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文化:融云把企业文化放在场景里

大量 Z 世代涌入职场,新的办公时代到来。关注【融云 RongCloud】,理解协同办公平台更多干货。 出生于网络信息时代、成长于数字时代的“Z 世代”,更重视工作的灵活性、集体归属感、取得感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德勤《寰球 2022 年 Z 世代与千禧一代调研报告》显示, Z 世代在抉择雇主时,除了薪资外,最关注 3 个因素:工作-生存均衡、学习与倒退机会、企业价值观与包容性文化。 这也意味着,企业必须发明出与 Z 世代需要适配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能力招揽和留住少量新生代人才。 那么,通信赋能之下,一家企业如何构筑起具备竞争力的组织和文化环境? 电子手册,问答机器人,待办揭示,员工福利,企业公众号,工作圈,琅琊榜…… 在上述数智化的办公故事里,无论是通过推送专业知识、技能晋升等内容,帮忙员工实现更多取得感;还是通过实时沟通,第一工夫答疑解惑,帮忙员工加强集体归属感 —— 这些都是融云「企业文化解决方案」的重要形成。 始终以来,大家都将融云视作“有形的手”,是暗藏在泛滥场景背地的通信力量。其实,这大大低估了融云的能量。对于政企组织来说,融云不仅是底座、基石,更是具备凋谢 API 能力、残缺挪动办公协同产品、灵便模块化组件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咱们也将在后续内容中,尽可能多地展现融云通信在政企各类场景中的赋能作用,欢送大家继续关注!

August 23, 2022 · 1 min · jiezi

关于企业文化:一图看懂国企数字化转型4个方向3个战略

2022 年,新一轮科技反动与产业改革迅猛发展,数字化浪潮席卷寰球,世界百年变局叠加突发疫情,导致寰球经济遭逢顺流,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变轨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关注【融云 RongCloud】,理解协同办公平台更多干货。 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国有企业应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被动把握数字经济倒退时机,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革趋势,扎实推动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数字化转型,引领和带动我国经济在这轮转型改革中占据国际竞争制高点。 为推动数字经济倒退,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反对。2021 年 12 月 12 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倒退布局》,明确提出到 2025 年,数字经济外围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10% ;到 2035 年,力争造成数字经济古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倒退程度位居世界前列。2020 年 8 月 21 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对于放慢推动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告诉》,就推动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做出全面部署。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尚在路上,在这条路上,融云好高鹜远,以技术促成数字化;登高望远,通过数智化助力企业转型降级。 咱们置信,在“数字化”及“数智化”大战大考中,融云有能力助力国有企业真正施展“顶梁柱”作用,彰显责任担当。

