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通信发布全新号码认证服务, 重新定义手机号码认证的方式

摘要:12月12日,阿里云通信宣布号码认证服务正式商用,将重新定义手机号码认证的方式。因移动应用实名制的政策要求,手机号码认证在移动APP的注册、登录等场景用的越来越多。而对于开发者来说,能完成手机号码认证的选择并不多,一般是借助短信、语音的基础通信通道,自己实现短信验证码或语音验证码来实现。此次,阿里云通信针对移动应用开发者对号码认证的强诉求,推出的号码认证服务可以解决APP在注册、登录和安全校验场景下的号码认证需求。一键注册转化高,免密登录体验佳,机卡校验安全好。一点接入,全网服务。12月12日,阿里云通信宣布号码认证服务正式商用,将重新定义手机号码认证的方式。因移动应用实名制的政策要求,手机号码认证在移动APP的注册、登录等场景用的越来越多。而对于开发者来说,能完成手机号码认证的选择并不多,一般是借助短信、语音的基础通信通道,自己实现短信验证码或语音验证码来实现。此次,阿里云通信针对移动应用开发者对号码认证的强诉求,推出的号码认证服务可以解决APP在注册、登录和安全校验场景下的号码认证需求。一键注册转化高,免密登录体验佳,机卡校验安全好。一点接入,全网服务。优势1:一键注册转化高让我们先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看目前最常用的短信验证码的使用流程:输入手机号码 → 点击获取短信验证码 → 收到验证码短信 → 切换短信APP查看验证码 → 返回应用APP输入验证码 → 验证成功从上面的流程可以看到,待验证码下发到手机后,用户需要切换到短信界面记下验证码,若碰到APP设计有问题,切回应用APP界面后登录流程又需要走一遍;有时候验证码没记住,又要切回短信界面去再背一遍验证码,周而复始,十分麻烦。说了这么多,是不是觉得上面的验证方式很“坑爹”?为了解决上述一系列App验证过程中的问题,阿里云通信推出号码认证服务(Phone Number Verification Service),不走普通验证方式的"寻常路",采用用户无感知的验证方式,全程无需等待,验证结果秒知,将用户的验证流程精简为:输入手机号码 → 验证成功。(图1)号码认证服务注册流程:由于注册认证的步骤被大幅减少,由原来的9个步骤减少为2个步骤,用户的注册转化率大幅提高。经验证,注册转化率比短验提升10%-15%(不用业务场景略有差异)。优势2:免密登录体验佳移动互联网时代,APP满天飞。作为互联网应用的用户,要记住这么多不同应用的密码,那真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如果你用相同的密码,那又给撞库留下了安全隐患。另外,目前有一些第三方登录的存在,但在登录之后,应用开发者往往又会要求绑定一遍手机号码,费时费力。能否让用户“不用记忆密码”一步安全验证呢?让阿里云号码认证服务来帮您。(图2)号码认证服务登录流程:别看上面的流程貌似有点多,对于用户来说,仅需“授权提交认证”即可,后面的步骤都是由阿里云号码认证服务来完成。真正地,把方便留给用户,把麻烦留给自己。经过实际验证,阿里云号码认证的整体登录时长比短验要短13到19秒。优势3:机卡校验安全好今年开始,一种仿佛是“黑魔法”的新诈骗手段叫人人心惶惶:受害者只是睡了个觉,醒来就看到手机显示数百条在各大购物网站、手机银行甚至借贷网站的消费转账记录。另外,应用开发者为拉新提供的互联网权益,也往往被很快薅完,白白浪费了拉新成本。分析这些出现业务风险漏洞的应用,本质上是高安全等级的业务(如转账、权益领取等)办理过程中,使用短验进行安全校验。而短信验证码与手机SIM卡是可以机卡分离的,机卡不在一起就给不良分子留下了作恶的空间。目前,短信验证码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电商服务验证的主要形式,一旦短信验证码被窃取,最后一道安全屏障就被突破了。(图3)号码认证服务安全校验流程:阿里云推出的“号码认证服务”,利用独有的机卡一体校验能力,可以为高安全等级的业务提供用户无感的安全校验。由于整个验证流程是通过后台的加密数据包进行的,没有明文的收发流程,而且可以快速验证当前应用所在的手机是否有办理业务的手机号码对应的SIM卡。因此,“短信嗅探”、“卡池远程提供验证码”等手段也就失效啦。优势4:一点接入,全网服务作为此前短信验证码的升级方案,阿里云号码认证服务整合三大运营商特有的网关认证能力,对所有阿里云客户提供。客户仅需在阿里云平台一点接入,就可以获得覆盖全网的号码认证服务。在阿里云通信的官网上,已经有试用的 Demo 可以体验了。整个过程非常的快,输入电话号码耗时 3 秒,认证不到 2 秒,整个过程也就不到 5 秒钟,也就是说秒速 5 厘米的樱花刚刚离开树梢一点点,「亚洲飞人」苏炳添还没跑到百米的一半,玛莎拉蒂 Levante 还没从零加速到百公里,认证就完成了。小结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升级到号码验证服务的互联网应用会越来越多,尤其是对安全要求比较高的那些应用和服务。比如支付宝的注册场景、优酷的红包领取场景等;外部也有BOSS直聘、天眼查等一批知名应用已经开始使用阿里云的号码认证服务。某种程度上来说,号码验证服务相比于短信验证码服务的进步,就有些类似于苹果 Face ID 相比于指纹识别的更新,更安全是基本要求,更方便是升级体验的核心动力,更无感则是用户「喜新厌旧」的附加因素。

