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应该知道的http

47次阅读

共计 957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作为互联网通信协议的一员老将,HTTP 协议走到今天已经经历了三次版本的变动,现在最新的版本是 HTTP2.0,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今天就给大家好好介绍一下 HTTP 的前世今生。
1、http 的历史简介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后面再具体详解
1.1、HTTP/0.9
HTTP 的最早版本诞生在 1991 年,这个最早版本和现在比起来极其简单,没有 HTTP 头,没有状态码,甚至版本号也没有,后来它的版本号才被定为 0.9 来和其他版本的 HTTP 区分。HTTP/0.9 只支持一种方法—— Get,请求只有一行。
GET /hello.html
响应也是非常简单的,只包含 html 文档本身。
<HTML>
Hello world
</HTML>
当 TCP 建立连接之后,服务器向客户端返回 HTML 格式的字符串。发送完毕后,就关闭 TCP 连接。由于没有状态码和错误代码,如果服务器处理的时候发生错误,只会传回一个特殊的包含问题描述信息的 HTML 文件。这就是最早的 HTTP/0.9 版本。
1.2、HTTP/1.0
1996 年,HTTP/1.0 版本发布,大大丰富了 HTTP 的传输内容,除了文字,还可以发送图片、视频等,这为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相比 HTTP/0.9,HTTP/1.0 主要有如下特性:

请求与响应支持 HTTP 头,增加了状态码,响应对象的一开始是一个响应状态行
协议版本信息需要随着请求一起发送,支持 HEAD,POST 方法

支持传输 HTML 文件以外其他类型的内容 一个典型的 HTTP/1.0 的请求像这样:
GET /hello.html HTTP/1.0
User-Agent:NCSA_Mosaic/2.0(Windows3.1)

200 OK
Date: Tue, 15 Nov 1996 08:12:31 GMT
Server: CERN/3.0 libwww/2.17
Content-Type: text/html

<HTML>
一个包含图片的页面
<IMGSRC=”/smile.gif”>
</HTML>

1.3、HTTP/1.1
在 HTTP/1.0 发布几个月后,HTTP/1.1 就发布了。HTTP/1.1 更多的是作为对 HTTP/1.0 的完善,在 HTTP1.1 中,主要具有如下改进:

可以复用连接
增加 pipeline
chunked 编码传输
引入更多缓存控制机制
引入内容协商机制
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都支持 Host 头域
新增了 OPTIONS,PUT, DELETE, TRACE, CONNECT 方法

1.4、HTTPS
HTTPS 是以安全为目标的 HTTP 通道,简单讲是 HTTP 的安全版,即 HTTP 下加入 SSL 层,HTTPS 的安全基础是 SSL,因此加密的详细内容就需要 SSL。
HTTPS 协议的主要作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建立一个信息安全通道,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另一种就是确认网站的真实性。HTTPS 和 HTTP 的区别主要如下:

HTTPS 协议使用 ca 申请证书,由于免费证书较少,需要一定费用。
HTTP 是明文传输,HTTPS 则是具有安全性的 SSL 加密传输协议。
HTTP 和 HTTPS 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连接方式,用的端口也不一样,前者是 80,后者是 443。

1.5、SPDY
在 2010 年到 2015 年,谷歌通过实践一个实验性的 SPDY 协议,证明了一个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交换数据的另类方式。其收集了浏览器和服务器端的开发者的焦点问题,明确了响应数量的增加和解决复杂的数据传输。在启动 SPDY 这个项目时预设的目标是:

页面加载时间 (PLT) 减少 50%。
无需网站作者修改任何内容。
将部署复杂性降至最低,无需变更网络基础设施。
与开源社区合作开发这个新协议。
收集真实性能数据,验证这个实验性协议是否有效。

