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应该再多了解些Handler机制

3次阅读

共计 1823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背景介绍
我们在 Android 开发过程中,几乎都离不开线程。但是你对线程的了解有多少呢?它完美运行的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呢?线程间互通暗语,传递信息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Looper、Handler、MessageQueue 究竟在这背后进行了怎样的运作。本期,让我们一起从 Thread 开始,逐步探寻这个完美的线程链背后的秘密。注意,大部分分析在代码中,所以请仔细关注代码哦!
从 Tread 的创建流程开始
在这一个环节,我们将一起一步步的分析 Thread 的创建流程。话不多说,直接代码里看。
线程创建的起始点 init()
// 创建 Thread 的公有构造函数,都调用的都是这个私有的 init()方法。我们看看到底干什么了。
/**
*
* @param 线程组
* @param 就是我们平时接触最多的 Runnable 同学
* @param 指定线程的名称
* @param 指定线程堆栈的大小
*/
private void init(ThreadGroup g, Runnable target, String name, long stackSize) {
// 获取当前正在运行的线程
// 当前正在运行的线程就是该我们要创建的线程的父线程
// 我们要创建的线程会从父线程那继承一些参数过来
// 注意哦,此时仍然是在原来的线程,新线程此时还没有创建的哦!
Thread parent = currentThread();
if (g == null) {
g = parent.getThreadGroup(); // 如果没有指定 ThreadGroup,将获取父线程的 TreadGroup
}

g.addUnstarted(); // 将 ThreadGroup 中的就绪线程计数器增加一。注意,此时线程还并没有被真正加入到 ThreadGroup 中。
this.group = g; // 将 Thread 实例的 group 赋值。从这里开始线程就拥有 ThreadGroup 了。

this.target = target; // 给 Thread 实例设置 Runnable。以后 start()的时候执行的就是它了。
this.priority = parent.getPriority(); // 设置线程的优先权重为父线程的权重
this.daemon = parent.isDaemon(); // 根据父线程是否是守护线程来确定 Thread 实例是否是守护线程。
setName(name); // 设置线程的名称

init2(parent); // 纳尼?又一个初始化,参数还是父线程。不急,稍后在看。

/* Stash the specified stack size in case the VM cares */
this.stackSize = stackSize; // 设置线程的堆栈大小
tid = nextThreadID(); // 线程的 id。这是个静态变量,调用这个方法会自增,然后作为线程的 id。
}
在 Thread 的 init()方法中,比较重要的是会通过一个 currentThread()这样的 native 函数通过底层从虚拟机中获取到当前运行的线程。
所以在 Thread 初始化的时候,仍然是在创建它的线程中。不难猜测出,其实 Java 层的 Thread 只是对底层的封装而已。
第二个 init2()
private void init2(Thread parent) {
this.contextClassLoader = parent.getContextClassLoader(); // 设置 ClassLoader 成员变量
this.inheritedAccessControlContext = AccessController.getContext(); // 设置访问权限控制环境
if (parent.inheritableThreadLocals != null) {
this.inheritableThreadLocals = ThreadLocal.createInheritedMap(// 创建 Thread 实例的 ThreadLoacaleMap。需要用到父线程的 ThreadLocaleMap,目的是为了将父线程中的变量副本拷贝一份到当前线程中。
//ThreadLocaleMap 是一个 Entry 型的数组,Thread 实例会将变量副本保存在这里面。
parent.inheritableThreadLocals);
}
}
至此,我们的 Thread 就初始化完成了,Thread 的几个重要成员变量都赋值了。
启动线程,开车啦!
通常,我们这样了启动一条线程。
Thread threadDemo = new Thread(() -> {

});
threadDemo.start();
那么 start()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不可告人的秘密呢?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让我们一起点进 start()。探寻 start()背后的秘密。
// 如我们所见,这个方法是加了锁的。原因是避免开发者在其它线程调用同一个 Thread 实例的这个方法,从而尽量避免抛出异常。
// 这个方法之所以能够执行我们传入的 Runnable 里的 run()方法,是应为 JVM 调用了 Thread 实例的 run()方法。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start() {
// 检查线程状态是否为 0,为 0 表示是一个新状态,即还没被 start()过。不为 0 就抛出异常。
// 就是说,我们一个 Thread 实例,我们只能调用一次 start()方法。
if (threadStatus != 0)
throw new 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