December 18, 2018 · 1 min · jiezi

蚂蚁的开放:想办法摸到10米的篮筐

摘要: 只有不停的去挑战自己,永不停歇的思考和不断颠覆自我,才可能保持一点点微小的领先。小蚂蚁说:从“互联网推进器计划”到“成熟一个开放一个”,再到蚂蚁金融科技全面开放战略的公布,这一路走来,蚂蚁金服不断创造技术的里程碑,同时,也缔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业界里程碑。然而,谁又想到,“蚂蚁的科技开放究竟要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分享一个“蚂蚁金服科技开放的故事”。文 | 央行观察作为 “空降” 蚂蚁金服的高管之一,刘伟光刚来的时候颇不适应。刘伟光是蚂蚁金融科技开放的负责人。2017年12月底,在杭州某酒店的一次公司内部会上,刚来公司不久的他,向同事们讲了下他对蚂蚁金融技术开放的战略。那个时候他正在苦苦思索未来的开放格局不得其解,当天人处在正发高烧的状态,状态差到极点。“很多当时的想法连自己都没有说服自己,更不要说别人了”,后来,每次想起这次 “失败” 的分享,刘伟光都觉得挺惭愧的,那就是当时的困境所在。那时的蚂蚁金服,正渐入开放的深水区,从 “成熟一个,开放一个” 决意走向全面开放。如何真正全面、从哪入手等问题都扑面而来。说开放难做,是因为这意味着很多技术能力要从服务C端,跨越到B端和C端兼顾,这中间有一个巨大的能力跨越和需要不断论证的过程。 放眼全球,真正能做到的公司屈指可数,而蚂蚁金服所处的金融行业特殊性,又进一步增加了这个难度:首先,IOE 传统架构下的流程和模式已经在行业根深蒂固,新来者必须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其次,蚂蚁金服自身也有金融业务,合作方难免会有顾忌。因此,如果提供不了更好的解决方案、真正给用户带来价值的话,蚂蚁技术开放的战略就将只是一厢情愿。蚂蚁的科技开放究竟要怎么做?刘伟光和同事们绞尽脑汁地想了几个月,无数个夜晚在黄龙国际的办公室里和旁边的夜宵馆子里带着团队苦苦的进行 “脑暴”。一、“想办法摸到放置在十米高的篮筐”在加入蚂蚁金服之前,刘伟光曾在 Oracle、EMC、Pivotal 等全球顶尖软件公司工作过多年。到蚂蚁后,这是一个全新的行业,且行业在巨变,在老东家的那套玩法已经行不通了。外企最看重的是业务规模和短线收入,但是现在如果他再说自己做了几个 million、几个 billion 的生意的话,在蚂蚁没有人会在意,公司需要的是开拓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和用技术来促进甚至驱动生态的做法。这中间需要巨大的脑洞和付出。就像一个篮球运动员,如果让他从3.05米高的篮筐摸到3.20米,只要勤加锻炼就可以达到,这是一种线性的思维和增长,一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就是:如果篮筐放到10米高让他去摸,怎么办?靠之前的方法就完全不行,必须换一种新的思路和打法。对于刘伟光来说也是如此,要想进一步推动蚂蚁金融科技,就必须有一套新的打法。首先就要颠覆自己,改变自己近20年的纯粹 IT 思维模式,这本是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2018年春节后的一个下午,刘伟光要和公司的 CTO 程立以及副CTO 胡喜讨论headcount(人员招聘)的问题,刘伟光在会议的开始说了一句,“我这里还有些关于业务上的最新的打法可以聊聊”。“那就先说打法吧”,程立打断了刘伟光。程立曾经是支付宝最早的程序员,在蚂蚁金服的十几年中,他经历过 “双11” 的洗礼、“账目三期” 的历练,熟知这家企业在技术上所走的每一步。在2017年杭州云栖 ATEC 大会上,程立首次披露了蚂蚁金服面向未来的技术布局——“BASIC” 战略(“BASIC:Blockchain(区块链)、AI(人工智能)、Security(安全)、IoT(物联网)和 Computing(计算)”)。也正是从那时起,科技 (开放)、普惠和全球化一道,成为了蚂蚁金服的三大核心战略。事实上,蚂蚁金服的科技开放战略早在几年前就有。2015年9月,时任蚂蚁金服总裁的井贤栋就宣布启动互联网推进器计划。随后的几年里,开放战略不断升级,直到成为公司最重要的核心战略之一,这背后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一是金融系统去IOE、自主可控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二是金融科技的发展体现出深度融合的趋势,银行、新金融机构之间的技术和业务合作正呈现出加速的趋势。在和程立、胡喜的那次谈话中,刘伟光就从赋予金融行业前中后台新的定义、重构未来数字金融这个角度说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好的科技服务,应该切中用户的真实需求,应该先从服务银行与用户交互最多的移动端发力,重新定义移动端金融的能力,然后走向中台,建立敏捷能力中心,最后再助力银行瘦身后台系统。通过分布式技术平台重构后台核心系统,全新的架构更加强调对业务和产品迭代周期的缩短,增强对新型业务的快速支撑,包括对线上线下业务融合的思考,从而适应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的趋势。在很多 IT 专业人士眼中,前中后台的提法算不是上什么新词,但是在那个黑板上画出的架构图却是完全不同的定义,但这却是刘伟光和同事在几个月思索后的一些阶段性想法。银行 App 的用户体验,一直是客户诟病的痛点,如果看看手机应用商店下的评论,我们就知道银行在这方面需要做多么大的提升,而这也正是蚂蚁金服能够帮助到银行的地方。无独有偶,蚂蚁的竞争对手腾讯,也在帮商业银行做用户体验大调研,以期从移动端切入用户。讲到最后,程立在白板上写下了自己的愿望,“用技术实现真正的数字金融”。可以说这番谈话开启了后来的很多故事。实现这个业务目标的第一步,是要倾听银行伙伴们在移动端上的真实需求。2018年3月底的一个晚上,在支付宝大厦楼下的一个小饭馆里,刘伟光向同事和盘托出了想从移动端入手的思路。他说,“我们要办一场专注在移动金融的会,请100家银行来,倾听他们的想法,验证我们的思路”。当时刘伟光在喊出100家银行的时候其实心里是很虚的。这些思路和打法到底能否真正得到市场的认可还是个问号。这就是在蚂蚁金融科技开放历程中非常著名的 “511大会”。整个会议的筹备没有用供应商,蚂蚁的人自己来负责会议的通知、接机、组织和所有的会务工作,全员上阵,连 HR 和研发的专家们都在现场做会务支持。通过主动联系和人传人的方式,最后有250家银行报名参加,西子宾馆的大会议室里超过500人云集。在这次会上,刘伟光代表公司将蚂蚁在移动端的服务战略和思路分享给了银行客户,也对蚂蚁未来的前中后台战略做了展望,还请到了银行客户上台发言。当天的会议进行到下午5~6点钟的时候,依然有80%左右的上座率。“我们用蚂蚁的精神办了一场会”,刘伟光说。二、从解决方案入手在加入蚂蚁一年多的多时间里,刘伟光和团队一起拜访了中国数百家家金融机构,每到一地,他都要和当地银行的高管做深入的沟通。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到了银行面向科技、面向移动、面向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1、“为什么我们银行做了这么多APP,没有一个app日活量大?”2、“为什么别人是千人千面,我们是千人一面的APP?”3、 “我们花了一个多亿人民币构建一个数据仓库,为什么现在还一张数据报表都跑不出来?”4、“金融科技到底是什么?不是给科技部自用,而是应该给全行所有人包括客户都用的起来的工具才有意义,人人都可以使用大数据系统做 BI,而不是仅限于非常少数的专业人员。“5、“分布式架构就是银行的未来,我们科技部把职业生涯赌在这场改造上,你们蚂蚁金服敢不敢跟我们一起赌?”6、“农村金融是世界性难题,金融科技如果能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触达,才真正有意义。”7、“中国的城商商业银行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客户群,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没有差异化竞争,未来的出路在哪里?”这些客户心声给了蚂蚁技术团队非常大的触动,这些问题充满着困惑、焦虑但又极具启发,也促使蚂蚁金服对科技开放的模式进行更深层的思考,传统金融 IT 服务公司讲究的是卖系统、卖软件,鲜少从战略和业务提升的角度入手。然而,今天所有的需求归结到最本质的一点就是,金融科技的开放怎样才能真正给客户带来价值,科技到底能不能和业务的增长产生方程式般的关联度?正如美国柯林斯在其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所阐述的,技术变革从来不是实现从平庸到伟大的关键因素,在柯林斯眼中,技术是加速器而非驱动企业实现变革的第一推动力。同样,今天金融机构面向数字化的转型,是从之前的 IT 模式,过渡到互联网服务的模式,蚂蚁金服不仅需从自身实践的角度看问题,还要站在客户的视角去找到解决的办法,和他们一起跨越业务和技术之间的鸿沟。数字金融创新,不只是业务导流和线上风控,也不是单一的科技产品应用,而是抵达核心业务系统的转型创新,构建自身的核心数据资产。金融机构需要的是成本低、见效快、可用性高、符合金融级别安全标准、又能够真正带来业务价值的科技输出服务,帮助其进行快速敏捷的产品开发。金融机构的需求就是蚂蚁金服努力的方向。刘伟光和同事在重新梳理产品体系之后,从业务的视角切入,将金融最核心的三个元素抽象出来,推出了 “分布式金融核心套件” 这款新产品。简言之,“分布式金融核心套件” 是一个业务视角入手的产品。金融机构使用之后,既可以针对业务需求进行敏捷开发,快速获取客户,还能将产品工厂、资金交换、核算等金融机构核心业务技术能力封装成业务组件,以支撑各个业务线条的快速调用。蚂蚁金服将很多与此相关的技术能力封装在 “分布式金融核心套件” 之中,与生态 ISV 一起就能够将传统的业务能力叠加进来,从而快速支撑每一项业务的发展,将金融机构过去多个竖井式的核心系统架构改变为适应金融业务和产品快速迭代的分层领域架构,让银行的业务核心能力无处不在。创新与改变,一直是驱动着蚂蚁技术开放团队的源动力。2017年,南京银行引入蚂蚁金服分布式架构 SOFAStack、分布式数据库 Oceanbase 以及大数据平台能力,构建新的互联网核心。同年11月上线互联网金融平台 “鑫云+”,“鑫云+” 一端对接互联网平台的金融需求,另一端对接实际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使用金融级互联网架构设计模式、敏捷工具和微服务平台,“鑫云+” 从架构设计到上线投产仅用了5个月。上线之后,正好赶上了消费金融的大发展,在截至2018年6月底的最近8个月中,“鑫云+” 平台新客户数达到390万,每日贷款额从1万人民币上升至10亿人民币。“我们用一年时间干了过去十年的业务量”,南京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李勇感慨的说。三、蚂蚁技术发展历程开放的前提是强大的技术实力。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业务发展,一直是蚂蚁金服技术创新的底色。从支付宝最初的担保交易,到后来的快捷支付、余额宝,乃至今天的借呗、花呗、相互宝,蚂蚁金服的发展受益于技术的支撑。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内部也形成了独特技术部门组织架构:负责统一架构的事业部,以及各个业务单元里的应用技术事业部,平台技术与应用技术并行不悖,高度融合。为了展示蚂蚁的技术实力,2018年9月20日,杭州云栖大会 ATEC 主论坛现场上演了一场特别的技术秀。蚂蚁金服副CTO 胡喜现场模拟挖断支付宝近一半服务器的光缆。结果只过了26秒,模拟环境中的支付宝就完全恢复了正常。类似的灾备演练在蚂蚁金服内部经常举行,但是在一个公开的场合对外展示却并不容易。“几乎是我们所有人脱了一层皮”,胡喜这样说道,观众看到的是四根线剪掉了,然而由于数据和交易分布在不同的机房,其中牵涉不同的分布式架构,要调动底层数量众多的数据库系统一起协同,难度非常大。现在,蚂蚁金服的机房架构已经做到了 “三地五中心”,即在三座城市部署五个机房,一旦其中一个或两个机房发生故障,支付宝的底层技术系统会将故障城市的流量全部切换到运行正常的机房,并且能做到数据保持一致且零丢失。这样的技术架构,让蚂蚁金服的系统持续可用性因此达到了 “6个9”,即便用金融级别的标准来衡量的话,这个水平在全球也是首屈一指的。“这次是演习。而在真实环境下,如果支付宝部署在两个城市的两个机房同时出问题,跑在这两个机房上的支付宝账户恢复正常的速度是分钟级”,胡喜这样说道。胡喜2007年加入支付宝,37岁的他是阿里巴巴集团最年轻的合伙人之一,早些年,胡喜和他的同事,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让系统容量可以无限增长;二是希望系统持续可用。如果说分布式架构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的话,那么 “异地多活” 技术的成熟,就意味着第二个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回顾蚂蚁金服技术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支付宝需要应对 “双十一” 大促海量并发的系统需求,支付宝自身的系统架构从原来的烟囱式改成了分布式,这个阶段支付宝完全是在自我探索;在支付宝掌握了分布式架构技术之后,又将这种技术应用在网商银行等场景,成熟后又通过互联网推进器计划向外输出,成功服务了南京银行等客户;在个案的探索之后,蚂蚁金服将自身的金融科技能力通过 “分布式金融核心套件” 的产品开放出来,将金融机构获取科技服务的门槛大大降低。“打穿打透” 的极致性技术追求,让胡喜和他的同事,将蚂蚁的技术带到了全球 Fintech 领域的最高点。也正是在那次会议上,胡喜宣布,蚂蚁金融云升级成为蚂蚁金融科技并全面开放,目的就是为行业提供完整的数字金融解决方案,而刘伟光就是这个项目的直接负责人。今天,站在金融科技这个赛道上,刘伟光和他的同事深知,任何公司和个人都要适应这个时代的快速转型,只有不停的去挑战自己,永不停歇的思考和不断颠覆自我,才可能保持一点点微小的领先。而这份微小的领先,也只有在开放共享,携手合作中才能焕发真正的能量。蚂蚁金服最希望成为这个赛道上,和众多的金融科技伙伴,始终携手同行的那一个。本文作者:平生栗子阅读原文本文为云栖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December 12, 2018 · 1 min · jiezi

