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CODING 进行 Spring Boot 项目的集成

81次阅读

共计 412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1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本文作者:CODING 用户 – 高文
持续集成 (Continuous integration) 是一种软件开发实践,即团队开发成员经常集成他们的工作,通过每个成员每天至少集成一次,也就意味着每天可能会发生多次集成。成员之间的代码相互影响,可能会出现各种编译、运行的错误,为了避免提交代码影响到其他开发者,每次集成都通过自动化的构建(包括编译,发布,自动化测试)来验证,从而尽早地发现错误,使得开发过程更加简单方便。

通用的持续集成流程大体是像上图所示一样,借助 Jenkins 连通 Git 与 Docker 镜像仓库,为后续的持续部署做准备。
而在「CODING 持续集成」中,可以省去其中很多环境部署的麻烦事,下面说一下我在 CODING 平台做的持续集成工作。
我与 CODING 之缘
CODING 是国内首个一站式云端软件服务平台,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推动软件开发升级转型,让开发更简单。将代码托管、项目管理、Cloud Studio、一键部署等开发工具集成到浏览器中,免除繁杂的开发环境部署,降低软件开发部署成本。
最初了解「CODING」,是我在开发微信小程序时,腾讯云推荐托管代码到 CODING 上,于是注册了一个 CODING 账号。
开始使用时,主要以 Web 版开发工具为主,觉得只是一个 Eclipse 的 Che 版本,当时也自己部署一个 Eclipse 的 Che 版本。但部署 Che 版本时,才发现,CODING 其实比 Che 好用得不是一点半点。流畅性、易用性已经高出 Che 一个等级了,功能上也比 Che 更丰富。后来逐渐用起来了,发现「CODING」不只是 WebIDE,还是 Git、Jenkins、Wiki、敏捷开发工具、项目管理工具……现在持续集成功能出来了,可以免费试用 15 天,于是注册一个玩一玩。
wencst 的个人主页
「CODING 持续集成」
基础操作

首先需要创建企业账号;
然后创建自己的项目;
进入项目维护项目代码。

本文所使用的源代码为本人开源的自动开发框架。
Git 操作
下面为 Git 的操作了,相信看文章的大部分人可以略过这一步。
详细的 Git 步骤可以参考:《CODING 中的 Git 操作》
Git 操作主要为后续持续集成操作的触发器。
持续集成
持续集成操作的设置相对比较简单,按照提示一步步下来即可。有一块需要注意的,就是构建所用的分支,在配置持续集成时,需要选择构建触发方式,触发时间(代码上传时触发 / 手动触发),以及完成时邮件发送提醒(提醒触发者 / 不做任何事 / 只有失败时提醒)。对于多分支代码工程一定要注意,选择自己所需的配置。我这里所用的为系统默认配置,即当有人提交代码至 master 时触发构建,完成时总是发邮件提示开发者。

「CODING 持续集成」提供了三套不同的 Jenkinsfile 模板供开发者使用:简易模板、并行模板、自定义模板。我这里选用简易模板,并稍作修改。
pipeline {
agent {
label “default”
}
stages {
stage(“ 检出 ”) {
steps {
sh ‘ci-init’
checkout(
[$class: ‘GitSCM’, branches: [[name: env.GIT_BUILD_REF]],
userRemoteConfigs: [[url: env.GIT_REPO_URL]]]
)
}
}

stage(“ 构建 ”) {
steps {
echo “ 构建中 …”
sh ‘mvn clean install’
echo “ 构建完成.”
archiveArtifacts artifacts: ‘**/target/*.jar’, fingerprint: true // 收集构建产物
}
}
stage(“Docker”) {
steps {
echo “Docker 镜像生成中 …”
sh ‘cd wencst-generatorJPA/target && cp classes/Dockerfile . && docker build -t wencst/wencst-generatorJPA .’
echo “ 镜像生成完成.”
sh ‘docker push wencst/wencst-generatorJPA’
echo “ 镜像上传完毕 ”
}
}
}
}
更新 Jenkinsfile 后,代码 push 到对应的分支上,会自动执行构建,发现构建失败。