// 从这里开始才真正的线程加入到 ThreadGroup 组里。再重复一次,前面只是把 nUnstartedThreads 这个计数器进行了增量,并没有添加线程。
// 同时,当线程启动了之后,nUnstartedThreads 计数器会 -1。因为就绪状态的线程少了一条啊!
group.add(this);

started = false;
try {
// 又是个 Native 方法。这里交由 JVM 处理,会调用 Thread 实例的 run()方法。
nativeCreate(this, stackSize, daemon);
started = true;
} finally {
try {
if (!started) {
group.threadStartFailed(this); // 如果没有被启动成功,Thread 将会被移除 ThreadGroup,同时,nUnstartedThreads 计数器又增量 1 了。
}
} catch (Throwable ignore) {

}
}
}
好把,最精华的函数是 nativeCreate(this, stackSize, daemon),会去调用底层的 JNI 函数 Thread_nativeCreate(),进一步的会调用底层的 Thread 类的 Thread::CreateNativeThread()函数。
Thread::CreateNativeThread()函数在 /art/runtime/thread.cc 文件中(注:CoorChice 用的是 6.0.0-r1 的源码)。它会在去创建一个 c /c++ 层的 Thread 对象,并且会关联 Java 层的 Thread 对象(其实就是保存一个 Java 层 Thread 对象的引用而已)。接着,会通过 c /c++ 层的 pthread_create()函数去创建并启动一个新线程。这条代码必须要看看了:
pthread_create_result = pthread_create(&new_pthread, &attr,
Thread::CreateCallback, child_thread);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第三个参数位置的 Thread::CreateCallback,它会返回一个 Java 层 Thread 类的 run()方法指针,在 Linux 层的 pthread 线程创建成功后,将会调用这个 run()方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调用 start()方法后,run()方法会被调用的原因。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其实 Java 的线程 Thread 还是用的 Linux 那一套 pthread 的东西,并且一条线程真正创建并运行在虚拟机中时,是在调用 start()方法之后。所以,如果你创建了一条线程,但是从没调用过它的 start()方法,就不会有条新线程生成,此时的 Thread 对象和主线程里的一个普通对象没什么区别。如果你企图调用 run() 方法去试图启动你的线程,那真是大错特错了!这样不过相当于在主线程中调用了一个 Java 方法而已。
所以,Java 中的线程在 Android 中实际上走的还是 Linux 的 pthread 那一套。
// 没错,就是这么简单!仅仅调用了 Runnable 类型的成员变量 target 的 run()方法。至此,我们需要执行的代码就执行起来了。
// 至于这个 @Overrid 的存在,完全是因为 Thread 本身也是一个 Runnable!就是说,我们的 Thread 也可以作为一个 Runnable 来使用。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if (target != null) {
target.run();
}
}
看,如果不调用 start()方法,你可以把 Thread 当作一个 Handler 去使用!!
public void test_1() {
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 ->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Thread_1”);

Thread thread2 = new Thread(thread1, “Thread_2”);
thread2.start();
}


输出:
Thread_2
几个常见的线程手段(操作)
Thread.sleep()那不可告人的秘密
我们平时使用 Thread.sleep()的频率也比较高,所以我们在一起研究研究 Thread.sleep()被调用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在开始之前,先介绍一个概念——纳秒。1 纳秒 = 十亿分之一秒。可见用它计时将会非常的精准。但是由于设备限制,这个值有时候并不是那么准确,但还是比毫秒的控制粒度小很多。
// 平时我们调用的 Thread.sleep(long)最后调用到这个方法来,后一个陌生一点的参数就是纳秒。
// 你可以在纳秒级控制线程。
public static void sleep(long millis, int nano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下面三个检测毫秒和纳秒的设置是否合法。
if (millis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millis < 0: ” + millis);
}
if (nanos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nanos < 0: ” + nanos);
}
if (nanos > 999999)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nanos > 999999: ” + nanos);
}