阿里云推出全栈IPv6解决方案,加速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应用

IPv4地址已接近枯竭,被誉为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IPv6成为新的“全球互联网门牌号”,它可以让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子都拥有地址。12月6日,阿里云宣布为企业提供全栈IPv6解决方案,加速推进中国下一代互联网应用。作为国内首个全面支持IPv6的云厂商,过去5个月,阿里云DNS的IPv6日查询量增长了600倍,目前,核心产品已全面支持。当下,各国都在加速推进下一代互联网的部署,今年5月,工信部发布了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IPv6改造已迫在眉睫。阿里巴巴2017年开始投入IPv6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并率先实现了大规模应用。其中,优酷、淘宝、天猫以及高德地图等多个用户量过亿的应用已开花结果,实现了IPv6的落地。现在,所有企业都可以通过阿里云获得这一能力。“我们希望通过阿里云向客户、合作伙伴分享向IPv6迁移的技术与经验,共同构建中国的IPv6生态,推动中国互联网加速迈向下一代互联网。” 阿里巴巴集团CTO、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IPv6的改造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如果用传统方式,需要对服务器、网络以及应用进行全方位的升级,不仅技术挑战大,而且周期长。阿里云提供了国内最完整的IPv6解决方案,可帮助企业最短几分钟完成业务系统的升级,同时保障业务的连续性。阿里云国内数十个IDC已支持IPv6。阿里云核心产品如ECS、VPC、OSS等均已支持IPv6自研技术Netframe拥有400G级IPv6转发能力。AliBGP实现跨厂商路由协议对接,解决了多厂商兼容性问题。AliGuard可以提供T级抗攻击能力。据了解,阿里云IPv6全栈解决方案已服务超过200个行业场景,涵盖零售、金融、制造、广电传媒等行业。新浪微博通过阿里云完成了IPv6公网访问业务的升级改造,未来将通过无NAT的IPv6源地址更精准地描绘用户画像,为用户提供千人千面的定制化服务;长江电力基于IPv6网站解决方案,实现了互联网网站和应用系统的双栈访问,为终端用户提供了更流畅的网络体验。阿里云智能研发总经理蒋江伟(花名:小邪)表示,“阿里云将与运营商、设备商、应用软件厂商深入合作,共同构建IPv6生态,加速推进中国IPv6的规模部署。”本文作者:阿里云头条阅读原文本文为云栖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December 6, 2018 · 1 min · jiezi