点开后,查看构建失败的具体原因,输出与 maven 编译时输出的没有什么差别。

原因提示:there is no POM in this directory。
原来我中间还有一层目录,需要进入目录后才能编译。
pipeline {
agent {
label “default”
}
stages {
stage(“ 检出 ”) {
steps {
sh ‘ci-init’
checkout(
[$class: ‘GitSCM’, branches: [[name: env.GIT_BUILD_REF]],
userRemoteConfigs: [[url: env.GIT_REPO_URL]]]
)
}
}

stage(“ 构建 ”) {
steps {
echo “ 构建中 …”
sh ‘cd wencst-generatorJPA && mvn clean install’
echo “ 构建完成.”
archiveArtifacts artifacts: ‘**/target/*.jar’, fingerprint: true // 收集构建产物
}
}

stage(“Docker”) {
steps {
echo “Docker 镜像生成中 …”
sh ‘cd wencst-generatorJPA/target && cp classes/Dockerfile . && docker build -t wencst/wencst-generatorJPA .’
echo “ 镜像生成完成.”
sh ‘docker push wencst/wencst-generatorJPA’
echo “ 镜像上传完毕 ”
}
}
}
}
提交代码后,会自动执行构建。

可以显示程序编译过程,可以显示每一步详细输出,可以增加状态徽标到相应的文档或网页中。可以说「CODING 持续集成」想的是比较周到的,基本集成了绝大部分开源系统中相应的职能。
构建使用默认的 https://repo.maven.apache.org 源,构建速度也还可以。

至此持续集成完成,界面清晰整洁,并且可以对测试报告和构建结果进行下载,构建过程也会发邮件给相关人员。确实让开发更简单了。以前在做这一系列工作时,架构师起码要做几件事情:
1. 搭建 git 仓库
2. 搭建 jenkins
3. 在 git 仓库中增加 CI 配置
4. 邮箱配置
「CODING 持续集成」为开发者省去了很多工作,除了构建过程中必要的工作以外,其他的基本一键搞定,不用关心各个组件的安装配置,环境情况,网络情况,存储备份等内容。
Jenkinsfile 拆解
重点解释一下 stages 部分,整体分为三个 stages:
第一步为代码检出
stage(“ 检出 ”) {
steps {
sh ‘ci-init’
checkout(
[$class: ‘GitSCM’, branches: [[name: env.GIT_BUILD_REF]],
userRemoteConfigs: [[url: env.GIT_REPO_URL]]]
)
}
}
这一步检出项目中的代码到 jenkins 的 workspace 目录下,这一步是「CODING 持续集成」默认的配置,无需过多解释。
第二步为编译构建
stage(“ 构建 ”) {
steps {
echo “ 构建中 …”
sh ‘cd wencst-generatorJPA && mvn clean install’
echo “ 构建完成.”
archiveArtifacts artifacts: ‘**/target/*.jar’, fingerprint: true
}
}
这一步是执行代码编译,我所用的是 maven 编译 spring boot 工程,「CODING 持续集成」集成了 mvn 命令,可以直接执行 maven 操作。
注意:jenkins 执行 sh 命令的根路径都是在当前 workspace 下,所以切换路径与 maven 编译命令要在同一个 sh 命令下。
编译执行后,收集编译的产物,archiveArtifacts artifacts: ‘**/target/*.jar’, fingerprint: true 这一步的意思是,将所有工程的 target 路径下的 jar 包都算作工程产物。
第三步为 docker 镜像生成
stage(“Docker”) {
steps {
echo “Docker 镜像生成中 …”
sh ‘cd wencst-generatorJPA/target && cp classes/Dockerfile . && docker build -t wencst/wencst-generatorJPA .’
echo “ 镜像生成完成.”
sh ‘docker push wencst/wencst-generatorJPA’
echo “ 镜像上传完毕 ”
}
}
对于熟悉 docker 的人并不是很陌生,依旧使用 shell 命令来执行 docker build 操作。cd wencst-generatorJPA/target 首先切换路径到 jar 包所在目录。cp classes/Dockerfile . 拷贝 Dockerfile 到当前路径下。docker build -t wencst/wencst-generatorJPA . 执行 docker build 操作,用以创建 docker 镜像。docker push wencst/wencst-generatorJPA 将创建出来的 docker 镜像上传到 dockerhub 中去。
总结
整体来说「CODING 持续集成」想的很周全了,无论从易用性、美观度以及人性化角度上来说,做得都非常不错。下面着重说说我使用「CODING 企业版」的持续集成后的感受:

满足了从开发到代码管理,到代码集成,到单元测试,甚至到后续部署,一站式管理;
配置相对简单,只需配置 Jenkinsfile 即可完成,无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做各系统间的整合操作;
系统集成后,会给开发人员发送邮件,报告集成成功或失败,这一点还是比较人性化的;

「CODING 持续集成」平台集成了很多种命令,起码我用到的 mvn/java/docker/git 这一类的命令基本都集成在服务中了。

希望 CODING 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好!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