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亚松 原文:http://www.xuyasong.com/?p=1921
监控系统的历史悠久,是一个很成熟的方向,而 Prometheus 作为新生代的开源监控系统,慢慢成为了云原生体系的事实标准,也证明了其设计很受欢迎。
本文主要分享在 Prometheus 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思考,如果你对 K8S 监控体系或 Prometheus 的设计还不太了解,可以先看下容器监控系列。
几点原则:
- 监控是基础设施,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不要只朝着大而全去做,尤其是不必要的指标采集,浪费人力和存储资源(To B 商业产品例外)。
- 需要处理的告警才发出来,发出来的告警必须得到处理。
- 简单的架构就是最好的架构,业务系统都挂了,监控也不能挂。Google Sre 里面也说避免使用 Magic 系统,例如机器学习报警阈值、自动修复之类。这一点见仁见智吧,感觉很多公司都在搞智能 AI 运维。
一、版本的选择
Prometheus 当前最新版本为 2.16,Prometheus 还在不断迭代,因此尽量用最新版,1.X 版本就不用考虑了。
2.16 版本上有一套实验 UI,可以查看 TSDB 的状态,包括 Top 10 的 Label、Metric.
二、Prometheus 的局限
- Prometheus 是基于 Metric 的监控,不适用于日志(Logs)、事件(Event)、调用链(Tracing)。
- Prometheus 默认是 Pull 模型,合理规划你的网络,尽量不要转发。
- 对于集群化和水平扩展,官方和社区都没有银弹,需要合理选择 Federate、Cortex、Thanos 等方案。
- 监控系统一般情况下可用性大于一致性,容忍部分副本数据丢失,保证查询请求成功。这个后面说 Thanos 去重的时候会提到。
- Prometheus 不一定保证数据准确,这里的不准确一是指 rate、histogram_quantile 等函数会做统计和推断,产生一些反直觉的结果,这个后面会详细展开。二来查询范围过长要做降采样,势必会造成数据精度丢失,不过这是时序数据的特点,也是不同于日志系统的地方。
三、K8S 集群中常用的 exporter
Prometheus 属于 CNCF 项目,拥有完整的开源生态,与 Zabbix 这种传统 agent 监控不同,它提供了丰富的 exporter 来满足你的各种需求。你可以在这里看到官方、非官方的 exporter。如果还是没满足你的需求,你还可以自己编写 exporter,简单方便、自由开放,这是优点。
但是过于开放就会带来选型、试错成本。之前只需要在 zabbix agent 里面几行配置就能完成的事,现在你会需要很多 exporter 搭配才能完成。还要对所有 exporter 维护、监控。尤其是升级 exporter 版本时,很痛苦。非官方 exporter 还会有不少 bug。这是使用上的不足,当然也是 Prometheus 的设计原则。
K8S 生态的组件都会提供 /metric 接口以提供自监控,这里列下我们正在使用的:
- cadvisor: 集成在 Kubelet 中。
- kubelet: 10255 为非认证端口,10250 为认证端口。
- apiserver: 6443 端口,关心请求数、延迟等。
- scheduler: 10251 端口。
- controller-manager: 10252 端口。
- etcd: 如 etcd 写入读取延迟、存储容量等。
- docker: 需要开启 experimental 实验特性,配置 metrics-addr,如容器创建耗时等指标。
- kube-proxy: 默认 127 暴露,10249 端口。外部采集时可以修改为 0.0.0.0 监听,会暴露:写入 iptables 规则的耗时等指标。
- kube-state-metrics: K8S 官方项目,采集 pod、deployment 等资源的元信息。
- node-exporter: Prometheus 官方项目,采集机器指标如 CPU、内存、磁盘。
- blackbox_exporter: Prometheus 官方项目,网络探测,dns、ping、http 监控
- process-exporter: 采集进程指标
- nvidia exporter: 我们有 gpu 任务,需要 gpu 数据监控
- node-problem-detector: 即 npd,准确的说不是 exporter,但也会监测机器状态,上报节点异常打 taint
- 应用层 exporter: mysql、nginx、mq 等,看业务需求。
还有各种场景下的自定义 exporter,如日志提取后面会再做介绍。
四、K8S 核心组件监控与 Grafana 面板
k8s 集群运行中需要关注核心组件的状态、性能。如 kubelet、apiserver 等,基于上面提到的 exporter 的指标,可以在 Grafana 中绘制如下图表:
模板可以参考 dashboards-for-kubernetes-administrators,根据运行情况不断调整报警阈值。
这里提一下 Grafana 虽然支持了 templates 能力,可以很方便地做多级下拉框选择,但是不支持 templates 模式下配置报警规则,相关 issue
官方对这个功能解释了一堆,可最新版本仍然没有支持。借用 issue 的一句话吐槽下:
It would be grate to add templates support in alerts. Otherwise the feature looks useless a bit.