阿里工业互联网平台“思考”:一场从0到1的蜕变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花名孙权)曾在一场媒体采访中透露了自己的业务秘籍,说他永远记住两句话,一是“拓展商业边界”,二是“商业驱动技术进步”。这句话不失为阿里的真实写照。的确,企业的安身立命之道,从来都不止于实验室里的技术,更要让技术产生商业价值,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为整个产业链乃至生态圈谋利益。但要说技术与商业无缝结合的企业,阿里可谓典型一家,比如阿里生态、蚂蚁生态、菜鸟生态,都是这一模式的缩影;再比如2018广东云栖大会,我们看到了从技术引入商业的背后逻辑。产业发展的必然工业互联网算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基地之一,谈起来更是迫在眉睫。说起来,是源于中国制造企业的“诟病”:内部出现产能过剩、成本上涨等发展问题,外部面临劳动力、土地和能源等成本不断走高。前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公司董事长陈永正曾在一次独家专访中告诉赛博故事(与「科技行者」同属于「至顶传媒」新媒体平台):“中国制造业不能再走低端制造,不能是依靠人的产业。必须往核心走,能够自动化、智能化、高质量,这是所有的制造业,不管大中小都会遇到的问题。”而且,“中国工厂里90%的设备是不连通的”,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在现场也提到,机器设备上的所有传感器都是为生产所使用,却没有跟互联网连接。也因此,胡晓明认为,工厂智能化改造、工厂与供应链的智联、制造与消费端的打通是实现新制造的三个关键点。可无论哪一环节,都需要工业互联网作为中枢枢纽,汇聚并打通各类数据——从工厂内部所有机器设备,到生产线的数据;从工厂到供应链(如金融平台、物流平台)的数据;从工厂生产,到消费端的数据——因此,工业互联网是新制造最重要的基础设施。直白点说,我们完全可以把工业互联网看成一个机器、数据、系统网络和人之间的循环。工业互联网当然也不缺玩家,从信息和通信技术公司,到互联网云公司,再到工业技术公司,都在涉足。比如,国内有海尔、航天科工、三一重工、东土科技、和利时等先行者,国外的GE、西门子等是典型代表,它们的技术和方案成熟又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城市管理、医疗等诸多领域,全球约有150多种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是,对于最早起步于消费领域的互联网“原住民”企业来说,工业互联网却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待开拓的疆土,阿里就是其中之一。技术发展的偶然把互联网技术带到制造业上,阿里云并不是新手。2015年3月,胡晓明曾在博鳌亚洲论坛提到,“阿里巴巴很早就判断产业互联网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云计算等新技术会给各个产业带来巨大的提升机会,并将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爆发点,并在为这一天的到来进行了长达六年的技术部署。”2018杭州云栖大会上,马云也提出,“新制造的核心是数据,新制造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完美结合”。无独有偶,“两年多前,当所有人争论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时,阿里云的工程师们看到了实体经济中最有潜力、最有挑战的地方:数据特别密集,智能特别匮乏”,阿里云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现场回忆,天上的摄像头越来越多,但道路越来越堵;数据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低。他说,所有的数据都流失了,更别谈数据产生窍门,因为没有云计算、大数据唤醒它们。通过上述三段观点,不难提炼出工业互联网的几项关键要素:数据、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AI等)、产业、背后的开发者,而这些关键能力被阿里反复提及,好似一件件兵器,手到擒来。1、先谈“数据”。大数据就像9世纪初发明的“黑火药”,在没放到恰当领域之前,只是夺人眼球的烟花,而大数据一旦应用于工业领域,就好比14世纪火药用于枪炮一样,释放巨大能量,并带来产业革命。2、开发者故事 VS 技术平台。(这也是此次云栖大会的重点。)针对工业互联网领域,阿里使出一个杀手锏——“飞龙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便于理解,摘取一段阿里官方介绍:“飞龙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基于阿里云领先的云计算、IoT、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通制造型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利用工业IoT梳理制造企业的供研产销全链路数据,在云端构建工业大数据平台,并通过阿里云ET工业大脑对数据进行加工分析,优化制造流程,带来商业价值。”图:解析“飞龙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底层,是工业IoT底座:通过海量异构数据边缘计算和物联网平台,采集工厂各种设施,如自动化系统、仪器仪表、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纺织设备等全域数据,在云端构建工业大数据平台。中层,是工业ET智能:基于工业智能算法+工业知识模型对数据进行加工分析,以AI创作间进行场景定制。对外通过工业SaaS系统反馈到工厂,带来具体商业价值;上层,是应用层:包括半导体、石油化工、钢铁金属、3D打印、电力能源等行业应用。“飞龙”背后,胡晓明强调了阿里云工业互联网的三个核心能力。第一,工业物联网服务,实现云边端一体化管理,服务了纺织服装、电子制造、机械加工等行业;第二,工业数据智能服务,实现工业数据智能化分析应用,服务了光伏、橡胶、化工、电力等数十个行业;第三,工业APP运营服务,帮助软件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实现一站式的工业APP开发、集成、托管、运维等工作。然而,今天任何一个黑科技,如果没办法写入一个公式,那么它的价值诉求就是空洞的。一段段公式,是一段段从0到1的征程。比如,为了写好“工业互联网”这个公式,阿里的工程师/开发者走到了车间,提炼出一个工业大脑的平台(即ET工业大脑)。这次云栖大会,阿里云几位发言人多次描述了开发者如何走进工厂,与企业内部人员朝夕相处,如何熟悉了其中的隐秘,开发出适合产业链的技术。图:解析ET工业大脑。探索创新的道路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里头有一个小插曲:2016年的8月,阿里一位工程师写下的ET工业大脑最早期版本时,编译错误,没有运行成功;而第二阶段,那位工程师把自己的工作室搬到了生产车间,重新改写代码,ET工业大脑由此诞生;两年前,ET有了第一个案例,此后完成了从1%的起点、1%良品率,提升到5%的良品率,再到100%的开放,且成功融入了“飞龙”。不难预见,有了ET大脑,包括“飞龙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内的任何平台,都会有技术支撑;平台上也不再有孤军奋战的工程师,而是汇聚了一切有能力的开发者。这些开发者成功的轨迹被闵万里比作“武器”。当今天这样一个技术武器释放,嫁接到行业,以行业数据呈现,就是百分比的价值,就是一套价值公式,有了这套公式,新制造不一定非要新的生产线,不一定非要新的机器,而是有新方法、新技术、新平台,哪怕投射到中国整个GDP产值,都是无法估算的价值。图:你或许好奇,那位工程师最终如何编译成功了?他的武器之一,是阿里云自研的 MaxCompute——源于阿里电商数据内部计算的场景打造出来的超大规模大数据计算服务平台(它帮助那位工程师,精准找到了六十几个关键参数和两个关键环节,实现了1%的良品率提升)。MaxCompute今天的规模,已经达到100PB,还有上百个作业任务实施点,都经过了双11场景的验证。今天大家只要打开淘宝、天猫的APP,当看到量身订作的首页,背后就是 MaxCompute 在帮你做计算,它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小功能,背后都是靠海量功能做支撑。闵万里由此指出一个真理:“把探索的产业方向,从可行的道路变成畅通的道路,需要开发者们,需要群体力量”。开发者们对于阿里云的贡献有目共睹。2009年,阿里云一位女工程师在北京一间没有暖气的办公室里,写下“飞天操作系统”的第一行代码,在阿里云办公室门口贴着一副对联:“梦想永在凌云意意气风发,代码成就万世基积沙镇海”,激励了无数人;2010年,中国开发者大会召开,3000多名网站站长齐聚一堂,探讨解决社区网站技术问题,这也是云栖大会的前身。成立9年,已有数百万开发者在阿里云上主动学习、参与开发、分享云计算红利。开发者正以他们独特的面孔出现在数字时代的建设中:82岁的俞性佑是阿里云上年龄最大的开发者,退休后的他在阿里云工程师指导下仅用3天时间就开发出“家谱网站”;吾斯是ET工业大脑工程师,他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下到橡胶生产车间,用人工智能分析生产环节参数、提升效能;写下淘宝网第一行代码的蔡景现被称为代码界的“扫地僧”, 作为阿里巴巴的合伙人依然奋斗在开发第一线……阿里云也毫不掩饰对于开发者的重视。“开发者是数字文明的建筑师,阿里云希望与数百万开发者共同定义云计算的未来。”阿里云总裁胡晓明现场这句话一度被刷屏。阿里云开发者中心负责人毕玄也表示,“云计算的未来是云平台和开发者共同创造的。”因此,这次云栖大会的第二个重磅发布来了:“四个共同”——阿里云希望与开发者一起,共同成长、共同定义、共同参与、共同分享未来云计算的发展。图:阿里与百万开发者共同定义云计算未来。毕玄说,“分享是一种快乐,我们将不断回馈开源社区”。目前,阿里巴巴加入了Linux、CNCF、Apahce等11家全球顶级基金会,累计开源的项目超过400个,涵盖中间件、开发框架、数据库和各种工具类软件。在GitHub 2017贡献排行榜上,阿里是唯一一家入围顶尖贡献名单的中国公司。开发者同时也在阿里系快速成长,包括云栖社区、阿里云大学、天池大赛等一些列活动,例如云栖社区汇集了1万多名技术博主和100万优质内容;阿里云大学提供了4000多个教学视频;来自24个地区的300多位全球技术领袖加入阿里云MVP计划,帮助开发者使用云计算。3、最后是“产业”。“阿里云工业互联网”养成记告诉我们,阿里云的工业互联网不光走在中国,也走在全球。国际方面,与德国工业企业博世,合力探索在中国打造下一代自动代客泊车技术的本地化场景;与挪威科技公司康士伯,把能源风电行业解决方案带到亚洲市场;与美国汽车公司福特,为中国消费者优化车联网和出行解决方案;与西门子,共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内方面,阿里云工业互联网已经三地落地开花。2018年8月24日,在重庆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联合重庆南岸区政府、工信部下属赛迪研究院,三方共建飞象工业互联网平台,“飞象”平台将在3年内接入100万工业设备,助力重庆4000家制造企业实现“智造”;2018年11月7日,阿里云牵头,联合浙江中控、之江实验室等共同建设的supET平台获“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目前已有200多家生态参与方入驻,并入选首批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今年,“飞龙”又落地广东。在广东,阿里尝试把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打通,“飞龙”立足广东,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帮助广东打造新能源、电器装备等8个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2017年,阿里云承接了打造国家级工业云平台的重任,目标是服务全国10万家制造企业;同年,阿里云将全国工业云总部定于广州;今年,以广东“世界工厂”为服务对象的“飞龙”腾空出世。胡晓明提到:“广东是阿里巴巴在整个电子商务在商业最重要的省份,广东的制造业领先就是全球的制造业领先,我们如何跟广东实现工业互联”。 胡晓明的话有数字可证:2018年天猫“双11”,整个2135亿双11销售额中,广东贡献了476亿人民币成绩单,当之无愧是当天最大贡献者。整个广东的销售占天猫“双11”的22.3%,绝对在中国名列前茅。整个广东制造,这些企业都来自于“Made in China”,包括华为、荣耀、VIVO、OPPO、美的等。图: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海油发展、京信通信、瀚蓝环境、迪森热能等广东制造企业已经采用“飞龙”。另外,ET工业大脑还在平台上与合作伙伴、开发者共同赋能,让中小企业也能受惠于人工智能技术。阿里由此与广东定下新“十年之约”——十年前,阿里帮助广东网货北上;十年后,阿里期望广货全国行,帮助广东打造新制造样本。1%的支点创造更大的智慧一个趋势是,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基建已经按下了快进键。去年,国务院常务会通过《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今年6月,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18年工作计划》指出,到2020年底,初步构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成五个左右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五大城市),标识注册量超过20亿。话说回来,阿里工业互联网平台不失为产业的一个范本。阿里的开发者故事同时告诉人们,开发者生态是任何技术平台的重要一环,就像闵万里描述的“更大的智慧”,他说:“当我们(企业)走到开发者生态当中时,我们最后要成为那个1%的支点,因为在整个蓝图当中,我们只是沧海一粟,更大的智慧来自于开发者。”今天阿里交出这一棒,以ET工业大脑作为内核,交付出工业互联网平台,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接力下去,重新定义“工业4.0”、定义“智能制造”,让机器先学会思考。阿里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故事,是一段从0到1的征程,引人深思。万里长城、马拉松、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智慧升级,都不可能靠一个产品一夜完成,需要几代科技人员不断接力传递。本文作者:隐林阅读原文本文为云栖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November 26, 2018 · 1 min · jiezi

