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掉-cliwebpack工程轻量化配置实战

50次阅读

共计 552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前言

之前有用 webpack4 与 babel7 改造基于 vue-cli2 生成的工程模板,介绍文章在此。之后通过一些实践,除去了 cli 工具相对复杂的配置结构,提供轻量化版本的配置方案。之所以说是轻量化,是相对于 Vue、React 等框架提供的官方 cli 工具而言的。并不是说这些 cli 工具不好,它们本身提供了开箱即用的良好特性,又集成了很多提升开发体验的插件,确实能降低框架使用的门槛。但也正是因为工具高度集成,配置高度抽象,导致生成的 webpack 配置文件结构略显复杂。对于一个技术选型已趋稳定的前端团队来说,比如一般只会使用一种 css 预处理方案,以及相对固定的插件集成,所以完全可以固定某些配置选项,从而输出一个轻量的工程配置方案。这也有利于灵活更改或升级某些依赖,从而进一步提升开发体验及输出性能。

明确需求

在开始配置之前,还是要明确自身的需求。对于前端应用来说,使用 webpack 作为工程化工具,我们希望除了静态文件 server,babel 编译等基本需求外,还能满足以下这些体验及要求:

开发阶段

  • 利用 HMR 实现模块热加载,包括 css 模块
  • 尽可能加快首次全量编译及 rebuild 速度
  • 在编译结果中能清晰看到生成的 bundle 包及 chunk 文件

生产输出

  • 压缩优化输出的 js、css 包,以及其他静态资源
  • 合理配置 hash,减少非必要更新
  • 合理配置分包策略,控制输出包的大小及数量

配置方案

本文是以 Vue 框架应用为例,应用示例用的就是 vue-cli 生成的工程模板,可以 clone 代码仓库 到本地运行。React 技术栈的同学也请留步,webpack 的配置方案基本是一致的,无非就是 babel 配置有差异。简化后的方案只在 build 目录下有 3 个配置文件:webpack.base.js, webpack.dev.js, webpack.prod.js。其中 devprod 分别是开发和生产构建的 webpack config 文件,在package.json 中可以配置如下 npm scripts 用于开发和生产构建:

"scripts": {
    "dev": "webpack-dev-server --inline --progress --config build/webpack.dev.js",
    "build": "cross-env NODE_ENV=production webpack --config build/webpack.prod.js"
}

两个文件都继承了webpack.base.js,此文件包含了主要配置项,下面就方案的关键配置做下注解。

webpack.base.js

环境变量、Helper 方法

  • devMode 变量用于区分开发与生产构建
  • resolve 方法用于拼接绝对路径,base 目录为工程根目录
const devMode =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function resolve (dir) {return path.join(__dirname, '..', dir)
}

入口和上下文

  • 设定上下文为工程根目录
  • 入口为 src 目录下的 main.js,此处路径相对于上下文。可以视项目实际情况配置多个入口。
context: resolve(''),
entry: {app: './src/main.js'}

输出 output

  • path指定输出目录为dist,所有构建生成的资源都放入此目录
  • filename 命名输出的 bundle 文件,这里根据 devMode 区分,生产构建会加上对应 bundle 的chunkhash,这里不用 hash,是需要精确控制每个 bundle 的缓存,以满足我们对于生产环境加载优化的需求。尤其是多入口的情况下,如果只更新其中一个业务 bundle,其他 bundle 的 hash 不变,从而长效利用缓存,减少不必要的资源下载。[name] 会被入口的命名替换,该项目即为app
  • chunkFilename 命名输出的 chunk 文件,上面的 filename 是用来控制入口对应的 bundle 文件,而这个主要是用于分包(splitChunks)以及懒加载等产生的 chunk 文件,也使用chunkhash[name] 会被分包定义的名称替换。
  • 此处输出的 bundle 文件前面加上了目录 js,后面的 css、图片等资源也对应加上了目录,这可以根据项目规范来定,没有强制约定。不管是否有前置目录,都是相对于 output.path 目录的。
  • publicPath也是一个关键配置,会影响到按需加载或外部资源加载,特别是 css 中引用的图片、字体等资源,如果设置不正确,有可能导致无法加载,受限篇幅与主题,就不展开讲了。
output: {path: resolve('dist'),
  filename: devMode ? 'js/[name].js' : 'js/[name].[chunkhash].js',
  chunkFilename: devMode ? 'js/[name].js' : 'js/[name].[chunkhash].js',
  publicPath: '/',
}