if (millis == 0 && nanos == 0) {
if (Thread.interrupted()) {// 当睡眠时间为 0 时,检测线程是否中断,并清除线程的中断状态标记。这是个 Native 的方法。
throw new InterruptedException(); // 如果线程被设置了中断状态为 true 了(调用 Thread.interrupt())。那么他将抛出异常。如果在 catch 住这个异常之后 return 线程,那么线程就停止了。
// 需要注意,在调用了 Thread.sleep()之后,再调用 isInterrupted()得到的结果永远是 False。别忘了 Thread.interrupted()在检测的同时还会清除标记位置哦!
}
return;
}

long start = System.nanoTime(); // 类似 System.currentTimeMillis()。但是获取的是纳秒,可能不准。
long duration = (millis * NANOS_PER_MILLI) + nanos;

Object lock = currentThread().lock; // 获得当前线程的锁。

synchronized (lock) {// 对当前线程的锁对象进行同步操作
while (true) {
sleep(lock, millis, nanos); // 这里又是一个 Native 的方法,并且也会抛出 InterruptedException 异常。
// 据我估计,调用这个函数睡眠的时长是不确定的。

long now = System.nanoTime();
long elapsed = now – start; // 计算线程睡了多久了

if (elapsed >= duration) {// 如果当前睡眠时长,已经满足我们的需求,就退出循环,睡眠结束。
break;
}

duration -= elapsed; // 减去已经睡眠的时间,重新计算需要睡眠的时长。
start = now;
millis = duration / NANOS_PER_MILLI; // 重新计算毫秒部分
nanos = (int) (duration % NANOS_PER_MILLI); // 重新计算微秒部分
}
}
}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使线程休眠的核心方法就是一个 Native 函数 sleep(lock, millis, nanos)。这个 sleep()对应底层的一个 JNI 函数,这个 JNI 函数最终会调用到 c /c++ 中对应的 Thread 的条件变量的 TimedWait()函数。这个条件变量是应该是 Android 中自己定义的条件变量,当然,这里的 TimedWait()函数自然也是 Android 自己实现的。在这个函数里,Android 直接使用了 Linux 的 futex()函数。这个 futex()函数会调用 syscall()函数,通过一种名为【快速用户区互斥锁】的锁去执行锁定的。futex()的效率比 phtread_cond_wait()要高很多。
Android 为了确保休眠的准确性,在这里还使用了一个 while()循环,在每次线程从底层被唤醒后,检查一下是否休眠够了足够的时长。如果不够就让它继续休眠。
同时,需要注意一点,如果线程的 interruted 状态在调用 sleep()方法时被设置为 true,那么在开始休眠循环前会抛出 InterruptedException 异常。
Thread.yield()究竟隐藏了什么?
这个方法是 Native 的。调用这个方法可以提示 cpu,当前线程将放弃目前 cpu 的使用权,和其它线程重新一起争夺新的 cpu 使用权限。当前线程可能再次获得执行,也可能没获得。就酱。
无处不在的 wait()究竟是什么?
大家一定经常见到,不论是哪一个对象的实例,都会在最下面出现几个名为 wait()的方法。等待?它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让我们一起点击去看看。哎哟我去,都是 Native 函数啊。那就看看文档它到底是什么吧。根据文档的描述,wait()配合 notify()和 notifyAll()能够实现线程间通讯,即同步。在线程中调用 wait()必须在同步代码块中调用,否则会抛出 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异常。因为 wait()函数需要释放相应对象的锁。当线程执行到 wait()时,对象会把当前线程放入自己的线程池中,并且释放锁,然后阻塞在这个地方。直到该对象调用了 notify()或者 notifyAll()后,该线程才能重新获得,或者有可能获得对象的锁,然后继续执行后面的语句。呃。。。好吧,在说明一下 notify()和 notifyAll()的区别。
notify()
调用 notify()后,对象会从自己的线程池中 (也就是对该对象调用了 wait() 函数的线程)随机挑选一条线程去唤醒它。也就是一次只能唤醒一条线程。如果在多线程情况下,只调用一次 notify(),那么只有一条线程能被唤醒,其它线程会一直在
notifyAll()
调用 notifyAll()后,对象会唤醒自己的线程池中的所有线程,然后这些线程就会一起抢夺对象的锁。
扒一扒 Looper、Handler、MessageQueue 之间的爱恨情仇
我们可能过去都写过形如这样的代码:
new Thread(()->{