快速搭建一个“微视”类短视频 App

欢迎大家前往腾讯云+社区,获取更多腾讯海量技术实践干货哦~本文由腾讯云视频发表于云+社区专栏关注公众号“腾讯云视频”,一键获取 技术干货 | 优惠活动 | 视频方案“爱就像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突然暴风雨……”偷偷在上班期间看微视里美丽的小姐姐,不巧被老大当场抓包“看来还是给你安排的工作太少了,这样吧,竟然你那么喜欢看微视,那就给你三天时间搭建出类似微视的短视频APP,要搭建不起来,这个月的绩效奖金就取消!”我的天!除了绝望还是绝望!人们常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句话怕是要改成,人生如歌,歌如人生。三天的时间搭建短视频APP,唯有寻求度娘的帮助,网上的解决方案有千万种,最后选择了腾讯云的解决方案,从接入过程到最后的呈现效果都很赞,接下来带大家了解如何从零开始快速搭建一个类似““微视”类的短视频APP。集成独立的短视频功能如果您需要在您的 App 中集成短视频的部分功能,请参考如下四个步骤: 01step1: 申请测试License1.1 登录腾讯云官网,进入 短视频控制台,填写相应的信息,其中 Package Name 是填 Android 的包名,Bundle Id 是填 iOS 的 bundleId。1.2 创建后生成 License 信息,其中 Key 和 LicenceUrl 是要在集成的 SDK 中用到的。 02step2: 下载 SDK 并导入工程2.1 到 SDK 下载页下载对应的 iOS 和 Android 的 SDK2.2 按照指引完成工程配置iOS 平台拷贝 SDK 文件,添加 Framework,添加 -ObjC,引用头文件,短视频发布功能集成。具体详细内容参考 iOS 工程配置。Android 平台有 jar 包和 aar 两种集成方式选择使用,具体详细内容参考和 Android 工程配置。2.3 最后一定不要忘记验证一下配置是否正确: iOS 平台在 ViewController.m 开头引用 SDK:@import TXLiteAVSDK_UGC;在 viewDidLoad 方法中添加代码:- (void)viewDidLoad { [super viewDidLoad]; // 打印SDK的版本信息 NSLog(@“SDK Version = %@”, [TXLiveBase getSDKVersionStr]);}如果前面各个步骤都操作正确的话,HelloSDK 工程就可以顺利编译通过。在 Debug 模式下运行 App,Xcode 的 Console 窗格会打印出 SDK 的版本信息。2017-09-26 16:16:15.767 HelloSDK[17929:7488566] SDK Version = 3.4.1761Android 平台在 MainActivity.java 中引用 SDK 的 class:import com.tencent.rtmp.TXLiveBase;在 onCreate 中调用 getSDKVersioin 接口获取版本号:String sdkver = TXLiveBase.getSDKVersionStr();Log.d(“liteavsdk”, “liteav sdk version is : " + sdkver);如果前面各步骤都操作正确,demo 工程将顺利编译通过,运行之后将在 logcat 中看到如下 log 信息:09-26 19:30:36.547 19577-19577/ D/liteavsdk: liteav sdk version is : 3.9.2794至此,工程配置完成。03step3: 集成 License工程配置完之后,需要集成短视频 License 才能使用基础功能。第一步中已经拿到了Key和LicenceUrl,只需要一行代码配置就可以完成。iOS 平台在您的应用中使用短视频功能之前(建议在 AppDelegate 中)把拿到的 key 和 url 设置到下面接口中[TXUGCBase setLicenceURL:url key:key];Android 平台在您的应用中使用短视频功能之前(建议在 application 中)把拿到的 key 和 url 设置到下面接口中TXUGCBase.getInstance().setLicence(context, url, key);另外需要注意的是:1.您可以选择是否打包 license 到应用中:如果不选择打包,SDK 第一次使用需要访问网络;如果选择打包,iOS 把 TXUgcSDK.licence(名称要正确)拷贝到 App 中即可;Android 把 TXUgcSDK.licence(名称要正确)放到 asset 根目录下即可。2.当您的 license 过期了,可以登录腾讯云点播控制台进行续费,SDK 会自动续期,不需要您的应用做任何操作3.如果您的 license 校验失败,您可以调用下面代码来查看 license 信息是否填写错误。// iOS NSLog(@”%@", [TXUGCBase getLicenceInfo]);// AndroidTXUGCBase.getInstance().getLicenceInfo();04step4: 集成独立功能如果您希望在自己的 App 中添加部分短视频功能(比如录制和上传),那么可以参考如下的功能集成文档,完成指定功能的嵌入:接入功能iOS 平台Android工程配置XCodeAndroid Studio视频录制APIAPI视频编辑APIAPI视频拼接APIAPI视频上传APIAPI视频播放 APIAPI动效变脸APIAPI上述就是本文根据腾讯云官方文档指引,以Android和iOS平台为例总结的快速搭建短视频APP服务的主要步骤,如有遇到其他问题,欢迎留言。问答短视频UGSV中,短视频怎么编辑 ?相关阅读相较于传统视频,短视频开发主要有哪些特点一对一直播系统搭建,主要应用于什么样的行业领域短视频APP开发——主要功能分析 【每日课程推荐】机器学习实战!快速入门在线广告业务及CTR相应知识 ...

