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24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阿里妹导读: 什么是设计?什么是架构?从零开始建立一个新的系统,新写的每行代码都可能成为明天的历史包袱?如何能有效的在遗留代码上工作?今天,阿里资深技术专家辉子为我们带来 NBF 框架下软件工程架构设计通用方法论,值得细细品读。
Note:本文讨论的是基于服务化前提下的通用软件工程架构方法论,并未涉及到微观设计或架构的具体细节。
前言
即使代码多年的人都会对这两个问题有点蒙圈:什么是设计?什么是架构?
从单词上看:设计是 Software Design,架构是 Software Architecture;分别对应的作者是:Designer 和 Architect:
- Architect 都是 Designer,但 Designer 未必是 Architect。正如所有的架构设计都是设计,但设计未必是架构设计;
- Design 关注微观代码 (inside component),Architecture 关注宏观软件结构 (between components);
- Architect 应该都是从 Designer 成长起来的。毕业了用 code 编写软件;成长了用 ppt 设计软件;
- 只会用 ppt 设计,但代码写得不好的 Architect 都是假的 Architect;
- Architecture 里听到比较多的词语:Serverless、FAAS、Microservice、multi-layer、Event driven、OSGI、NBF……
- Design 里听到比较多的词语:SOLID、DDD、正交设计、Design Pattern;
- 搞不清 SOLID,也不可能把软件的层次分好,也无法理解什么是 OSGI 的价值;
- 好的 Designer 是通往好的 Architect 的必经之路。
服务化架构的基本原则
New System
从零开始建立一个新的系统,有几个特征:
- 历史包袱小
- 上下文简单
- 设计的约束小
- 新写的每行代码都可能成为明天的历史包袱
由于调用方还没有,新系统可以比较完美的执行我们预想的架构设计,但是切记,最后那行才是最重要的那行:不要让今天的代码成为明天的历史包袱,新的每行代码都在书写历史。
上图的 1,2,3,4 代表新建系统的顺序:
- 由“相”抽象出“心”:先思考,那么多的业务场景下“相”,共同的特征“心”是什么。并反向用更多的相去验证心。
- 将“心”具象成领域模型:关注领域模型 (Domain Model),解耦数据模型 (Persistence Model):将 TUNNEL SPI 化。
- 将领域模型中的依赖 SPI 化:解耦对外部系统的依赖,反转依赖控制权。
- Mock 所有 spi 实现,确保“心”领域模型包裹的单元测试完全通过
- 实现 TUNNEL BUNDLE:设计数据模型(Persistence Model),关注“存”,“取”不关注领域模型。
- 实现依赖 SPI 适配 BUNDLE:连接真实依赖服务。
- 包装 domain service:模型相关,业务无关。
- 根据业务需求组合 / 编排 domain service 成为 scenario bundle 或者业务 SOP。
Working on legacy
对于一个软件工程师来讲,写代码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 coding on legacy,但同时又给了我们各种说辞:
- 这些代码太烂了,改起来太费劲【需要更多人】
- 这事做不到,因为以前系统架构问题导致的【责任不在我】
- 经过我的修改,现在已经好很多了,工单数量大批下降【我功劳显著】
- 知不知道:接手你代码的人其实也在重复说上述 3 件事情
如何能有效的在遗留代码上工作,业内有本非常不错的书,叫 ”Working Effectively with Legacy Code”, 值得精读:
所以我这里的标题可能不准确,我要讨论的更多是 ” 遗留代码的重构 ”,什么时候我们开始讨论需要把现有系统重构:
- 代码确实腐化到无法正常维护,或者新加一个需求代价很大;
- 目前代码的技术架构满足不了下一步业务的发展;
- 很多特性已经下线作废,却跟有用的代码藕断丝连;
- 业务逻辑随着发展分散到不同的应用里,界限不清;
- 专家级的未雨绸缪,着眼未来的规划和新技术的应用;
- 换老大了,需要立新的 flag。
架构的基本原则依然是上面那幅图。但上下文的不同,我们的发力点和优先级有明显的区别。阿里整个体系里的依赖关系错综复杂,要对阿里环境下的系统做重构是件绝对谨小慎微的事情。为了完成在这么复杂体系下的架构及代码重构,我们必须有条不紊的分离关注点以及一如既往的坚持软件卓越。
聚焦与收敛上游调用
解耦下游依赖
以服务为单位切换
老系统下线
经过一步一步的分解,legacy 系统已经完全被重构,并且具备随时切换的准备。这里我给几个建议:
- 先把老实现作为 API 的默认实现,新的实现作为老的实现的降级实现,并使用策略分流一部分流量(具体比例跟团队信心相关);
- 对于有业务需求变更的部分应尽快实现在新的实现里,并将新实现作为 API 的默认实现,老实现作为新实现的降级实现,策略应该是即时降级,也就是新实现出现问题立刻降级到老实现;
- 运行一段时间没有问题后,讲所有默认实现切换为新实现,并将老实现作为新实现的降级实现;
- 其实这时就算所有切换完毕:老实现可以永远作为新实现的降级实现,也就是只要我升级一次服务,上一次成功版本就可以作为这次的降级实现,这样,线上问题回滚就是秒级的。
总结
本文基于借助 NBF 提供的远程多态,服务编排等能力下基础资料,商品,组网等系统新建,重构的经验及方法论总结。仅供遇到架构重构,解耦等问题困扰的技术团队参考。
Note:本文所有图形出自玉简
本文作者:辉子
阅读原文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阿里技术”,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