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js中的类型转换

34次阅读

共计 859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前言

众所周知,js 是一门 弱类型 或者说是 动态语言。变量没有类型限制,可以随时赋予任意值。

虽然变量的数据类型是不确定的,但是各种运算符对数据类型是有要求的。如果运算符发现,运算值的类型与预期不符,就会自动转换类型。

4 + '1' // '41'

上述代码中,数值 4和字符串 '1' 相加,结果为 '41',在运算过程中,JavaScript 将数值4 自动转换为了字符串'4',类似的转换在 JavaScript 中很常见,我们有必要了解下背后的转换原理。

js 数据类型

js 中的数据类型分两大类:

  • 简单数据类型(也称为基本数据类型):Undefined、Null、Boolean、Number 和 String
  • 复杂数据类型:Object

总共 6 种数据类型(ES6 新增了 Symobal 类型,本文不讨论),相较于其他的语言,js 中的数据类型好像不足以表示所有数据类型。但是,由于 js 的数据类型具有动态性,因此没有再定义其他数据类型的必要了。

在类型转换过程中简单数据类型又称为原始值(原始类型)

强制转换

JavaScript 内置三个转型函数,可以使用 Number()String()Boolean(),手动将各种类型的值,分别转换成数字、字符串或者布尔值。

Number()

其实把非数值转换为数值的函数除了 Number()parseInt()parseFloat()也经常用到。转型函数 Number() 可以用于任何数据类型,而后面两个专门用于把字符串转换为数值。

原始类型值
  • 布尔值,true false 分别被转换为 10
  • 数字值,原样返回
  • null 值,返回0
  • undefined,返回NaN
  • 字符串

    • 如果是空字符串,返回0
    • 如果是字符串中只包含数字(包括前面带正负号的情况),则将其转换为十进制数值(例如 "123" 转换为 123),前面的零会被忽略(例如"011" 转换为11
    • 如果字符串中是有效的浮点数,如 "1.2",返回1.2(前面的零会被忽略,例如"01.2" 转换为1.2
    • 如果是有效的十六进制格式,如"0xf",则将其转换为相同大小的十进制整数值
    • 其他格式的字符串,则返回 NaN
Number(true) // 1
Number(false) // 0
Number(10) // 10
Number(null) // 0
Number(undefined) // NaN
Number('') // 0
Number('10') // 10
Number('010') // 10
Number('1.2') // 1.2
Number('01.2') // 1.2
Number('0xf') // 15
Number('hello') // NaN
对象

对象类型的转换稍微有点复杂:

  1. 调用对象自身的 valueOf() 方法,如果返回原始类型的值,则直接对该值使用 Number 函数,不再进行后续步骤。
  2. 如果 valueOf() 方法返回对象,则调用对象自身的 toString() 方法。如果 toString() 方法返回原始类型的值,则直接对该值使用 Number() 函数,不再进行后续步骤。
  3. 如果 toString() 方法返回的是对象,则报错
var obj = {a: 1}
Number(obj) // NaN

// 等同于下面步骤
if (typeof obj.valueOf() === 'object') {Number(obj.toString())
} else {Number(obj.valueOf())
}

上面代码中,首先调用valueOf(),结果返回对象本身;继续调用toString(),返回字符串[object Object],对此字符串调用Number(),返回NaN

大多数情况下,对象的 valueOf() 方法返回对象自身,所以一般会调用 toString() 方法,而 toString() 方法一般返回对象的类型字符串(例如 [object Object]),所以Number() 的参数是对象时,一般返回NaN

如果 toString() 方法返回的不是原始类型的值,就会报错,我们可以重写对象的 toString() 方法:

var obj = {valueOf: function() {return {}
    },
    toString: function() {return {}
    }
}
Number(obj)
// TypeError: Cannot convert object to primitive value

数组类型的情况有点不一样,对于空数组,转换为 0;对于只有一个成员(且该成员为能够被Number() 转换的值即转换结果不为NaN)的数组,转换为该成员的值;其他情况下的数组,转换为NaN

Number([]) // 0
Number([10]) // 10
Number([null]) // 0
Number([[10]]) // 10

数组类型和一般对象的转换结果不一样,主要是因为数组的 toString() 方法内部重写了,直接调用不会返回[object Array],而是返回每个成员(会先转换成字符串)拼接成的字符串,中间以逗号分隔。

[10].toString() // '10'
[null].toString() // ''[1, 10].toString() //'1,10'
parseInt()

