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趣区

机器学习A-Z~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是机器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步骤,为了能正确的分析数据,得到最佳的机器学习算法,拿到数据后我们一般来说都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数据预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导入数据集
处理缺失数据
分类数据
数据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
特征缩放

导入数据集
我们当前有一组数据集如下:
Country,Age,Salary,Purchased
France,44,72000,No
Spain,27,48000,Yes
Germany,30,54000,No
Spain,38,61000,No
Germany,40,,Yes
France,35,58000,Yes
Spain,,52000,No
France,48,79000,Yes
Germany,50,83000,No
France,37,67000,Yes
这组数据反映的是用户的国籍、年龄、薪水对是否购买该商品的影响。导入数据集我们一般要用到 pandas 包,对于这组数据而言,前三列都是自变量,最后一列是因变量,即我们要进行预测的结果。那么导入数据的代码如下(这里我们先把后面要用到的包导入):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data_path = ‘../data/Data.csv’

#import the dataset
dataset = pd.read_csv(data_path)
X = dataset.iloc[:,:-1].values
y = dataset.iloc[:,3].values
X 为数据中所有行的除了最后一列的所有数据,y 则是最后一列的结果。这样,数据集就被导入进来了。
处理缺失数据
仔细观察这组数据集,我们会发现有几行的数据出现了数据缺失的情况,比如第五行数据中就缺少了 salary 的信息。那么对于这种缺失的数据应该怎么处理呢?以下有两种方法:

删除缺失的数据(操作简单但风险很大,容易删除重要的数据)
取该列的平均值来代替缺失数据

那么如何用 python 来处理呢,我们要用到的就是强大的 sklearn 包,其中 Imputer 类可以用来处理缺失数据,代码如下所示:
# Taking care of missing data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Imputer
imputer = Imputer(missing_values = ‘NaN’, strategy = ‘mean’, axis = 0)
imputer = imputer.fit(X[:, 1:3])
X[:, 1:3] = imputer.transform(X[:, 1:3])
处理之后我们再查看 X 的数据,会发现缺失数据已经被该列的平均值所填充。
分类数据
仔细观察这组数据,对于年龄和薪水都是数值,而国家却是各个国家的类别,是否购买这边只有购买和未购买两个类别。在机器学习中我们本质上是用方程对数据进行不同的处理,那么针对这种不同的类别,需要将其转换成不同的数值,来带入我们的方程里面。在 python 中,依然是使用 sklearn 包,要用到的工具是 LabelEncoder。代码如下:
# Encoding categorical data
# Encoding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LabelEncoder, OneHotEncoder
labelencoder_X = LabelEncoder()
X[:, 0] = labelencoder_X.fit_transform(X[:, 0])
onehotencoder = OneHotEncoder(categorical_features = [0])
X = onehotencoder.fit_transform(X).toarray()
# Encoding the Dependent Variable
labelencoder_y = LabelEncoder()
y = labelencoder_y.fit_transform(y)
在我们使用 LabelEncoder 进行转换后,第一列的数据会将国家变成 0,1,2 这些数值,但这样会带来一个问题,原本这些国家仅仅只是表示了不同的类别,但转换成数字后会无意的将其进行了排序,而这些排序是无意义的,那么这里要使用虚拟编码来解决这种问题。
所谓虚拟编码,如下图所示,原本数据中的国籍有三个类别法国、西班牙和德国,那么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列,每一列代表用户是否是这一列的分组,比如如果该用户是法国人,那么法国这一列就为 1,而另外两列为 0。

使用虚拟编码的方式,可以将原来的一列变量变为了三列变量,但数值之间没有了顺序的区别。使用 python 的话这里用到的工具是 OneHotEncoder,代码上面也已经给出,categorical_features 指的是要处理的是哪一列。当然别忘了最后一列,由于最后一列是因变量,python 的函数可以自动将这一列识别为分类数据,因此不需要再使用 OneHotEncoder,直接用 LabelEncoder 处理即可。
数据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
再切分数据前,我们需要谈谈什么是训练集和测试集,那么首先,说一下机器学习这个名词代表的意义。机器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让机器学习数据之间的关系,并可以用学习到的结果对新的数据进行预测。那么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通过数据来修改自己的公式。机器从训练集中的数据学习数据的相关性,学习完之后,机器需要在新的数据即测试集来测试自己训练的成果怎样。在 python 中,有非常简单的方法来切分数据集,如下所示:
#spliting the dataset to trainset and testset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 = 0.2, random_state = 0)
其中 test_size 指的就是测试集所占的比例,最后的 random_state 指的是切分方式,一样的 random_state 切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关于训练集、测试集的概念在我的另一篇博客:吴恩达机器学习笔记 - 应用机器学习的建议 中有提及,是吴恩达老师的课程的笔记,可以额外参考一下。
特征缩放
回过头来看下这组数据,这里重点关注下年龄和薪水,年龄的值基本在 30-50 浮动,而薪水在 50000-80000 之间浮动。机器学习中有个术语叫做欧式距离,所谓欧式距离可以看作是平面中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显然是两者横纵坐标差的平方和相加后开方。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这里的薪水和年龄分别为横纵坐标,那么薪水的坐标差的平方相对于年龄的来说差距非常大,那么年龄对这个结果的影响会变得很小。因此,我们需要将年龄和薪水缩放到同一个数量级上面,有些算法可能没用到欧式距离,但进行特征缩放后,算法的收敛速度会变快很多(比如决策树)。
接下来看看如何对数据进行特征缩放,以下有两种算法:Standardisation 和 Normalisation。

其中标准化中,mean(x) 表示 x 的平均值,StandardDeviation 表示标准方差,即衡量一列数据中浮动性大概有多少。那么这里得到的 $x_{stand}$ 表示的就是平均值为 0,方差为 1 的分布。
在 python 中的代码如下所示:
#feature scaling
sc_X = StandardScaler()
X_train = sc_X.fit_transform(X_train)
X_test = sc_X.transform(X_test)
记得上面的分类数据中,对第一列和最后一列都进行了虚拟编码,这些虚拟变量是否需要进行特征缩放呢,这个需要针对不同的场景进行分析,这里的变量值只有 0 和 1,看起来已经进行了特征缩放,因此可以不做特征缩放,但进行特征缩放后可能会对算法的性能有所提升,这里就都进行特征缩放。对自变量进行特征缩放后,在看看因变量,这里的因变量代表的是不同的类别,那么这里就不需要了,若是回归问题,那么因变量就可能需要进行特征缩放。
总结
以上就是数据预处理中的各个步骤,针对实际情况,不是所有的步骤都一定需要做。针对不同的场景选择需要的步骤即可。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