解析 resolve

主要设置模块如何被解析,包括别名配置,可以提升一定的构建效率,具体看配置,不做展开。

optimization: 分包配置 splitChunks

根据项目规模和资源加载性能要求进行合理的分包配置,其中涉及到的参数与原理都会相对复杂,本文也不做展开。本方案里给到的是可以满足中小型应用的通用策略:分出 common包与 vendor 包。

  • common包是针对于多入口应用的,本示例工程其实不起效。对于多入口应用,提取共同依赖模块到 common 包,可以减小每个业务 bundle 的 size,同时也能利用缓存的优势,优化加载性能。还可以通过 minChunks 等参数进一步控制分包粒度。
  • vendor包是将所有在 node_modules 中的第三方模块全部打包成一个 chunk。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相对于业务 bundle,第三方依赖的变化频度较低,chunkhash可以稳定较长时间。但如果你的项目持续集成是每次重新全量安装构建,那此策略的效果不会很好,因为 npm 依赖更新频度太高了(主要是 minor 和 patch 版本升级,除非是锁定版本)。如果单个包过大,也可以通过 maxSize 等参数进一步拆分。
optimization: {
  splitChunks: {
    chunks: 'async',
    name: true,
    cacheGroups: {
      common: {
        name: 'common',
        chunks: 'initial',
        minChunks: 2
      },
      vendor: {
        name: 'vendor',
        test: /[\\/]node_modules[\\/]/,
        chunks: 'all'
      }
    }
  }
}

module.rules

模块处理规则配置,使用恰当的 loader 处理各种模块。

  • 因为是 vue 应用,所以需要使用 vue-loader 处理 .vue 文件。loader 的配置基本取自vue-cli, 具体看源码,需要详细了解的可以查看官方文档
  • js 模块使用 babel-loader 进行处理,babel 的选项可以在 .babelrcpackage.json中的 babel 节点单独配置。注意一下 userBuiltInscorejs 的配置,由于 babel 编译配置不是本文重点,也不再展开。
"presets": [
  [
    "@babel/preset-env",
    {
      "modules": false,
      "targets": {
        "browsers": [
          "> 1%",
          "last 2 versions",
          "not ie <= 8"
        ]
      },
      "useBuiltIns": "usage",
      "corejs": 3
    }
  ]
],
  • css 模块,根据项目使用的预处理方案配置 test及预处理 loader,然后是 css-loader,最后是用MiniCssExtractPlugin.loader 将代码提取到 css 文件中,需配合下面的 plugins 配置。生成的 css 文件命名规则与 output 配置类似,注意生产构建用的是该插件提供的 contenthash,也是利用缓存优化。mini-css-extract-plugin 已经支持了内置 HMR,开发阶段启用 hmr option 即可,在这之前还需要使用css-hot-loader 来配合实现 css 的 HMR。其原理也比较简单,就是通过重新加载生成的 css 文件进行样式覆盖。另外,如果是纯前端应用(见下节解释),开发阶段也可以考虑使用 style-loader 来实现 HMR。
{test: /\.(sa|sc|c)ss$/,
  use: [
    {
      loader: MiniCssExtractPlugin.loader,
      options: {hmr: devMode,},
    },
    'css-loader',
    // 'postcss-loader',
    // 'sass-loader',
  ],
},
  • 图片、字体、其他媒体资源等直接用 url-loader 处理,配置 limit 选项可优化请求数,另外命名直接带上hash

