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63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Transformer 之前
上图是经典的双向 RNN 模型,我们知道该模型是通过递归的方式运行,虽然适合对序列数据建模,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它无法并行执行”也就无法利用 GPU 强大的并行能力(这里插句题外话,正因为 GPU 强大的并行能力,所以 batch_size 等于 1 和等于 200 运算时间基本差不多),再加上各种门控机制,运行速度很慢。一般而言,编码器输出编码向量 C 作为解码器输入,但是由于编码向量 C 中所有的编码器输入值贡献相同,导致序列数据越长信息丢失越多。
CNN 网络相比 RNN 网络,它虽然可以并行执行,但是无法一次捕获全局信息,通过上图可得我们需要多次遍历,多个卷积层叠加增大感受野。谷歌的做法是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Transformer
如图所示是 Transformer 的整体结构,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一部分,先从左边的编码器开始。
A:这一步,我想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将词汇表转为 embedding 维度的向量(onehot 和 embedding 区别)。B:仅仅使用 attention 有一个致命短板,它对序列数据的顺序免疫,即:无法捕获序列的顺序。比如对翻译任务,我们知道顺序非常重要,单词顺序变动甚至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意思。因此增加 Position Embedding 给每个位置编号,每个编号对应一个向量,这样每个词向量都会有一个位置向量,以此来定位。
如图所示,Position Embedding 计算公式,将 id 为 p 的位置映射为一个 dpos 维的位置向量,这个向量的第 i 个元素的数值就是 PEi(p),位置编码算法当然不止一种,但是不同算法必须要解决的的问题就是能够处理未知长度的序列。假设位置向量有 4 维,实际位置向量可能如下所示:
结合位置向量和词向量我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两者拼接成一个新向量,另一种是使两者维度相同然后相加得到新向量。
C:残差连接,随后是 D: layer-normalization。
随着网络层数的加深,会带来梯度消失,梯度爆炸以及过拟合问题。针对此问题,我们一般采用权重正则化,批标准化,更换激活函数等等措施,但是当网络层数进一步增加,会出现网络退化问题,即:训练集精度开始下降。使用残差可以解决此问题,目前使用残差的网络可以达到几百层。
E:Multi-head 注意力机制
上图是 attention 计算过程,我们分解步骤,依次来看。
生成“q”,“k”,“v”向量,由输入 embedding 向量与图示右侧对应权重矩阵相乘。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三个权重矩阵为所有输入共享。如果每个词独享一个权重矩阵,个人认为并不会提升性能,有可能还会降低。
计算 attention score,计算方式如图所示:
使用 softmax 归一化数值,softmax 上面的相除操作主要是调解内积不要太大。
将 softmax 归一化后的值与“v”向量矩阵相乘,将所有加权向量加和,产生该位置的 self-attention 的输出结果。
multi-headed attention:就是有多组上面那样的 attention,最后将结果拼接起来,其中,每组 attention 权重不共享。
计算公式如下:
整体计算过程如下图所示:
F:全连接网络,两个线性函数,一个非线性函数(Relu):
解码器:
A:解码器 attention 计算的内部向量和编码器的输出向量,计算源句和目标句之间的关系,在 Transformer 之前,attention 机制就应用在这里。B:线性层是一个全连接层,神经元数量和词表长度相等,然后添加 softmax 层,将概率最高值对应的词作为输出。
总结
Transformer 现在大有取代 RNN 之势,但依然存在一些缺点。首先,Transformer 虽然使用到了位置向量,但是对序列位置要求很高的项目做的并不好。Transformer 可以一步到位获取全局信息,但如果你的项目只是需要局部信息呢?虽然也可以做到,但是增加了多余计算量。
本文内容部分参考 The Illustrated Transformer