Looper.prepare();
Handler handler = new Handler(){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Message(Message msg) {
super.handleMessage(msg);
}
};
Looper.loop();

}).start()
很多同学知道,在线程中使用 Handler 时 (除了 Android 主线程) 必须把它放在 Looper.prepare()和 Looper.loop()之间。否则会抛出 RuntimeException 异常。但是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扒一扒这其中的内幕。

从 Looper.prepare()开始
当 Looper.prepare()被调用时,发生了什么?
public static void prepare() {
prepare(true); // 最终其实执行的是私有方法 prepare(boolean quitAllowed)中的逻辑
}

private static void prepare(boolean quitAllowed) {
if (sThreadLocal.get() != null) {// 先尝试获取是否已经存在一个 Looper 在当前线程中,如果有就抛个异常。
//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在一个 Thread 中调用两次 Looper.prepare()的原因。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Only one Looper may be created per thread”);
}
sThreadLocal.set(new Looper(quitAllowed)); // 首次调用的话,就创建一个新的 Looper。
}

//Looper 的私有构造函数
private Looper(boolean quitAllowed) {
mQueue = new MessageQueue(quitAllowed); // 创建新的 MessageQueue,稍后在来扒它。
mThread = Thread.currentThread(); // 把当前的线程赋值给 mThread。
}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 Looper.prepare()调用之后发生了什么。但是问题来了!sThreadLocal 是个静态的 ThreadLocal<Looper> 实例 (在 Android 中 ThreadLocal 的范型固定为 Looper)。那么,Looper.prepare() 既然是个静态方法,Looper 是如何确定现在应该和哪一个线程建立绑定关系的呢?我们接着往里扒。来看看 ThreadLocal 的 get()、set()方法。
public void set(T value) {
Thread t = Thread.currentThread(); // 同样先获取到当前的线程
ThreadLocalMap map = getMap(t); // 获取线程的 ThreadLocalMap
if (map != null)
map.set(this, value); // 储存键值对
else
createMap(t, value);
}

public T get() {
Thread t = Thread.currentThread(); // 重点啊!获取到了当前运行的线程。
ThreadLocalMap map = getMap(t); // 取出当前线程的 ThreadLocalMap。这个东西是个重点,前面已经提到过。忘了的同学在前面再看看。
if (map != null) {
ThreadLocalMap.Entry e = map.getEntry(this);
// 可以看出,每条线程的 ThreadLocalMap 中都有一个 <ThreadLocal,Looper> 键值对。绑定关系就是通过这个键值对建立的。
if (e != null)
return (T)e.value;
}
return setInitialValue();
}
ThreadLocal 是 Looper 类中的静态常量,所以它对所有线程来说都是可见的。从上面代码也可以看出,调用 ThreadLocal 的 set/get 方法,实际操作的是 Thread 的 ThreadLocalMap,也就是说每个 Thread 的 ThreadLocalMap 是 Thread 私有的。这样的设计,使得即使在并发的情况下,每个线程都 invoke ThreadLocal 的 get/set 方法,但是由于每个线程实际操作的都是自己的 ThreadLocalMap,互不影响,所以是线程安全的。关于线程的内存你可以在 CoorChice 的这两篇文章中找到点线索:关于线程,还有这些是你需要知道的!:http://www.jianshu.com/p/0d9b66827271,这些是你需要知道的 Android 内存基础:http://www.jianshu.com/p/54241ca3da5c。
思考一下:即然 TheadLocalMap 是每个线程自己持有的,为什么每次使用的是时候不直接取得 Thread 之后,然后再取得它的 ThreadLocalMap 来操作,而是要通过 ThreadLocal 去间接的操作呢?
这样设计主要还是为了将逻辑分离出去,因为实现方案可能会改变。如果以后修改了 ThreadLocalMap 的管理逻辑,只要接口功能没变,Looper 和 Thread 就不会受到影响。而这套逻辑也可以直接拿来给其它方案使用。便于修改,便于复用。
创建 Handler
Handler 可以用来实现线程间的通行。在 Android 中我们在子线程作完数据处理工作时,就常常需要通过 Handler 来通知主线程更新 UI。平时我们都使用 new Handler()来在一个线程中创建 Handler 实例,但是它是如何知道自己应该处理那个线程的任务呢。下面就一起扒一扒 Handler。
public Handler() {
this(null, false);
}

