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2-3点我须要占用测试环境联调我的项目,大家不要公布喔!”
看到群里的音讯我心田一阵苦恼,因为公司应用的是微服务架构并将其部署在了Kubernetes集群上,因而团队负责开发的服务是整个微服务架构其中的一环,整个零碎的失常运行须要依赖微服务零碎中的上下游服务,这导致每每到了发新版本的窗口期,大家都开始占用测试环境联调测试本人开发的性能,导致排队应用测试环境的状况。
明天是发版日,我也须要将本人的性能公布至测试环境验证性能是否正确,有人占用测试环境的话会导致我无奈随便测试与修复性能,排队应用测试环境会影响我的公布效率,到时候又要被产品经理吐槽上线慢了:(
“那我安顿在3-4点” 团队里另一名工程师在群里说。
看到测试环境的应用工夫一直被挤压,我也顾不上是否需真要用一个小时,连忙在群里喊“我预期5点开PR合并代码,所以4-5点我要测试一下,用好了会告诉大家。”
想必各位应用微服务架构的同仁和我有一样的困扰,那就是“集成测试联调真的太他丫厌恶了!”,尤其一到发新版本的窗口期,测试环境几乎犹如网红餐厅,大排长龙,各个性能都要测,只能乖乖等。很多公司和我在的这家企业一样,只有一套测试环境,一到发版前各个我的项目工夫都很紧,全挤一起。尤其当初麻利开发迭代周期越来越短,测试也越来越频繁,测试环境着实是不够用啊。
于是我去找了找目前有没有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计划,发现有一些工具链能够解决这个排队耗时问题,比方TeamCode新推出的微服务集成测试工具KubeOrbit,帮忙团队高效测试微服务。
我关上他发来的产品文档,发现此工具容许我在公司测试环境的Kubernetes集群中定义基准环境:
$ kubectl label deployment your-deployment version=base
我还能够基于基准环境创立不同的测试通道,比方测试环境1和测试环境2:
# Create a test env with name v1$ kubectl label deployment your-deployment-v1 version=v1# Create a test env with name v2$ kubectl label deployment your-deployment-v1 version=v2
将本人的服务退出指标测试环境
apiVersion: network.kubeorbit.io/v1alpha1kind: ServiceRoutemetadata: name: serviceroute-sample namespace: sample-namespacespec: name: pod-svc # Add your service to the test env named with v1 by defining trafficRoutes trafficRoutes: routes: - name: v1 labels: version: v1 headers: version: exact: v1 default: version: base
部署到指标测试环境中
kubectl apply -f /path/to/your/serviceroute.yaml
应用体验总结
KubeOrbit工具次要有如下三种性能:在微服务测试环境内创立测试通道,这样就能够取得一个独自稳固的集成测试环境;把须要测试的微服务增加至测试通道中,将它们与其余不同版本的微服务隔离开来;在发动微服务申请的时候指定测试通道,KubeOrbit会将其转发至你所指定的测试通道。这些性能刚好解决了我和团队耗时排队测试的窘境,满足了团队测试的需要:
- 团队外部并行开发与联调测试的需要,大家无需再争抢应用测试环境
- 按时交付我的项目的需要,防止了因为测试环境不够导致我的项目延期的状况
咱们无需调整已有的技术栈和架构,KubeOrbit会适配现有的微服务,还可能隔离不同测试通道之间的通信。然而在产品的应用过程中,我发现还须要有较多的人工操作,减少了这个工具的应用门槛。如果可能把这些流程自动化,会给用户体验带来较大幅度的晋升。刚好从公众号得悉产品在GitHub全副开源的音讯,我也打算好好钻研一下,继续关注这个我的项目和平台,心愿将来有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