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趣区

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

虽然这本书是写给创业者的,但是值得每个有追求的程序员读一读
旁观他人审视自我
尽早想明白自己以后做什么
几点建议:

平时上课学到的东西多思考一下,应用场景在哪里 …
多思考别人的产品
尝试自己做个 App 或者网站
开源、分享
尝试自己运营一个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等
考有用的证,通过率越低的证、价值越高
找合适的企业实习

简历怎么写

感性描述不重要
不要有错别字
不要过渡包装自己
态度端正
简历的设计要用最简单的图形和文字

不要照本宣科

教科书具有一定的时限性,以及一定的理想主义的前置条件
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失败的人,你去对比他们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可能 90% 都是同一个含义的不同表达而已
牵强附会、正确的废话文章特点:类似“成功的二十个要诀,失败的十五个原因”等,数字很大、内容很丰富的总结文
个别媒体为了取悦用户拿小概率事件来吸引眼球

年轻人进入职场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

被各种厚黑学和无脑电视剧洗脑,认为企业都是要讲关系、背景,要谨小慎微
被各种高大上的企业媒体宣传蒙蔽了。如什么弹性工作、自主时间、各种丰厚福利和成长机会等

多看书多读书

多度一些技术原理、基本理论的书
关于商业、市场行业发展的书我们必须努力往前看,不能迷信于书本

挑错的逻辑
职场上所谓技术不好的问题的原因:

年代久远,菜鸟的产品
需求迭代的产物
所谓正确的架构存在着你所不知道的坑
技术演进中的印迹
侧重点不同的考量问题
资源紧缺的作品

作为新人你可以做什么?

1. 尽可能更完整的了解系统
2. 从一个你最有把握,结构最简单的地方入手,优化它,一个一个解决
3. 轻易不要谈重构。架构的原则:适度灵活,简单至上。

只是站出来喊这些垃圾那些垃圾,只能暴露你的浅薄和无知
走出心里舒适区

多参与分享,上台演讲,能够克服演讲恐惧,对未来的工作和个人发展绝对大有帮助
多接触不同的人群,了解不同领域的信息
力所能及地去尝试做一些不同的事情,并尽量做好
适当学一点无聊没意义的东西
进入和浏览一些不同类型的社区,观察和参与一些职场人士的讨论

不要轻易给自己定性

不断反思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要认清自己的内心
看未来,看方向,要知道未来在哪里
选择 Offer 时不要被描述所迷惑
很多时候,你以为自己想做的,不过是因为很多人都觉得好
有些领域可能几年前还很热门,但是现在已经显著过热了
所有已有的经验都是有价值的,但是不代表说你不可以换别的试试
任何时候,都不要让自己停步,必须保持学习,保持饥渴,没有好奇心,没有敏感度,就没有未来

思维方式也是生产力
谈谈信息不对称,互联网时代一个巨大的谎言:信息是公开透明的。很遗憾,这不是真的:

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并不在互联网流传,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小圈子
互联网中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往往也是混杂在大量垃圾无效信息里,甄别技术难度极高,而且碎片化严重

提升信息甄别能力:

阅读量和优质的阅读来源
保持好奇心和敏感
正确的逻辑及科学常识
善于利用第三方数据平台求证

商业分析的思维养成

第一,看数据,将商业逻辑拆解,分解出显性指标,逐一优化,但仍需关注隐形指标
第二,琢磨人性

机会来自于担当
能力与成长
怎样提一个好问题?

做好足够的准备和思考,再去问问题
正确的搜索方法
结构化思维,排除法,层进法提问
敏感度,好奇心
反推、逆证

归纳与总结

对问题的描述,对解决方案的效果评估,要有条理、有逻辑,不但要定性,而且要定量,要精准描述,完整记录。
面临多个解决方案来处理的技术问题,要学会分辨评估每个解决方案的作用和效果,而不是说,反正把问题解决了就可以。
分类是一种能力,特别是涉及多个维度的组合,非常考验对业务的理解能力,能够寻找正确的维度组合,数据和信息的价值才能最优化。
从最原始的信息中寻找灵感和规律,这种看上去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最能体现出你的思考能力。
培养新人和锻炼新人,对于非重要和非紧急的工作,尽量给他们足够自由发挥的空间。

取舍之道

在互联网时代,时间成本是最大的成本,所以,我们要以工期来反推设计,剪裁需求。
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应用场景的边界在哪里,有针对性地取舍,这样技术方案就可以变的简单,研发陈本就会降低。
从用户层面,不要试图讨好所有人,要明确核心用户群体的诉求,有所取舍,让一部分人惊喜,另一部分人离开,比平庸的四处讨巧的产品可能更好。

分享即学习
分享、表达能看的境界:

让别人完整清楚地明白你所表达的真实意图和内容。
让别人相信你所表达的内容的真实性。
让别人受你的感染,拥护支持你的主张。

针对第一个境界的建议:

准备充分,提前默演
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背景铺垫、换位思考
适度进补、不要贪求
切记夸夸其谈

产品和技术沟通的一些建议

第一要旨:产品人员在提出需求时,应该明确告诉开发人员,其需求的目标是什么

在符合第一要旨的前提下,开发人员应该能参与需求的讨论

研发人员的参与意识强,对产品的热爱度和积极性会提高
加深丢需求目标的理解,减少开发过程中因理解歧义做无用功或不符合需求的状况

有可能提供目标一致,且实现成本更低的方案
第二要旨:产品人员应该给出所有功能需求的流程图和结构图

第三要旨:具体视图设计的三要素

界面元素
数据逻辑
操作逻辑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