October 26, 2018 · 1 min · jiezi

区块链商用调查

欢迎大家前往腾讯云+社区,获取更多腾讯海量技术实践干货哦~本文由鹅厂优文发表于云+社区专栏作者:林喜东 | 腾讯云高级工程师最近区块链有多火,已经无需过多阐述,无论你是主动了解,还是被比特币/加密猫/3点钟无眠区块链等刷屏,相信区块链概念已经在多数人心中萌芽。但区块链这么火,它能做什么?与我有什么关系?现实中有哪些应用?这些问题也困绕我许久,通过近期断断续续的关注和了解,略窥一二,分享给大家;因知识水平有限,难免存在错误,欢迎指正,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区块链的应用五花八门,有些是来割韭菜(目前币圈中绝大部分的ICO),有些是来蹭热点的(如区块链手机、区块链手表、区块链牙刷等),经过一番调查,我觉得比较有意义的应用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七种:备注:需要了解区块链是什么的,请出门百度/google搜索一下,有很多理解比我透彻,讲得比我好的,就不再普及了;下面直接进入各个应用场景。一、应用场景1:信息共享 – 信息对齐、提高效率这应该是区块链最简单的应用场景,就是信息互通有无。1、传统的信息共享的痛点(1)要么是统一由一个中心进行信息发布和分发,要么是彼此之间定时批量对账(典型的每天一次),对于有时效性要求的信息共享,难以达到实时共享。(2)信息共享的双方缺少一种相互信任的通信方式,难以确定收到的信息是否是对方发送的。2、区块链 + 信息共享首先,区块链本身就是需要保持各个节点的数据一致性的,可以说是自带信息共享功能;其次,实时的问题通过区块链的P2P技术可以实现;最后,利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和共识机制,可构建其一条安全可靠的信息共享通道。也行你会有这样的疑问:解决上面的问题,不用区块链技术,我自己建个加密通道也可以搞定啊!但我想说,既然区块链技术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增加节点非常方便,在你没有已经建好一套安全可靠的信息共享系统之前,为什么不用区块链技术呢?3、应用案例 举下我们腾讯自己的应用–公益寻人链,借用如下一张好图,可以看到,区块链在信息共享中发挥的价值。图片来源:腾讯可信区块链二、应用场景2:版权保护 – 不可篡改、永久保存1、传统鉴证证明的痛点 (1)流程复杂:以版权保护为例,现有鉴证证明方式,登记时间长,且费用高。 (2)公信力不足:以法务存证为例,个人或中心化的机构存在篡改数据的可能,公信力难以得到保证。2、区块链 + 鉴证证明 (1)流程简化:区块链应用到鉴证证明后,无论是登记还是查询都非常方便,无需再奔走于各个部门之间, (2)安全可靠: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存储,保证没有一家机构可以任意篡改数据,3、应用案例 区块链在鉴权证明领域的应用有版权保护、法务存证等,下面以版权保护为例,简单说下如何区块链如何实现版权登记和查询。 (1)电子身份证:将“申请人+发布时间+发布内容”等版权信息加密后上传,版权信息用于唯一区块链ID,相当拥有了一张电子身份证。 (2)时间戳保护:版权信息存储时,是加上时间戳信息的,如右雷同,可用于证明先后。 (3)可靠性保证: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存储、私钥签名、不可篡改的特性提升了鉴权信息的可靠性。 2016年8月,由Onchain、微软(中国)、法大大等多个机构在北京成立了电子存证区块链联盟“法链”。 2017年12月,微众银行、仲裁委(广州仲裁委)、杭州亦笔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仲裁联盟链,用于司法场景下的存证;2018年3月,广州首个“仲裁链”判决书出炉。三、应用场景3:物流链 – 溯源防伪 商品从生产商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历多个环节(流程可能如上图所示),跨境购物则更加复杂;中间环节经常出问题,消费者很容易购买的假货。而假货问题正是困扰着各大商家和平台,至今无解。1、传统是防伪溯源手段 以一直受假冒伪劣产品困扰的茅台酒的防伪技术为例,2000年起,其酒盖里有一个唯一的RFID标签,可通过手机等设备以NFC方式读出,然后通过茅台的APP进行校验,以此防止伪造产品。 咋一看,这种防伪效果非常可靠。但2016年还是引爆了茅台酒防伪造假,虽然通过NFC方式验证OK,但经茅台专业人士鉴定为假酒。后来,在“国酒茅台防伪溯源系统”数据库审计中发现80万条假的防伪标签记录,系防伪技术公司人员参与伪造;随后,茅台改用安全芯片防伪标签。 但这里暴露出来的痛点并没有解决,即防伪信息掌握在某个中心机构中,有权限的人可以任意修改。(备注:茅台的这种防伪方式,也衍生了旧瓶回收,旧瓶装假酒的产业,防伪道路任重而道远)。 2017年05月贵阳数博会上,小马哥就建议茅台防伪使用区块链;那么区块链和物流链的结合有什么优势呢?2、区块链+物流链 (1)、区块链没有中心化节点,各节点是平等的,掌握单个节点无法实现修改数据;需要掌控足够多的节点,才可能伪造数据,大大提高伪造数据的成本。 (2)、区块链天生的开放、透明,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公开查询,伪造数据被发现的概率大增。 (3)、区块链的数据不可篡改性,也保证了已销售出去的产品信息已永久记录,无法通过简单复制防伪信息蒙混过关,实现二次销售。 (4)、物流链的所有节点上区块链后,商品从生产商到消费者手里都有迹可循,形成完整链条;商品缺失的环节越多,将暴露出其是伪劣产品概率更大。3、应用案例 目前,入局物流链的玩家较多,包括腾讯、阿里、京东、沃尔玛等。 据说,阿里的菜鸟在海淘进口应用区块链上,走在了前面,已经初步实现海外商品溯源,国际物流及进口申报溯源、境内物流溯源;下一步就是生产企业溯源了。下图是网上流传的关于阿里的菜鸟在海淘场景运用区块链的示意图。图片来源: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95434778790029525另据最新消息,在3月份的第三届全球物流技术大会上,腾讯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简称“中物联”)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发布了区块链物流平台。强强联合,想象空间很大。四、应用场景4:供应链金融 – 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1、传统的供应链单点融资 在一般供应链贸易中,从原材料的采购、加工、组装到销售的各企业间都涉及到资金的支出和收入,而企业的资金支出和收入是有时间差的,这就形成了资金缺口,多数需要进行融资生产。我们先来看个简单的供应链(复杂的我也不了解(⊙o⊙)),如下图: 我们再来看看图中各个角色的融资情况: (1)核心企业或大企业:规模大、信用好,议价能力强,通过先拿货后付款,延长账期将资金压力传导给后续供应商;此外,其融资能力也是最强的。 (2)一级供应商:通过核心企业的债权转让,可以获得银行的融资。 (3)其他供应商(多数是中小微企业):规模小、发展不稳定、信用低,风险高,难以获得银行的贷款;也无法想核心企业一样有很长的账期;一般越小的企业其账期越短,微小企业还需要现金拿货。这样一出一入对比就像是:中小微企业无息借钱给大企业做生意。2、区块链+供应链金融 面对,上述供应链里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主要原因是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缺乏一个有效的信任机制。 假如供应链所有节点上链后,通过区块链的私钥签名技术,保证了核心企业等的数据可靠性;而合同、票据等上链,是对资产的数字化,便于流通,实现了价值传递。 