为了达到降低目标,减少页面加载时间的目标,SPDY 引入了一个新的二进制分帧数据层,以实现多向请求和响应、优先次序、最小化及消除不必要的网络延迟,目的是更有效地利用底层 TCP 连接。
1.6、HTTP/2.0
时间来到 2015 年,HTTP/2.0 问世。先来介绍一下 HTTP/2.0 的特点吧:

使用二进制分帧层
多路复用
数据流优先级
服务端推送
头部压缩

2、http 原理详解
HTTP 协议是构建在 TCP/IP 协议之上的,是 TCP/IP 协议的一个子集,所以要理解 HTTP 协议,有必要先了解下 TCP/IP 协议相关的知识。
2.1 TCP/IP 协议
TCP/IP 协议族是由一个四层协议组成的系统,这四层分别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
分层的好处是把各个相对独立的功能解耦,层与层之间通过规定好的接口来通信。如果以后需要修改或者重写某一个层的实现,只要接口保持不变也不会影响到其他层的功能。接下来,我们将会介绍各个层的主要作用。1) 应用层应用层一般是我们编写的应用程序,其决定了向用户提供的应用服务。应用层可以通过系统调用与传输层进行通信。处于应用层的协议非常多,比如: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和我们本章讨论的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等。2) 传输层传输层通过系统调用向应用层提供处于网络连接中的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功能。在传输层有两个性质不同的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和 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3) 网络层网络层用来处理在网络上流动的数据包,数据包是网络传输的最小数据单位。该层规定了通过怎样的路径(传输路线)到达对方计算机,并把数据包传输给对方。IP 协议 4) 链路层链路层用来处理连接网络的硬件部分,包括控制操作系统、硬件设备驱动、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络适配器)以及光纤等物理可见部分。硬件上的范畴均在链路层的作用范围之内。
数据包封装上层协议数据是如何转变为下层协议数据的呢?这是通过封装(encapsulate)来实现的。应用程序数据在发送到物理网络之前,会沿着协议栈从上往下传递。每层协议都将在上层协议数据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头部信息(链路层还会加上尾部信息),以为实现该层功能提供必要的信息. 发送端发送数据时,数据会从上层传输到下层,且每经过一层都会被打上该层的头部信息。而接收端接收数据时,数据会从下层传输到上层,传输前会把下层的头部信息删除.
由于下层协议的头部信息对上层协议是没有实际的用途,所以在下层协议传输数据给上层协议的时候会把该层的头部信息去掉,这个封装过程对于上层协议来说是完全透明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应用层只需要关心应用服务的实现,而不用管底层的实现。
TCP 三次握手从上面的介绍可知,传输层协议主要有两个:TCP 协议和 UDP 协议。TCP 协议相对于 UDP 协议的特点是:TCP 协议提供面向连接、字节流和可靠的传输。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带有 SYN 标志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然后进入 SYN_SEND 状态,等待服务端的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端接收到客户端的 SYN 报文段后,需要发送 ACK 信息对这个 SYN 报文段进行确认。同时,还要发送自己的 SYN 请求信息。服务端会将上述的信息放到一个报文段(SYN+ACK 报文段)中,一并发送给客户端,此时服务端将会进入 SYN_RECV 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接收到服务端的 SYN+ACK 报文段后,会想服务端发送 ACK 确认报文段,这个报文段发送完毕后,客户端和服务端都进入 ESTABLISHED 状态,完成 TCP 三次握手。

当三次握手完成后,TCP 协议会为连接双方维持连接状态。为了保证数据传输成功,接收端在接收到数据包后必须发送 ACK 报文作为确认。如果在指定的时间内(这个时间称为重新发送超时时间),发送端没有接收到接收端的 ACK 报文,那么就会重发超时的数据。
2.2、DNS 域名解析
当你在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 https://juejin.im 后会发生什么,大家在心中肯定是有一个大概的,这里我将 DNS 域名解析 这个步骤详细的讲一遍。在讲概念之前我先放上一张经典的图文供大家思考一分钟。查找域名对应的 IP 地址的具体过程

