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对负载平衡的全面了解
date: 2021-07-10 21:41:24
tags: TCP/IP
对负载平衡服务(LBS)小名入行不多久就始终听闻,起初的工作中,也理解到 软件负载均衡器,如被合入Linux内核的章文嵩的LVS,还有以应用程序模式呈现的HAProxy、KeepAlived,以及更相熟的Nginx 等
也晓得价格昂扬的硬件负载均衡器如F5,A10 (甚至搬运过报废的F5)
但长期以来,也有一些纳闷不解,比方
- 常说的四层负载平衡是不是就是在传输层实现负载平衡?
- 四层负载平衡中常听到的三角传输模式,IP隧道模式,NAT模式,有何区别?哪个性能最好?
- 四层负载平衡性能好,那为何还有如nginx这样名气更大的七层负载平衡的呈现?(Nginx也能够用来做四层代理)
- 负载平衡与反向代理有何异同?
- 转发和代理有何实质不同?
这是几年前记的笔记,显然存有舛误。
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缩略词翻译及扼要释要
通读 凤凰架构--负载平衡一章,可知
- 四层负载平衡 次要工作在第二层和第三层,即 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通过改写 MAC 地址和IP 地址 实现转发)
- “三角传输模式”(Direct Server Return,DSR),是作用于 数据链路层负载平衡,也称“单臂模式”(Single Legged Mode)或者“间接路由”(Direct Routing)。 通过批改申请数据帧中的 MAC 指标地址,让用户本来是发送给负载均衡器的申请的数据帧,被二层交换机依据新的 MAC 指标地址转发到服务器集群中对应的服务器(“实在服务器”)的网卡上。 效率高性能好,但有些场景不能满足
- 网络层负载平衡:IP隧道模式,NAT模式
IP隧道模式:
NAT模式:
在流量压力比拟大的时候,NAT 模式的负载平衡会带来较大的性能损失,比起间接路由和 IP 隧道模式,甚至会呈现数量级上的降落
- 四层负载平衡进行转发,只有一条TCP通道; 七层负载平衡只能进行代理,须要有两条TCP通道
- 七层负载均衡器就属于反向代理中的一种;
- 如果只论网络性能,七层均衡器必定是无论如何比不过四层均衡器的;但其工作在应用层,能够感知应用层通信的具体内容,往往可能做出更理智的决策,玩出更多的花色来。
负载平衡的两大职责是“抉择谁来解决用户申请”和“将用户申请转发过来”。下面讲的都是怎么将用户申请转发过来;
至于抉择哪台应用服务器来解决用户申请(翻牌子),则有很多算法,如下图就是F5的一些抉择算法
B站:一次性讲清楚四层负载平衡中的NAT模式和IP隧道模式
Shadowsocks源码解读——什么是代理?什么是隧道?
NAT模式、路由模式、桥接模式的区别
VLAN是二层技术还是三层技术?
四层负载平衡详解
本文由mdnice多平台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