如上图所示,在区块链解决了数据可靠性和价值流通后,银行等金融机构面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不再是对这个企业进行单独评估;而是站在整个供应链的顶端,通过信任核心企业的付款意愿,对链条上的票据、合同等交易信息进行全方位分析和评估。即借助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以及可靠的交易链条,为中小微企业融资背书,实现从单环节融资到全链条融资的跨越,从而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3、应用案例 比较成熟的还没看到,目前腾讯也已入局。五、应用场景5:跨境支付 – 提高效率、降低费用1、传统跨境支付 跨境支付涉及多种币种,存在汇率问题,传统跨境支付非常依赖于第三方机构,大致的简化模型如上图所示,存在着两个问题; (1)、流程繁琐,结算周期长:传统跨境支付基本都是非实时的,银行日终进行交易的批量处理,通常一笔交易需要24小时以上才能完成;某些银行的跨境支付看起来是实时的,但实际上,是收款银行基于汇款银行的信用做了一定额度的垫付,在日终再进行资金清算和对账,业务处理速度慢。 (2)、手续费高:传统跨境支付模式存在大量人工对账操作,加之依赖第三方机构,导致手续费居高不下,麦肯锡《2016全球支付》报告数据显示,通过代理行模式完成一笔跨境支付的平均成本在25美元到35美元之间。2、区块链+跨境支付 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原因还是信息不对称,没有建立有效的信任机制。 如上图所示,区块链的引入,解决了跨境支付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建立起一定程度的信任机制;带来了两个好处。 (1)、效率提高,费用降低:接入区块链技术后,通过公私钥技术,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再通过加密技术和去中心,达到数据不可篡改的目的,最后,通过P2P技术,实现点对点的结算;去除了传统中心转发,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也展望了普及跨境小额支付的可能性)。 (2)、可追溯,符合监管需求:传统的点对点结算不能不规模应用,除了信任问题,还有就是存在监管漏洞(点对点私下交易,存在洗黑钱的风险),而区块链的交易透明,信息公开,交易记录永久保存实现了可追溯,符合监管的需求。3、应用案例 应用现状:Ripple、Circle、招商银行等已经入局。六、应用场景6:资产数字化 – 便于资产流通1、实体资产存在的问题 (1)实体资产往往难以分割,不便于流通 (2)实体资产的流通难以监控,存在洗黑钱等风险2、区块链实现资产数字化 (1)资产数字化后,易于分割、流通方便,交易成本低 (2)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资产数字化后,所有资产交易记录公开、透明、永久存储、可追溯,完全符合监管需求3、应用案例 还是以腾讯的微黄金应用为例,继续借用腾讯区块链官网(trustsql.qq.com)上的图片,可以看到,在资产数字化之后,流通更为方便了,不再依赖于发行机构;且购买0.001g黄金成为了可能,降低了参与门槛。图片来源:腾讯区块链官网https://trustsql.qq.com/七、应用场景7:代币 – 去中介、去信任 本来不像把代币加进来的,但说到区块链,始终绕不开代币;因区块链脱胎于比特币,天生具有代币的属性,目前区块链最成功的应用也正是比特币。1、传统货币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货币发行权掌握在国家手中,存在着货币滥发的风险 货币滥发案例1:元朝自1271年建立后,依然四处征战,消耗大量的钱财和粮食,为了财政问题,长期滥发货币,造成严重通货膨胀,多数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中,导致流民四起,国家大乱,1368年,不可一世的元朝成了只有97年短命鬼,走向了灭亡。 货币滥发案例2:1980年津巴布韦独立,后因土改失败,经济崩溃,政府入不敷出,开始印钞;2001年时100津巴布韦币可兑换约1美元;2009年1月,津央行发行100万亿面值新津元(如下图)加速货币崩溃,最终津元被废弃,改用“美元化”货币政策。2017年津巴布韦发生政变,总统穆加贝被赶下台。图片来源于网络: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26746890.html (2)、传统的记账权掌握在一个中心化的中介机构手中,存在中介系统瘫痪、中介违约、中介欺瞒、甚至是中介耍赖等风险。 2013年3月,塞浦路斯为获得救助,对银行储户进行一次性征税约58亿欧元, 向不低于10万欧元的存款一次性征税9.9%,向低于10万欧元的一次性征税6.75%。 2017年4月,民生银行30亿假理财事件暴露,系一支行行长伪造保本保息理财产品所致,超过150名投资者被套。2、区块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比特币解决了货币在发行和记账环节的信任问题,我们来看下比特币是如何一一破解上面的两个问题。 滥发问题:比特币的获取只能通过挖矿获得,且比特币总量为2100万个,在发行环节解决了货币滥发的问题; 账本修改问题:比特币的交易记录通过链式存储和去中心化的全球节点构成网络来解决账本修改问题。 链式存储可以简单理解为:存储记录的块是一块连着一块的,形成一个链条;除第一个块的所有区块都的记录包含了前一区块的校验信息,改变任一区块的信息,都将导致后续区块校验出错。因为这种关联性,中间也无法插入其他块,所以修改已有记录是困难的。 而去中心化节点可以简单理解为:全球的中心节点都是平等的,都拥有一模一样的账本,所以,任一节点出问题都不影响账本记录。而要修改账本,必须修改超过全球一半的节点才能完成;而这在目前看来几乎不可能。 既然账本无法修改,那要是记账的时候作弊呢? 首先,比特币的每条交易记录是有私钥签名的,别人伪造不了这个记录。你能修改的仅仅自己发起的交易记录。 其次,是关于记账权问题:比特币的记账权,通过工作量证明获得,可以简单理解为:通过算法确定同一时刻,全球只有一个节点获得了记账权,基本规律是谁拥有的计算资源越多,谁获得记账权的概率越大,只有超过全网一半的算力,才可能实现双花。 备注:比特币的模式是不可复制的,比特币已经吸引了全球绝大多数的算力,从而降低51%攻击发生等问题;其他的复制品基本无法获得相应的算力保证。 目前,比特币还存在着51%和效率低等问题有待解决,另外,关于交易本身的信任问题是个社会问题,比特币是没有解决的,也解决不了的。3、应用案例 最具代表性的当然是比特币,也不用多说了。 备注:代币这块真的不看好,比特币目前吸引了全球绝大部分的算力,有独一无二的算力资源作为支撑还稍好一点,其他的代币和传统的货币相比,其背后缺乏国家和武力为其做信用背书,且夺取了国家发币带来的各种好处(如宏观调控),仔细想想就知道有多不靠谱。八、小结 区块链应用的场景肯定还有很多,但很多都还不大明朗,暂时就先梳理以上7种场景,顺便归纳一下。九、后话区块链这么火,但实际应用的案例却少之又少;我认为,并非区块链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阻碍了其大范围的应用,也不是区块链可以应用的场景非常少,区块链商用牵扯到各方的利益,其最大的难题可能远在技术之外。【参考文章】[1] 腾讯区块链官网 https://trustsql.qq.com/[2] 三分钟看懂系列(一)—— 腾讯区块链如何落地供应链金融http://www.8n8k.com/3152.html[3] 区块链版权能保护原创吗?它的应用性到底如何?https://www.zhihu.com/questio…[4] 腾讯可信区块链——公益寻人链[5] 看菜鸟物流专家解密,物流是如何成为区块链新主场http://baijiahao.baidu.com/s?…[6] 滥发货币如何葬送一个伟大王朝https://zhuanlan.zhihu.com/p/…[7] 此处省略更多……问答区块链是什么?相关阅读区块链+物联网=?科斯定理与区块链聊聊区块链 【每日课程推荐】机器学习实战!快速入门在线广告业务及CTR相应知识 ...

