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从P7到P9这个阿里小二的秘诀是给自己挖坑

4次阅读

共计 179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恶魔有一头精彩的头发。

“紫色、灰色、灰色、雾霾蓝色、黄色、蓝色、紫色、绿色、灰色、绿色。”

若有人问起她的染发史,她能准确地报出过去两年里的所有发色。干脆利落,没半个字多余。

恰如她在工作中给大多数人的印象:语速极快,不爱纠结,决定了就干。

恶魔精彩的不止是头发。2014 年进入阿里;2015 年主导双 11 第一版个性化主会场上线;2017 年出任双 11 主 PD;2018 年奔赴国际化战场,目前驻守在 Lazada 新加坡办公室。

四年时间,从 P7 到 P9,恶魔的履历很漂亮。

她自己说,“很多人可能会说我挺顺的,但其实我只是在很短的时间里,经历了超多不顺的事情。”

回过头看,犯错、填坑都是成长的路径。如果这辈子能填一些大坑,也是很幸福的事情。

我在阿里学到的第一课:做产品经理,要有足够的目标感。

我是恶魔,大家都起武侠的花名,我比较喜欢不走寻常路。

我相信大部分人记住我,是因为 2015 年双 11 主会场的个性化推荐。现在大家习以为常的“千人千面”商品页,是从那一年开始的。

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方案的第一次汇报是被否决的。

正常人不会再提交第二回了吧?当时我老板就说了一句话: 你想不想 2015 年成为个性化的元年?

他说完后,“元年”这两个字在我脑子里至少回荡了 20 几遍。我知道决定做这件事,背后要付出什么、要承担什么。如果做不成,说实话就是赌上自己的职业生涯。

但,“元年”两个字太诱人了。

我们坚信:用大数据代替手工搭建是未来无争议的趋势。 如果变革的风暴注定要来,为什么不是此刻,为什么不能是我们?

距离上线只有 15 天,我还记得算法的同学跟我说的话:“恶魔你别慌,去汇报你的方案,无论今天是(剩下)7 天,还是 10 天,我都帮你做出来。”

不止是他,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很强的信念,相信我们在做的事情是对的。

一个好的产品经理,一定要有足够的目标感,不仅是给自己的团队,你的合作方、上下游链路,全部都要有同样的信念。

逆天开局,我却开始怀疑自己做错了

双 11 个性化会场项目叫“天坑一号”,从这个坑里爬出来后,我很快跌进了新的坑。

我一直以为自己做了很多对的事情,比如把推荐业务的数据做到十亿级规模,很热闹很好看。

但结果却告诉我很多事不对。有段时间,经常会有人跑来问我:“像我们这么小的业务怎么在手淘业务里做起来?”

像我自尊心那么强的人,听到这样的话会陷入沉默。如果我们的“猜你喜欢”,真正被点击的永远是一小部分的头部商品,而不考虑孵化新市场,一定会出问题。

一个成熟的生态,理论上应该能容纳更多人。不会只有淘汰,没有新生。

在这之前我没有想过把一些冷的事情变热,而只是想着怎么把效率做到最大。

对我们来说,流量也许只是一组数据;而对于商家来说,流量决定了能不能活下去。 如果我们不做改变,等于就是看着那些商家“死”。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不是口号,是沉甸甸、有实感的使命。这是在阿里工作经常会有的感受——在这里,你会看到一个很大的世界。

后来我们针对细分需求推出了“人群会场”。如果我们不爱折腾,只想做一个单纯的、效果好的产品,事情会变得非常简单。 但如果我们想做一个让人记住的产品,那就非常难。

因为这背后要趟的坑、要经历的折腾、还有付出的时间都是必须的代价。

外派后,我顿悟了一件“以前完全理解不到的事”

如果说之前趟过了许多坑,那现在我大概是在“坑底”了。哈哈。

海外的一切都很不一样。比如说五点半一到,公司里就没人了。作为一个杭漂三年,只赶上过一次幸福大巴的上海人,现在突然有了在跑步机上的冥想时间。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无从下手的恐慌。外派初期,除了克服语言问题、孤独情绪,我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反思。反思过往的一切。

在新加坡的跑步机上,我想通了一件事。过去之所以能做得那么顺,真的不是因为我有多了不起。

折腾是成长的路径,但能做成这一切,是因为之前已经有人把底层运营、把商家的信心和市场教育做的很夯实。

今天我们在海外遇到的问题,相当于淘宝十年前做的事情。在中国,我们牵一套运营方法论都这么难,在东南亚要做六套,因为每个国家的客户需求都不一样。

同一件事情要讲六遍,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这是个更大的挑战。

被外派后,我才真正意识到,原来自己一直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现在,我自己要做那个打下基础的“前人”了。

但还是那句话:If not now, when? If not me, who?


本文作者:橙子

阅读原文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阿里味儿”,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