public Handler(Callback callback, boolean async) {// 可以看到,最终调用了这个方法。
if (FIND_POTENTIAL_LEAKS) {
final Class<? extends Handler> klass = getClass();
if ((klass.isAnonymousClass() || klass.isMemberClass() || klass.isLocalClass()) &&
(klass.getModifiers() & Modifier.STATIC) == 0) {
Log.w(TAG, “The following Handler class should be static or leaks might occur: ” +
klass.getCanonicalName());
}
}

mLooper = Looper.myLooper(); // 重点啊!在这里 Handler 和当前 Thread 的 Looper 绑定了。Looper.myLooper()就是从 ThreadLocale 中取出当前线程的 Looper。
if (mLooper == null) {
// 如果子线程中 new Handler()之前没有调用 Looper.prepare(),那么当前线程的 Looper 就还没创建。就会抛出这个异常。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
“Can’t create handler inside thread that has not called Looper.prepare()”);
}
mQueue = mLooper.mQueue; // 赋值 Looper 的 MessageQueue 给 Handler。
mCallback = callback;
mAsynchronous = async;
}

Looper.loop()
我们都知道,在 Handler 创建之后,还需要调用一下 Looper.loop(),不然发送消息到 Handler 没有用!接下来,扒一扒 Looper 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能够把消息准确的送到 Handler 中处理。
public static void loop() {
final Looper me = myLooper(); // 这个方法前面已经提到过了,就是获取到当前线程中的 Looper 对象。
if (me == null) {
// 没有 Looper.prepare()是要报错的!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No Looper; Looper.prepare() wasn’t called on this thread.”);
}
final MessageQueue queue = me.mQueue; // 获取到 Looper 的 MessageQueue 成员变量,这是在 Looper 创建的时候 new 的。

// 这是个 Native 方法,作用就是检测一下当前线程是否属于当前进程。并且会持续跟踪其真实的身份。
// 在 IPC 机制中,这个方法用来清除 IPCThreadState 的 pid 和 uid 信息。并且返回一个身份,便于使用 restoreCallingIdentity()来恢复。
Binder.clearCallingIdentity();
final long ident = Binder.clearCallingIdentity();

for (;;) {// 重点(敲黑板)!这里是个死循环,一直等待抽取消息、发送消息。
Message msg = queue.next(); // 从 MessageQueue 中抽取一条消息。至于怎么取的,我们稍后再看。
if (msg == null) {
// No message indicates that the message queue is quitting.
return;
}

// This must be in a local variable, in case a UI event sets the logger
final Printer logging = me.mLogging;
if (logging != null) {
logging.println(“>>>>> Dispatching to ” + msg.target + ” ” +
msg.callback + “: ” + msg.what);
}

final long traceTag = me.mTraceTag; // 取得 MessageQueue 的跟踪标记
if (traceTag != 0) {
Trace.traceBegin(traceTag, msg.target.getTraceName(msg)); // 开始跟踪本线程的 MessageQueue 中的当前消息,是 Native 的方法。
}
try {
msg.target.dispatchMessage(msg); // 尝试分派消息到和 Message 绑定的 Handler 中
} finally {
if (traceTag != 0) {
Trace.traceEnd(traceTag); // 这个和 Trace.traceBegin()配套使用。
}
}

if (logging != null) {
logging.println(“<<<<< Finished to ” + msg.target + ” ” + msg.callback);
}