因为 Number() 函数在转换字符串时比较复杂而且不太适用,因此在处理字符串转换为整数的时候更常用的是 parseInt() 函数。parseInt()函数在转换字符串时,更多的是看起其是否符合数值模式。它会忽略字符串前面的空格,直至找到第一个非空格字符。

  • 如果第一个字符不是数字字符或者负号,parseInt()就会返回 NaN;因此,用parseInt() 转换空字符串会返回 NaNNumber() 对空字符串返回0)。
  • 如果第一个字符是数字字符,parseInt()会继续解析第二个字符,直到解析完所有后续字符或者遇到了一个非数字字符。例如,'123abc'会被转换为 1234,因为'abc' 会被完全忽略;'22.5'会被转换为22,因为小数点不是有效的数字字符。
  • 如果字符串中的第一个字符是数字字符,parseInt()也能够识别出各种整数格式(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如果字符串以 '0x' 开头且后面是数字字符,就会当成一个十六进制整数;如果字符串以 0 开头且后面是数字字符,则会将其当做八进制整数。
parseInt('123abc') // 123
parseInt('') // NaN
parseInt('a12') // NaN
parseInt('0xa') // 10(十六进制数)
parseInt('12.5') // 12
parseInt('070') // 56(八进制数)

上述代码中 parseInt('070') 在浏览器中测试会返回 10,前面的零会被忽略掉。其实parseInt() 可以传入第二个参数,转换的基数(想要以什么进制来转换)

parseInt('0xaf') // 175
parseInt('af') // NaN
// af 本来是有效的十六进制数值,如果指定第二个参数为 16,使用十六进制来解析,那么可以省略前面的 0x
parseInt('af', 16) // 175

如果不指定基数,parseInt()会自行确定如何解析输入的字符串,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应该总是传入第二个参数,明确指定基数。

一般情况下,解析的都是十进制数值,应该始终将 10 作为第二个参数(在语法检查工具 ESLint 中,也会提示指定第二个参数)

parseFloat()

parseInt() 函数类似,parseFloat()也是从第一个字符开始解析每个字符,一直解析到最后一个字符。如果遇见一个无效的浮点数字字符,就会停止解析,输出结果。字符串中的第一个小数点是有效的,而第二个小数点就是无效的了,因此它后面的字符都会被忽略。例如,'12.34.5'会被转换为12.34

parseFloat()会忽略最前面的零,且它只能解析十进制值(没有第二个参数)。

parseFloat('123abc') // 123
parseFloat('0xa') // 0
parseFloat('12.3') // 12.3
parseFloat('12.3.4') // 12.3
parseFloat('012.3') // 12.3

Boolean()

Boolean()函数可以将任意类型的值转为布尔值。至于返回的这个值是 true 还是false,取决于要转换值的数据类型及其实际值。下表给出了各种数据类型及其对应的转换规则。

数据类型 转换为 true 的值 转换为 false 的值
Boolean true false
String 任何非空字符串 “”(空字符串)
Number 任何非零数字值(包括无穷大) 0(包括 - 0 和 +0)和 NaN
Object 任何对象 null
Undefined undefined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空对象的转换结果都是 true,而且布尔对象表示的false 值(new Boolean(false))的转换结果也是true

Boolean({}) // true
Boolean([]) // true
Boolean(new Boolean(false)) // true

String()

String()函数可以将任意类型的值转化成字符串,转换规则如下。

原始类型值
  • 数值,转为相应的字符串
  • 字符串,原样输出
  • 布尔值,true转换为字符串 'true'false 转换为字符串'false'
  • undefined,转为字符串'undefined'
  • null,转为字符串'null'
String(123) // '123'
String('abc') // 'abc'
String(true) // 'true'
String(undefined) // 'undefined'
String(null) // 'null'
对象

String()函数的参数如果是对象,返回一个类型字符串;如果是数组,返回该数组的字符串形式。

String()函数背后的转换规则,与 Number() 函数基本相同,区别是互换了 valueOf() 方法和 toString() 方法的执行顺序。

  1. 先调用对象自身的 toString() 方法。如果返回原始类型的值,则对该值使用 String() 函数,不再进行以下步骤。
  2. 如果 toString() 方法返回的是对象,再调用对象的 valueOf() 方法。如果 valueOf() 方法返回原始类型的值,则对该值使用 String() 函数,不再进行以下步骤。
  3. 如果 valueOf() 方法返回的是对象,就报错。
String({name: 1}) // '[object Object]'
// 等同于
String({name: 1}.toString())
String('[object Object]')  // '[object Object]'

上面代码先调用对象的 toString() 方法,会返回字符串 '[object Object]',然后对该值使用String() 函数,不会再调用 valueOf() 方法,输出'[object Object]'

