人员在对程序进行测试时发现bug,然后返还程序员修改,程序员修改后发布新的软件包或新的软件补丁包给我们测试人员,我们就要重新对这个程序测试,已保证程序在修正了以前bug的情况下,正常运行,且不会带来新的错误的这样一个过程。 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全面测试的,而是根据修改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测试。百度云获取资料点他????链接: 提取码: esyd 软件的缺陷等级应如何划分? 1.致命错误,可能导致本模块以及其他相关模块异常,死机等问题;2.严重错误,问题局限在本模块,导致模块功能失效或异常退出;3.一般错误,模块功能部分失效;4.建议问题,由问题提出人对测试对象的改进意见. 软件测试的阶段 一般来说可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单元测试 是对软件中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的测试,如一个模块、一个过程等等。它是软件动态测试的最基本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目的是检验软件基本组成单位的正确性。单元测试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要进行的最低级别的测试活动,在单元测试活动中,软件的独立单元将在与程序的其他部分相隔离的情况下进行测试,测试重点是系统的模块,包括子程序的正确性验证等。 集成测试 是在软件系统集成过程中所进行的测试,其主要目的是检查软件单位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集成测试,也叫组装测试或联合测试。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为子系统或系统,进行集成测试。实践表明,一些模块虽然能够单独地工作,但并不能保证连接起来也能正常的工作。程序在某些局部反映不出来的问题,在全局上很可能暴露出来,影响功能的实现。测试重点是模块间的衔接以及参数的传递等。 系统测试 是将经过测试的子系统装配成一个完整系统来测试。它是检验系统是否确实能提供系统方案说明书中指定功能的有效方法。测试重点是整个系统的运行以及与其他软件的兼容性。集成好的软件系统进行彻底的测试,以验证软件系统的正确性和性能等满足其规约所指定的要求,检查软件的行为和输出是否正确并非一项简单的任务,它被称为测试的“先知者问题”。 验收测试 是在向软件的购买者展示该软件系统满足其用户的需求。它的测试数据通常是系统测试数据的子集。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乐搏软件测试】【乐搏学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pril 25, 2019 · 1 min · jiezi

我为什么离开Grab加入字节跳动

8102年的那个冬天,北京的天气有两种:一寸雾霾携着一抹温暖,阵阵寒流带着万缕阳光。每逢这样的天气里,我时常会想起赤道上那个永远在27°-31°之间的城市:新加坡。想起那里潮湿温热的空气,那里几乎永远浅蓝色飘着白云的天空,和那个每周五有个妹子唱华语歌的小酒吧。在最低温度-13°的那个晚上,下班的我走在寒风中,甚至开始思念印尼的沙滩:炽烈的阳光透过椰子树洒满沙滩,也照在身上;海浪随一阵阵风浮浮沉沉,椰子树哗啦哗啦作响;远处海面上一只小船上,当地船员放着载满游客的风筝。我努力回忆躺在沙滩旁长椅上的那份炎热,而唯一能感受到的是一阵扎脸的寒风。我隐隐感觉到,新加坡,大概是我永远渴望却呆不住的新加坡。两年前,我加入 Grab 北京。作为一个从没有出过国的软件工程师,为了应付出差,我也办理了护照,从此开启了浪浪浪模式。由于市场在东南亚,Grab 普通员工入职三个月基本上都要去新加坡出差,目的是保证能和PM用半吊子英语正常沟通、体验公司服务,之后每 4-6 个月出差一次核对需求、推进项目。