final long newIdent = Binder.clearCallingIdentity(); //what?又调用这个 Native 方法了。这里主要是为了再次验证,线程所在的进程是否发生改变。
if (ident != newIdent) {
Log.wtf(TAG, “Thread identity changed from 0x”
+ Long.toHexString(ident) + ” to 0x”
+ Long.toHexString(newIdent) + ” while dispatching to ”
+ msg.target.getClass().getName() + ” ”
+ msg.callback + ” what=” + msg.what);
}

msg.recycleUnchecked(); // 回收释放消息。
}
}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当调用了 Looper.loop()之后,线程就就会被一个 for(;;)死循环阻塞,每次等待 MessageQueue 的 next()方法取出一条 Message 才开始往下继续执行。然后通过 Message 获取到相应的 Handler (就是 target 成员变量),Handler 再通过 dispatchMessage()方法,把 Message 派发到 handleMessage()中处理。
这里需要注意,当线程 loop 起来是时,线程就一直在循环中。就是说 Looper.loop()后面的代码就不能被执行了。想要执行,需要先退出 loop。
Looper myLooper = Looper.myLoop();
myLooper.quit(); // 普通退出方式。
myLooper.quitSafely(); // 安全的退出方式。
现在又产生一个疑问,MessageQueue 的 next()方法是如何阻塞住线程的呢?接下来,扒一扒这个幕后黑手 MessageQueue。
幕后黑手 MessageQueue
MessageQueue 是一个用单链的数据结构来维护消息列表。
Message next() {
// 检查 loop 是否已经为退出状态。mPrt 是 Native 层的 MessageQueue 的地址。通过这个地址可以和 Native 层的 MessageQueue 互动。
final long ptr = mPtr;
if (ptr == 0) {
return null;
}

int pendingIdleHandlerCount = -1;
int nextPollTimeoutMillis = 0; // 时间标记,当且仅当第一次获取消息时才为 0。因为它在死循环外面啊!
for (;;) {
if (nextPollTimeoutMillis != 0) {
Binder.flushPendingCommands();
// 如果不是第一次获取消息,调用 Native 的函数,让虚拟机刷新所有的饿 Binder 命令,确保进程在执行可能阻塞的任务之前,释放之前的对象。
}

// 这是一个 Native 的方法。
nativePollOnce(ptr, nextPollTimeoutMillis);

synchronized (this) {// 锁住 MessageQueue
// 获取当前的系统时间,用于后面和 msg.when 进行比较。
final long now = SystemClock.uptimeMillis();
Message prevMsg = null;
Message msg = mMessages; // 获得当前 MessageQueue 中的第一条消息
if (msg != null && msg.target == null) {

do {
prevMsg = msg;
msg = msg.next;
} while (msg != null && !msg.isAsynchronous());
}
if (msg != null) {
if (now < msg.when) {// 这个判断的意义在于只有到了 Message 应该被发送的时刻才去发送,否则继续循环。
// 计算下一条消息的时间。注意最大就是 Integer.MAX_VALUE。
nextPollTimeoutMillis = (int) Math.min(msg.when – now, Integer.MAX_VALUE);
} else {// 应该发送一条消息了。
// Got a message.
mBlocked = false;
if (prevMsg != null) {
prevMsg.next = msg.next;
} else {
mMessages = msg.next;
}
msg.next = null;
if (DEBUG) Log.v(TAG, “Returning message: ” + msg);
msg.markInUse(); // 转换消息标记为使用过的
return msg; // 返回一条消息给 Looper。
}
} else {
// 如果取到的 Message 为 null,将时间标记设置为 -1。
nextPollTimeoutMillis = -1;
}

// Process the quit message now that all pending messages have been handled.
if (mQuitting) {
dispose();
return null;
}

// If first time idle, then get the number of idlers to run.
// Idle handles only run if the queue is empty or if the first message
// in the queue (possibly a barrier) is due to be handled in the future.
if (pendingIdleHandlerCount < 0
&& (mMessages == null || now < mMessages.when)) {
pendingIdleHandlerCount = mIdleHandlers.size();
}
if (pendingIdleHandlerCount <= 0) {
// No idle handlers to run. Loop and wait some more.
mBlocked = true;
continue;
}

if (mPendingIdleHandlers == null) {
mPendingIdleHandlers = new IdleHandler[Math.max(pendingIdleHandlerCount, 4)];
}
mPendingIdleHandlers = mIdleHandlers.toArray(mPendingIdleHandlers);
}