浏览器搜索自己的 DNS 缓存(浏览器维护一张域名与 IP 地址的对应表);如果没有命中,进入下一步;
搜索操作系统中的 DNS 缓存;如果没有命中,进入下一步;
搜索操作系统的 hosts 文件(Windows 环境下,维护一张域名与 IP 地址的对应表);如果没有命中,进入下一步;

列表项目

操作系统将域名发送至 LDNS(本地区域名服务器),LDNS 查询自己的 DNS 缓存(一般命中率在 80% 左右),查找成功则返回结果,失败则发起一个迭代 DNS 解析请求:
LDNS 向 Root Name Server(根域名服务器,如 com、net、im 等的顶级域名服务器的地址)发起请求,此处,Root Name Server 返回 im 域的顶级域名服务器的地址;
LDNS 向 im 域的顶级域名服务器发起请求,返回 juejin.im 域名服务器地址;
LDNS 向 juejin.im 域名服务器发起请求,得到 juejin.im 的 IP 地址;
LDNS 将得到的 IP 地址返回给操作系统,同时自己也将 IP 地址缓存起来;操作系统将 IP 地址返回给浏览器,同时自己也将 IP 地址缓存起来。

http 工作的简单过程

地址解析:这一步比较重要的是上面的 DNS 解析
封装 HTTP 请求数据包:把以上部分结合本机自己的信息,封装成一个 HTTP 请求数据包
封装成 TCP 包,建立 TCP 连接(TCP 的三次握手)
客户机发送请求命令
服务器响应
服务器关闭 TCP 连接

2.3、http 请求方法
一些常见的 http 请求方法。

GET:用于获取数据
POST:用于将实体提交到指定的资源,通常导致状态或服务器上的副作用的更改
HEAD:与 GET 请求的响应相同的响应,但没有响应体
PUT:用于创建或更新指定资源
DELETE:删除指定的资源

关于 get 与 post 的一些区别。可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面试经典之 http 中 get 与 post 的区别
2.4、http 缓存
http 很重要的一点还有他的缓存机制。关于这部分的内容可以看一下我之前的文章浏览器缓存看这一篇就够了。这里就不在赘述了。
2.5、状态码
这里主要讲一些常用的状态码
1、301 永久转移当你想换域名的时候,就可以使用 301,如之前的域名叫 www.renfed.com,后来换了一个新域名 fed.renren.com,希望用户访问老域名的时候能够自动跳转到新的域名,那么就可以使用 nginx 返回 301: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www.renfed.com;
root /home/fed/wordpress;
return 301 https://fed.renren.com$request_uri;
}
浏览器收到 301 之后,就会自动跳转了。搜索引擎在爬的时候如果发现是 301,在若干天之后它会把之前收录的网页的域名给换了。
还有一个场景,如果希望访问 http 的时候自动跳转到 https 也是可以用 301,因为如果直接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域名然后按回车,前面没有带 https,那么是默认的 http 协议,这个时候我们希望用户能够访问安全的 https 的,不要访问 http 的,所以要做一个重定向,也可以使用 301,如: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fed.renren.com;

if ($scheme != “https”) {
return 301 https://$host$request_uri;
}
}

2、302 Found 资源暂时转移很多短链接跳转长链接就是使用的 302,如下图所示:3、304 Not Modified 没有修改这个主要在上面的缓存哪里出现的比较多。如果服务器没有修改。就会使用浏览器的缓存。
4、400 Bad Request 请求无效当必要参数缺失、参数格式不对时,后端通常会返回 400,如下图所示:
5、403 Forbidden 拒绝服务服务能够理解你的请求,包括传参正确,但是拒绝提供服务。例如,服务允许直接访问静态文件,但是不允许访问某个目录:否则,别人对你服务器上的文件就一览无遗了。403 和 401 的区别在于,401 是没有认证,没有登陆验证之类的错误。
6、500 内部服务器错误如业务代码出现了异常没有捕获,被 tomcat 捕获了,就会返回 500 错误:如:数据库字段长度限制为 30 个字符,如果没有判断直接插入一条 31 个字符的记录,就会导致数据库抛异常,如果异常没有捕获处理,就直接返回 500。
当服务彻底挂了,连返回都没有的时候,那么就是 502 了。
7、502 Bad Gateway 网关错误这种情况是因为 nginx 收到请求,但是请求没有打过去,可能是因为业务服务挂了,或者是打过去的端口号写错了
8、504 Gateway Timeout 网关超时通常是因为服务处理请求太久,导致超时,如 PHP 服务默认的请求响应最长处理时间为 30s,如果超过 30s,将会挂掉,返回 504,如下图所示:
2.6、HTTP 的基本优化
影响一个 HTTP 网络请求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带宽和延迟。