Grab 不仅仅给了我看东南亚的机会,还留给我充足的时间去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平时的日子里,也遵循朝十晚七的节奏,除非 oncall 其他时间都是生活。在技术层面,Grab 主要用 Go 语言,走敏捷开发规范,大家对问题也寻根究底,氛围还算不错。在经历了前一个公司的单双周模式之后,在 Grab 真正感受到了接近完美的life-work balance。当一种 balance 逐渐成为日常,它注定要被打破,因为随着时间推移,会累计一些负面问题;如同战争之后的和平,持续太久,新势力会变成旧势力,而旧势力会阻碍发展。Grab 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组织架构趋于稳定,越来越像传统欧美外企,越来越不像创业公司,这种稳定极大地降低了执行力,只能保证现有业务不被侵蚀,却不能促进快速开发和推进新的业务线。对我个人而言,最大的感受是:太闲了,我是不是要废了?!经历了三四个月的业务交接,来 Grab 的第二年,我开始转向新业务;与此同时,偶然碰到一个新加坡的 team 就帮他们做一个项目。这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 SRE,真正开始尝试从架构的角度了解一个服务:有没有single-point-failure, 有没有 downtime-fallback,怎么做服务降级,等等。这么来一波以后,终于明白了为什么 MapReduce、gossip protocol、分布式hash、p2p system、consensus、append-only file system 之类的概念为什么会被广泛用于各种分布式计算框架、消息队列、数据库和文件系统。然后问题来了,我做过的项目中,除了 MySQL、Redis、ES、SQS、Kafka 为什么其他产品都没有用过?为什么 Kubernetes、docker 那么火,Service Mesh 都成熟了,公司还在用 AWS 原生虚拟机?坐拥东南亚六亿人口,没有 Spark、Cassandra、Mesos 等产品的应用场景?有时候会想,分布式系统的套路千篇一律,为什么不根据自己的需求写一个呢?这大概是一种无知的狂妄吧。为了搞明白这些问题,也为了挣更多钱,我尝试 transfer 到 Grab 新加坡总部。然而,中途发生意外,被 300k QPS “骗”到了头条。这段故事后面细说。为什么离开 Grab?虽然离开了 Grab,但 自认为 Grab 还是一个不错的公司。作为东南亚版 Uber,是东南亚最大的独角兽,最近刚刚完成了 45亿美金的H轮融资,估值达到140亿美金。它正处于一个比较快的上升期,是一个还不错的平台。我可以列出一堆它的优点:外企文化,不加班,不加班,不加班。Life-work balance 应有尽有;能锻炼英语,能出国,对英语不太有信心,但想出国(移民、下一代教育),简直是完美的候选(将来去 FANG 也会容易很多);离职后,到手的期权保留十年(比某团良心太多);完善的工作流:强制 code review,架构审核、上线审核非常严格;公费旅游 (类似于 2,对于只想出国玩耍的小伙伴)每年工资普调(依据人民币的贬值速度)我曾设想过平平淡淡的生活,上班做着喜欢的技术,下班学习下吴恩达的课,累了打打 Dota。如果 transfer 到新加坡,还可以远离北京的雾霾,去印尼的海滩晒晒太阳。然后坐等 Grab 上市,拿一波钱,改善下生活。在新加坡这个高度发达、阶级固化的国家,往后余生大概率没有更多的可能性了。这倒不是大问题。更多时候,人是被琐碎的细节所打倒,比如婚姻、爱情。对我而言,是耐心逐渐消磨殆尽。Grab 在权限管理上做了很多工作,服务器专门由 DevOps 团队维护,数据库专门由 DBOps 团队维护,架构 Review 专门由 SRE 团队负责,CI/CD平台由专人开发和维护,普通工程师只负责写代码和单元测试,上线流程有专人把控。你可能会问:每个团队负责一块资源,工具会不会做得特别完美?事实上,答案是不,几乎没有工具,唯一的工具就是 Jira(提工单)。想申请服务器?提 ticket想申请MySQL?提 ticket想申请Redis?提 ticket想申请访问另一个服务,要修改 security group? 