五、采集组件 All IN One
Prometheus 体系中 Exporter 都是独立的,每个组件各司其职,如机器资源用 Node-Exporter,Gpu 有 Nvidia Exporter 等等。但是 Exporter 越多,运维压力越大,尤其是对 Agent 做资源控制、版本升级。我们尝试对一些 Exporter 进行组合,方案有二:
- 通过主进程拉起 N 个 Exporter 进程,仍然可以跟着社区版本做更新、bug fix。
- 用 Telegraf 来支持各种类型的 Input,N 合 1。
另外,Node-Exporter 不支持进程监控,可以加一个 Process-Exporter,也可以用上边提到的 Telegraf,使用 procstat 的 input 来采集进程指标。
六、合理选择黄金指标
采集的指标有很多,我们应该关注哪些?Google 在“Sre Handbook”中提出了“四个黄金信号”:延迟、流量、错误数、饱和度。实际操作中可以使用 Use 或 Red 方法作为指导,Use 用于资源,Red 用于服务。
- Use 方法:Utilization、Saturation、Errors。如 Cadvisor 数据
- Red 方法:Rate、Errors、Duration。如 Apiserver 性能指标
Prometheus 采集中常见的服务分三种:
- 在线服务:如 Web 服务、数据库等,一般关心请求速率,延迟和错误率即 RED 方法
- 离线服务:如日志处理、消息队列等,一般关注队列数量、进行中的数量,处理速度以及发生的错误即 Use 方法
- 批处理任务:和离线任务很像,但是离线任务是长期运行的,批处理任务是按计划运行的,如持续集成就是批处理任务,对应 K8S 中的 job 或 cronjob,一般关注所花的时间、错误数等,因为运行周期短,很可能还没采集到就运行结束了,所以一般使用 Pushgateway,改拉为推。
对 Use 和 Red 的实际示例可以参考容器监控实践—K8S 常用指标分析这篇文章。
七、K8S 1.16 中 Cadvisor 的指标兼容问题
在 K8S 1.16 版本,Cadvisor 的指标去掉了 pod_Name 和 container_name 的 label,替换为了 pod 和 container。如果你之前用这两个 label 做查询或者 Grafana 绘图,需要更改下 Sql 了。因为我们一直支持多个 K8S 版本,就通过 relabel 配置继续保留了原来的 **_name。
metric_relabel_configs: - source_labels: [container\]
regex: (.+)
target_label: container_name
replacement: $1
action: replace
- source_labels: [pod]
regex: (.+)
target_label: pod_name
replacement: $1
action: replace
注意要用 metric_relabel_configs,不是 relabel_configs,采集后做的 replace。
八、Prometheus 采集外部 K8S 集群、多集群
Prometheus 如果部署在 K8S 集群内采集是很方便的,用官方给的 Yaml 就可以,但我们因为权限和网络需要部署在集群外,二进制运行,采集多个 K8S 集群。
以 Pod 方式运行在集群内是不需要证书的(In-Cluster 模式),但集群外需要声明 token 之类的证书,并替换 address,即使用 Apiserver Proxy 采集,以 Cadvisor 采集为例,Job 配置为:
- job_name: cluster-cadvisor
honor_timestamps: true
scrape_interval: 30s
scrape_timeout: 10s
metrics_path: /metrics
scheme: https
kubernetes_sd_configs:
- api_server: https://xx:6443
role: node
bearer_token_file: token/cluster.token
tls_config:
insecure_skip_verify: true
bearer_token_file: token/cluster.token
tls_config:
insecure_skip_verify: true
relabel_configs:
- separator: ;
regex: __meta_kubernetes_node_label_(.+)
replacement: $1
action: labelmap
- separator: ;
regex: (.*)
target_label: __address__
replacement: xx:6443
action: replace
- source_labels: [__meta_kubernetes_node_name]
separator: ;
regex: (.+)