如果 toString() 方法和 valueOf() 方法,返回的都是对象,就会报错,可以重写对象的这两个方法来验证:

var obj = {valueOf: function() {return {}
  },
  toString: function() {return {}
  }
}
String(obj)
// TypeError: Cannot convert object to primitive value

自动转换

类型转换中一个难点就是自动转换(也称隐式转换),由于在一些操作符下其类型会自动转换,这使得 js 尤其灵活,但同时又难以理解。

JavaScript 会自动转换数据类型的情况主要有三种:

  • 不同类型的数据互相运算

    1 == '1' // true
    1 + 'a' // '1a'
  • 条件控制语句的条件表达式为非布尔值类型

    if ('a') {console.log('success')
    }
    // 'success'
  • 对非数值类型的值使用一元运算符(+-

    +{a: 1} // NaN
    -[1] // -1

自动转换的规则是这样的:预期什么类型的值,就调用该类型的转换函数。比如,某个位置预期为字符串,就调用 String() 函数进行转换。如果该位置即可以是字符串,也可能是数值,那么默认转为数值。

由于自动转换具有不确定性,而且不易排错,建议在预期为布尔值、数值、字符串的地方,全部使用 Boolean()Number()String()函数进行显式转换。

ToBoolean

JavaScript 遇到预期为布尔值的地方(比如 if 语句的条件部分),就会将非布尔值自动转换为布尔值,自动调用 Boolean() 函数,其转换规则在上面已经说过。

这些转换规则对于条件类语句非常重要,在运行过程中,会自动执行相应的 Boolean 转换。

var str = 'abc'
if (str) {console.log('success')
} // 'success'
str && 'def' // 'def'

运行上面代码,就会输出字符串 success,因为字符串abc 被自动转换成了对应的 Boolean 值(true)。由于存在这种自动执行的 Boolean 转换,因此在条件类语句中知道是什么类型的变量非常重要。

常见的自动转换布尔值还有下面两种:

// 三目运算符
expression ? true : false

// 双重取反
!!expression

上面两种写法,内部其实还是调用的 Boolean() 函数。

ToString

JavaScript 遇到预期为字符串的地方,就会将非字符串值自动转为字符串。字符串的自动转换,主要在字符串的加法运算,当一个值为字符串,另一个值为非字符串时,非字符串会自动转换。

自动转换一般会调用非字符串的 toString() 方法转换为字符串(nullundefined 没有 toString() 方法,调用 String() 方法转换为 'null''undefined'),转换完成得到相应的字符串值,然后就是执行加法运算,即字符串的拼接操作了。

'1' + 2 // '12'
'1' + true // '1true'
'1' + false // '1false'
'1' + {} // '1[object Object]'
// 数组的 toString 方法经过重写,返回每个成员以逗号分隔拼接成的字符串
// 下面一行等同于, '1' + '', 结果为'1''1' + [] // '1'
'1' + function (){} // '1function (){}'
'1' + undefined // '1undefined'
'1' + null // '1null'

上面代码需要注意的是字符串与函数的加法运算,会先调用函数的 toString() 方法,它始终返回当前函数的代码(看起来就像源代码一般)。

(function (){}).toString() // 'function (){}'
(function foo(a){return a + b}).toString() // 'function foo(a){return a + b}'

所以转换之后就是 '1''function (){}'的拼接操作,结果为'1function (){}'

ToNumber

JavaScript 遇到预期为数值的地方,就会将非数值自动转换为数值,系统内部会自动调用 Number() 函数。

除了加法运算符(+)有可能(可能会是字符串拼接的情况)把自动转换,其他运算符都会把非数值自动转成数值。Number()函数的转换规则前面已经说过,下面看看几个例子:

'3' - '2' // 1
'3' * '2' // 6
true - 1  // 0
false - 1 // -1
'1' - 1   // 0
'3' * []    // 0
false / '3' // 0
'a' - 1   // NaN
null + 1 // 1
undefined + 1 // NaN

上面代码中需要注意的是,null会被转换为 0undefined 会被转换为NaN

NaN,即非数值,是一个特殊的数值,用于表示一个将要返回数值而未返回数值的情况。关于这个值,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是任何涉及到与 NaN 的运算操作,都会返回 NaN;第二是 NaN 不等于自身(即 NaN === NaN 为 false),检测 NaN 需要使用专用的 isNaN 函数。

相等操作符

==在比较时,如果被比较的两个值类型不同,那么系统会自动转换成相同类型再比较。

==并不是严格的比较,只是比较两者的数值。

在比较不同的数据类型时,有下面几种情况:

  • 如果有一个操作数为布尔值,这在比较之前先将其转换为数值——false转换为 0true 转换为1
  • 如果有一个操作数为字符串,另一个操作数为数值,在比较之前先将字符串转换为数值。
  • 如果有一个操作数为对象,另一个操作数不是,则调用对象的 valueOf() 方法或 toString() 方法,用得到的基本类型值按照起那么的规则比较。
  • 如果两个操作符都为对象,这比较它们是不是同一个对象,如果都指向同一个对象,则为true(比较引用)
  • 只要有一个操作数为NaN,一律返回false
  • nullundefined 比较,不会进行转换,直接返回true

    下面看看几个例子:

    false == 0 // true
    true == 1 // true
    true == 3 // false
    '5' == 5 // true
    var o = {name: 'foo'}
    o == 1 // false
    o == '[object Object]' // true,前面的 o 对象转换为基础类型值 '[object Object]'
    undefined == 0 // false
    null == 0 // false
    null == undefined // true
    'NaN' == NaN // false
    1 == NaN // false
    NaN == NaN // false

在开发时,在遇到不确定是字符串还是数值时,可能会使用 == 来比较,这样就可以不用手动强制转换了。但其实这是偷懒的表现,还是规规矩矩的先强制转换后再比较,这样代码看上去逻辑会更清晰(如果配置了语法检测工具 eslint,它的建议就是一直使用=== 而不使用==,避免自动转换)

toString()方法总结

前面提到了这么多转换规则,有很多都是调用的 toString() 之后才继续执行的,我们有必要总结下 toString() 的返回值。

下面是各种类型的返回情况:

  • 数值返回当前数值的字符串形式
  • 字符串直接返回
  • 布尔值返回当前值的字符串形式
  • nullundefined 没有 toString() 方法,一般使用 String(),分别返回'null''undefined'
  • 对象返回当前对象的类型字符串(例如'[object Object]''[object Math]')
  • 函数返回当前函数代码,例如:function foo(){}返回'function foo(){}'(各浏览器返回可能有差异)
  • 数组返回每个成员(会先转换成字符串)拼接成的字符串,中间以逗号分隔(可以理解为调用了 join() 方法),例如:[1, 2, 3]返回'1,2,3'
  • 日期对象返回当前时区的时间字符串表示,例如:new Date('2018-10-01 12:12:12').toString() 返回 'Mon Oct 01 2018 12:12:12 GMT+0800 (中国标准时间)'。但其实在类型转换中Date 类型一般是调用 valueOf(),因为它的valueOf() 方法返回当前时间的数字值表示(即时间戳),返回结果已经是基础类型值了,不会再调用 toString() 方法了。

最后,看几个有意思的类型转换例子

  1. +new Date()

    这个返回时间戳的方法相信大家都经常用到,这里 + 运算符的规则和 Number() 转型函数是相同的,对于对象首先会先调用它的 valueOf() 方法,Date类型的 valueOf() 方法返回当前时间的数字值表示(即时间戳),返回结果为数值,不会继续下一步调用 toSting() 方法,直接对当前返回值使用 Number() 还是返回时间戳

  2. (!+[]+[]+![]).length = 9

    xxx.length,粗略一看有 length 属性的就字符串和数组了,所以前面的结果肯定是这两个其中一种。这里是类型转换,不可能出现转换为数组的情况,那么只可能是字符串,下面我们分析一下。

    首先拆开来看,就是 !+[][]![] 的相加操作

    !+[]会进行如下转换

    [].toString() // ''+'' // 0
    !0 // true

    都转换完成后,就是 true''false 的相加操作,结果为'truefalse',最后结果就是9

  3. [] + {} 和 {} + []

    先说 [] + {}。一个数组加一个对象。

    []{}valueOf()都返回对象自身,所以都会调用 toString(),最后的结果是字符串串接。[].toString() 返回空字符串,({}).toString() 返回'[object Object]'。最后的结果就是'[object Object]'

    然后说 {} + [],看上去应该和上面一样。但是 {} 除了表示一个对象之外,也可以表示一个空的block

    在 [] + {} 中,[] 被解析为数组,因此后续的 + 被解析为加法运算符,而 {} 就解析为对象。但在 {} + [] 中,开头的{} 被解析为空的 block,随后的 + 被解析为正号运算符,最后的结果就是0。即实际上成了:

   {} // empty block 
   +[] // 0

相信不少人在遇到类型转换尤其是自动转换的时候,都是靠猜的。现在看了这么多底层的转换规则,应该或多或少的对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