// Run the idle handlers.
// We only ever reach this code block during the first iteration.
for (int i = 0; i < pendingIdleHandlerCount; i++) {
final IdleHandler idler = mPendingIdleHandlers[i];
mPendingIdleHandlers[i] = null; // release the reference to the handler

boolean keep = false;
try {
keep = idler.queueIdle();
} catch (Throwable t) {
Log.wtf(TAG, “IdleHandler threw exception”, t);
}

if (!keep) {
synchronized (this) {
mIdleHandlers.remove(idler);
}
}
}

// Reset the idle handler count to 0 so we do not run them again.
pendingIdleHandlerCount = 0;

// While calling an idle handler, a new message could have been delivered
// so go back and look again for a pending message without waiting.
nextPollTimeoutMillis = 0;
}
}
可以看到。MessageQueue 在取消息 (调用 next()) 时,会进入一个死循环,直到取出一条 Message 返回。这就是为什么 Looper.loop()会在 queue.next()处等待的原因。
在这个方法中需要注意一个参数 mPtr,它是底层的 MessageQueue 对象的地址。就是说 Android 的 c /c++ 层也有一套与 Java 层对应的 Handler 机制,而我们的 MessageQueue 由于持有了一个底层的引用,自然就成了 Java 层的 Handler 机制和底层的沟通桥梁了。
上面方法中出现了一个 nativePollOnce(ptr, nextPollTimeoutMillis); 函数的调用。线程会被阻塞在这个地方。这个 native 方法会调用到底层的 JNI 函数 android_os_MessageQueue_nativePollOnce(),进一步调用 c /c++ 层的 nativeMessageQueue 的 pollOnce()函数,在这个函数中又会通过本线程在底层的 Looper 的 pollOnce()函数,进而调用 pollInner()函数。在 pollInner()函数中会调用 epoll_wait()函数,这个函数会将线程阻塞在这,直到被超时或者检测到 pipe 中有事件发生。那么阻塞在这怎么唤醒呢,我们下面在说。
那么,一条 Message 是如何添加到 MessageQueue 中呢?要弄明白最后的真相,我们需要调查一下 mHandler.post()这个方法。
Handler 究竟对 Message 做了什么?
Handler 的 post()系列方法,最终调用的都是下面这个方法:
private boolean enqueueMessage(MessageQueue queue, Message msg, long uptimeMillis) {
msg.target = this; // 在这里给 Message 的 target 赋值。
if (mAsynchronous) {
msg.setAsynchronous(true); // 如果是异步,就标记为异步
}
return queue.enqueueMessage(msg, uptimeMillis); // 就是这个方法把 Message 添加到线程的 MessageQueue 中的。
}
接下来就看看 MessageQueue 的 enqueueMessage()作了什么。
boolean enqueueMessage(Message msg, long when) {
if (msg.target == null) {// 没 Handler 调用是会抛异常的啊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Message must have a target.”);
}
if (msg.isInUse()) {// 不能使用一条正在使用中的 Message。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msg + ” This message is already in use.”);
}

synchronized (this) {// 锁住 MessageQueue 再往里添加消息。
if (mQuitting) {// 如果 MessageQueue 被标记为退出,就返回。
IllegalStateException e =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
msg.target + ” sending message to a Handler on a dead thread”);
Log.w(TAG, e.getMessage(), e);
msg.recycle();
return false;
}

msg.markInUse(); // 切换 Message 的使用状态为未使用。
msg.when = when; // 我们设置的延迟发送的时间。
// 经过下面的逻辑,Message 将会被“储存”在 MessageQueue 中。实际上,Message 在 MessageQueue 中的储存方式,
// 是使用 Message.next 逐个向后指向的单链表结构来储存的。比如:A.next = B, B.next = C…
Message p = mMessages; // 尝试获取当前 Message
boolean needWake;
if (p == null || when == 0 || when < p.when) {
// 如果为 null,说明是第一条。
msg.next = p;
mMessages = msg; // 设置当前的 Message 为传入的 Message,也就是作为第一条。
needWake = mBlocked;
} else {