target_label: __metrics_path__
replacement: /api/v1/nodes/${1}/proxy/metrics/cadvisor
action: replace
metric_relabel_configs:
- source_labels: [container]
separator: ;
regex: (.+)
target_label: container_name
replacement: $1
action: replace
- source_labels: [pod]
separator: ;
regex: (.+)
target_label: pod_name
replacement: $1
action: replace
bearer_token_file 需要提前生成,这个参考官方文档即可。记得 base64 解码。
对于 cadvisor 来说,__metrics_path__
可以转换为/api/v1/nodes/{1}/proxy/metrics/cadvisor
,代表 Apiserver proxy 到 Kubelet,如果网络能通,其实也可以直接把 Kubelet 的 10255 作为 target,可以直接写为:{1}:10255/metrics/cadvisor,代表直接请求 Kubelet,规模大的时候还减轻了 Apiserver 的压力,即服务发现使用 Apiserver,采集不走 Apiserver
因为 cadvisor 是暴露主机端口,配置相对简单,如果是 kube-state-metric 这种 Deployment,以 endpoint 形式暴露,写法应该是:
- job_name: cluster-service-endpoints
honor_timestamps: true
scrape_interval: 30s
scrape_timeout: 10s
metrics_path: /metrics
scheme: https
kubernetes_sd_configs:
- api_server: https://xxx:6443
role: endpoints
bearer_token_file: token/cluster.token
tls_config:
insecure_skip_verify: true
bearer_token_file: token/cluster.token
tls_config:
insecure_skip_verify: true
relabel_configs:
- source_labels: [__meta_kubernetes_service_annotation_prometheus_io_scrape]
separator: ;
regex: "true"
replacement: $1
action: keep
- source_labels: [__meta_kubernetes_service_annotation_prometheus_io_scheme]
separator: ;
regex: (https?)
target_label: __scheme__
replacement: $1
action: replace
- separator: ;
regex: (.*)
target_label: __address__
replacement: xxx:6443
action: replace
- source_labels: [__meta_kubernetes_namespace, __meta_kubernetes_endpoints_name,
__meta_kubernetes_service_annotation_prometheus_io_port]
separator: ;
regex: (.+);(.+);(.*)
target_label: __metrics_path__
replacement: /api/v1/namespaces/${1}/services/${2}:${3}/proxy/metrics
action: replace
- separator: ;
regex: __meta_kubernetes_service_label_(.+)
replacement: $1
action: labelmap
- source_labels: [__meta_kubernetes_namespace]
separator: ;
regex: (.*)
target_label: kubernetes_namespace
replacement: $1
action: replace
- source_labels: [__meta_kubernetes_service_name]
separator: ;
regex: (.*)
target_label: kubernetes_name
replacement: $1
action: replace
对于 endpoint 类型,需要转换 __metrics_path__