提 ticket想部署升级? 提 ticket新服务部署一直起不来,想ssh上去看看? 提 ticket 申请 VPNbugfix 要紧急上线?先过了单元测试的所有 case一天想升级两次? 没门想用 Cassandra? 别用,这儿没人会…重点的重点是提一个 ticket,少则两天,多则一周,别人才会执行,你才会拿到 permission 或者资源;有时候对面和你 argue 了一番,然后拒绝了你。基础设施相关的团队只是管理基础设施吗?是的,只是管理,自动化工具几乎没有。要建一个新服务,服务器、MySQL、Redis、Kafka、SQS 等资源申请花费了一个月,代码写了一周,测试、上线、到全量发布又是一个月。等服务器资源的时间,研究了下 Spark 做推荐系统,本地做完实验要开搞了,Data Science 团队说,这是我们的活,你们停下,直接调用我们的 API。怎么办呢?测试延期两周吧。等这边上线,放到国内典型互联网公司,都迭代N个版本了。耐心一点一点流失,我一直在想,怎么样才能跳过这些耗时而无用的步骤呢?当然是去 SRE,一个可以操作所有基础设施的部门,一个可以查看任何监控和日志的部门,去以后可以自主立项做一堆自动化工具,团队文化很 open,组成非常国际化,组员也很 nice,还在新加坡!!!由于之前一直在帮 SRE 做项目,北京这边 leader 也很给力,一个愿放、一个愿收,剩下的问题就是多少钱值得过去。根据搜刮到的消息和我的心理预期,最后得出一个公司很可能开不到的价格。我当时还陷入在 BBC 黑帮剧 “Peaky Blinders” 当中,里面最为震撼的一个观点是:当你需要一个物品时,拿另一个别人看来等价的物品来交换。所以,我需要国内一线大厂的 offer 来做“交换”。我看到了头条和某团这两个新兴巨头。当时坊间传闻头条叫“宇宙条”,某团还不叫“裁团”。为什么加入字节跳动?庆幸的是,投递 Go 的职位,“裁团”三面全是 Java,后来换了个岗位也是 Java,没面过(没错,锅是Java的);同样庆幸的是,头条的面试比想像中简单,面过了。顺便了解了下头条系 app,被它强大的产品研发速度刺激到了;和面试官聊了下业务相关的服务,QPS 30万,这辈子我还没见过这种服务的代码实现。最终头条发了一个还不错的 offer,虽然待遇不如去新加坡,但是那时的我眼里只有 30万 QPS。进入头条以后,我并没有参与到那个 30万 QPS 的服务当中,但是明白了构建这类服务的通用法则。数个过亿日活的 app 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团队和数据团队作支撑。下面是我比较喜欢的几点:基于容器的私有云平台,申请资源几乎完全自动化。熟练的话,半天就能把一个新服务部署上线完善的数据仓库、流式计算平台。多种数据源互相导很方便,spark、flink 任务任性跑OnCall 的回复通常都很及时周围的人都很聪明。有时候一句话说不完,对面已经懂了在过去短短三四个月里,能够深度参与三个项目,其中一个已经结束;上线次数至少超过过去一年的总次数,查询 sql 至少超过过去两年的总次数,还把一直想学的函数式编程语言 Scala 用到实际项目中。如果放在之前,这是不敢想象的。前面我提到过 Grab 的 SRE:直观感受是实现业务的团队负责写代码,几乎没有SPOF和稳定性的概念,SRE负责服务稳定可用。反观头条,周围人在设计一个服务的时候,就在行使一个 owner 的全部责任,降级方案是必然考虑的一个方面。同样的,谁写的这个接口,谁就是 owner,他会自觉担起 稳定性保证、疑难解答和oncall 的责任。关于时间,加班也好,单双周也罢,一个全局的时间规划非常重要,因为要做的事情有太多太多,而你需要挤出一定的时间休息和感受生活。累吗?有时候累,非常累;值得吗?当你和一群聪明人一起解决一个个难题时,当你写的服务被数十万、百万、甚至数亿人使用时,当月末收到银行的转账短信时,当然,值得!我亲爱的小伙伴,既然看到这儿了,你还在犹豫什么?简历砸过来吧点击链接查看职位信息: https://job.toutiao.com/2018/…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深入Go语言” ...

