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构造就是指程序逻辑到底怎么执行,进而言之,程序执行逻辑的程序。家喻户晓,程序整体都是自上由下执行的,但有的时候,又不仅仅是从上往下执行那么简略,大体上,Go lang程序的流程控制结构一共有三种:程序构造,抉择构造,循环构造。程序构造:从上向下,逐行执行;抉择构造:条件满足,某些代码才会执行,0-1次;循环构造:条件满足,某些代码会被重复的执行屡次,0-N次

抉择构造之条件判断if/else

市面上的语言都有if/else逻辑,逻辑非常简单,只有满足条件,就会执行条件代码块的逻辑:

if 布尔表达式 {     /* 在布尔表达式为 true 时执行 */  }    if 布尔表达式 {     /* 在布尔表达式为 true 时执行 */  } else {    /* 在布尔表达式为 false 时执行 */  }    if 布尔表达式1 {     /* 在布尔表达式1为 true 时执行 */  } else if 布尔表达式2{     /* 在布尔表达式1为 false ,布尔表达式2为true时执行 */  } else{     /* 在下面两个布尔表达式都为false时,执行*/  }

具体逻辑: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var a int = 1        /* 应用 if 语句判断布尔表达式 */      if a < 20 {          /* 如果条件为 true 则执行以下语句 */          fmt.Printf("a 小于 20\n")      }      fmt.Printf("a 的值为 : %d\n", a)  }

程序返回:

a 小于 20  a 的值为 : 1

须要留神的是,条件变量类型要统一能力比拟。

除此之外,if还能够在判断之前执行逻辑: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ain() {      if num := 10; num%2 == 0 { //checks if number is even          fmt.Println(num, "is even")      } else {          fmt.Println(num, "is odd")      }  } 

程序返回:

10 is even

也就是说,当判断变量num对2取余是否等于0之前,咱们能够先给num进行赋值操作。

同时if/else也反对多分支判断: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ain() {      score := 88      if score >= 90 {          fmt.Println("问题等级为A")      } else if score >= 80 {          fmt.Println("问题等级为B")      } else if score >= 70 {          fmt.Println("问题等级为C")      } else if score >= 60 {          fmt.Println("问题等级为D")      } else {          fmt.Println("问题等级为E 问题不及格")      }  }

程序返回:

问题等级为B

这里程序依据变量的值而抉择执行不同的分支代码,但须要留神的是,Go lang对于 { 和 } 的地位有严格的要求,它要求 else if (或 else ) 和两边的花括号,必须在同一行。即便在 { 和 } 之间只有一条语句,这两个花括号也是不能省略的。

抉择构造之抉择判断switch

switch关键字是一个条件语句,它计算表达式并将其与可能匹配的列表进行比拟,并依据匹配执行代码块。它能够被了解为用一种普适的形式来写多个if else判断子句。

switch 语句用于基于不同条件执行不同动作,每一个 case 分支都是惟一的,从上直下逐个测试,直到匹配为止。 switch 语句执行的过程从上至下,直到找到匹配项,匹配项前面也不须要再加break。

说白了就是,每一个case都默认主动break,执行完了一个,switch逻辑也就完结了,不会程序执行别的case,然而能够应用fallthrough强制执行前面的case代码: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 定义局部变量 */      var grade string = "B"      var marks int = 40        switch marks {      case 90:          grade = "A"      case 80:          grade = "B"      case 50, 60, 70:          grade = "C" //case 后能够由多个数值      default:          grade = "D"      }        switch {      case grade == "A":          fmt.Printf("A\n")      case grade == "B", grade == "C":          fmt.Printf("B\n")      case grade == "D":          fmt.Printf("D\n")      case grade == "F":          fmt.Printf("F\n")      default:          fmt.Printf("low\n")      }      fmt.Printf("你的等级是 %s\n", grade)  }  

程序返回:

D  你的等级是 D

这里咱们先通过switch对marks变量进行值判断,在case分支里赋值grade变量,随后又在switch逻辑中对grade做恒等判断,而后输入。

假如须要贯通后续的case,就增加fallthrough关键字: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ain() {      switch x := 5; x {      default:          fmt.Println(x)      case 5:          x += 10          fmt.Println(x)          fallthrough      case 6:          x += 20          fmt.Println(x)        }    }