为 /api/v1/namespaces/{1}/services/{2}:${3}/proxy/metrics,需要替换 namespace、svc 名称端口等,这里的写法只适合接口为 /metrics 的 exporter,如果你的 exporter 不是 /metrics 接口,需要替换这个路径。或者像我们一样统一约束都使用这个地址。
这里的__meta_kubernetes_service_annotation_prometheus_io_port 来源就是 exporter 部署时写的那个 annotation,大多数文章中只提到 prometheus.io/scrape:‘true’,但也可以定义端口、路径、协议。以方便在采集时做替换处理。
其他的一些 relabel 如 kubernetes_namespace 是为了保留原始信息,方便做 promql 查询时的筛选条件。
如果是多集群,同样的配置多写几遍就可以了,一般一个集群可以配置三类 job:
- role:node 的,包括 cadvisor、node-exporter、kubelet 的 summary、kube-proxy、docker 等指标
- role:endpoint 的,包括 kube-state-metric 以及其他自定义 Exporter
- 普通采集:包括 Etcd、Apiserver 性能指标、进程指标等。
九、GPU 指标的获取
nvidia-smi 可以查看机器上的 GPU 资源,而 Cadvisor 其实暴露了 Metric 来表示容器使用 GPU 情况,
container_accelerator_duty_cycle
container_accelerator_memory_total_bytes
container_accelerator_memory_used_bytes
如果要更详细的 GPU 数据,可以安装 dcgm exporter,不过 K8S 1.13 才能支持。
十、更改 Prometheus 的显示时区
Prometheus 为避免时区混乱,在所有组件中专门使用 Unix Time 和 Utc 进行显示。不支持在配置文件中设置时区,也不能读取本机 /etc/timezone 时区。
其实这个限制是不影响使用的:
- 如果做可视化,Grafana 是可以做时区转换的。
- 如果是调接口,拿到了数据中的时间戳,你想怎么处理都可以。
- 如果因为 Prometheus 自带的 UI 不是本地时间,看着不舒服,2.16 版本的新版 Web UI 已经引入了 Local Timezone 的选项,区别见下图。
- 如果你仍然想改 Prometheus 代码来适应自己的时区,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关于 timezone 的讨论,可以看这个 issue。
十一、如何采集 LB 后面的 RS 的 Metric
假如你有一个负载均衡 LB,但网络上 Prometheus 只能访问到 LB 本身,访问不到后面的 RS,应该如何采集 RS 暴露的 Metric?
- RS 的服务加 Sidecar Proxy,或者本机增加 Proxy 组件,保证 Prometheus 能访问到。
- LB 增加 /backend1 和 /backend2 请求转发到两个单独的后端,再由 Prometheus 访问 LB 采集。
十二、Prometheus 大内存问题
随着规模变大,Prometheus 需要的 CPU 和内存都会升高,内存一般先达到瓶颈,这个时候要么加内存,要么集群分片减少单机指标。这里我们先讨论单机版 Prometheus 的内存问题。
原因:
- Prometheus 的内存消耗主要是因为每隔 2 小时做一个 Block 数据落盘,落盘之前所有数据都在内存里面,因此和采集量有关。
- 加载历史数据时,是从磁盘到内存的,查询范围越大,内存越大。
这里面有一定的优化空间。
- 一些不合理的查询条件也会加大内存,如 Group 或大范围 Rate。
我的指标需要多少内存:
- 作者给了一个计算器,设置指标量、采集间隔之类的,计算 Prometheus 需要的理论内存值:计算公式
以我们的一个 Prometheus Server 为例,本地只保留 2 小时数据,95 万 Series,大概占用的内存如下:
有什么优化方案:
- Sample 数量超过了 200 万,就不要单实例了,做下分片,然后通过 Victoriametrics,Thanos,Trickster 等方案合并数据。
- 评估哪些 Metric 和 Label 占用较多,去掉没用的指标。
2.14 以上可以看 Tsdb 状态
- 查询时尽量避免大范围查询,注意时间范围和 Step 的比例,慎用 Group。
- 如果需要关联查询,先想想能不能通过 Relabel 的方式给原始数据多加个 Label,一条 Sql 能查出来的何必用 Join,时序数据库不是关系数据库。
Prometheus 内存占用分析:
- 通过 pprof 分析:
https://www.robustperception….
- 1.X 版本的内存:
https://www.robustperception….