July 15, 2022 · 1 min · jiezi

阿里巴巴新六脉神剑背后的故事

“新六脉神剑”价值观由六句阿里土话组成,每一句话背后都有一个阿里发展历史上的小故事,表达了阿里人与世界相处的态度。 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2006年,阿里巴巴B2B业务上市前夕,马云首次公开提出“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有投行分析师当即表示后悔买入阿里巴巴的股票。但马云认为:我们要选择的是相信我们理念的钱。 2014年9月19日,八位客户代表在纽交所敲响了阿里巴巴的开市钟。他们当中既有淘宝店主、云客服、快递员、“淘女郎”和资深的“剁手党”等,阿里巴巴合伙人、员工和投资人一起站在台下,向敲钟人致以掌声。 仪式刚刚结束,美国财经媒体CNBC的《华尔街直播室》(Squawk on the Street)专访马云,第一个问题就直指华尔街最难理解的“股东第三”。主持人大卫·法柏(David Faber)问:“在过去几年接受采访时,你多次谈到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今天你拥有了更多的股东,这是否会彻底改变你看待公司或经营公司的方式?” 马云回答:“我始终坚信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他说,“今天我们融到的不是钱,而是来自人们的信任。数以百万计的小企业、众多的股东,我对此感到非常荣幸、非常兴奋。我想到未来五到十年的责任,是如何让这些股东高兴。但最重要的是,让站在台上敲钟的那些人——我们的客户成功。如果他们成功,我们所有人都会高兴。这就是我所坚信的东西。” 因为信任,所以简单2004年,为了解决淘宝上陌生买卖双方之间的信任问题,支付宝应运而生。支付宝首创“担保交易”的方式,即托管买家支付的资金,在买家确认收货无误后支付给卖家。这成为中国网络交易信任的起点。 起初,不少用户对线上交易怀有担忧,担心其安全性。为解决用户的后顾之忧,2005年2月,支付宝推出了“你敢付,我敢赔”的消费者保障计划,承诺如果账户被盗将进行全额赔付,打消了用户的疑虑。15年来,从快捷支付、面向小微商家的纯信用贷款到芝麻信用、区块链溯源技术等,支付宝每一个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推出,都与信任有关。 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信任,最脆弱的也是信任。阿里巴巴成长的历史是建立信任、珍惜信任的历史。你复杂,世界便复杂;你简单,世界也简单。阿里人真实不装,互相信任,没那么多顾虑猜忌,问题就简单了,事情也因此高效。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1999年,马云赴硅谷为刚刚创立不久的阿里巴巴寻求融资。按照惯例,寻求融资必须提供BP(即business plan,商业计划书)。但马云认为,对变化纷繁的互联网而言,做一份厚厚的所谓详尽“计划书”反而是忽悠和欺骗。结果是,因为没有天花乱坠的BP,37家硅谷的风险投资拒绝了阿里巴巴。马云随即决定把BP放在一边,大胆宣布“I never plan”(我永远不做计划)。互联网世界瞬息万变,适应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未来。 从那时起,阿里人就坚信,唯一不变的是变化。2003年诞生的支付宝开启了移动支付的先河;2009年阿里云成立,让阿里成为国内最早布局云计算的平台型企业;2016年底,阿里提出包括新零售在内的“五新”战略,揭开零售业数字化革命的大幕。阿里巴巴早已不是等风来,也不是迎风走,而是做“造风者”。 无论你变不变化,世界在变,客户在变,竞争环境在变。因此,阿里巴巴要求每一位阿里人心怀敬畏和谦卑。改变自己,创造变化,都是最好的变化。拥抱变化是阿里巴巴最独特的DNA。 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2001年1月,阿里巴巴还没有找到成熟的商业模式,营业收入波动剧烈,而此时,账户里只剩下700万美元,按照每月100万美元的开支,阿里巴巴最多只能坚持半年。 在生死边缘,阿里巴巴受到航空公司的会员积分体系启发,创造性地设计出了金银铜牌考核制度,销售员当月的业绩决定了其下个月的提成。这套制度激励了阿里人不断追求卓越,以更高的要求为客户创造价值,由此培养出的销售团队被誉为“中供铁军”。2002年,阿里巴巴实现全年盈利。 在阿里巴巴最困难的时候,正是这样的精神,帮助它渡过难关,活了下来。“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意味着在身处逆境时懂得自我激励,在身处顺境时敢于设定具有超越性的目标(dream target)。面向未来,不进则退。阿里人仍要敢想敢拼,自我挑战,自我超越。 此时此刻,非我莫属1999年9月14日,阿里巴巴在《钱江晚报》上发了第一条招聘广告。上面的广告语是:If not now,when?If not me,who?此时此刻,非我莫属。后来,这句话成了阿里巴巴的第一句土话。它体现了阿里人对使命的信念和“舍我其谁”的担当。 社会责任是阿里巴巴的核心竞争力。从一个创业公司逐渐成长为一个数字商业的新经济体,阿里巴巴为社会担当的初心从未改变,因为一群有激情、有担当、有使命感的阿里人汇聚在一起,这家企业始终保持温度,将自身发展融入社会发展,不断地通过技术和创新,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每一位阿里人必须要有“家国情怀”和“世界担当”,只有这样,阿里巴巴才会赢得尊重。 认真生活,快乐工作2009年2月17日,马云在一封致全体阿里人的邮件中,提出“认真生活,快乐工作”的理念。 我们认为,工作只是一阵子,生活才是一辈子。 工作属于你,而你属于生活,属于家人。 像享受生活一样快乐工作,像对待工作一样认真地生活。 只有认真对待生活,生活才会公平地对待你。 阿里因你而不同,家人因你而骄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态度,阿里巴巴尊重每个阿里人的选择。 我们把这条价值观的考核,留给生活本身。 新闻来源:阿里巴巴官方微信

