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 全称:open shortest pass first,开放式最短门路优先协定
- 类型:高级路由协定中的链路状态型路由协定
- 传递信息的办法:通过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即路由连贯状态通告,其中携带了拓扑信息和路由信息(与间隔矢量型路由协定的本质区别)
更新形式:触发更新(网络稳固状况下不发任何信息,网络结构变动时再更新)+30分钟链路状态刷新(序列空间)--周期更新+链路刷新
- OSPF采纳此种更新形式的起因:链路状态型路由协定的算法是将所有路由信息先进行汇总再计算,防止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太长时间造成网络拥塞采纳此更新形式
IGP与BGP的区别是传递路由信息的多少
5.OSPF协定特点:- 反对路由认证
- 反对手工汇总:1.2.4类LSA无奈汇总(拓扑信息无奈汇总)
- 反对区域划分
- OSPF协定比拟耗费设施资源,一个路由器上最多反对31个OSPF过程
二、OSPF如何传递路由信息
OSPF传递拓扑信息的前提:通过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路由器与路由器之间须要建设街坊关系
-街坊:如果两台路由器之间共享一条公共数据链路(两台路由器两头没有其它路由器,或者两台路由器之间存在虚连贯),并且胜利协商了hello包中所指定的参数,那么它们就成为街坊。- 邻接:如果两个街坊之间须要同步LSDB,那么它们之间须要建设邻接关系。如果两个路由器之间建设了邻接关系,那么它们的LSDB肯定是同步的。LSA只在存在邻接关系的路由器之间传递。
2.OSPF的运算过程: - OSPF建设街坊
- OSPF泛洪LSA
- LSDB进行同步
运行SPF算法:
算法步骤:1.以本人为根计算路由器节点的最短门路树--树干2.计算路由器节点上的网段信息--树叶
算法长处:网络结构稳固
算法毛病:更新量大,占用较多资源
计算方法:将所有路由信息传递到一个DR上进行集中计算,区别于间隔矢量型协定的边传边算,OSPF采纳集中式计算方法
3.DR BDR的选举- 先看接口优先级,范畴0-255,抉择优先级较大的为DR,优先级为0示意放弃选举
- 如果优先级统一,看router-id,抉择router-id较大的作为DR
-router-id的设置形式:
1.手动指定
2.主动选举:有环回先选环回,多个环回选大的,没环回抉择物理接口,如果三个都没有,则没有配置OSPF的必要
3.router-id作用:用于标识本路由器在整个OSPF网络中的唯一性(标识习惯:区别于环回路由,个别模式为91.1.1.1) - 抉择DR/BDR的作用:解决OSPF在多路网络中街坊数量过多以及信息反复传递的问题
- 邻接:如果两个街坊之间须要同步LSDB,那么它们之间须要建设邻接关系。如果两个路由器之间建设了邻接关系,那么它们的LSDB肯定是同步的。LSA只在存在邻接关系的路由器之间传递。
三、OSPF的区域划分
1.划分区域的意义:
- 缩小LSA的数量
- 缩小LSA的流传范畴,升高OSPF协定对硬件的耗费和设施的占用,进步OSPF工作效率
- 划分区域后LSA数量缩小,路由传递效率变高,流传范畴缩小
2.区域的分类:骨干区域area0和非骨干区域area除0以外的任何数字
- 设置两种区域的目标:防环
3.区域的标记:
- 十进制(应用范围广):area+数字
- 相似于IP地址分ABC类
- 路由器辨认时最终都要转回32个二进制应用
4.区域设计准则:菊花型网络结构
- OSPF网络中必须存在惟一的骨干区域area0,单区域除外(不用放心网络成环)
- 非骨干区域必须与骨干区域间接相连
5.OSPF区域中的各种路由器
- BR骨干路由器:路由器中的所有接口都属于骨干区域
- DBR非骨干路由器:路由器中的所有接口都属于非骨干区域
- ABR区域边界路由器:可能产生3类LSA,路由器接口中既有area0又有非area0的路由器
- ASBR自治零碎边界路由器:可能产生5类或7类LSA的路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