带宽如果说我们还停留在拨号上网的阶段,带宽可能会成为一个比较严重影响请求的问题,但是现在网络基础建设已经使得带宽得到极大的提升,我们不再会担心由带宽而影响网速,那么就只剩下延迟了。
延迟 1、浏览器阻塞(HOL blocking):浏览器会因为一些原因阻塞请求。浏览器对于同一个域名,同时只能有 4 个连接(这个根据浏览器内核不同可能会有所差异),超过浏览器最大连接数限制,后续请求就会被阻塞。2、DNS 查询(DNS Lookup):浏览器需要知道目标服务器的 IP 才能建立连接。将域名解析为 IP 的这个系统就是 DNS。这个通常可以利用 DNS 缓存结果来达到减少这个时间的目的。3、建立连接(Initial connection):HTTP 是基于 TCP 协议的,浏览器最快也要在第三次握手时才能捎带 HTTP 请求报文,达到真正的建立连接,但是这些连接无法复用会导致每次请求都经历三次握手和慢启动。三次握手在高延迟的场景下影响较明显,慢启动则对文件类大请求影响较大

http 的发展也就是在不断地优化这些方向上的问题。
3、http1.1
HTTP1.0 最早在网页中使用是在 1996 年,那个时候只是使用一些较为简单的网页上和网络请求上,而 HTTP1.1 则在 1999 年才开始广泛应用于现在的各大浏览器网络请求中,同时 HTTP1.1 也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 HTTP 协议。主要区别主要体现在:

缓存处理,在 HTTP1.0 中主要使用 header 里的 If-Modified-Since,Expires 来做为缓存判断的标准,HTTP1.1 则引入了更多的缓存控制策略例如 Entity tag,If-Unmodified-Since, If-Match, If-None-Match 等更多可供选择的缓存头来控制缓存策略。

带宽优化及网络连接的使用,HTTP1.0 中,存在一些浪费带宽的现象,例如客户端只是需要某个对象的一部分,而服务器却将整个对象送过来了,并且不支持断点续传功能,HTTP1.1 则在请求头引入了 range 头域,它允许只请求资源的某个部分,即返回码是 206(Partial Content),这样就方便了开发者自由的选择以便于充分利用带宽和连接。

错误通知的管理,在 HTTP1.1 中新增了 24 个错误状态响应码,如 409(Conflict)表示请求的资源与资源的当前状态发生冲突;410(Gone)表示服务器上的某个资源被永久性的删除。

Host 头处理,在 HTTP1.0 中认为每台服务器都绑定一个唯一的 IP 地址,因此,请求消息中的 URL 并没有传递主机名(hostname)。但随着虚拟主机技术的发展,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可以存在多个虚拟主机(Multi-homed Web Servers),并且它们共享一个 IP 地址。HTTP1.1 的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都应支持 Host 头域,且请求消息中如果没有 Host 头域会报告一个错误(400 Bad Request)。

长连接,HTTP 1.1 支持长连接(PersistentConnection)和请求的流水线(Pipelining)处理,在一个 TCP 连接上可以传送多个 HTTP 请求和响应,减少了建立和关闭连接的消耗和延迟,在 HTTP1.1 中默认开启 Connection:keep-alive,一定程度上弥补了 HTTP1.0 每次请求都要创建连接的缺点。