这里首先进入case5逻辑,x通过运算后变为15,随后贯通进入下一个逻辑,x += 20 逻辑,变为35。

程序返回:

15  35

须要留神的是,fallthrough应该是某个case的最初一行。如果它呈现在两头的某个中央,编译器就会抛出谬误。

循环构造之遍历for

for关键字能够用来反复执行某一段代码,在Python中,遍历形式有三种:for 、 while 和 do while 。然而Go lang只为咱们提供了一种:for: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ain() {      num := 1      for num < 3 {          fmt.Println(num)          num++      }    }

程序返回:

1  2

这里是但条件循环,如果满足条件,for代码块的逻辑会重置执行。

咱们还能够为遍历增加额定的表达式逻辑,比方初始化控制变量,在整个循环生命周期内,只执行一次;设置循环管制条件,该表达式值为 true 时循环,值为 false 时完结循环;每次循环完都会执行此表达式,能够利用其让控制变量增量或减量: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ain() {      for num := 0; num < 4; num++ {          fmt.Println(num)      }    }

程序返回:

0  1  2  3

须要留神的是,在for关键字中申明的变量,也只在for的代码块中无效,因为和Python不同,go lang有严格的块作用域限度。

在 Go lang中遍历一个可迭代的对象个别应用 for-range 语句实现,其中 range 前面能够接数组、切片、字符串等, range 会返回两个值,第一个是索引值,第二个是数据值: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ain() {        str := "123456789"      for index, value := range str {          fmt.Printf("index %d, value %c\n", index, value)      }    }

程序返回:

index 0, value 1  index 1, value 2  index 2, value 3  index 3, value 4  index 4, value 5  index 5, value 6  index 6, value 7  index 7, value 8  index 8, value 9

如果for关键字前面没有表单式,就是死循环: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ain() {        num := 1        for {            fmt.Println(num)          num++            if num > 3 {              break          }        }    }

程序返回:

1  2  3

是的,咱们当然能够应用break关键字来中断循环。

但须要留神的是,break只能终端以后循环,不能终端内部循环: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 定义局部变量 */      var i, j int      for i = 2; i < 10; i++ {          for j = 2; j <= (i / j); j++ {              if i%j == 0 {                  break // 如果发现因子,则不是素数              }          }          if j > (i / j) {              fmt.Printf("%d  是素数\n", i)          }      }  }

程序返回:

2  是素数  3  是素数  5  是素数  7  是素数

和Python一样,Go lang也具备continue关键字,continue 语句用来跳出 for 循环中的以后循环: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for num := 1; num <= 10; num++ {          if num%2 == 0 {              continue          }          fmt.Println(num)      }    }

程序返回:

1  3  5  7  9

在 continue 语句后的所有的 for 循环语句都不会在本次循环中执行,执行完 continue 语句后将会继续执行一下次循环。这样咱们就能够跳过偶数,间接打印出 10 以内的奇数。

goto 无条件跳转

应用goto关键字能够间接跳到下一步要执行的标签代码: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for x := 0; x < 10; x++ {            for y := 0; y < 10; y++ {                if y == 2 {                  // 跳转到标签                  goto breakHere              }            }      }        // 手动返回, 防止执行进入标签      return        // 标签  breakHere:      fmt.Println("done")  }

程序返回:

done

须要留神的是,goto关键字与标签之间不能有变量申明,否则编译谬误。

结语

和Python和Ruby相比,整体上,在流程构造管制环节,Go lang体现出了极大的克服,语法上删繁就简, 把动静语言那些俯首听命的语法糖压抑成行文工整的诗,这样的益处是对初学者极为敌对,没有太多标准须要记忆,大道至简,大巧不工。咱们能够吐槽它没有while或者是do while,亦或者是lambda表达式等能够炫技的资本,但,那又如何呢?就像乔帮主在聚贤庄力战群雄,大杀四方,所倚重的不过是一套普普通通的太祖长拳,Go lang亦如此,求实胜过炫技,简略未必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