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排序可能是所有的算法中最最根底和最最罕用的了。排序是一个十分经典的问题,它以肯定的程序对一个数组(或一个列表)中的项进行从新排序。

排序算法有很多种,每个都有其本身的长处和局限性。

明天咱们来学习最最简略的冒泡排序算法。

冒泡排序的原理

冒泡排序的原理很简略,咱们设想一下一个一个的气泡上浮的过程。

假如咱们有八个数字 29,10,14,37,20,25,44,15 要进行排序。

咱们先用一个动画图来直观的察看一下整个冒泡排序的过程:

排序共进行八轮,每一轮都会做两两比拟,并将较大的元素右移,就像冒泡一下。

一轮完结之后,八个元素中最大的那个元素44将会挪动到最左边。

而后再反复其余的几轮。最终失去一个齐全排序的数组。

也能够这样看:

第一轮是将八个元素中的最大值44替换挪动到最右地位。
第二轮是将八个元素中的次大值37替换挪动到最右地位。
以此类推。

冒泡排序算法的java实现

咱们先看一个最简略的冒泡算法: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    public void doBubbleSort(int[] array){        log.info("排序前的数组为:{}",array);        //外层循环,遍历所有轮数        for(int i=0; i< array.length-1; i++){            //内层循环,两两比拟,选中较大的数字,进行替换            for(int j=0; j<array.length-1; j++){                if(array[j]>array[j+1]){                    //替换两个数字                    int temp = array[j];                    array[j] = array[j+1];                    array[j+1] = temp;                }            }            log.info("第{}轮排序后的数组为:{}", i+1, array);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ay= {29,10,14,37,20,25,44,15};        BubbleSort bubbleSort=new BubbleSort();        bubbleSort.doBubbleSort(array);    }}

这个算法就是两层遍历,外层遍历示意的是进行的轮数。内层遍历示意的是每一轮的排序。

咱们看下输入后果:

冒泡算法的第一次改良

剖析下面的遍历过程,咱们能够发现,第一次排序之后,44曾经放到最左边的地位了,曾经排好序了。

第二次排序之后,37也曾经排好序了。每过一轮,外部循环须要比拟的次数就能够减一。

这就意味着,在外部循环的时候,咱们只须要进行array.length-i-1次比拟就能够了。

批改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BubbleSort1 {    public void doBubbleSort(int[] array){        log.info("排序前的数组为:{}",array);        //外层循环,遍历所有轮数        for(int i=0; i< array.length-1; i++){            //内层循环,两两比拟,选中较大的数字,进行替换, 最初的i个数字曾经排完序了,不须要再进行比拟            for(int j=0; j<array.length-i-1; j++){                if(array[j]>array[j+1]){                    //替换两个数字                    int temp = array[j];                    array[j] = array[j+1];                    array[j+1] = temp;                }            }            log.info("第{}轮排序后的数组为:{}", i+1, array);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ay= {29,10,14,37,20,25,44,15};        BubbleSort1 bubbleSort=new BubbleSort1();        bubbleSort.doBubbleSort(array);    }}

运行后果:

能够看到运行后果其实没什么不同,只不过咱们少做了几次比拟。

冒泡算法的第二次改良

从下面的后果,咱们能够看到实际上第5轮排序过后就曾经排序实现了。然而咱们依然进行了第6,7次排序。

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判断排序是不是曾经实现了呢?

咱们考虑一下,在外部循环中,咱们是进行两两比拟,而后替换地位。

如果在某一次遍历中,没有进行交互,这就意味着排序曾经实现了。

所以咱们能够再引入一个flag来做判断。

public class BubbleSort2 {    public void doBubbleSort(int[] array){        log.info("排序前的数组为:{}",array);        //外层循环,遍历所有轮数        for(int i=0; i< array.length-1; i++){            //增加一个flag,如果这一轮都没有排序,阐明排序曾经完结,能够提前退出            boolean flag=false;            //内层循环,两两比拟,选中较大的数字,进行替换, 最初的i个数字曾经排完序了,不须要再进行比拟            for(int j=0; j<array.length-i-1; j++){                if(array[j]>array[j+1]){                    //替换两个数字                    int temp = array[j];                    array[j] = array[j+1];                    array[j+1] = temp;                    flag = true;                }            }            log.info("第{}轮排序后的数组为:{}", i+1, array);            if(!flag)            {                log.info("本轮未产生排序变动,排序完结");                return;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ay= {29,10,14,37,20,25,44,15};        BubbleSort2 bubbleSort=new BubbleSort2();        bubbleSort.doBubbleSort(array);    }}

运行后果如下:

从后果咱们能够看到少了一轮排序,晋升了速度。

冒泡排序的工夫复杂度

尽管咱们能够在冒泡的时候进行一些性能优化,然而基本上还是要进行嵌套的两次遍历。遍历次数近似的=n*n,所以冒泡排序算法的工夫复杂度是O(n²)。

本文的代码地址:

learn-algorithm

本文已收录于 http://www.flydean.com/algorithm-bubble-sort/

最艰深的解读,最粗浅的干货,最简洁的教程,泛滥你不晓得的小技巧等你来发现!

欢送关注我的公众号:「程序那些事」,懂技术,更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