March 16, 2019 · 1 min · jiezi

什么是程序员眼里的理想公司

关于这个问题,网络中有很多不同的意见,有人觉得钱多福利多的公司选择起来更加实际,有人则看中与自己的匹配程度,可以提供对口工作就是一家理想公司,还有一些工程师觉得事少的公司才是最佳选择。总结来看,包含以上三点的公司应该算得上是最佳选择。提供足够的经济收入及福利保障,高度契合的价值观及工作方式,拥有可以专注业务的工作环境。LeanCloud 成立五年来为开发者提供便利的后端服务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尽力做到工程师眼里理想的公司,邀请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工程师一起为开发者们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实践内容:兼顾安全与长期回报全员持有期权,在 LeanCloud 我们希望每个人都和团队有一致的长期利益,而不是把在这里工作看做一份一般的 day job,每个人也都应该分享产品的成功带来的长期价值,所以我们的期权激励计划包括每位全职员工。员工离职可以选择对已经确权的部分行权从而保留股份。我们独立地评估每个候选人的薪酬,不要求透露过去的薪酬待遇,而是按照我们的薪酬制度确定 offer,确保对候选人和老员工的公平。LeanCloud 薪酬体系公开透明,每个人都能清楚自己薪酬的由来以及未来的空间,也让想要加入的伙伴一目了然了解可能的薪酬范围。具体薪酬计算方式可参考「薪酬体系」。六险一金,除标准医保外,LeanCloud 还为每位员工购买了补充医疗保险及子女保险,每年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可选择的硬件配置,员工可以选择自己的工作电脑,公司报销 70%,电脑归个人所有,我们还为员工提供独立显示器及人体工程学座椅。带薪休假,除公众假日外每月累计一天带薪休假;每月特定天数的带薪和半带薪病假。上下班不打卡,上下班时间在合理范围内是弹性的,没有打卡制度,我们只以实际产出为考核依据。定期团建,不定期出国游,往期目的地越南、菲律宾长滩岛。文化价值在团队的发展历程中,每位成员都参与塑造了我们的文化。我们曾通过内部匿名调查等方式把大家认可的文化和价值观总结成文字。坦诚,在内部沟通中,任何两个人之间都应该可以坦诚地表达建议和反馈。平等,我们团队从创立伊始就秉承着扁平化的管理理念,力争树立平等的氛围。相互的尊重是成熟个体之间关系的合理期望,我们也以此来要求所有同事,这是平等氛围和坦诚沟通的基础。同时,相互尊重也体现在对待用户及外部人员的态度上。透明,对内我们确保每个人能了解做每件事的原因,以及公司管理及运作的机制;对用户我们确保及时披露影响到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对外我们尽可能把信息公开(比如我们的开放资源网站),以发挥最大的价值并传达我们的理念。开放,我们相信对于云服务来说,开放性是竞争力而不是负担,所以我们拒绝以任何方式锁定用户。有操守,我们要求接触用户数据的同事保持用户数据对任何其他人严格保密(执法部门在具备法律支持的情况下除外),不仅是针对公司外部,也针对公司内的其他同事和我们的投资人。成为领袖,我们鼓励和要求每位同事独立思考,无论职位是什么都可以并应该承担领袖角色,发起和推动认为正确的事情。作为一家公司,我们视自己为领导者,根据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做出决策而不盲从其他公司的普遍做法。工作环境团队中,毕业于耶鲁的江博士,虽然表面看起来像个不善言辞的工程师,但却有一颗风趣的内心,很多 LeanCloud 另类趣味周边都是出自他之手,比如真正金属容器的金属水杯、支持用笔操作的手写笔记本。技术负责人丰老师除了曾在NEC,百度、雅虎、阿里云、盛大担任资深研发职位及团队带头人外,还拥有数十年容貌不变的特长。工作上,我们为大家提供一切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软件工具,开源类的,我们会部署至自己的服务器保障信息安全,付费类,会为大家购买拥有更多服务权限的企业版。我们提倡简单高效的工作方式,每周一次全员周会,一般不会占用大家时间超过半小时。每个人对自己负责的工作有话语权,同事无论级别能相互尊重,工作上平等地讨论寻求最佳方案。工作地点,我们现有的办公室在北京和苏州昆山(高铁 20 分钟到上海虹桥),我们也开始在上海招聘,部分独立性强的职位我们也会考虑在其它城市远程办公的候选人。我们的北京办公室位于东二环,周边有丰富的饮食选择,可以让大家减少「中午吃什么」的焦虑,距离地铁 6 号线东大桥站步行仅需 5 分钟,交通非常方便。我们在昆山的办公室位于前进东路科技广场,对面就是世茂广场,有购物商场、超市、小区、各种专卖店、美食、国际学校,周边步行十分钟左右的小区月租金约为两千左右,两居室,厌烦了帝都超长通勤时间的小伙伴可以考虑下。目前我们开放以下岗位:资深后端工程师要求熟悉常用数据结构及算法,理解时间复杂度等基本概念我们后端开发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 Clojure, Java, Python, Node,需要精通其中一种或几种,并有快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动力有开发复杂后端系统的经验,熟悉 ZooKeeper 和各类开源队列、数据库、工具工作地点:北京/昆山职责参与 LeanCloud 后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参与新产品后端系统的开发与运维同事协作改进后端系统监控及响应线上事故后端工程师(实时通讯系统)要求熟悉常用数据结构及算法,理解时间复杂度等基本概念熟悉 JVM 性能特征,并发机制,有 JVM 平台优化经验熟悉 Clojure 语言优先有开发实时通讯系统经验者优先有开发复杂后端系统的经验,熟悉 ZooKeeper 和各类开源队列和数据库系统工作地点:北京/昆山职责参与 LeanCloud 实时通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与运维同事协作改进对实时通讯系统的监控及响应线上事故与负责 SDK 的同事协作改进各平台的实时通讯 SDK技术支持专家(全职/实习)要求有良好的程序设计功底和经验熟练掌握至少一种程序设计语言(Python、Java、Objective-C、JavaScript、PHP 优先)有移动开发经验者优先性格和善,能与不同类型的人耐心交流是 team player,有优秀的学习、沟通、总结、协作能力工作地点:北京/昆山职责为客户提供咨询和技术支持与工程师一起改进技术支持系统协助改进文档和 demo,为研发团队提供有效的用户反馈成为用户与产品团队之间的桥梁,及时归纳整理能指导产品和服务改进的信息如何申请请访问 jobs.leancloud.cn 在线提交您的资料。资料提交后将自动发送至我们内部的 Trello 招聘讨论版,我们看到之后将及时给您答复。

March 12, 2019 · 1 min · jiezi

辞职的新方式:一言不合就消失!

