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王刚与张帅单干实现。
1月14日音讯,据报道,华为近日对外部组织架构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波及到多位重要高管的任命。其中,最为引发关注的是Cloud&AI升至华为第四大BG。
依据由任正非亲自签发的公司文件来看,侯金龙负责Cloud&AI BG总裁,彭中阳任企业BG总裁,原企业BG总裁阎力大调任B类国家管理部总裁,吴伟涛任公司总干部部副部长,刘宏云增任东南亚地区部总裁。
在此之前,“Cloud&AI产品与服务”在华为外部属于BU部门,但在层级上与3大BG平级。在这次调整之后,Cloud&AI BG成为继运营商BG、企业BG、消费者BG外,华为的第四大BG。
这也同时意味着,阿里、腾讯、百度、华为都将云+AI作为一体化技术策略,并且将云部门降级为团体一级部门(或独立子团体)。
在将来一段期间内,围绕着云的和平将打得更为剧烈。
侯金龙
据理解,郑叶来在数月前曾经实现了职位的变更,由云BU总裁变成云业务总裁,在负责华为云BU总裁之前,他负责IT产品线。郑叶来调任华为云BU之后,侯金龙成为新的IT产品线总裁,继而成为Cloud AI产品与服务总裁。
随着业务降级,侯金龙也成为新的Cloud&AI BG总裁。
为何会有Cloud&AI 的BG化?
在华为,BG是指公司的业务团体,不属于公司职能部门。华为此前始终有运营商BG、企业BG、消费者BG三大BG,每个BG下又分很多个BU,即Business Unit,也就是经营单元。
此前云BU不负责销售,具体的销售散布在运营商BG和企业BG,和运营商单干的云业务,如天翼云就由运营商BG负责,其余企业级的云业务需要就由企业BG负责,云BU和原来的IT产品线定位相似。
以后,华为云面临着简单的内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是:第一,华为云和企业BG的关系稍微简单;第二,华为云被指定位不明确。
企业业务晚期的定位是卖硬件盒子,但客户IT只占总开销很小一部分,并且对价格非常敏感,华为外部调侃本人的产品策略是“me too but cheaper”,这种商业模式简略、粗放,一度让企业BG在华为外部风雨飘摇。
直到2014年,华为企业BG从卖产品和服务转型,成为一个聚焦在ICT基础架构的平台提供商。数据显示,2018年,华为企业BG销售收入靠近110亿美元,其中中国区支出约为500亿元人民币。华为企业业务总裁阎力大此前示意,华为企业业务自2011年成立以来,8年成长了10倍,年均40%增长。
但与运营商BG的2940亿元人民币和消费者BG的3489亿元人民币(2018年数据)相比,差距很大,企业BG没有实现华为下一个增长点的指标。
此外,2018年底,一篇《华为云:服从你心,无问西东》的文章在华为心声社区刷屏。外面提到:近4年来,华为云的“人生目标”变幻莫测,一路从“虚拟化要超过VMware”,到“私有云海内饱和攻打”,到“明确华为云品牌主打自营私有云”,到“公有云不甘示弱状态越做越简单”……看到走了太多太多的弯路……
起初该文有大量华为人的跟帖,最重要的是失去了任正非电邮转发。此前,任正非也屡次在外部邮件中或讲话中强调华为云要“召唤炮火”。
可见,在华为外部,对华为云有较高的期待,并不满足云现有的行业位置。依据Gartner报告,华为云临时排列国内云市场份额第五。
华为给云“踩踩油门”,寻找下一个增长点
在国内,云计算曾经是科技巨头厉兵秣马争相夺食的市场;国内角度来看,亚马逊的云计算业务曾经成为该公司增长最迅猛的支点,称霸全球,微软和谷歌也紧随其后,对云业务不吝资金地鼎力投入。BAT侧给华为的压力不小:
- 1)2018年11月25日,阿里云事业群降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起初钉钉也并入阿里云;
- 2)腾讯通过2018年底的9·30架构调整,成立了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整合腾讯云、互联网+、智慧批发、教育、医疗、平安和LBS等行业解决方案,也被腾讯赋予了新的使命;
- 3)百度在2018年12月也发表了技术体系架构整合,智能云事业部(ACU)降级为智能云事业群组(ACG),起初在2020年1月8日融入百度AI体系,由CTO间接负责。
能够看到,华为云要想成为“寰球五朵云”,长路漫漫,降级改革、装备更多资源,是必须去做的事。
不过,从华为近一年来的问题来看,亦可圈可点
IDC《中国私有云服务市场(2019第一季度)跟踪》报告显示,华为云营收增长超过300%,华为云PaaS市场份额增速靠近700%,在Top5厂商增速排名第一。以IaaS+PaaS整体市场份额维度,华为云市场份额为5.2%,排名第五;单以IaaS维度测算,华为也排在第五。
另外,截止2019年底,华为曾经在20多个行业的500多个生产零碎相干的我的项目中获得冲破,领跑中国市场,服务580+政府与公共事业、10大车企、200+金融客户。
华为BG级业务团体都累赘着营收的工作,此前企业BG曾被认为是下一个增长点,企业BG于2011年成立,先后由徐文伟和阎力大负责,彭中阳是第三任企业BG总裁,之前他的职位为华为公司总干部部部长,不过他更贴近业务的职位是华为中国区总裁,他也是在一线打拼过的干将,将彭中阳置于此职位,显然表明华为心愿企业BG营收实现进一步增长。
增长永远是企业的外围指标,华为运营商BG、消费者BG、企业BG和Cloud&AI BG别离处于不同的境遇。
华为运营商BG增长受行业周期所累,5G才刚刚开始大规模投资,并且华为受到了地缘政治因素影响,短期内运营商BG即便可能扭转营收上涨态势,增长也不会太主观,华为营收大概有一半都来自国外市场,其中运营商BG又是大头。
消费者BG是华为目前的现金牛,有业内人士曾示意,如果不是华为消费者BG做胜利了,华为目前营收其实曾经遇到了天花板。但即便如此,消费者BG或者也不足以让华为赢在将来十年,仅靠终端,华为曾经成为国内第一,增长空间不大,利润率也很难做到苹果的水平,同样受到地缘政治因素影响,消费者BG也不是华为的“救世主”。
企业BG曾被寄予厚望,如前所述,华为企业BG增长很持重,但不算突出,和其余两个BG的营收相比,只有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规模,企业BG是慢生意,华为心愿开辟新市场,并且原来华为云的业务局部放在企业BG,将之进步层级实际上也是把该局部营收划到新BG。
Cloud&AI BG接过增长的工作,云计算是新兴业务,整体市场增长较为可观,人工智能也处于回升曲线,华为和BAT等厂商同台竞争,目前尚不知华为Cloud&AI BG在升格之后,是否会转变策略思路与市场打法,但能够确定的是,Cloud&AI从幕后走到台前,间接面向客户。
一位华为外部人士对雷锋网示意示意,后续还将有调整,BG级别的变动将连续一段时间。
在历史的拐点,华为再一次“开源”,这一次Cloud&AI成为下一个增长点。雷锋网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