插件 plugins

  • vue 应用需引入 vue-loader/lib/plugin
  • 上文提到的 MiniCssExtractPlugin 配置
MiniCssExtractPlugin({filename: devMode ? 'css/[name].css' : 'css/[name].[contenthash].css',
  chunkFilename: devMode ? 'css/[id].css' : 'css/[id].[contenthash].css',
}),
  • 由于本示例应用是纯前端应用(引用资源的入口是 html 文件),所以还要使用 HtmlWebpackPlugin 插件来处理入口 html 文件的资源引用注入修改,我们无需关心不同环境构建输出的资源包路径命名差异,插件会自动注入资源引用代码。但如果不是纯前端应用,比如使用了 Node 应用框架或其他后端语言框架的模板,则需要考虑如何引入输出后的资源路径了,但具体的实践可能需要另开话题分享了。

webpack.dev.js

webpack.dev.js 是开发环境的 webpack config 文件,使用 webpack-merge 继承 webpack.base.js,内容主要是开发阶段所需的一些特定配置。

  • mode设为 development,会默认使用DefinePlugin 设置 process.env.NODE_ENV 值为development,可在源码中获取区分环境用;另外还会默认启用几个开发阶段所需的插件。
  • devtool 用于指定 source map 格式,此示例值为cheap-module-eval-source-map,首次构建与重新构建速度相对较快,以及支持行级别的源码映射品质,是开发阶段的推荐格式。
  • devServer主要是 webpack-dev-server 的配置,包括 host,端口,启用 hmr、gzip 压缩等配置。这里使用了 portfinder 解决开发环境可能的端口冲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使用。另外使用 copy-webpack-plugin 插件替代contentBase,可以用于非 webpack 编译处理的静态资源伺服访问。
  • devServer.stats 可以配置终端中编译输出的显示信息,以下配置的搭配可以看到每次编译后的 bundle、chunk 包列表,又不会有大串的编译过程信息干扰,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devServer: {
    stats: {
      colors: true,
      builtAt: true,
      cached: true,
      cachedAssets: true,
      modules: false,
      children: false
    }
  }

效果是这样的:

webpack.prod.js

webpack.prodjs 是生产环境的 webpack config 文件,也使用 webpack-merge 继承了 webpack.base.js 的主要配置。在这里设置 mode 值为 production,同样使用 DefinePlugin 设置 process.env.NODE_ENV 值为 production,使用TerserPlugin 等插件对生产构建输出包进行压缩优化。另外引入 optimize-css-assets-webpack-plugin 插件,对输出的 css bundle 也做优化处理。
也可以使用 babel-minify-webpack-plugin插件进一步压缩经 babel 编译的代码,但从实际使用来看,此插件带来的压缩效果并不明显,编译耗时倒是增加不少,可以看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使用。

小结

至此,轻量版本的 webpack 工程配置已经完成。可以拉取仓库代码在本地运行体验,工程效果基本是与 vue-cli 生成版本一致的,不过对比 vue-cli 的整个应用工程配置,去除了单测、e2e 测试,以及编译错误桌面提醒等插件的集成,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再行配置。

配置工具化

对于需要维护多个项目的团队,为了能让 webpack 工程配置能尽可能通用,可以考虑将配置方案封装成一个 npm 包,抽象部分配置项作为可变参数,比如publicPath,一般是不同应用不同值。在应用里可以使用webpack-merge,对一些配置进行覆盖或增加,会有更好的灵活性。就如文章开头所提,一个团队内的模块处理方案基本是统一的,所以无需抽象过多配置项,否则又走回 cli 工具的老路了。

结语

本文从实战出发,提供了一个相对普适的轻量化 webpack 工程配置方案。受篇幅所限,没有对一些配置项做过多解释,如果需要了解某个配置细节,可以查询相关文档或文章。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阅读 webpack 源码作深入了解。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