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开发如何做好本地接口模拟
之前有写过一篇 本地化接口模拟、前后端并行开发,讲到过本地接口模拟,但不太细致。这次细细的说说本地接口模拟。
1. 有什么好处
本地接口模拟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使前后端项目解耦,前端更专注于开发,减少线上调试,以此提升开发效率。
2. 有哪些途径
本地接口模拟一般分为工具层面和代码层面。
3. 工具层面
就工具层面而言,一般是由项目的构建工具提供的功能。比如,当我们用 webpack-dev-server、webpack-dev-middleware + browser-sync 等工具时,就可以向工具里添加本地接口模拟功能。
注:这里不讲解工具如 webpack-dev-server、webpack-dev-middleware + browser-sync 等的用法,如有需要,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
下面以 webpack-dev-server 为例进行讲解,其他工具类似。
3.1 静态文件
最简单的,我们可以用静态 json 文件做本地接口模拟功能。
|– / # 项目根目录
|– mock/ # 模拟数据目录(可以自定义)
|– 1.json
|– 2.json
|– …
|– … # 其他文件
然后用 webpack-dev-server 以项目根目录为基地址来开启本地开发调试,在页面中就可以这样访问:
fetch(‘/mock/1.json’); // 访问 1.json
fetch(‘/mock/2.json’); // 访问 2.json
# 可以将 fetch 换成其他请求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访问项目中所有的文件,不光是 json 文件,其他的如 html、js、css 之类的文本文件、如图片之类的二进制文件也可以访问。另外,只要文件有更新,刷新浏览器页面就可以重新获取新的文件,没有缓存。
因为本地接口模拟功能主要是针对的返回值为 json 格式的异步请求,所以这种方式主要用 json 文件。
这种方式是最简单、快捷、使用难度最低的方式。
3.2 动态注册接口
使用静态文件做本地接口模拟功能主要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静态文件只能以 get 方法访问
输入数据是静态的,不能做运算、循环、判断等,也不能根据请求参数做出不同的响应
本地接口名与服务器上的接口名不一样,这就比较麻烦了,每次上线到服务器的时候都得改接口名
所以,多数情况下,都会采用动态注册接口的方式做本地接口模拟功能。
这种方式是用 js 文件编写一系列的 路由 => 响应 映射,然后动态的把定义好的接口注册到工具实例中。
目录结构:
|– / # 项目根目录
|– mock/ # 模拟数据目录(可以自定义)
|– user.js
|– home.js
|– …
|– … # 其他文件
示例 mock 文件的写法(可以自定规范,下面只是演示):
# mock/user.js
module.exports = {
‘GET /user/profile’: {…}, // 直接返回一个对象
‘POST /user/update’: (req, res) => {…}, // 根据 `req, res` 的自定义响应
…
};
# mock/home.js
const mockjs = require(‘mockjs’);
module.exports = {
‘GET /home/list’: mockjs.mock({// 用 mockjs 辅助生成假数据
‘list|1-10’: [{‘id|+1’: 1}],
}),
};
注:
上面的写法只是示例,可以自定规范、书写格式等
可以用 mockjs 库来帮助生成假数据
webpack-dev-server 的相关配置:
# webpack.config.js
const beforeDevServer = app => {
// 在这里读取 mock 目录下的所有文件,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格式,载入动态接口
// 比如:
app.get(‘/user/profile’, function(req, res) {
res.json({…}); // 返回文件中定义的 `GET /user/profile` 的值
});
app.post(‘/user/update’, function(req, res) {
handle(req, res); // handle:文件中定义的 `POST /user/update` 的自定义处理函数
});
…
};
module.exports = {
//…
devServer: {
before: beforeDevServer,
}
};
然后用 webpack-dev-server 开启本地开发调试,在页面中就可以这样访问:
fetch(‘/user/profile’); // 访问 /user/profile
fetch(‘/user/update’, {method: ‘post’, body: { …}});
// 访问 /user/update
fetch(‘/home/list’); // 访问 /home/list
# 可以将 fetch 换成其他请求方式
一般来说,我们还会用上 chokidar 来监听 mock 目录下的文件变动,来更新路由及其响应,以此能够做到每次访问到的都是最新的资源(因为 node 针对某个模块只会加载一次)。
const chokidar = require(‘chokidar’);
const watcher = chokidar.watch(‘./mock’);
watcher.on(‘change’, path => {
// 先清除模块缓存,保证加载最新的资源
if (require.cache[path]) delete require.cache[path];
const mapObj = require(path);
// 接下来把映射对象 mapObj 重新映射到 app 中
…
});
这种方式比较复杂,尤其是对项目搭建者要求比较高,需要对相关工具有深入的了解,好在社区已经有封装好的工具:roadhog。
但这种方式对使用者是很棒的,因为能够完全模拟服务器接口,包括接口名、HTTP 方法、参数、返回值等,所以同样的代码既可以在本地运行,也可以在服务器上运行。
所以,这也是比较推荐的方式。
注:上面的代码只是演示构建过程,并不保证可以运行
3.3 使用代理
这种方式是把本地模拟文件写在另一个单独项目里,然后使用使用代理的方式,访问模拟接口。
mock 项目(以 koa 为例):
const Koa = require(‘koa’);
const Router = require(‘koa-router’);
const app = new Koa();
const router = new Router();
router.get(‘/api/user/profile’, (ctx, next) => {
ctx.body = {…};
});
router.post(‘/api/user/update’, (ctx, next) => {
// …
});
app
.use(router.routes())
.use(router.allowedMethods());
app.listen(3000);
app 应用项目:
webpack-dev-server 的相关配置:
# webpack.config.js
module.exports = {
//…
devServer: {
proxy: {
‘/api’: ‘http://localhost:3000’ // 把所有 `/api` 开头的接口都代理到 `mock` 项目中
}
}
};
然后用 webpack-dev-server 开启本地开发调试,在页面中就可以这样访问:
fetch(‘/api/user/profile’); // 访问 mock 项目的 /api/user/profile
fetch(‘/api/user/update’, {method: ‘post’, body: { …}});
// 访问 mock 项目的 /api/user/update
# 可以将 fetch 换成其他请求方式
一般来说,我们还会用上 nodemon 来监听 mock 项目中的文件变动,自动重启 mock 应用程序,以此能够做到每次访问到的都是最新的资源(因为 node 针对某个模块只会加载一次)。
nodemon app.js
这种方式可以统一管理多个项目的数据模拟文件,多个项目可以共享一些模拟数据。
3.4 线上接口模拟
有些时候,当我们在产品环境的时候(在线上)也可能想用模拟数据(比如 APP、微信小程序、用于演示的 web 应用等),或者需要一个线上的地方来统一管理模拟数据时,就需要线上接口模拟了。
线上接口模拟拥有完备的 UI 操作界面,可以添加多个用户、多个团队、多个仓库,可以生成为每一个请求参数添加类型限定、描述,为响应数据字段添加描述等。
因为是在线上的模拟数据,所以在任何地方都可用,不管是本地开发,还是线上调试、演示,都是可用的。
比较有名的线上接口模拟工具有:
easy-mock:线上演示地址 https://easy-mock.com/
RAP / rap2-delos + rap2-dolores:阿里出品,线上演示地址 http://rap2.taobao.org/
3.4.1 easy-mock
环境需求:Node.js (>= v8.9) & MongoDB (>= v3.4) & Redis(>= v4.0)
安装步骤请参考官方的文档 easy-mock#quick-start
easy-mock 主要提供了以下的一些功能:
支持接口代理
支持快捷键操作
支持协同编辑
支持团队项目
支持 RESTful
支持 Swagger | OpenAPI Specification (1.2 & 2.0 & 3.0)
基于 Swagger 快速创建项目
