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性

包通过 导出 机制管制 变量、构造体、函数 等数据可见性。

只有 1 个简略的规定: 首字母大写,可导出,首字母小写,不可导出。 也就是说,Go 的访问控制只有两种模式:

  • 包内可见
  • 全局可见

例子

package hellovar (    privateName string // 只能包内拜访    PublicName  string // 包内,包外都能够拜访)

作用域

词法块 是指由大括号围起来的一个语句序列,比方 for 循环语句块,if/else 判断语句块。
语句块 外部申明的变量对外部不可见,块把申明围起来,决定了它的作用域。

一个程序能够蕴含多个雷同名称的变量,只有这些变量处在不同的 语句块 内。
尽管语法上反对,然而实际中不倡议这样做。

全局变量

全局变量依据 可见行 规定,决定在包内可用还是全局可用。

package mainimport "fmt"var (    number = 1024)func main() {    // 间接拜访全局变量    fmt.Printf("number = %d\n", number)    // 循环内拜访全局变量    for i := 0; i < 1; i++ {        fmt.Printf("number = %d\n", number)    }}// $ go run main.go// 输入如下 /**  number = 1024  number = 1024*/

局部变量

不同的层级作用域

外层定义的变量在内层能够应用,内层定义的变量外层不能够应用
常见的 if, for 等都是不同的代码块, 每个代码块组成了一个层级。

package mainfunc main() {    number := 1024    if number > 0 { // 第 1 层        for i := 0; i < 10; i++ { // 第 2 层            if i > 5 { // 第 3 层                for j := 0; j < 10; j++ { // 第 4 层                }            }        }    }}

如上代码组成了 4 个层级,其中:

  • 变量 number 在每个层级都能够应用
  • 变量 i 只在第 2 层级, 第 3 层级能够应用
  • 变量 j 只在第 4 层级能够应用

内层变量笼罩外层变量

如果在内层和外层块都存在雷同名称的变量,那么内层变量会笼罩外层变量。

package mainimport "fmt"func main() {    number := 1024    fmt.Printf("number = %d\n", number)    // 循环外部笼罩变量    // 这里只是为了做演示,实际中倡议辨别变量名称    for i := 0; i < 1; i++ {        number := 1025        fmt.Printf("number = %d\n", number)    }}// $ go run main.go// 输入如下 /**  number = 1024  number = 1025*/

小结

为了节俭篇幅,本小结所有的申明均以变量为例子,所有规定同样实用于常量、构造体、函数等其余申明。

reference

  1. Go 圣经

分割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