needWake = mBlocked && p.target == null && msg.isAsynchronous();
Message prev;
// 不满足作为第一条 Message 的条件时,通过下面的逐步变换,将它放在最后面。这样便把 Message“储存”到 MessageQueue 中了。
for (;;) {
prev = p;
p = p.next;
if (p == null || when < p.when) {
break;
}
if (needWake && p.isAsynchronous()) {
needWake = false;
}
}
msg.next = p;
prev.next = msg;
}

if (needWake) {
nativeWake(mPtr);
}
}
return true;
}
上一节面 CoorChice 说过,MessageQueue 在 next()方法中会阻塞在 nativePollOnce()这个地方,实际上是阻塞在了底层的 Looper 的 epoll_wait()这个地方等待唤醒呢。看到上面这段代码的最后面没?nativeWake(),赤裸裸的表明就是唤醒。实际上这个 nativeWake()函数表明 pipe 写端有 write 事件发生,从而让 epoll_wait()退出等待。
至此,我们已经揭露了 Looper、Handler、MessageQueue 隐藏的秘密。
另一个疑问?
也许你已经注意到在主线程中可以直接使用 Handler,而不需要 Looper.prepare()和 Looper.loop()。为什么可以做到这样呢?根据之前的分析可以知道,主线程中必然存在 Looper.prepare()和 Looper.loop()。既然如此,为什么主线程没有被 loop()阻塞呢?看一下 ActivityThread 来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 这个 main()方法可以认为是 Android 应用的起点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ooper.prepareMainLooper(); // 主要作用和我们平时调用的 Looper.prepare()差不多

ActivityThread thread = new ActivityThread(); // 创建本类实例
thread.attach(false);

if (sMainThreadHandler == null) {
sMainThreadHandler = thread.getHandler(); // 重点啊!这里取得了处理主线程事物的 Handler。
}

if (false) {
Looper.myLooper().setMessageLogging(new
LogPrinter(Log.DEBUG, “ActivityThread”));
}

// End of event ActivityThreadMain.
Trace.traceEnd(Trace.TRACE_TAG_ACTIVITY_MANAGER);
Looper.loop(); // 开始循环。可以看到,主线程本质上是阻塞的!



}
注意 ActivityThread 并没有继承 Thread,它的 Handler 是继承 Handler 的私有内部类 H.class。在 H.class 的 handleMessage()中,它接受并执行主线程中的各种生命周期状态消息。UI 的 16ms 的绘制也是通过 Handler 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主线程中的所有操作都是在 Looper.prepareMainLooper()和 Looper.loop()之间进行的。进一步说是在主 Handler 中进行的。
总结

Android 中 Thread 在创建时进行初始化,会使用当前线程作为父线程,并继承它的一些配置。
Thread 初始化时会被添加到指定 / 父线程的 ThreadGroup 中进行管理。
Thread 正真启动是一个 native 函数完成的。
在 Android 的线程间通信中,需要先创建 Looper,就是调用 Looper.prepare()。这个过程中会自动依赖当前 Thread,并且创建 MessageQueue。经过上一步,就可以创建 Handler 了,默认情况下,Handler 会自动依赖当前线程的 Looper,从而依赖相应的 MessageQueue,也就知道该把消息放在哪个地方了。MessageQueue 通过 Message.next 实现了一个单链表结构来缓存 Message。消息需要送达 Handler 处理,还必须调用 Looper.loop()启动线程的消息泵送循环。loop()内部是无限循环,阻塞在 MessageQueue 的 next()方法上,因为 next()方法内部也是一个无限循环,直到成功从链表中抽取一条消息返回为止。然后,在 loop()方法中继续进行处理,主要就是把消息派送到目标 Handler 中。接着进入下一次循环,等待下一条消息。由于这个机制,线程就相当于阻塞在 loop()这了。

经过上面的揭露,我们已经对线程及其相互之间通讯的秘密有所了解。掌握了这些以后,相信在以后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可以思路清晰的进行线程的使用,并且能够吸收 Android 在设计过程中的精华思想。
感觉不错就关注我,都不干就点个赞!????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