September 10, 2019 · 1 min · jiezi

美国底层码农三月经历分享

前沿先说下地标,美国某三线小城市,并不是向湾区哪样的 IT 大户地标,所以工资收入开销等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背景,2018年7月份左右开始投简历,然后前后收到两份美企的 offer, 一本地大厂(员工几千,有国外客户和分公司),一 本地 start up 企业 (员工几百,本地已有一些知名度)。面试难度一般,具体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文章,这里就分享下就职后的感受。薪资(美金)本人技能定位是初级DEV阶段,所以说下初级DEV的薪资。我所在的本地公司给的薪资一般是年薪 50k+ ~ 70k 左右。我收的offer 小厂给的薪资比大厂的高出10k+。因为我在的地方不是IT大户地标,所以呢,如果是去大城市,工资水准比这个高出很多很多。初级DEV年薪百万软妹币也是非常靠谱的事情,特别是选择入职初创企业,会有额外的股份的话,运气好公司大火,那就立地暴发户也是有可能的。可以简单地说几个代表性的地方薪资芝加哥:60K ~ 110K, (60K 算是同行业当地很低的工资, 一般是80K起步)纽约: 60K ~ 120K,(一般是90k起步)弯区: 80k ~ 140k, (一般是106k起步)具体的资质在 Glassdoor 上搜地名都能看到工资范围,而且十分准确。我的入职经历产品培训我入职经历比较波折,主要是因为我是在等工卡期间申请的工作,公司9,10月份就发了 offer,然后一直等我工卡下发入职,本来预计的是10,11月就能收到工卡上班,结果一直等到了1月初才拿到工卡,公司等了我4个多月~~ 1月份中旬入职报到,然后进行为期1个月的产品培训。我所在的公司企业文化讲究轻松活跃,所以入职培训并没有什么难度,培训也有考核,但是培训员都是以保证每个员工都能跟上进度为前提的。公司的产品培训是要求所有的新入职员工都参加,根据不同岗位,分配不同深浅的产品培训任务。例如销售的是要求参加2周的初级产品培训和2周的针对销售的产品培训,技术岗的是2周初级+2周中级的产品培训。对公司的初级印象:对培训的投入力度很大 (同期培训的同事有从印度,西班牙,波兰等其他国家接过来参加公司产品培训的,公司报销机票住宿和本地用车花销)包容性很强 (同期培训的同事有听力,视力,语言等有缺陷的同事,还有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同事,奇装异服打耳钉鼻环烫头染发的就不用说了)很有耐心,对于新入职员工公司给予的溶入团队的时间很充分。包括产品培训,都是完全设置得所有人都能跟上的节奏。正式加入团队1月的产品培训结束后,紧接着的就是针对技术岗的三天初级技能培训,主要是如何搭建公司的开发项目,哪里去拉源码,基本的工具介绍,安全机制等。然后就得工位了,由于我还没有自己的车,每天上下班都要老公开车接送,所以我去公司的得比较早,然后manager就入职第一天就已经把我得工位安排好了(虽然只是张空桌子,但是提前一个月就跟 TEAM 成员照面了,也为后面很快融入团队做好铺垫了),到正式得工位哪天,工位就配置好了工位名片,电脑,显示器,耳机,等工作所需得东东。 第一周跟着TEAM参加每天得例会(15分钟,每个人谈谈每天做了什么),学习 Angular 框架,接着就团队慢慢得把我加到各个GIT项目,Jira, mattermost, skype, zoom,email 等各种日常工作休闲等所需的TEAM里面。然后第二周,就开始接受第一个任务了(我在的团队以前的路径是先给练手的项目,然后再过1月看练手项目进度再慢慢融入到产品项目里面,但是我是团队里唯一一个以前端身份招进来的dev,而且新项目是 Angular 搭建的,并没有后端的项目混入,所以就让我直接上手做了)。我加入的项目是用 Angular 为公司搭建其他DEV团队所需的viewer,整个项目设置从结构代码质量要求都很高每个细节都精雕细琢,拿到手的时候非常开心能加入到这个项目中,整个任务工作中,遇到问题都可以和团队成员商量,寻求帮助,所以项目进行很顺利,没有受到太大的阻碍(当然任务中遇到了很多的点需要各种查资料,问同事的时候,一定的压力是有的)。一个任务完成之后,code review 通过就算正式上车了!然后每两周一个Sprint, 先后又收到了其他的任务。团队融入感受我在的团队氛围很好,虽然没有指定给分配带新人技能的 mentor,但是遇到需要商量的时候,大家都非常得愿意加入探讨知识共享氛围很浓对新团员很有耐心,我所在组预计给新人的上手时间是6个月左右(这个计划在国内恐怕是不敢想象的~~)。dev等级搭建很有计划(dev1: 学习上手阶段,dev2:可以独立完成任务并且带新人,dev3 以上的是需要对项目结构有很深的了解还有技能各方面的深度研究)。公司的 dev2 在至少某一个领域一般都是有很深的了解了。其他我在的公司是弹性工作制8小时(可以远程在家工作),午休30分钟,上午下午各20分钟休息时间,实际工作时长6小时50分每入职一个月可以赚取额外的带薪休假时长,每多工作一年带薪休假时间会增加很多每月有一天的病假可以累计工作时长(可以每天多工作几个小时,然后休三天 吼吼)每周有4小时的个人学习时间(可以参加公司或者自己想参加的各种培训,日历上打个标记就好)每月有几小时的带薪自愿者时间(可以参加自己想参加的自愿者活动,回馈社会)托儿所,午休可以去看孩子,每到午休经常看到宝爸宝妈带小孩儿出来食堂吃饭好困 碎觉

March 27, 2019 · 1 min · jie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