虽然 HTTP/1.1 已经优化了很多点,作为一个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协议版本,已经能够满足很多网络需求,但是随着网页变得越来越复杂,甚至演变成为独立的应用,HTTP/1.1 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在传输数据时,每次都要重新建立连接,对移动端特别不友好
传输内容是明文,不够安全
header 内容过大,每次请求 header 变化不大,造成浪费
keep-alive 给服务端带来性能压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HTTPS 和 SPDY 应运而生。

4、HTTPS
HTTPS 是以安全为目标的 HTTP 通道,简单讲是 HTTP 的安全版,即 HTTP 下加入 SSL 层,HTTPS 的安全基础是 SSL,因此加密的详细内容就需要 SSL。

HTTPS 协议需要到 CA 申请证书,一般免费证书很少,需要交费。
HTTP 协议运行在 TCP 之上,所有传输的内容都是明文,HTTPS 运行在 SSL/TLS 之上,SSL/TLS 运行在 TCP 之上,所有传输的内容都经过加密的。
HTTP 和 HTTPS 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连接方式,用的端口也不一样,前者是 80,后者是 443。
HTTPS 可以有效的防止运营商劫持,解决了防劫持的一个大问题。

5、SPDY:HTTP1.x 的优化
2012 年 google 如一声惊雷提出了 SPDY 的方案,优化了 HTTP1.X 的请求延迟,解决了 HTTP1.X 的安全性,具体如下:

降低延迟,针对 HTTP 高延迟的问题,SPDY 优雅的采取了多路复用(multiplexing)。多路复用通过多个请求 stream 共享一个 tcp 连接的方式,解决了 HOL blocking 的问题,降低了延迟同时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

请求优先级(request prioritization)。多路复用带来一个新的问题是,在连接共享的基础之上有可能会导致关键请求被阻塞。SPDY 允许给每个 request 设置优先级,这样重要的请求就会优先得到响应。比如浏览器加载首页,首页的 html 内容应该优先展示,之后才是各种静态资源文件,脚本文件等加载,这样可以保证用户能第一时间看到网页内容。

header 压缩。前面提到 HTTP1.x 的 header 很多时候都是重复多余的。选择合适的压缩算法可以减小包的大小和数量。

基于 HTTPS 的加密协议传输,大大提高了传输数据的可靠性。

服务端推送(server push),采用了 SPDY 的网页,例如我的网页有一个 sytle.css 的请求,在客户端收到 sytle.css 数据的同时,服务端会将 sytle.js 的文件推送给客户端,当客户端再次尝试获取 sytle.js 时就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获取到,不用再发请求了。

SPDY 构成图:
SPDY 位于 HTTP 之下,TCP 和 SSL 之上,这样可以轻松兼容老版本的 HTTP 协议 (将 HTTP1.x 的内容封装成一种新的 frame 格式),同时可以使用已有的 SSL 功能。
6、HTTP2.0
HTTP2.0 可以说是 SPDY 的升级版(其实原本也是基于 SPDY 设计的),但是,HTTP2.0 跟 SPDY 仍有不同的地方,如下:HTTP2.0 和 SPDY 的区别:

HTTP2.0 支持明文 HTTP 传输,而 SPDY 强制使用 HTTPS
HTTP2.0 消息头的压缩算法采用 HPACK,而非 SPDY 采用的 DEFLATE

HTTP/2 新特性
6.1、二进制传输
HTTP/2 采用二进制格式传输数据,而非 HTTP 1.x 的文本格式,二进制协议解析起来更高效。HTTP / 1 的请求和响应报文,都是由起始行,首部和实体正文(可选)组成,各部分之间以文本换行符分隔。HTTP/2 将请求和响应数据分割为更小的帧,并且它们采用二进制编码。
接下来我们介绍几个重要的概念:

流:流是连接中的一个虚拟信道,可以承载双向的消息;每个流都有一个唯一的整数标识符(1、2…N);
消息:是指逻辑上的 HTTP 消息,比如请求、响应等,由一或多个帧组成。
帧:HTTP 2.0 通信的最小单位,每个帧包含帧首部,至少也会标识出当前帧所属的流,承载着特定类型的数据,如 HTTP 首部、负荷,等等

HTTP/2 中,同域名下所有通信都在单个连接上完成,该连接可以承载任意数量的双向数据流。每个数据流都以消息的形式发送,而消息又由一个或多个帧组成。多个帧之间可以乱序发送,根据帧首部的流标识可以重新组装。
6.2、多路复用
在 HTTP/2 中引入了多路复用的技术。多路复用很好的解决了浏览器限制同一个域名下的请求数量的问题,同时也接更容易实现全速传输,毕竟新开一个 TCP 连接都需要慢慢提升传输速度。
在 HTTP/2 中,有了二进制分帧之后,HTTP /2 不再依赖 TCP 链接去实现多流并行了,在 HTTP/ 2 中:

同域名下所有通信都在单个连接上完成。
单个连接可以承载任意数量的双向数据流。
数据流以消息的形式发送,而消息又由一个或多个帧组成,多个帧之间可以乱序发送,因为根据帧首部的流标识可以重新组装。

这一特性,使性能有了极大提升:

同个域名只需要占用一个 TCP 连接,使用一个连接并行发送多个请求和响应, 消除了因多个 TCP 连接而带来的延时和内存消耗。
并行交错地发送多个请求,请求之间互不影响。
并行交错地发送多个响应,响应之间互不干扰。
在 HTTP/ 2 中,每个请求都可以带一个 31bit 的优先值,0 表示最高优先级,数值越大优先级越低。有了这个优先值,客户端和服务器就可以在处理不同的流时采取不同的策略,以最优的方式发送流、消息和帧。

如上图所示,多路复用的技术可以只通过一个 TCP 连接就可以传输所有的请求数据。
6.3、Header 压缩
在 HTTP/1 中,我们使用文本的形式传输 header,在 header 携带 cookie 的情况下,可能每次都需要重复传输几百到几千的字节。
为了减少这块的资源消耗并提升性能,HTTP/ 2 对这些首部采取了压缩策略:

HTTP/ 2 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使用“首部表”来跟踪和存储之前发送的键-值对,对于相同的数据,不再通过每次请求和响应发送;
首部表在 HTTP/ 2 的连接存续期内始终存在,由客户端和服务器共同渐进地更新;
每个新的首部键-值对要么被追加到当前表的末尾,要么替换表中之前的值

例如下图中的两个请求,请求一发送了所有的头部字段,第二个请求则只需要发送差异数据,这样可以减少冗余数据,降低开销
6.4、服务端推送(Server Push)
Server Push 即服务端能通过 push 的方式将客户端需要的内容预先推送过去,也叫“cache push”。
可以想象以下情况,某些资源客户端是一定会请求的,这时就可以采取服务端 push 的技术,提前给客户端推送必要的资源,这样就可以相对减少一点延迟时间。当然在浏览器兼容的情况下你也可以使用 prefetch。
例如服务端可以主动把 JS 和 CSS 文件推送给客户端,而不需要客户端解析 HTML 时再发送这些请求。
服务端可以主动推送,客户端也有权利选择是否接收。如果服务端推送的资源已经被浏览器缓存过,浏览器可以通过发送 RST_STREAM 帧来拒收。主动推送也遵守同源策略,换句话说,服务器不能随便将第三方资源推送给客户端,而必须是经过双方确认才行。
后续更多文章将在我的 github 第一时间发布,欢迎关注。
参考

HTTP 协议详解
前端词典】进阶必备的网络基础
我知道的 HTTP 请求
一文读懂 HTTP/2 及 HTTP/ 3 特性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