简评:从伪造自己的死亡到聘请「辞职专家」与自己的老板交谈,更有甚者直接从办公室消失得无影无踪,一言不合就辞职现在似乎愈演愈烈了,刺激!冈崎一郎(Yuichiro Okazaki)和新野俊之(Toshiyuki Niino)是「辞职专家」。在过去 18 个月里,他们已经辞了至少 1500 份工作。但事实上,这两位并没有真正地离职 —— 他们是位于东京的一家初创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这家公司提供「帮助辞职」的定制服务。他们服务的人群大都害怕自己的老板,而且在日本文化中,放弃某些东西是不好的,当他们想辞职时,他们会觉得自己是个坏人。这就是辞职服务切中的痛点。客户只需支付 5 万日元(约合 3050 人民币)的费用,就可以由代理人递交辞呈,并打电话给老板。有时需要打好几个电话才能成功辞职。但有些时候,公司不接受这种代理提出的辞职,会要求员工亲自递交辞呈。一旦成功辞职,客户的压力就会大大减轻。冈崎说:有一个客户告诉我们,你就是天使!十年来,这个客户一直想离开这份让他很痛苦的工作。在日本,辞职是困难的甚至是有些耻辱的,这助力帮人辞职业务的兴起在日本,大约有 30 家公司提供类似的服务。近年来,换工作的人越来越多,而逐渐减少的劳动力也让日本成为一个劳方市场。冈崎表示 —— 人们的观念在改变,但是文化没有改变,公司也没有改变……这就是人们需要我们的原因。当然,让别人帮你递交辞呈是一种不寻常的辞职方式。但是如何辞职却是大多数人都面临的一个困境。虽然和老板当面摊牌可能仍是最多人的选择,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要视乎你离职时的具体情况。如果你需要尽快离开,或者发现你不能做这份工作,那怎么办?相比于继续尴聊,干脆直接消失算了?这种职场行为被称为「幽灵般消失」,像极了爱情。去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黄皮书(一份每年发布 8 次的经济状况报告)甚至提及了这一现象。没有任何理由或正式辞职就从公司消失,被称为是「幽灵般消失」—— 和约会中的这个词意思差不多在美国,经营着一家设计公司的洋子(Chris Yoko)就经历了一次这样的事情。她聘请了一位设计师完成一个项目,一开始时工作很顺利,但是到了周四的截稿日期,却怎么也联系不到这个人了。不久之后,这位设计师的朋友与洋子联系,称这位设计师死于车祸。洋子觉得特别诧异,就找到了这位设计师的 Twitter —— 他刚刚回复了一条聚会的推文,活得好好的 ????假装死亡来逃避工作显然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是,离开公司,切断与雇主的一切联系,似乎确实是件好事。有些同事在年底被裁员,你可以看到一个企业能有多残忍,所以作为一个员工,你就会想:我其实不必明天来上班。消失得无影无踪的不仅仅是雇员。还有,大多数的求职申请都没有得到潜在雇主的回应,或者是在面试之后什么消息也没收到。潜在雇主总是说完回家等通知后就「幽灵般消失了」。招聘公司万宝盛华(Manpower UK)董事总经理格雷(Chris Gray)表示,一旦有人消失,招聘公司几乎无能为力。作为 HR,你之前已经花时间在这名员工上面,接下来就不想再浪费时间去找出他们为什么消失了。企业所能做的就是更积极主动地建立人才库,尽早建立联系,从而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 在你需要人们之前先了解他们。对于员工来说,虽然辞职可能符合他们眼下的需要,但也应该考虑从雇主那里消失的潜在长期影响。因为,就像在约会的世界里一样,没有人会喜欢那些动不动就玩消失的人。虽然玩消失背后也有原因 —— 例如,一些人不喜欢产生冲突或让别人失望,而另一些人可能对冗长的招聘过程丧失了兴趣。但是,玩消失可能会留下黑历史,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不利影响。这种事情在你职业生涯的后期可能真的会反咬你一口。你永远不知道别人会怎么想,所以无论发生什么,你都要让自己始终保持专业的处理方式。原文链接:How people are ‘ghosting’ their employers

