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宝玉 原文:https://zhuanlan.zhihu.com/p/...

前言

我始终认为Code Review(代码审查)是软件开发中的最佳实际之一,能够无效进步整体代码品质,及时发现代码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包含像Google、微软这些公司,Code Review都是根本要求,代码合并之前必须要有人审查通过才行。

然而对于我察看到的大部分软件开发团队来说,认真做Code Review的很少,有的流于形式,有的可能基本就没有Code Review的环节,代码品质只依赖于预先的测试。也有些团队想做好代码审查,但不晓得怎么做比拟好。网上对于如何做Code Review的文章曾经有很多了,这里我联合本人的一些教训,也总结整顿了一下Code Review的最佳实际,心愿能对大家做好Code Review有所帮忙。

Code Review有什么益处?

很多团队或集体不做Code Review,本源还是不感觉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件,不感觉有什么益处。这个问题要从几个角度来看。

首先是团队常识共享的角度

一个开发团队中,程度有高有低,每个人偏重的畛域也有不同。怎么让高水平的帮忙新人成长?怎么让大家都对本人偏重畛域之外的常识放弃理解?怎么能有人到职后其他人能疾速接手?这些都是团队管理者关怀的问题。而代码审查,就是一个很好的常识共享的形式。通过代码审查,高手能够间接指出老手代码中的问题,老手能够马上从高手的反馈中学习到好的实际,失去更快的成长;通过代码审查,前端也能够去学习后端的代码,做功能模块A的能够去理解功能模块B的。可能有些高手感觉给老手代码审查浪费时间,本人也没播种。其实不然,新人成长了,就能够更多的帮高手分担沉重的工作;代码审查中花工夫,就少一些帮新人填坑擦屁股的工夫;良好的沟通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帮忙其他人成长,都是技术转治理或技术上更上一层楼必不可少的能力,而通过代码审查能够无效的去练习这些方面的能力。

而后是代码品质的角度

事实中的我的项目总是人手缺进度紧,所以被压缩的往往就是自动化测试和代码审查,后果影响代码品质,欠下技术债权,最初还是要加倍偿还。也有人寄希望于开发后的人工测试,然而对于代码品质来说,很多问题通过测试是测试不进去的,只能通过代码审查。比如说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比方代码的构造,比方一些特定条件才触发的死循环、逻辑算法谬误,还有一些平安上的破绽也更容易通过代码审查发现和预防。也有人感觉本人程度高就不须要代码审查了。对于高手来说,让他人审查本人的代码,能够让其他人学习到好的实际;在让其他人审查的同时,在给他人阐明本人代码的时候,也等于本人对本人的代码进行了一次审查。这其实就跟咱们上学时做数学题一样,真正能拿高分的往往是那些做完后还会认真查看的。

还有团队标准的角度

每个团队都有本人的代码标准,有本人的基于架构设计的开发标准,然而工夫一长,就会发现代码中呈现很多不恪守代码标准的状况,有很多绕过架构设计的代码。比方难以了解和不标准的命名,比方三层架构外面UI层绕过业务逻辑层间接调用数据拜访层代码。
如果这些违反标准的代码被纠正的晚了,前面再要批改就老本很高了,而且团队的标准也会缓缓的形同虚设。通过代码审查,就能够及时的去发现和纠正这些问题,保障团队标准的执行。对于代码审查的益处,还有很多,也不一一列举。还是心愿能意识到Code Review和写自动化测试一样,都是属于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工作,在下面投入一点点工夫,将来会播种代码品质,会节约整体的开发工夫。

该怎么做?

当初很多人都曾经无意识到Code Review的重要性了,只是苦于不晓得如何去实际,不晓得怎么样算是好的Code Review实际。

把Code Review作为开发流程的必选项而不是可选项

在很早以前,我就尝试过将代码审查作为代码流程的一部分,但只是一个可选项,没有Code Review也能够把代码合并到master。这样的后果就是想起来才会去做Code Review,去查看的时候曾经有了太多的代码变更,审查起来十分艰难,另外就算审查出问题,也很难得以批改。

咱们当初对代码的审查则是作为开发流程的一个必选项,每次开发新性能或者修复Bug,开一个新的分支,分支要合并到master有两个必要条件:

所有的自动化测试通过
有至多一个人Code Review通过,如果是老手的PR,还必须有资深程序员Code Review通过

这样把Code Review作为开发流程的一个必选项后,就很好的保障了代码在合并之前有过Code Review。而且这样合并前要求代码审查的流程,益处也很显著:

  • 因为每一次合并前都要做代码审查,这样个别一次审查的代码量也不会太大,对于审查者来说压力也不会太大
  • 如果在Code Review时发现问题,被审查者心愿代码能尽快合并,也会踊跃的对审查进去的问题进行批改,不至于对审查后果太过冲突