October 23, 2018 · 1 min · jiezi

手把手教你构建一个音视频小程序

欢迎大家前往腾讯云+社区,获取更多腾讯海量技术实践干货哦~本文由腾讯视频云终端团队发表于云+社区专栏腾讯云提供了全套技术文档和源码来帮助您快速构建一个音视频小程序,但是再好的源码和文档也有学习成本,为了尽快的能调试起来,我们还提供了一个免费的一键部署服务:您只需轻点几下鼠标,就可以在自己的账号下获得一个音视频小程序,同时附送一台拥有独立域名的测试服务器,让您可以在 5 分钟内快速构建出自己的测试环境。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授权登录腾讯云打开 微信公众平台 注册并登录小程序,按如下步骤操作:单击左侧菜单栏中的【设置】。单击右侧 Tab 栏中的【开发者工具】。单击【腾讯云】,进入腾讯云工具页面,单击【开通】。使用小程序绑定的微信扫码即可将小程序授权给腾讯云,开通之后会自动进去腾讯云微信小程序控制台,显示开发环境已开通,此时可以进行后续操作。注意:此时通过小程序开发者工具查看腾讯云状态并不会显示已开通,已开通状态会在第一次部署开发环境之后才会同步到微信开发者工具上。进入微信公众平台后台开通腾讯云腾讯云微信小程序控制台免费开通腾讯云服务1 开通直播服务1.1 申请开通视频直播服务进入 直播管理控制台,如果服务还没有开通,则会有如下提示:点击申请开通,之后会进入腾讯云人工审核阶段,审核通过后即可开通。1.2 配置直播码直播服务开通后,进入【直播控制台】>【直播码接入】>【接入配置】(https://console.cloud.tencent…) 完成相关配置,即可开启直播码服务:点击【确定接入】按钮即可。1.3 获取直播服务配置信息从直播控制台获取bizid、pushSecretKey,后面配置服务器会用到:2. 开通云通信服务2.1 申请开通云通讯服务进入云通讯管理控制台,如果还没有服务,直接点击直接开通云通讯按钮即可。新认证的腾讯云账号,云通讯的应用列表是空的,如下图:点击创建应用接入按钮创建一个新的应用接入,即您要接入腾讯云IM通讯服务的App的名字,我们的测试应用名称叫做“RTMPRoom演示”,如下图所示:点击确定按钮,之后就可以在应用列表中看到刚刚添加的项目了,如下图所示:2.2 配置独立模式上图的列表中,右侧有一个应用配置按钮,点击这里进入下一步的配置工作,如下图所示。2.3 获取云通讯服务配置信息从直播控制台获取SdkAppid、accountType、privateKey、administrator,后面配置服务器会用到:从验证方式中下载公私钥,解压出来将private_key用文本编辑器打开,如:—–BEGIN PRIVATE KEY—–MIGHAgEAsUj5ep7r9TVxTrZiSpXQKhRANCAASuxr7AJGiXRqGpiO7pPrLAchyORcY5uWCqVm+QFTn0H+ZcHP93ss3OhgZKh8pq+g7X26dW5fQkiSH1PXG/FYzbTbMHaWCqVm+QFTn0H+QKhRANCAASuxr7AJGiXRqGpiO7pPr7jTFTmg—–END PRIVATE KEY—–将其转换成字符串形式如下所示,后面在server配置文件中使用:"—–BEGIN PRIVATE KEY—–\r\n"+“MIGHAgEAsUj5ep7r9TVxTrZiSpXQKhRANCAASuxr7AJGiXRqGpiO7pPrLAchyORc\r\n”+“Y5uWCqVm+QFTn0H+ZcHP93ss3OhgZKh8pq+g7X26dW5fQkiSH1PXG/FY\r\n”+“zbTbMHaWCqVm+QFTn0H+QKhRANCAASuxr7AJGiXRqGpiO7pPr7jTFTmg\r\n”+"—–END PRIVATE KEY—–\r\n"三、安装微信小程序开发工具下载并安装最新版本的微信开发者工具,使用小程序绑定的微信号扫码登录开发者工具。微信开发者工具四、下载 Demo访问 SDK+Demo,获取小程序 Demo 和后台源码。五、上传和部署代码打开第三步安装的微信开发者工具,点击【小程序项目】按钮。输入小程序 AppID,项目目录选择上一步下载下来的代码目录,点击确定创建小程序项目。再次点击【确定】进入开发者工具。注意: 目录请选择 RTMPRoom 根目录。包含有 project.config.json,请不要只选择 wxlite 目录!上传代码开发者工具打开 Demo 代码中server目录下的config.js文件,将其中的bizid、pushSecretKey、APIKey、sdkAppID、accountType、administrator、privateKey配置成上述直播服务及云通信服务里生成的值,并保存。修改 MySQL 密码点击界面右上角的【腾讯云】图标,在下拉的菜单栏中选择【上传测试代码】。上传按钮选择【模块上传】并勾选全部选项,然后勾选【部署后自动安装依赖】,点击【确定】开始上传代码。选择模块上传成功上传代码完成之后,点击右上角的【详情】按钮,接着选择【腾讯云状态】即可看到腾讯云自动分配给你的开发环境域名:查看开发域名完整复制(包括https://)开发环境 request 域名,然后在编辑器中打开wxlite/config.js文件,将复制的域名填入url中并保存,保存之后编辑器会自动编译小程序,左边的模拟器窗口即可实时显示出客户端的 Demo:修改客户端配置在模拟器中编译运行点击多人音视频进入,在右侧的console里面可以看到登录成功的log表示配置成功。登录测试常见问题 FAQ1. 运行小程序进入多人音视频看不到画面?请确认使用手机来运行,微信开发者工具内部的模拟器目前还不支持直接运行请确认小程序基础库版本 wx.getSystemInfo 可以查询到该信息,1.7.0 以上的基础库才支持音视频能力。请确认小程序所属的类目,由于监管要求,并非所有类目的小程序都开发了音视频能力,已支持的类目请参考 DOC。如有更多需求,或希望深度合作,可以提工单或客服电话(400-9100-100)联系我们。问答如何搭建小程序音视频?相关阅读教你1天搭建自己的“微视”心随手动,驱动短视频热潮的引擎打通小程序音视频和webRTC 【每日课程推荐】机器学习实战!快速入门在线广告业务及CTR相应知识

October 19, 2018 · 1 min · jie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