February 26, 2019 · 1 min · jiezi

要么懂业务或牛逼,要么辞职走人

个人博客地址:猫叔的博客 | MySelf前言之所以写这篇文章其实辩论性很强,这里不是针对所有地区、所有的互联网类型科技型公司,仅仅是我目前所处在大环境与场合是这样的。公司地处东南方,算是大型国企的全资公司,不是私企性质,虽然不是私企但是其实存活的状态也是自己养活自己,可能跟多的是存在一个大的靠山罢了。由于最近附近与自身所处的环境都在改革,与大规模裁员,在与几个管理层讨论后有所感悟,可能只是个人的狭小视野,所以还望各位见谅鄙人的拙见。很多公司都在“砍人”,我们也是前段时间,周边的各个同行业的朋友都在抱怨行情不好,当时其实还没有太大的在意,因为身边暂时还是稳定的,但是互联网产业更多都是互通的,这些其实都是迟早的事,我们几个同级公司也出现了政策改革,为什么?养不起了!一个开发团队的成本是巨大的,市场在开拓,不停的接到新的项目,合同一签就把项目丢到研发团队,即使研发这边不停的加班,其实各个项目的成果与进展也不尽人意,甚至是研发的负责人还不时向老板提出:“人手不够,加班也做不完,需要招人”。可是我们签的单子的纯利润才多少?现在招一个开发又要讲究什么五险二金,各种福利才能招到好的人才,成本实在是太大了,这里的公司偏向于项目型的,包括部分具备主导产品的。是的,我们如果做技术公司又要有技术基础,技术积累,可是辛苦培养的人才也可能随时流失,这样真的有意义吗?我司也开始了“砍人”的节奏,你整天可以敲代码,可是你的代码对于市场来说究竟能卖多少钱,可能这个收入还不及付给你工资,加上AI、高新互联网技术产品的推出,部分业务与功能完全可以花一点钱,由大厂的产品来运作,甚至更高效,那么我何乐而不为呢?你要转型,要么牛逼如果你只是完成每天上级交给你的任务,并完成的很疲惫,实现了的功能还可能被砍掉,甲方爸爸随时说不行的话,那么你的工作有点危险,不管是产品经理还是老板都更多希望你能完成的符合业务,符合用户的要求与想法,而不是你想想中的我这个类用了单例模式、我这里的性能优化快了5秒,是的,产品经理的市场开始上升,因为实现一个产品现在不难,但是做出一款符合市场,并且使具备刚需的产品是一个难题,用户希望看到的是这笔钱花的值,什么是值?回利周期短,见效快,流量高,那么你一个敲代码的人,实现一个页面数据的人,可是把控吗?(这里可能有点严重了,抱歉,个人拙见)老板希望你不仅能做售前,还能敲代码,那么你的利用价值更高,而且很吃香,你会和用户交流需求,你会和市场部的人探索为什么这样做,而且选择成本最低的技术方案,这是你一个技术人员对于一个迫切需要存活的公司的最大帮助,可能这里有些违背了什么我们是程序员的初衷(代码至上),当时如果公司都没办法养你,那么请问你去哪里敲代码?要么你的技术非常牛逼也是可以的,在面对各种产品需求的时候,可以一目了然的说出各种技术的实现方案与成本报价,同时知道难点与业务痛点的实现核心,在不砍掉核心业务的情况下,实现这个产品,那么公司一定还会继续留着你,因为你具备带技术人员的能力,你可以减少开发人员一头转进死胡同,帮他们必过一些不必要的技术摸索。不牛逼的给我懂市场和业务其实没必要一定要开掉这些开发人员,毕竟国企的环境可能还不一样,因为特殊的因素,当时也不是说可以一直养着一些看不下去的人,每个人都具备转型的机会,如果…写到这里我自己也有点难写下去,因为其实还不是到这个程度,但是部分环境是这样的,你实现了一个月的代码,可能可以通过更便宜的成本得到,如果是那么没有雄厚研发资金的团队来说,他们烧不起这些钱,他们更愿意选择外协或者合作的形式来实现快速的资金回利。