相关 issue:
- https://groups.google.com/for…:date/prometheus-users/q4oiVGU6Bxo/uifpXVw3CwAJ
- https://github.com/prometheus…
- https://github.com/prometheus…
十三、Prometheus 容量规划
容量规划除了上边说的内存,还有磁盘存储规划,这和你的 Prometheus 的架构方案有关。
- 如果是单机 Prometheus,计算本地磁盘使用量。
- 如果是 Remote-Write,和已有的 Tsdb 共用即可。
- 如果是 Thanos 方案,本地磁盘可以忽略(2H),计算对象存储的大小就行。
Prometheus 每 2 小时将已缓冲在内存中的数据压缩到磁盘上的块中。包括 Chunks、Indexes、Tombstones、Metadata,这些占用了一部分存储空间。一般情况下,Prometheus 中存储的每一个样本大概占用 1 - 2 字节大小(1.7Byte)。可以通过 Promql 来查看每个样本平均占用多少空间:
rate(prometheus_tsdb_compaction_chunk_size_bytes_sum[1h])/ rate(prometheus_tsdb_compaction_chunk_samples_sum[1h]){instance="0.0.0.0:8890", job="prometheus"} 1.252747585939941
如果大致估算本地磁盘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
磁盘大小 = 保留时间 * 每秒获取样本数 * 样本大小
保留时间 (retention_time_seconds) 和样本大小 (bytes_per_sample) 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想减少本地磁盘的容量需求,只能通过减少每秒获取样本数 (ingested_samples_per_second) 的方式。
查看当前每秒获取的样本数:
rate(prometheus_tsdb_head_samples_appended_total[1h])
有两种手段,一是减少时间序列的数量,二是增加采集样本的时间间隔。考虑到 Prometheus 会对时间序列进行压缩,因此减少时间序列的数量效果更明显。
举例说明:
采集频率 30s,机器数量 1000,Metric 种类 6000,1000600026024 约 200 亿,30G 左右磁盘。
只采集需要的指标,如 match[], 或者统计下最常使用的指标,性能最差的指标。
以上磁盘容量并没有把 wal 文件算进去,wal 文件 (Raw Data) 在 Prometheus 官方文档中说明至少会保存 3 个 Write-Ahead Log Files,每一个最大为 128M(实际运行发现数量会更多)。
因为我们使用了 Thanos 的方案,所以本地磁盘只保留 2H 热数据。Wal 每 2 小时生成一份 Block 文件,Block 文件每 2 小时上传对象存储,本地磁盘基本没有压力。
关于 Prometheus 存储机制,可以看这篇。
十四、对 Apiserver 的性能影响
如果你的 Prometheus 使用了 kubernetes_sd_config 做服务发现,请求一般会经过集群的 Apiserver,随着规模的变大,需要评估下对 Apiserver 性能的影响,尤其是 Proxy 失败的时候,会导致 CPU 升高。当然了,如果单 K8S 集群规模太大,一般都是拆分集群,不过随时监测下 Apiserver 的进程变化还是有必要的。
在监控 Cadvisor、Docker、Kube-Proxy 的 Metric 时,我们一开始选择从 Apiserver Proxy 到节点的对应端口,统一设置比较方便,但后来还是改为了直接拉取节点,Apiserver 仅做服务发现。
十五、Rate 的计算逻辑
Prometheus 中的 Counter 类型主要是为了 Rate 而存在的,即计算速率,单纯的 Counter 计数意义不大,因为 Counter 一旦重置,总计数就没有意义了。
Rate 会自动处理 Counter 重置的问题,Counter 一般都是一直变大的,例如一个 Exporter 启动,然后崩溃了。本来以每秒大约 10 的速率递增,但仅运行了半个小时,则速率(x_total [1h])将返回大约每秒 5 的结果。另外,Counter 的任何减少也会被视为 Counter 重置。例如,如果时间序列的值为[5,10,4,6],则将其视为[5,10,14,16]。
Rate 值很少是精确的。由于针对不同目标的抓取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发生抖动,query_range 计算时很少会与抓取时间完美匹配,并且抓取有可能失败。面对这样的挑战,Rate 的设计必须是健壮的。
Rate 并非想要捕获每个增量,因为有时候增量会丢失,例如实例在抓取间隔中挂掉。如果 Counter 的变化速度很慢,例如每小时仅增加几次,则可能会导致【假象】。比如出现一个 Counter 时间序列,值为 100,Rate 就不知道这些增量是现在的值,还是目标已经运行了好几年并且才刚刚开始返回。
建议将 Rate 计算的范围向量的时间至少设为抓取间隔的四倍。这将确保即使抓取速度缓慢,且发生了一次抓取故障,您也始终可以使用两个样本。此类问题在实践中经常出现,因此保持这种弹性非常重要。例如,对于 1 分钟的抓取间隔,您可以使用 4 分钟的 Rate 计算,但是通常将其四舍五入为 5 分钟。
如果 Rate 的时间区间内有数据缺失,他会基于趋势进行推测,比如:
如有错误或其它问题,欢迎小伙伴留言评论、指正。如有帮助,欢迎点赞 + 转发分享。
欢迎大家关注民工哥的公众号:民工哥技术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