支持显示接口入参与返回值
支持显示实体类
支持灵活性与扩展性更高的响应式数据开发
支持自定义响应配置(例:status/headers/cookies)
支持 Mock.js 语法
支持 restc 方式的接口预览
3.4.2 RAP / rap2-delos + rap2-dolores
环境需求:Node.js (>= v8.9) & MySQL (>= v5.7) & Redis(>= v4.0)
RAP 目前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的 RAP 已经被官方废弃了,建议用第二个版本。
RAP2 分成了两个包:
rap2-delos:后端数据 API 服务器
rap2-dolores:前端静态资源
RAP2 的安装步骤要麻烦一些,rap2-delos 可以参考官方文档 rap2-delos# 部署、非官方 rap2-delos 部署文档,rap2-dolores 可以参考官方文档 rap2-dolores#deployment- 部署。
RAP2 提供了与 easy-mock 类似的功能,但比 easy-mock 要更强大一些,当然也要复杂一些,比如:
对请求参数支持更完备,比如 headers、query params、body params
对响应数据支持更完备,比如可以为每个字段添加描述、限定类型等
3.4.3 两者之间比较
RAP2 比 easy-mock 要更强大一些,但也要复杂一些,所以追求功能完备的可以用 RAP2,追求简单快捷的可以用 easy-mock。
4. 代码层面
从上面可以看出,除了第二种方式 动态注册接口 之外,其他的方式都不能做到完全模拟服务器环境,至少服务器接口地址与本地模拟地址不一样,这就有一个问题:每次上线前都得改成服务器地址。
另外,前端与后端对接的过程中也总是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
前端传的参数与后端所需的参数难以保持一致:比如分页,前端定的 page、从 1 开始,后端定的 pageNum、从 0 开始
前端需要的数据与后端返回的数据相差很大,需要对返回的数据做处理
后端可能更改字段名或者数据类型,导致前端要查找、并更新相应的代码
一种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是对应用进行分层、把异步请求进行隔离封装。
我一般会用 see-fetch、see-ajax 对异步请求进行隔离封装。
注:see-fetch 是对 window.fetch 的封装,see-ajax 是对 XMLHttpRequest 对象的封装。
4.1 以 see-fetch 为例进行说明:
可以在代码中设置多个内部环境,然后针对不同的外部环境设置不同的内部环境(如:本地环境、线上环境等),这样就可以做到不改代码,只改一个环境值。
如果搭配 define-plugin,连环境值都不需要改,直接由 define-plugin 在运行的过程中指定。
import seeFetch from ‘see-fetch’;
seeFetch.setEnv(0/1/2/3);
seeFetch.setEnv(__SEE_ENV__); // __SEE_ENV__ 由 define-plugin 运行中指定
配置一个异步请求:
seeFetch.config(name, { // 定义一个名为 name 的异步请求(下面的配置可以是多环境,每个环境可以设置不同的值)
method, // 当前请求使用什么 http 方法
stringify,
settings,
url, // 当前请求 url 地址
req, // 请求参数键名的映射,比如 `page => pageNum`
pre, // 操作请求参数,比如 page 从 1 开始改成从 0 开始
refactor, // 重构响应数据,如字段重命名、类型转换等
post, // 操作响应数据,以把数据转换成自己所需要的数据
implement, // 自定义请求,比如后端返回一个模板字符串,而不是接口
});
发起访问:
seeFetch(name, params).then(result => {
// 这里的 result 是经过格式化后的最终数据
});
从上面可以看出:一个请求的不确定性都被封装到了配置中,不管是接口地址更新、前端请求参数与后端不一致、后端响应数据与前端所需的差异很大等,都可以在配置中进行操作,而丝毫不需要改其他地方的代码。
这样,如果后端接口有什么改动的,只需要找到配置文件进行更新,而不用在项目中找哪里使用了这个接口。
如此,既能很好的使用本地数据模拟,也可以从容应对后端接口的改动,便能事半功倍。
后续
更多博客,查看 https://github.com/senntyou/blogs
作者:深予之 (@senntyou)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 - 非商用 - 非衍生 - 保持署名(创意共享 3.0 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