如果你感觉Code Review难以推广,无妨先尝试着把Code Review变成你开发流程的一个必选项。

把Code Review变成一种开发文化而不仅仅是一种制度

把Code Review 作为开发流程的必选项后,不代表Code Review这件事就能够执行的很好,因为Code Review 的执行,很大部分水平上依赖于审查者的认真审查,以及被审查者的踊跃配合,两者缺一不可!如果仅仅只是当作一个流程制度,那么就可能会流于形式。最终后果就是看起来有Code Review,但没有人认真审查,轻易看下就通过了,或者发现问题也不违心批改。真要把Code Review这件事做好,必须让Code Review变成团队的一种文化,开发人员从心底承受这件事,并认真执行这件事。要造成这样的文化,不那么容易,也没有设想的那么难,比方这些方面能够参考:

  • 首先,得让开发人员意识到Code Review这件事为本人、为团队带来的益处
  • 而后,得要有几个人做好表率作用,楷模的力量很重要
  • 还有,对于管理者来说,你激励什么,往往就会失去什么
  • 最初,像写自动化测试一样,把Code Review要作为开发工作的一部分,给审查者和被审查者都留出专门的工夫去做这件事,不能光想着马儿跑得快又舍不得给马儿吃草

如何造成这样的文化,有心的话,还有很多办法能够尝试。只有真正让大家都认同和践行,才可能去做好Code Review这件事。

一些Code Review的教训技巧

在做好Code Review这件事上,还有一些教训技巧能够参考。

选什么工具辅助做CODE REVIEW?

当初很多源代码管理工具都自带Code Review工具,典型的像Github、Gitlab、微软的Azure DevOps,尤其是像Gitlab,还能够本人在本地搭建环境,依据本人的须要灵便配置。

配合什么样的开发流程比拟好?

像Github Flow这样基于分支开发的流程是特地适宜搭配Code Review的。其实不论什么样的开发流程,关键点在于代码合并到master(骨干)之前,要先做Code Review。

真遇到紧急情况,来不及代码审查怎么办?

尽管原则上,必须要Code Review能力合并,但有时候的确会存在一些紧急情况,比如说线上故障补丁,而又没有其他人在线,那么这种状况下,最好是在工作管理系统中,创立一个Ticket,用来后续跟踪,确保后续补上Code Review,并对Code Review后果有后续的代码更新。

先设计再编码

有些新人发现自己的代码提交PR(Pull Request)后,会收到一堆的Code Review意见,必须要做大量的改变。这多半是因为在开始做之前,没有做好设计,做进去后才发现问题很多。倡议在做一个新性能之前,写一个简略的设计文档,表白分明本人的设计思路,找资深的先帮你做一下设计的审查,发现设计上的问题。设计上没问题了,再着手开发,那么到Review的时候,绝对问题就会少很多。

代码在提交CODE REVIEW之前,作者要本人先REVIEW和测试一遍

我在做代码审查的时候,有时候会发现一些非常明显的问题,有些甚至本人都没有测试过,就等着他人Code Review和测试帮忙发现问题。这种依赖心理无论是对本人还是对团队都是很不负责任的。一个好的开发人员,代码在提交Code Review之前,必定是要本人先Review一遍,把该写的自动化测试代码写上,本人把根本的测试用例跑一遍的。我对于团队提交的PR,有个要求就是要在PR的形容中减少截图或者录屏,就是为了通过截图或者录屏,确保提交PR的人本人是先测试过的。这也是一个无效的辅助伎俩。

PR要小

在做Code Review的时候,如果有大量的文件批改,那么Review起来是很艰难的,但如果PR比拟小,绝对就比拟容易Review,也容易发现代码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所以在提交PR时,PR要小,如果是比拟大的改变,那么最好分批提交,以加重审查者的压力。

对评论进行分级

在做Code Review时,须要针对审查出有问题的代码行增加评论,如果只是评论,有时候对于被审查者比拟难甄别评论所代表的含意,是不是必须要批改。倡议能够对Review的评论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后果能够打上不同的Tag,比如说:

  • [optional]:在评论后面加上一个[optional]标记,示意这个代码行的问题可改可不改
  • [question]:在评论后面加上一个[question]标记,示意对这个代码行不了解,有问题须要问,被审查者须要针对问题进行回复廓清

相似这样的分级能够帮忙被审查者直观理解Review后果,进步Review效率。评论要敌对,防止负面词汇;有说不清楚的问题当面沟通 尽管评论是次要的Code Review沟通形式,但也不要过于依赖,有时候面对面的沟通效率更高,也容易打消误会。另外文明用语,不要用一些负面的词汇。

总结

Code Review是一种十分好的开发实际,如果你还没开始,无妨逐渐实际起来;如果曾经做了成果不好,无妨对照一下,看有没有把Code Review作为开发流程的必选项而不是可选项?有没有把Code Review变成一种开发文化而不仅仅是一种制度?

逆锋起笔是一个专一于程序员圈子的技术平台,你能够播种最新技术动静最新内测资格BAT等大厂大佬的教训增长本身学习材料职业路线等等,微信搜寻逆锋起笔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