我总觉得我还太快下结论了,这个互联网市场确实来到了寒潮,可是真正的原因是市场,以前开发没有那么大热的时候,开发人员是很吃香的,因为很多老板想要的功能更多是去自己招人开发,然后巩固自己的技术壁垒,可是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时候了,游戏大寒潮,广州几百游戏公司,一个月剩下不到一半,各大厂停止招聘(其实还有招人),很多公司裁员,因为现在是要铺市场,你说要做一个什么东西或者产品,可以用最低的成本获取到,各种途径,可是你的市场能不能做起来就是另一回事了。短视频崛起、微信、新浪升级、知识付费、OFO事件、是代码影响的结果吗?我也近日在思考做程序员除了实现还有什么?做内容大V,内容创业?不需要搬砖的人,代码在老板眼里不值钱我需要一个能在技术上统筹全局的人,而不是一头盯着屏幕天天敲代码的工人,老板很现实,其实这个社会一直如此。你给我看你今年给我这个公司创造了多少营收,你的代码实现、实施能够值多少钱?可是你会说,这是市场的问题呀!他们开拓的市场,需求没有找对,我只是实现固定的要求而已,那么老板可以在你实现完成后,留下一两个统筹项目的技术人员,然后其余的都砍掉,因为这个产品的市场完全养不起我当时招的这个研发团队。就像最近我和另一个团队的Leader,他和我一起和他团队开会,向团队询问道:“现在要在产品加一个IM系统,具备市面上的基本功能?”其中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说,可以用某某技术+某某技术+什么类型的数据库来实现,而且还清晰的说出了可能面对的难点,他的实现思路还是正常且符合逻辑的,可是旁边另一个老伙计在笔记本上敲了几下,说到现在开源且比较稳定的IM项目有某某、某某或者使用一些成熟的商家的IM产品接入项目也可以,成本与周期会很快,那么请问你是老板你选哪个?如果给你20万启动资金,去做一个互联网项目,一年内回本吧,你要怎么搭配开发人员?(这里笼统的比喻一下).jpg)你还有可塑性吗?存在固化思维吗?如果你是技术Leader,你希望带什么样的人?假如现在你的团队有15个开发人员,老板突然说最近市场不好,要你砍掉一半,那么你会留下什么样的人才跟着你?老板还说,如果接下来的一年,你带的这个团队没有创收,那么这个团队一锅端,你会怎么想?我想我会留下一两个很听话,同时一定留下具备可塑性的人才,他们的适应力强,可以随着项目的一些硬性需求做出一些转变。其实你自己一个人在那里每天完成固定的功能,实现的过程中可能遇到一些BUG或者难题,每天都有些累,你可能也会抱怨不平,可是你要再想想如果你来做Leader,你来管理,特别是技术管理,那么我想你会天天失眠的,因为你除了要完成自己的本分工作之外,还要不定期开会、写报告、带着自己的团队去成长、养活自己的团队。职场很冷血、很现实,你可以自己在自己的位置每天无忧无虑的敲代码其实很美好。写到这里,我已经开始小迷茫了,当初每个夜晚的“勿忘初心”又是什么告诫?我热爱代码,我热爱开源。我享受成就感!如果你是这一行的,我希望你能问心无愧的说出这些话。接下来要怎么走?这是一个每个人自己的命题,我回答不上来!我也写不下去了,原谅我的拙见可能给你带来困扰,同时这个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我希望你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清楚,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找到自己的 “初心” 并 “勿忘”。我是MySelf,一个普普通通的程序员,我不是什么大牛、也不是什么业务专家,我也将是时代抛弃的一员,但是我仍在苟且,希望大家能抵挡洪流,走向下一片蔚蓝广阔的天空。

January 11, 2019 · 1 min · jie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